2013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要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实词PPT课件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河”
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贾谊《过秦论》古义:中
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2、“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白居易《琵琶行
“阿姨”:古义:母亲.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 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9
(一)、词义的扩大 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
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如:“江”、“河”二字,古代 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好”,古代指 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让……称王
生死而肉骨(使死人复生,白骨长肉 )
使……复活、长肉
齐威王欲将孙膑
任命……为将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使……为臣
舍相如广成传舍
. 让……住在…… 34
四、词类活用 (五)意动用法
.
35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指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 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
主要有形容词和名词的意动。
.
32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变弱/削弱) 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③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变愚蠢) ④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变高/提高) ⑤昂其直,居为奇货。 (使……变高/提高) ⑥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变尊贵/抬高)
.
33
3.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 语怎么样或成为什么的意思。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共374张PPT)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 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体验高考真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还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 “曾公亮”称“公亮”。尤其注意少数民族人的名字, 字数不定且不是取名的常用字,注意断句及跟其他词性 的字区分开来。
(二)阅读方法
1.阅读全文,着眼全局,梳理事件头绪和人物关 系。 (阅读时养成动笔勾画的习惯)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开头: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 交代传主曾公亮的名字 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 籍贯
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 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
结尾:Βιβλιοθήκη 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 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 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 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
作者评价公亮,用与 王安石有关的事件, 证明其吝啬。
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
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
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 苏轼与世人对公亮的
恭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让他亲自设宴,能处
之安然吗?”使者于是赴宴。
•
熙宁三年,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
使。第二年,判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城,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ppt课件
高考文言文复习板块儿
2018- 03 - 23
黄丹丹
Contents
目录
文言实词
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
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
1 文言实词
知识点一:文字
(三)省略句: 1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如:“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五、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会盟而谋弱秦。 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步余马于兰皋兮 。六、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例:乐琴书以消忧。 2、名词意动。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七、为动用法 1、动词为动。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2、名词为动。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018- 03 - 23
黄丹丹
Contents
目录
文言实词
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用、词类活用
文言虚词
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
文言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固定句式
文言文断句、翻译及文意理解
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文意理解
1 文言实词
知识点一:文字
(三)省略句: 1 省略主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 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 省略介词:“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 2 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也。”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如:“唯利是图”等。 4 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 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 ……之……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 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 2 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
五、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② 外连横而斗诸侯。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会盟而谋弱秦。 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 ① 步余马于兰皋兮 。六、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例:乐琴书以消忧。 2、名词意动。例:侣鱼虾而友麋鹿。 七、为动用法 1、动词为动。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2、名词为动。例: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高考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
• • •
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 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 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 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 无 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以 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 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 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 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母未时上山采薪() B.幼女随之不及() C.母薄暮负薪归() D.或堕井( )
人物传记的一般格式
1.某某,字某某,某地人。2。父某,---(年号)中为----(官职)。3。少------,及 (冠、第),GOOD。4。----(年号)中, 初(先、尝)举(荐、征、召、辟、授、除、 为)----(官职),--------------;5。后(及、 比、寻、俄、既而、已而、久之、会)迁 (升、擢、拜、调、徙、转、知、判)---(官职),遂(乃、因、则)-------------; 6。贬(出、谪、罢、黜)------------。 7。---------------。8。乞骸骨(封、卒、谥) -----。
文 言 文 阅 读 详 解
义乌树人中学 张文彬
Ⅰ、考纲解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理 解B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分析综合 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出加点字的解释与现代汉语相同或不 相 同的一项) 2。选出加点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不相 同)的一项; 3. 选出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或词类活用不相 同的一项 4. 对文言文内容或对人物性格分析错误的一 项;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文言实词复习课件
②读zhŭ;意思可以有: 衡少善属文 属予我作文以记之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 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 其次要养成平时多 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 运用中熟能生巧
一 表示时间
1 时汉连伐胡 当时 2 日侍坐备顾问 3 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 月 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 每月
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 思
二 表示动作 行为的特征 状态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
像鸟的翅膀一样
三 表示动作 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 不可理喻
11 未雨绸缪 12 先礼后兵 13 春华秋实 14 风雨同舟 15 耳闻目睹 16 乌合之众 17 蜂拥而至 18 衣冠禽兽 19 道听途说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 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 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 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动词用作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 动词用作名词
其之等词语修饰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 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 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 败逃的人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 入:产品 收入
使……回去 使……舞动 使……相斗 使……灭亡 使……失望
四掌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 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的特点
例如: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 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 其次要养成平时多 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 运用中熟能生巧
一 表示时间
1 时汉连伐胡 当时 2 日侍坐备顾问 3 怨酷日深;艰辛历尽 日 月 岁在动词前作状语;含有每日 每月
每年之意 用在形容词前;含有一天天意 思
二 表示动作 行为的特征 状态
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 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
像鸟的翅膀一样
三 表示动作 行为所凭借的器具
1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 不可理喻
11 未雨绸缪 12 先礼后兵 13 春华秋实 14 风雨同舟 15 耳闻目睹 16 乌合之众 17 蜂拥而至 18 衣冠禽兽 19 道听途说
名作状 用道理 名作动 下雨 名作动 以礼相待 动用武力 名作动 开花 结果 名作动 乘船 名作状 用眼睛 用耳朵 名作状 像乌鸦一样 名作状 像蜜蜂一样 名作动 穿衣戴帽 名作状 在道路上;在途中
动词用作名词
主语位置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追亡逐北
宾语位置
宾语位置
逃兵
• 动词用作名词
其之等词语修饰 •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 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 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 败逃的人
•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出 入:产品 收入
使……回去 使……舞动 使……相斗 使……灭亡 使……失望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课件张PPT
3、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陡 使、知州、知府、令等。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此外,还有一个常见词: 掾(yuàn):古代官署 属员的通称。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淄市 掾。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 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 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课堂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于”字的意义
(1)乃设九宾礼于廷 ( 在)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被) (3)况于将相乎 ( 对于) (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向) (5)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 ( 从) (6)赵尝五战于秦(同, 跟) (7)长于臣(比 )
• ⑼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贬连州刺史。(《旧唐书 刘禹锡传》)
• ⑽黜(罢免官职) 台臣惭,追受其牒,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 ⑾夺(削去、罢免)
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高启《书博鸡者事》)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高考第一轮复习— — 文言文专题 课件 ( 共1 5 1 张)
判断句,“也”表示判
五、看代入检验 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题 课件 (共151张)
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的字的意思,判断正
确的一项是( B ) “因”“乃”:“于是”
飞骑因番请见
“止”“仅”:“只”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高考文言文单元复习PPT课件
10
练习一: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 药,未曾废离为愚者,莫我若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7、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3、 补(增)——补充省略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要补出。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厉害)?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 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年长体弱的却活下来了呢?(我)不 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啊!以(之)为
7
4、删(略)—— 删掉衬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
14
“你不聪明,太过分了” (主谓倒装) “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9
6、贯——前后连贯 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用事 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如: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北——元军,口舌——言语
B、“(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
5
B、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 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汉语与之相 应的词语。
如: “祖父——祖父和父亲” “妻子——妻子儿女” “受业——教授学业” “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
点点”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6
文言文单元复习 ——文言文翻译
1
一、文言翻译的标准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 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练习一: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 药,未曾废离为愚者,莫我若也。
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者乎。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 列传》
7、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
3、 补(增)——补充省略
句中一些省略的成分,有时需要补出。
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厉害)?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 全乎?未可以为信也。
……年长体弱的却活下来了呢?(我)不 能认为(这)是真实的啊!以(之)为
7
4、删(略)—— 删掉衬词 句首发语词、陪衬语素、结构助词、
14
“你不聪明,太过分了” (主谓倒装) “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 9
6、贯——前后连贯 文言句中带修辞色彩的说法,用典用事 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如:A、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北——元军,口舌——言语
B、“(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 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
5
B、换成今语——主要是一些古今同形异 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汉语与之相 应的词语。
如: “祖父——祖父和父亲” “妻子——妻子儿女” “受业——教授学业” “尺寸之地”中的“尺寸”译为“一
点点”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 6
文言文单元复习 ——文言文翻译
1
一、文言翻译的标准
译文做到“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 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
2013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专题七 第二讲 文言文翻译课件
(2)给出一小段百字左右的文字,准确翻译整段或其中几个 句子的意思。 其中,为减少高考中学生的阅读量,高考往往采用第 一种形式考查。
三、考点解读——从教材说起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 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 知识。从阅卷采分角度而言,考生翻译时务必关注“实 词”“虚词”“句式”“文意”四大关键点。
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 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本句的翻译有 两个采分点,一个是“安”,一个是“故”。只要把 这两个词译准,就能达到文意的准确。)
(2)我活着应当不惜牺牲生命来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
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本句的翻译有两个采分点, 一个是“陨首”,一个是“结草”。“陨首”的意思 为“掉下头颅”,但翻译时为了句意通顺,可译为 “杀身”; “结草”,指报恩。典故,出自《左
(2)于是命人重新摆酒,让琵琶女畅快地再弹几支曲子。
(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就是对“酒”“快”二
字的翻译。“酒”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可译为“摆 酒”;“快”是形容词,在这里有使动的意思,可译为 “使„„畅快”。)
(3)你见识怎么这么少!这个媳妇对人没有礼节,一 举一动自作主张。(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都
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
三、考点解读——从教材说起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 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 知识。从阅卷采分角度而言,考生翻译时务必关注“实 词”“虚词”“句式”“文意”四大关键点。
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 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本句的翻译有 两个采分点,一个是“安”,一个是“故”。只要把 这两个词译准,就能达到文意的准确。)
(2)我活着应当不惜牺牲生命来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
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本句的翻译有两个采分点, 一个是“陨首”,一个是“结草”。“陨首”的意思 为“掉下头颅”,但翻译时为了句意通顺,可译为 “杀身”; “结草”,指报恩。典故,出自《左
(2)于是命人重新摆酒,让琵琶女畅快地再弹几支曲子。
(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就是对“酒”“快”二
字的翻译。“酒”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可译为“摆 酒”;“快”是形容词,在这里有使动的意思,可译为 “使„„畅快”。)
(3)你见识怎么这么少!这个媳妇对人没有礼节,一 举一动自作主张。(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都
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 课件
科举制度
【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
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干三百多年。 《诗话二则· 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 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 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 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今如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既出塞出东道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介词凭介词凭介词把介词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连词不论连词不论连词不论连词不论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的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
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 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科举制度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
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 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 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 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 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 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 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 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 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 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实词 复习课件(共53张PPT)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 点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 含义的理解能力; 第二,考查范围是“常见文 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在文言文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使用比较普遍,绝大部分在中 学教材中出现过; 第三,考查的目标是理解文 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谓理解“在文中 的含义”,一方面要把握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 的意义;另一方面要把握语境对其含义的“影 响”,也就是说要结合语境来判定文言实词的 含义,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 天下也,身执耒臿以为民先)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自己”“自身”
(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性命”
2. 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做官的人”(士大夫 终不肯夜泊在应用的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 发生了变化,这往往与它们意思的改变分不开。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中性词, 现在表示品德低,含贬义。“锻炼”,古代除 有冶炼之意外,还有玩弄法律对人进行诬陷之 意,属贬义词,现在是褒义词。“谤”古义为 议论、批评别人的过错,中性词,现在表示诽 谤,贬义词。
古义:容颜、脸色。今义:色彩 3.秋天漠漠向昏黑
古义:秋日的天空。今义:秋季。
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古义:攻克。今义:抬起。
6.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古义:跑。今义:行走。
4.词义弱化:
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 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 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 怨、责备。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高考语文】高考复习文言专项复习ppt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若能以吴越之从与中国抗衡 很、大 (副词)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余叩所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非常
1、缘故 (名词)
所以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绝境
表示因果关系
的关联词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词语
古义
更不必说 处处 思想意识 的活动 鱼和肉
函谷关以西
词语
古义
虽、尽管; 然,尽管如此
今义
例句
虽然 故事
用于让步复句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 的关联词 梯,必取宋
真实的或虚构的 有人物有情节的 事情
先例、 旧事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1、可爱 2、值得同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南面 可怜 中间
于是
南边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 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 活用为动词
1、晋军 函岭,秦军氾南。 2、大楚兴,陈胜 王。 3、何以王 齐国,子万民乎?
(3)词义转移。 涕——古:指眼泪, 今:指鼻涕; 偷——古: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今:偷窃。
(4)词义弱化 怨——古:仇恨、怀恨, 今: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恨——古:表示遗憾、不满意, 今: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6)感情色彩变化 卑鄙——古: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没有贬义, 今: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 目——眼睛 寡——少
3、迭韵通假,即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声母相近。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再如:信—伸 还—旋 齐—剂
判断是否是通假字要特别注意:
1、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
非常
1、缘故 (名词)
所以 2、表原因的虚词 3、用来,靠它来 绝境
表示因果关系
的关联词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词语
古义
更不必说 处处 思想意识 的活动 鱼和肉
函谷关以西
词语
古义
虽、尽管; 然,尽管如此
今义
例句
虽然 故事
用于让步复句 虽然,公输盘为我造云 的关联词 梯,必取宋
真实的或虚构的 有人物有情节的 事情
先例、 旧事 面向南而坐, 即称帝 1、可爱 2、值得同情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南面 可怜 中间
于是
南边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规律一: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 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 活用为动词
1、晋军 函岭,秦军氾南。 2、大楚兴,陈胜 王。 3、何以王 齐国,子万民乎?
(3)词义转移。 涕——古:指眼泪, 今:指鼻涕; 偷——古: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 今:偷窃。
(4)词义弱化 怨——古:仇恨、怀恨, 今:表示埋怨,责备。
(5)词义强化 恨——古:表示遗憾、不满意, 今:表示仇恨、怀恨之意。 (6)感情色彩变化 卑鄙——古: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没有贬义, 今: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7)名称说法改变 目——眼睛 寡——少
3、迭韵通假,即借字和本字韵母相同,声母相近。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通谪)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再如:信—伸 还—旋 齐—剂
判断是否是通假字要特别注意:
1、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
2013届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第一轮)专题课件:文言文阅读
第1讲 │ 真题体验
何灌担任河东的将领,与西夏军队相遇,敌人的骑 兵追了过来,何灌射出的箭都能穿透敌人的铠甲, 从胸前射进去,从背后洞穿,再射中后面的敌人, 西夏人非常害怕就撤兵走了。张康国向徽宗推荐何 灌,徽宗召见了他,询问起西北边境之事,何灌用 笏在御塌上画,以衣服上的花纹作为敌我态势来向 皇帝讲解。皇帝说:“敌人都在我的眼里了。”何灌 担任提点河东刑狱,升任西上阁门使,兼任威州刺 史、沧州知州。因为治理沧州城障有功,再升为转 引进使。当时皇帝命令运送粮三十万石到并塞三州, 何灌说:“河水太浅不能承载船只,如果用陆路运输 要用马车八千辆,这时沿边麦子正熟,可以用运输
第1讲 │ 考点精讲
[答案] (1)“不”通“否”;(2)“要”通“邀”; (3)“颁”通“斑”;(4)“生”通“性”;(5)“受”通 “授”;(6)“见”通“现”。
第1讲 │ 考点精讲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 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由本义引申 和假借而形成。文言文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非常 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 多个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成 的,在学习中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如,以 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个。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刺秦王》)( 数目)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相同, 一样)
第1讲 │ 真题体验
过不多久,何灌又被任命岷州知州,在任上,他引 来邈川水灌溉千顷闲田,河湟一带的人民把它叫做 广利渠。后来又调任到河州,不久又回到岷州,并 加“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之职。何灌向朝廷进言:“ 如果先修缮水渠引水,使耕地不遭受旱灾,则人民 就乐于参加招募,而所需的弓箭手的名额就能够招 足了。”朝廷听从了何灌的建议。刚半年,就改善了 耕地质量二万六千顷,招募到了弓箭手七千四百人, 是当时其他几路中最多的。何灌陪辽国使者在玉津 园射箭,一发命中,再射就没有射中。客人说:“太 尉不行了吧?”何灌答道:“不是,我只是出于礼节 让你。”何灌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五种能力解读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五种能力,这 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
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内容的考查。 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4、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15
二、复习的基本对策 1、转变阅读观念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2、注重课本的复习
16
三、应试的基本技巧 1、整体解读文章 (1)知人(2)明事(3)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答案:C
《孔雀东南飞》“于是、就”
复习蓝本的使用
资料库: 一、120个文言实词 二、常见古今双音词归纳 三、常见偏义复词举例 四、常见通假字 五、常见词法现象 六、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七、词类活用
一、命题的基本特点 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出师表》“无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伶官传序》表被动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鸿门宴》表目的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语气助词
《师说》兼词“于+是”
讽:劝告。 哂:讥笑。 遇:优待。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 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答案:C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想想象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写作技巧能力以 及使用各种常见文体能力等。
5
E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是主要针对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而言的,一是对其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等方面的鉴别赏析,二是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说等。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率领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石钟山记》“把”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陈涉世家》“正好、恰巧”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过秦论》” “已经”“……之后”
答案:A
“表达应用”指能借助语言外壳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理解等。 考查的角度主要有语言的运用和作文两个方面。 语言运用方面考查的内容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包括熟语在内的词语、能
够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格的使用等。 作文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在写作文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如审题立意能力、联
复习时要积极训练,做到能通过阅读材料迅速理解题干的内容,深刻体会语 料的各种内涵。
3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 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是一种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分析”指能按照试题题干的要求找到材料 中相同或不同的内容,理解各要点之间的各种关系;“综合”指把分析的内容按类别 进行归纳。
考题涉及的内容是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鉴赏评说。包括对诗歌 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意象、意境等内容的赏析,对诗人表达的感情倾向的评析; 对传记类古文中传主思想品德、作者的情感的评说;对散文中描摹的形象、谋篇布局、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的赏析以及对作者体现出的情感的评说等。
6
考纲和说明要求①
分析、综合是阅读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思维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考查内容主要有:文言阅读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现代文阅读中还包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
D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 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拔者归,附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 乘:登上、登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答案: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考纲和说明要求②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
把握要求 加强识记 了解命题特点 掌握方法
词汇考查题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A.城之不拔者二耳。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知道意思。另外,要熟读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做到记 谁、不写错。
2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理解在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比较大,体现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有关词句 的问题上,包括: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翻译以及现代文中词句的理解等。这些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在整体 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等。
A 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识记主要考查考生对语知的掌握情况,体现在试卷上主要是对字音、字形、
文学常识、名句名篇等内容的考查。 复习时,要准确把握常见字的音、形,做到见到的会读、会读的能写、能写
2、人物性格由单一趋于复杂
3、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
4、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
15
二、复习的基本对策 1、转变阅读观念 3、适当练习课外语段 2、注重课本的复习
16
三、应试的基本技巧 1、整体解读文章 (1)知人(2)明事(3)辨理 2、倒吃甘蔗 层层划读 3、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答案:C
《孔雀东南飞》“于是、就”
复习蓝本的使用
资料库: 一、120个文言实词 二、常见古今双音词归纳 三、常见偏义复词举例 四、常见通假字 五、常见词法现象 六、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纳 七、词类活用
一、命题的基本特点 总的来说,古代文阅读的命题基本是稳定的。主要表现为下列几点:
1、选择“浅易”的古文语段
《出师表》“无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为伯父让之所鞠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①以夸诸戎狄,终月而罢
《伶官传序》表被动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C.①咸私哂其矫饰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鸿门宴》表目的
D.①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
②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语气助词
《师说》兼词“于+是”
讽:劝告。 哂:讥笑。 遇:优待。 务:致力。
讽:《邹忌讽齐王纳谏》“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或规劝”
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夫子何哂 由也?”:笑, 嘲笑。
遇:《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对待,招待。
务:《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从事,致力于。
答案:C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想想象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写作技巧能力以 及使用各种常见文体能力等。
5
E 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 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是主要针对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而言的,一是对其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等方面的鉴别赏析,二是对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说等。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率领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石钟山记》“把”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陈涉世家》“正好、恰巧”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过秦论》” “已经”“……之后”
答案:A
“表达应用”指能借助语言外壳利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理解等。 考查的角度主要有语言的运用和作文两个方面。 语言运用方面考查的内容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正确使用包括熟语在内的词语、能
够辨析并修改病句以及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格的使用等。 作文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在写作文的整个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如审题立意能力、联
复习时要积极训练,做到能通过阅读材料迅速理解题干的内容,深刻体会语 料的各种内涵。
3
C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 能力层级。
分析综合是一种思维过程中的一种能力。“分析”指能按照试题题干的要求找到材料 中相同或不同的内容,理解各要点之间的各种关系;“综合”指把分析的内容按类别 进行归纳。
考题涉及的内容是古典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内容的鉴赏评说。包括对诗歌 的语言风格、形象特征、意象、意境等内容的赏析,对诗人表达的感情倾向的评析; 对传记类古文中传主思想品德、作者的情感的评说;对散文中描摹的形象、谋篇布局、 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的赏析以及对作者体现出的情感的评说等。
6
考纲和说明要求①
分析、综合是阅读过程中两个相辅相成的思维形式,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 考查内容主要有:文言阅读中主要信息的筛选、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的概括、
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等,现代文阅读中还包括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
D 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 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拔者归,附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卫风·氓》 乘:登上、登临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过秦论》
答案:C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讽帝大征四方奇技 B.咸私哂其矫饰焉 C.恐为身祸,每遇人尽礼 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考纲和说明要求②
2.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复习思路
把握要求 加强识记 了解命题特点 掌握方法
词汇考查题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
A.城之不拔者二耳。
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1.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120个)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18)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的知道意思。另外,要熟读课本中要求掌握的文学常识与名句名篇,做到记 谁、不写错。
2
B 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理解在考题中所占的分量比较大,体现在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中的有关词句 的问题上,包括: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翻译以及现代文中词句的理解等。这些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在整体 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