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教案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教案

2024年蚕变了新模样精彩教案精彩课件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和变化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生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蚕的生命周期及变化过程。

2.蚕的形态结构特点。

3.蚕的饲养方法。

三、教学难点1.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

四、教学准备1.蚕卵、蚕宝宝、蚕蛹、蚕蛾等实物或图片。

2.蚕饲料(桑叶)。

3.视频资料:蚕的生命周期。

4.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蚕宝宝,引导学生观察蚕宝宝的形态特点。

(二)新课1.教学蚕的生命周期(1)教师播放蚕的生命周期视频,让学生了解蚕从卵到成虫的变化过程。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2.教学蚕的形态结构特点(1)教师出示蚕宝宝、蚕蛹、蚕蛾等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形态结构。

3.教学蚕的饲养方法(1)教师介绍蚕的饲养方法,包括饲养环境、饲料选择、饲养管理等。

(2)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讨论如何饲养蚕宝宝。

(三)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领取蚕宝宝、桑叶等饲养材料。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蚕宝宝的饲养,观察蚕宝宝的变化。

3.学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分析蚕的变态发育。

1.学生分享饲养蚕宝宝的心得体会。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六、教学反思1.在实践环节,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饲养蚕宝宝的过程中,避免个别学生闲置。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七、教学课件(根据教学过程制作课件,内容包括蚕的生命周期、形态结构特点、饲养方法等)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形态结构特点和饲养方法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3.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蚕的生命周期难点:让学生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并识别蚕的各个发育阶段。

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变态发育吗?”学生:“变态发育是指昆虫在个体发育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多样性》第二章第五节“蚕的变态发育”。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各发育阶段特征、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以及蚕的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发育阶段特征。

2. 理解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认识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重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PPT、实物蚕茧、显微镜等。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茧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蚕是如何变成茧的,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讲解:利用PPT和图片,详细介绍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蚕卵、幼虫、蛹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4.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讲解蚕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各阶段特征:卵的小巧、幼虫的蜕皮、蛹的静止、成虫的羽化变态发育的生理机制:激素调控、组织重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内容,简述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答案要点: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特点:卵的小巧、幼虫的蜕皮、蛹的静止、成虫的羽化生理机制:激素调控、组织重构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例题讲解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昆虫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奥秘。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昆虫,进一步认识生物的适应性。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让学生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进行信息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节以《蚕变了新模样》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了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材内容涵盖了蚕的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的过程。

2.2 学生分析:学生可能对蚕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更深入地掌握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蚕的生长变化。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和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

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活动和任务。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动物生长过程。

教师展示蚕的生长过程插图,引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包括受精、孵化、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教师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蚕的不同阶段的名称和特征。

4.3 学生实践活动: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插图,描述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蚕的生长变化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口头提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5.2 学生实践报告:学生根据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的过程,编写实践报告。

教师评估学生的报告内容和方法,并给予评分和反馈。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蚕宝宝,或者了解过它们是怎么变化的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蚕的奇妙变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完全变态发育昆虫。这个过程不仅有趣,而且对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观察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变化,了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蚕的变态发育特点和饲养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展示和图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蚕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蚕的价值,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这说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一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效果。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探究能力,通过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记录和分析生物现象;
2.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饲养蚕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寻求解决方案;
3.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理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蚕的变态发育概念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采用了模型和动画的方式进行讲解,让孩子们更直观地看到蚕的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难点。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

小学科学24《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生长阶段及其特点,探究蚕茧的组成和用途,讨论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蚕的生长特点,认识蚕茧的组成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蚕茧的组成、用途以及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各个生长阶段的图片、蚕茧、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盒、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上的小动物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活动:分发蚕茧,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蚕茧的组成,讨论蚕茧的用途。

4. 例题讲解:介绍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蚕的生长过程图,加深对变态发育的理解。

7. 拓展延伸: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家蚕等。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蚕的生长阶段特点3. 蚕茧的组成与用途4. 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并简述蚕茧的组成和用途。

2. 答案:生长过程图正确,描述准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但对蚕茧的组成和用途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加强讲解。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养蚕场,深入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知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

(2)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总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蚕变成新模样的生物学原理。

(2)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相关知识。

(2)准备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观察蚕的生长过程。

(2)准备笔记本,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过程。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学生通过实例,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过程。

3. 课堂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实践操作:(1)教师出示蚕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蚕的新模样。

(2)学生尝试画出蚕的新模样,并解释变化原因。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蚕的生长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身边的生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2. 写一篇关于蚕生长过程的作文。

3.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有关蚕的生长过程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理解是否到位?3. 教学中是否有不足之处?如何改进?七、评价建议:1. 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能够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蚕的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蚕蛹的形态特征。

比较蚕和蚕蛹的不同之处。

2.教学难点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蚕宝宝和蚕蛹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蚕宝宝变成了什么样子呢?引出课题。

2.观察蚕蛹分发蚕蛹给学生小组,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蚕蛹的形态特征。

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发现。

3.比较蚕和蚕蛹引导学生回顾蚕宝宝的形态特征,与蚕蛹进行比较。

可以从外形、运动方式、食物需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填写比较表格。

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展示比较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播放蚕变成蛹的过程视频或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蚕在蛹阶段的变化。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进行讲解,解释蚕在蛹阶段内部发生的变化,如身体结构的重组等。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解答学生的疑惑。

5.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蚕蛹的形态特征、蚕和蚕蛹的比较以及蚕在蛹阶段的变化过程。

提问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蚕的生长变化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觉得蚕的变化神奇吗?为什么?6.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蚕蛹的变化,或者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蚕的生命周期的知识。

鼓励学生思考:蚕蛹还会变成什么呢?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内容的期待。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物观察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蚕蛹和了解蚕的变化过程。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命的变化》第二章第三节“蚕的变态发育”,详细内容包括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蚕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适应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理解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

3. 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与环境的适应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适应意义。

教学重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发育过程图片、PPT、实物蚕茧、蚕蛾等。

2. 学具:显微镜、观察盒、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蚕茧、蚕蛾等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详细讲解每个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及其适应意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蚕的发育过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蚕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结构变化。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使用显微镜观察蚕的实物样本,记录观察结果。

6. 归纳与应用(5分钟)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板书内容: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形态结构变化与适应意义蚕的发育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描述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并分析其形态结构变化与适应意义。

2. 答案要点:完全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形态结构变化与适应意义:如幼虫期体表有刚毛,利于爬行;成虫期具有翅,利于飞行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蚕的发育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些学生对形态结构变化与适应意义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动物的发育过程,如蝴蝶、蚊子等,比较它们与蚕的异同,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教案:蚕变了新模样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材选自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课题为《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包括:1.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蚕的蜕皮现象;3. 蚕变成蛹的过程;4. 蚕茧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蜕皮现象和变成蛹的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蜕皮现象,蚕变成蛹的过程。

难点:蚕茧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活习性。

2. 观察与思考(10分钟)学生观察蚕的实物或图片,了解蚕的外部特征。

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蚕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吗?蚕为什么会蜕皮?3.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蚕的蜕皮现象,蚕变成蛹的过程。

4.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蚕的实物,记录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内化与提升(5分钟)6. 作业布置(5分钟)设计作业:1. 画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2. 写一篇关于蚕的文章。

六、板书设计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蜕皮→幼虫→蜕皮→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画出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答案:受精卵→幼虫→蜕皮→幼虫→蜕皮→幼虫→蛹→成虫2. 写一篇关于蚕的文章。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蚕的实物,让学生深入了解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蚕的蜕皮现象和变成蛹的过程。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知识讲解环节,部分学生对于蚕茧的形成过程仍存在疑问,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辅导。

拓展延伸:邀请养蚕专家进行课堂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蚕茧的制作。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来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6课《蚕变了新模样》。

本文主要讲述了蚕宝宝成长的过程,从孵化、吃桑叶、蜕皮到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的故事。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难点: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蚕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蚕的生长过程。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4. 重点讲解(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教师批改练习题,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蚕的生长过程:孵化、吃桑叶、蜕皮、结茧、变成蛹、变成蚕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蚕”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1)课文中的生字词已熟读,并能正确书写。

(2)绘画作品展现了学生对蚕的认识,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重点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但在课堂实践中,对于课文中所用的一些词语的讲解,可以进一步拓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掌握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蚕的生长过程为线索,引导学生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蚕的生长过程,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3.2 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图片,了解蚕的变化。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蚕变成新模样的理解和感受。

3.4 表达法: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变化。

4.2 讲授: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原因,让学生了解蚕的生命周期。

4.3 观察: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图片,注意蚕的外貌特征变化。

4.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蚕变成新模样的理解和感受。

4.5 总结: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第五章:作业布置1. 绘制蚕的生长过程图。

2. 写一篇关于蚕变成新模样的短文。

3. 家庭作业:观察其他昆虫的生长过程,下节课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学生表达。

6.3 评价内容:知识掌握: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成新模样的理解。

技能运用: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生命的意识。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目的:提高教学质量,调整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7.2 反思内容: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否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培养。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知道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1.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蚕的变化过程。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2.2 教学难点理解蚕变成新模样的生物学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

解释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3.2 观察法学生观察蚕的变化过程。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3.3 实验法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蚕的生长图片或视频。

实验材料和设备。

4.2 环境准备教室环境安静、整洁。

实验环境安全、有序。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5.2 讲解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解释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5.3 观察学生观察蚕的变化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5.4 实验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实验结果,探究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5.6 作业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评估学生的观察报告和实验结果。

6.2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蚕的变化过程。

学生能够解释蚕变成新模样的原因。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7.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八章:教学拓展8.1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蚕的观察日记,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邀请专家进行蚕的讲座,增加学生对蚕的了解。

8.2 拓展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的持续观察和记录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对蚕的了解。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资源种类参考书籍、网络资源、视频资料等。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小学科学第4课】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脱皮现象。

- 掌握蚕体内不断发生的变化。

- 了解蚕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 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耐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蚕的生长过程和脱皮现象的讲解和观察。

- 蚕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的介绍。

- 鼓励学生观察和记录蚕的变化。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蚕的脱皮现象的意义。

-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小视频展示蚕的生长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蚕的变化,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蚕的脱皮现象。

2. 学习与理解(30分钟)- 把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只蚕,在观察箱中养蚕。

- 学生观察蚕在学习天文知识的这段时间里是否发生过脱皮现象,并记录发现的情况。

-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蚕的形态结构和外部特点,并分组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蚕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

3. 小结与展示(15分钟)- 请学生回答蚕的脱皮现象的意义是什么,并做相应的解释。

-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 拓展延伸(2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蚕脱皮后是如何再次长大的呢?-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观察单个蚕的发育过程,展示蚕是如何在一定条件下完成生命周期的。

5. 课堂讨论与总结(10分钟)-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他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所获得的新知识和体会。

- 与学生探讨如何关爱和保护蚕等动物,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态观念。

四、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观察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24《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24课《蚕变了新模样》,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三节《昆虫的生长变化》。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蚕的各个发育阶段。

2. 掌握昆虫变态发育的基本知识,能够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昆虫变态发育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重点: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及其各个发育阶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各个发育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显微镜、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蚕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蚕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介绍昆虫的生长变化,讲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

(2)通过实物或图片,详细介绍蚕的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观察盒、放大镜等观察蚕的各个发育阶段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4. 课堂讨论(10分钟)5. 知识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对昆虫变态发育的理解。

6. 动手实践(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昆虫的生长变化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蚕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蚕的四个发育阶段的特点。

(2)举例说明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2. 答案:(1)卵:圆形,白色,较小;幼虫:多节,绿色,食桑叶;蛹:椭圆形,棕色,不食不动;成虫:蛾,白色,有翅,繁殖。

(2)完全变态发育:如蚕、蚊、蝇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

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优质课件优质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优质课件优质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优质教案优质课件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二课时“蚕变了新模样”。

详细内容包括:1. 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如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 掌握家蚕在各个发育阶段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

3. 学习家蚕生长发育的相关知识,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家蚕的发育过程,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家蚕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特点,特别是蛹期的变化。

2. 教学重点:家蚕的发育过程,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蚕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家蚕的发育过程,介绍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特点。

3. 实践活动:a. 观察家蚕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c.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家蚕发育过程的相关知识。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家蚕发育过程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家蚕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蚕的发育过程,绘制一张家蚕发育过程的示意图,并简要描述各个阶段的特点。

2. 答案:见下表。

阶段特点卵小,圆形,白色幼虫活动范围大,吃桑叶,蜕皮蛹不吃不动,化蛹为蝶成虫有翅膀,繁殖后代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家蚕发育过程的理解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认识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特点。

知道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1.2 技能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1.3 情感目标培养对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进化的兴趣。

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特点。

蚕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2 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和描述。

实验操作和观察技巧的掌握。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2 实验法安排学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3.3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蚕的变化和特点。

第四章: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准备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4.2 环境准备确保教学场所安全、干净,并提供适当的观察和实验条件。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2 讲解讲解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蚕的变化。

5.3 观察和实验分组进行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并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5.4 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蚕的变化和特点。

5.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观察任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蚕的生长过程和变态发育的理解。

评价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考试、作业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情况。

6.3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的观察细致程度和实验操作准确性。

评价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内容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适,是否能够全面覆盖课程内容。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完整版《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三节“蚕变了新模样”。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展开,详细介绍了家蚕从卵、幼虫、蛹到成虫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提高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爱护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理解。

重点:观察家蚕的生长变化,掌握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家蚕标本、放大镜、显微镜、投影片、蚕宝宝饲养盒。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标本和饲养盒,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1)介绍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

(2)分发观察记录表,组织学生观察饲养盒中的家蚕,记录生长变化。

(3)小组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分析家蚕的生长变化。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观察记录表,判断家蚕所处的发育阶段。

(2)解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强调家蚕变态发育过程的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卵→幼虫→蛹→成虫2. 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幼虫:体型小,不断蜕皮,取食桑叶。

蛹:停止取食,吐丝结茧,体型变化。

成虫:破茧而出,繁殖后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家蚕每天蜕皮几次?(2)家蚕在哪个发育阶段吐丝结茧?(3)家蚕成虫与幼虫在外形上有何不同?2. 答案:(1)家蚕在幼虫阶段每天蜕皮约45次。

(2)家蚕在蛹阶段吐丝结茧。

(3)家蚕成虫与幼虫在外形上有明显差异,成虫具有翅膀、触角和复眼等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不知不觉,蚕宝宝变了新模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蚕变了新模样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生物的变态发育》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形态变化及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掌握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家蚕的发育过程。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蚕变态发育过程中各阶段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学会观察和分析生物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家蚕发育各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显微镜、投影仪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蚕发育各阶段的实物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家蚕的发育过程。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家蚕的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3. 新课学习:a. 学生观察家蚕发育各阶段的实物或图片,记录观察结果。

b. 教师讲解家蚕变态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各阶段的特征。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关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a. 卵b. 幼虫c. 蛹d. 成虫2. 各阶段的特征:a. 卵:圆形,黄色,有小孔。

b. 幼虫:多环节,白色,有蜕皮现象。

c. 蛹:不食不动,有保护色。

d. 成虫:有翅,能飞,繁殖后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

b. 分析家蚕各阶段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2. 答案:a. 家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b. 各阶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昆虫的发育过程,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和课程目标紧密相关。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蚕变了新模样》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下册,主要围绕第四章《生物的生长与变化》中的第三节《蚕变了新模样》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认识蚕的不同阶段特征,探究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理解蚕的生长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蚕的变态发育过程,了解蚕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认识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及其特点。

2. 教学重点: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蚕的生长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蚕的生长变化图片、蚕蛹、蚕蛾、显微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蚕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观察蚕的生长变化图片,了解蚕的发育过程。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变化特点。

2. 例题讲解:讲解蚕的变态发育过程,分析蚕在不同阶段的特征。

(1)教师展示蚕蛹和蚕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2)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进行记录和描述。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蚕的生长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蚕变了新模样》2. 内容:蚕的变态发育过程蚕蛹和蚕蛾的身体结构蚕的生长变化与生态环境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昆虫,了解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昆虫,描述它们的生长变化过程,分析变化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深入了解其他昆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拓宽知识面。

鼓励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从自身做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一、学习目标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4、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5、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6、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7、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8、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9、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二、学习准备1、面包虫蛹,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2、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三、学习过程1、谈话:蚕到一定时期会吐丝,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2、学生回答。

3、学生活动:(图片或实物)对蚕茧进行观察。

4、思考: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1)蚕变成了什么样呢?(2)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3)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4)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5)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6)在剪开的茧里会发现什么,它可能是什么?(7))其他发现。

5、学生思考并回答。

6、出示课件,验证以上问题。

7、提问:针对以上问题,面包虫又是怎样的呢?8、学生观察面包虫的蛹9、学生汇报。

10、推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11、学生活动:对面包虫的蛹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蛹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蛹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12、解释:蛹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蛹的大小和重量与面包虫的生长发育有关。

13、讲述:(出示一些丝绸制品)如果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再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

会得到蚕丝,可以加工成丝绸。

教学反思3 蚕变了新模样教案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 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茧,放大镜,小剪刀,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同学们蚕吐丝了,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下来我们就来进行观察。

二、学习新课1、观察蚕蛹蚕吐丝把自己裹了起来,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

蚕变成了什么样呢?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这是学生们非常好奇的问题。

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对蚕蛹的观察要提出的五个问题进行。

(1)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2)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3)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4)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5)其他发现。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最后的推测是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希望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

2、观察蚕茧和蚕丝第一,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测量茧的长度,统计全班同学的蚕茧大小、颜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蚕茧,它们分别长多少,宽多少?(这个活动的日的意义在于对蚕茧有一定的认识。

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第二,指导学生进行拉蚕丝的活动。

(“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一下吧”“用竹签把丝头挑出来,绕在纸板上”等。

这个活动使他们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发明有更多的认识。

)第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介绍给学生。

教学中还可以出示一些丝绸制品给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3、蚕变了新模样蚕茧的形状大小颜色测量茧的长度教学后记:3 蚕变了新模样说课实录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蚕变了新模样》一课。

本次说课的主要流程有教学设计特色(包含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学生观察实验记录设计等)、授课效果、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3.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观察蚕蛹是本课的重点活动教学难点:观察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测量茧的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蚕蛹,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蚕茧标本,小剪刀。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图片导入2.导言师:蚕在卵中开始,直至孵出到逐渐长大,经过约40天的时间,完成它的幼虫期,然后进入另一个新阶段。

(教学意图)通过和学生的谈话,让学生回忆可爱的蚕宝宝前一阶段的生长过程,再让学生通过课件回忆养蚕的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本课自然衔接。

二、新课教学1.师提问,生猜测。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一下,蚕的周围出现了些什么?(生1)通过观察发现蚕周围有些细丝。

(生2)直接说出“蚕吐丝了”。

师:对了,蚕开始吐丝了。

蚕在五齡末期,开始不吃不喝,就是在为吐丝结茧作准备。

不断吐出的丝把蚕严严地包裹了起来。

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出示课件)问题:(1).蚕为什么要做个茧把自己包起来?(2).结茧后就看不见蚕了,茧里的蚕变成什么样子了?(3).茧里面的蚕还活着吗?师:希望学生们能作出猜测,同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

小组进行讨论并汇报结果。

(生)……(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

让学生通过猜测、观看后自然就把蚕幼虫与蚕蛹作进一步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蚕幼虫的变化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2.课件展示蚕变蛹:师:既然大家的猜测不一样,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到底蚕宝宝变成什么样。

师:我们来看一枚结茧后第一天的蚕茧,和一枚结茧后第四天的蚕茧。

看一看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师:蚕在茧中变了一个新模样,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另一种形态。

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下吧。

师板书课题:蚕变了新模样(1)小组活动①小组领取材料:蚕蛹和记录单。

②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课件)在蚕蛹的观察中完成下面五个问题:①蛹的外形和蚕有什么不同?②还能找到眼睛和足吗?身上的环节还在吗?③蛹会动吗?它的身上长出了什么东西?④在剪开的茧里还发现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⑤其他发现。

(指茧里还能发现蚕吐尽丝后化蛹之前蜕下的皮等情况。

)(2)小组观察、讨论:(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好奇心。

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观察蚕蛹的,学生学习能力得得锻炼和培养。

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了解蚕蛹的特征。

(3)观察后讨论汇报、小结。

师在生汇报后,分步出示课件小结:①蛹有蚕的幼虫阶段和成虫阶段。

蛹体形粗短,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很小,身体缩短,为深褐色。

②头部有复眼;还出现了触角的原始体;胸足。

③蛹会动.胸部长有胸足和翅:腹足尾足消失.腹部有9个体节。

侧面有气门。

从盾片生出两对翅。

④里面有些硬硬的东西:可能是蚕蜕皮时留下的。

⑤蚕蛹的身体变成纺锤形。

颜色由白色变成了深褐色。

(教学意图)通过比较,学生认识到蚕幼虫变成了蚕蛹是蚕的变态,蚕蛹是蚕的又一种生命形式。

(4)推理蛹的变化。

师:请同学推测一下,蛹还会变化吗?它会变成什么模样呢?(课件)(生)……(教学意图)教师引导学生的推测能以一定的观察事实作为依据,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总结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观察蚕茧和蚕丝(1)观察短片蚕茧师:看短片对蚕茧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师指导小组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蚕茧大的椭圆形的,白色;小的都是花生形的,发黄。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及发现。

师:蚕幼虫在一段时间受饿或受凉。

长大后就瘦小,吐丝教少,也不白。

结的茧也就不规则、花生形。

(教学意图)通过短片欣赏学生知道了天然的蚕茧颜色是有限的,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

学生:蚕茧的大小和重量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有关。

(教学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学生看到蚕丝很细、很长,却不容易断,更加惊叹蚕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2)观察短片拉蚕丝的方法师讲解拉蚕丝的方法:把蚕茧放在热水中泡.(3)小节:师:科研人员利用科技手段;能养出彩色的蚕;吐出彩色的丝。

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

三、总结并拓展延伸1.了解蚕丝制品及其历史.(1)蚕丝制品为什么受到人们的喜爱?(2)了解我国丝织业的起源和发展和关于养蚕抽丝的意义。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谈谈收获,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拓展延伸上让学生讨论蚕丝制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而且在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板书设计:蚕变了新模样蚕蛹:褐色大约两厘米长蚕茧:椭圆形花生形蚕丝:很细很长不易断用途:(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