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中学德育83页PPT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德育
模块七中学德育第一章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一、态度概述(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二)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2、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3、态度的行为成分二、品德概述(一)品德的概念★★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少、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体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
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三)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亦称为道德观念,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信心、决心和恒心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一般认为,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同化三个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射虎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一致。
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二、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2、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表现出阶段性,不断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二)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三、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一)外部因素1、家庭环境的影响:(1)家庭的气氛(2)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2、学校教育的影响:(1)校风和班风的影响(2)教师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及自身的楷模作用(3)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的影响3、社会环境影响:(1)人才选拔标准及用人机制的影响(2)社会文化和媒体的影响(3)社区风气的影响4、同伴群体:学生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影响(二)内部因素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识: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4、智力因素5、教育程度6、情绪因素四、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一)有效的说服: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二)树立良好的榜样:给学生呈现榜样时,要考虑到榜样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等特点,尽量与学生相似,避免学生产生高不可攀或望尘莫及的感受(三)利用群体约定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
教师的德育工作总结PPT
通过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和养成教育,学生在遵守 纪律、尊重他人、热爱集体等方面有了显著的进 步。
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学校德 育工作体系更加完善,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 坚实基础。
02
CATALOGUE
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德育工作的内容
01
02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培训
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培训力度
定期开展德育工作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理论水 平和实践能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选拔热爱德育工作、具备专业素养的教师担 任德育工作,加强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建立激励机制
完善德育工作者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他 们积极投身德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师的德育工作总结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 德育工作的实施过程 • 德育工作的成效与亮点 •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对未来德育工作的展望与建议
01
CATALOGUE
引言
德育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德育工作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开展养成教育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提供多元化发展平台等途径,促进学生德 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的成果和影响
1 2 3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 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
【精品】关于德育的课件PPT资料
• 学校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 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 教育四个部分
(二)德育与其他各育的关系
• 把德育作为学校独一无二的教育,即其 他各育都是为实现德育而设,都从属于 德育而不是与德育并列。
• 将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 教育并列。
如何正确认识德育与其他各育的 关系?
• 各育并重,各育具有特殊性。 • • 德育地位的特殊性。从其功能上,德
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
• 赫尔巴特语:
• 道德教育是整个 人类社会的最高 目的,从而也是 教育的最高目的
。
(三)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 1、品德的概念
• 后习俗道德水平(20岁以上)。个体超 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 类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
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 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 该水平特点 是:道德判断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
标准,而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行 为的基本依据。包括以下两个阶段:
• 阶段五: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
• 1、品德的发展应当视为一个整体发 展作综合的理解
• 2、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 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 3、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 果,是行为主体活动和实践的结果
品德发展具有多端性和不平衡 性
• 品德发展包括认知、情感、行为 等各个方面,这几个方面是密切 联系、相互制约的,都是构成品 德整体的一个方面。
• 三水平六阶段:
《教育学》之-德育PPT课件
24.02.2021
.
39
其次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德育要善 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的 方向上来。第三要坚持以表扬、激励为 主,坚持正面教育。批评和处分只能作 为辅助方法。
案例分析:最调皮的学生往往也是最聪 明的学生
24.02.2021
.
40
3.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 极因素原则)
24.02.2021
.
38
2.疏导原则
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 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 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就是循循善诱原 则。
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求要讲明道理、疏 通思想。在教育中用正确的思想、正确的 道理、先进的榜样,有的放矢地开导学生, 或者依靠各方面积极因素(包括集体和个 人的)启发学生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 道德行为规范,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 动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4.02.2021
.
27
2.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 主体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自我构建的结果。
(2)个体的品德发展是在其内部矛盾运动的 过程中实现的,内部矛盾是促进品德发展的 直接动力。
(3)个体品德的发展是品德个要素协调统一 的发展。
(4)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 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24.02.2021
.
49
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各方 面长期影响下发展的。
要按照德育目标、要求统一认识、统一 步调,系统连贯地去教育影响学生,以 发挥整体影响的教育作用。。
24.02.2021
.
50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组建教师集 体,使校内各方面德育影响要一致; 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 连贯和一致;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 育的引领作用,使学校和家庭、社会 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达到最佳状 态。
学校德育(教师资格证)
德育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关心集体、 乐于助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 集体观念。
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理、 善良和美好。
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民 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社会公德教育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尊重 他人、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德育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的德育知识和实 践经验,难以胜任德育工作。
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与方法
强化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01
根据时代发展和学生实际需求,不断更新德育内容和方法,提
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推进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02
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
学校德育(教师资格证)
contents
目录
• 德育概述 • 德育原则与方法 • 德育内容与实施 •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德育考点 • 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与探索 • 总结与展望
01 德育概述
德育的定义与内涵
德育定义
德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 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 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 育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主题鲜明、 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 念和价值取向。
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 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道 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 能力和人文素养。
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开 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 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 确使用网络工具,遵守网 络道德规范。
初中教师德育工作计划PPT
全员育人
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德育工作 ,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德
育工作。
依法治校
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完善 的德育制度,保障德育工作的
顺利开展。
PART 02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学生思想现状分析
多元化思想倾向
当前初中学生思想活跃,接触信 息广泛,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倾
向。
自我意识觉醒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 觉醒,开始关注自我价值和个性发 展。
德育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
意义
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 素质,同时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 定、促进社会进步。
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01
02
03
04
以人为本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 生的成长需求,注重学生的情
感体验。
实践育人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 体验中感悟道德、形成品质。
要地位。
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
01
配齐配强德育工作人员
按照要求配齐配强德育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心理健康教师等德育工作
人员,确保德育工作有专人负责。
02
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素质
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高德育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使
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03
建立激励机制
对在德育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先进典型
德育工作的目标设定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01
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02
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德育一、知识概述《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德育》①基本定义:德育呢,简单说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就像是给一颗小树苗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为一棵正直、善良、有道德的参天大树。
②重要程度:在教育里可太重要啦。
它决定了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程。
要是忽视了德育,那教育出来的学生可能成绩好,但是品行不行。
③前置知识:得先了解教育的基本目标、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些基础知识。
就好比盖房子得先有地基,知道德育也得基于对一些基础的教育理念和学生本身情况的掌握之上。
④应用价值:实际中老师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在班级里遵守纪律、互相尊重。
在社会上,培养好人材,避免出现那种高智商犯罪很有帮助。
比如说现在社会上强调的诚信教育,就是德育在社会层面应用价值的体现,诚实做人才能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德育在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这学科里,是教育目的内容的重点部分,和教学、学生心理发展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②关联知识:和教学这个知识点联系紧密呢。
因为教学过程其实也包含着德育的元素。
老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也在无形中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也和学生心理发展相关,因为德育得考虑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接受能力。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中等偏上。
难在德育的方法比较多,要根据不同情况用不同方法。
关键点在于理解德育的内涵,并能把各种德育方法和具体情景对应起来。
像因材施教,如果做不到结合学生的个性实施德育,那就是没抓住关键。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很多。
可能是选择题,考德育概念、目标。
简答题就可能问德育方法有哪些,分析题也可能出一个学校或者班级的教育场景,让你分析用到了啥德育方法、还应该用哪些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德育不仅仅是品德教育哦。
它广泛涉及到思想教育,像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政治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政治制度等;道德教育,像诚实守信、尊老爱幼这种传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像让学生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