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933老场坊的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学认识实习报告
-----1933老场坊的创意改造为了让我们生动形象地学习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一周的认识实习。我们选择的地点是上海,因为上海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亦是当今世界上最活跃的建筑热土之一。
不管是那些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还是那些精致新颖的私人会所,或者是别具韵味的乡水古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旧建筑的创意改造,更是让我受益匪浅。如由一个不起眼的马路集市改造成颇具小资情调的艺术名街的“田子坊”,如由一个破旧的居民社区改造成具有独特品味的国际时尚旅游中心的“新天地”,又如由一个早期的屠宰场改造成如今沪上著名的时尚创意地标的“1933老场坊”。
"田子坊"的前世今生
上海"新天地"的前世今生
"1933老场坊"的前世今生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无法复得的东西,很多历史建筑被成片、成街、成坊的拆除。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建筑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然,我认为将所有的老建筑都当作文物来保留是不现实的,对于这些有历史文化感的建筑我觉得应该将其中国化的元素进行保留,并穿插新的时代符号,在新旧的对比、历史与现代的融合中完成保护并实现创新发展。在发达国家,利用废弃建筑(包括厂房,仓库)进行改造,使其适应其他功能的建筑空间的案例很多,已日趋成为开发这类项目的主导方式。因此我觉得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建筑,在不破坏城市文脉和环境肌理的条件下,对其进行改造更新,可以有效的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发展历史的厚重感,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
从物质到精神双双造福于市民大众。而对旧建筑的改造性设计,是一次在空间与形式创造、建筑形象与环境艺术设计上的尝试,是对多相位品质(观念、生活、技艺、审美等)和多层面知识(建筑、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的一次检验。上海“1933老场坊”就是旧建筑经过改造演绎出全新功能并获得成功的例子。
1933老场坊因建于1933年而得名。由当时工部局出资兴建,英国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曾经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现代化肉制品加工厂。据史料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时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该建筑将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形成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宛若迷宫却又次序分明的奇特布局和艺术空间。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见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格,而外圆内方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说中“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无梁楼盖”、“伞形柱”、“廊桥”、“旋梯”“牛道”等众多特色风格建筑融会贯通,光影和空间的无穷变幻呈现出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奇葩。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永远可以领略到1933老场坊不一样的风情。整幢建筑风格朴实无华,大气而不张扬,只有仔细观察,才能从它似乎不经意的精美装饰细部中,感觉到当初设计师的匠心独运。如此流畅的生产工艺,精密的房屋结构,
卓越的建筑设计,出现在近百年前的上海,可谓开一先河。即使在当时,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而1933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好的建筑,其他的也都无从可寻了。1933老场坊经历风雨沧桑。从早期的屠宰场到70年代的制药厂,命运一再更替,宏伟的原貌被时光与尘嚣深深掩埋。直到2006年,改建工程正式启动,老场坊才从历史中走来,弹落岁月的尘埃,昔日的老场坊揭开神秘的面纱,重现上海昨日遗失的宝藏。
我是第一次去参观1933老场坊,一眼便让我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与新鲜感。建筑的外表
非常简单和朴素,粗
糙的混凝土墙面,非
常的有沉重感,底层
退进,外圈一排同样
是粗糙混凝土的大
柱子,二层以上就是
排列整齐的花窗,整个建筑感觉很有体量,很扎实的落在基地上,再加上立面混凝土的自然变老变色,不用体验空间就能给人带来一种满载历史的感觉。进入其内部,更像是有着让我看不完的精彩。建筑内部的所有墙面都是和外立面一样的粗糙混凝土,可能由于建筑最早的功能所限---屠宰场---建筑内部几乎没有自然采光,大白天的也是异常昏暗,但是它有着错综复杂的结构,极为吸引人,这一点在建筑外部一点都看不出来。从外面看,建筑就是一个很朴素的方盒子,很不起眼,但是进来才知道其内部的结构是如何的复杂。建筑内部大体上是一圈一圈的圆形,最中间有一个相对完整的空间,周围是一圈稍小的空间,之间用很窄的通道连接,上下层之间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楼梯相连。之外是一圈庭院似的空间,再外面又是一圈稍小的室内空间,有一圈挑空的走廊,每层用架空的过道跨过庭院和中间相连,周围还有很多铺着鹅卵石的“牛道”,估计当时牛就是从这里开始一圈圈的走向中央大厅被屠宰
的。整个建筑虽然是大尺度的,但是并不缺细部,丰富的结构部件和空间的穿插让人感觉是进入了迷宫,经常是绕着走廊走了一圈返回原地却并不感觉到似曾相识,真难以想象在没有电脑没有CAD没有SU 的1933年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出这样一个庞大而又充满艺术感的迷宫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今丰富多彩的时尚活动为这幢历史悠久的建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系列热力四射的定期活动已经在这里拉开序幕,从派对到演出,从创意市集到话剧沙龙,全新的打造让人耳目一新,更成为了沪上时尚达人汇聚的地标之一。
历史与时代的碰撞,
时尚与建筑的结合,艺术与
设计杰作的辉映,1933处处
彰显独特的魅力。1933非凡
的空间、绝妙的体验和汇聚多种创意元素,必将引领上海时尚创意新潮流。
通过上述“1933老场坊”的改造及其现在的发展状况,我对旧建筑物的改造有了一些了解。仔细想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设计师们可能会注重改造的创意、价值;但开发商等则会更注重时间和利益,无独有偶,旧建筑改造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这种经济优势体现有三:工期短,可以提早运营;投资少,开发成本低;改造花费少,据以往统计数据,对原有旧建筑的改造,比新建同规模建筑的标准楼可节省20%~50%的费用,除此之外,还省去了拆迁过程的花费。目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