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_平台_再生_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

合集下载

1933老场坊改造_赵崇新

1933老场坊改造_赵崇新

建筑学报70旧建筑改建 REBUILD ING OF OLD B UILDING概述1933老场坊改造项目,是将一个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并改造成为时尚中心。

此类改造项目多被称为“创意产业”,就是改造城市中遗留下来的、目前已经不再生产的工业建筑,它们大都位于城市中心,但是由于功能不能与其位置相匹配,产权关系较为复杂,所以长时间被空置,逐渐变成城市的死角。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政府采用了长期租用的办法,配合三个不变的政策(土地性质不变、产权不变、建筑规模不变),允许投资公司进行改造,1933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改造建设的。

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砂径路,包含5栋楼,其中1号楼为原工部局宰牲场、2号楼为宰牲场的化制间、3号楼为宰牲场的狗棚间,以上楼宇均建成于1933-1934年间;4号楼为1966年建筑的食堂和仓库,5号楼为解放初建筑的锅炉房。

本文着重介绍1号楼和4号楼的改造设计。

1号楼—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于1933年的1号楼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最为现代化的屠宰场,是上海第4批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建筑主体由东、南、西、北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合成方楼,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若迷宫。

结构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内部空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该建筑是功能主义的工业建筑,可被视为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图1)。

我认为当时的设计师并非想创造一个非凡的建筑,但恰恰是这些工艺元素产生了一个伟大的空间。

连接室内外的那些斜坡和桥梁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当时是供大型动物行走用的,非常有机的将不同楼层连接起来,是构成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被废弃后曾成为都市探险者的乐园和摄影师创作的基地,而今它将通过注入创意产业的新功能使其更新为具有地标性的顶级消费品交易中心。

采用创意产业的经营方式,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经营性保护,以盘活历史建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时尚的活力。

1933老场坊建筑介绍

1933老场坊建筑介绍

1933老场坊建筑介绍
1933老场坊是上海市黄浦区的一处历史建筑,建于1933年,原为英国人建造的畜牧场。

该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由四栋建筑组成,包括两栋六层高的建筑和两栋四层高的建筑。

这些建筑物的设计灵感来自于英国的工业建筑,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幕墙。

在建筑物的设计中,建筑师注重了建筑的功能性和美学价值。

建筑物的外观采用了简洁的几何形状和对称的布局,使其看起来非常现代化。

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也非常合理,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例如,建筑物的中央大厅可以用作展览、演出和会议等多种用途。

在历史上,1933老场坊曾经是上海市的一个畜牧场,后来又被用作食品加工厂和仓库。

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建筑物被改造成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了许多艺术家、设计师和创业者入驻。

如今,1933老场坊已经成为上海市的一个知名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外,1933老场坊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

例如,建筑物内部有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装饰品,如雕塑、壁画和灯具等。

此外,建筑物内还有许多有趣的商店、餐厅和咖啡馆,可以让游客在欣赏建筑之余,享受美食和购物的乐趣。

1933老场坊是一处非常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它不仅展示了上海市的建筑文化和历史,还成为了一个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心,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专题之工业遗产

专题之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在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城市人口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相关方面有 很大动力拆除这些老厂房,因此,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的前期规划研究 显得更为重要,应努力实现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城市功能健全发展的科学协 调。
3 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
2、单一化和粗暴化 在北京798、上海M50等项目获得成功 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了不少地方对工业 遗产改造的“标准”模式。 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模式很多,但是 没有“万能”。现在的商业开发保护模式也 是一种有效利用的方式,关键是如何合理地 开发利用;而另外一种模式,比如将工业遗 产改造为学校、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等也 未必不可。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因地制 宜”。 在一些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还存在过度 开发的问题。总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的 “西城红场”,是哈尔滨最大的商业综合体, 这种改造属于“用力过猛”,“过度设计” 导致工业遗产的二次破坏,历史文化价值消 失殆尽。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3 工业遗产面临的问题
3、产权障碍
工业遗产利用与改造
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过 程中,一些地方还面临工业遗产 产权不清的问题,这为进一步 的保护开发带来了障碍。 对于产权归企业所有的工 业遗产,产权单位没有保护与合 理开发的意识,认为“拆光厂子 卖完地就万事大吉了”。 保护工业遗产首先就要界定 产权, 只有产权明确, 资源才能得 到最优配置。 因此,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 再利用的过程中,在更好地调动 企业和个人积极性的同时,地 方政府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只有这样工业遗产的保护开发才 能更加科学有效。
WHAT?
1.1工业遗产的定义
间、工厂、矿山、仓库和储藏室,生源生产、传送、 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筑物及所在的场所组 成,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 朝拜地、教育机构)也包含在工业遗产范畴之内。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优惠政策: 1.公司招1个上海人政府1年补贴2400元给公司,1个虹口人政府1年补贴3600元 给公司,1 个36岁以下虹口人政府1年补贴4500. 2.公司税收落户在虹口区有关的退税最多50%
空间188创意产业集聚区试试航海市经济委员会授牌的创意产业园区。空间188创意产业集聚区它融合了 办公楼和洋房的特有建筑风格,将办公楼的开阔大气和 洋房的精巧雅致相结合,在虹口区打造了一个以 研发设计创意和文化传媒创意为主的创意产业园区。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总体规划定位 吸纳外滩18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坊的艺术氛围,结合创意体验与创意
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为一体。
拉动创意经济发展 开拓创意消费市场 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特有的地理位置,使1933老场坊不仅位于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恰逢新兴创 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给予了极大地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天时地利。所以将其打造为
1933旧貌
虹口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列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上海2008年度最佳创意产业集聚区奖 “2008创意盛典”优秀创意产业集聚区
1933新貌
项目区位
园区主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 坐落在沙泾港、浦虹港两条水系交汇处。
客源分析 四川北路、海宁路、多伦路的购物休闲人流
绿地九龙宾馆的入住客
摄影爱好者 主力店的号召力 对老建筑慕名而来的游客 周边住宅客源 参加会议或展会的客群
优惠政策
在虹口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1933的企业建立了绿色审批通道。这个特别的通道包括营 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其他特殊行业的相关许可证的办理。大大降低了承租客的时间和精 力,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 ——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ppt课件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 ——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ppt课件

•活兴动穆。手工
牙酒吧餐厅 俱乐部

积达1500平米
•美国偶像 •苏浙会
•上汽俱乐部 •乐昂建筑设 的空中舞台
•亚洲时代
•狠牛创意面 •雪茄客俱乐 计
•库诗Kenas 馆

•品位品位
•牛市中餐厅
•绝色礼服定 制
•红意意大利 餐厅
•易安咖啡
•亚茄文化传 播
•上海创意产 业中心
•博茂营销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 — —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2. 历史发展
前身:上海工部局宰牲场
改建后的上海1933老场坊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 — —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Ø 1933老场坊初建于30年代,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结合古典英式建筑特质和古罗马巴西利卡式元素的魅力 风格,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 — —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2. 改建总览
Ø 1号楼即当年的远东第一屠宰厂旧址,建筑最上方有 一个直径6m的大型顶棚,光线由此渗透进整个楼房。现 在顶棚下方,改造了一个占地981㎡的中心圆大剧院,其 余空间为主要公共创意空间。
Ø 2号楼建于1935年,当时作为宰牲场的化制间,即病 菌、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的处置场和焚化炉,现 在则改建成公馆,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的烟囱,现 在是整个“1933”的制高点。
1933老场坊
二、项目改建介绍
1. 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
2. 改建总览
3. 楼层平面图展示
4. 重点改建部位
• 内墙 • 楼梯 • 电梯 • 卫生间 • 外立面 • 橱窗 • 廊桥空间 • 牛道 • 伞状柱帽 • 室内空间

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

← 休闲空间:现代化的休闲小品点缀, 具有强烈的时尚感和艺术性。 ↓ 舞台:建筑的顶层利用大面积的玻 璃和钢筋取代原有石材,开辟成为空 中舞台,并导入了一流的影音设备, 适合各种时尚活动的需要。
改造前总平面
改造后总平面
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
改建总览
楼层平面图展示
重点改建部位
3. 楼层平面图展示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公共空间
创意空间
卫生间 竖向交通空间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
改建总览
楼层平面图展示
重点改建部位
4. 重点改建部位
内墙
原内墙有许多已被拆除,增加了许多新的分隔。现根据“时尚中心”的定位,拆除大部分后期增建的 内隔墙,根据新的功能定位采用轻质隔断划分空间,使空间更灵活,方便艺术展示之用。
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
改建总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楼层平面图展示
重点改建部位
伞状柱帽
两种形状(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 帽是该建筑的特色之一,其形状来源于无梁楼 盖的结构设计,其均分布在该建筑方形的外围 体量中。在修缮设计中将完全保留这些柱子。 目前这些柱子外装饰材料各异,原设计的水泥 抹面的柱子表面有的已经被严重损坏。设计中 针对这类柱子的形状和气质,将现有的装饰面 全部清理后,按原工艺、原材料做成新的水泥 抹面,通体打磨,上下一体,并作为室内公共 空间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保留并充分体 现该建筑的特有风格。
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
改建总览
楼层平面图展示
重点改建部位
室内空间
建筑室内空间保护设计该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塑造重点是将廊桥和柱帽的韵味融合在“时尚创意产业中心”商 业场所的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目前该建筑的空间魅力已经让人赞叹,因此设计手法以“不为”或者“少为”为原 则,不强调装饰材料的豪华,而是采用水泥这一原设计中的材料类型来重现原设计的特点,墙面也强调不用涂料, 而使用打磨的方式,呈现它70年的历史痕迹。

工业遗产案例

工业遗产案例
修复损坏外廊桥,局部加玻璃顶
外立面改造前
伞状柱帽恢复
外立面改造后
轻质玻璃幕墙隔断划分空间
顶层外廊桥段才用玻璃材质扶手,木栈道铺地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同乐坊创意园
同乐坊位置
简介:位于静安区小沙渡路(今天的西康路)、新加坡路(现名余姚路)和海防路所围合出的三角地带。同乐坊占地面积约10000m2,建筑面积19300m2。同乐坊原有中国钢铁工厂、中国刚品厂、增泰纺织染厂等工厂。2005年动工改造。定位:艺术创意和时尚休闲空间
同乐坊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同乐坊创意园
同乐坊平面
业态布局: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化、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是一个兼备时尚娱乐和文化休闲产业的消费场所。
4: 以芷江梦工厂为核心,聚集画廊、琴坊等零售店,形成艺术文化的聚落
1: 西侧5-6层的厂房多改为LOFT办公,集中了影视、杂志等文化传媒类企业
北京798厂房的高大特殊空间和Y型柱
利用夹层作为创作空间
特色元素在入口处强调
车间工具保留作为展示元素利用
工业遗产案例——北京798艺术区
历史文化元素保留展示
部分墙面改玻璃幕墙,室外作休闲餐吧
改造方法:红色文化元素利用作为街头展示小型库房保留,墙面作艺术涂鸦墙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原上钢十厂)
工业遗产案例——上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位置
简介: “1933 老场坊” 位于虹口区沙泾路10、29 号(九龙宾馆旁)。原名上海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设计,当时蜚声沪上的余洪记营造厂承建。2006年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目的:为打造成服务上海乃至世界创意企业的综合服务中心。

1933老场坊改造_赵崇新

1933老场坊改造_赵崇新

建筑学报70旧建筑改建 REBUILD ING OF OLD B UILDING概述1933老场坊改造项目,是将一个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并改造成为时尚中心。

此类改造项目多被称为“创意产业”,就是改造城市中遗留下来的、目前已经不再生产的工业建筑,它们大都位于城市中心,但是由于功能不能与其位置相匹配,产权关系较为复杂,所以长时间被空置,逐渐变成城市的死角。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政府采用了长期租用的办法,配合三个不变的政策(土地性质不变、产权不变、建筑规模不变),允许投资公司进行改造,1933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改造建设的。

1933老场坊位于上海市中心的砂径路,包含5栋楼,其中1号楼为原工部局宰牲场、2号楼为宰牲场的化制间、3号楼为宰牲场的狗棚间,以上楼宇均建成于1933-1934年间;4号楼为1966年建筑的食堂和仓库,5号楼为解放初建筑的锅炉房。

本文着重介绍1号楼和4号楼的改造设计。

1号楼—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于1933年的1号楼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最为现代化的屠宰场,是上海第4批历史文化保护建筑。

建筑主体由东、南、西、北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围合成方楼,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方、圆楼之间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若迷宫。

结构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内部空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该建筑是功能主义的工业建筑,可被视为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图1)。

我认为当时的设计师并非想创造一个非凡的建筑,但恰恰是这些工艺元素产生了一个伟大的空间。

连接室内外的那些斜坡和桥梁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当时是供大型动物行走用的,非常有机的将不同楼层连接起来,是构成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里被废弃后曾成为都市探险者的乐园和摄影师创作的基地,而今它将通过注入创意产业的新功能使其更新为具有地标性的顶级消费品交易中心。

采用创意产业的经营方式,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经营性保护,以盘活历史建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时尚的活力。

1933老场坊改造研究

1933老场坊改造研究

改造过程中对于新增的元素,例如电梯栏 杆扶手等,尽可能明显地与历史元素相区 分,保护历史记忆的清晰,即新旧分离。 在新建部分中大量的使用了玻璃材料,对 厚重的混凝土做了明确的区别。
少量新建构筑的引入打 破了建筑原本可能出现 的沉闷气息。
设计师还在建筑空余的位 置增加了不少公共空间, 以木板钢材与玻璃等现代 材料为主,在形式上与旧 有建筑区别开,又在色调 上与其相近。
中间的圆形建筑原先是屠宰场,集中了大 量的垂直交通。现在一至三层外围被用做 创意空间,中间交通筒周围作为穿行空间, 也是非常多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圆筒的 四至五层是一个地面由钢化玻璃制成的空 中舞台,承办过很多活动。
不同宽度且错综复杂的 廊桥是建筑的特色之一。 在设计之初是作为牛道 使用,将牲畜赶到中央 的圆形屠宰场去。外廊 桥共含有4层外廊和相 互连通的26座斜桥。
Hale Waihona Puke • 定位:工业建筑 → 创意空间 • 改造原则:保留为主,部分新建 • 主要手法:尽可能恢复建筑历史原貌
建筑的基本形制是外围的方形建筑包围着中间的圆 形建筑,其间由大量的斜桥连接,保证交通畅通。
外围的方形建筑基本上都被改造成了各 个商铺和创意工坊,中间留出大量步行 空间供游客参观游览,随处可见绿植与 休息座椅。
1933老场坊——屠宰场到创意工坊
改造前情况
1933老场坊原是上海工部局的宰牲场,由英国设计师设计建造,全部采用 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墙体厚约50公分,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在 缺乏先进技术的30年代,巧妙利用物理原理实现温度控制,即使在炎热的夏 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温度,可见这栋建筑当时工艺设计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1933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外观为古罗马巴西利卡式风 格,而建筑外部方形平面和内部圆形中厅的基本结构也暗合了中国风水学风 水学说中“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

旧工业厂房改造经典案例

旧工业厂房改造经典案例

旧工业厂房改造经典案例一、北京798艺术区。

要说旧工业厂房改造,那北京798艺术区可太有名啦。

这地儿以前是老工厂,到处都是那种充满工业气息的大厂房、大烟囱啥的。

后来呢,一些艺术家发现了这个宝地。

你想啊,那些宽敞的厂房空间,对于艺术家来说简直就是天然的大画室、大展厅。

于是他们开始入驻,把厂房进行改造。

墙上涂上了各种创意涂鸦,那些废旧的机器设备,不扔,反而当成了艺术装置。

有的厂房被改造成了画廊,走进去,一幅幅画作在原本冰冷的工业空间里散发着艺术的热度。

还有的变成了创意工作室,设计师们在里面摆弄着各种新奇的玩意儿,从手工皮具到炫酷的现代艺术雕塑,啥都有。

现在798艺术区已经成了北京的艺术打卡圣地,吸引着国内外无数的游客。

二、上海1933老场坊。

这上海1933老场坊也是旧工业厂房改造的超酷案例。

以前它是个宰牲场,听起来有点吓人哈。

但是它的建筑结构那是相当独特。

改造之后,它保留了原来建筑的那种迷宫般的布局和独特的混凝土结构。

你走在里面,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建筑艺术的迷宫。

现在这里有很多时尚品牌入驻,办时装秀再合适不过了。

那些交错的走廊和高耸的空间,模特们走在上面,就像在工业与时尚交织的舞台上漫步。

而且还有不少餐厅和咖啡馆,你可以坐在曾经是宰牲场的地方,悠闲地喝着咖啡,感受着旧工业与现代生活的奇妙融合。

三、成都东郊记忆。

成都东郊记忆也是相当有特色的。

以前这儿是工厂林立的地方,有很多电子厂之类的。

改造之后呢,它保留了大量的工业元素,像那些高大的烟囱被保留下来,成为了东郊记忆的标志性景观。

厂房被改造成了各种音乐酒吧、剧院。

在那些曾经生产电子设备的地方,现在能听到超嗨的摇滚音乐,或者观看一场精彩的话剧表演。

而且这儿还经常举办一些创意集市,小商贩们在旧厂房改造的摊位上售卖着各种手工艺品、复古的小玩意儿,充满了浓浓的文艺气息。

在这里,你能真切地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从工业时代向现代文化创意时代的华丽转身。

参观地产文化-屠宰场_迷宫_商场—19叁Ⅲ老场坊

参观地产文化-屠宰场_迷宫_商场—19叁Ⅲ老场坊

实习参观屠宰场·迷宫·商场——19叁Ⅲ老场坊图文/小风在一个雨天去“1933老场坊”并不是刻意的,去之前也遭到劝阻,但感觉上海一年四季都湿濡濡的,也就等不及到天气放晴的那天了。

出租车在周家嘴路上开着,一不小心就错过了。

其实1933老场坊并不难找,它的路牌上虽然写着沙泾路10号,但因为这一群建筑的独特,加上苏州河从它身边流过,站在周家嘴路上一眼就能望到。

也许是城市生活节奏太快,开车的话总会不经意的略过。

这里是屠宰场,有过血腥的历史走进1933老场坊,阴冷的感觉猛的袭来,后悔没有听从劝告,真该挑一个大太阳天来。

知道1933是两年前的事,也看过很多关于这里的报道和图片。

但是直到自己真真实实的站在这个空间里,才着实感受到任何一段文字或者图片都无法准确的描述出这座建筑的奇特。

昔日的1933老场坊是工部局的宰牲场,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屠宰场,始建于1933年,这个年份是它名字的来历之一。

而更准确的写法是19叁Ⅲ,阿拉伯数字,中文数字与罗马数字的结合,示意上海的海纳百川,听起来有点牵强,倒不如1933来的更有穿梭时空的感觉。

这座屠宰场的建筑设计师是英国的巴尔弗斯(Balfours),Balfours的屠宰场在世界上有三座,英国和美国的都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上海的这座是绝无仅有的。

大楼空间布局外方内园,东南西北 4 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 24 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加工车间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整体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布局相当迷幻。

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300头小牛和300只猪。

屠宰场有一条3.62千米长悬挂式传送带,在整个屠宰过程中,每个工场派一名稽查员进行检查,宰牲场全部工作人员为6名外国人和75名华人。

每天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牛犊和300头猪。

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用22口径的枪击毙牛,其它动物都用电击,之后再放血剥皮。

上海历史建筑-1933老场坊

上海历史建筑-1933老场坊

• •

建筑背景 1931年,工部局在虹口沙泾路购买土地,在1933年11月竣工,1934年1月投入使用。 建 筑面积达29491平方米,它气势雄伟,规模庞大,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屠宰场,而且与它同等规 模的宰牲场全世界只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在英国和印度,但是1933老场坊是目前唯一现存完 好的建筑,其他两座已经不复存在了。 它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材料也都是从英国进口。整体建筑外方内圆、 高低错落、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算得上是建筑艺术与生产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也在老场坊取过景。 建筑最初共有四层牲口栏,能容纳1500只羊、1000头牛、300头小牛和300只猪。每天 可以宰杀500头羊、300头牛、100头小牛和300头猪。宰杀的方法也是相当先进,牲畜被宰前 有二十四小时的休息时间,据说这样可以让牲畜不会过度恐慌和紧张,而且它们基本上是在没 有痛觉的情况下被处理的,体内排出的毒素也会减少,可见当时宰杀的技术是相当科学和先进。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整改工作其实并不复 杂,还是保持原有的建筑形态,再从头到尾的把建筑清洁干净。窗户、电梯等都使用玻璃材质, 尽量不影响它原来的面貌。就连建筑顶层的中心圆大舞台也采用了磨光玻璃,这样光线就可以 照进整个建筑楼房。
历经了几次战火,虽然数次被关闭,但是屠宰场建筑本身还是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到2006年8月1日,正式启动1933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建筑本身
• 据记载,建造这个宰牲场光建筑和设备就花费白银三百三 十多万元,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结构 • 老场坊的建筑融汇了东西方特色,整体建筑可看出是古罗 马巴西利卡式风格

1933老场坊案例

1933老场坊案例

沙泾路 溧阳路
梧州路
1933
周家嘴路
一、项目背景——地理位置
四川北路 商业街
七浦路 服饰
绿地九 龙宾馆
海伦路
北外滩海宁路南外滩来自紧邻四川北路和海宁 路等繁华商业主干道;七 浦路服饰市场和四川北路 商业带近在咫尺。南临南 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 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 业圈,北临鲁迅公园等, 轨道交通4号线围绕而过, 距海伦路站不到600米。 项目旁的九龙绿地宾馆所 给项目带来一定程度上的 客流。
迄今,这个舞台已经成功举办过法拉利F1派对、雷达表50 周年庆、巴黎艺术设计展、《蓝莓之夜》亚洲首映派对、奔驰 新车发布、保时捷60周年纪念、雪铁龙新车发布、世界工业设 计日、“NIKE摩天争霸篮球赛”,等众多顶级品牌的精品活动。
四、商业改造分析— —楼层改造分析
老场坊5层工场被加上一个圆顶瓦 楞铝板,形成一个由透明玻璃打造的, 可容纳600个座席的“空中秀场”。但 出于保护原貌和消防要求的考虑,并 没有将方形的外廊道置于玻璃顶下。
三楼入驻了苏浙汇,无疑增加了1933 的知名度。著名本帮菜+历史建筑的冲击 组合大大的提升人气。
四、商业改造分析— —楼层改造分析
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中舞台” 位于1933老场坊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 台的中央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 钢化玻璃制成,透明炫目,每平方玻璃可 承重400千克。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 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1933 老 场 坊
——上海屠宰场改造
汇报人:
目录
第一部分— 旧厂房改造概述 第二部分— 上海屠宰场改造案例 第三部分 — 经验借鉴和启示
1
旧厂房改造概述
旧厂房改造概述
旧厂房产生背景

从上海1933老场坊看中国旧工业建筑改造

从上海1933老场坊看中国旧工业建筑改造

从上海1933老场坊看中国旧工业建筑改造摘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背景下,聚焦上海1933老场坊,研究和分析其建筑历史、设计特点,以及对其改造设计的成功经验,进而思考国内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上海1933老场坊、旧工业建筑、改造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然落幕,这个魅力都市逐渐恢复了平静。

无数中外人士前来品读这个城市的传统与时尚。

在世博园之外,亦有众多热点被人追捧。

在这些代表着上海方方面面的风韵的城市名片中,上海1933老场坊低调、神秘、高贵迷人,冷静地观望着世事沉浮,人间冷暖。

这座建成于1933年的老建筑经过一系列改造之后,焕发出新的生机,生动地显现出上海的前世今生,让众多游人趋之若鹜。

这座建筑也成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给我们启发和思考。

上海1933老场坊位于虹口区的沙泾路上,她的前身是“工部局宰牲场”,由英国著名建筑师巴尔弗斯设计,中国当时的知名建筑营造商上海余洪记营造厂负责建造,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

建筑整体是规则的方形轮廓,看似简单,内部中心位置有一24边形主楼,主楼和四角的建筑由楼梯、坡道、廊桥相连。

建筑高五层,空间错落,跌宕起伏,不同方向的坡道缠绕盘旋,宛若迷宫。

仅容一人通过的楼梯、幽暗的隔间、直线条的建筑体块和豁然开朗的中央大厅、开阔的屋顶平台、近似圆形的主楼形成鲜明的对照,空间的流动和碰撞让人心动。

建筑全部采用英国进口的混凝土建造,墙体厚度约50厘米,两层墙壁中间采用中空形式。

在缺乏先进技术的上世纪30年代,利用这种方法实现了温度控制,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可以保持较低的室内温度。

原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结合伞形柱,营造出简洁、宽阔、优美的室内空间。

坡道纵横交错,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其所处的位置和走势都和各种牲畜的屠宰工艺流程紧密联系,丝丝入扣,绝无偶然。

建筑外立面自二层高度以上,规则地布满了方形和圆形组成的装饰图案,几何线条都是用混凝土加工制作而成,图形中间嵌有透明玻璃。

1933老场坊(沙泾路溧阳路)

1933老场坊(沙泾路溧阳路)

建筑名称: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建筑地点:虹口区沙泾路10 号,29号建设时间:1933建筑师:巴尔弗斯保护等级:暂定为四类保护建筑建筑面积:约3.17 万平方米建筑层数:5 层结构方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风格样式:大楼空间布局奇特,外方内园,东南西北 4 栋建筑围成的四方形厂区与中间一座24 边形的主楼通过楼梯相连。

整个建筑高低错落,廊道盘旋,设计精密宛如迷宫,却又次序分明,加工车间采用“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

追溯历史脚印,传承百年文化由于1933 老场坊创意产业集聚区,自身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质,赋予了其独有的魅力。

在经历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后,仍向我们展示着曾经时代的烙印。

我们将秉承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在保留历史建筑特点的前提下,延续虹口区近百年的人文、建筑史,同时经过创造继续向人们和未来传递这种历史文化。

园区主体位于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 号、29 号,坐落在沙泾港、浦虹港两条水系的交汇处,与虹口区人民政府、七浦路服装市场和四川北路商业带近在咫尺。

南临南外滩时尚圈,东临北外滩商业圈,西临四川北路商业带,北临鲁迅公园等,轨道交通 4 号线围绕而过,距海伦站不到600 米。

无论在商业、人文、交通、还是在休闲娱乐都占据着绝对的地理优势。

坐拥地利天时,再造脱胎换骨特有的地理位置,使1933 老场坊不仅位处都市中枢地带,而且四周路环水绕。

恰逢新兴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和社会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可谓是地利天时。

所以我们将全力打造上海新一代创意产业集聚区,结合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再造后,以全新的面貌“登台亮相”,最终使其成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城市新地标。

历史遗留建筑,融入现代时尚,成为上海的新地标,总体规划定位,吸纳外滩18 号的高档时尚、新天地的人气活力、田子方的艺术氛围,结合创意体验与创意生产,融互动与灵感为一体。

拉动创意经济发展,开拓创意消费市场,挖掘市场创意需求。

综合产业布局,缔造经济高地“产业是经济之根,经济是产业之魂”,充分说明了两者的辩证关系,为了使两者能在本园区内有机的结合,并能科学的发挥长久作用。

上海1933老场坊

上海1933老场坊

上海1933老场坊
徐浪(摄影)
【期刊名称】《室内设计》
【年(卷),期】2009()3
【总页数】1页(PF0002-F0002)
【作者】徐浪(摄影)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
【相关文献】
1.远东一绝24角楼的前世今生——从“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到“上海1933老场坊” [J], 洪崇恩;
2.上海1933老场坊的青年旅游消费动机研究 [J], 管建君
3.传承与改造——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浅谈工业建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J], 余冯月
4.上海1933老场坊的青年旅游消费动机研究 [J], 管建君
5.工业遗产再利用设计的真实性探讨
——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J], 贾兴舟;于冰清;张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赵崇新(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北京 100089) 摘 要:通过对1933项目的改造过程,展示具有文化价值老建筑的新生,采用具有文化气质和价值的手段来演绎类商业建筑。

关键词:平台 气质 更新 生长CHANGE ,P LATFOR M AN D REGENERATION———RECONSTRUCTION PR OCESS OF 1933OLD BUI LDING S IN DIAGRAMIC REPRESENTATIONZhao Chongxin(China I ppr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 orporation Beijing 100089)Abstract :Through the renovation process of 1933old buildings ,the regeneration of the old buildings with cultural value is exhibited ;and the design of a commercial buildings can be done by means of cultural ethos and values.K eyw ords :platform ethos renew growth第一作者:赵崇新 男 1966年2月出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E -mail :zhaochongxing @ 收稿日期:2008-08-20 通过竞标,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成功获得了1933老杨坊改造项目,以将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改造成为一个时尚中心。

此类项目的改造均称为“创意产业”。

就是改造城市中遗留下来的,目前已经不再生产的工业建筑,这些建筑大都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但是由于功能不能与之相匹配,产权关系较为复杂,所以长时间的空置,逐渐变成城市的死角。

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政府采用了长期租用的办法,配合三个不变的政策(土地性质不变、产权不变、建筑规模不变)允许投资公司进行改造,1933项目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得以改造建设的。

图1 1937年的照片Fig.1 Photo taken in1937图2 2006年改造前的现状Fig.2 The conditions of buildings before 20061933老场坊是建于1933年的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是当时远东最大的、最为现代化的屠宰场。

是根据宰牲工艺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的机器。

主体结构是由东、南、西、北4栋高低不一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围合成四方形厂区,正中是一座24边形的圆楼。

方、圆楼之间通过26座廊桥连接,各层上下交错,貌似迷宫。

采用了当时非常先进的”伞形柱无梁楼盖”的结构形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建筑工艺上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无梁楼盖技术,形成由伞型柱帽构成的室内空间;废弃后成为都市探险者的乐园和摄影师创作的基地。

而今它的功能将通过注入创意产业新的功能使其更新为具有地标性的顶级消费品交易中心。

采用创意产业的经4 Industrial C onstruction V ol 138,N o 110,2008工业建筑 2008年第38卷第10期营方式,对原有历史建筑进行经营性保护,以盘活历史建筑,在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时尚的风采;改造修缮后,成为上海创意产业的新地标。

在改造修缮设计中,力求保留完整的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的主要的空间特质,并赋予新的建筑功能需求,改造一个场所,其不仅仅是一座建筑,而更是一个平台,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产生更多可能性的创意。

建筑有三个生命:一是功能生命,二是结构生命,三是文化生命。

该建筑的功能生命———宰牲场已经结束,结构已步入老年,但文化的价值反而凸现。

具有神秘感的廊桥空间无疑是现实建筑中独一无二的。

因此,改造的最重要的理念是将神秘感的空间保留下来,使它成为该建筑的最为重要的气质。

在改造前,该建筑已经面目全非,被许多单位用作仓库及辅助用房,建筑的外墙被涂上粉红色的涂料,内墙面层有不同规格的面砖、马赛克、涂料,室内空间也被分割成了迷宫,许多廊桥遭到破坏。

采用像雕塑的办法,将后加的部分小心清除,用水泥来统一内部的材料,增设楼梯和电梯来满足现代功能和安全的需要。

设计完成后,最想提及并强调的主要元素或特色是通过水泥饰面的打磨而保留了神秘而丰富的廊桥空间,通过金属和玻璃而加入了时代的元素,并保持了与历史的距离。

这个项目中最大的挑战是保持建筑的神秘空间,同时又能为现代所用。

在许多地方坚持“无为”是很重要的。

该建筑当时是根据宰牲的工艺进行设计的,是功能主义的工业建筑,当时的设计师并非想创造一个非凡的空间。

但恰恰是这些工艺元素产生了一个伟大的空间。

改造后,把神奇的工业空间变成了民用空间了,而且独一无二。

连接室内与室外的那些斜坡和桥梁是工艺流程的一部分,当时是供大型动物行走用的,非常有机地将不同楼层的空间连接起来。

能供动物行走,也就能供人行走,它们是构成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区域性意义该建筑位于虹口区的沙径路,其周围有许多历史遗留的老建筑,是上海的第13片历史风貌保护区,作为首先被改造的建筑,应该是有重要的意义,能进一步体现城市的更新与历史的关系。

由于交通和停车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此做了更大范围的规划,集中设置了停车场,以解决停车问题。

2)文化价值该建筑是上海第四批历史文化保护建筑,通过改造,不仅保留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注入了新的功能,使之焕发了新的生命。

“不仅为人所看,而且为人所用。

”主要用的材料是水泥。

这种材料能最好地表现该建筑的气质。

通过打磨的方法用于建筑的面层,可能是首次。

3)设计原则原真性原则:尽可能恢复建筑历史原貌,空间设计应保留原建筑空间的气质。

着重保护和修缮建筑的外立面、坡道、连廊、无梁柱帽、混凝土花饰、铸铁通风口花格等典型的特征元素,已损毁的按原式样、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恢复,即修旧如旧。

可识别性原则:对由于功能需要新增的元素,如电梯等,尽可能明显地与历史元素相区分,保护历史记忆的清晰,即新旧分离。

可逆性原则:对于功能性分隔空间和满足现功能需求而所增设备均应采用“可逆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结合结构检测,对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结合修缮设计,在不影响建筑外貌的前提下进行加固。

修缮工作一步到位,实现完善的使用功能,从而使老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这是一个改造的项目,是设计、施工、再设计的一个过程。

4)改造的拆除过程的影像自1933年作为屠宰场以来,先后作为肉类加工场、制药厂、各种仓库、后勤用房等等,经历了十几次的初级加建,内部杂乱,空间迷离。

下面是改造的拆除过程的影像:图3 空中俯瞰全貌Fig.3 Bird’s eye view and the extension part to be dem olished图4 灰色的外墙,被热情的街道涂上红色的涂料,开始搭建脚手架,准备拆除后加的部分Fig.4 G rey wall with red paint and scaffolds to be erected 5)雕塑建筑整个建筑被历年加建,内部被分隔成相互不通 5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赵崇新图5 外圈廊桥空间,非常神秘的感觉Fig.5 The mystical corridor space outside the building图6 中间核心的空间感觉,有魔幻味道Fig.6 The magic space of m iddle core图7 改造已进入加建的阶段Fig.7 The extension period of reconstruction图8 从天上来的光,由于这样的特殊空间和特殊光影,曾经是摄影师的创作基地Fig.8 Light comes from the sky ,such special space andlight ,once were photographer ′s creation base的封闭空间,楼面也是历年改造翻新,最厚的有015m ,共计拆除后加的材料5000余吨。

在拆除没有价值的加建墙体和楼、地面做法的过程,就像雕塑的过程一样,许多地方是慢慢琢出来的。

图9 拆除加建的墙体后,露出的楼梯Fig.9 The staircase after adding walls图10 工人像雕塑作品一样在剥离粘附在八角伞形柱上的墙体Fig.10 A w orker is peeling offthe wall adheredto octag onal umbrella columns图11 拆除墙体后由伞形柱构成的空间Fig.11 The space made by the umbrella -typecolumns after the dem olition of the wall 6)磨出来的世界“用水泥做整个建筑”。

这是设计的主题。

现状是建筑内被历年的各种面层材料覆盖,有各色马赛克、面砖、涂料、木材等等。

我们将这些材料去除后,用水泥修补再打磨,使整个建筑室内形成统一的灰色调。

图12 磨出来的空间感觉,丰富的形体统一在灰色的水泥中,力求具有博物馆气质的时尚商业空间Fig.12 Rubbed space ,varied building unified in the grey cement ,fashion commercial space with museum qualities6工业建筑 2008年第38卷第10期7)画龙点睛在灰色的水泥色中,加上黑色的金属和玻璃,使建筑空间产生历史中的现代感。

图13 除了水泥之外的金属和玻璃Fig.13 M etal and glass besides cement图14 黑色的顶和窗与水泥的对照Fig.14 Black roof contrasts with windows and cement图15 木质地板,使环境变得柔和一些Fig.15 The lignin floor ,makes the environment be gentle图16 施工尾声Fig.16 Near the end of construction图17 正面入口门廊Fig.17 Front entrance porch图18 完工后的廊桥空间Fig.18 Finished corridor space图19 廊桥、廊、柱构成的空间Fig.19 The space formed by corridor ,porch and columns(下转第19页)7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赵崇新地源热泵是国际国内目前推行的一项绿色环保技术,其环保效益显著:没有热、噪音、有害气体排放,不污染地下水;节能高效;运行费用低,仅为普通空调系统的1Π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