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单质结结构原理

单质结结构原理一、概述单质结结构原理是指单质(即只包含一种元素的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形式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单质结构涉及原子、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对于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相关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单质结结构原理的相关内容。
二、金属的单质结金属是一类具有特殊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物质,其单质结构原理主要涉及金属原子的排列方式和金属键的形成。
2.1 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晶体结构一般分为面心立方(fcc)和体心立方(bcc)两种常见类型。
在fcc 结构中,每个原子都与最近的12个邻居原子相接触,形成紧密堆积的三维排列。
而在bcc结构中,每个原子与最近的8个邻居原子相接触,同样形成堆积排列。
2.2 金属键的形成金属的单质结构原理与金属键的形成密切相关。
金属原子中的外层电子比较松散,形成“电子海模型”,即所有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共同参与形成一个自由移动的电子气。
这种电子气为金属提供了良好的电导性和热导性,并使得金属具有高密度和高融点等特性。
三、非金属的单质结非金属的单质结构原理主要涉及离子晶体和共价晶体两种类型。
3.1 离子晶体的单质结构离子晶体由正、负两种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具有高熔点和脆硬的性质。
离子晶体的单质结构原理可以通过对离子半径比和电荷数比的分析来解释。
3.2 共价晶体的单质结构共价晶体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构成,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
共价晶体的单质结构原理与原子的键长、键角以及晶格类型等参数有关。
四、单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单质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4.1 金属的单质结构与性质金属的单质结构决定了金属的导电性、热导性以及延展性等特性。
金属的高电子流动性使其成为优良的导电材料,而金属键的特殊性质也使金属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4.2 非金属的单质结构与性质非金属的单质结构与非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不同的非金属单质结构决定了不同的硬度、熔点和化学稳定性等特性。
五、单质结构的应用单质结构原理在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金属材料的电导性能

在弹性范围内,
单向拉伸或扭转应力能提高金属的电阻率
0 1 t
对某些金属元素,受压力能降低电阻率 0 1 p
0——无负荷时的电阻率; <0——压应力系数; p——压应力; t——拉应力系数; t——拉应力。
压力的作用使原子间距缩小,内部缺陷的形态、电子 结构、费米面和能带结构、电子散射机制等都发生变 化。
其中,ne 、nh分别为参加导电的s带电子数和d带空穴数 se、dh分别为s带的电子数及d带的空穴数
过渡金属d带很窄,d电子有效质量大,因而导电主要靠 s电子; se<<dh 电子散射到d带的几率高, 故,电阻主要源于s带到d带的s-d散射,且散射几率较 大,因此过渡金属的电阻率较高。
2. 纯金属中的缺陷对导电性的影响
如
k k q Gh
其中k为电子碰撞前的波矢,k’为碰撞后的波矢,q为声 子的波矢,Gh为k空间的倒格矢。
Gh=0为N过程,Gh≠0为U过程 当ħ<<F,可近似看作弹性散射
如,声学声子和费米面上的电子的碰撞 |k’|=| k |,即碰撞后电子的波矢大小不变
缺陷:位错、空位、间隙原子…… 在缺陷中,空位形成能较其它缺陷低,故空位的浓度 高。 金属中空位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Ch C0 e Eh / kBT
Eh为形成一个空位的能量,和原子结合力的强弱有关, C0为常数
冷加工、淬火,都会引入缺陷,增大电阻率。
3. 受力状态对金属电阻的影响
w
为散射角——即k和k’的夹角
高一化学《活泼金属-钠》

第5讲活泼金属—“钠”5.1 金属单质——钠知识点睛1.钠的性质实验一: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用刀切下一块钠,这时可以看到钠的真面目:具有银白色光泽的金属,一段时间后,光泽变暗。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钠是一种很软的金属(可以用刀切),且有着银白色金属光泽。
而钠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就很活泼,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光泽变暗):4Na + O2 = 2Na2O实验二: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放在坩埚里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可以发现钠很快熔化,与氧气剧烈反应,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一种淡黄色固体——Na2O2。
从实验现象可以看出,钠的熔点较低,钠在加热后化学性质更加活泼,能和氧气剧烈反应:2Na + O2△Na2O2实验三:在烧杯中加一些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把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即可,吸干煤油)放入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我们可以发现:钠浮于水面,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放出热量,使钠很快熔成小球,四处游动,同时可以听到嘶嘶的响声,小球走过处溶液变成红色。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现象结论1.金属钠浮在水面上。
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
2.反应时金属钠熔成一个小球。
说明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且金属钠的熔点较低。
说明反应时有气体生成,且反应剧烈。
3.与水剧烈反应,金属钠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4.溶液变成红色。
说明生成碱性物质。
如果简单记它的现象,可用五个字概括:浮、熔、游、响、红。
【注意】钠与水反应的热量有时能使钠和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甚至爆炸,做实验时必须小心,一定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
从实验现象可以具体看出钠的低密度(密度比水小)和低熔点(低于水的沸点),而钠在常温下就可以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思考】①通过上面的学习,可以总结出钠的哪些物理性质?②为什么我们要把钠保存在煤油里?钠除了与水反应,还能与酸反应,且反应更为剧烈(以钠与盐酸反应为例)2Na + 2HCl =2NaCl + H2↑【阅读·实验室安全】出于对实验描述“钠与水反应放出的热使钠熔化成小球”的实验现象的好奇心,哈密市一名高一学生不经过老师许可,在实验室悄悄切开一小块钠放在手上,准备带回家做实验。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同步练习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单选题1.下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
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黑,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C.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2CuO2.生活中充满着变化,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
下列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干冰制造舞美效果B.金属铁与锰、铬等熔合成合金C.用石墨电极导电D.三星堆遗址最新出土的铜器上挂满“铜绿”3.下列有关洗涤的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是A.用酒精洗去衣物上的碘渍B.用盐酸清洗试管中残留的铜C.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可以洗涤衣物上的油渍4.下图是单质家属“四兄妹”的对话,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B.C.D.5.冰箱、空调等所用的制冷剂氟利昂是一类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氟利昂能导致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在高空中受紫外线辐射产生Cl,进行下列反应:(1)Cl+O3→ClO+O2,(2)ClO+O→Cl+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是O3转换为O2的催化剂B.O3层破坏过程中产生了中间产物C.O3和O2是同素异形体D.反应(1)(2)都属于置换反应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7.“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金属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置换反应有单质生成,但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D.微量元素硒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健康,所以硒元素的量摄入越多越好8.下列反应可用于汽车尾气处理,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实验室1.1 实验基本操作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操作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实验。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室常用仪器和实验药品。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基本仪器和设备。
2. 讲解实验室基本操作方法,如取用药品、使用试管、加热等。
3. 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练习。
4.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2 实验安全与防护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的习惯,提高实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实验安全宣传资料。
教学过程:1. 讲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实验安全意识。
2. 介绍实验安全与防护的基本知识,如穿戴实验服、使用防护设备等。
3. 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讲解实验事故的处理方法。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应对实验事故的能力。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1 原子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重点: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教学准备:准备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1. 讲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等。
3. 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如电子排布图、电子排布式等。
4. 分析实例,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5.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2 化学键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键的类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重点: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特点。
教学难点: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化学键的模型和实例。
教学过程:1. 讲解化学键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键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展示。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2.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3.2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四章:金属和酸碱盐4.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4.2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教学目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掌握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5.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5.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六章:溶液和浓度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第一章:金属的化学性质1.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2 金属与酸的反应1.3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第二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2.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及测定方法2.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2.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第三章:金属的冶炼3.1 湿法炼铜3.2 火法炼铜3.3 其他金属的冶炼方法第四章:金属的提纯4.1 物理方法提纯金属4.2 化学方法提纯金属4.3 金属的回收与利用第五章:金属资源的保护5.1 金属资源的分布与利用5.2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5.3 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六章: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应用6.1 金属的导电性6.2 金属的导热性6.3 金属的延展性6.4 金属材料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第七章:金属的合金7.1 合金的定义与分类7.2 合金的性能特点7.3 常见合金的应用第八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8.1 金属腐蚀的类型8.2 金属腐蚀的原因8.3 金属的防腐蚀措施第九章:金属资源的开发与利用9.1 金属资源的勘探与开采9.2 金属资源的加工与制造9.3 金属资源的利用与节约第十章:金属资源的环境影响与保护10.1 金属冶炼与使用对环境的影响10.2 金属资源的环保利用技术10.3 金属资源保护的公众参与与教育第十一章:金属材料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11.1 金属材料在建筑工业中的应用11.2 金属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11.3 金属材料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第十二章:金属的回收与再利用12.1 金属回收的意义与重要性12.2 金属回收的方法与技术12.3 金属再利用的方式与案例第十三章:金属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13.1 新兴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应用13.2 纳米金属材料的潜力与挑战13.3 可持续发展的金属资源利用策略第十四章:金属资源的保护与法律法规14.1 金属资源保护的国内法律法规14.2 金属资源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协议14.3 学生参与金属资源保护的实践活动第十五章: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科技创新15.1 金属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15.2 金属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15.3 科技创新在金属资源保护与利用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内容涵盖了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性顺序、冶炼、提纯、保护以及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应用、合金、腐蚀与防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环境impact与保护、现代工业应用、回收与再利用、未来发展趋势、法律法规和综合利用与科技创新等十五个章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点燃 点燃
表面由红色变 成黑色
2Mg+O2==2MgO 4Al+3O2 ∆ 2Al2O3 2Cu+O2 ∆ 2CuO
Fe、Mg 、 Al、Cu能与氧气反应
(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 餐具是怎么回事呢?
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与氧气的进一 步反应,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防止烫手。因为铁具有良好 的导热性,而木柄或塑料的 导热性较差,这样就可以防 1、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止手拿锅铲时被烫伤。 因为银较稀少,价 较多,价格便宜。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 格昂贵,而铜相对 3、铸造钱币的金属材料要考虑哪些因素?
耐磨损,不生锈,耐腐 蚀, 价值低于面值等。
5.1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南京励志学校-----张来智
猜谜语
• 根据下图,打一江苏城市的名称______。
铁
锡
镁
铜
一 金属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
,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性:汞常温下呈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 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等。
Fe + H2SO4 = FeSO4 + H2 ↑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小结: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用字母表示置换反应式
表达式:
及时巩固: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现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气泡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 气泡 生,溶液由无色变为 浅绿色 不反应
反应速度
很快 较快 较慢 不反应
反应方程式
Mg + 2HCl == MgCl2 + H2 ↑
Mg + H2 SO4 == MgSO4 + H2 ↑
Zn + 2HCl == ZnCl2 + H2 ↑ Zn + H2 SO4 == Zn SO4 + H2 ↑ Fe + 2HCl == FeCl2 + H2 ↑ Fe + H2 SO4 == Fe SO4 + H2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硬度和密度 金属的硬度一般较大,但它们之间有 很大差别。
大多数的金属密度较大,少数金属 (如Li、Na、K)比水轻。
金属的物理性质
• 熔点
金属的熔点一般较大,但高低差别较大。 最难熔的是钨,最易熔的是汞、铯和镓。
联想与启示
• 以下铁的用途中,涉及了那些铁的性质? 1、铁锭轧成铁板或拉成铁丝。 2、油罐车行使时罐内石油振荡 产生静电,易发生火险,因此车 尾有一条拖地的铁链。
收集好的氢气能否直接点燃呢?
应该怎么操作呢?
智慧背囊
• 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在葛山等 地修道炼丹多年。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 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 铁勺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了 “铜勺”,金光闪闪。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 了起来:“点石成金了!”葛洪把铜勺放在 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这些现象葛洪在 《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都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 与化合物。 都属于置换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
• 1、金属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氧化物 • 2、金属可以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 3、金属与某些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注意:
金 现象 稀盐 酸 稀硫 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盐酸
Mg+2HCl=MgCl2+H2↑ Zn+2HCl =ZnCl2 +H2↑ Fe +2HCl =FeCl2 + H2↑
及时巩固: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分解 置换 化合 分解 化合 分解 置换
无
2、H2 + CuO = Cu + H2O
3、NH3 + HCl = NH4Cl 4、NH4HCO3 = NH3↑+ H2O + CO2↑
5、2H2 + O2 = 2H2O
你觉得上述哪个反应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
实验室要制氢气,应该用哪套发生装置?
在常温下,锌能与稀硫酸(或盐酸溶液) 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密度小,难溶 于水。根据上面的实验,请设计一个简便的 实验,用锌粒制取氢气。
反应 原理 实验 步骤
Zn+H2SO4==
ZnSO4+妈妈用钢丝清洁球将它洗亮 如新。妈妈的做法科学吗?
若用钢刷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薄膜 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1.收藏家收藏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完好,该铝
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是什么?
2、在现代考古中,发现从地下挖出的铜器总
是比铁器要保存得完整、完好,你知道为
什么吗?
讨论:从以下方程式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1) 4Al+3O2=2Al2O3 (3) (5) 2Mg+O2=2MgO 3Fe+2 O2 点燃 Fe3 O4 (2)2Cu+O2加热 2CuO (4)Au + O2 →不反应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三种方法:
1、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反应现象 的剧烈程度判断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二: 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 剧烈程度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三: 根据金属能不能把另一种金属从金属化合物的 溶液中置换出来,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6、2H2O2 = 2H2O + O2↑ 7、Mg + CO2 = MgO + C
8、CO + CuO = Cu + CO2
B、E 练一练: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Cu+O2=2CuO
△
B. H2+CuO=Cu+H2O
C.
△ 3CO+Fe2O3=2Fe+3CO2
△
D. Ca(OH)2+CO2=CaCO3 +H2O
E. Zn+2HCl=ZnCl2+H2
镁和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铁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讨论:(1) 哪些金属能与盐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 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 铁 镁 锌 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_____,然后是_____
Mg> Zn>Fe>Cu (3)由此推出 ,金属活动性顺序__________________
联想与启示
• 你知道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由哪些吗? 你觉得在选择铸币材料时应考虑哪些因 素?
情景再现: 小明出去游玩,正在享受着自然风光的快 乐,突然一座千沧百孔、锈迹斑斑的金属雕像 呈现在眼前,大杀风景。小明想:金属一般不 是很牢固的吗,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Fe + CuSO4
== Fe SO4 + Cu
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从它们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 铝 和 硫 酸 铜 溶 液 反 应
铜 和 硝 酸 银 溶 液 反 应
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 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2Al + 3 CuSO4 == Al2( SO4)3 + 3Cu Al + 3AgNO3 == Al(NO3)3 + 3Ag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你知道或者见过那些金属呢?
金属名称 铁 符号 Fe 铜 Cu 铅 铝 Al 锌 金 Au 钠 银 Ag 钾 镁 Mg 汞
金属名称 钙
符号
Ca
Pb
Zn
Na
K
Hg
金属元素的存在
在人类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中,有80多种是金属元素。
金属图片
铅
钾
铋
锡
钡
其它金属
返回
金属材料的应用
一、金属性质
1.金属的物理性质
点燃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举例说明 (1)只要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 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 (2)只要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 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 ╳) (3)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一定是置 换反应 (╳ )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这三种 金属均投入到稀硫酸中,X、Y表面均无 明显现象,Z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若将 X、Y这两种金属放在氧气中加热,X表面 无明显现象,Y表面发黑。则这三种金属 活动性顺序为 (B) A、X>Y>Z B、Z>Y>X C、Y>X>Z D、Z>X>Y
1. 请归纳出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氧气反应; (2)活泼金属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气; 2. 判断常见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 (2)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3、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 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样的反应叫做 置换反应
化合物 + 单质
这种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 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讨论:下列反应方程式有何共同特征?
Mg + H2 SO4 == MgSO4 + H2↑ Zn + H2 SO4 == Zn SO4 + H2↑ Fe + H2 SO4 == Fe SO4 + H2↑
• 1、把一根洁净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产 生的现象是( ) ①在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②溶液由无色 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质量减轻 A、②③ B、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③
• 2、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硫酸直接反应制得的是 ( • A、硫酸铜 ( CuSO4) B、硫酸锌 (ZnSO4) C、硫酸铁 D、硫酸铝 [(Fe2(SO4)3] [Al2(SO4)3] )
4、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2).判断金属能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3).判断金属能不能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学完本节课后,你最好对“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内 容、规律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填写下面 的空白内容:
它们有何共同点? 金属与氧气化合生成的物质叫金属氧化物。
(1)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我们用的铝制 餐具是怎么回事呢?
金属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形成 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与氧气的进一 步反应,因而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4Al+3O2=2Al2O3
(2)新买的铝锅逐渐变暗了,失去了原
Mg、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Ca、Na、 Al Hg、 Zn 、Fe、Sn、Pb(H)Cu、 Ag、Pt、Au
(2)金属与酸反应的规律是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
够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之后的则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