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性质和利用(3)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

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1. 一起回想,你知道哪些金属?你见过哪些金属?2. 翻看元素周期表,看看已知的都有哪些金属?3.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分别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1)铁、铝常用来做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的哪种物理性质?(2)铁、铝、铜等可以加工成导线、薄片,表现出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3)金、银、箔等做成各种首饰,表现出金属的哪种物理性质?4. 金属的物理性质(1)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延展性。
(2)汞常温下为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钠、钾很软且密度比水小等。
注意:金属光泽只有在金属成块时才能表现出来,金属粉末一般呈暗灰色或黑色,但铝粉呈银白色,常用于防锈。
思考:(1)为什么铁制锅铲上要加木柄或塑料柄?(2)银的导电性最好,为什么不用银作导线?(3)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什么提倡使用铁锅炊具?(4)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时要考虑到哪些因素?(5)为什么制造菜刀、镰刀、锤子时用铁不用铅?(6)为什么用钨丝做白炽灯的灯丝?二、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你已有的知识,推测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1. 金属与氧气反应许多金属都能和氧气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发生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很难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在点燃或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说明铁、铝、镁、铜、金的活泼性。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金的什么性质?2. 金属与酸的反应许多金属还能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化合物。
常见的金属与(稀)酸反应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1)铜与稀盐酸、稀硫酸不反应;镁、铝、锌、铁都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的化合物。
(2)镁、铝、锌、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金属的活动性有差异。
(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排在氢之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3.8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顺序表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 的溶液里置换出来(K、Ca、Na除外)。
【例1】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 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 猜想。
第三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8讲 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 → 盐 + H2↑
3.金属 + 盐 → 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是电和热的导体 4.铁的化学性质: (1)在干燥的空气中:铁较稳定 (2)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与O2、水反应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 (3)在纯氧中:铁可燃烧3Fe+3O2 点燃Fe3O4 (4)铁与酸的反应: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变成浅绿 色.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湿法冶金”原理)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 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
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________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化学高二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知识点

化学高二金属的性质及其应用知识点
1、Al易拉罐的主要成分
(1)与氧气常温下生成氧化膜抗腐蚀能力
(2)与CuSO4反应2Al+3CuSO4==Al2(SO4)3+3Cu
(3)与碱反应2Al+2NaOH+2H2O==NaAlO2+3H2↑
(4)常温下与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
二、合金
1、定义: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活性的物质
2、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性能
纯铝和纯铁质地软,强度小无法制造承载负荷的结构零件
三、金属腐蚀
1、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或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电子被氧化的腐蚀
3、Fe-2e-→Fe2+→Fe(OH)2→Fe(OH)3→Fe2O3?XH2O
4、金属防护的几种重要方法
①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烤蓝、油漆等)
②改变金属内部的组织结构,制成合金。
(不锈钢)
③电化学保护法,即将金属作为原电池的正极或与电源负极相连。
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分解

❖ 如:制造飞机的金属材料,需要有坚硬而 轻的特点;
❖
用于切割的金属材料,要有很大的硬
度;
❖ 白炽灯的灯丝熔点要高,保险丝的金 属材料熔点要低;
❖
❖ 纯金属很难满足各种特殊要求。因此,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制造出了由一种金属跟 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合金。
❖ 如:古代的青铜,现在应用广泛的钢和 生铁都是合金。
2、氢气的化学性质
⑴可燃但不助燃 H2
—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
现象: 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大量的热 3、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
点燃
2H2 + O2 ==== 2H2O
⑵还原性
△
H2 + CuO ==== Cu + H2O
3H2 + Fe2O3 ==△== 2Fe + 3H2O
3、氢气的用途
⑴作燃料
下列反应都是置换反应吗?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Cl2 + 2KI ==== I2 + 2KCl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金属 钠 镁 钾 锌 钙 ……
名称
元素 符号
Na Mg K
Zn Ca ……
金属 名称
铁铝
铜 银 金 ……
元素 符号
Fe Al Cu Ag Au ……
金属有很多的用途
你知道我们在什么地方使用了金属 吗?想一想,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离 不开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

金属的性质与利用教案金属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具有金属光泽、良好的电导和热导性、易加工和延展性等特性的元素。
今天,我们将讨论金属的性质和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业中的用途。
一、金属的性质(一)金属光泽金属的表面会反射光线,形成闪闪发光的光泽。
这是因为金属中的电子呈自由运动状态,光线撞击到电子时,电子会反射光线,导致金属表面闪闪发光。
(二)良好的电导和热导性金属中的自由电子不受束缚地运动,容易导电。
这样的电子可以在金属中传递电流和热能。
(三)易加工和延展性金属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延展性。
因此,金属可以通过挤压和拉伸的方式很容易地成形。
这种成形方式不破坏金属散乱的自由电子,因此金属的导电性和热导性不会发生变化。
(四)高熔点和高沸点金属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
这是因为金属结构中的原子排列比较紧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
二、金属的应用(一)建筑建筑工程中使用大量的金属制品,如钢筋、合金钢材料等。
钢筋被广泛用于加强混凝土结构,以提高其质量和稳定性。
(二)汽车和飞机制造汽车和飞机所需的许多关键零部件,如引擎、底盘和活动部件等都需要使用金属制品。
同时,金属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特性也很适合开发高速运输设备。
(三)电力设备电力行业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金属,比如铝、铜、铁、锌等等。
这些金属可以用来制造输电线路、变压器、电机、发电机等电力设备。
(四)电子设备电子设备行业需要使用各种金属材料,如铜、铝、锌、钨等。
这些金属可以用来制造电路板、连接器、电线和电缆等电子设备组件。
(五)医疗设备现代医疗设备需要使用各种高性能金属材料,如钛、锆、镍等。
这些金属材料可以用于制造人工骨骼、牙齿和其他医疗器械。
结论总的来说,金属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物质,因为它们具有优异的性能。
无论是在建筑、汽车、飞机、电力设备还是电子设备行业,金属类的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未来,由于不断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型的金属材料的应用将不断涌现。
人教初中化学九下《8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word教案 (3)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教学设计思路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
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
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
而将对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第一课时引入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下一课堂学生学习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
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难点:1、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2、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与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仪器、药品:试管、镊子、镁条、铝丝、锌粒、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等。
22 2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二)教学案例二、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课堂探究知识点1 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教材第114页你已经知道什么解答:金属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我知道的金属名称铁铜钙镁钠银汞金铝铂铅钨锰锌元素符号Fe Cu Ca Mg Na Ag Hg Au Al Pt Pb W Mn Zn我见过的金属名称铁铜镁银汞金铝钨____ 元素符号Fe Cu Mg Ag Hg Au Al W教材第114页交流与讨论解答:金属的某些物理性质及其应用金属的应用说明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金、铂可作装饰品钢轨、桥梁等汽车外壳、钢丝绳、铝箔纸等电线、电缆等铁锅、铝壶等具有金属光泽机械强度大延展性好导电性好传热性好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有:(1)有金属光泽:金呈金黄色,铜呈紫红色,铁、铝呈银白色等。
(2)有良好的导电性、传热性:按照导电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将常见的几种金属排列如下:Ag、Cu、Au、Al、Zn、Fe、Pb。
(3)有良好的延展性:如最细的白金丝直径不超过1/5 000 mm,最薄的金箔只有1/10 000 mm 厚。
(4)有较大的密度,但钠、钾比水轻。
(5)有较大的硬度,但钠、钾很软,可用小刀切割。
(6)有较高的熔点,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但铯和镓在手上受热就能熔化,汞在常温下是液体。
注意金属光泽只有在金属成块时才能表现出来,金属粉末一般都呈暗灰色或黑色,但铝粉呈银白色,常用于防锈,俗称“银粉”。
教材第115页联想与启示解答:1.铁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木柄或塑料柄不易导热,铁制锅铲加上木柄或塑料柄是为了避免把手烫伤。
2.考虑物质的用途时,除考虑性质外,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等多种因素。
银的价格昂贵,不宜用于大量制造电线、电缆。
3.应考虑选用耐磨、硬度较大、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生锈、对人类没有危害、色泽美观的金属,如选用不锈钢、特种镍钢、金、银、铜等。
例1 铜常被用来制造导线,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C.金属光泽D.较高的硬度解析: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导线;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于制加热仪器,如燃烧匙等。
第五章第一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 课后习题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

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D.铜有导电性——作导线2.2020年10月份我国计划将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实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探测器使用了铝锂等合金板材,下列关于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A.合金是混合物B.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C.合金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D.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有助燃性,可做燃料B.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开水D.用观察的方法区别导线中的金属是铁丝还是铜丝4.将一根66g的铁棒放入100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将固体取出,溶液质量变为992g,则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为()A.64g B.32g C.74g D.80g5.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理性质的是()A.铜丝用作电线B.用氢气作燃料C.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D.氮气用于填充食品包装袋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A.氮气用于食品防腐B.水加热能变成水蒸气C.用铝、铜作导线D.活性炭用于净水7.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 B.B C.C D.D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C.液氮可用作冷冻剂D.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9.下列物质中,不能用金属跟盐酸反应来制取的是()A.氯化锌B.氯化镁C.氯化铁D.氯化亚铁10.下列关于金属的利用与解释,有错误的是()A.用铝制高压电线一一铝密度小B.用铝合金制飞机外壳一一铝抗腐蚀性好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一一铁产量高D.用铅锡合金做保险丝一一该合金熔点低11.已知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到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气泡,X不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3)
【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矿物主要化学成分。
2、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属
特性的重要性。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考点】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变金
属特性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金属材料包括和,具有各种特殊性能,因而具有广泛的用途。
制造飞机机翼的金属材料,需要有的特点;制造切割工具的金属材料,需要有;制造保险丝的金属材料;制造白炽灯灯丝的金属材料;制造化工生产设备的金属材料要。
2、合金是一种金属跟其他金属(或)熔合而成的有的物质。
合金是物,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多数合金的熔点组成它的成分金属。
3、常见的合金有:生铁和钢(主要组成元素、)、黄铜(主要组成元素、)、青铜(主要组成元素、)、焊锡(主要组成元素、)、不锈钢(主要组成元素、、)。
4、生铁和钢都是的合金,它们是世界上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合金。
生铁含碳量为,生铁,一般用于;钢的含碳量为,钢较硬,有性、良好的,机机械性能,可以和。
5、常见的金属矿物有:赤铁矿(主要成分)、磁铁矿(主要成分)、黄铁矿(主要成分)、赤铜矿(主要成分)、铝土矿(主要成分)等。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数合金的熔点等于组成宻的金属熔点的平均值
B.金属材料就是各种金属
C.在金属中添加非金属或金属元素可以改良原有金属的特性
D.湿法冶金的方法在我国殷商时期就已发现
2、目前,大城市正在进行地铁建设,修建地铁广泛使用金属材料,下列不属于合金的是()
A.锰钢
B.生铁
C.硬铝
D.合成材料
3、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铝制高压电线
B.用钨制灯丝
C.用纯铁制机床底座
D.用铝粉制防锈漆
4、下列有关钢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Fe2O3
C.在钢管表面镀锌可以防止锈蚀D.炼铁的主要原料有铁矿石、焦炭等。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B.钠比铝抗腐蚀能力强
C.青铜、生铁、焊锡均属合金D.木炭和ZnO在高温条件下不能反应
6、下列有关金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B.车船表面涂油漆可防止生锈
C. 废铜屑可全部溶解于过量稀盐酸
D. 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课堂检测】
1、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
A、铁元素存在状态不同
B、主要成分不同
C、含碳量不同
D、颜色不同
2、下列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
A、纯硅
B、青铜器
C、青花瓷
D、汉白玉雕塑
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铁可用于制造刀剪
B、锌常用于电镀,制造干电池
C、铝可用于制造导线
D、碳素钢的主要成分是铁
4、有关合金的叙述:①合金中至少含两种金属;②合金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③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④合金一定是混合物;⑤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⑥生铁可完全溶解在稀盐酸中。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C①③④⑤、D、③④⑤
5、Wg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ag氢气,W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bg氢气,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比较
6、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 不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7、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
黄金在世界上常用作金融储备、货币等,其原因是。
黄铜是合金,其硬度比纯铜(填“大”、“小”、或“相同”)。
(2)铝、铁、铜是我们生产生活中使用比较广泛的金属.如图1所示用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延展性的是(填字母序号).
(3)铜也容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