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五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范文(5篇)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范文(5篇)

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范文〔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范文〔精选5篇〕四年级上册第五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1 教学目的1、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的魅力。

2、激发“学贵有疑”的兴趣,能一边读课文一边考虑,把自己的疑惑写下来。

3、整理小组成员提的问题,说说问题是从哪个角度提出的,然后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重点一边读课文一边考虑,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问题,体会童话的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复习旧知1、听写字词。

豌豆按照舒适恐怕玩具枪耐心玻璃探出愉快盘绕曾经2、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围绕什么来写的?二、精读课文,深化理解导语: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并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

1、豌豆在豆荚里的位置是怎样安排的?〔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2、豌豆为什么想出去?哪个词详细说明了它们想出去的理由?〔“变得僵硬”详细说明了豌豆们想出去的理由。

〕3、五粒豌豆即将分开时,它们的想法有什么不同?〔1〕小组展开讨论。

〔2〕汇报交流。

指导朗读:读出前四粒豌豆骄傲的语气。

指名读、分角色读。

〔板书:第一粒:飞向世界;第二粒:飞进太阳;第三、四粒:飞得最远;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4、表现了豌豆们怎样的性格?前四粒豆:妄自尊大。

〔板书:妄自尊大〕第五粒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板书:随遇而安〕5、课文说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长得很好,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6、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小组讨论,交流感受。

7、“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

”为什么母亲不相信?〔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爱的表达。

〕8、你怎样理解“真的,它如今要开花了……”这一段?此时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小组内交流,让学生体会到:小豌豆的长大满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

朗读时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感情。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5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5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设计

(五四制)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5课《让我们的家更美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们的家更美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营造和谐家庭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信任、体谅和包容家人,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使家庭成为温馨的港湾。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和谐的意义:介绍家庭和谐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营造和谐家庭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理解家人需求,以及尊重家庭成员的个性和差异。

3.家庭美德的培养:教育学生养成尊老爱幼、热爱劳动、节约资源、环保意识等良好的家庭美德。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沟通能力,对于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家庭沟通不足、不理解家人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庭和谐的意义,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理解家人的需求,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家庭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家人的情感,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和谐的意义,营造和谐家庭的方法,家庭美德的培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倾听、理解家人的需求,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家庭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家庭素养。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家庭成员,体验不同角色的心情和需求,增进对家庭和谐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和视频资源。

2.划分课堂座位,确保学生可以方便地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

3.设计好课堂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桂林山水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桂林山水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桂、扩、伟、涉、燕、芙、蓉、载、倒、陆、溶、乳、玲”等13个生字,会写“桂、赏、桨、扩、伟、涉、骆、驼、笋、载、陆、径”12个生字,注意积存本课中优美的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山水秀丽,是祖国锦绣山河的一颗辉煌的明珠。

每年都有众多的游人慕名而来,领会其旖旎风光。

去过桂林的人都会用一句话赞扬,那确实是“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揭题:桂林山水,进入情境。

明白得“甲”字。

甲确实是第一的意思,中文字中的一种排序:甲乙丙丁,故甲为第一。

自由读题。

记住你是如何样读的。

二、初读感知,读准读畅(一)读准生字读音,难写的生字在本儿上写1—2遍。

(二)用自己最拿手的方法明白得不明白的词语。

(三)大声地读通课文。

读不准的生字和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教师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评判、小结。

三、经历字形,指导书写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形(1)出示生字卡片,“桂、赏、桨、扩、伟、涉、骆、驼、笋、载、陆、径”指名读。

“陆”,lù(陆地大陆) lìu(陆元)指导书写“载”,横、竖、横、横、撇折、竖、提、斜钩、撇、点(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并组词。

小组评判。

四、再读课文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辅导有困难的学生介绍背诵新方法——列提纲背诵。

学习结果交流:(一)一起解决黑板上问题。

(二)说说你读明白了那些词语,把握了哪些生字。

(三)指名背诵—情愿站起来背诵的站起来美美地背你最喜爱的小节。

(四)说说你用了什么好方法背诵的?(五)选择一个小节依照课后的提纲进行背诵。

(六)用一句话或几句话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七)再自由地读课题。

五、拓展延伸1.畅所欲言:这节课你有什么收成?生:桂林山水太美了,就像一幅画,有机会一定去亲身感受。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学吹竖笛》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学吹竖笛》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学吹竖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学吹竖笛》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五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竖笛这种乐器,学会基本的吹奏技巧,并能够吹奏简单的曲子。

教材中提供了简单的竖笛吹奏方法和练习曲,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乐器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可能对竖笛这种乐器比较陌生,吹奏技巧也需从零开始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竖笛的兴趣,从基础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竖笛的吹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竖笛的特点和吹奏方法,对竖笛产生兴趣。

2.培养学生基本的竖笛吹奏技巧,能够独立吹奏简单的曲子。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如气息控制、指法等。

2.学会识读竖笛谱,并能按照谱子吹奏。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学生能够吹奏出优美的旋律。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示范竖笛吹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竖笛的吹奏方法。

2.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4.游戏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竖笛吹奏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竖笛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拿到乐器进行练习。

2.准备竖笛谱例,让学生进行吹奏练习。

3.准备相关的教学PPT或多媒体素材,辅助教学。

4.准备音乐教室,确保教学环境良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竖笛音乐,引导学生关注竖笛这种乐器,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竖笛的历史和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竖笛吹奏的基本技巧,如气息控制、指法等,并进行示范。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竖笛的吹奏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掌握竖笛的基本吹奏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按照竖笛谱例进行吹奏练习,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示范,让大家共同进步。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案

【精品】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一粒豆荚里的五粒豆》是人教版四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成熟了的豆荚裂开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各奔前程,对各自的经历都很满意。

但是那粒飞进窗子“一个长满了青苔和霉菌的裂缝里去”的豆粒的经历,却是最值得称赞,因为它发芽、开花,给窗子里的躺着的一个小病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通过描写五粒豌豆的经历,来赞叹生活,好在描写了五粒豌豆的不同的方面,第五粒豌豆的事情,让人感动。

【作者介绍】安徒生是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

“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

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

他的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夜莺》《皇帝的新装》《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豌豆,豆科一年生攀援草本,高0.5—2米。

全株绿色,光滑无毛,被粉霜。

叶具小叶4-6片,托叶心形,下缘具细牙齿。

小叶卵圆形;花于叶腋单生或数朵排列为总状花序;花萼钟状,裂片披针形;花冠颜色多样,随品种而异,但多为白色和紫色。

子房无毛,花柱扁。

荚果肿胀,长椭圆形;种子圆形,青绿色,干后变为黄色。

花期6—7月,果期7—9月。

原产地中海和中亚细亚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栽培作物之一。

种子及嫩荚、嫩苗均可食用;种子含淀粉、油脂,可作药用,有强壮、利尿、止泻之效;茎叶能清凉解暑,并作绿肥、饲料或燃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li kǒng pà nài xīn tàn chū()()()()二、选词填空。

舒适适合1.大多数鱼类都不()在陆地上生活。

2.我们坐在新教师里,感觉既暖和,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这些是我来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这些是我来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这些是我来做》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这些是我来做》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第五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身边的责任和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仍然会逃避责任或者不知道如何承担责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实际情况出发,学会承担责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这些是我来做》。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3.案例材料:准备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案例中的人有哪些责任?他们是如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的?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案例,讨论他们是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的。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教材中的案例,以及自己身边的案例,加深对责任的认识。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的五粒豆》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的五粒豆》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

统编教材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的五粒豆》一等奖教学设计(优质教案)一、教材分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

本单元属于提问策略单元。

单元导读明确提出本单元教学的主要目标为“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点围绕“提问”这一策略展开教学。

这篇课文为童话故事。

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提问策略又是初次出现,因此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为重中之重。

本课教学以鼓励为手段,引导学生对提问策略进行学习。

首先,尽情鼓励学生自由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其次,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问题清单,将问题共享,让学生共同感受提问的乐趣;最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会提问,提升提问的品质。

每个板块任务明确,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乐于提问、学会提问。

这样,为本单元后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时的生字、词语。

2.边读课文,边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3.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

(二)过程与方法:1.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五粒豆的语言,内心活动。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学习梳理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难点:理解和体会最后一粒豆的发芽、开花,给窗子边躺着的生病的小女孩带来了愉快和生机。

四: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安徒生童话读本、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查阅安徒生童话及相关信息。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在学习课文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文章,认识字词1.了解安徒生写这篇童话时的一个小故事。

第5课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5课  《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过程与方法: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

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难点】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教学准备】音叉、“土电话”装置、不同的材料(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出示景海鹏、陈冬两位宇航员照片)这两位叔叔同学们认识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补充)2、等到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他们就可以开心的谈话聊天了,你说那有多好呀!3、(学生提出异议)引出课题《声音的传播》(板书:声音?传播)二、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一)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1、老师说话的这个声音,它是靠什么传播出去的?2、空气是一种气体,它能把声音传播出去,其他物体也能传播声音吗?3、声音到底能不能在这些物体中传播呢?4、介绍材料超市中的物品,每组可以选择两种材料进行研究,小组内先讨论你们准备选择什么材料,准备如何研究?5、小组汇报实验计划,其他小组提建议或想法。

6、小组实验、记录、汇报、交流。

7、根据大家的汇报结果,你能总结一下声音可以在哪些物体中传播?教师小结板书(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二)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能力不同1、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一样吗?2、请你根据材料超市中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

3、学生实验、记录4、实验交流汇报。

5、教师补充(ppt)这是一份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快慢的数据资料,请同学们阅读表格,看看有什么发现?三、声音的传播形式1、坐在这个教室里的每一个同学都能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2、那么声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的呢?3、教师演示实验(音叉、泡沫小球)4、通过观察,你认为声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播的呢?5、教师课件补充(声音的传播仿真实验)6、请同学们打开书54页一起读读教材中是怎样讲的。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五粒豆不同的命运,以及它们对生活态度的影响。

同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五粒豆的命运变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培养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惜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五粒豆命运的象征意义。

2. 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 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图片和相关资料。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五粒豆的命运。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五粒豆的命运变化及其原因。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五粒豆命运的理解,探讨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4. 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共同交流,教师点评、总结。

5. 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

6.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珍惜生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生活、积极向上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二课时2. 正文: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五粒豆命运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2. 课后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珍惜生活、积极向上。

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亮点和不足,如何改进。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五粒豆的命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吗,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有哪些收获和不足。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踩雨-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踩雨-范唱》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踩雨-范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踩雨-范唱》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人们在雨中嬉戏的场景,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善于模仿和创造。

但在音乐表现力和欣赏能力方面,部分学生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踩雨-范唱》,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2.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准确性。

2.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

2.情境教学法:设置雨中嬉戏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教学法:播放优秀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踩雨-范唱》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道具:雨衣、雨靴等。

4.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雨声录音,让学生闭眼聆听,想象自己在雨中嬉戏的场景。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歌曲《踩雨-范唱》。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踩雨-范唱》,学生跟随演唱。

注意指导学生准确的节奏和音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练习,分组进行演唱,互相观摩和交流。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提高音乐表现力。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优秀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踩雨-范唱》的节奏和音高特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唱、多感受音乐的魅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这些事我来做》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并学会主动承担这些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故事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但部分学生在生活中仍然存在依赖心理,不愿意主动承担家务、学习和社会责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主动承担这些责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主动承担这些责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承担责任。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和故事,用于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践活动,如家务、班级事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

3.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如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这些场景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责任的故事,如《小蜜蜂找妈妈》,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然后呈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家务、班级事务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这些事我来做》是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现状、明确责任、培养自主能力三个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主动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但在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仍需要引导和鼓励来更好地承担责任。

在家庭中,他们可能习惯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在学校,他们可能对班级和团队的事务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引导。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承担责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责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自主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责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如何将责任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承担责任的过程,提高责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3.案例材料: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4.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相关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的人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承担责任。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童心是小鸟》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童心是小鸟》教案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童心是小鸟》教案一. 教材分析《童心是小鸟》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展现了童心的美好。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以活泼向上的旋律表达了对童心的赞美,第二乐段则以富有感染力的旋律展现了童心的无私和善良。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

但在音乐欣赏和演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童心是小鸟》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歌唱技巧和音乐欣赏能力。

3.通过学习歌曲,引导学生体验童心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2.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3.歌曲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练习法:分组或个体练习,纠正发音和歌唱技巧。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歌曲情境。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童心是小鸟》的乐谱和歌词。

2.准备录音机、音响等播放设备。

3.准备图片、故事等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童心是小鸟》,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歌曲乐谱,让学生跟随乐谱演唱歌曲。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歌唱技巧,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歌曲。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分组练习。

每组学生轮流演唱歌曲,其他组学生倾听并给予掌声。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进行个体练习,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这些事我来做》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的主题。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并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导学生了解责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责任意识,但部分学生在承担责任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提高责任意识,学会在不同的场合承担相应责任,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意愿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自主能力。

4.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进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责任的重要性。

2.学会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责任的重要性。

2.情境教学法: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提高自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资源。

2.教学道具和物品。

3.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4.课堂记录表和学生作品展示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故事引出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承担责任的,并讨论责任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如:分组完成一项任务,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保证质量。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更好地承担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6.小结(3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承担责任。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 快乐的人们 歌曲《大风车》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 快乐的人们 歌曲《大风车》教学设计

(花城版)四年级上册第5课快乐的人们歌曲《大风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大风车》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英语歌曲,属于花城版教材。

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易懂的歌词,描述了人们在大风车旁快乐地唱歌、跳舞、玩耍的场景。

歌曲内容富有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听、说、唱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能够听懂简单的英语指令,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模仿和创造,对音乐和舞蹈有较高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在发音和节奏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听懂、唱准《大风车》这首歌曲,理解歌曲中的英文歌词。

2.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风车、唱歌、跳舞等词汇,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交流的自信心。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大风车》的歌词记忆和演唱。

2.教学难点:部分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以及歌曲节奏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大风车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英文歌词。

2.游戏教学法:运用各种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大风车、人物、动作等元素的课件。

2.教学音频:准备《大风车》歌曲的音频文件。

3.道具:准备大风车模型、人物道具等。

4.课堂活动用品:如彩纸、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大风车模型,引导学生谈论大风车的特点和人们在大风车旁的快乐场景。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大风车和人物动作,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大风车》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同时,展示歌词课件,让学生跟随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大风车》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草丛中》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草丛中》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草丛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丛中》是湘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以大自然中的草丛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草丛中的景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草丛中的景物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绘画技巧和观察力方面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观察、发现、总结草丛中的特点和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草丛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草丛的绘画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表现草丛中的层次感和生动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的景物,发现其特点。

2.示范法:教师现场示范草丛的绘画方法,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绘画心得和技巧。

4.创作法:鼓励学生独立创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草丛图片、绘画材料、示范作品等。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草丛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草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草丛中的景物,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看到的草丛有什么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草丛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绘画技巧。

引导学生关注草丛中的层次感、色彩搭配和生动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草丛的绘画方法,讲解绘画技巧。

学生在纸上进行草丛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绘画心得和技巧。

教师总结并强调草丛绘画的要点。

5.拓展(10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草丛作品。

教师提供适当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草丛绘画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能自觉做到的优秀品质和行为;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觉做事、自立自强、团结友爱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意识;2.教学难点: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2.多媒体设备;3.板书准备:标题为“这些事我来做”,下面列出课程内容。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视频,内容涉及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的场景;2.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参与学校活动的经历。

第二步:复习精神品质和行为1.提问学生,让他们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什么是精神品质和行为;2.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在上一节课后有意识地做到的优秀品质和行为。

第三步:学习新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这些事我来做》;2.学生跟读课文;3.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教师提问学生,确认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四步:合作探究1.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成员共同商讨并确定如何做到课文中提到的行为和品质;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回答问题并向全班汇报;3.学生互相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组的报告,让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2.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上一节课所学的优秀行为;3.教师总结讨论的结果,并强调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自觉做到的行为和品质。

第六步:作业布置1.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创建一个海报,展示小组共同商议并确定的自觉做到的优秀行为和品质;2.告知学生作业的提交时间和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能 — 6 ( 文 诗句的意思
会诗句的情感因素
下载
力 字、动
画、)

课件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
网上

过程 2-15(文 了解诗人 A、C、 B、F、H 己的收获、见解, 4 分 下载
和方 字 、 图 学习古诗
H
其他同学进行补

法 画、) 感悟写法
充、争辩,这样掀
起学生自主学习的

高潮,激起学生创
I
H 新思维的火花。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牛小丽 单位(学校):许家沟乡王家窑小学 年级:四年级
章节名称
第 5 课《古诗两首》第 2 课时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文生字,会写本文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背诵个古诗。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书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知识点 编号 学

四、感悟写法


习作交流与讲评。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五、巩固练习



六、作业 创作一首赞美家乡的诗。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练习题目内容
10.1-1
知识 与能 力
1 一、听写。
二、补充格言,并试着写一句你收集到得关于勤奋学习的格言。
有志者 。

莫以善小而不为, 。
1分


现在常用以形容陷
自制
情感 课 件 作者怎样写出 B
F 入困境,似以无望, 1 分 网上

态度 7-15
对农村生活的
忽而绝处逢生,出
下载
和价
热爱?
现新的契机,增强
库存

值观
让学生汇报,教
克服困难的信心。
师点拨。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
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
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

二、学习古诗


1、回忆上一节课我们是怎样学的?

(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学以致用。正所谓
“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媒体的 应用
学生的 活动
教师进行 逻辑判断
二、质疑定标
课件 3——6
SETC·S:第二学段 A5

课程标准:1–6 年级 (三)2

1、 了解作者

(二)合作学习
课件 7——14
1、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感情,从中悟 出道理。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获、见解,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争辩, 这样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潮,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课件 15—17
SETC·S:第二学段 A3 、A5 课程标准:1–6 年级 (二)7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知识和能力 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哲理。



过程和方法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 体会诗人的情怀。
值观
项目 教学重点
内容
解决措施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 哲理。
(1)自由读诗,大体说说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读书上的注释,再读古诗,自读自悟,说说诗句所 表达的感情。
业精于勤荒于嬉, 。

10.1-2 10.1-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
过程 与方 法

10.1-4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在进行习作讲评时,要兼顾教材中的三个话题,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


整理人:蔺同生
(3)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进一步了解诗意。
教学难点
通过“莫笑、足”等词语,体 会农家的纯朴热情、相见的风 光习俗。
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知识 点编 号
学习 目标
媒体 类型
媒体内容 教学 要点 作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 时间
媒体 来源
知识 课件 2— 了解诗人和 K B、F、H 理解诗句意思,体 4 分 网上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叙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议论)。

教学模式:探究型 一.激趣导入
教学过程结构:
开始
一、谈话引入



SETC·S:第二学段

课程标准:1-6 级 (二)2、7

课件 1、2
走出令人迷惑的庐山,我们再跟随宋朝 著名诗人陆游,到美丽的浙江绍兴的山西 村一饱眼福,好吗?
2、 理解诗句
教 三、 探究达标
(一)自己动手(完
学 成初级目标)

让学生在小组内协商合作,谈各自的感受,如:可以每人讲一 句,也可以一人讲,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要适时加入学生的学习研 讨,巡视指导,对表现好的给予表扬。

结 SETC·S:第二学段 A3
课程标准:1–6 年级 (一)3
构 (二)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