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鸽巢问题例1例2 》 (人教新课标 2014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鸽巢问题例1例2》(人教新课标2014秋)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1 或商”。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你们认识他是谁吗?对,他是我国非常出色的魔术师刘谦。
你们是不是很崇拜他啊?其实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们想不想见证一下?老师这里一副扑克牌,里面有哪几种花色呢?现在老师把大小王拿出来,还剩52 张。
下面请5 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让别人看到。
(学生上台抽牌)现在老师断定:至少有2 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亮牌。
亮牌,统计。
师:是不是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呢?是不是很神奇?掌声送给老师。
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小魔术里隐藏着一个数学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数学原理: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一).教学例1。
(1)列举法:教师:请看例一:把4 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铅笔?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桌上的学具按照温馨提示动手分一分。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温馨提示。
1、所有的比必须放进笔筒里,不考虑笔筒的顺序,只考虑笔筒内比的支数。
2、怎样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用杯子代替笔筒,小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结果。
4、合作完成,请坐好示意。
师:你的读的真响亮。
同学们都明确要求了吗?活动开始。
教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结果?预设:(1,1,2)(2,2,0)(3,1,0)(4,0,0)师板书学生汇报情况。
《鸽巢问题(例1、例2)》(共27张ppt)-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 谢!
分一分:
0
3 3
0
2 3
1
活动二:把4枝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 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这是为什么?
要求:①小组合作摆学具;②把每一种情 况用数的分解式记录下来。
活动二:把4枝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 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这是为什么?
活动二:把4枝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 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这是为什么?
一定有
“至少”是什么意思?
最少,不能少于2本或不能少于3枝。
把4枝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把5枝笔放进4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把6枝笔放进5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把10枝笔放进9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把100 枝笔放进99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枝笔.
待分物体 抽屉
我的发 现
只要待分物体的数量比抽屉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抽屉 里至少放进2个物体。Fra bibliotek算一算:
任意13人中,总有至少几个人 的属相相同,想一想,为什么?
平均分
13÷12=1……1
1+1=2
因为假设13个人中有12个人的 生肖各不同,还剩1个人,这个 人不管生肖是什么,总有一种 生肖至少有2个人是一样的。
四种花色
抽牌
鸽巢问题
学习目标:
一、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 理解鸽巢问题的含义; 二、会用不同的方法证明 鸽巢问题的结论; 三、能用鸽巢问题解决实 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抽屉原理)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例1、例2。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也被称为“抽屉原理”或“鸽巢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因此,也被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第一个例题教学,是抽屉原理的最简单情况,只要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总有1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
掌握用枚举法和假设法两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通过前一个例题的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保证在最不利的情况保证“至少”的情况。
第二个例题教学,是抽屉原理更为一般的形式,只要物体数比抽屉数多,带有明确的目的——在进一步理解“尽量平均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思维的过程。
【学情分析】“抽屉原理”是一类较为抽象和艰涩的数学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即使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仍然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开始探索阶段,可以采用枚举法,只需口头表达推理的过程。
紧接着以直观方式出示假设法,先平均分,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呢?在这里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里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尝试有逻辑地去推理,逐步把握其模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和特点,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扑克牌活动记录表每组都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鸽巢问题(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抽象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并用其解决相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模型思想”。
4.灵活应用“鸽巢原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三、教学准备纸杯、吸管、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多媒体演示“二桃杀三士”的成语故事【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1)初步感知。
把3个磁扣放到2个圆圈里,有哪些放法?(学生思考)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游戏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原本枯燥的数学注入了活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教师:“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说得对吗?教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是什么意思?【设计意图】此处设计注意了从最简单的数据开始摆放,有利于学生观察、理解,有利于调动所有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通过对“总有”“至少”的意思的单独说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圆圈里至少有2个磁扣”这句话。
(2)逐步深入初建模型把4根吸管放到3个纸杯里,有哪些放法? 4人为一组动手试一试。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汇报)【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将抽象的结论具体化,学生得到了四种全部情况,从而获得了支持这个结论所有的实物图像表征,为后面的“说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含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渗透“模型”思想。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扑克牌、每个小组都准备有相应数量的笔筒、铅笔、课堂体验单。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老师和大家玩一个扑克牌的游戏。
需要5名同学配合,谁愿意?向同学介绍:这是一幅扑克牌,取出大、小王,还剩几张?请你们任意抽1张。
我判断,这5张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
请亮牌,几张同花色的?(二)动手操作,感知模型1.出示:丁丁说:“把4支铅笔放入3个杯子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他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总有”、“至少”“一个”。
3.引导学生理解“总有”、“至少”的意思。
4. 分小组探究,介绍活动要求:5.全班交流,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研究结果。
(1)方法1:摆学具的方法。
(2)方法2:画图法。
(3)方法3:数的分解。
(4,0,0)(3,1,0)(2,2,0)(2,1,1)(4)师:像这样,把所有的摆法都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
(5)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决。
(6)引导学生列式:4÷3=1(支)……1(支)至少数1+1=2(支)师:①先在每个杯子里放一支,也就是平均分,这种方法叫假设法。
鸽巢问题(例 1、例 2)
教师活动
设计关键问题,促成学生合作、探究新知识的过程:
1.教学例1。
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 2 支铅笔。
为什么?
让学生读题,然后小组合作讨论分法。
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分法和结论。
引导学生说原因。
2.教学例2。
把7本书放进 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过程:
1.
小组合作,分一分小棒,讨论问题。
交流分法
交流原因:如果每个盒子里放
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
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
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小组合作学习。
讨论分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审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也就是原实验教材 抽屉原理》。
设计理念鸽巢问题》既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明确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
首先,用具体的操作,将抽象变为直观。
“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句话对于学生而言,不仅说起来生涩拗口,而且抽象难以理解。
怎样让学生理解这句话呢?我觉得要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一在具体操作中理解“总有”和“至少”;二在操作中理解“平均分”是保证“至少”的最好方法。
通过操作,最直观地呈现“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这种现象,让学生理解这句话。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证明结论的过程中探究方法,总结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特别是这种原理的初步认识,不应该是教师牵着学生去认识,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
所以我认为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来证明他们的结论是否正确,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再者,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我们的教学不同奥数,因此在教学中不需要求学生说理的严密性,也不需要学生确定过于抽象的“鸽巢”和“物体”。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这是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如任意13名学生,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个月过生日。
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 或某个人)的存在就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 或哪个人),也不需要说明通过什么方式把这个存在的物体 或人)找出来。
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鸽巢问题”。
通过第一个例题教学,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物体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至少放进2个物体。
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筒至少放进2支笔。
呈现两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鸽巢问题》 (2份打包)
标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鸽巢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鸽巢原理2. 鸽巢问题的应用3. 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若干鸽子放入若干鸽巢中,引出鸽巢问题。
2. 讲解鸽巢原理(1)介绍鸽巢原理:如果将n个鸽子放入m个鸽巢中(n>m),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有两只鸽子。
(2)通过实例讲解鸽巢原理的应用。
3. 讲解鸽巢问题的应用(1)生活中的鸽巢问题:如将若干本书放入若干个书架中,如何保证每个书架上的书数量不超过一定限制。
(2)数学中的鸽巢问题:如将自然数1到52分成4组,每组13个数,如何保证每组中的数之和相等。
4. 讲解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1)构造法:通过构造一组符合条件的实例,来证明鸽巢原理的正确性。
(2)反证法:假设鸽巢原理不成立,推导出矛盾,从而证明鸽巢原理的正确性。
5.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一些鸽巢问题。
(2)邀请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6. 总结与拓展(1)总结鸽巢原理及其应用。
(2)拓展鸽巢问题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
四、课后作业1. 解决一些鸽巢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运用鸽巢原理的实例,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鸽巢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讲解鸽巢问题的应用补充和说明:鸽巢问题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将鸽巢原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关键环节。
通过讲解鸽巢问题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鸽巢原理,并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69页。
教材分析: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解决问题,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的。
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尤其是“鸽巢问题”的逆用,学生对进行逆向思维的思考可能会感到困难,也缺乏思考的方向,很难找到切入点。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本课的编排意图和价值取向。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推理等活动,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鸽巢原理,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3、情感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数+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合作探究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谈话:你们知道“料事如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今天老师也能做到“料事如神”,你们信不信?现在老师任意点13位同学,我就可以肯定,至少有2个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
你们信吗?2、验证:学生报出生月份。
根据所报的月份,统计13人中生日在同一个月的学生人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鸽巢问题例1例2 》 (人教新课标 )
《鸽巢问题例1例2》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鸽巢原理:如果有n个鸽子,m个巢,且n>m,那么至少有一个巢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鸽子。
2. 鸽巢原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安排座位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能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的证明过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鸽巢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5个巢和6只鸽子,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鸽子能够住进这些巢里吗?为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鸽巢原理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探究鸽巢原理的证明过程。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教师总结并强调鸽巢原理的应用范围。
3. 应用拓展(1)教师出示一道实际问题,如分配物品、安排座位等,引导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3)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鸽巢原理的定义和应用。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以下问题:(1)有10个学生,要分配到5个小组中,每组至少有2个学生。
请问,能否完成分配?(2)有12个苹果,要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至少分得1个苹果。
请问,能否完成分配?2. 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了解鸽巢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鸽巢问题例1例21. 鸽巢原理2. 鸽巢原理的证明过程3. 鸽巢原理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2课时鸽巢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验和理解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学生能够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能够运用直观的图形和实物模型进行思考和分析,提高直观思维和模型思想的能力。
4.反思与评价的重视: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决鸽巢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设计评价量表或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教师还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成长,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5.全面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部分。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解题步骤,还能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能够在解决鸽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和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监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从中获益。
(四)反思与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解决鸽巢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教师可以设计评价量表或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2.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和动画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数学观念,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鸽巢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1篇】一、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鸽巢原理;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鸽巢原理的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三、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四、教学过程1.游戏引入教师提问:你们玩过“抢椅子”的游戏吗?谁能说说游戏规则呢?学生回答后,组织学生进行几次“抢椅子”的游戏。
请学生注意观察,提问:一个简单的游戏里,蕴含着什么数学知识呢?顺势引入课题。
2.讲授新知活动一:初步认识鸽巢原理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提问: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至少和总有是什么意思?总结:总有就是一定存在的意思,至少表示最低限度,有最少的意思。
再提问:这句话对吗?组织小组活动,进行验证。
总结:学生探究出两种方法,方法一是枚举法,将可能的情况都列出进行观察;方法二是假设法。
两种方法都能验证这句话是正确的。
在此基础上,教师把铅笔换成鸽子,笔筒换成鸽笼,介绍鸽巢问题。
活动二:探究一般形式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提问: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组织小组活动,进行探究。
总结:用枚举法和假设法都能证明这句话是对的,教师利用除法算式7÷3=21,引导理解用“平均分”的思维来理解假设法。
追问:如果有8本书会怎样?10本呢?组织同桌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时继续用除法表示,最后提问: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总结:观察3个算式,发现至少放的本数是商+1,而不是商+余数。
引出鸽巢问题又叫抽屉问题。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2题,将今天学到的整理成数学日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优秀教案【第2篇】《鸽巢问题》就是以前奥数的教学内容《抽屉原理》,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例1、例2)说课及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说课稿伊宁市第十小学李芸一、说教材:本单元共有三个例题,例1、例2的内容,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
例3则是在学生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会用这一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今天我讲的是例1和例2的内容,主要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总结规律,这一内容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鸽巢问题及利用这一原理解决问题做了有力的铺垫。
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起着引领指航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例1和例2。
例1介绍了较简单的“鸽巢问题”:只要鸽子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2只鸽子。
它意图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种存在现象:不管怎样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例1呈现的是2种思维方法:一是枚举法,罗列了摆放的所有情况。
二是假设法,用平均分的方法直接考虑“至少”的情况。
通过例1两个层次的探究,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至少”的情况,能用这种方法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解释证明。
例2在例1的基础上说明:只要鸽子数比鸽巢数多,总有一个鸽巢里至少放进(商+1)个物体。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问题,会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实践操作,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发现、总结并理解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问题中“至少”的含义。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设疑激趣法、讲授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流程:(一)、游戏激趣,初步体验。
今天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和大家玩一个“猜一猜”游戏。
(下面有3只鸽子,2个鸽巢,让3只鸽子回到家,学生帮鸽子找家,老师猜)通过游戏让学生初步的感知生活中的“鸽巢问题”。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教案)一、教学内容《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的一节内容,属于“数学广角”单元。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探究抽屉原理,理解“至少数=物体数除以抽屉数的商+1(有余数的情况下)”的含义,并能够应用这个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抽屉原理的含义,掌握“至少数=物体数除以抽屉数的商+1(有余数的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理解“至少数=物体数除以抽屉数的商+1(有余数的情况下)”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2. 学具:学习用品、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把4支铅笔放进3个抽屉里”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几支铅笔?3. 应用: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并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鸽巢问题》(抽屉原理)2. 内容:抽屉原理的含义至少数的计算方法:“至少数=物体数除以抽屉数的商+1(有余数的情况下)”抽屉原理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抽屉原理的应用。
2. 提高题:联系生活实际,设计一道应用抽屉原理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至少数”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地方,对于《鸽巢问题》(抽屉原理)这节课来说,教学难点是理解“至少数=物体数除以抽屉数的商+1(有余数的情况下)”的含义,并能灵活运用抽屉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鸽巢原理例1、例2》人教新课标在教学设计中,我以六年级下册《鸽巢原理例1、例2》为例,详细描述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鸽巢原理的应用。
具体包括两个例题:例1是关于将一些物品放入鸽巢中的问题,例2是关于将一些人分配到不同组别的问题。
通过这两个例题,学生可以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概念,二是培养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具以及一些与鸽巢原理相关的图片和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一群鸽子停在巢上,引发学生对鸽巢原理的思考。
2. 讲解:我详细讲解鸽巢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通过例1和例2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原理的基本原理。
3. 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鸽巢原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用粉笔写下鸽巢原理的定义和例题的解题步骤,以便学生跟随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有关鸽巢原理的应用题,要求学生独立解决并写出解题过程。
作业题目如下:例题: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现在要将这些学生分配到5个小组中,每个小组至少要有1名学生。
请运用鸽巢原理,找出所有可能的分配方案。
答案:方案1:1个小组有10名学生,其余4个小组各有5名学生;方案2:2个小组有6名学生,其余3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3:3个小组有5名学生,其余2个小组各有4名学生;方案4:4个小组有4名学生,另1个小组有6名学生;方案5:5个小组各有3名学生。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鸽巢问题》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鸽巢问题》人教新课标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一起探讨鸽巢问题,这是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
在教学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鸽巢的小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人教新课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第四章第二节《鸽巢问题》。
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鸽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在一定数量的鸽巢中放入尽可能多的鸽子,以及如何根据鸽巢数量推断鸽子的数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鸽巢问题,并应用鸽巢原理进行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鸽巢问题,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案例,以及一些练习题。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鸽巢的小故事,引发大家的思考。
2. 讲解:然后我详细讲解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通过图片和实际案例进行辅助说明。
4. 讨论:在大家完成练习后,我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问题1:有10个鸽巢,每个鸽巢最多容纳5只鸽子,现有12只鸽子,请问如何安排才能使尽可能多的鸽子有巢可归?问题2:有3个鸽巢,现有7只鸽子,请问至少有多少只鸽子无巢可归?2. 答案:问题1:我们可以将12只鸽子分成两组,每组6只,然后将每组的6只鸽子分别放入5个鸽巢中,这样每个鸽巢都有两只鸽子,还有一只鸽子无处可去。
问题2:由于每个鸽巢最多容纳5只鸽子,所以3个鸽巢最多容纳15只鸽子。
现有7只鸽子,因此至少有157=8只鸽子无巢可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鸽巢问题有一定的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困难。
六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新课标(2014秋)
六年级《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讲课稿一、说教材《鸽巢问题》第一课时是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68、69 页例 1、例 2 的教课内容 .本单元用直观的方法,介绍了《鸽巢问题》的两种形式,并安排了好多详细问题和变式,帮助学生经过说理的方式来理解《鸽巢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
二、说教课目的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立本节课学习目标以下:1、知识与技术:认识“鸽巢问题”的特色,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研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察看、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浸透数形联合的思想。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经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数学的魅力。
三、说教课重难点:要点:指引学生把详细问题转变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诀窍进行频频推理。
四、说教法学法教法上本节课主要采纳了设疑激趣法、讲解法、实践操作法。
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纳了自主、合作、研究式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课流程本节课共六个教课环节:游戏导入——研究新知——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初步建模第一环节——游戏导入经过“扑克牌”游戏,体验不论怎么抽,总有同一花色的牌起码有 2 张。
激起学生认识上的兴趣,趁便抓住他们认知上的求知欲,作为新课的切入点,我这样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究新知的热忱,使学生踊跃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第二环节——研究新知。
1 、提出问题:出示例1、把 4 支铅笔放进 3 个笔筒中,不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起码有 2 支铅笔。
为何? 2 、考证结论:学生借助实物操作来考证结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和沟通时,教师深入认识状况,找出列举全部状况的学生。
2 、再提出问题:不用一一列举,能用更便利的方法来证明这一结论吗?环绕假定法,组织学生议论。
教师小结:只有均匀分,才能将铅笔尽可能分别,保证“起码”的情况。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2课时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鸽巢问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原理和解决方法。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集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问题解决有一定的方法论。
但部分学生对于集合思想和逻辑推理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引导,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原理,学会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2.难点: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逻辑推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鸽巢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鸽巢问题的定义和原理。
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若干个物体放入若干个集合中,求解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或者具体集合。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具体的鸽巢问题实例,如:“如果有8个鸽巢和9只鸽子,那么至少有一个鸽巢里面有两只鸽子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4.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几个类似的鸽巢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然后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思路,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鸽巢问题(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探索的乐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鸽巢原理,掌握先“平均分”,再调整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总有”“至少”的意义,理解“至少数=商+1或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出示一副扑克牌。
教师:你们认识他是谁吗?对,他是我国非常出色的魔术师刘谦。
你们是不是很崇拜他啊?其实老师也会玩魔术,你们想不想见证一下?老师这里一副扑克牌,里面有哪几种花色呢?现在老师把大小王拿出来,还剩52张。
下面请5位同学上来,每人随意抽一张,不要让别人看到。
(学生上台抽牌)现在老师断定: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
同学们相信吗?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请亮牌。
亮牌,统计。
师:是不是至少有两张牌是同花色的呢?是不是很神奇?掌声送给老师。
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呢?其实,这个小魔术里隐藏着一个数学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数学原理: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列举法:
教师:请看例一: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几支铅笔?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桌上的学具按照温馨提示动手分一分。
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温馨提示。
1、所有的比必须放进笔筒里,不考虑笔筒的顺序,只考虑笔筒内比的支数。
2、怎样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用杯子代替笔筒,小组合作,组长负责记录结果。
4、合作完成,请坐好示意。
师:你的读的真响亮。
同学们都明确要求了吗?活动开始。
教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结果?
预设:(1,1, 2)(2,2,0)(3,1,0)(4,0,0)
师板书学生汇报情况。
教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预设:可能会出现(2,1,1)的情况,要根据温馨提示,强调这是重复的。
师:我们看这个小组在分的过程中把一个笔筒里的笔数按照从小到大有序的分配,这样个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非常棒!掌声送给他们小组。
刚才我们把这四种分法一一列举出来,这种方法叫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几支铅笔呢”?
预设:2支
教师:老师有疑问了:“总有”是什么意思?
预设:一定有。
教师:这句话里“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教师:我们找找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把列举法中的至少两支的情况用红粉笔标注出来)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平均分法:
教师:刚才我们是通过列举法得出这一结论的,如果铅笔数很多的话这种方法还方便吗?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生汇报:如果每个笔筒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进行总结:他的想法你听明白了吗?再找个同学说一说。
同桌相互说一说。
每个笔筒各
放一支其实是怎样分?也就是首先通过平均分每个笔筒各放一支,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板书:平均分)你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吗?
生:4÷3=1……1 1+1=2
找生回答并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列出算式。
教师:如果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把6支铅笔放到5个笔筒里呢?把7支铅笔放到6个笔筒里呢?把100支铅笔放入99个笔筒里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只要铅笔数比铅笔盒数多1,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教师:上面各个问题,我们都采用了什么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平均分”的方法。
(3)一般情况
教师:刚才我们研究的是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那么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笔。
那如果是多2,多3,或是多的更多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第二种情况: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几只鸽子?为什么?。
预设:5÷3=1…… 2 1+1=2
教师总结:先通过平均分,每个笼子飞进一只鸽子,为了保证至少数,剩下的只鸽子也要尽可能的平均分,要分别飞进不同的笼子里,所以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教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引导学生分析“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
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
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几本书?为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仿照例1“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先平均分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1=3”
(2)教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3=2……1 2+1=3,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8÷3=2……2 ,2+1=3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10÷3=3……1 3+1=4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今天学的这些一些来归纳一下:像铅笔数、鸽子数、书本数这些我们可以统称为物体数,笔筒数、鸽笼数看做抽屉数,(物体数>抽屉数)物体数÷抽屉数=商……余数,仔细观察这些数据,想一想至少数应该等于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至少数=商数+1”。
思考:当有余数的时候,至少数=商+1,那没有余数的时候呢?
预设:没有余数说明可以平均分,至少数=商
教师总结:至少数=商或商+1(板书)
同学们把我们今天这些知识所用的原理建立了数学模型,说明同学们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非常强的,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我们今天解决鸽巢问题所运用的原理叫“鸽巢原理”,“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里克雷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师:我们对抽屉原理已经建立了数学模型,那利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
预设:弄清楚把谁看成物体,把谁看成抽屉。
师:现在我们就利用建立的抽屉原理的模型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数学问题吧。
(三)巩固练习
1.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几人。
为什么?
2.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几只鸽子?为什么?
3、随意找25位同学,他们中至少有几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那现在你能来解释老师开始的魔术,为什么5个人随意抽取一张牌,至少2个人的牌花色相同吗?
(四)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练习,老师发现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你能把今天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可以用列举方法来帮助我们分析,也可以用平均分的方法来解答。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的非常开心,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