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毕艳萍老师评课稿
毕艳萍心得体会
关于生命生活回归科学课程的教学综述和平小学毕艳萍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回首思考我一学期短暂的教学生涯,充满了酸甜苦辣,感触颇多。
我并不是一位专业的科学教师,面对着生分的课本,我只有一脸的茫然和举手无措。
幸好有张校长提出的“三九”教学模式,是这个教学法引领着我不断的成长与发展,使我教学有法,有章可循。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感自己知识面的匮乏。
为此,我在这个寒假认真研读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现就我的点滴体会和大家共同分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课、常识课也发展成为了科学课。
它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从单一地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活动有机地整合了三维目标,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
科学课的特点是由一个个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探究活动组成的。
科学课学习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实践活动。
因此,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体会。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小学科学课程还应是综合性和经验性的课程。
”说明科学课程提倡课堂教学生活化,即教学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课的教学要联系学生的实际,让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美国教育家杜威倡导的“教育即生活”和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紧密关系。
因为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
只有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才是具有珍贵价值的教学,接纳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回归生活。
首先要让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科学。
这就要求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引入趣意盎然的课堂教学,让凝固的科学变为生动的科学。
五年级语文《 爱如茉莉》评课稿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评课稿
一、关于教材内容的整合。
为了展现出父母之间如茉莉般的爱,课文选取了三个生活场景。
在教学这三个生活场景时,我们往往把它们独立开来,一个生活场景感受完在处理另外一个。
而李老师则在在处理某一个生活场景时把其中与另一个相关联的也引发出来,使以相互印证。
如在感受第三个生活场景中的“微笑”时,就联系到第二个生活场景中的“恬静的微笑”,,使学生感受到“微笑”的含义,教学内容的这种上挂下连也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并学习了这种学习方法。
二、关于读写结合。
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李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生活中的爱,并总结爱就在平时生活的小事中,请你选择一个比如“爱就是妈妈的一顿饭”来具体写一写这个生活场景,不准带“爱”字。
我觉得这一读写结合的特点在于1、情感上与课文是一致的、融洽的2、内容上是与课文精密相连的,真正实现了读与写的紧密相连3、指导是有效的:就是仿照课文的生活场景写一写,选择小事,使得学生有法可依,而“不准出现爱字”不仅激发了学生一种好奇的尝试的欲望也避免了口号式的空洞“叫喊”。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评课:《一次成功的实验》
三年级语文公开课评课:《一次成功的实验》12月2日上午,我们倾听了四位语文老师的精彩课堂。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三班级张雪莹老师的《一次胜利的试验》。
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次胜利的试验》站在成人角度来说,内容非常浅显,无论是故事的进展过程还是人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都一目了然,但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索,这篇文章完全不一样。
同学该从这篇文章里学会什么?答案许多,生字的识记,词语的理解,按事情进展顺次的叙事方法,人物神态对话动作的精准描写等。
那在一堂仅仅是40分钟的课堂里,教学可以有效的达到哪些目标呢?张老师设定了两个目标,简约来说1是认读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课文,2是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人物品质。
这两个目标很符合新教学常规对三班级语文课堂的定位。
我就从目标的达成性,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来说一说这堂课。
第一个目标相对应的教学片段是同学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老师出示词语,通过自读、齐读、同桌互读的方式检查同学对字词的掌控状况。
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先生提到过,语文课堂不是品德课,当前语文教育最急迫的是要回来语和文。
我个人也认为,语文课堂上需要落实的,更多的技能的掌控和字词的识记。
因此依据三班级的学情来看,三班级同学书写生字仍旧需要田字格的帮助以及老师的检查和当堂订正。
第二个目标相对应的教学片段一是读课文,依据提示总结课文主要内容。
片段二是找出试验预备,思索铅锤和瓶子的作用。
片段三是圈出人物对话,读出不同的语气。
片段四是谈试验胜利的缘由,领悟人物先人后己的品质。
这个设计是很连贯的,有助于同学有层次地去理解和掌控课文内容。
第二个目标达成的前提是朗读,张老师这节课引领同学通过自读、齐读,性格展示朗读,师生合作朗读多种形式,让同学通过读,体会小姑娘反应快速、先人后己、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品质,明白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目标二达成的效果比较好。
最末,老师又依据本节课的内容,出示了有关“爱”的图片并推举学习了一篇文章《这样做是对的》,让同学找出“爱”表现在哪里?对课堂进行了延伸。
语文优质课评选评课稿2015.4.11
语文优质课评选评课稿这次优质课评选,经老师们认真准备,经刘学慧老师精心安排和组织,活动搞的非常成功。
这次活动即展现了她们的风采,又锻炼了我们的青年教师,还给其他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活动搞的非常好。
因为时间短,人员多,所以紧凭这40分钟的时间,我们很难把课评透,也不能让每个老师谈自己听课的收获和感受,希望参与听评课的老师课后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研讨和交流,课上有什么优点需要发扬和坚持,有哪些不足需要改进,也希望我们的听课和评课活动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触发老师们对语文课堂的思考和探索.总体来说,这次优质课有很多亮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设计,处理也各有特点,王昕昕课大家风范、王蕾扎实有效、胡婷婷循循善诱。
所以下面我和大家交流几点自己听课的体会。
语文课难上,这是很多语文老师的同感,甚至很多老教师有时候就不知道怎么教,年轻老师困惑就更多了,课不知道怎么备,不知道怎么上,下面结合听评课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希望对各位有所启迪。
一、语文课教什么?现在部分语文课堂有个通病:空、漂、浅,热热闹闹一节课,很多时候知不道老师讲什么,为什么那么讲,那些环节的设计和活动的开展对语文的学习到底有什么意义。
究其原因,造成原因分析可能有几个:1、教学目标不明。
(1)目标求多求全,教学过程求祥求细,造成为完成目标疲于奔命,内容处理蜻蜓点水,泛泛而论,没有效果。
(2)舍本求源,把情感目标、教育目标当主要目标。
过于渲染情感忽视文本的赏析。
(3)把了解内容、掌握知识当目标,语文课上成科普或历史课等。
2.教学内容选择不当,多而杂,造成思路不清晰。
3.不能准确把握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无亮点。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了解语文是什么?叶圣陶说过“以说为语,以写为文,合称语文”也就是语文是说和写的统一,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所有语文首先是一门工具性学科,突出工具性。
是教学生如何艺术技巧的表达的,其次才承载德育、审美等功能。
海的女儿评课稿万能模板
海的女儿评课稿万能模板
一、教学目标清晰
本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具体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要求,符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
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教学内容丰富
本次课程教学内容充实,涉及了《海的女儿》这篇课文的多个方面,如文本理解、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
教师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方法恰当
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方法的选用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学生参与度高
本次课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言、提问、回答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堂氛围融洽
本次课程课堂氛围融洽,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六、评价与反馈及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给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这种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调整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语言准确
教师的教学语言准确、规范、生动,能够清晰地表达教学内容和思想。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使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
同时,教师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全国小学语文赛课评课
2014年全国小学语文赛课(桂林)嘉宾评课实录(详细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一. 语文课程改革语文课一直是在学习体会文章的内容,不是体会感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标的转变,是革命性的,带有根本性的转变。
语文课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第一个转型是从原来以围绕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然后教学过程组织也是围绕语言文字的运用来组织。
第二个转型是语文课要从教师讲的课文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的课堂教学常态。
课标提出是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以往对综合性研究得比较深刻,而对实践性的研究相对少,56年教育部做了教育报告,发现语文课的问题有五个方面,可以说这五个问题现在仍然存在,甚至更严重,如运用语言文字训练技巧,现在就是不够。
80年代强调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现在语言训练少的现象为何改变不了,是老师的问题吗?是与语文课选择讲读课文的形式有内在联系,老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这种讲读课是与生俱来,如何改变,我想一定要解放思想,要跳出讲读的泥沼,一从教师讲读为主的转变为以学生语文实践为主的教学形态。
一个是从思想内容理解转变为语言文字实践。
二、提高语文课的实效——创新我们一直在研究阅读教学如何高效,现在很多课我们都会发现并没有从困境中走出,问题仍很多。
从本次研讨课16节课来看,我认为当前问题最大的还是阅读课。
昨天评委会上说目标不明,教学内容不清,教学形式不新,我认为比较客观,和上一届比较没有突破性,我同意崔峦老师的看法。
我的话很尖锐,我和崔峦老师说我该怎么说。
课文围绕思想理解为主要目标,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研究太阳特点是常识课,中彩那天关于道德的难题,怎么面临这个难题是思品课,比如詹天佑教成怎么修路。
这些都不是语文课堂的问题,原因就在我们把非本体教学,把教材内容教成语文课程,陈老师在大会开幕词上说了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内容综合性很强,除了知识与方法,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棉花姑娘》评课稿(定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各位老师好,下面由我来评()老师上的《棉花姑娘》这一课,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进行评课。
一、教学思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应该阅读浅近的童话,关心自然和生命。
《棉花姑娘》这篇课文生动形象,新颖有趣,老师带领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得到启示,获得新知,帮助孩子感知科学精神,符合本课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本课的三个目标分别是:巩固生字、指导写字,理解课文内容,读好文中角色对话,积累偏正结构短语,了解更多的科学常识,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童话故事。
老师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结合,体现了新课标的价值追求。
三、处理教材教师紧扣人物对话和“惊奇”一词来进行重点教学。
抓住棉花姑娘和不同动物医生的对话进行朗读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棉花姑娘的心理感受,并采用游戏激趣法、换位演读法、拓展延伸法,突出了识字写字和朗读的重点,突破了积累运用短语和科学常识的难点。
四、教学程序本节课不仅教学时间合理,而且重难点突出,课程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首先游戏激趣,巩固生字,以摘棉花的识字游戏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生字词。
接着精读感悟,多思乐学,引导学生找出人物对话反复朗读,归纳总结、角色扮演环节通过演一演体会故事人物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变化,并从中了解不同动物的不同本领。
拓展延伸环节,老师向学生科普更多益鸟益虫的知识,呼吁学生保护动物。
最后细致观察,指导写字,教师注重学生的写字习惯,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教学方法量体裁衣,灵活运用,具有多样化。
首先用识字游戏进行复习导入,既加深了学生对于棉花的认识,同时巩固生字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紧接着回顾第一自然段内容引出动物医生,教给学生边读边圈画的读书方法。
学习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时,用换位体验法让学生读出棉花姑娘和四位动物医生不同的心情,同时让学生知道了不同的动物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
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各个角色的内心世界,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落实语言实践过程。
八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观评记录-《海燕》
XXX老师《海燕》》评课意见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比较成功的阅读教学课,扎实、真实,富有浓浓的语文味。
1、合理巧妙地处理了教材,突出了教学重点.《海燕》一文义时间为顺序,结构清晰,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
2、注重品味和发展语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词句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一定像一个寻宝行家一样一眼就能看到文本中的宝藏,并挖掘出来。
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语言赏析,把“品味和发展语言”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与落脚点,从而扎实学生语文功底,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体现了自主探究的精神。
3、科学设计与使用了ppt课件,简洁高效地辅助了教学在本课的设计中,李老师本课导入采用多媒体操作法,具有具体、鲜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真切、直观、具体形象的感觉。
运用多媒体操作,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适时通过课件展示图片,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
如果说这节课有美中不足的话,我觉得老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某个语句的含义时,表达是存在语病的,教师由于紧张没能及时纠正。
XXX《海燕》评课意见《海燕》是一首散文诗,是俄国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品,而其中“海燕”这一形象蕴含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思想内涵。
李老师在教授这一课时,通过朗读,通过学习了新字新词,较好地解决了难点——理解海燕的独立、高傲、顽强的精神品质,是一堂较为成功的课。
我认为李老师这节课许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一、重视语文教学中的“读”的培养《海燕》是一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
教师在读中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也在读中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获得新知。
“读”成了该教师教授课文的“主心骨”贯穿全课。
语文教学要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又以“读”为根本。
《珍珠鸟》评课稿
《珍珠鸟》评课稿教材处理准确科学,在课堂中,对各个环节、各知识点占用的时间调配较合理,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捉住关键,突破了难点。
教学程序恰当,思路清楚,操作顺利,重视学生本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领。
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乐观讨论,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回答的准确相当高,将近实现了完美的境界,老师只需点拨,根本用不着纠错,看来学生们在课下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增色不少,给学生们以直观的`感受,灌输了新鲜血液。
师生沟通和谐融洽,老师乾净大方的仪表,端庄、亲切的教态拉近了师生距离,大脑思维进入亢奋状态,让人感觉不是老师在教授知识,而是和学生娓娓而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了一场美的情感沟通与熏陶。
教学基本功娴熟,语言美妙,声音甜美,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能从书本走向学生生活,对学生进行拓展思维训练。
设想你就是那对大鸟,那只小鸟,你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使学生在换位思考中更加深了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意识。
教学效果较为突出,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注意力集中,与老师搭配默契。
拓展思维由易到难,小麻雀——学困生——伊拉克少年,教学内容渐渐深入,贴切生活实际,又列举了2023年奥运会体育的设计图形(树枝般钢网构成鸟巢形状),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味到了人鸟相依的动人景象,加强了保护鸟类的意识。
建议:老师的课前预设问题太认真,课堂讨论应更充分些。
不能流于形式。
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再加上多媒体的显示及音响效果更佳。
《珍珠鸟》评课稿2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又带给我们美妙的体验和美好的境界。
听了“衎然”执教的《珍珠鸟》之后,对两种线索的把握有了更深刻的认得。
珍珠鸟从怕人到落到的肩头熟睡,这是“信任创造的美好境界。
”珍珠鸟从开始在屋子里飞来飞去,后来飞到我的书桌喝茶,再在的笔尖蹦来跳去,最终落在的肩头熟睡,还咂咂嘴,这些变动是渐渐的,是外显的情况,而促成这些变动的,离不开对珍珠鸟的态度。
刷子李评课稿2篇
[通用]刷子李评课稿2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刷子李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刷子李评课稿1《刷子李》选自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一书,作者描写人物的本领十分高明,本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富有戏剧性的小事,利用精妙的描写手法让一个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足于我们的面前。
课文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这是一篇五年级下册的略读课文,自学提示要求: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家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表达效果。
如何做好略读课文教学的处理却是一大难点。
彭老师就合理的安排教学,巧妙运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搭桥铺路,推波助澜,做好“引导者”的角色,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体现,在阅读中给足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
根据她的教学流程,我肤浅的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揭题贴近生活,激发阅读兴趣。
上课伊始,彭老师用自然简洁的语言直奔主题,贴近学生生活,如:我姓彭,你们叫我彭老师;一位医生姓张,我们称他为张医生;一位师傅姓李,我们称他李师傅。
今天,我们认识一个人——刷子李。
在出示课题“刷子李”时,彭老师让学生比较它与我们平时的称呼有什么不一样之处,猜猜为什么把“李”字放后面来称呼呢?这样一来二去,就自然而然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以及与文本间的距离,引发了思维矛盾的冲突,设置悬念,让学生读有所思,思有所获,形成阅读期待,为整体朗读激发了情感。
二、词语处理得当,整体感受到位。
彭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学提示,再读课文,给学生指引阅读方向,使其认清阅读目标,做到读有所思。
文中几个特别难读的如:“刷浆、蘸浆、调浆”“师傅、包袱、露馅儿”。
潘老师发现这些词学生在朗读中有一定的难度,于是就先让同学解决这两组词,扫除了阅读障碍,使学生读起书来得心应手。
小学美术评课稿范文
小学美术评课稿小学美术优秀评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羊毫街小学美术老师,田卫红,接下来由我对董建丽老师讲的《彩云衣》第二课时评课,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董老师执教的《彩云衣》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
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养成,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
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自己精心设计具有开放性。
其二,老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学生在愉快学习的环境中自然有序的学习和操练,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了体现和展示,具有开放性。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情境活动中,孩子们乐于尝试,获得了知识和技能,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释放。
二、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1、课前准备充分,课具齐全,课件精美,多媒体使用合理。
例如在演示课件“服装变—变—变”的游戏时,学生在观察、游戏中轻松认识到,改变服装的一些部位就会创造出不同的服装,这一设计非常直观生动。
2、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
董老师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的研究了教材,并进行了多次试教的锤炼。
3、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
三、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师素养,扎实的基本功。
1教师优美的语言极具感染力,激发了孩子们创新的灵感,彰显了人格魅力,课堂具有向心力,凝聚力。
2课题中教师能及时、准确、生动地评价,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了激励和引领的效果。
3板书设计充分显示了美术学科的特色,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感受到了“美术”功能独有的魅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
六年级下册数学评课稿[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一夜的工作》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六年级同学们了解一夜工作的情景,从周辛勤工作的精神和简朴的生活作风中感受周的伟大人格。
小编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评课稿1今天我听了林宣华老师上的《一夜的工作》一课,很喜欢他的大气、自然、机智,还有激情,无论是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我们的听课老师来说,都是很好的精神享受。
“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是十二册第三单元的训练重点,感受周伟大的人格魅力是《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
周,这位伟大的世纪伟人,对于现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时代隔膜的,要让学生走进了解并感悟其伟大精神历来使老师很费心思,成了我们的困惑和难题。
从听课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林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准备,精心的组织。
一、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
开始林老师简介周生平,使学生靠近周,走进文本,很自然地引出课题。
接着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紧抓重点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俭朴,以此来展开教学。
然后紧抓重点词“俭朴”“劳苦”来体会周工作的认真,品德高尚。
二、尊重学生独特体验与老师的有效引导。
林老师在课堂上,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这篇课文。
林老师紧紧抓住重点句的研读、评析、感悟,让学生走进文本人物的心灵世界,触摸伟人的高尚言行,和谐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把老课文上出了新滋味。
林老师指导学生研读认真审阅文件的语句:“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和“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似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盏台灯如此而以。
”两句。
老师先让学生抓住其中感受最深的词体会后,为帮助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老师引导学生潜心读文,看看文中怎样介绍办公室极其简单,找到有关语句读一读,并让学生思考:“极其简单”是什么意思?“如此而已”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句,体会“如此而已”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
一堂科学课的反思
作者: 毕艳萍
作者机构: 北安市和平小学
出版物刊名: 黑河教育
页码: 86-8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科学课 《认识物体》 引导学生 反思 学习积极性 教学法 学习目标 达标检测
摘要:我在教学科学课《认识物体》一课时,以本校"三部九步"教学法为引领,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按照自学提示自学、展示、达标检测,引导学生采用自学、对学、群学的方式探究新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首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接着,运用直观感知——表象认识——概念形成——拓展运用的规律组织教学。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不同的房屋、桌椅、文具盒等,然后共同交流,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本课教学中,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
初中语文《海燕》评课
初中语文《海燕》评课初中语文《海燕》评课《海燕》一文,让人不能不为作者的激情和才华叹为观止,而毕老师执教的《海燕》一课,也不能不让人对执教者深厚的底蕴、饱满的激情、高妙的课堂艺术击节赞叹!整堂课激情澎湃、大气磅礴,结构精巧而又浑然天成。
课堂以激情的诵读贯之,以品读感悟海燕形象为主旨。
老师先用自己出神入化的诵读把学生带入乌云密布、波浪翻滚的大海,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感悟海燕的形象。
听完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心灵已经受到了深深震撼,老师不失时机抛出一个问题,“听完老师的朗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从极富感情和个性的回答便可看出学生已初步入境,整体感知课文环节就这样巧妙达成。
老师又启发学生读,释放激情、个性,大声地读,读出自己心中的海燕,这样的启发是很可贵的。
学生的角色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感情在文本中得到了释放。
有几位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读得激情飞越、铿锵有力,把勇敢的海燕的形象展现在了大家面前。
我们不难看出,毕老师就是一个高明的导演,不厌其烦地启发,让学生一点点入境,逐渐走向文本深处,走进作者心灵。
老师接着又问;“为什么要写其他水鸟?”学生很自然的体味到是对比,为了突出海燕形象。
毕老师又引导大家细读文本、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气,投入感情,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描写海鸥、海鸭的部分。
那畏首畏尾、怯懦的海鸟形象在师生到位的诵读中,传神的表现出来。
毕老师曾说,语文课要上出滋味,其中之一便是咬文嚼字的滋味。
在语词反复的咀嚼品味中加强语言的习得,培养语感,这是极为重要的。
毕老师的语文课在激荡情感的同时,始终不忘语感的培养,很值得我们学习。
毕老师用一个问题“为什么把海燕放到一个狂风呼啸、波浪滔天的环境,而不放到柳暗花明、和风细雨的环境?”不露声色的将海燕形象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引向写作手法的赏析。
又联系郑振铎的《燕子》,使学生自然的领悟到烘托的妙处。
是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云雷电,更显海燕雄姿。
海燕的形象逐渐立体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象征手法,老师演唱了三首歌曲《小白杨》、《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好大一棵树》,老师的歌喉并不美,但却感动了学生,并让学生自然的领悟了象征的好处。
六年级语文《山谷中谜底》评课稿
六年级语文《山谷中谜底》评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六年级语文《山谷中的谜底》评课稿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引领教师关注学生发展,潜心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教学,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的教研氛围,促进教师努力打造释放学生潜能的“两段四环自主互助”魅力课堂,充分发挥实验小学学科教研基地语文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4月1日下午举行新城小学——实验小学课改领航教师校际教学联谊专题研讨活动,我们全校语文老师有幸聆听了于燕和钱珊珊两位优秀教师的精彩课堂——同课异构《山谷中的谜底》,现就两节课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如果让我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两位老师的课的话,于燕老师的课“抓的全”,钱老师的课“掘的深”。
于燕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极为扎实的常规课,整堂课紧紧围绕“谜面——谜底——解谜”的思路展开教学,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于燕老师确切把握住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了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当学生对雪松的不屈不挠已有较深的印象后,于燕老师预设了一个小小的辩论“有人读了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用辩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钱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挖掘深,使得学生的思维都紧紧围绕着课文内容拓展、发散,学到了扎实巩固的语文知识,对语言文字有较为深刻的感受。
学生在反复悟读中,读出雪松是在尽可能的去承受大雪的压力,而又实在承受不住的情况下才选择弯曲。
雪松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存活,是因为它学会了“弯曲”。
钱老师在诠释“弯曲”这个词时,不是狭隘的定义为一种斗争的行为策略,而是拓宽“弯曲”的内涵。
“弯曲”不是懦弱,只是暂时的退让,为的是寻找机会“反弹”以退为进。
教学时,钱老师思路清晰,引导恰如其分,课堂上精彩生成层出不穷,课上得有条不紊。
《棉花姑娘》评课稿
《棉花姑娘》评课稿《棉花姑娘》评课稿(精选9篇)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棉花姑娘》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棉花姑娘》评课稿篇1理念是行为的内核,行为是理念的外显。
在新课程的脚步声中,我们正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我们正在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最近,一直在看有关教育类的书籍。
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如何能简简单单教语文,并且能焕发语文独有的魅力色彩。
这次听了廖老师的课,我得到了许多启发。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正当蚜虫们得以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
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根据本文的特点,教师把本文的教学环节设计为两课时,前面一部分棉花姑娘的求助与后来得到蚜虫的帮助分为两课时。
此次汪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是前半部分,整堂课教学过程流畅、自然,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规范。
一、紧扣学生识记特点,注重字词教学有特色。
低年级教学最难的就是如何把握好识字教学有效度。
汪老师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课文的生字展开。
课题“棉花姑娘”,“棉花”应该读轻声,“姑娘”的读音指导,都是女字旁,跟什么有关系,教学“啄”形象地字形分析,给“盼”找找朋友,“斑”与熟字“班”地比较等教学丝丝紧扣,虽说是认读字,蛋学生也写得非常扎实。
二、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情境创设学习。
“以人为本”,重视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和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如:第一自然段中对“盼望”一词的处理,老师先让学生圈出那个坏蛋的名字,再进行角色变换:小朋友,你们就是棉花姑娘,在你们身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指图片)在吸取你们的营养,这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引导学生朗读,体验痛苦的心情,进而产生理解“盼望”医生来治病。
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doc_-_茶山一小-精选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课稿今日,聆听了xx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课堂上泰然自若,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思路清晰,紧围绕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展开。
体现了教者深厚的基本功。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体会。
一、教师有很强的语言意识,时刻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把话说准确。
在概括内容时,有个学生提到“遭到”了母亲的表扬,教师马上指出不能用“遭到”,应用“受到。
”二、教材处理到位,切入点准确。
紧紧围绕文本线索展开教学。
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应?对比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去读书、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三、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
引领学生潜入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体悟。
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体悟母亲看到巴迪对这首诗的评价。
但在抓动作描写“搂”字可以更深入,母亲搂住的仅仅是我的身体吗?这个“搂”字还包含了什么?四、注重课堂小练笔。
课堂小练笔的基本类型及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写,不仅是一次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
教师有层次的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充分经历语言实践过程。
仿写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来描写母亲的来想象描写自己希望父亲如何评价自己。
这样学以致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写出所想、所感。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但发现小练笔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时间,让过程展开得更加充分。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描写都很精彩,但是神态、动作描写还未描绘出。
这里教师做点评的时候要稍加引导。
另外如何引导学生用具象表达思想,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五、注重把握年段特点。
概括课文的内力以及对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陈老师都有意识的去落实。
但是在概括内容上只叫了一个学生回答,思考的时间也比较匆匆,这里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落到实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艳萍老师《动手做做看》一课的评课稿
今天有幸听了毕老师的两节语文课,收获很多。
下面我就这两节课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批注式阅读教学正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实践体验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思维过程。
毕老师的两堂语文课向我们展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批注,汇报交流环节应怎样呈现,是两堂较为典型的批注式教学案例。
我认为这两堂课的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目标导航,正确引领。
目标能给人指明学习的方向,无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
目标意识对于获得成功很关键,我们教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1、上课伊始,毕老师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整体学习的目标。
因为学习一个单
元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要围绕着单元目标展开学习、探讨和交流,在总目标的引领下,组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接下来,教师没有马上让学生进行初读尝试,而是针对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出示了当
堂课的学习目标。
如,第一课时,毕老师出示了(1)、会认13个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两个教学目标。
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学习目标主动尝试批注。
在学生自主读书,认真批注时,教师适时引导,要求学生用简单的符号进行批注,如标自然段,用方框圈划生字新词,给要求会写的字找音序、写部首等,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了转变,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尝试。
二、图文结合,总结课文内容,降低难度。
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不是很强,感性的知识多于理性的思考。
如果让学生在读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一定觉得很困难,毕老师站在了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所以她指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并指导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做什么?尽管孩子开始说的并不准,但老师这样的教学动机是好的,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降低了难度。
三、指导感情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让学生感情朗读时,老师不是要求学生应该怎样去读,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怎样去读好两个小朋友说的话,妈妈说的话,怎样读好伊琳娜生气时说的话以及后来高兴时说的话。
学生只有经过认真地思考,才能确定这些话到底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如果长期这样组织教学,学生的语感一定能得到培养。
四、展开想象,训练说话,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毕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让学生切身体会主人公伊琳娜的内心世界,如“当伊琳娜质问郎志万时,听了郎志万解释的话后,她是怎么想的呢?”这样的教学设计,既填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空白,又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
”瓜如此,老师们上课也如是。
我认为毕老师的语文课还有两点不足,如下:
1、第二节课呈现的学习目标过于笼统,语汇过于高深。
如(1)有感情的朗读课
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年级的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才是故
事的趣味性,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也比较笼统,倒不如说你学后明白了什么?或你
知道了什么?再比如第二个学习目标培养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
意识中的“权威、盲从、意识”,学生对这样专用术语的名词一定不懂,更不知道怎么去做了。
所以,教师要出示便于学生操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去完成。
2、写字教学识写结合更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
毕老师的识字教学做得很扎实,如让学生做到识字、“穿靴戴帽”、找形近字等,其中“题”和“提”两个形近字都是要求会写的字,如果教师这时候顺势指导书写这两个字,相信学生一定能更扎实的掌握。
以上是我听了毕艳萍老师的两节课的点滴收获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