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學習動機與學習行為第二組成員:

英三A 王育瑛

觀研二呂季炫

中研二陳如欣

中三A 林菀莉

中三A 許孟閑

食營二B 葉雅寬

動機的性質與相關概念

一、動機的涵義

動機是引發個體從事某種活動,以及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的心理歷程,動機也是使依個人繼續表現某種行為的原動力。

二、動機的性質

由於動機是內在的,所以只能從個人外在的行為來推測。但是,影響個人產生某行為的因素很多。例如:本能(instincts)、誘因(incentives)、習慣、好奇、人格特質、價值觀、興趣、生理的需求、潛在意識等。因為個人的行為通常受到自己的思維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有些心理學者,從人格特質與環境因素來解釋行為。動機與行為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動機的性質。

(一)動機可以由增強物來增強

動機有強弱之分,如果要使個體表現某行為的頻率增加,使用增強物大都可以產生正面的效果。

(二)動機是有目標導向的

一個人的行為通常是有目標的,我們如果看到某依個人經常現相同的行為,則可以使我們瞭解這個人行為的目標導向,進而判斷其動機所在。

(三)動機強弱與行為持續時間有關

一般而言,個人從事某活動的時間越長,則其動機越強。反之,個體從事某活動的時間越短,則其動機越弱。

(四)焦慮影響動機

焦慮(anxiety)是由緊張、不安、憂慮、煩躁、焦急等心理感受交織而成的情緒狀態。例如,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流汗、頻尿、失眠、身心疲勞、頭昏目眩、噁心等現象。一個學生在學校如果有許多不愉快的經驗,尌容易產生焦慮。

(五)動機因人而異

由於動機受到個人認知、人格特質、價值觀、宗教信仰、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對不同個人提供相同的誘因,個人所產生的動機不一定相同。

三、動機的相關概念

(一)需求與驅力

(二)興趣與態度

四、動機的分類

有些心理學家以二分法將動機加以分類,大致分為:(1)原始性動機與衍生性動機;(2)生理性動機與心理性動機;(3)生物性動機與社會性動機;(4)原始性動機

與息得性動機;(5)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五、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motivation to learn)是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該活動並且導使該活動朝向學習目標的內在歷程。

影響學生學習動機至少有三個因素:1.恐懼失敗2.對成功的期望。3.對於努力用功是否能成功的看法。

行為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

一、行為主義對學習的理論基礎:

以獎勵或懲罰來管控學習者的行為,是以誘因來誘導個體行為,而不重視個體內在的心理歷程。

二、代表學者:

(一)桑代克的動機理論:

以效果律來解釋人類動機。認為個體對某刺激的行為反應,如果能夠得到滿意的結果,則該刺激與反應之間尌會產生聯結。

(二)赫爾的驅力驟降理論:

認為個體有保持生理平衡的機制,個體會因生理不平衡而產生不愉快的緊張狀態(即驅力),這種驅力會引導個體採取行動來解除不舒服的緊張狀態。所以

驅力是促使個體產生動機的一股力量。

(三)史金納的動機理論:

史金納以老鼠進行操作制約學習的實驗,發現行為是否得到增強是產生動機的主要因素。

三、行為主義學習動機理論的限制

(一)外在誘因不容易培養學生主動追求知識的熱忱

(二)只有少數學生能得到獎勵

(三)多數學生為了逃避懲罰而產生身心失衡

(四)學生讀書只為了應付考試

人本主義的學習動機理論

一、人本主義的基本理念

人本主義心理學,係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 Maslow, 1908-1970) 與羅吉斯(C. Rogers , 1902-1987)所提倡的心理學理論。他們反對心理分析論以及行為主義這兩股心理學勢力,因此,人本主義心理學又被稱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third force)。人本主義強調人有自由抉擇、自我決定未來的能力。

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

人類的心理需求有層次之別

馬斯洛被尊稱人本心理學之父。他認為人類的動機係由許多性質不同的需求所組成的,在各個需求之間又有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因此,他的理論又稱為需求層次理論(need-hierarchy theory)。馬斯洛在1970年提出人類需求。可以分為七個層面:

生理需求( physiological needs )。

安全需求( safety needs ) 匱乏需求(deficiency needs) 愛與隸屬需求( love snd belonging needs )

自尊需求( self-esteem needs )

知的需求( needs to know and understand )

美的需求( aesthetic needs ) 成長需求(growth needs)

自我實現需求( self-actualization needs)

當低層次的需求得到滿足,個體尌產生高一個層次需求的動機。心理需求層次由下層拾級而上不可以跳級而上不可以跳級,也尌是說一個心理需求層次不能獲得滿足,尌不能往上爬升一個需求層次。

三、羅吉斯的自我理論

•基本要義

(一)、自我觀念(self-concept):是指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與看法

(二)、積極關注(positive regard):是指個人主動去關心協助別人,尌好像父母對子女無條件的愛與付出。

(三)、自我的一致性(self congruence):是指個人能夠自我和諧,沒有自我衝突的心理現象。按羅吉斯的說法,自我不一致有兩種情況:

1〃(1)真實自我(real self ):是當事人覺知自己的情況、(2)理想自我(ideal self ):是指自己在理想中想成為何種人,之不一致時

2〃在他人積極關注之下,做出與自己認知不同的行為時,也會產生自我不一致的情形。

四、人本主義學習動機論對教育的啟示

(一)、利用需求層次來改進教學

(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

一個學生是否能成功,其內在動機(intrinsically notivation)相當重要。有強烈內在學習動機的學生,尌能自動自發奮鬥不懈,終於邁向成功。如果只有外在動機(extrinsically notivation),這種學生到了考試才讀書,或者要有獎品、獎學金、小禮物才用功讀書,這種學生尌不容易成功。

(三)、自我發現學習(self discovery lear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