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浅谈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浅谈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作者:梁艳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法是技工学校探索创新的一种新的教学法,本文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和实践,阐述了对工学一体化教学的认识,在技工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探索;教学法技工学校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输送了数千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劳动者。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代企业大量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新的组织流程和新的生产方式,这一变化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员工不仅要具备工作岗位上的基本能力,还要具备解决问题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技工学校的教学模式也将向“工学结合”一体化发展。
一、什么是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就是打破理论课和实习课的界限,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脱离教材的限制,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二、为什么要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传统的技工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相分离的组织形式。
这样的教学有许多弊端:1.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脱节。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传授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可避免会造成学到的理论在实际操作中用不到或已经陈旧过时,而一些实习课中必需的理论却没有学到或学得不深、不透。
2.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创新能力不足。
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实习操作或是实践应用,即学习兴趣具有明显职业倾向。
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
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探析作者:刘洪涛冉磊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4年第03期一、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特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
(一)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职业实践能力是目标岗位群、岗位和工作任务要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实践能力表现为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与工作任务是紧密联系的。
以职业实践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完成工作任务的“做事”的过程,如生产产品、提供服务的过程。
在职业实践过程中,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工作过程知识,即技术实践知识。
因此在知识的选择方面应根据中高职培养层次的不同,坚持“必须、够用”的原则,注重职业实践知识的提取和选择。
(二)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工作过程是个体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以工作过程为逻辑开发课程,要求课程内容选择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
在课程门类和结构开发上,要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结构中的逻辑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整合过程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逻辑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对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
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与工作任务实践的顺序是一致的,这将使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项目化课程为主体项目化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的参照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需要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的本质是以职业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课程类型的绝对排斥。
针对反复训练才能掌握的技能需要开设技能训练课程,针对需要系统学习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开设单独的学科课程。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符合职校生的学习特点与职业教育规律。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工学结合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主要经过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课程结构构建、课程内容分析等四个环节。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作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作一、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高端化的趋势。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要使命。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技工院校积极探索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技工院校通过整合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将学生培养为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技能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教育模式。
三、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 课程整合: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将专业知识课程、实践课程和实习实训课程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完整的教学体系。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导向: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和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导向,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产学合作: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1. 优化课程设置:技工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设置,构建符合工学一体化模式的课程体系,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
2. 加强实践教学:技工院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投入,提升实训设施和设备的水平,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实践工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水平。
3. 开展产学合作:技工院校应积极开展产学合作,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双向人才培养计划,将企业实际需求融入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中,弥补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4. 提高教师水平:技工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一体化课程标准及其特征
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一体化课程标准包括专业名称、专业 代码、学制年限、培养目标、综合职业 能力、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一体 化课程设置、指导性教学计划表等八个 部分(见附件1:一体化课程标准基本框 架),其中一体化课程设置是标准的主 体部分。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七)一体化课程设置 一体化课程是指源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培养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为学习内容,通过 工作实现学习的工学一体课程。
1.一体化课程列表 一体化课程列表说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所对应 的一体化课程。(一门一体化课程可能综合了原来的 几门专业课程) 2.一体化课程描述 一体化课程描述是该课程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其 中包含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体化课程学习目标和工 作与学习内容。
3.按照本规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整理课程开发 、教学设计的相关资料,并做好相应人、财、物等 方面准备。
六、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
(二)课程开发 1.行业情况分析 收集某一行业领域经济发展数据,对该行业的职
业工作和职业教育状况进行分析,形成本专业技能 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确定专业定位和培 养目标。行业情况分析内容包括该行业的人才结构 现状、人才需求状况、职业发展和岗位对员工能力 的要求、职业资格证书、现有课程实施后的反馈信 息以及毕业生就业状况等。
五、一体化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内容
(八)教学计划表 教学计划表说明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进
度及学时分配。 每学期按18周计算:每周共28课时,
其中文化课占8课时,一体化课占20课时 ,因此一个学期的一体化总课时为360课 时。
六、一体化课程标准的开发流程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52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李萍 何进文引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通常可分为学校主导、校企主导、企业主导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有着不同的课程特征,且适用于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因此教育者应结合学生们所学专业的特性来制定最优的工学结合课程,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重点探究的核心内容。
一、工学结合概述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指工作和学习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增加社会经验,让学生们能够在真实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课程特征分析1、学校主导以学校为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等三个方面。
(1)学习目标——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主要可以从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角度进行教育培训,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拥有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而关键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而拥有若干相近职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如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学习目标也从传统教育中的“深入了解”变为工学结合中的“熟练操作”,用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1]。
(2)教学内容——职业特征教育内容的制定通常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也是工学结合课程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以工作任务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育课程,突出职业特征.(3)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课程主要是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所开展的教育课程,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应严格遵循职业工作的完整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职业工作相关的课程内容。
2、学企主导学校企业共同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工学互动、轮岗培训两方面。
(1)工学互动与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同的是,工学结合课程中有充分的工学互动教育行为,即课堂教学与时间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相互渗透,这种教育模式比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分散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工学结合课程的精髓。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作者:魏桂良来源:《卷宗》2011年第07期摘要: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但实践中存在着对工学结合的泛化与误读。
本文通过对工学结合命题提出及实践的分析,揭示了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对工学结合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办学理念;开放与合作职业性与发展性;体制与机制创新1、工学结合命题提出及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
马克思根据社会生产和劳动分工以及对生产特点的分析,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我党一贯的教育方针。
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研究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
”在有关职业教育政策的文件中最早提出“工学结合”一词的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国发[1991]55号),2005年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再一次强调,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国发[2005]35 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下简称16号文)指出了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含义
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含义工学一体化教学,简称为GPT(General Practicum Teaching),是一种教学模式,旨在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I. GPT的基本概念工学一体化教学是将基础理论、设计开发、实验实践、制造生产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体系。
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现代工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
II. GPT的特点1. 突破学科隔阂。
GPT强调各学科之间互相融合、互相促进。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前沿技术领域,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实践为主。
GPT注重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设计、制造等环节,深入了解知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团队协作。
GPT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和实践,鼓励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尤其注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学生成为更优秀的团队领导者和协调者。
III. GPT的实施GPT的实施需要教师、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学校要提供合适的实践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企业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技术指导、实践项目等等。
而教师则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引导。
IV. GPT的意义1. 培养多方面技能。
GPT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技能,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2. 增强就业竞争力。
GPT培养的学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工业环境。
这将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带来显著帮助。
3. 推动专业发展。
GPT强调多学科协作和实践教学,可以促进专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推动学科建设和创新实践。
综上所述,GPT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它的目标是培养出更加优秀、全面发展的工程师和科技人才,增强其在多元化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
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摘要:工学结合是目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
为了改变中职学校毕业生现状,本文以网页设计项目课程为例,分析了“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并从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实施步骤、项目任务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实践方案。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网页设计一、中职学校毕业生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及用人单位对多媒体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职毕业生面临着很多问题:没有实际生产经验,实际动手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团队成员之间协作能力差,进入工作状态慢,不能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等。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特点在严峻的就业现状之下,中职学校亟需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应和企业联合育人,将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这两个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工作学习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工学结合为模式,重视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网页设计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于学习静态网页的设计与制作。
本文以它为例从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实施步骤、项目任务设计和课程考核等方面对“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展开探讨。
1.课程内容模块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是指根据岗位的需要,将所有知识打包成相对独立的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
根据网页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可把与“福建旅游网站”项目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fireworks、flash和dreamweaver)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模块。
同时,舍弃与项目无关的知识,留下项目中常用的部分作为课程内容。
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设计时,可舍弃复杂的actionscript内容。
浅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
浅谈对“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发表时间:2013-10-18T13:13:53.170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李海勇韩磊兰文[导读]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李海勇韩磊兰文(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工学结合”是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趋势。
通过建立科学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职业资格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动向都有很好的引导、指示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的重要特征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然而在工学结合职业、技工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中,目前人们主要聚焦在校企合作机制和实习基地建设等宏观管理层面。
事实上,在中观和微观的课程和教学层面上,我们也有必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课程模式。
工学结合就是:“在工学结合的课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思想与方法。
建立工学结合课程模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系统化地去解决课程领域的诸多问题。
一、对工学结合的认识1.综合职业能力。
尽管“能力本位”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对“能力”这个泊来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按照英语对能力的理解强调结果,看重通过考核鉴定可以确定的技能和绩效;有的则接受德国概念强调能力的形成过程。
不同理解影响了我们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即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还是培养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选择的教育结果,可能是保证学生实现当前的就业需要,也可能是奠定持久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如果选择后者,那么对课程的实现方式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学习领域课程。
目前企业对职业院校不满意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毕业生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对企业所需人才来说仅仅是个半成品。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PPT课件
二、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
• 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 • 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
18 9
三、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 教学从“知识的传授” →“知识的处理和应用” • 教师从“单一讲授型” →“学生行为的引导型” • 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 →“手脑并用的主动实践型” • 教学组织从“传统教室/大班授课” →“专业教室(车间) /讲练结合、分组指导” • 教学手段从“口授+粉笔+黑板” →“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16号文)提出: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 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 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16
共同探讨
大家讨论一下,你对陶老先生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方向,必须要围绕要干什么事;二是三个必须齐 全,不能少哪一个;三是目标,教育不是教人学,而是教人学做事。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1
目录
引言 一体化教学的特征 一体化教学的条件 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体化教学的评价
2
第一部分:引言
学习的一般规律 当前高职教学的情况 传统教学的原因分析 高职课堂的特性
3
一、学习的一般规律
只用口述:
假设100%是演讲者想所说的, 大约 80%说了出来
这卷子都不知道该怎么出,再简单不过了,还是这么多不及格,只有搞开卷了。
10
企业的抱怨
怕吃苦,没诚信,动不动 就跑了。 非要告诉他该怎么做, 自己都不动脑经去想的。
11
三、传统高职教学的弊端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专业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的热门专业之一。
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工程技术实践与学科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它的主要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补充,相互贯通,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
在计算机专业中,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应用于诸多领域。
首先,在计算机硬件方面,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和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掌握程度。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的构造和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计算机专业的理论知识。
其次,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软件的编写和运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
在软件开发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应用程序来巩固课程所学软件编程语言的知识点,进一步提高编程水平,并提高分析和解决计算机软件问题的能力。
最后,在网络技术方面,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网络系统设计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网络技术的工作原理,系统运作过程,进而了解网络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规划。
通过专业实践性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更加深入地了解计算机专业知识,掌握各种技能,进而强化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说一说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上是将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一门实践指导课程。
其核心是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通过对工作的任务、过程和环境所进行的整体化感悟和反思,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统一。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特点,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
求知导刊Journ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教学JiaoXue1082018年7月Jul.2018作者简介:曹玉诚(1964—),男,安徽淮南人,初级讲师,本科,从事机械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
浅谈工学一体化教学中国著名职业教育家蔡元培提出:“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地沟通联络。
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乃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
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
因此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一体化是指多个原来相互独立或关系松散的主权实体通过某种方式逐步结合成为一个新的相容互促的单一实体的过程。
对于职业教育说,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学习与工作、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师、个人与团队的一体,同时也是学与做、手与脑一体。
一体化教学实际上是职业学校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的问题,使学生的动手学习与动脑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再按照学科及科学自身的逻辑体系来建构,而是根据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阶段,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学习范畴。
即关于如何科学地解释并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关于工作细节和设备功能的知识、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绕着“该职业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作为主要特点,课程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能力的同时,促进关键能力的发展,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学习内容的基础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
学生在综合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以机械加工专业来说,一个学生加工的零件被老师评为95分,从学校来说,这个成绩是优秀的,但是从企业的要求来说,95分说明这个零件并没有完全达到要求,是一个废品。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基本特点有四点:
1、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满足企业岗位要求的同时,获得职业生涯发展的契机。
2、学习模式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学生在综合的行动中思考和学习,完成从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到评价反馈的整个过程
3、课程学习的内容,基础来源于工作实践中的典型任务,具有代表性的实质性能力。
4、课程设置的目标是综合职业能力和学生的素质培养,在发展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重点促进自身关键能力的发展。
浅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与组织实施
浅谈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与组织实施作者:潘协龙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34期[摘要] “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由国家人力资源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各专业学生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所提出的课程改革方案,是全国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
一体化課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结合自身在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对“工学一体化”课程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的要点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一体化课程;教学特点;教学实施[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4-0038-02一、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特点所谓“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不只是单一的工作与学习相结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理论课堂与实训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它是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及相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日渐提高,所提出“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
其目的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最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的目的。
“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具有以下特点。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综合职业能力为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促进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学习者与工作者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二)一体化课程体系围绕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坚持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工作任务、学习内容对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的原则。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推进工学结合模式,除了要处理好观念更新、制度保障和校企结合等宏观层面的关系外,在专业建设等中观层面也应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符合工学合作要求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首先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这里蕴藏着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等的重大变革。
一、工学结合课程的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职业教育要想实现就业导向,就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学会工作,即有能力完成企业要求的实际工作任务。
不同层次(如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其毕业生完成的工作任务的难度不同。
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有机会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从而获得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积累初步的工作经验。
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与“学习”一体化的综合发展过程。
“工”与“学”的结合,是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本质属性。
这里的工作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反映出的工作对象、内容和要求。
因此,工学结合课程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
最近一段时间,任务引领(驱动)式的课程和教学已经基本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然而从目前教学实际来看,尽管许多院校开发了数量可观的学习任务,但这些学习任务的随意性却比较大。
如有的院校将一些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学习环节冠以“学习任务”的名称,如“基本电路图识读”和“水准仪使用”等,这是不可能达到培养“学会工作”这一课程改革的较高目标的。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一体化教学(Integrative Teaching)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达到整体性、协调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效果。
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如下:特点:1.整体性:一体化教学重视知识的整合和综合,将相互关联的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系统的理解和应用。
2.跨学科性:一体化教学突破学科界限,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分析情境时运用综合性的思维和能力。
3.实践性:一体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实验研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4.个性化:一体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潜能,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要求:1.教材设计的综合性:一体化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从整体出发,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组织和融合,横向和纵向贯通,使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综合认知。
2.教学策略的多样性:一体化教学强调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项目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师生互动的积极性: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而有效,教师担负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的责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构建知识和解决问题。
4.评价方式的多元性:一体化教学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估,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如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和综合测验等。
一体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它使学生能够将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因此,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计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活动,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以实现教育教学的综合发展。
工学一体化教学运用探讨(全文)
工学一体化教学运用探讨XX:1003-2851(20XX)-10-0260-01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进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GJ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一体化课程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工学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到一起的教学模式,即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
一、“工学一体”教学的优势在学科课程体系中,关注的是“学”,包括学知识,学技能,学方法,认为学的东西越多,其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就越强,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但是,由于学科课程体系的学习,并没有与现实工作建立直接的联系,学生学到了知识、技能、方法,并不意味着他就一定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一体化课程体系中,强调的是“工作”、“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希望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工作任务的工程中,通过有规律地经历猎取信息—制定计划—作出决策—实施计划—过程操纵—评价反馈等工作过程,实现其隐性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工作任务的完成和工作过程的经历,是需要知识、技能、方法、经验做支撑的,而这些知识、技能、方法不是已知的,而是未知的;经验不是已有的,而是逐渐积存的。
因此,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开发中,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做到“工”与“学”的结合,实现工学一体。
二、“工学一体”教学运用以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照明线路安装”实训为例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
传统的电工实训课是学生在实训专用的XX孔板上(或者木板上)安装照明线路的各种电器,并完成导线连接,这种实验性质的课程在教学功能上至少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整个过程停留在“模拟教学”层面,与行业规范、实际工艺要求等元素脱节,也就是仅仅关注了“学”而忽略了“工”,培养出来的学生被用人单位称之为“半成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两个基本特征
赵志群
【期刊名称】《教育与职业》
【年(卷),期】2007(000)030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探索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学结合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
【总页数】3页(P18-20)
【作者】赵志群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校本化工学结合课程的开发——以会计专业为例 [J], 张劲松
2.真实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评价 [J], 胡娜
3.对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J], 路艳娇;陈洁萍;高松
4.浅谈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研究现状——基于中国知网1980—2011年学术文献的统计分析 [J], 葛锦林
5.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J], 李萍;何进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现代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课堂特征的分析
OCCUPATION 2019 02THEORY理论研究编辑 孙祺童关于现代技工教育“一体化课程”课堂特征的分析文/闫莉丽摘 要: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大力推行的技工院校课程改革举措。
本文围绕“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工学结合、评价多元”等特征,对一体化课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一体化 学生中心 能力本位 教学设计近年来,职业教育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和课程。
目前“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为特征的一体化思想深入人心,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
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完成后,教学实施成为关键,落实的重点在于职业院校课堂。
一、学习任务特征1.来源一体化课程来源于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来源于代表性工作任务。
其中典型工作任务是具备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素的综合性任务,对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具有典型意义。
学习任务则直接对接工作任务,并且具有过程完整、有成果输出、项目独立真实等特征。
2.典型性与代表性学习任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体现在必备的岗位核心技能上,对职业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具有挑战性,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对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有重大意义。
3.各个学习任务之间的关系学习任务之间一般是平行或递进关系。
同时对标国家职业标准中职业发展阶段的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等。
二、课堂教学实施特征一体化课堂教学是围绕着“学生中心”的理念展开的。
1.学习任务流程对接工作任务流程工作任务流程一般指接受任务、制订计划、计划决策、任务实施、检查控制、评估反馈六个环节,让学生学习工作流程,培养职业认同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这门课后,深感受益匪浅,感受深刻,所谓教学做一体化,就是理论实践相结合,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就是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建立若干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它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主导地位。
围绕职业技能训练要求,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要求,设置教学环节和进度,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职业技能训练。
二是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
注重感知、操作,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教学应该是以行动为导向,强调教师或师傅的教为主导,学生的学(行动)为主体,以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协作行动为主要的方式,以学生的专业能力或技能及社会等能力整合后的综合性的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的课程体系。
我们学校汽修专业也已经开始尝试了工学结合的教育和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检验所学是知识和技能,在真实的汽车修理间进行实践;同时,为了能适应生产岗位的需求,带着问题和目标有针对性的在校学习,练就较扎实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实现有效的专业学习,学生尝到了工学交替学习
的甜头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产生深远影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它反应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