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教学案
边塞诗 教案(全国)
边塞诗教案(全国)边塞诗教案(全国)2021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自学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控边塞诗歌品酒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育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独立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居多,充份显现出来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照。
其蓬勃发展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悍,不断开拓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存有若干仕途不得志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作求得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截然不同,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代莱生活经验与相同的视野,提振了写诗的启发。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用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就是浓烈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存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战的军队称作汉兵,将领称作汉将,边塞称作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作汉月。
不仅如此,通常的边塞诗在提到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用汉代的称呼,把激战对方称作匈奴,把其首领称作单于、左贤。
在称许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及的也就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重回。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承继,又就是对历史的打破。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1)学生自学诗句,同桌探讨,师巡视了解疑问之处。
(2)出示全诗,指名说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不求统一,大致符合意思即可),还有哪些疑问。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阶段边塞诗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部编版教学内容: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欣赏边塞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边塞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边塞诗意境的理解。
2. 边塞诗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边塞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边塞诗》的相关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初步体会边塞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边塞诗的特点,如豪迈、壮丽、悲凉等。
2. 教师分析边塞诗的情感,如爱国情怀、豪情壮志等。
3. 教师举例分析边塞诗的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中国边塞诗的理解和感悟。
2. 各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选择一首边塞诗进行赏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边塞诗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诗人。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欣赏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3.能够欣赏和朗诵边塞诗;4.能够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边塞诗是指唐代末期至宋代初期在边塞地区创作的一类诗歌。
由于当时边塞地区战乱频繁,生活艰苦,诗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创作的诗歌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边塞诗的主题多为战争、边疆、马背、牧歌等,形式上多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格律严谨,韵律优美。
2. 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边塞诗的基本韵律有平水韵、杨花韵、西峰韵、定韵等。
其中,平水韵是最为常用的一种韵律,其韵脚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类。
边塞诗的基本格律有律诗、绝句、长短句等,其中律诗的格律最为严谨,要求每句都符合规定的字数和韵律。
3. 欣赏和朗诵边塞诗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4. 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在学生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基本韵律和格律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欣赏法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边塞诗,让学生欣赏和朗诵。
在欣赏和朗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3. 创作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后,自己创作一首符合边塞诗的格律和韵律的诗歌。
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边塞诗的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步骤1. 了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边塞诗的历史背景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教师可以讲解边塞诗的基本韵律和格律,让学生掌握边塞诗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边塞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边塞诗群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以下将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群文的背景和特点,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2. 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评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其能够通过边塞诗群文的形式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2. 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鉴赏;3. 边塞诗群文的写作形式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和展示边塞诗群文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了解和认识。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边塞诗群文的概念、特点和演变,同时展示一些边塞诗群文的代表作品,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和赏析。
3. 学习鉴赏(30分钟)通过阅读边塞诗群文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境、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家的作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意义和形式。
4. 创作实践(40分钟)要求学生结合边塞诗群文的形式和特点,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给学生一些写作的题目,如《边塞山川风景描写》、《征途感怀》等,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写出符合边塞诗群文风格的文章。
5. 作品分享(15分钟)邀请学生选取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进行分享,学生可以朗读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的初衷和感受。
6.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研究边塞诗群文。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2.作品评价:评估学生创作的作品,包括内容、形式、表达能力等方面;3.口头回答:测试学生对于边塞诗群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概念、特点、演变等方面的问题;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边塞诗教学文档
“边塞诗”教学案教学目的: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盛唐边塞诗和晚唐边塞诗的特点。
2、了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3、掌握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4、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
2、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解答边塞诗词鉴赏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边塞诗和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1、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2、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二、欣赏著名边塞诗人(1)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边塞诗教案初中
边塞诗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边塞诗,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使学生感受边塞诗的豪迈、悲壮之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2. 边塞诗的表现手法3. 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兴趣。
2. 教学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定义和特点,如写作背景、地域特色、表现手法等。
3. 教学边塞诗的表现手法:通过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4. 教学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通过分析具体诗例,使学生了解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如豪迈、悲壮、思乡等。
5.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选取代表进行分享。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分析一首边塞诗的主题和情感,写一篇短文进行阐述。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边塞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分析边塞诗的特点和主题。
但在情感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边塞诗初中教案
边塞诗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边塞诗的背景特点,能够分析边塞诗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塞诗的豪情壮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1. 边塞诗的背景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边塞诗的艺术价值的评价。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边塞诗的相关资料,如边塞诗的定义、发展历程、代表诗人等。
2. 学生预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边塞诗,如《出塞》、《塞下曲》等,总结边塞诗的特点。
2. 提问: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凉州词》,理解诗歌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凉州词》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诗歌解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边塞诗的背景出发,深入理解《凉州词》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黄河”、“长城”、“烽火”等,理解其象征意义。
3. 探讨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的豪情壮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编写一篇关于《凉州词》的鉴赏文章,不少于300字。
2. 推荐一首自己喜欢的边塞诗,并简要说明理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诗歌解析,使学生对边塞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怀,使他们在欣赏边塞诗的同时,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自豪。
初中 边塞诗教案
初中边塞诗教案1. 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感受边塞诗的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
2. 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深入理解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 能够运用边塞诗的知识,独立欣赏和评价边塞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边塞诗的定义、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2. 难点: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幅中国古代边塞地图和一首边塞诗《凉州词》为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边塞诗的背景和情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关于边塞诗的介绍,了解边塞诗的定义、特点和主题。
3. 课堂讲解:a. 讲解边塞诗的定义:边塞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以边疆地区和边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边疆风光、战争、民族团结等内容。
b. 分析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具有雄浑、豪放、悲壮等情感,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表现手法多样。
c. 讲解边塞诗的主题:边塞诗主题丰富,包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民族精神、边疆风光等。
d. 分析边塞诗的表现手法:边塞诗的表现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描写手法包括意象、意境、夸张等。
4. 实例分析:以一首边塞诗《出塞》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边塞诗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边塞诗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民族精神,分享自己的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边塞诗的特点、主题和表现手法。
7. 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首边塞诗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并撰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边塞诗的热爱,使学生在欣赏边塞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勇敢和坚强。
九年级语文中考边塞诗复习课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边塞诗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作,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发展于隋朝,兴盛于唐代。
这些诗或描摹塞外风光的奇异壮阔,或描写戍边生活的残酷艰辛,或抒发将士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或表现士卒思乡念亲的凄苦离情,或表达对穷兵黑卖武、连年征战的不满。
诗中情感或慷慨激昂、坚定执着,或沉郁感伤、无奈悲苦,或多种情感复杂交织,是古典诗词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诗歌题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收录87首古诗词,其中边塞题材诗词10首,分别是: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加上小学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塞下曲》《从军行》等诗篇,学生对边塞诗的内容、手法和情感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诗词被编排在不同年级的教材和单元中,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不同阶段感受边塞诗的不同内容和特点。
九年级学考复习希望将这些散落在教材各个角落的边塞诗梳理整合,让学生于对比整合中对这类题材的诗词在意象解读、意境把握、内容梳理、情感体悟等方面形成完整的印象,能将所掌握的基础知识迁移到新的阅读中,获得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认识。
并深刻领悟诗词中传递的家国情怀,联系社会现实,了解现代边防战士的戍边生活,增强学生对戍边英雄守土尽责的崇敬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学情分析】通过九年的教材学习和自主阅读,学生在阅读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沉淀和认识提升,复习备考不能仅仅是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是知识的梳理整合、能力的螺旋上升和认识的逐步深刻。
学考既是水平性考试,也具有一定的选拔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都有要求。
于边塞诗而言,学生对每一首诗的了解比较清楚和具体,但对这一类题材的诗词缺少系统而完整的认识,学习与复习更多时候停留在简单的背记和重复做题上,在生活与实践的内化及运用方面还不够理想。
边塞教案4.
这三句是表现行军和临战时的艰苦环境与紧张气氛。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八、学生反馈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壮美的画面,使人宛如回到了南方,见到了梨花盛开的繁荣壮丽之景。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朗读这首诗,将其分为三层并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层: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第二层: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第三层: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五、经典诗句赏析
1、“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古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边塞
添加 标题
历史背景: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 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添加 标题
诗人情感:边塞诗抒发了诗人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 和平的渴望、对于边疆将士的赞美与同情,以及对于 国家命运的忧虑等情感。
添加 标题
艺术特色:边塞诗在艺术上多采用象征、比喻、对比等手 法,通过描绘边疆的景物、民族风情、战争场景等,展现 出边疆的风土人情和战争的残酷,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深 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
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边塞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小组讨 论、比较阅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思想探讨:探讨边塞诗的 情感和思想内涵,理解诗 歌的人文精神。 情感:边塞诗中常见的情感包括思乡之情 、报国之志、战争之苦等。
思想内涵:边塞诗中蕴含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人性的探索等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感
谢
观汇
看
报 人 :
XXX
人文精神:边塞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战争、自然灾害等困境时的顽强拼搏、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具 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总结评价:总结学习成果, 评价学习效果,提出改进
意见。
总结学习成果: 回顾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收
获和成长。
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测试、作 业、课堂表现 等方式评估学 生的学习效果。
文本阅读:阅读边塞诗原 文,了解诗歌内容和形式。
目的:通过阅读边塞诗原文,学生 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重点:注重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以 及边塞诗特有的意象和表达方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边塞诗歌教案
边塞诗歌教案篇1:边塞诗歌教案边塞诗歌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体会诗歌主题;2、进一步了解边塞诗,包括诗歌意象、主旨等;3、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教学重难点:掌握边塞诗歌主旨,能运用所学知识鉴赏诗歌。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歌曲《出塞曲》导入二、《从军行(其一)》鉴赏(一)回顾所学边塞诗(二)王昌龄简介“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三)学生朗读诗歌评价学生朗读(四)找感情基调“愁”(五)如何写“愁”“黄昏”、“独”、“秋”、“羌笛”、“关山月”(六)曲笔表现征人思乡怀人的感情,不直接写出,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
用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融在一起,就全篇而言,这一句画龙点睛,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
(七)主旨表现征人思乡怀人三、总结边塞诗1、意象: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比如借“大漠”、“长河”、“落日”等描绘塞外景象的雄奇壮美,借“金鼓”、“旌旗”、“烽烟”等展现边关战事的壮怀激烈,借“大雪”、“秋月”、“黄草”等抒写戍守将士的悲凉愁苦。
常见意象还有: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2、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2)。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3)。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5)。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思妇无尽的思念与惆怅。
3、边塞诗歌意境边塞诗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有的豪迈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边塞诗专题教案设计
边塞诗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边塞诗常用的意象和典故,体会边塞诗几类常见的思想感情。
2. 分析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 归纳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分析意象、把握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能力的培养二、概念:(1)边塞诗是指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的一类诗歌。
(2)边塞诗的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三、边塞诗的特征(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
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盛唐主要是以乐观高亢、豪迈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晚唐宋多感慨、悲愁之意(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四、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5、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6、边塞诗中常见的典故:李广的典故、燕然的典故、玉门关的典故、楼兰的典故五、边塞诗的风格:豪迈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六、表达的情感内容1、边塞诗的主题盛唐:边塞诗多抒写为国征战者死而无悔的壮志豪情。
基调壮丽,明快、昂扬向上,但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引言边塞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作为汉唐边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边塞诗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围绕边塞诗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为边塞诗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边塞诗的欣赏与鉴赏,培养学生对优美辞章、妙趣横生的艺术形式的喜爱与追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增强学生对边塞文化的认知。
通过学习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边塞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边塞诗的朗读、背诵和仿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理解与传达边塞诗的艺术形式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边塞诗的特点与形式。
介绍边塞诗的创作背景、题材特点、格律与韵律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边塞诗的艺术特点。
2. 边塞诗名篇的分析与欣赏。
选取优秀的边塞诗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其中的魅力。
3. 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
通过朗读与背诵边塞诗作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边塞诗的记忆与理解。
4. 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
激发学生对边塞诗创作的兴趣与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边塞诗的格律与韵律进行诗歌的仿写与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边塞诗的相关知识,如边塞文化的背景、边塞诗的艺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作品,通过分析其语言运用、意境描绘等方面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边塞诗的意义与价值。
3. 朗读与背诵法。
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边塞诗的朗读与背诵,并进行个别评价与点评,帮助学生提高朗读与背诵的准确性与感情表达的能力。
4. 创作与展示法。
鼓励学生进行边塞诗的仿写与创作,并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展示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与创意思维。
边塞诗教学设计
边塞诗教学设计边塞诗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边塞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2、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文人的爱国情怀二、教学重点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特点。
2、积累边塞诗的常见意象。
3、初步了解边塞诗的常用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边塞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兴盛于唐代,代表诗人有王昌龄、高适、岑参等,他们被称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派。
(二)整体感知:学生背诵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整体感知边塞诗的意象。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际,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学生得出意象:塞外、衡阳、雁、角声、长烟、落日、孤城、浊酒、燕然、羌管、霜、将军、征夫总结边塞诗的主要意象:空间意象:楼兰、阴山、凉州、玉门关、天山、长城、瀚海、荒城、辕门等。
事物意象:乐器:羌笛、胡笳、琵琶、芦管、号角、鼓。
战具:金鼓、旌旗、烽火、弓、戈、战车。
景物:大漠、烽烟、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飞雁、鹰扬、箭飞、马走。
边塞诗 教案(全国)
2017届一轮复习边塞诗教案(全国)一、学习目标1、掌握边塞诗的特征及鉴赏技巧.2、体会边塞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掌握边塞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边塞诗歌鉴赏能力。
二、自主先学(一)边塞诗词简介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充分显现了战争的状况与男儿的豪情壮志。
边塞诗兴盛于唐代,与田园诗恰成对比。
其兴起的原因,由于唐代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许多青年投身塞外,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
而塞外的风光迥异,黄沙、孤城、衰草、胡尘、羌笛、边月,种种新的生活经验与不同的视野,刺激了写诗的灵感。
其中主要的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王翰等。
以岑参、高适为最著名,故又称岑高诗派。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事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2、地名和民族名: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3、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4、意境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的特点:1、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
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
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2、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
描写的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
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戍卒、胡儿。
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等。
边塞教案[新]
边塞教案背景边塞教案,是指清朝时期在边疆地区设立的一种教育机构。
由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质,教育机构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
边塞教案的设置,既是为了满足当地人民的教育需求,也是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历史清朝时期,边塞地区经常遭受外族侵扰,为了加强边疆地区的防御力量,清政府开始在边疆地区设立边塞教案。
最早的边塞教案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边塞教案是在清朝时期建立的。
清朝时期,边塞教案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
在西北地区,边塞教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军事人才,教授武艺和军事知识。
在东北地区,边塞教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农业人才,教授农业知识和技术。
教学内容边塞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武艺、农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西北地区,边塞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武艺和军事知识。
学生们需要学习弓箭、马术、刀枪等武器的使用,同时还需要学习军事战略和战术。
在东北地区,边塞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农业知识和技术。
学生们需要学习种植、养殖、农机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除了武艺和农业知识,边塞教案还教授文化知识。
学生们需要学习汉字、算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当时的边疆地区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当地人民更好地融入中原文化,同时也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
教学方法边塞教案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师徒教学法。
学生们需要跟随老师学习,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在学习武艺和农业知识时,老师会亲自示范,让学生们跟着学习。
在学习文化知识时,老师会讲解汉字的笔画和读音,让学生们逐步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
除了师徒教学法,边塞教案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学习马术时,老师会让学生们骑马练习,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马术技巧。
在学习农业知识时,老师会带领学生们到田地里实地观察,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教学成果边塞教案的教学成果非常显著。
通过边塞教案的教育,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农业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东市江海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复习课教学案
课题:诗歌鉴赏(三):边塞诗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把握边塞诗的特点,了解边塞诗内容的分类
方法,赏析边塞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边塞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边塞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方法]:练习、讨论、总结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其四)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①,孤城遥望玉门关②。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③。
[注释]①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
雪山:指祁连山。
②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③楼兰:汉时西域诸国之一,
新疆罗布泊附近。
②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
二、概念解释。
边塞诗,以歌咏边塞风光为主,
壮志。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