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血管训练教案
![初中生物血管训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28fd5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6.png)
初中生物血管训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2. 掌握血管的分类和结构特点;3. 认识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血管的分类;2. 血管的结构特点;3.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血管的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2. 血管壁的厚度和弹性的关系;3.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相关知识点;2. 实验器材:玻璃管、水管、吸水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人体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分类及结构特点;2. 讲解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的结构和功能;3. 讲解血管壁的厚度和弹性的关系。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玻璃管、水管和吸水器模拟血管的实验,观察血管的特点;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血管结构的理解。
四、讨论(10分钟)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血管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
五、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加深对血管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份关于血管的小结,包括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管的分类、结构特点和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操作使学生通过实践感受血管的特点,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血管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深入思考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第四章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228afc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b.png)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梳理血液循环系统中血管的分布和血流方向。
2.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查找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血管模型和观察任务。
-各小组观察血管模型,讨论并记录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学生互动: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共同分析血管的特点。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指导: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撰写一篇关于血管健康的科普文章,内容需包括血管的分类、功能、常见疾病及预防方法等。文章要求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字数在500字左右,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传播科普知识。
6.收集与血管相关的成语、典故或名人名言,并简要阐述其与血管知识的联系。通过这一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列举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其作用原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分组进行课外研究,每组选择一种血管疾病,了解其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制作成PPT或手抄报,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设计一个关于血管的实验方案,以探究血管的特点或功能。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在下节课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指导:
血流的管道血管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生物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8d1d83960590c69ec376da.png)
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提出疑惑,交流解决疑惑,提示实验要求和注意、鼓励性评价。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鼓励性评价
引导:
1.血流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为什么血液按这个方向流动能不能倒流?
激励学生在课堂中积极。
【板书设计】
血流的管道——血管
心脏
动脉 (搏动) 静脉(静脉瓣)
毛细血管
(物质交换)
【教学反思】
【作业布置】
1.请尝试用身边的材料做血管模型。
2.目前患血管病的人越来越多,调查或查询都有哪些病?病因是什么?如何预防?
3.查询血管出血后,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急救措施?
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动脉或静脉都有可能
6.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中医还要把脉,把脉的时候在什么部位?
引导与讲解
总结本节课各组的表现情况。(每个环节有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加分评价)
思考:同是出血为什么会出现三种情况呢?
学生交流已有知识:
生: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之分
生:血液在不同血管里流动的速度不同
观察人体血管的分布图。
学生自己看书,对自学提纲逐一完成,并在课本上勾划出来
觉得不会的可以放下,或者请教同学或老师
在自学过程中如果有疑问记录下来
同学互评:对同学的回答给予赞同或不赞同,同时给出自己的回答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出血情况,辨别出血的血管。分别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流速度辨别)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eec311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e.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七班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11、本节的教学设计从同学的实际出发,从培育同学的学习技能入手,让同学自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转变原有的教学中的老师过多地参加教学的状况,让同学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一件事情来完成。
2、在课堂上,充分地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同学在自学中、生生互议中、沟通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关注他人。
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探求,在主动的求知中有所收获。
3、课堂上给同学的鼓舞性评价,援助同学树立自信心。
4、教学中表达了新课程所提倡的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观念,给同学以时间进行自学、争论、沟通,给同学以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其体验胜利的喜悦。
5、本节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很适合同学集中的进行自主学习,而且知识在书本中的交待也较清楚,适合用于培育同学自学技能的训练。
6、观测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淌的学习,本应当是一个用试验来介入的知识,可是由于自身的的技能有限以及一些较详细的教学实际问题等,将其转变成了对知识的应用,这有其不到之处,假如能通过这个试验来介入血管内容的学习或许学习效果会好,但是我确定同学的学习兴致确定会很高。
7、生生互议的环节安排的时间我感觉有些短,假如同学要是真正地沟通的话,这短暂的2分钟的时间是不够的,但基于以往同学合作学习的教训,让同学在短时间内达成全都虽不太可能,但却可以让同学有时间的紧迫感,能抓紧时间来沟通,不到之处将在自学检测中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弥补了沟通的不充分,还节约了一点时间。
8、在这节课中还存在的问题就是怎样能让这生生沟通变得有实效,而不仅停留在表面上,这是我的困惑之一,也是我在教学中不能较好地解决的问题。
七班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反思21、设计多个同学喜闻乐见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通过试验,让同学感受到试验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在同学的思索与沟通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三种血管的结构,让同学体会试验的直观性,并渗透对应思想教育。
《观察血管》幼儿园教案
![《观察血管》幼儿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f7ba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2.png)
观察血管幼儿园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血管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培养孩子们观察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增强孩子们的美术表现力。
教学内容1.血管的分类:静脉和动脉。
2.观察血管: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示血管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血液在身体中运行的过程。
3.绘制血管:引导孩子们用颜色笔和纸绘制血管,并在交流中深化对血管的理解。
教学方法1.图片和动画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展示血管的结构和运行方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问答教学法:带着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孩子们思考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颜色笔和纸绘制教学法: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血管的形态特征,增强他们的艺术感悟和表现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我们身体里有哪些东西跑来跑去?”2.认识血管:逐一介绍动脉和静脉的特征及其功能。
3.观察血管: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展示血管的运行方式、结构特点和运作原理。
4.提问:让孩子们向前走,观察手臂处的静脉、动脉等血管,观察它们和身体的关系。
5.回答问题:引导孩子们回答既定问题,如“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什么区别?”等。
第二课时: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如“你们能画出身体内的血管吗?”2.绘制血管:引导孩子们使用颜色笔和纸,在教师指导下绘制手臂处的血管、心脏等身体内部图像。
3.互相交流:在完成绘制的同时,引导孩子们与同伴交流自己画的血管的特点和风格。
4.分享:邀请孩子们展示自己画的血管,引导他们讲述自己的绘画故事。
教学效果1.通过图片和动画等形式,孩子们掌握了血管的基本结构和运作原理,达到了教学目的。
2.孩子们通过颜色笔和纸绘制血管,了解了血管的形态特征,增强了他们的美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悟。
3.绘制过程中,孩子们互相交流,提高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孩子们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保证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绘制血管时,要细心观察画面和标注血管的位置和特点,保证画面的准确性和美学价值。
初中生物_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d580fb959eef8c75fbfb3e5.png)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比较观察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爱护公物、团结协作的情感,建立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培养合作探究及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
2.比较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学突破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特点,突破难点。
2.通过讨论、填表比较,突破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特点这一重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过程视频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教材内容,网上查阅血管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血液的内容,生活中学生有创伤的生活经验,对血流的管道-血管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学生不能准确描述。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有分组实验,在课前进行分组,每组成员中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结合,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通过分组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以及学生的自主探究,对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区分三种血管,清楚地认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以及不同血管内血流不同,明确不同血管损伤出血特点不同。
利用表格比较让学生区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联系生活中学生输液的经历,理解静脉和动脉的功能。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https://img.taocdn.com/s3/m/bf55ce01e518964bce847c01.png)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知道心脏有四个腔及各腔室的名称,知道血液循环的基本路径。
2、学会利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脏的跳动,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课播放心脏跳动声音,让学生感知心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心脏跳动一次。
师:你们听到什么?生:心脏跳动的声音。
师:你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多少下?利用脉搏的跳动记录心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感知脉搏并记下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师:心脏老是一下一下的跳动干什么?不跳不行吗?生:不跳就没法活了?师:为什么?生:心脏要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师:送去干什么?生:保证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学生如果知道,就简单说一说。
如果不知道,直接进入课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心脏。
二、探究活动1、认识心脏的位置。
师:你知道我们的心脏在什么位置吗?生:在胸部中间?教师让学生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跳来确定心脏的位置,并画图标出具体位置。
(胸腔正中偏左,同自己拳头差不多大。
)2、探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师:刚才同学们说心脏要把血液送向全身,血液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到达全身?生:血管。
师:通过血管把血液送向全身,然后又向哪去了?生:在通过血管回到心脏。
师:出去又回来,血液有变化吗?如果没有,那它循环干什么?如果有变化,那它是怎么变得?通过谁来变得?(学生先说一说,可能学生对于这段知识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主血管到达后需要小的分支向个具体位置运送,这部分血管我们叫它毛细血管。
同时我们还规定,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我们叫它动脉血管,反之叫静脉血管。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知道血液的循环路线,并且能让学生分出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从全身流回的是静脉,动脉和静脉是通过毛细血管来交换的。
3、探究血管和心脏内的瓣膜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心脏共有两个开口,一个出口,一个进口。
血管教案初中生物
![血管教案初中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25ef784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8c.png)
血管教案初中生物
教学内容:
1. 血管的概念和作用
2. 血管的种类和结构
3.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管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各种血管的种类和结构
3. 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 血管的种类和结构
2.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PPT或教学板书
2. 模型或图片展示血管的结构
3. 学生课前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图片或模型展示血管的结构,向学生解释血管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习血管的种类和结构:通过PPT或板书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并让学生做简单分类。
3. 讨论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回顾心脏的循环过程,并探讨血管在输送血液、调节血压等方面的作用。
4. 深化学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实验活动,如观察显微镜下的血管切片或在教学中心进行模拟实验。
5. 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强调血管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或写一篇关于血管的作用和重要性的小结。
扩展活动:邀请医生或相关专家来学校讲解血管相关知识,或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实验室,深入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全面了解血管的定义、种类和作用,并且能
够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对血管的理解。
在课后作业和扩展活动中,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初中生物教案血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血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37140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63.png)
初中生物教案血管教学设计
主题:血管
年级:初中
所需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人体内的主要血管有哪些,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联系。
3. 掌握血管系统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人体循环系统,了解血管在其中的作用。
2. 学习:讲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位置和作用。
3. 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联系,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梳理学生的理解情况。
第二课时
1. 复习:通过提问或闯关游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学习:继续讲解血管系统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包括血液中的成分和循环过程。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血管在人体内的运输功能,从而加深对血管的理解。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5.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所学内容,写一份关于血管系统的总结性文章。
教学资源:
1. 教学PPT、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实验器材及化学试剂。
3. 相关教材和教辅资料。
评估方法:
1. 考察学生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收集学生写的作业,评估他们对血管系统的掌握程度。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医院或健康展览,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血管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鲁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9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教学设计3
![鲁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9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bf94ab6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4.png)
鲁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9课叶子上的小“血管”》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9课叶子上的小“血管”》是鲁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叶子的脉络(即“血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叶子的图片,以及不同风格和技法的脉络描绘,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拓宽思路,发挥创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颜色和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叶子的结构和脉络的描绘,可能还不是很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细节,理解脉络的结构,并教授相应的绘画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叶子的结构和脉络的特点,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叶子脉络的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叶子脉络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叶子的脉络。
2.难点: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脉络的形态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叶子的脉络,理解其结构和特点。
2.演示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模仿和实践。
3.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独立创作叶子脉络作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种叶子的图片,以便学生观察和参考。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展示用的白板和板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多种叶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和脉络。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叶子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叶子的结构和脉络的特点,示范如何用线条和颜色描绘脉络。
引导学生注意脉络的走向和形态,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颜色表现脉络的立体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尝试绘画叶子脉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改进绘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再次绘画叶子脉络,尝试运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
教师继续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创作叶子脉络作品,可以尝试不同的构图和风格。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638de00312b3169a551a44b.png)
课题:《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授课人:单位:《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比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区分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能力目标:独立进行“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命,保护生物,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情感。
2.确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内容简介〗本节内容是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涉及到“物质运输的器官——血管”的相关知识,内容较为抽象。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实验教学和实物教学为引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学以致用,健康的生活。
〖设计思路〗一、创设情景激疑引思利用谈话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感冒治疗”的措施,教师分析各种治疗手段与血管的关系,使学生感到血管与我们密切相关,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陟遐自迩探寻新知“探寻新知”部分按照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的思路进行学习。
教学设计既兼顾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注意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自由和自主,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当了引导者。
具体学习环节如下:初步感知——通过人体血管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初步感知血管的存在,特点,类型不同。
微观揭秘——通过显微投影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实验,让学生认识了我们体内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见识了血液在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宏观比对——通过实物“宏观对比”和活动体验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对血管结构和功能上升到理性归纳。
三、链接生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并通过分析不良的生活习惯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关注健康。
初中生物血管特点教案
![初中生物血管特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fae8ed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6.png)
初中生物血管特点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 掌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3. 能够描述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过程教学重点:1. 血管的组成和结构2.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教学难点:1. 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联系2. 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2. 幻灯片或实物模型展示血管结构3. 血管结构示意图4. 讲义和练习题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血管壁的三层结构和血管的分支情况。
2. 展示血管结构示意图,让学生了解血管的具体结构。
三、探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20分钟)1. 分别介绍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和功能。
2. 通过实例或图片展示,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血管的作用和特点。
四、讨论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过程(15分钟)1. 讲解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包括心脏的跳动和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循环。
2. 引导学生描述血液在血管中的循环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练习与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检验他们对血管特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讨论答案,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六、课堂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血管的重要性和功能。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教学延伸:可以请学生做实验,观察鸡脖子等动物的血管组织,并进行相关讨论和总结。
教学反思:本课程设计着重讲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片和实例展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血管的特点。
教学中能加入更多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7eb979d6137ee06eef9183a.png)
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概念。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3、说出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1、尝试区分三种血管。
2、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尝试区分三种血管。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特点。
2、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引入新课学习新课一、血管的类型观察思考问题:人体会不会出现血液拥堵现象呢?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明确学习目标活动1、自学探究:阅读P66--67页内容,思考并完成:1、人体的血管有哪几种?2、动脉是将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与之间的血管。
3、尝试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血管和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的《堵车》现象,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引入新课。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明确学习目标活动1、自学探究:教师巡视,引导、鼓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解决问题。
学生完成后集体小结。
1、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从概念看,动脉和静脉的主要区别是血流方向不同。
二、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心脏内血液的流动方向。
通过自学和教师引导,明确从概念看,动脉和静脉的主要区别是血流方向不同。
做《牛刀小试》练习题1,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据图中表示血管和心脏的关系,尝试分辩三种血管?(注意:无方向。
)先补充方向,才能判断出;或讨论得出。
注意不能依据血液颜色判断。
活动2、合作探究:认真阅读课本有关动脉和静脉的内容。
教学设计:血管
![教学设计:血管](https://img.taocdn.com/s3/m/6e54c8f46bd97f192379e948.png)
血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论是营养物质的运输还是代谢废物的排出主要是由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完成。
血液主要是在血管和心脏中循环流动,因此,血管作为运输物质的主要器官之一,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
让学生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是怎样与其功能相适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而在显微镜下辨认三种血管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从观察“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现象”入手,以使学生获得对血管的感性认识。
学生对实验有极大的兴趣,但往往停留于表面现象,不求甚解,不善于思考和总结,需要多加指导和点拨。
设计理念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从学生的感性知识入手,逐步上升到理性归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用学到的生理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增加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血管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2.概述各种血管的功能及分布。
3.描述毛细血管的特点,解释其结构与它有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技能性目标: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情感性目标:体验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现象,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一小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尾鳍色素少的活小鱼、显微镜、培养皿、棉花或纱布、盛有清
水的烧杯、绷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6d5a8d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5.png)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教学目标】1. 知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的位置,并理解心脏的主要功能。
2. 了解心脏与血管之间的关系,知道心脏是如何通过血管将血液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
3. 理解心脏和血管是构成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够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内容】1.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血管的种类和作用;3. 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重点】1. 理解心脏的位置和功能;2. 理解不同种类的血管的作用及其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3. 理解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教学难点】1. 描绘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2. 理解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人体器官,特别是呼吸系统。
二、呈现(1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张身体部位的图,在上面标出心脏的位置。
2. 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讨论心脏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心脏是一种肌肉,是人体的泵,通过收缩和舒张将血液推向全身各个部位。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血管的种类和作用,特别是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和功能。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静脉是黑色的,而动脉是红色的。
四、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张图纸,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描绘出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
学生可以以箭头、颜色等方式来表示血液的流动。
2. 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通过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补充知识。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路径和血管的作用。
2. 提醒学生,保持心脏和血管的健康非常重要,要多运动、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学延伸】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可以进一步在课后让学生进行有关心脏和血管的调查和研究,例如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或制作PPT进行展示。
初中生物苏教版教案血管
![初中生物苏教版教案血管](https://img.taocdn.com/s3/m/72e5ae0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d.png)
初中生物苏教版教案血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主要血管类型及其作用;
3. 能够描述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重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描述血流在毛细血管中的流动过程。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材;
2. 教具:投影仪、PPT、人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人体血管系统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血管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10分钟)
1. 血管的结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 血管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三、学生探究(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血管的作用,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2. 实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毛细血管的结构,并了解其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血管疾病对健康会有哪些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了相关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引入更多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血管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管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be84a8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6.png)
人教版初中生物血管教案
教学内容:血管
教学目标:
1.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2.掌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
3.能够描述人体循环系统的运作过程;
4.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关注和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人体循环系统的运作过程。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出示一幅展示全身血管系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解
1.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讲解血管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引导学生讨论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2. 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区别:讲解三种不同类型的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让学生区分它们的特点。
三、实验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特点,并让学生探究不同类型的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四、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互相学习,加深对血管的认识。
五、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自己的血管健康。
六、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关于血管的海报,介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强调保护血管健康的重要性。
七、反馈
下节课开始前,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血管的理解和认识。
【教案结束】。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fe768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4a.png)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掌握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血管,并了解其在人体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血管的定义和分类2. 动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 静脉的结构特点和功能4. 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5.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人体血液循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血液循环中,除了心脏,还有什么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血管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血管的定义和分类,强调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 详细讲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结合图示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体需要不同类型的血管?”四、课堂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理解,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 教师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案例分析(15分钟)1. 给学生呈现一些血管疾病的案例,让学生了解血管疾病对人体的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血管疾病?”3. 讲解血管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 学生整理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图,并标注其功能。
2. 结合家庭作业,了解一种血管疾病,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血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edfc5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3.png)
初中生物血管标准教案设计目标:1. 了解血管的结构和类型;2. 掌握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3. 理解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血管的结构和分类;2. 学生能够解释血管在人体循环系统中的作用;3. 学生能够说明一些血管疾病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1. 血管的结构和类型;2.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3. 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血管内膜、中膜、外膜的结构和功能;2. 血管收缩和舒张的调节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生物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血管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关于血管的图片,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你知道血管有哪些功能吗?二、讲授(15分钟)1. 血管的结构和类型:老师向学生介绍血管的结构,包括内膜、中膜、外膜,以及静脉、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区别。
然后让学生观察血管模型,加深理解。
2. 血管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通过示意图和动画,讲解血管在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等方面的作用。
三、练习(15分钟)1. 向学生出示几道选择题和解答题,让学生巩固对血管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2. 讨论一些血管疾病的原因和预防方法,引导学生思考。
四、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一种血管疾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并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
六、板书设计血管的结构和类型:- 内膜、中膜、外膜- 静脉、动脉、毛细血管血管的功能:- 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排泄代谢产物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补充说明:教案设计中需注意语言简洁、逻辑清晰,尽量使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 生物优秀教学设计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f1f3b6c175f0e7cd13739.png)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准备】教师:1.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显微镜,培养皿,滴管,棉絮,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动、静脉血管的横切面切片或图片。
2.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制作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血流的管道——血管一、血管的类型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由曾经有输液和验血经历的同学,介绍输液或取血的位置。
同学聆听并思考,提出疑问。
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感兴结合日常亲历或所见,设疑激趣,引发学生进一步质疑,激发探索热情。
教师引导,使学生制血管的结构特点功能趣的问题,提出假设并设想制订探究方案。
实验操作,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尝试分辨血管的种类以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小组分别汇报实验结果。
形成关于血管及血流情况的感性认识。
结合自制的不同类型血管的模型,讨论血管的不同结构特点与各自功能的关系。
发现自制模型与实际血管情况的不同,了解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留下待解的难题。
列表归纳比较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订的探究计划切实可行。
介绍实验注意事项。
巡视,引导、鼓励学生不急不躁,通过观察解决问题。
演示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不同类型血管及内部血流情况。
结合不同血管的横切面图,引导认识不同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它们的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引导了解现代医学有关心脑血管的发展现状,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创新的热情。
协助完善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还需要输液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观看视 频。
直观展示,培
通无阻吗? Ⅱ、进行新课 一、血管 视频: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讨论: 1、观察到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
血流速度一样吗? 2、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 吗? 展示表格:
血流 血管 功能 结构特点
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 血管 指导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小组协作 完成填表。 活动:知识应用——角色体验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2节 血液循环(第1学时)——血管
淮北市西园中学 丁元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提升学生协作交流、归 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比较各类型血管的特点,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
输”的? 血液循环系统由哪些器官组
成? 展示图片:混乱的交通与通畅的运 输 设疑:
同样是公路运输为什么却呈现 不同的情形?我们人体内物质的运 输是什么样?能做到定向运输、畅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会到畅通血液 循环离不开相应 的结构基础。
及时复习回 顾。促使学生 养成预习的习 惯。
通过类比设 疑,激发兴 趣。
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通过模拟处理出血急救, 懂得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学生协作互助、对比归纳,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Ⅰ、设疑导入 人体内物质是如何实现“运
培养学生自学 及归纳总结能 力,促进小组 合作表达交 流。
融入角色,模 仿。回答问题。
分析三种血管 内血流的特点, 讨论出血的特征 及对应的急救方 法。 填图,回顾三
通过活动,联 系生活。即检 验了新知又实 现知识的迁 移。
实现知识的迁 移。获得相应 急救知识,懂
小小救护员 你手中只有大量的纱布、止血
假如你是护士,给病人打吊针 时,应该怎样做?为什么?
假如你是中医,在给病人切脉 时应该怎样做?
假如你是血液中的营养物质, 要前往组织细胞处,你应该从哪种 血管处离开? 二、血管出血的急救
互相讨论如左 问题。 归纳,回答。
养学生观察、 分析能力,促 进学生和谐互 助,表达交 流。
自学相关内 容,小组讨论, 协作完成填表。
带和消毒药水,当遇到伤及不同血 管的病人时,你该怎样急救?
Ⅲ、小结本节知识点 展示血液循环图,请学生填
图。
种血管的结构、 功能及关系。
完成习题,自 查本节课对知识 的掌握情况。
得珍爱生命。 及时巩固。
通过练习对本 节课的教学情 况做以反馈。
Ⅳ、巩固练习 展示习题,请学生完成练习。
【板书设计】 第2节 血液循环
血管 心脏
组织细胞 物质交换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
动脉 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