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现象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类词的活用,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1.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例: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规律三:名词与名词相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鸿门宴》)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用网捕捉)(2)名词活用为状语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劝学》)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例: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规律三: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例: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使......为臣)(《韩信拜将》)2.动词的活用规律一: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等词。
例: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规律二:一般是不及物动词,多数后面直接出现宾语,如果没有,便是省略了。
有时也可能是及物动词。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3.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规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多数是出现在主语或者宾语的位置。
例:小学而大遗。
(小:形容词活用用作名词,小的方面)(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规律:形容词+宾语,形容词位于谓语位置,且带了宾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和语法功能,从而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1. 名词动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一狼洞其中”(《狼》),“洞”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打洞”的动作。
2. 形容词动用:形容词在句子中充当谓语,表示动作或行为。
例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和“远”原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表示“亲近”和“疏远”的动作。
3.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宾语,表示事物或行为的名称。
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和“入”原本是动词,在这里表示“出产的东西”和“收入的东西”。
4. 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子中充当状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状态、方式、工具等。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原本是名词,在这里表示“用箕畚”的方式。
5. 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和“劳”原本是形容词或动词,在这里表示“使……痛苦”和“使……劳累”的意思。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词类活用之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词类活用之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词类活用之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3、生死而肉骨生:使……复生4、惊天动地惊:使……惊奇;动:使……感动5、可烧而走也走:使……逃走词类活用之形容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名词动用的七个规律。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动用现象
文言中的名词动用现象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文言阅读考查中常遇到的问题。
如“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2013年北京卷)该句中的“籍”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上述解释是正确的。
辨别名词动用,须着眼于整个句子,看名词处在语句什么位置。
通常情况下,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便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具体说来,名词动用有以下几方面的规律:1.名词的后面直接带了宾语,特别是代词宾语,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名词“蹄”后面是代词宾语“之”,这里“蹄”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子踢”。
2.名词前有能愿动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前面的“能”是能愿动词,名词“水”在能愿动词后,这里“水”已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3.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论贵粟疏》)后句名词“农”前有否定副词“不”,受副词修饰的“农”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4.名词前有状语,状语一般不修饰名词,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柳敬亭传》)“以说书”作“目”的状语,后面又有宾语“敬亭”,这里“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目视”。
5.名词后是表处所的介宾短语,一般活用作动词。
这种情况,介宾短语的介词常常省略。
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句中“军”后省略了介词“于”,两个“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6.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且句中又没有谓语动词,则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狼洞其中。
”(《狼》)“狼”与“洞”两个名词连用,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后一个名词“洞”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7.“而”通常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果“而”的两边,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
晴,无活用。C项的“驰”:无活用。
• • • • • • • • • • • • •
• • • •
9、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不 9、D项的“人”:名词作状语,像 • 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人一样。A项的“礼”:名词作动词 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用,礼遇。B项的“目”:名词作动 词用,使眼色。C项的“名”:名词 B、范增数目项王。 C、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 D、人立而啼 。 作动词用,命名。 10、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10、B项的“法”:名词作状语,按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A、若入前为寿,寿毕,照法律。A项的“寿”:名词作动词 用,指奉酒祝人长寿。C项的“后”: 请以剑舞。 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D项的 B、失期,法当斩。 C、子路从而后 。 “水”:名词作动词用,游水。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 11、B项的“劣”:意动用法, 11、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以……为劣,认为它不中用。A项的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C项的“北、南”:方位名词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 作状语,向北、向南。D项的“日”: B、成以其小,劣之。 时间名词作状语,天天。 C、然则北能巫峡,南极潇湘 。 • 12、A项的“景”:通“影”,名词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作状语,像影子一样。B项的“生、 12、下列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选出 肉”:使动用法,使死者生、使白骨 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长肉。C项的“愁”:动词的使动用 A、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法,使我愁。D项的“朝”:朝见, 使动用法,使之来朝。 B、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 C、江晚正愁予,深山闻鹧鸪 。 D、序八州而朝同列。
二、动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当名词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并表示事物的行为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或动作意义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这 名词后面带有宾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 种活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名词+名词(或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二是名词 短语),二是名词+代词。 (1)布囊其口。 布囊其口。 遂王天下。 (2)遂王天下。 驴不胜怒,蹄之。 (3)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表示往昔。 表示往昔。 (1)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日吾来此也,非以翟为荣,可以成事也。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东割膏腴之地,
动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动词的使动用法主要集中在不及物动 词上。 词上。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广故数言欲亡,
名词的使动用法 1.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表示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 或物, 或物,或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用作动词 后所表示的动作。 后所表示的动作。 (1)尔欲吴王我乎? )尔欲吴王我乎? (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3)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 见之? 见之?
2.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这种情况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某些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 比较少见。 比较少见。
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触龙说赵太后》)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⑤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⑦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子侍坐》)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1.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触龙说赵太后》)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⑤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⑦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子侍坐》)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能够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份。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必然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址。
令吏人完客所馆那个地址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成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那个地址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一般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刻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刻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天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样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以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主语把宾语看成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看成教师。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名词一、名词作状语这类现象是名词用在动词前,如果这个名词不做主语,那么它就只能活用作状语。
因为汉代汉语的句子成分排列是“谓前状语谓后补”。
例句:乃遂收盛樊无期之首,函封之。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函”就是名词,放在了动词“封”的前边,但是“函”不做主语,主语是太子丹。
谓语是“封”,所以“函”在这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封”这个动作,翻译成“用匣子”。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在这里“朝”和“夕”都是方位名词用在动词“济”和“设”前面,但是不能作主语,因为主语是晋文公。
所以“朝”和“夕”就只能活用作状语来修饰济和设这两个动作,翻译成“在早上”和“在晚上”。
此类句子还有很多。
比如:“夜缒而出”中的“夜”,“秦兵旦暮渡易水”中的“旦暮”,“日削月割”中的“日”和“月”,都是名词活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的例子。
二、名词活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充当谓语,是不直接带宾语的。
但是在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两个名词或几个名词一起用的现象,那么就要让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来引出宾语。
例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在这个句子中,“籍”和“吏民”都是名词,按说是不能放在一起搭配使用的。
补足这个句子应该是“刘邦籍吏民”,“刘邦”是主语,“吏民”是宾语,那么籍就只能被安排在谓语的位置上了,所以要在其位谋其政,活用成动词“登记户口”。
例句: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在这个句子中,“之”是代词,代指头。
“函”是匣子。
两个名词放在一起了,那么前边的名词“函”就要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匣子装”。
类似的句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范曾数目项王”中的“目”都是这种用法。
名词也一般不受副词或能愿动词修饰,如果在文言文中出现了,我们就可以判定是活用为动词了。
例句:皆白衣冠已送之。
《荆轲刺秦王》在这个句子中,皆是副词,翻译为“全都”。
“白衣冠”是名词,翻译成“白色的衣帽”。
按现代汉语语法来说,副词是不能直接修饰名词的,所以要让“白衣冠”活用作动词,翻译成“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中的名词动用现象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也是文言阅读考查中常遇到的问题。
如“遂受而籍之以归籍:登记造册”(2013年北京卷)该句中的“籍”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上述解释是正确的。
辨别名词动用,须着眼于整个句子,看名词处在语句什么位置。
通常情况下,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便具有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具体说来,名词动用有以下几方面的规律:
1.名词的后面直接带了宾语,特别是代词宾语,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名词“蹄”后面是代词宾语“之”,这里“蹄”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蹄子踢”。
2.名词前有能愿动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前面的“能”是能愿动词,名词“水”在能愿动词后,这里“水”已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3.名词前有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一般活用作动词。
如:“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
”(《论贵粟疏》)后句名词“农”前有否定副词“不”,受副词修饰的“农”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从事农业生产”。
4.名词前有状语,状语一般不修饰名词,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柳敬亭传》)“以说书”作“目”的
状语,后面又有宾语“敬亭”,这里“目”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目视”。
5.名词后是表处所的介宾短语,一般活用作动词。
这种情况,介宾短语的介词常常省略。
如:“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烛之武退秦师》)句中“军”后省略了介词“于”,两个“军”活用为动词,意思是“驻军、驻扎”。
6.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且句中又没有谓语动词,则其中有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一狼洞其中。
”(《狼》)“狼”与“洞”两个名词连用,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后一个名词“洞”活用作动词,意思是“打洞”。
7.“而”通常用来连接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如果“而”的两边,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那么,这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墓碑记》)“而”连接“墓”和“葬”,“葬”是动词,“墓”原是名词,这里活用作动词,当“筑墓”讲。
8.“所”字结构“所”后面的名词,部分“者”字结构“者”前面的名词,也往往活用作动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罾”是名词,本意为“鱼网”,这里与“所”构成“所”字结构,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用网捕”。
以上是名词动用的几种情况,上述条件并非孤立的,有时几种条件兼有。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在意义上与原来的名词既有联系,又有变化,
解释时大致可采取三种方法:一是名词前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词组,如“大楚兴,陈胜王”中的“王”可解释为“称王”;二是名词前加一个介词,后面加一个动词,如“吾亦欲东耳”中的“东”可解释为“向东去”;三是换一个相应的动词,如“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可解释为“砍杀”。
【巩固练习】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项是
A.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B.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
2.下列句中加点词,都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组是
①师还,馆于虞②持剑盾步走③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④故木受绳则直⑤二月草已芽⑥犹且从师而问焉⑦乃使从者衣褐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