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_苗磊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004ca2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3e.png)
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李玲(综述);石蓓(审校)【摘要】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往往死于心力衰竭(心衰),而目前对于难治性心衰最好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
但随着干细胞和祖细胞在再生潜能治疗和预防心衰方面的深入研究,心脏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最理想的方法。
本文旨在对心脏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290-292)【关键词】心脏干细胞;缺血性心脏病;干细胞移植【作者】李玲(综述);石蓓(审校)【作者单位】563003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563003 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目前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骨髓源干细胞/祖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内皮祖细胞、单个核细胞以及以细胞抗原标记命名的细胞,如CD34+细胞、CD133+细胞等)和心脏干细胞等[1-3]。
由于存在伦理学争议,无法控制增殖能力及异体免疫原性等原因胚胎干细胞及诱导的多潜能干细胞仅用于基础研究,而其它几种骨髓源性的干/祖细胞由于分离、纯化技术成熟、低免疫源性及多向分化能力被广泛用于心肌再生治疗[4],也是目前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5,6]。
但最新的研究发现心脏干细胞因其具有组织特异性和专一性,在用于心脏再生治疗中更具优势。
有研究表明心脏干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心肌梗死后注射同等剂量的两种细胞到梗死边缘区,发现前者的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后者[7]。
2002年,Hierlihy等[8]报道了心脏组织中有一群具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干细胞,并命名为心脏干细胞,推翻了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观念。
然而心脏干细胞的来源问题仍是众多学者一直关注且存在争议的一个问题。
一项性别错配心脏移植的研究发现,部分心脏干细胞表现骨髓系表型,提示心外来源的循环干细胞迁移到心脏是心脏干细胞的重要来源之一[9];但仍有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心脏干细胞来源于胚胎时期就存在于心脏中的内源性细胞。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3de91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0.png)
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最新进展心脏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症状、延长生命,但对于一些严重的心脏疾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为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因此,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有望修复或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改善心脏功能。
目前,用于心脏疾病治疗的干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
胚胎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分化能力,但由于其来源涉及伦理问题,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通过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类似于胚胎干细胞的状态而获得的,虽然避免了伦理问题,但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则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成为了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研究的热点。
在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临床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例如,一项针对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通过冠状动脉内注射间充质干细胞,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梗死面积减小,心肌灌注增加。
另一项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也显示,干细胞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
然而,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干细胞的移植效率和存活数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在移植过程中,大量的干细胞可能会死亡或流失,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干细胞的分化方向和机制尚不明确,如何精确控制干细胞分化为所需的心肌细胞仍然是一个难题。
此外,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评估,例如干细胞移植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干细胞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
例如,通过基因修饰等手段增强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化能力,利用生物材料作为载体提高干细胞的移植效率,以及联合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以实现协同增效的作用。
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
![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f568e2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b.png)
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心脏病治疗的新进展:干细胞疗法的前景与挑战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心脏病一直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心脏病患者的心肌受损后,常常无法有效修复,导致心脏功能逐渐衰退。
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为心脏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探讨干细胞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前景和挑战。
一、干细胞疗法的原理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组织修复的能力。
干细胞疗法通过注射外源干细胞到心脏受损区域,促进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从而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常见的干细胞来源包括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二、干细胞疗法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前景1. 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干细胞疗法可以刺激心脏内部的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加速心肌的再生和修复过程。
2. 改善心脏功能:通过干细胞疗法治疗心脏病,可以显著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脏输出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降低并发症风险:干细胞疗法可减少心脏病的并发症,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三、干细胞疗法面临的挑战1. 安全性问题:干细胞疗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性和合规性问题,如干细胞移植后可能引发排异反应、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
2. 治疗效果不稳定:目前干细胞疗法的疗效因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而另一些患者则没有明显改善。
3. 技术和标准缺乏统一:目前干细胞疗法的种类繁多,缺乏统一的技术和标准,导致临床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确定性。
四、挑战与解决方案1. 加强研究和监管:加大对干细胞疗法的研究和监管力度,确保其安全有效的应用,同时建立规范的临床应用标准。
2. 多种干细胞的联合应用:结合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的联合应用,可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稳定性。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进一步研究干细胞治疗的个体化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心脏病治疗手段,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e6008745e518964bcf847cee.png)
众所 周知, 在传统意义上 , 心肌细胞 被认为是永久性细胞 , 不能进行 完全修 复。但 是,随着众多科研工作者 的不 断探 索,
我们对心肌有 了更清 晰的认识 。 有研究人员在 2 0 0 4年 A HA学
缩功 能的改善 与冠状动 脉内输注 骨髓祖细胞有关 。研究提示 , 对于 OMI心肌 已经愈合 的患 者,骨髓祖细 胞移植 3 个 月后
My cri f co ) o ada I a t n 。该实验共选入 2 4例患者 。 lnr i 0 患者接受移 植的时间平均 为梗死后 4天,经 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干细胞后 ,
随访 4个月 ,左室射血分数 ( VE )的绝对增 加值 在移植组 L F
为 ( 1 ±7 3 5 5 1 )%,对照组为 ( 1 ±6 5 3 0 1 )%,P O O 。分析 = I1
c r i my c ts a d o e el wh c r v d ep s i i t fmy c r i l o l t e t r t n T i p p ro e v e d t e ci i a au a d o o y e n t rc l h , ih p o i e t o s l y o o a d a mp h b i c o h n v
增 加 了 1%, 从 ( 17 1 )%增 加 到 ( 8 9 1 )% ,与 4 5 1 ±3 7 5 1 ±32
髓干细胞 的随机 对照实验 。入选 的标准是急性 S T段抬高性心 肌梗死 5天内,成功进行经皮冠脉 介入 治疗 ( C ) P I。移植 时间
为 P I 4 8 1)。 C 后( 1 ±I3 d 终点分别为 6 月、 8个月后 的 L E 个 1 V F 改变 ( j检 查 ) MR 。结果发现 ,6个 月时细胞移植 组 L E V F增 加显着高于对照 组, 是 ,1 个 月后两组 的差别 已无统计学意 但 8 义 。结果提 示,冠脉 内注射 骨髓 干细胞 ( MC )虽 不能提高 B s AMI后 L E 恢复水平 ,却可 以明显提 高恢复速度 。不仅如 V F
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病治疗效果
![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病治疗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fa2cde9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f.png)
干细胞疗法改善心脏病治疗效果心脏病是世界各地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对于一些患者来说并不总是有效。
然而,近年来,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给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干细胞疗法利用自体或异体干细胞的特殊能力,可以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包括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等。
这些细胞在体内或实验室中培养后,可以通过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以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干细胞疗法的核心理念是利用干细胞的多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重建功能性的心肌组织,从而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干细胞疗法有几种常见的类型,包括自体干细胞移植、异体干细胞移植和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技术。
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从患者自身的骨髓或脂肪组织中提取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再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免疫排斥风险,因为干细胞来源于患者自身。
异体干细胞移植则是指从其他人的组织或胚胎中提取干细胞,经过处理后再移植到患者的心脏组织中。
这种方法的挑战在于免疫排斥反应的风险,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技术则是通过重新编程成熟细胞,使其具有类似胚胎干细胞的特性,从而可以分化为心脏组织所需的各种细胞类型。
在临床实践中,干细胞疗法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
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心脏组织的再生,并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
例如,一项临床研究发现,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功能,减少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新的血管生成和心肌细胞的再生,从而改善心脏病的治疗效果。
然而,干细胞疗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干细胞的来源和获取仍然是一个问题。
虽然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但干细胞的数量和质量可能受到限制。
同时,异体干细胞移植需要解决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以及伦理和道德问题。
福音!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项目正在开展中
![福音!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项目正在开展中](https://img.taocdn.com/s3/m/881a11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1a.png)
福音!国内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项目正在开展中根据新民晚报的报道[1],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徐亚伟教授牵头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取得初步成功,干细胞治疗心梗后心衰的项目已在临床开展。
该团队早在2010年已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研究[2],经过离心、分选、纯化后通过特殊的心脏导管经冠状动脉将干细胞回输至缺血区域,促进坏死心肌的修复,经过长达8年的随访,患者心功能恢复良好。
此外,国内还有其他机构也在开展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研究。
根据医学研究登记备案信息系统上的信息[3],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正在开展《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梗注射液”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
河北医科大学开展的这项临床研究已经完成了备案,计划招募124例急性心梗病人。
整个研究共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探讨干细胞安全性和最优剂量,预计招募24例病人;第二阶段计划在最优干细胞剂量的基础上,探讨阿伐他丁治疗与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的协同作用,预计招募100例病人。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治疗的安全性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在多个临床研究项目中得到证实。
《干细胞转化医学》(Stem Cell Translation Medicine)曾对23项临床研究1148例患者的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了评估[4],包含了509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39例缺血性心力衰竭。
结果发现,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患者总体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有显著的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因此,这项荟萃分析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病看起来是安全的。
这批数据分析告诉人们,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心梗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整体结果是积极的。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前期可期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是十分热门的领域,全球有多个项目正在开展中,其中绝大多数采用的是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治疗——聚焦心脏干细胞
![缺血性心脏病的再生治疗——聚焦心脏干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0ff3790b16fc700abb68fcd6.png)
脏组织并增强心脏组织活力, 在探 索心脏再生治疗方面 C C 优于其他干/ Ss 祖细胞 , 是一个合理的种子细胞。
C C 是 未分 化细胞 , Ss 它们 中的 一 些表 达 早 期 心肌 细 胞 系 的 转录 因子 ( k2 5 G T -, F ) S s N x . , A A4 ME 2 。C C 可通 过 几个表 面标记 如 cktSa 1MD 1 I. —i e1 、 R 、s 1等检 出, 这 些表 面 标 记 并 非 C C 、 1 但 S s特 有。C C S s与其 他 干 细胞 不 同 , 它们 是典 型 的 Ln ,D 4 和 C 4 一 目前 , 究 者们 以不 同 的干/ 细 胞抗 原 为 基础 已从 成体 i一 C 3 一 D5 。 研 祖 心 脏组 织 中分 离、 扩增 出未分 化细 胞 , 括 ckt 包 -i 细胞 、e一 sa1 细胞 、 群 (ie ouai , P 细胞 、 侧 s pl o S ) dp tn 心球 样 细
神 经系 的表面标 记 , 它们位 于 心肌细胞 的间质部 位 , 以心房 和心 尖部 密度较 高。
20 07年 B a i er 等 叫报道人类手术标本 中鉴定 出 c i z —t k 心脏 干细胞 , 类似 于动物模型 中所显示 的, 人
ckt .i 心脏 干细胞 在体 外显 示 出 自我更 新 、 成克 隆和 多 向分化 潜 能 , 形 并且 可 以移植 进 正 常和 受损 心脏 。 新 生的心肌 细胞 、 细血 管和 动脉 被鉴 定 出是人 类起源 的 毛 …。 4 Sa1 e. 心脏干 细胞 Sa1 干细胞 抗原 1 是造血 系干细胞 的共 同标记 , c., , 不过 它也表 达在 许 多干细胞 、 细胞 和不 同组 织 中分 祖 化 了的细胞 上 。在 ck 心脏 干细 胞报道 的同 时, h等 报道在 成体 小 鼠的心 脏 内鉴 定 出 Sa1的心 脏 .i t O c一 祖 细胞 , 且证 明在体 内和体 外这 些细 胞 能分 化 为 心肌 系细 胞 。Ma ur 并 t ur ¨ s a等 研 究 发现 鼠类 心 脏 Sa1 c一 细胞在 催产 素 的刺 激 下能分 化为 自发 性收缩 的心 肌细胞 。催 产 素刺 激 2周 后 , 多数 Sa1 大 c- 细胞 迅 速 复制 为高核/ 比例 的小 圆形细 胞 。这 些 结果表 明成 体 鼠心 脏 内的 Sa1 胞 具 有 干细 胞 潜 能 , 可促 进 受损 浆 c. 细 并 心脏 的再 生。在 Sa1 e. 细胞和 心脏 s P细胞 之 间有较 大 的重叠 , 过 7 % 的心脏 S 超 0 P细胞 同时也表 达 Sa1 e一。 Pie 等 研 究显 示具有分 化 为心肌 细胞 能力 的 Sa1 ftr s c- 细胞 多为也 表达 s P细胞表 型 的细胞 。 5 心球 衍生 的心 脏干细 胞
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
![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e7d0c7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02.png)
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生物医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多个领域。
心脏疾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和致死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式无法完全修复受损心肌组织。
然而,干细胞治疗在心脏疾病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成果,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心脏疾病的干细胞治疗新进展。
一、干细胞与心脏再生1. 细胞种类近年来,科学家们广泛探索了多种来源的干细胞用于心脏再生。
其中包括自体干细胞、外周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人工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干细胞都具有潜力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替代受损的组织。
2. 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通过将干细胞移植到受损的心脏组织中,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
多项临床试验显示,干细胞移植能够显著改善心脏功能、减少病情恶化,并降低了死亡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该治疗方法在长期效果上也表现出积极的趋势。
3. 综合治疗策略虽然单纯的干细胞移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单一治疗方式难以完全解决心脏疾病问题。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干细胞移植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更为有效的复合治疗策略。
比如联合使用基因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促进心脏再生过程。
二、iPSCs 的应用1. iPSCs 的特点人工诱导多能性干细胞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一种干细胞类型。
它们具有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特性,并且可以从患者自身获得,避免了免疫排斥等不良反应。
这使得iPSCs 成为治疗心脏疾病的良好选择。
2. iPSCs 在心脏再生中的作用iPSCs 可以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替代受损组织,促进心脏再生过程。
并且,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可以对iPSCs 进行改造,增加其在心脏修复中的效果。
最近的研究表明,iPSCs 移植后能够显著改善受损心脏功能和结构。
3. 挑战与展望尽管iPSCs 在治疗心脏疾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解决。
例如,如何控制细胞分化过程、提高移植效率以及预防异常发育等问题。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最新发展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最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581d8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6b.png)
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最新发展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而在这方面,干细胞疗法正逐渐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潜力。
最新的研究表明,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的应用正在取得重要进展。
干细胞是一类能够自我复制并分化成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
它们具有广泛的再生潜能,可以在体内修复受损组织和器官。
干细胞治疗是一种创新且前沿的医疗手段,通过将来源于患者自身或其他来源的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以重建受损组织或器官,促进修复和再生。
在心血管病的治疗中,干细胞的应用是具有巨大潜力的。
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心血管病病因之一,它导致了心肌细胞的死亡和心肌功能丧失。
传统治疗方法通常无法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而干细胞治疗则可能改善这个现状。
研究表明,干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修复心肌组织。
首先,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并替代死亡的细胞。
其次,它们能够分泌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周围组织的再生和血管生成。
此外,干细胞还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和减少纤维化,从而保护受损心肌免受进一步损害。
目前,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病的最新进展之一是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然后将其移植到患者体内,以代替受损的心肌细胞。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可以通过重编程成为干细胞的技术,这些干细胞可以发展成各种细胞类型,包括心肌细胞。
这项技术被称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技术,可以从患者的皮肤细胞等非干细胞来源中获得干细胞,避免了道德和免疫排斥等问题。
研究显示,iPSC技术制备的心肌细胞在实验室中具有相似的功能和特性,这为干细胞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除了心肌细胞,干细胞治疗还可以用于修复其他心血管组织和器官,如心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等。
一些研究表明,移植干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用于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并可能降低心脏移植的需求。
脐血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脐血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b34569151e79b896802264e.png)
Cln c lo e v to i i a bs r a i n o se c ls f tm el on pa i nt wih ic e i c dim y pat te s t s h m c ar o o hy N G n . Xu
联用脐血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 , 患者可进一步获得有益的疗效 , 并且有 良好 的安全性 和耐受性。
Z删 NG C DONG Xio a e a. T eti optZ0 ^ n, h n4 0 6 Chn h 。 a y n,t 1 h hr h si 厂 d a a Wu a 3 0 0, ia l sr c ohicie 0b evt n o mbl a Od bo d se cl n p t nswi sh mi Ab ta tj et v srai fu i c Cr lo tm el i ai t t i e c o il s e h c
c r imy p t y t ame tef cs a d s f t. e h d 6 ai n sw t s h mi a do o ah n o r ad o o ah r t n f t n aev M t o s e e 4 p t t ih i e c c r imy p t y i u e c h s i lh a ti tma d cn e i e tw r a d ml ii e no t e t a me tg o p o mb l a O d o p t e r n e lme ii e r sd n e e r n o y d v d d i t r t n r u fu i c l r a h e i C
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c1a920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c.png)
组织工程和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心脏疾病是指发生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其中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
这些疾病都会给生命带来威胁,全球各地都在不断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干细胞技术和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心脏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作一探讨。
干细胞技术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干细胞是一类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殊细胞。
他们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细胞,因此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
干细胞技术就是利用这种潜力将干细胞应用于医疗领域。
在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干细胞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时,心脏肌细胞死亡和纤维化都会造成心脏功能障碍。
干细胞可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细胞类型替代已死亡的细胞,从而修复心脏损伤并恢复功能。
因此,干细胞技术被视为心脏疾病的一种潜在治疗方式。
干细胞可来源于多个渠道,包括胚胎干细胞、成年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其中,成年干细胞可从成年人身体中提取,再通过培养和处理获得。
而诱导多能干细胞则是在研究中相对较新的一种,可通过人工处理使体细胞转化为干细胞。
尽管干细胞技术在治疗心脏疾病中的应用前景广泛,但目前仍存在许多挑战和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干细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虽然干细胞能够帮助心脏修复,但同时也存在着可能引发心脏癌症等问题。
此外,干细胞的最佳剂量、最佳类型以及最佳途径等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需要注意到的是,尽管干细胞技术发展得十分迅速,但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索。
组织工程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是利用生物材料和干细胞等人工或天然材料,制造和组装出组织或器官的技术。
在心脏疾病治疗中,组织工程技术也有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组织工程技术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生产替代心脏部件。
例如,有人将干细胞注入心肌梗死患者,以期达到恢复心脏功能的目的,有人将细胞直接转化为心脏组织,或者利用生物纳米技术合成心脏片段,再将它们移植到患者体内。
干细胞修复缺血性心肌损伤研究进展
![干细胞修复缺血性心肌损伤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d0bcf4a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0.png)
干细胞修复缺血性心肌损伤研究进展韦艳【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2(23)8【摘要】Using stem cells in the repair of ischemic myocadium has alreay got good returns, which can reduce infarct scar size and improve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myocardial perfusion. The delivery method mainly includes intracoronary injection and intramyocardial deliver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ransplanted stem cells, such as low survival rate, aging and lose the ability of replication. Further clinical research should aim to optimize the cell types utilized and their delivery mode, as well as the time of cell transplantation.%干细胞移植修复缺血性心肌损伤已取得很好的收益,可减小梗死面积,提高左心功能和心脏灌注.目前输注的方法主要有冠状动脉内注射及心肌注射等.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移植干细胞存活率低、衰老并丧失多向分化能力等.如何优化干细胞的类型、移植方式及输注时机,是将来的研究方向.【总页数】4页(P119-122)【作者】韦艳【作者单位】兰州军区总院保健一部,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脑功能修复研究进展 [J], 陈盛;何念海2.生长因子动员原位心肌干细胞修复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 [J], 丁碧蓝;李涛;吴柱国3.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损伤与修复中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J], 胡光强;袁琼兰;余崇林4.低氧预处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其源性外泌体对心肌梗死后心肌损伤的修复[J], 张蘋;牛勃;郭睿;郭莹;高亚杰;王振东;李佰一;张晓敏;牛玉虎;刘志贞;马丽辉5.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microRNA在心脏缺血性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J], 曹润峰;葛俊文;方霞;沈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在心脏功能修复上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在心脏功能修复上的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f2b75bd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e.png)
干细胞在心脏功能修复上的应用前景心脏病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寿命的延长,心脏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当前,心脏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心脏移植等方式来缓解病症。
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对已经损伤严重的患者而言,治疗难度更是加大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干细胞作为新型治疗方法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万能细胞,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可以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且可以分化成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在心脏病治疗中,干细胞可以帮助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促进患者心脏功能的恢复。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干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首先,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为心肌细胞来修复心肌组织。
在人体中,心肌细胞具有极弱的再生能力,受损后不容易修复。
但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分化能力,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替代受损的心肌细胞,促进心肌再生。
研究表明,将干细胞注入心肌组织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病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其次,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造血生长因子等物质来刺激血管生成和修复。
在心脏病治疗中,心脏血管损伤和缺血是常见的问题。
而干细胞在体内可以分泌造血生长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等物质,可以有效地刺激心脏血管生成和修复,促进心脏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另外,干细胞治疗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目前已经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干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干细胞来源多样,可以从自身骨髓、脂肪等组织中提取,避免了引起排异反应的风险。
此外,与传统心脏移植治疗相比,干细胞治疗需要的手术量较小,恢复周期较短,治疗过程较为可控,降低了治疗风险和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干细胞治疗在心脏病治疗中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仍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例如,干细胞分化成心肌细胞的比例较低、存活率不高、分化后的心肌细胞功能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96c21ef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b.png)
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随着生物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干细胞治疗技术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前沿手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潜能的特殊细胞,可以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干细胞治疗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将其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干细胞可以从胚胎、成人组织和特定器官中获得,其中胚胎干细胞具有最广泛的分化潜能,可以分化为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包括心脏和血管细胞。
而成人干细胞则具有较为有限的分化潜能,但仍可分化为心脏和血管细胞。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干细胞治疗技术主要有两种应用方式:一种是将干细胞直接移植到受损的心脑血管组织中,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另一种是利用干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通过间接作用促进心脑血管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干细胞移植是一种直接应用干细胞的治疗方式。
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为心脏和血管细胞,修复受损的心脑血管组织。
例如,干细胞移植可以用于治疗心肌梗死,通过将干细胞注入梗死区域,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改善心脏功能。
此外,干细胞移植还可以用于治疗脑卒中,通过将干细胞注入脑血管受损区域,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修复,改善神经功能。
除了直接移植干细胞,间接作用也是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重要应用方式之一。
干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这些物质可以促进心脑血管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例如,干细胞可以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新血管的生成和血管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
此外,干细胞还可以释放抗炎因子,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炎症损伤。
尽管干细胞治疗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干细胞的来源和获取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干细胞的分化和定向分化仍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此外,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实验和研究验证。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https://img.taocdn.com/s3/m/ac608cdb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e3.png)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苗磊;刘培良【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16(020)006【摘要】背景: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且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目的:分析2001至2015年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项目的发展趋势。
方法:1检索关键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干细胞移植),"ischemic heart disease"(缺血性心脏病)。
2检索文献时间范围:2001至2015年,分为3个统计时间段:2001至2005年,2006至2010年,2011至2015年。
3检索信息来源: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临床试验项目。
结果与结论:①在Medline数据库: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共219篇,其中2006至2010年最多,而在2011至2015年时间段出现下降。
②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1至2015年收录的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的整体趋势与Medline数据库相似,且2011年后的数量减少更为明显。
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2001至2015年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共63项,主要在2006至2015年注项目较多册,注册机构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
④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没有查询到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注册项目,这可能与国内相关管理较为严格有关。
【总页数】7页(P906-912)【作者】苗磊;刘培良【作者单位】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省沈阳市11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相关文献】1.干细胞源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近况 [J], 何尤夫;石蓓;2.干细胞源外泌体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近况 [J], 何尤夫3.中医药干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中英文数据库文献计量学分析 [J], 赵阳;赵新望;徐文华;伍燕宏;罗蔚;朱梓铭;郑景辉4.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患者3年随访 [J], 荆宇澄;王乐;王宪云;魏梅;李敏;吉立双;马芳芳;刘刚;郑明奇5.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进展 [J], 张桂欢;田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干细胞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不同干细胞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cb292ce1f18583d04864590a.png)
不同干细胞在心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张磊戚龙冠心病如心肌梗塞和缺血性心肌病是发达国家的要紧死因和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1。
尽管药物医治手腕和血管重建技术(PCI和CABG)取得了庞大的进步,但这些方式在专门大程度上仅仅是限制或延迟心功能的恶化2,这就刺激了血管与心脏修复的动机,如干/祖细胞的介入成为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核心3。
事实上,关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讲,除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外,指望新的神经激素抑制进一步改善心血管预后是不可能的,增进心脏修复的医治观念有其潜在的庞大需求4。
动物实验和最初的小规模临床实验已经证明,细胞医治缺血性心肌病是可行而平安的5。
在细胞医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原异体干细胞作为心脏祖细胞的潜在资源已经取得透彻的研究。
迄今,作为骨髓源细胞的几种特殊亚型,不同的自体成人干细胞和祖细胞,来源于脂肪组织和心肌的干细胞/祖细胞等的预临床和临床评估正在进行中。
另外,在动物模型的心肌缺血实验中,胚胎干细胞和诱导的多能干细胞表现出再生能力和改善心脏功能6。
心脏修复的细胞类型概述在过去的十年间,初期的中小规模的临床实验中,已经对骨骼肌细胞7,8、循环内皮祖细胞9,10、骨髓单核细胞群11等,在医治缺血性心脏病方面的成效进行了评估。
Figure 1. Synergism of G-CSF Therapy with Inhibition of Proteolytic Degradation of SDF-1 Results in Progenitor Recruitment to the Heart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Left) With G-CSF monotherapy, mobilized progenitors do not receive a homing signal to guide migration to the heart. (Right) Inhibition of proteolytic cleavage of SDF-1, in concert with G-CSF therapy, restores progenitor homing.另外,几种祖细胞和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ESCs)12 、造血干细胞(HSCs)13、间充质干细胞(MSCs)14、内皮祖细胞(EPCs) 15、原位心脏干细胞(CSCs) 16等,对这些细胞的潜在用途在动物实验中取得验证。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论与实践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6a72d8d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78.png)
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论与实践黄新苗;秦永文【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3(007)030【摘要】随着成体干细胞转分化现象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坏死心肌,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成为近年再生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等骨髓细胞群分别被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自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动物模型及一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移植入心脏的骨髓干细胞可转分化为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并能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促进侧支血管形成和新生心肌组织.经心外膜、心内膜、冠状动脉及外周循环等不同的细胞移植途径被用于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最佳的移植途径与移植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目前主要问题包括骨髓干细胞迁移和分化的信号途径,有效的干细胞分离和体外扩增技术,最佳的细胞亚群、数量、移植途径和时机,致心律失常和致肿瘤作用等.随着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深入研究,骨髓干细胞移植结合梗死心肌的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可能成为将来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标准疗法.【总页数】3页(P4132-4134)【作者】黄新苗;秦永文【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市,200433;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内科,上海市,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相关文献】1.超声心动图评价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进展 [J], 周红2.经皮自体移植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动物实验研究 [J], 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3.骨髓干细胞自体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J], 司成交;樊淑敏;宋晶晶4.经皮自体移植浓缩骨髓干细胞治疗骨不连的实验研究 [J], 刘亚云;杨保华;陈光连5.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联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对左室功能的疗效Meta分析 [J], 伊力哈木江·克尤木;艾力夏提·阿里甫;木拉提·阿布都热合曼;马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安全性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4d78e1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d.png)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安全性的研究现状
石亚楠;徐予;宿昕;张雪亚;赵先锋;李蓓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2(21)2
【摘要】干细胞移植技术开辟了治疗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新途径。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
体外和体内的多项研究已经证实了干细胞在心脏病治疗中的有效性。
【总页数】3页(P241-243)
【作者】石亚楠;徐予;宿昕;张雪亚;赵先锋;李蓓
【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3;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郑州4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脏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J], 王有;刘海明;张晋;王宇玫
2.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J], 胡雅光
3.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J], 胡雅光;
4.干细胞移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现状 [J], 谢杰睿
5.胚胎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的进展 [J], 张桂欢;田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37145a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2.png)
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进展
尤宏钊(综述);张健(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循环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近年来,利用干细胞移植替代受损、坏死的心肌细胞逐步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新途径。
具有向心肌细胞分化能力的干细胞类型包括胚胎干细胞、可诱导多能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目前主要的临床研究对象是骨髓源性单核细胞。
虽然目前对于移植的时间及窗口期的尚存在争议,但是多项Ⅰ/Ⅱ期临床试验表明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对于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小梗死面积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总页数】3页(P476-478)
【作者】尤宏钊(综述);张健(审校)
【作者单位】250012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力衰竭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2年随访观察 [J], 田洪榛;陈江;张晓霞;段海峰;陈光辉
2.脐带华通胶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2年随访观察 [J], 田洪榛;陈江;
张晓霞;段海峰;陈光辉;
3.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J], 吴妮娜;何建云;朱磊;李晓妹;
4.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Meta分析 [J], 吴妮娜;何建云;朱磊;李晓妹
5.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王志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第20卷 第6期 2016–02–05出版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February 5, 2016 Vol.20, No.6P .O. Box 10002, Shenyang 110180 906www.CRTER.org·学术探讨·苗磊,男,1974年生,汉族,辽宁省辽阳市人, 200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专业的研究。
通讯作者:苗磊,主任医师,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中图分类号:R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4344 (2016)06-00906-07 稿件接受:2015-12-07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苗 磊,刘培良(辽宁省金秋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引用本文:苗磊,刘培良. 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6):906-91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6.021 ORCID: 0000-0002-7111-1301 (苗磊)文章快速阅读:文题释义:移植细胞改善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①移植的细胞在心脏缺血等损伤区以及周围微环境的作用下,增殖和/或分化为形成心肌细胞和/或心肌样细胞,增加心脏可收缩物质的成分,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②移植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进而改善心脏功能,或表达具有调节细胞功能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等,从而调节心脏功能。
③移植细胞促进宿主心脏缺血等损伤病灶的血管增殖与血管新生,改善病灶与正常部位血管联系和血液循环,防治心肌重构,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④增强宿主心脏的厚度、弹性,这能减少室壁扩张,改善心脏的几何构型,防止梗死区变薄、扩张,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⑤抑制心肌细胞发生凋亡和/或死亡。
⑥充当重组蛋白、生长因子和药物等分子的载体,诱导宿主心肌分子变构,实现基因治疗。
缺血性心脏病:由于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冠状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心肌损害疾病的总称,是冠状动脉疾病的后遗症,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摘要背景: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富有前景的治疗策略,且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也已取得重要进展。
目的:分析2001至2015年Medline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项目的发展趋势。
方法:①检索关键词:“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干细胞移植),“ischemic heart disease ”(缺血性心脏病)。
②检索文献时间范围:2001至2015年,分为3个统计时间段:2001至2005年,2006至2010年,2011至2015年。
③检索信息来源:Medline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临床试验项目。
结果与结论:①在Medline 数据库: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共 219篇,其中2006至2010年最多,而在2011至2015年时间段出现下降。
②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 2001至2015年收录的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的文献数量变化的整体趋势与Medline 数据库相似,且2011年后的数量减少更为明显。
③北美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2001至2015年注册的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共63项,主要在2006至2015年注项目较多册,注册机构主要集中于欧洲和北美洲。
④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没有查询到2001至2015年关于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试验注册项目,这可能与国内相关管理较为严格有关。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文献分析 主题词:干细胞移植;心肌缺血;组织工程Miao Lei, Master, Chief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Miao Lei,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Miao Lei, Liu Pei-lia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iaoning Jinqiu Hospital, Shenyang 110016, Liaoning Province, China)AbstractBACKGROUN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treat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which has obt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trends of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reported from 2001 to 2015 in Medline, CNKI, Wanfang, and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METHODS: The relevant articles addressing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s were retrieved using the keyword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 Medline, CNKI, Wanfang, and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follow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trieval time was from 2001 to 2015, including 2001-2005, 2006-2010 and 2011-2015.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Medline database, there were 219 clinical studie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published from 2001 to 2015, and the number of retrieved articles was most from 2006 to 2010, and decreased from 2011 to 2015. In CNKI and Wanfang databases, the number of relevant articles which had a similar trend with that in the Medline database de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2011. In , there were 63 clinical trials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most of which were registered from 2006 to 2015 and came from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 there was no clinical trial about 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which may result from the strict management in China.Subject heading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yocardial Ischemia; Tissue Engineering.Cite this article: Miao L, Liu PL.Stem cell therapy for ischemic heart disease. Zhongguo Zuzhi Gongcheng Yanjiu. 2016;20(6):906-912.0 引言 Introduction缺血性心脏病的定义是指由于冠脉循环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脏氧供与氧需的失衡,并由此导致心肌细胞的缺失及心肌瘢痕形成,最终致心室功能衰竭的一类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1-2]。
由于成熟心肌缺乏有效的再生能力,一旦心肌发生缺血性损伤,会引起能量代谢障碍,伴发急慢性炎症反应,病变血管远端大量心肌细胞死亡,成纤维细胞增生,导致瘢痕组织形成,发生心室重塑,心功能下降,最终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3]。
由于成体心肌细胞缺乏再生能力[4-5],虽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该病理过程有一定的阻断或逆转作用,但仍不能防止最终心力衰竭的发生[6-7]。
因此对大部分病程终末期患者来说,心脏移植是其惟一选择,但供体缺乏、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预后的不确定性以及费用高昂等原因限制了心脏移植的大规模开展[8]。
与骨髓、肝、皮肤、肠等具有再生能力的器官相比,一般认为心脏缺乏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干细胞池,并且心肌细胞不能分裂。
尽管这种传统的观点目前受到挑战[9-11]。
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活心脏干细胞或/和恢复足够多的循环干细胞的分子信号而不能适应心脏大面积损伤或长期动脉硬化、心肌缺血修复所需。
但研究显示异源细胞移植后会出现强烈的免疫排除反应,而人胎心心肌细胞虽能有效改善缺血症状,但其伦理问题和难以获得足够修复大面积损伤可移植的心肌细胞也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