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
2. 使学生认识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政策2. 民族的分布特点3. 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5.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民族分布特点2.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四、教学难点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图片和视频。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一、我国的民族政策1. 介绍我国的民族政策,如民族区域自治、民族优惠政策等。
2. 讲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益。
二、民族的分布特点1. 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如大杂居、小聚居等。
2. 分析各民族分布的原因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1. 介绍汉族的特点,如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
2. 讲解其他少数民族的特点,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
3. 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四、民族团结的重要性1. 讲解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2. 分析民族团结对各民族发展的促进作用。
3. 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1. 介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如内蒙古、西藏等。
2. 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
3. 讲解国家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政策。
六、民族地区的教育资源与文化传承1. 介绍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与配置情况。
2. 分析民族地区教育资源的优势与不足。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
民族常识教案与计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的具体内容,民族团结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团结的看法和实际行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讲解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政策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实际行动。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的意义。
认识少数民族教案(通用5篇)
认识少数民族教案(通用5篇)认识少数民族篇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热爱祖国、团结少数民族的情感。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聚居地、服饰、风俗习惯等,知道他们是少数民族。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知识准备:请幼儿了解自己的民族。
物质准备:flash、课件、《爱我中华》磁带、少数民族头饰、民族娃娃活动过程: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坐飞机去旅游好吗?“呜”开飞机!我们的飞机来到了新疆的上空,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
(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展开。
(一)认识维吾尔族。
1、(师戴维吾尔族帽。
)大家好:我是维吾尔族的导游,欢迎大家到新疆来观光旅游。
2、演示课件:(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
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新疆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6)维吾尔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听说我们来旅游他们正跳舞欢迎我们呢!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大家一起学跳新疆舞蹈。
)丰富词汇:亚克西。
(7)过渡: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欢迎你们下次再来。
(二)认识蒙古族大家坐飞机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的上空,飞机慢慢的降落。
大家轻轻下飞机坐下,我去请一个蒙古的导游。
1、你们对蒙古族了解吗?(蒙古族生活在内蒙古。
)2、演示课件。
(1)他们在干什么?(拉琴、跳舞)(丰富蒙古包、马头琴。
)蒙古族穿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头巾、穿斜襟长袍、穿靴子)(2)蒙古有什么特产?(羊毛、棉花、织成的毛巾、围巾)(3)蒙古族的人在干些什么?(喝奶茶、剪羊毛、牧马)蒙古人不但牧马牧羊,他们还喜欢一项运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摔跤)(4)摔跤比赛。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爱护民族团结的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2. 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民族的分布特点和传统文化。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教学环节一:了解民族的分布特点1. 让学生说一说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教师总结: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3. 教学环节二:探究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1. 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各民族的文化特点。
2.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4. 教学环节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民族文化的特点。
5. 教学环节四:培养民族团结意识1. 让学生谈谈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2. 教师引导:我们要尊重和爱护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共同维护民族团结。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文化特点。
课后作业:1. 调查了解身边的民族同学,记录他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民族知识问答目的:巩固学生对民族分布特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民族知识水平。
方式:分组进行问答比赛,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及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4.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5.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及特点,掌握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
4. 采用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及传统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
2. 讲解我国的民族及分布特点: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3. 讲解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讲解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6. 问答环节:采用问答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 总结课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课后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特点,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政策。
2. 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提高尊重各民族的风气。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团结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民族政策的重要性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2. 学生分组讨论所需材料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政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民族知识竞答2. 活动目的:通过竞答形式,检验学生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活动步骤:a. 教师提出竞答题目,学生抢答。
b. 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鼓励。
c. 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民族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4. 活动时间:约20分钟七、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民族故事分享2. 活动目的:通过分享民族故事,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独特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活动步骤: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民族的故事进行分享。
b. 分享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提问环节互相交流。
c. 教师对分享的故事进行点评,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活动时间:约30分钟八、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民族艺术欣赏2. 活动目的:通过欣赏民族艺术,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3. 传统节日与文化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5. 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强调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倡导学生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民族,深入了解其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民族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作业的完成质量,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民族知识相关书籍和资料。
2. 民族团结的案例故事。
3. 网络资源,如民族文化网站、视频资料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讲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2. 第二课时:讲解传统节日与文化,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第三课时:讨论尊重与接纳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布置相关作业。
民族常识教案
民族常识教案一、教案目标1. 了解民族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历史、语言、宗教等特征的人群。
2. 了解我国的主要民族以及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
3. 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
4. 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民族的概念和分类a. 民族的定义和特点b. 民族的分类方法:地域划分、语言划分等2. 中国的主要民族a. 汉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b. 壮族:中国第二大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c. 满族:中国第三大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d. 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e. 维吾尔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 各民族的特点和贡献a. 汉族: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b. 壮族:勇敢、豪放的民族,以广西的山水风光和民俗文化著称c. 满族:多才多艺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服饰和音乐文化d. 藏族:神秘而深沉的民族,以寺庙建筑和唐卡画著称e. 维吾尔族:热情好客、勤劳勇敢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民族音乐和舞蹈4. 民族团结与多元文化a.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b. 多元文化的优势和意义c. 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多元文化的发展5. 课堂活动a. 学习民族服饰和民族乐器的制作b. 听取不同民族的故事和传统歌曲c. 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饮食文化三、教学方法1. 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不同民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生活和文化,增强他们对民族的了解和认同。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检查学生对民族常识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知道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
2. 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3. 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特点。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我国的民族政策,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少数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
6. 课后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少数民族的信息,加深对他们的了解。
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的少数民族,并了解他们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
2. 网络资源:关于少数民族的图片、视频、文章等。
3. 实地资源:邀请少数民族代表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安排:按照一、二、三、四、五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1课时。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增强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3. 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三、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和特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民族问题,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六、教学准备: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课件:我国的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图片等3. 视频资料:关于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短视频4. 讨论话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七、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引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
3. 案例分析:播放短视频,展示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民族团结对社会的重要性。
八、作业布置:1. 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促进民族团结。
2. 家庭作业:查阅资料,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特点。
九、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十、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教导他们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
六年级民族常识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基本情况,提高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族问题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四、教学难点: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起学生对民族问题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和融合。
3. 课堂讲解: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让学生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调查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风俗,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认知程度。
3.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1. 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七、教学重点:1. 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2.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的具体措施八、教学难点:1. 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2. 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的效果评估九、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引导学生关注民族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地区的特殊管理方式。
3. 课堂讲解:详细介绍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让学生知道国家在民族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民族政策和扶持政策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看到政策的效果。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整册)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的基本情况,包括人口、分布、语言、风俗等。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汉族了解汉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二课:蒙古族了解蒙古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三课:回族了解回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四课:藏族了解藏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五课:维吾尔族了解维吾尔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差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各个民族的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五个民族。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提问等方式了解各个民族的基本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关于各个民族的小项目。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各个民族的认识和感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六课:彝族了解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第七课:壮族了解壮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3. 第八课:布依族了解布依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4. 第九课:朝鲜族了解朝鲜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5. 第十课:满族了解满族的人口、分布、语言、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共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3. 通过学习,使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汉族1. 汉族的分布情况2. 汉族的风俗习惯3. 汉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课时:蒙古族1. 蒙古族的分布情况2.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3. 蒙古族的语言文字第三课时:回族1. 回族的分布情况2. 回族的风俗习惯3. 回族的语言文字第四课时:藏族1. 藏族的分布情况2. 藏族的风俗习惯3. 藏族的语言文字第五课时:维吾尔族1. 维吾尔族的分布情况2.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3. 维吾尔族的语言文字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各民族的图片、文字资料等教学资源。
2. 准备课堂讨论的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各民族的基本情况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态度。
六、教学内容第六课时:哈萨克族1. 哈萨克族的分布情况2.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3. 哈萨克族的语言文字第七课时:朝鲜族1. 朝鲜族的分布情况2.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3. 朝鲜族的语言文字第八课时:满族1. 满族的分布情况2. 满族的风俗习惯3. 满族的语言文字第九课时:彝族1. 彝族的分布情况2. 彝族的风俗习惯3. 彝族的语言文字第十课时:苗族1. 苗族的分布情况2. 苗族的风俗习惯3. 苗族的语言文字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情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各民族的文化差异。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共同完成有关民族文化的实践任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引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2.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的主要民族及其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民族风土人情:以具体民族为例,讲解其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特点,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4. 讨论尊重民族文化: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5. 小组合作实践:让学生分组完成有关民族文化的实践任务,如制作民族手工艺品、学习民族舞蹈等,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体验。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收集有关民族文化的资料,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民族及其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服饰、语言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3. 评价学生在讨论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时的表现。
4. 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中的参与程度及成果。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尊重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感情。
2. 让学生知道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特色文化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3. 各民族的特色文化4.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5. 学生实践活动的安排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
难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出来。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元文化。
2. 讲授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 探讨各民族风俗习惯: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各民族风俗习惯,如节日、饮食、服饰等。
4. 展示各民族特色文化: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进行课堂展示,如音乐、舞蹈、绘画等。
5. 强调民族团结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七、课堂练习:1. 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份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示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了解的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思考深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多样性,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文化的情感。
3. 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民族知识,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3. 民族政策及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及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问答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人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3. 介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如汉族、藏族、蒙古族等,介绍其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4. 讲解民族政策及我国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原则。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我国民族的信息,增强民族意识。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各民族的文化,避免出现歧视、贬低某一民族的现象。
2. 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风情园,让学生亲身感受各民族的文化魅力。
2. 开展民族知识竞答活动,增加学生对民族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3. 邀请民族专家或民族文化传承人来校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2. 使学生掌握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2. 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 汉族及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2. 教学难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内容,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多样性。
2. 讲解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介绍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解释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3. 讲解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阐述我国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和内容。
4. 分析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以汉族和其他主要少数民族为例,介绍其独特文化特点。
5.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6. 总结课程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民族政策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水平。
3. 评价学生对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特点的了解情况。
4.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表现出的民族团结意识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我国各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
2. 案例材料:各个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的案例。
3.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和讲解民族常识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四年级民族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 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2. 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难点: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故事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的传统文化。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多少个民族。
2. 讲解民族分布特点: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3. 介绍各民族传统文化:讲解各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服饰特点等。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5. 角色扮演: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的传统文化。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我国民族的风俗习惯资料,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深入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
2. 邀请民族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各民族。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分享的内容。
3. 角色扮演: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民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图片。
2. 视频素材:寻找有关各民族文化的视频资料。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
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促进民族交流。
3. 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我国民族的分布1. 了解我国民族的数量和分布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人口比例和主要分布区域第二章:汉族1. 了解汉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掌握汉族的主要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第三章:少数民族简介1. 了解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传统节日第四章:民族政策1. 学习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2. 了解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意义第五章:尊重各民族,促进民族交流1. 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2. 学习如何与各民族同学友好相处,促进民族交流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交流等方面。
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民族常识》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课后作业:相关练习题和案例分析题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2课时第二章:2课时第三章:2课时第四章:2课时第五章:2课时五年级民族常识教案教学内容:第六章:彝族、壮族、布依族1. 了解彝族、壮族、布依族的风俗习惯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语言文字第七章:侗族、瑶族、白族1. 了解侗族、瑶族、白族的特点2. 掌握各民族的传统手工艺和宗教信仰第八章:土家族、苗族1. 了解土家族、苗族的分布区域2. 掌握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和传统服饰第九章:各民族共同发展1. 学习国家对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2. 了解各民族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果第十章: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民族村寨2. 让学生参与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各民族的认识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常识教案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
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
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
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再连一连。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拉萨
西藏自治区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
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G。
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
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板书:汉族91.5G 少数民族G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内蒙古广西西藏云南贵州
宁夏新疆青海四川
第二课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
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
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
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
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
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
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第二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
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着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
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指名说一说。
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
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
第三课时
1、提问: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我国约有50G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
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
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
长江、
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为什么我们家乡称为“三江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
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第四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
板书:连一连:珠穆朗玛峰新疆
天池四川
张家界西藏
火焰山吉林
九寨沟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板书:
家乡的特产:民族地区农作物特产适宜种植的原因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