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合集下载

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描述

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描述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的增厚和斑块形成。

这种疾病常见于老年人,但也可以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一、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是指通过对患者死亡后进行尸检或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了解该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一般来说,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包括以下内容:1. 血管壁增厚:在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时,我们可以看到血管壁变得非常厚实,甚至比正常情况下要厚出数倍。

这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后释放出的生长因子引起的。

2. 斑块形成:在血管壁增厚的同时,还会形成斑块。

斑块是由胆固醇、钙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它们会在血管内壁形成凸起的结构。

这些斑块会逐渐增大,最终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

3. 血栓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血栓形成。

血栓是由于斑块破裂后,在斑块表面形成的一种凝固物质。

血栓可以阻塞血管,导致心脏病、中风等严重后果。

二、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的特点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大体标本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1. 局部性: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局部性的。

也就是说,它只会发生在某些部位而不是全身。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意味着我们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 多发性:虽然动脉粥样硬化通常是局部性的,但一个人可能同时患有多个部位的硬化斑块。

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

3. 慢性进展: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它的发展过程非常缓慢。

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可能不会出现任何明显的症状,直到斑块增大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导致以下严重后果:1. 心脏病:当心脏供血不足时,就会导致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等问题。

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就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2. 中风:当脑部供血不足时,就会导致中风。

中风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永久性残疾甚至死亡。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诊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是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使下肢组织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的疾病,表现为动脉内膜增厚、钙化、继发血栓形成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腹主动脉远端及髂-股-腘动脉等大、中动脉最易受累,后期可以累及腘动脉远端的主干动脉,病变呈多平面、多阶段分布的特征。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本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美国70岁以上年龄人群周围动脉疾病发病率从3%~10%升高到近年的15%~20%,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病率可达15.91%。

1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介入支架后再狭窄2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特点(1)常见症状:①轻微症状:发病早期,多数病人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患肢发凉、发麻;②间歇跛行:随着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及阻塞的范围不断增大,出现行走后病变动脉无法满足肌肉更多的血液供应,引起小腿疼痛,病人被迫停下来休息一段时间,疼痛方可缓解;③静息疼痛:休息时下肢疼痛,提示严重的动脉阻塞;④下肢溃疡或坏疽,可伴局部蜂窝织炎、骨髓炎甚至败血症。

(2)常见体征:①股部、腘部、足背部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②病变血管近端可闻及血管杂音;③患肢体位改变试验阳性;④严重慢性缺血体征,如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及趾甲变厚,足趾和角质突出部位可见缺血性溃疡。

3 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辅助检查(1)踝肱指数(ABI):右(左)踝肱指数=右(左)踝收缩压高值 / 双上肢收缩压高值ABI的诊断标准:① 静息ABI<0.9:通常可确诊LEAD,其检出血管造影阳性的周围动脉疾病的敏感性为 90%左右,特异性约95%;② ABI 0.4~0.9:提示轻一中度周围动脉疾病;③ ABI<0.4:提示重度周围动脉疾病;④ ABI>1.3:需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周围动脉疾病,如用二维超声或血管功能仪检查;⑤ABI0.9~1.3:属临界值,需行平板运动试验。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

入院补充诊断:2019-04-11 RIS检查报告:双下肢动脉,CTA:左侧髂总动脉至髂 内外动脉中上段闭塞或次全闭塞。 1.左侧髂总动脉闭塞
问题一:该病例中该患者存在哪些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年龄:66岁男性 高血压史、冠心病 吸烟史
问题二:作为责任护士,还应该完善哪些术前评估?
家族史、生活及工作环境 跛行距离、踝肱指数 患肢情况:
皮温、皮肤颜色、有无溃疡、感染 有无肌肉萎缩等
生化检查:
肝肾功能、BR、凝血功能、BS
心功能情况:
心电图、心脏彩超、必要时冠脉造影
心理-社会状况
问题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综合症、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踝肱指数(ABI)
足背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可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正常时0.9-1.3, 间歇跛行:ABI<0.8, 静息痛:ABI<0.4
ABI有助于提示患者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预测 肢体存活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踝肱指数(ABI)<0.9 影像检查证据:彩超,DSA,CTA,MRA等检查。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 戒烟、低
盐低胆固醇饮食、控制血糖、控 制血压、肢体锻炼、患肢保暖
2、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 物、抗生素、溶栓药物、止痛药
3、创面处理:防继发感染 4、高压氧疗 5、功能锻炼:如Buerger
运动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禁 忌症: 介入治疗:PTA、
Stent、PAC


一般于中、青年时期发病,常

有吸烟史,多伴有下肢游走性

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动脉粥样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导语: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过多的摄入甘油三酯、脂肪等物质将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脂的症状,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是很大的,当血管
饮食结构的不合理,过多的摄入甘油三酯、脂肪等物质将会导致患者出现高血脂的症状,造成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是很大的,当血管中的脂肪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患者就会出现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变窄甚至被堵塞的情况,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动脉硬化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若管径狭窄达75%以上,则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脑动脉硬化,可引起脑缺血(包括暂时性缺血性发作)、脑萎缩,或造成脑血管破裂出血。

脑动脉硬化的早期阶段:神经衰弱(常有头晕,头昏,头痛,耳鸣,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情感异常(情绪易激动,缺乏自制力,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变得表情淡漠,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判断能力低下(表现为不能持及地集中注意力,想象力降低,处理问题要靠别人协助)。

脑动脉硬化达到中后期时可出现步态僵硬或行走不稳,痴呆,癫痫样痉挛发作,脑中风。

3、肾动脉粥样硬化,常引起夜尿多、顽固性高血压、严重者可有肾功能不全。

4、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可表现为饱餐后腹痛便血等症状。

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时也发生疼痛则是下肢严重缺血的表现,常伴有肢端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

晚期还可发生肢端溃疡和坏疽。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是全身性动脉内膜及其中层呈退行性、增生性改变,结果使动脉壁增厚、僵硬、纤曲和失去弹性,继发性血栓形成,引起动脉管腔狭窄,甚至发生阻塞,使肢体出现相应的缺血症状的疾病。

病变的发展使组织缺血逐步加重,症状由间歇性跛行逐渐演变为患肢静息痛,进而导致肢体发生溃疡或者坏死。

本病好发于老年人,欧美国家尤为多见。

(一)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检查;血糖、尿糖、血常规检查。

2心电图检查3影像学检查:动脉造影、多普勒超声、CTA或MRA。

(二)处理原则1.非手术治疗⑴一般处理:绝对戒烟,运动锻炼。

⑵药物治疗: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抗血小板药2.手术治疗⑴动脉旁路手术⑵动脉内膜剥脱术⑶静脉动脉化手术⑷骨髓干细胞移植术⑸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三)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功能锻炼适当的有规律的进行步行锻炼,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3. 患肢护理防止创伤,注意保暖,但不能局部加温,以免加重组织缺氧坏死,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取合适体位,休息或睡觉时取头高足低位,避免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不变。

4.疼痛护理:早期病人可用血管扩张剂,剧烈疼痛可给予镇痛剂。

(四)术后护理1. 体位嘱患者平卧,患肢制动,穿刺点加压沙袋24h,并患肢保暖。

2. 病情观察⑴监测生命体征,包括T、P、R、BP及尿量的观察。

⑵观察切口渗血情况⑶患肢血循环的监测,包括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情况、感觉状况,以及肿胀情况,记录患肢足趾血氧饱和度。

若皮肤苍白、温度低于对侧、足背动脉未触及、感觉麻木,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3.药物护理术后抗凝溶栓治疗,在输液泵输入尿激酶过程中,要准确配制药物用量,速度调整准确,观察输液泵运转情况4.饮食护理术后当日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泄,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粗糙食物损伤消化道引起出血,保持大便通畅。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结构变化。
血管功能检测
通过检测血管的弹性、顺应性和 阻力等参数,评估动脉粥样硬化
的程度和血管功能状况。
药物治疗
调脂药物
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常用 的药物有他汀类、贝特类等。
抗血小板药物
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常用的药物有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血管扩张剂
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常用的药物有硝酸酯 类、钙通道拮抗剂等。
动。
定期健康检查
定期检测血脂
了解自己的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并控制血脂 异常。
关注家族史
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更应关注自己 的健康状况,提前预防。
定期体检
通过常规体检及早发现潜在的心血管疾病风 险。
及时就医
如有不适症状,如胸闷、胸痛等,应及时就 医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血脂异常概述 • 动脉粥样硬化概述 • 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血脂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 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与治疗 • 预防血脂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措施
01 血脂异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的 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 磷脂等水平的升高或降低,超出 正常范围。
非药物治疗
健康饮食
控制脂肪、糖和盐的摄入,增 加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摄
入,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
适量运动
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新 陈代谢,降低血脂水平,增强 心血管功能。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随着国内饮食结构的改变(摄入含脂食物增多)、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检查诊断技术的改进,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有增多趋势。

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腹主动脉下端、髂动脉、股动脉等大、中型动脉。

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闭塞,使下肢发生缺血。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肢发冷、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动脉搏动消失,肢体组织营养障碍,趾或足发生溃疡或坏疽。

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腘动脉等。

病变动脉内膜增厚、增生及血脂浸润,形成粥样斑块,并可伴有钙化,导致动脉管腔狭窄、形成血栓和管腔闭塞等,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

这种疾病称之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症状主要分为4期:①轻微主诉期:患肢轻度凉、麻,活动后易疲劳。

此时患肢侧支循环较好,患肢缺血症状轻。

②间歇性跛行期: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特征性症状,即活动后患肢出现疲乏无力、痉挛、疼痛等症状,休息1-5 分钟后症状迅速缓解或消失,可以继续行走,而在行走相同距离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

间歇性跛行性疼痛一般认为是缺血后肌肉代谢产物的积储所致。

③静息痛期:由于动脉狭窄或闭塞严重、侧支循环不足,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

当平卧时由于流体动力学关系,肢体动脉灌注压降低,患肢缺血症状更为严重。

患者常需站立或抱足而坐,彻夜难眠。

④组织溃疡、坏死期:肢体慢性缺血、组织营养不良基础上可以发生经久不愈的缺血性溃疡或干性坏疽,合并感染时可有湿坏疽。

体征①缺血肢体皮肤苍白、温度降低、皮肤变薄、汗毛脱落,指甲增厚、感觉迟钝等,甚至有缺血性溃疡、坏疽。

②肢体远端动脉(如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③ Buerger'试验(+):病人仰卧,膝关节伸直并高举双下肢,约3 分钟后患肢足趾、足掌不苍白或蜡黄色,指压时缺血现象更为明显,病人感到麻木或疼痛加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 sclerosis occlusion,ASO)是由于周围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为下肢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肢体坏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ASO患者多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全身性疾病,治疗效果欠佳且死亡率高。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加上饮食习惯的改变,ASO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

该病治疗方法较多,包括药物治疗(西药、中医中药)、外科手术、介入、干细胞移植等,目前中医药应用在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方面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对早期动脉硬化闭塞证及错过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严重ASO患者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1中药内服夏源泉[2]采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配合前列腺素E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40例,1疗程后,痊愈24例,占60%,显效8例,占20%,有效6例,占1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

刘惠洁[3]采用黄芪通脉汤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20例,结果临床治愈42例,占35%,显效55例,占45.8%,有效22例,占18.3%,无效1例,占0.8%,总有效率为82.6%。

郭玉奇等[4]采用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Ⅲ期87例,祖国医学辨证分阴虚毒热型、湿热毒蕴型、气血两虚型,治疗时随证加减,结果治愈32例,占36.78%,显效40例,占45.97%,好转7例,占8.04%,未愈(截肢)8例,占9.19%,显愈率82.75%,总有效率90.79%。

孙连庆等[5]采用黄芪通脉汤治疗ASO,了解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治疗后患者EDD明显改善,ET-1、TXB2水平降低,NO、6-Keto-GF1α水平升高。

王新玲[6]采用银山通络饮加减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157例,结果治愈92例,好转51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为91.42%。

许保华等[7]采用益气化瘀汤治疗55例ASO,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分别为87.27%、34.55%,对照组为72.22%、33.33%,两组总有效率与治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哪些早期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哪些早期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有哪些早期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早出现的症状叫“间歇性跛行”,它的特点是走一段路后觉得小腿部痛,休息片刻又能继续行走,刚开始可能走500米后痛,逐渐走400、300米就痛,最后可发展到走100、50米就痛,停停走走,走走停停。

有这种症状的老年人,特别是50-70岁的男性,不能认为是衰老现象,很可能因下肢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是由下肢肌肉缺血而引起。

这是给患者的一个信号。

你应该到医院血管外科门诊检查检查了。

哪些人下肢动脉易闭塞?随着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斑块不断扩大和继发性的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它好发于下肢的股动脉段、髂动脉段和腹主动脉下端。

欧美国家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较高,在美国70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为10%,40-70岁发病率为1%~2%,每年有10万人次接受外科治疗。

我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例很少,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无损伤血管检查的推广使用,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华东地区的一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的人群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率为0.76%,即?万人中有76个患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种。

病变如何演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症状的加重与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是一致的,当下肢动脉仅有轻度的狭窄或闭塞时,往往出现距离较长的间歇性跛行,这是疾病的第一阶段。

逐渐会发现足部冷、麻、痛,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加剧,这称作静息痛,常常疼痛难忍,夜不能眠,是疾病的第二阶段。

有一部分患者经过长期的病变,会出现足趾或足背、足跟部的坏疽,发黑的区域逐渐蔓延,此时不得不行截肢术。

这是由于下肢动脉已有广泛闭塞,侧支血管已不能代偿性地供应肢体的血液,引起组织坏疽,这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程的第三阶段。

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发展到第二、第三阶段,少数患者由于侧支循环的良好生长,使疾病长期停留在第一阶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治指南
病理生理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流减少或中断,引起 肢体缺血缺氧。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血栓形成、溃疡、坏疽等严重后果。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早期症状
下肢乏力、麻木、发凉、 肌肉萎缩等。
体征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下肢皮温降低,皮肤色泽 苍白或发绀。
流行病学数据
发病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随着年 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人群发病 率高达15%以上。
地域差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欧美等发达国 家更为常见,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呈上升趋 势。
病因与病理生理
病因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慢性疾病以及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果和患者的康复。
其他治疗方式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 高压氧治疗等,适用于症状较 轻、不适合手术或药物治疗的 患者。
其他治疗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其他治疗方式需注意治疗效果 的评估和调整,以确保治疗效 果和患者的康复。
04
预防与康复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 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 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游泳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 肥胖,有助于降低下肢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以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控制危险因素
01
02
03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指一组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最常见的和最具有危害性的疾病②动脉中层钙化(M nckeberg medial calcification)较少见,好发于老年人的中等肌型动脉,表现为中膜的钙盐沉积,并可发生骨化;③细动脉硬化症(arteriolosclerosis,arteriolar sclerosis)常与高血压和糖尿病有关,其基本病变主要是细小动脉的玻璃样变(详见高血压病)。

AS是一种与血脂异常及血管壁成分改变有关的动脉疾病,主要累及大动脉(弹力型—主动脉及其一级分支)、中动脉(弹力肌型—冠状动脉、脑动脉等),病变特征是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平滑肌细胞(smooth muscle cell, SMC)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

一、病因(一)危险因素AS病因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下列因素被视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 s)。

1.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是AS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血脂以脂蛋白(lipoprotein,LP)的形式在血液循环中进行转运,因此高脂血症实际上是高脂蛋白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 oprotein,LDL)是AS和CHD的主要致病因素。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乳糜微粒(CM)也与AS发生有密切关系。

高密度脂蛋白(HDL)有抗氧化作用,防止LDL氧化,并可通过竞争机制抑制LDL与血管内皮细胞受体结合而减少其摄取,因此,HDL具有抗AS和CHD发病作用。

2.高血压高血压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压力和冲击作用较强;血压能直接影响动脉壁结缔组织代谢;高血压可引起内皮损伤和(或)功能障碍,使内膜对脂质的通透性增加;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肾素、儿茶酚胺和血管紧张素等也可改变动脉壁代谢,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造成脂蛋白渗入内膜增多、血小板和单核细胞粘附、中膜SMC迁入内膜等变化,促进AS发生和发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近年来在基因治疗和干细胞移植领域都提出了 治疗性血管生成的新思路: • 1、基因治疗对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作用还在 试验的初期,初步实验结果显示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可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到目前为 止还缺少大宗安慰剂对照、双盲、大样本病例 的临床研究。 • 2、干细胞移植近年来发展较快,在下肢缺血 治疗方面初期报道效果较为满意,但是干细胞 研究尚有较多问题有待解决,作用机制尚不明 确,在安全性能否获取特异分化、足够的干细 胞、有效的移植方法,是否联合应用细胞生长 因子等方面仍需较多的探索。

TASC Type B iliac lesions: — Single stenosis 3–10 cm in length, not extending into the common femoral artery (CFA) — Total of two stenoses <5cm long in the CIA and/or EIA and not extending into the CFA — Unilateral CIA occlusion • ①单节段的3~10公分病变,未涉及股总动脉; ②髂总动脉和(或)髂外动脉总和不超过5公 分的2处病变,病变不累及股总动脉; • ③单侧髂总动脉闭塞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 •
解放军175普外科陈永艺
• 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一种全身性疾患,发 生在大、中动脉,涉及腹主动脉及其远侧的主干动 脉时所引起下肢慢性缺血。 • 本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发生 率有增高趋势。下肢血管粥样物质沉积并不断扩大 和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动脉管腔狭窄及闭塞。往 往与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性疾病同时存在。病因尚 不完全清楚。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糖尿病、 肥胖等,是高危因素。主要病理变化为内膜出现粥 样硬件化斑块,中膜变性或钙化,腔内有继发血栓 形成,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血栓或斑 块脱落,可造成远侧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定义和危害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和诊断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四、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措施正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生在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男性多于女性。

该病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下肢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层组织变性或钙化,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破坏动脉壁,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不仅会导致患者行走困难,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足部溃疡、坏死等严重后果。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足部疼痛、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还可能出现足部皮肤变黑、溃疡、坏死等症状。

要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通常需要进行下肢动脉造影等检查。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注射血管或口服药物等方式,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目的。

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段动脉或实施动脉搭桥手术等方式,以恢复下肢血液循环。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或微创手术等方式,对病变动脉进行扩张或支架植入,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增强下肢肌肉的收缩和舒张能力,促进血液循环。

2.注意饮食健康,少食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减轻动脉硬化的程度。

3.戒烟限酒,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4.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总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危害中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危害及干预措施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危害及干预措施

CATALOGUE目录•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措施•总结与展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好”胆固醇,它可以将血液中的胆固醇转运回肝脏进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胆固醇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过高时,胆固醇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水平过高也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因为它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动性降低。

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坏”胆固醇,它可以穿过血管内皮细胞进入血管壁内,与血管壁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斑块,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血脂异常吸烟会释放大量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等,这些物质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吸烟高血压会使血管承受较大的压力,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高血压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葡萄糖代谢异常,使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糖尿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细胞在血管内皮细胞上黏附并迁移进入内膜下区域,释放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白细胞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氧化应激产物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促进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并诱导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至内膜下区域。

炎症介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氧可以在体内产生并攻击细胞成分,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它们还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抗氧化系统抗氧化系统包括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和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

它们可以清除活性氧和其他氧化物,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脑卒中脑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严重时可导致瘫痪或死亡。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斑块形成导致血管狭窄,影响心肌供血,严重时可引发心肌梗死。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大病历(原创版)目录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述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五、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防和护理正文一、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概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常见的周围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内膜出现粥样硬化斑块、中层组织变性或钙化,腔内可继发血栓形成,破坏动脉壁,最终使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导致患肢发生急性或慢性缺血性症状。

此病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多在 50 岁以上,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机制包括:1.脂质代谢紊乱:摄入过多高脂食物,导致血液中脂质物质增多,促使动脉内膜发生粥样硬化改变。

2.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3.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损伤和负荷增加,促进动脉硬化的进程。

4.糖尿病:高血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影响动脉壁的弹性和收缩功能,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5.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壁的弹性纤维也会减少,容易发生动脉硬化。

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病变的部位、程度和病程,常见的症状包括:1.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一段时间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休息后症状缓解。

2.静息痛:病情加重时,患者在休息状态下也会出现疼痛,夜间更为明显。

3.皮肤变化:患肢皮肤变薄、干燥、无光泽,毛发脱落,指甲生长缓慢。

4.溃疡和坏死:严重缺血导致皮肤溃疡和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1.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动脉造影等)进行诊断。

2.治疗: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手术治疗包括动脉内膜剥脱术、动脉旁路移植术、球囊扩张术等;康复治疗包括戒烟、锻炼、改变饮食习惯等。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护理常规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疾病护理常规一、定义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下肢动脉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而引起肢体缺血症状的慢性疾病,好发于某些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下段、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处,上肢动脉很少累及。

病变动脉增厚、变硬、伴有粥样斑块和钙化,并可继发血栓形成,致使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肢体出现缺血症状。

二、临床表现1、早期表现:患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2、局部缺血期:以间歇性跛行为主,有发凉、麻木、胀痛、抗寒能力减退3、营养障碍期:皮肤粗糙、寒毛脱落趾(指)甲增厚,脂肪垫萎缩,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静息痛4、坏死期:除静息痛之外,发生肢体溃疡,坏疽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焦虑与疾病久治不愈有关2、疼痛与患肢缺血,组织坏死有关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指端脱落、坏疽有关4、潜在并发症出血、血栓形成6、活动无耐力与患肢远端供血不足有关四、观察要点1、术前观察要点(1)严密观察患肢皮肤的颜色、温度、动脉搏动、感觉以及患肢指端的血运情况(2)观察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3)观察坏疽或溃疡的程度、面积以及有无渗出(4)密切观察踝肱指数以判断下肢动脉的阻塞程度2、术后观察要点(1)观察切口是否渗血,敷料是否清洁干燥,有无感染。

(2)观察腹股沟及耻骨上区是否肿胀、淤斑、疼痛、发热。

(3)严密观察患肢血管再通情况:患肢远端的皮肤温度、色泽、感觉和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判断血管通畅度。

(4)注意观察凝血机制。

(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由于肢端疼痛和坏死使病人产生痛苦和抑郁心理,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人,讲解疾病有关知识,改变病人认知,使其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患肢护理:主要原则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注意肢体保暖,勿使肢体暴露于寒冷环境中,以免血管收缩。

保暖可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用热水袋或热水给患肢直接加温,因热疗使组织需氧量增加,将加重肢体病变程度。

取合适体位,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灌流至下肢。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锻炼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锻炼
减少高脂肪和高糖分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甜食 等,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 于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
控制体重,避免肥胖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有助于降低血脂和血糖 水平。
坚持规律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体 重和改善血液循环。
站立时
站立时要保持身体直立,不要向前弯曲或左右倾 斜。
注意保暖和防晒
温度变化
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气温的变化,避免冷热交替刺激血管。
防晒措施
在阳光强烈的时候进行锻炼,需要做好防晒措施,涂抹防晒 霜或使用遮阳伞。
避免高强度和高频率的锻炼
避免剧烈运动
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要避免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适当休息
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
下肢动脉硬化的原因和危害
原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年龄、性别、遗传等多种 因素。
危害
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 间歇性跛行等,严重时可发生坏死、溃疡、感染等,影响患 者生活质量。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下肢疼痛、感觉异常、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等。
锻炼后要及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出现不适情况及时就医
下肢疼痛
如果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下 肢疼痛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下肢无力
如果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下肢 无力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其他不适症状
如果患者在锻炼过程中出现其他不 适症状,如头晕、心悸等,需要及 时就医。
04
下肢动脉硬化怎么预防
控制饮食,减少摄入脂肪和糖分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对于患者的伤害自然不必多说,那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有哪些?最常见的危害就是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如果不及时的治疗的话,会让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导致了病情的不断恶化,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疾病,避免疾病的恶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全身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理论上讲,它可以侵犯全身各处的大中小动脉;但从临床上看,主要受累的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和四肢动脉;四肢动脉又以下肢动脉病变较为多见。

间歇性跛行典型症状是肌肉疼痛、痉挛及疲乏无力,被迫停止活动。

当病人在一定速度下行走相当路程时,即在下肢的一组肌肉(最常见者为小腿部)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引起缺氧反应,产生一种紧张、痉挛痛或剧痛,以致不能行走,迫使病人需要站立或休息 1—5分钟后,疼痛才可消失。

如再行走一段路程,疼痛又复出现。

行走速度相等。

静息痛是最突出的动脉硬化症状,在晚期,当病人平睡后
10—15分钟发生,这是缺血程度严重的表现,使患肢在休息时也感到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最初在足趾发生难以忍受的疼痛,尔后逐渐发展至足底部,甚至足踝部。

如将肢体抬高,疼痛加剧;放低或稍作活动,站起来行走片刻,症状减轻或消失。

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肢体怕冷,沉重无力,麻木感,刺痛感,甚至烧灼感。

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大家出现了肌肉疼痛、痉挛及疲乏无力的症状,一定不要怠慢,很可能就是患了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希望让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尽早的去正规的权威医院治疗疾病,避免疾给自身带来困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