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

合集下载

以大语文观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大语文观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

以大语文观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思考摘要:受到应试教育形式的影响,我国传统教育过程中对于语文教育主要是以完成知识内容的掌握以应付考试和升级,这一模式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带着较强的目的性,反而导致学生对于知识本身缺乏探究和期待。

中学阶段是中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想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之下带来的教育弊端就必须从教育改革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新的教育实践。

“大语文观”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张孝纯先生所提出的语文教学观念,是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实践相结合,并积极追求教育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重视在教育过程中以实践推动效率,强化语文知识的实际的训练。

本文将从现代语文教育开展进程的角度出发,并结合“大语文观”这一教育观念,探究语文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发展,希望能够为现代化初中语文教学实践的发展做出有效性的贡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大语文观;教学实践;教育改革引言:语文课程作为我国重要的人文课程,在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完成语文知识文化的教育,还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精神层面的升华,让学生凑够语文教学中完成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学习从单一的课本教学中进行剥离,教学内容要来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

“大语文观”这一教育理念虽然来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其理念的应用与当下我国语文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在教学实践中更能够赋予教学生活和生命的感悟。

一、大语文观之下的教学原则分析(一)生命性语文是国学的重要展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完成语文字词句的掌握,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完成对生命的探索,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多元化生命经历和体验,让学生在年轻的、鲜活的生命激情的迸发体验之下,不断激发自身活力,不断超越自身,进而以更加和谐的心理状态完成对生活的探索和前进。

语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完成生命层次的对话和探究,不断用思想碰撞思想,不断创造生活的激情。

语文教学_理论实践(3篇)

语文教学_理论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1. 语文教育学的理论语文教育学是研究语文教育现象、规律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

语文教育学的理论主要包括:(1)语文教育目的论: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教育方法论:语文教育方法论是研究语文教育方法的理论,包括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

(3)语文教育评价论:语文教育评价是对语文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理论,包括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教学评价等。

2.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置、教学活动及其规律的理论。

语文教学中的课程与教学论主要包括:(1)课程设置:语文课程设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策略:教学策略应多样化,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记忆、注意力等心理现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2)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3. 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1)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分析

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分析

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分析为了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应当从继承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入手,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语言能力进行有效地提高。

但是也应当发现,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对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进行有效分析的前提下,对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进行讨论,并对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行继承,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一、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现状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对于更好地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国许多大学的语文教学不仅没有做到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开阔学生思维和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等方面也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一)大学生对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感到失望在刚刚进入大学时许多大学生对语文教育教学有着很大期望,并期待着与初中语文教师不同的大学老师,并对大学的语文讲座和第二课堂充满了期待,同时期待对语言学本质有更多了解。

但是现实是许多大学大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大学学习后对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内容感到失望。

许多大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有待提高,并在课外内容扩充上做的也不够好,并在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上也不够完善。

许多大学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仅仅是从教学计划出发进行教学课程的安排,对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完全不加考虑,并且完全没有互动教学的安排。

从而加深了大学生对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失望。

(二)功利主义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随着如今社会对教学实用性越来越重视,大学教学的功利性也越来越强。

许多学校和教学者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不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

这对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有着极其不良的影响。

许多大学教师仅仅从实用和功利的角度出发,过于重视普通话证书或者教师证书等专业证书,造成了大学考证热的出现。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有学到真正的语文知识,这对大学生未来的工作起着不好的影响。

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的语文教案设计

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的语文教案设计

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的语文教案设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果,教学活动设计成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语文教案设计。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语文教案设计方法。

二、理论基础1. 教育理论教育是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系统工程,为了指导语文教学,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典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学设计的参考框架。

2. 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学理论主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了解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和目标,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三、实践操作1. 教学目标设定在设计语文教案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能够准确反映学生需要达到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选择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

3. 教学方法运用根据理论指导和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教学手段运用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具、教学软件等,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5. 评价方法选用在教学案设计中,要考虑到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价方法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

四、实施效果评价1. 教学效果分析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以便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2. 教学反思与调整根据实施效果评价的结果,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有效的语文教案设计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实践则验证理论的有效性。

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够设计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语文教案,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语文教学理论及实践(3篇)

语文教学理论及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理论及实践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理论概述、语文教学实践探讨以及教学反思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语文教学理论概述1. 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我国语文教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传统教学阶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2)现代教学阶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新课程改革阶段:以学生为本,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2. 语文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1)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内容:以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语文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语文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实践探讨1.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语文课外活动实践(1)举办各类语文竞赛:如作文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访问名人故居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开展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总结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总结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学课程学习总结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在完成语文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后,我深感其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体会。

一、语文教学的理论语文教学的理论是语文教育学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我对于语文教学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我了解到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而语文教学则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累词汇,拓展思维,提高文章的逻辑性和表达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进行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水平。

最后,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作者的用词和结构,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思考。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二、语文教学的实践语文教学的实践是将语文教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提高其语言表达与阅读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师的角色非常重要。

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更要充当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另外,教材选择也是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实践(3篇)

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实践(3篇)

第1篇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和思维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语文教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实践,探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引言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理论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

本文旨在分析语文教学理论,并结合实践,探讨如何将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语文教学理论概述1. 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使学生达到的预期成果。

语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阅读与写作等。

(2)过程与方法:包括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关注社会生活、尊重他人、勇于创新等。

2. 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等。

(1)教材内容:依据课程标准,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材。

(2)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3. 教学方法语文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等。

(1)讲授法: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系统讲解知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实践法: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合作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教学评价语文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终结性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三、语文教学理论指导实践1. 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的放矢。

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浅议大语文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决定了语文不仅仅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文本的解读和剖析,也不仅仅是学生在课外的大量阅读和感悟,而是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把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大语文观小学语文教学
时代的发展如同列车般疾驰,各种先进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改革好似窗外的风景般飞逝,然而列车无论行驶多快多远,其终点站必定是“大语文观”。

大语文观已经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教育境界。

大语文观之所以称之为“大”,就是因为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外延。

在此指导思想之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一、学问与素质兼备做人先于做学问
“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为人师者,应德才兼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的影响,让学生深知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

纵观古今中外,多少学问一流,拥有渊博知识的人却因德行欠缺,做尽祸国殃民之事。

少年儿童作为祖国的花朵,能璀璨绽放当然是国之大幸。

倘若灿烂绽放的是一朵罂粟,那就成为一种灾难。

因此,文化的沃土应当培育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未来之花。

否则,就是教育的悲哀。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在常规教学中,教会孩子如何判断是非荣辱,形成正确的。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具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大语文教育观”,即“扬大、抑小、引广、正直”,下面将详细阐述我的教育观。

一、扬大“扬大”即弘扬优秀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爱上语文。

我们要将语文教育视为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教育的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和价值。

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名言警句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让他们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爱读书、识才识趣、童心未泯的良好习惯。

二、抑小“抑小”即扼制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屏蔽谣言和迷信。

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格。

要抑制学生中不良的言行和思想,引导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正确看待文化传承和创新。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的真相,正视社会的复杂性,防范谣言和迷信的侵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爱国、进步和团结的优良传统。

三、引广“引广”即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广阅读广度,开拓视野。

一个人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够有更明确清晰的思维,并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阅读资料,让他们对文学、历史、地理、生态等各个领域有所了解,促进整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双眼变得更为明亮。

四、正直“正直”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外,更要注重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正直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价值并付诸实践。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坚持“扬大、抑小、引广、正直”的教育观,以此引领学生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进。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不断改进,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语文素养。

然而,许多学生仍然不能完全理解大课文,并且理解的能力有所下降。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教师们对于大语文教学的理解和应用不当所造成的。

本文将讨论如何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大语文观的定义大语文观是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对课文深度理解和探讨,而不是注重教学大量的知识点。

大语文观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注重课程表格上的知识点,忽略了大课文深层次解释,使得学生只是表面认识一些概念。

这种教法只能帮助学生增加知识点,而不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树立大语文观,教师不仅应该注重教学课文的深度意义,而且应该关注学生对课文的综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大语文观的好处1.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大语文观的实际效果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大课文。

如果学生仅仅局限于每个知识点,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他们只是学会了些表面概念,而不是深入理解。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在综合理解大课文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通过编写文档、小说、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大语文观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挑战。

大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1.教师应该有强烈的大语文观念,即教师应该提供各种机会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2.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深度探究,而不是表面概念的讲解。

3.教师应该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达到理解大课文的目的。

结论教师应该通过树立大语文观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这种教学策略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课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树立“大语文”观念、实施“大语文”教学

树立“大语文”观念、实施“大语文”教学

树立“大语文”观念、实施“大语文”教学雷炳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其母语教学的特殊性质,又因其是学生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的重要性、工具性、以及其本身固有的思想性,在教学中有着近乎“霸主”的地位。

语文教学的成败关乎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

在整个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许多仁人志士、语文界精英对于语文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在此,笔者亦将自己在语文教改中的点滴成就撰写成文,权作引玉之砖。

一、更新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念,是语文教改的重要前提。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认为,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就是能引导学生学好一篇课文(也可以说是一本语文书)。

那麽就将“语文”的概念禁锢于“课本上的语言文字”,这样的教学充其量就是能教会学生将那一本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篇文章进行解题破题(明了文章题目的涵义、作者及背景)、领会主题(文章的中心)、掌握技巧(文章的写作特点)。

而“大语文”观念的引进,充分发挥了“语文”应有的广阔内涵,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概念的外延,揭示了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大力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具体的说它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书内走向书外。

“大语文”观念认为学习语文书上的课文是学语文,读书看报也是学语文;听新闻、看电视是学语文,上网聊天、与人辩论也是学语文;选读《论语》、《春秋》是学语文,考证自己的家族谱系也是学语文……在这里,“大语文”观念将“语文知识”由一本教科书拓展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2、从课内走向课外。

也就是说,“大语文”观念认为,语文教学必须由课堂中解放出来(当然不是说不要课堂教学)。

学生在课堂听讲是学语文,到野外参观、采风也是学语文;学生在校明师礼是学语文,在家庭知伦理、在社会懂道德照样也是学语文;在课堂朗读“大江东去……”是学语文,登临赤壁吊古更是学语文……“大语文”观念极力反对“读死书、死读书”,将大力倡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自然”,在大自然中学语文。

3、从语文学科渗透其他学科。

“大语文”观念认为,语文教学不能拘禁于只教“语文”,而应该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和拓展,尤其是要向历史、地理、美术(绘画)等文科科目进行渗透与发展。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师的“大语文教育观”作为语文教师,拥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和教育观是非常重要的。

大语文教育观是指,在语文教育中,注重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和正确的语文思维,发掘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终实现语文实用化的一种教育观。

一、重视语文实用性语文是学生与社会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语文的实用性。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规范性知识,而应该注重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达到语言实用化的目的。

二、注重语文思维教育语文思维是指通过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语文思维与学习成绩、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语文教育即是让学生具备正确的语文思维。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文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领悟等能力。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更能学以致用。

三、倡导创新教育语文教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需要教师具备创新思维和教育方法。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育,通过兴趣小组、课堂游戏、情境教学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上传业务,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使自己具备创新教育的能力。

四、培养综合素质除了语文知识外,语文教育也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素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完整性。

五、以学生为主体大语文教育观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是引导和辅助。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调整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六、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心语文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也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实践及应注意的问题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了一年又一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还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施行,语文教育毫无例外地受到了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有突破传统观念,走大语文教学之路。

即使在一直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科举取士时代,我国传统教育也非常重视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

作为科举取士的经典著作《论语》,其中的很多章节都体现了教育教学活动要渗透在其他各种活动中。

这或许就是大语文教学理念所说的“渗透性”“隐含性”。

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内涵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出:语文素养不单是过去的“听说读写”,而应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内涵的综合素质。

如此,只有运用大语文教学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多样活动,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大语文教学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语文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

教学内容的扩大化、广泛化就是以教材为范文,引导学生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其他文字材料,包括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可以是古典名著,可以是中外佳作,可以是名不见经传的精品美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课堂结构的生活化、社会化就是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跳出课堂教语文”,将校园、家庭、社会生活作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同时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提问、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还原阅读材料所创设的独特的社会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用语文中学语文。

作为基础学科,语文的学习和运用是无处不在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语文知识去学习其他各个学科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说过:“所有的知识都是彼此相关的。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上在一节数学课之后,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数学中的语文美——一幅几何图、一道应用题,甚至解题过程的逻辑关系。

运用语文知识学好了其他学科的知识,其他学科的知识就会反过来促进语文学科的学习。

大语文时代在高中语文教育的应用与实践

大语文时代在高中语文教育的应用与实践

"大语文"时代在高中语文教育的应用与实践"大语文"是指高中语文教育中强调语言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

这种理念的核心是通过阅读、写作、演讲、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为了贯彻这种教学理念,"大语文"时代的高中语文教育应用和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理解教学在"大语文"时代,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阅读理解教学不再是单纯的让学生纯粹地对篇章进行理解,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运用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标题、段落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写作教学写作教学在"大语文"时代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写作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一些写作技巧,如段落结构、句子构成等,而"大语文"时代的写作教学则更加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论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另外,写作教学还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如何写出适合不同场合的文章。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写日记、信件、报告、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章。

三、演讲教学演讲教学是"大语文"时代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教学理念下,学生不仅要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还要学会如何用语言来控制演讲的过程,并能够把演讲内容表达得清晰、流畅。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演讲技巧,例如语调、音调、手势、眼神等。

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论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让学生学会如何回答听众的提问。

四、讨论教学讨论教学是"大语文"时代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成为了各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在大语文观念下,语文教学改革成为了引领未来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期为语文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一、简述大语文观念的提出与内涵大语文观念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教育界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

它强调对语文教育的多元化认识和全面发展,主张将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而言,大语文观念呼吁教师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和教学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能培养,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

二、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思路1.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语文观念下,语文教学改革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考。

2. 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大语文观念强调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合作学习、问题解决、课堂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结合互联网资源和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资源。

3.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语文观念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特长。

因此,语文教学改革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探索1. 提升教师素养和专业能力大语文观念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高水平的教学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水平,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文教育。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在大语文观念下,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大语文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

 大语文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

大语文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实践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语文教学理念逐渐成为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大语文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教学实践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二、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核心要素大语文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即语文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注重语文的综合性,即语文教育应该打破学科壁垒,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突出语文的实践性,即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一)课程设计与实施在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计应该注重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融合。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课程内容的选择: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该注重经典性与时代性的结合,既要选取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也要引入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多元文化内容。

同时,还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如历史、哲学、艺术等。

2. 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3. 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比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评价与反馈在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评价与反馈也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 多元评价方式的运用: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

2. 及时反馈与调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
新课标中强调,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语文的知识要讲,但不是只讲那干巴巴的条条框框,老师讲得没劲,学生听得枯燥,更可怕的是学生语文的学习兴趣给磨没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主体,我们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教育观点,举办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感受语文,提高语文能力、体会人文精神、塑造高雅气质,发挥语文“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作用,这是“大语文教育”观,更是新世纪语文课程的新呼唤。

一、对大语文教育观的认识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工具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社会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又与各门学科相互渗透。

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无时无处不与语文发生关系,可以说语文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这就形成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学生无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读文学书刊,还是读政冶的、历史的、科技的、艺术的……各种书刊杂志;无论是参加各门学科的活动,还是参加社会活动或劳动,乃至平时听广播,看电影、电视,与人交谈等等,都可以直接、间接地学习语文,都对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有益。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把那种不自觉的、无目的无计划的、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自觉的、有目的有计划的、高效率的学习。

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它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体,但仅此还很不够。

“向45分钟要质量”的提法有其正确的一面,那就是教师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但如果理解为只要用好这45分钟就行了,就有“质量”了,那又错了。

课堂教学只不过是教学活动中的一部份,尽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如离开了广阔天地,堵塞了多条渠道,只在那小小的“责任地”上下功夫,无论你怎样精耕细作,也决不可能有大的收获。

科学的教育体系是一种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立体结构,其教育目标,只有通过多条渠道才能实现。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现代语文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树立适应于今天信息社会大生产的大语文教育观。

二、大语文教育观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论、实践教育论、系统教育论是支撑大语文教育的目的、手段和方法的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论认为,“素质高,有特长”的人,才是2l世纪的栋梁之才。

未来学生应具备:(1)语文基础素质;(2)语文智能素质;(3)语文技术素质;(4)语文道德素质。

而我们平时所教的学生,往往只追求期末卷面的成绩而忽略了对各种素质的培养。

我校曾有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到电台应聘,她的微机操作能力和语文成绩都不错,但却因为口语表达能力不强及普通话不标准而被拒之门外。

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应只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是应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最根本的任务,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观把“实践教育知识化”作为理论基础,是为了解决如何发展学生特长、提高学生素质的手段问题,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

系统教育论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大语文教学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统一;(2)重视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要求知识和智能的统一,主张教学与发展的统一;(3)重视教材内容的基本性,要求范例教学与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统一;(4)重视学法指导,要求教法与学法统一,使学生沿着“主动学一会学一乐学”的方向发展;(5)重视第二阶段教学,要求第一阶段教学与第二阶段教学统一,让学生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

三、大语文教育观的实践方法
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强调运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总结出如下几条经验:
l.课内除了完成语文基础知识系统教学外,应强调语文能力训练的教学,充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可采用的具体方法是:课前五分钟演讲、口头作文、课堂讨论等。

2.开展丰富的课外语文教学活动,课内、课外一起抓。

具体做法是:(1)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每周举行一次故事会,学生轮流讲故事;每天晚上学生轮流读报或评报;每学年进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考查。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来提
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加强课外阅读。

给学生介绍有益的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随时抄录他认为有用的、感兴趣的东西。

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读写能力,并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以便更多地了解和适应社会。

(3)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单就写作来说,那是最实际的写作的全过程的训练,从搜集整理材料到提练主题,从选材布局到语言表达,都受到了有效的训练,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理解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实际运用,并从社会活动中吸取新信息。

总之,大语文教育优于传统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利用它,使大语文教育发挥较大的优势,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同时,也需要得到学生、家长及有关领导的配合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