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语用研究

合集下载

称谓里的讲究与“面子”

称谓里的讲究与“面子”

称谓里的讲究与“面子”
刘兰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2016(000)024
【摘要】某县正职官员因为年龄关系,转岗到该市政协担任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

春节前夕,该县现任领导组织看望本地退休干部,该名干部也在其中。

次日的新闻稿中,他被划到“老领导”部分,并未介绍他的现任职务。

此人大为光火。

【总页数】1页(P11-11)
【作者】刘兰
【作者单位】《廉政瞭望》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8.21
【相关文献】
1.用面子理论对“美女”称谓的泛用化探讨 [J], 娄元元
2.从称谓语的对比看中西方面子观差异 [J], 王露
3.面子理论在英汉称谓用语中的实现 [J], 钱红英
4.论面子系统在汉英社会称谓语上的实现 [J], 陈芳芳
5.以面子系统分析《人民的名义》中的称谓语 [J], 廖艳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

中西方面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面子,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深植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中,又在西方社会的语境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以期揭示面子现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性与差异。

本文首先对面子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内涵。

接着,回顾并分析中西方关于面子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探讨面子如何影响个体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

总结面子研究的未来趋势,以期为面子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在东方文化中,面子往往与个人的尊严、荣誉和社会地位紧密相连,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资本。

而在西方社会,面子虽然不如东方文化那样显著,但同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对比中西方关于面子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面子现象的理解,并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面子的定义与内涵面子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根基和社会心理意义的概念,它广泛存在于中西方的社会生活中,但在定义和内涵上,两者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和特色。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被赋予了极高的重要性,几乎可以说是社会交往的基石。

它通常指的是个体或团体在公众场合的形象、尊严和地位,表现为个人或团体希望获得的尊重和认可。

面子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它与权力、地位、荣誉等紧密相连。

个体为了维护或挽回面子,常常会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如送礼、请客、道歉等。

在中国社会中,失去面子往往意味着尊严和地位的丧失,甚至可能影响到个体的社会生存。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中的面子概念更为复杂和多元。

它既可以指个人的自尊和尊严,也可以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地位和角色。

在西方文化中,面子并不总是被看作是一种积极的、需要维护的事物,有时它也可以是一种负担或压力。

例如,个体可能因为过于在意面子而避免某些可能失败或丢面子的行为,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会限制个体的自我发展和社会交往。

尽管中西方面子在定义和内涵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涉及到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形象和尊严问题。

对于面子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深入探讨人类社会的共性和差异。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理解汉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

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语言在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方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并解释语用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首先,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之一是多义性。

汉语中的词语具有多种解释,尤其是一些虚词和意思模糊的词语。

例如,动词“吃”可以表示进食的动作,也可以表示享受或感受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给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探讨不同语境下的词语含义和使用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其次,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言外之意和留白。

汉语的交际方式通常比较含蓄和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上下文和非语言因素来推断对方的意图和含义。

一句话的真正含义可能并不完全体现在表面上的字面意义中。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通过分析语言和交际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汉语。

另外,现代汉语还存在一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

汉语中有很多用于表示礼貌和尊重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例如,在称呼他人时会使用敬语,表达感谢时会使用客气的措辞。

这种语言特点反映了汉语文化中人们对待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也体现了社会和谐的价值观。

语用学的研究帮助我们理解并运用这些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和亲和力。

最后,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还包括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

汉语中的情感和语境对于语言的使用和理解具有重要的影响。

人们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而语境可以改变词语的含义和使用方式。

通过语用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中的情感表达和语境变化,从而提高交际的效果和准确性。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体现在多义性、言外之意和留白、礼貌用语和谦逊方式以及情感和语境的重要性等方面。

通过理解和运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提高语言交流的效果和准确性。

因此,对现代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研究和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研究又见新成果——《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评介

以汉语为语料的语用学研究又见新成果——《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评介
二 章分别 从 三个 不 同 的语 用 层 面 研 究 了汉 语 言 语
1 主 要 内容
全 书 共三 大部 分 。上编 包括 四章 , 是关 于 汉 民
族 文化 与汉 语语 用 特 点 的研 究 。第一 章 从 汉 语 构 成 的两 大基 本特 点及 语用 研究 视 角 , 论 证 了汉语 言
0 引 言
尽管“ 语用 学 ” 这一 术 语从 上 世 纪三 十 年代 出
现 以来 , 其 相 关 研 究 范 围一 直 局 限 于 哲 学 范 畴 之 内, 其发 展 之 迅 速 却 是 令 世 人 瞩 目的 ¨ 。上 世 纪
英 汉礼貌 现象 进行 了对 比研 究 , 开创 了以汉语 为语 料 的语 用学 研究先 河 。到了世 纪之交 的时候 , 钱 冠 连( 1 9 9 7 ) 出版 了《 汉语 文化 语用 学 》 。这 是我 国第
题进 行 了对 比研 究 , 批 评 了“ 不愿用汉语做语料” 的现 象 , 要 求研究 者 “ 将 语用 视 角指 向一切 现 实 生
行 修 正和补 充 。随着 1 9 8 9年底 中 国首届 语用 学研
讨 会 在广 州外 国语学 院 的召开 , 学者们 开 始审视 中
国 的语 用学 研究 。钱冠 连 ( 1 9 9 0 ) 总 结 了语 用 学在 中 国第一个 十 年 的发 展成 果 , 呼 吁形成 我们 自己的
第 6期
杨 永和等 : 以汉语 为语 料的语用学研究又见新成果
・ 9 9・
万字的巨著《 中华 文化 与汉语 语用》 , 结合 中华 文
化 讨论 汉语 的语 用 问题 m 。
明” 的提 法 , 分 析 了共 知 成 分 对言 语 交 际 的 客观 性

“语用策略”资料汇编

“语用策略”资料汇编

“语用策略”资料汇编目录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语用策略研究二、论求职信写作中的公关语用策略三、政治新闻报道文本的语用策略初探四、休闲类手机短信编写的语用策略五、礼貌与面子谈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和面子观念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六、商务谈判的语用策略研究从礼貌理论视角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语用策略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汉语学习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到重视。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教授汉语的主体,其课堂用语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恰当、得体的课堂用语不仅能有效传递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语用策略研究成为了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课题。

清晰明了:教师的课堂用语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生僻的词汇,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

准确无误:教师应确保所使用的语言是标准的普通话,避免因方言或口音问题造成学生的困扰。

生动有趣:教师的课堂用语应具有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以平等、友好的态度与学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注。

使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使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通过幽默、生动的语言,营造出轻松、积极的课堂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提供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引导学生使用汉语进行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反馈与调整:教师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用语。

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是其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语用策略,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语言,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用语语用策略,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论求职信写作中的公关语用策略理解目标读者:在开始撰写求职信之前,了解你的目标读者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语用文化

汉语语用文化

浅谈“汉语语用文化”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早已习惯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或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在不知不觉中,便形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交际用语和谈话方式。

我想正是由于这种“习惯成自然”,很少有人思考过语言运用的原理及其所引申出的一系列内容。

很多学者在对人的语言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之后,提出了许多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却又确实存在的理论,进而形成了语用学这门学科。

那么,什么是语言的运用呢?简单的说,语言运用就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为着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由于语言运用是一种交际双方的互动行为,同时又有多种外部因素的交互作用,比如社会观念、文化背景等,所以,它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语用学研究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因此它离不开语言使用的语境因素,比如说话人、听话人、时间、地点或空间、场景等。

人们常说;“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也即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交际对象,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这是一种典型的语用思想,也是人们交际能力的具体表现。

如今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每个国家又有许多个民族,而不同的民族一般都会有各自独特的语言系统。

这种“语言的民族性”特征就导致了因社会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语用意义的差别,简单说就是同样的一个词语在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就有不同的“语用意义”,这个就是所谓的语言的“社会意义”。

正是这种语言的社会意义,造成了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所传递的意义的差异性,进而在一定范围上形成了文化的冲突和交流的障碍。

比如汉语中的“狗”和英语中的“dog”其静态意义基本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有时候汉语中的这个“狗”往往用来表示一些反面的意象,比如“走狗”、“狗腿子”等;而在英语中,像“A lucky dog”、“Love me love my dog”等就分别是“幸运儿”、“爱屋及乌”的意思,显然并不是什么反面形象,而是美好形象的代表。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有些词语的本意或许在各种语言中大体一样,但是由于受语言本身所在的文化氛围的制约,其“语用意义”就会有类似天壤之别的差异,在现实交际中,这样的情况是应当引起我们注意的,从而避免我们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不便。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中国面子文化》课件

面子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压力
面子文化可能引发社会压力,人 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不理 智的行为,甚至产生攀比心理。
经济发展
面子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推 动作用,例如高端消费市场的发 展与人们追求面子的心理密切相
关。
人际关系
面子文化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人们为了维护面子而做出某些行 为,可能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
面子文化的起源
面子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其中“礼”就 是指人们应该通过遵守礼节来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面子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一种重要 的文化现象。
面子文化的特点
重视社会评价
面子文化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因此人们会非常重视他人的评价和看法。为了 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人们会努力表现自己,争取在公共场合展现出最好的一面。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引导人们理性看待面子,不盲目追求 物质和虚荣,重视内在修养和精神层 面的满足。
增强自我认知
帮助人们认清自己的价值观和需求, 在维护面子的同时不过度牺牲自我。
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
鼓励人们在社交中注重真实和真诚, 减少功利和虚伪的成分。
弘扬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
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中关于面子的积 极观念,如重视荣誉和尊严,将其与 现代价值观相结合。
《中国面子文化》ppt课件
目录
•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 面子文化的影响 • 面子文化的形成原因 • 面子文化的现代挑战与应对 • 面子文化的未来展望
01
面子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的定义
面子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通过各种方式来争取和保护自己的面子。面子不 仅代表了个人的尊严,也代表了社会地位和声望。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

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下的中西“面子”差异对比作者:沙梦怡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商务英语谈判在跨国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谈判过程中,明确谈判双方的文化理解差异有助于谈判的进行。

本文基于跨文化“面子威胁论”,对“面子”这一概念中西方不同的理解进行了研究。

该研究有助于在跨文化的谈判环境中,使得谈判双方了解双方在“面子”概念上的理解差异,从而有助于谈判双方不受文化差异干扰,顺利进行商务谈判。

关键词:跨文化;面子威胁论;中西面子;差异对比一、面子威胁论为了论述和诠释礼貌现象中的人际关系理论,基于西方文化基础上,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理论。

基于对“面子”的系统研究,他们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西方文化中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

通过与他人的交际,面子可以被伤害,保持或增长。

Brown和Levinson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

“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

”“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两种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即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面临着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威胁”。

由此,在许多会话中会产生许多的影响到交际双方面子的行为,“即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

Brown 和Levinson将威胁面子的行为大致分成以下四类:(1)威胁信息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做住命令、请求、劝告、威胁、警告等一系列话语或行为;(2)威胁信息接收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不同意听话人的见解,向听话人给予批评、蔑视、抱怨、谴责、指控、侮辱等一系列言语或行为,对听话人的一些意见和观点想法持否定态度;(3)威胁信息接收者消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向听话人表达谢意、接受批评,对听话人的反应作出违心的许诺或提供非情愿的帮助;(4)威胁信息接收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说话人的道歉、接受批评或恭维,忏悔、承认有罪或有错等一系列的言语或行为。

中国人的脸面文化

中国人的脸面文化

中国人的脸面文化——读《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和社会表征》有感一、前言。

英文中有个词组叫“lose face”,它最初是中国式英语,后来进入正式的英语词汇中。

这一方面说明中国文化在逐渐影响着西方,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中国人的面子的微妙特殊难以准确描绘。

“面子”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常常出现的词语,在中国人心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积极的方面包括讲面子、爱面子、争面子,消极的则包括丢面子、撕面子,即“破罐子破摔”。

另外有给面子、双面子等等。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面子”等同于“脸面”,果真如此吗?中国人重视脸面,西方人呢?带着种种疑问,本文将通过对翟学伟教授的《中国人的脸面观:形式主义的心理动因与社会表征》一书的解读,对中国人的脸面观展开分析。

二、脸面研究历史简述。

对脸面的研究,是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学课题。

19 世纪末,美国传教士史密斯1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第一次把脸面归结为中国人的第一性格,揭开了西方学者研究中国人脸面观的序幕。

20 世纪40 年代初,胡先缙2女士首次用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人脸面的历史、内在含义、运用情境进行了研究。

50 年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脸面问题。

60 年代,脸面研究在台湾学者中兴起。

八十年代末,开始有大陆学者研究脸面问题。

其中代表人物便是翟学伟教授。

翟教授综合前人研究,对脸面进行了重新定义和本土化研究,其基本观点是——脸与面是不同的。

脸在中国表示个体据其所处的社会圈而认同的做人标准,根据这种做人标准进行形象展示后,便会受到来自该个体所处社会圈的各种反应、议论和评估。

而面子就是该个体根据他人的正反评价而形成的自我感受和认定。

.三、脸面的含义初界定。

1、脸面与戏,戏与人生。

在对脸面研究的早期学说中,美国传教士史密斯把脸面、戏曲、表演、台词合为一体,旨在说明中国人的脸面与做戏有因果联系。

这一点在南京方言中巧妙展示出了。

若一南京人生了女孩,朋友会说一句“你么得戏啰!”对此翟教授在书中表态:认为其观点值得商榷,脸面与戏的关系不是两种现象之间的相互解释,而是一种行为的两种表达。

国外不礼貌研究的流变与展望

国外不礼貌研究的流变与展望

国外不礼貌研究的流变与展望东北师范大学王琼周凌""摘要:礼貌问题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经典议题并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当今该领域的关注焦点已逐渐转向礼貌的平行对立面——不礼貌研究。

不礼貌这一概念自库尔佩珀(Culpeper)明确提出后,吸引了众多国外学者的关注#本文首先概述了关于不礼貌的界定,接着从三个方面对国外不礼貌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翔实的回顾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不礼貌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关键词:不礼貌研究;流变;展望Title:Impoliteness"Research Abroad:Development and OutlookAbstract:Politeness research has long been an issue of great interest in the field of pragmatics and has gained continuous development.Nowadays?the field has gradually turned to its parallel but opposite side—impoliteness.Since the concept of impoliteness was first proposed by Culpeper,it has sparked foreign scholars' considerable interest.This paper first sketches out the definitions of impoliteness and then conducts a detailed review of foreign impoliteness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Finally?this paper suggests some developmental trends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impoliteness research;development;outlook"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面子'和'脸'概念表征语义-语用界面研究&项目编号:16WYY179)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琼,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电子邮箱:wangq554@#周凌,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用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电子邮箱:vivianzhou80@#①impoliteness目前在国内的翻译尚未统一,如译成“不礼貌非礼貌#%无礼”等。

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语言学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Positive face
Positive face: the positive consistent self-image that people have and want to be appreciated and approved of by at least some other people.
礼貌原则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释合作原则未能解 释的某些现象。合作原则认为,语言交际的进行需要交际
双方遵循合作原则下的四项准则,即质的准则、量的准则、 关联准则以及方式准则。为了达到交际目的,交际双方可 以故意违反准则,说一些不真实的话,说过多的话,说不 相关的话,说隐晦的话等等。合作原则只是说明了交际者 有意违反准则可以获得特殊会话含义,但却并未解释交际 双方为什么要这样说话。
消极礼貌策略
e.g. Can I have your comment on the particip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ocal journalists in Hong Kong? 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例句中使用了情态动词的问句
来维护嘉宾的消极面子。间接性策略在访谈节目 中的使用主要是主持人为了提出敏感性或是有争 议性的话题但也为了尽量避免伤害嘉宾面子的一 种面子策略,这种策略的使用能够让访谈更加深 入,更具有吸引力。
⒂甲:唱的挺不错嘛! 乙:那当然了! 丙:哪里哪里,过奖了.
⒄皇上,臣弟给您请安了
⒃甲:今天的妆真漂亮. 乙:这个我很擅长啦! 丙:不是吧,我折腾了好久,都
担心见不了人.
⒂和⒃中的乙的回答就显得不礼貌,因为它们违背了"尽量 少赞誉自己"的次则;话语⒄也显得很符合身份,很礼貌得 体,因为说话人遵守"尽量多贬低自己"的次则.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是指对汉语语篇的多个语言学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语篇的多维语体多指汉语的语音、语义、语法、修辞、语用等语言学元素。

通过探索汉语语篇的多维语体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汉语语言传达信息的模式和方式,也可以从中挖掘汉语表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提高汉语的教学效果,促进汉语文化的传播。

一、语音多维语体特征汉语语音有四个基本语音节奏,分别为低平、高平、上升、上倾。

汉语语音的进退和吐吸乎奠定了汉语语音难度的基础。

语音多维语体特征主要涉及到汉语音韵、音节结构和音调的研究。

音韵是汉语语音的核心组成部分。

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的音位、音系和音韵规律的学科。

汉语音韵的特点是有声音、清音的区别,还有合口音和合口音的不同发声部位。

音节结构是汉语语音的基本单位,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组成。

每一个声母都有不同的音效,它们在音节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汉语的声调有四个基本类型,分别为高声、升降、高抑和平声。

音调在汉语语音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区分不同的词义。

不同于英语和其他语言,汉语的音调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声音的区别,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语用功效,尤其是用在问句和感叹句中。

二、语义多维语体特征汉语语义多维语体特征主要涉及到词汇、句子、篇章的语义分析。

在汉语中,词语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很严重,要理解所说的词汇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语境分析。

在句子方面,语法也会对汉语语义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汉语中,句子的关键词语与主要谓语以及宾语关系的界定往往在语法结构中决定。

汉语的语义还与文化相关。

许多汉语词汇的意义需要从汉字的演变历史和文化内涵中解释,例如“合家欢乐”、“六畜兴旺”、“忠厚老实”等词语,其意义与汉字及汉字的文化内涵都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在汉语教学中,注重语言与文化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

三、语法多维语体特征在汉语语法中,涉及到主谓结构、宾语、补语、状语和定语等语法成分。

汉语的语法结构非常严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约束条件。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作者:张峻晨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3期摘要:面子与礼貌言语在维系和谐的社会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同的社会文化反映不同的面子观与礼貌言语表征。

中国文化自古就有众多关于面子的表达,如“颜”“脸”“面”“相”“貌”等。

“礼貌”一词既关乎礼仪(即“礼”),也关乎面子(即“貌”)。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对面子和礼貌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人际互动模式的理解,减少或消除跨文化冲突。

基于社会语用学视角,着重考察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言语行为研究,同时兼论西方的面子与礼貌行为理论。

其次,对两项主要的“面子”研究范式,即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进行批评分析。

最后,基于文献研究,对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面子与礼貌理论的发展进行分析概括,论述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面子理论;礼貌言语;中国文化;中西方语境;社会语用学一、“面子”概念的学术化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面子”是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无论处于何种文化环境,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或非言语的交际互动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关涉到礼貌与面子。

然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对面子与礼貌行为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知。

“面子”在社会语用学中的礼貌/非礼貌行为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分析人际互动关系中的核心概念[1](P50)。

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对人际互动中对礼貌行为与面子概念也有着不同的认知,其中重要的差别在于中国文化的“面子”观有着浓厚的儒家色彩与集体主义特征[2],而在西方社会,这里主要指欧美等发达英语国家社会,则有着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3](P776-777) [4](P88-92)。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面子”这一个概念古已有之。

而对于西方社会,中国的“面子”观念在一百三十多年前(1890年左右)由一位美国传教士亚瑟·H·斯密斯(Arthur H Smith)通过其著作《中国人的气质》(Chinese characteristics)引入西方社会[5]。

礼貌与面子——谈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和面子观念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

礼貌与面子——谈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和面子观念在语用策略上的体现

般 来 说 , 接 、 开 地 施 行 面 子 威 胁 行 为 给 对 方 留 有 直 公
最少 的选择余地 , 对对方 的面 子构成 的威胁最 大 , 但是在 某
些情 况 下 说 话 人 可 以 采 用 这 种 礼 貌 策 略 。 如 果 情 况 非 常 紧

礼 貌 与 面 子
急, 或者交 际效率 占首要位 置 , 么 面子需求 就要退 居次要 那

( ae aig hoy Fc —svn er)出发 , 结 合 国 内~ 些 学 者 的 理 论 , T 并 对 汉 语 文 学 作 品 中 的 对话 进 行 语 用 分 析 , 而 试 就 汉 语 文 化 中 从 面子 观 念 对 人 们 语 用 策 略选 择 所 造 成 的影 响进 行 探 讨 。
些 交 际 行 为 给 面子 带来 的威 胁 。对 此 , 们 提 出 了 五 种 补 救 他 策略 :
1 公 开 施 行 面 子 威 胁行 为 ( a n r od 。 . b l o e r ) d c
指“ 在语言使用中所做 的选择 , 给人 以余地 、 示人 以友好 态度 的语 言表达 ” 。说话时给 人留余地 , … 对人 表示 出友好 的态 度都和面 子有很大关联 。关于礼貌 , 国内外有 不少研究 语用 学的学 者在结合 自身文化传 统 的基础 上 , 此进行 了论述 。 就 其 中也有学者关注到礼貌和面子的问题 , 提出 了一些相关 的
t m x ) 赞誉准则 ( prbt nmai 、 y ai 、 m A po ao xm) 谦虚准则 ( ds i Moe.
t m x 、 致准 则 ( gem n m xm)和 同 情 准 则 ( y p— y ai 一 m) A re et ai Sm a

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面子与自尊的关系

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面子与自尊的关系

个人内化的道德行为, 是来自自我要求的面子, 不 自己能够通过有责任心的和乐于助人的表现, 保
需要他人评价。[ 11] 此外, Brown & Levinson(1978)认 持与他人融洽的关系以及同步性, 进而得到他人
为面子是人们在交往中的基本愿望和需求, 具体 的认可与接纳, 进而维持面子。事实上, 此种面子
来说可以将其分为消极面子 (个人拥有行动自由, 的划分发与“面”— ——“脸”(胡先缙, 1994),“能力面
不 受干涉的 权 利)和 积 极 面 子(个 人 正 面 的 自 我 形 子”— ——“道德面子”(朱瑞玲, 1985),“能力的面子”
象或个性受到赞许)两种。[ 6] Lim(1994)将面子分为 — ——“交情的面子”(Lim,1994) 和“质的面子”— ——
观点则采用人际间的观点来理解自尊。而最近的 我的表现是否合乎社会标准与社会价值所引发对
观点则是尝试将两者结合起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己的感受, 包括喜欢、赞赏、接纳自己, 主要在于
对自尊持有传统的个人心理内部(intraperson- 对自己的情意层面, 若个体受到重要他人或团体
al)观点的理论家包括 James 和 Rogers 等。他 们将 的肯定, 则个体将更喜爱自己[ 17] 。
主观的自尊感为在更大范围上的一个人在他人或 及情绪体验。因此, 那么难道说面子就等于是自尊
社会中的地位提供信息。目前为止, 主要存在三种 吗?笔者认为, 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也就是说两
以 人 际 间 观 点 为 基 础 的 自 尊 理 论 : 支 配 理 论 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Barkow,1975) 认为自尊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团体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中国的面子文化

论商业文化中的面子文化摘要中西方学者对面子的概念都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探讨。

面子是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概念,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的商品化时代,自古以来形成的面子文化对于人们的商业活动渗透的更加深刻。

面子文化形成原因是复杂的,而了解面子文化在商业文化中占据的位置,对我们理解当前种种商业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促进自身正确的生活和消费规范。

关键词:面子问题;面子文化;商业文化一、“面子”文化概论(一)“面子”文化的产生根源“面”由字面上看,是指人脸、头的前部,它原来只是一种生理上的指标,后来演化为心理及社会意义的价值象征。

据胡先缙考证,早在公元前4 世纪, “面”就具有了指涉个人与关系的象征性意义。

爱面子其实是一种世界各国人民都具有的心理因素。

但是形成的面子文化却是中华民族独有现象。

中国“面子文化”的形成由来已久,最原始的“面子”就是“脸面”,古人外出活动前都要洗脸打扮,在镜子面前照上一照,梳洗完毕才能做正式的工作——上朝的上朝、下地的下地、经商的经商。

中国人以“四大美人”为傲,以黄皮肤为荣,正是看重这样的有形脸面才形成了无形的面子文化。

(二)“面子”文化的内涵“面子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现象。

西方世界最早研究中国人“面子文化”的著述当属1894年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所著的《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

明恩溥认为,“保全面子”是中国人的第一性格1。

鲁迅先生曾经专门撰写过分析国人“面子”的文章,他说外国人往往认为所谓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而其实“面子”之有无,情况相当复杂,并且富于变化2。

而中国文豪林1[美]明恩溥.文明与陋习:典型的中国人[M].舒扬等译,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3;1.2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26.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3。

他提出“面子”、“命运”、“恩惠”是统治中国的三个女神,而“面子”是最重要的一个。

身份认同_面子和礼貌研究的新视角_省略_用学杂志_2007年4月专刊述评_任育新

身份认同_面子和礼貌研究的新视角_省略_用学杂志_2007年4月专刊述评_任育新

身份认同:面子和礼貌研究的新视角* ——《语用学杂志》2007年4月专刊述评兰州理工大学外语学院 任育新摘要:面子和(不)礼貌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语用学杂志》第39卷第4期专刊讨论了面子与(不)礼貌研究的身份认同视角。

本文对这期专刊进行了述评,总结了这期专刊文章的主要贡献及对将来研究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面子;礼貌;身份认同Abstract : Face and (im)politeness ,as one of the main topics in pragmatic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an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special issue of Journal of Pragmatics ,April ,2007 focused on the study of face and (im)polite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ntity. Due to its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apers presented in the special issue and summarized their major contribu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topic.Key words : face ;politeness ;identity* 本文受到兰州理工大学校科研基金项目“文化认同与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13200601)资助,特致谢忱! 1. 引言长期以来,面子(face)和礼貌(politeness)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这从《语用学杂志》上所发表的关于“面子”和“礼貌”的文章可以看出。

语用学研究现状及应用

语用学研究现状及应用

语用学研究现状及应用方瑞芬【摘要】语用学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领域。

文章对语用学的研究进行较系统的梳理,旨在将其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对语用学与英语教学以及翻译进行了探讨。

%Pragmatics is one of the popular research fields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nduct a more systematic study of pragmatics so as to apply the theory better to practice.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agmatics and English teaching as well as translation are discussed.【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83-86,150)【关键词】语用学;研究现状;应用;英语教学;翻译【作者】方瑞芬【作者单位】池州学院外语系,安徽池州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3语用学(Pragmatics)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从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度,把人们使用语言的行为看作受各种社会规则制约的行为,研究特定语境中话语(utterance),着重说明语境可能影响话语解释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语用规则。

语用学起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上世纪30年代,在西方逻辑实证论的哲学流派中形成了一股语言哲学思潮。

一些哲学家把研究中心转移到人类所使用的符号媒介上,开始了富有哲学意义的语言研究。

美国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在1938年出版了《符号学理论基础》(Found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ign)一书,首先使用了“语用学”(Pragmatics)这一术语这是语用学的概念第一次被完整地提出来。

浅析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内涵

浅析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内涵

浅析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内涵
刘宏伟;金毅
【期刊名称】《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面子是当今社会支配着人们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现象,面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历史发展产物之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通过对国外及国内专家和学者对面子和面子文化提出的概念及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炼出面子和面子文化的核心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得出面子及面子文化的定义、特点及功能。

【总页数】3页(P38-40)
【作者】刘宏伟;金毅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
【相关文献】
1.面子及中国的面子文化
2.浅析面子文化对中国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
3.面子文化视角下农村男方婚姻高支付研究
4.面子文化与荣誉文化:暴力的表征
5.面子文化与荣誉文化:暴力的表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语用研究
Brown和Levinson(1978/1987)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了解释面子和礼貌关系的范式。

面子被界定为“公共的自我形象”。

当人们遇到威胁面子的行为时,就会采用礼貌策略避免或减缓面子受到威胁。

他们同时提出,在人际交往中影响做出礼貌决定的有三大社会变异:相对权势、社会距离和强加等级。

这一经典范式完全建立在西方英语文化的基础之上,当今常因体现种族中心论(ethnocentrism)而受到重新审视和批评。

诸多学者认为礼貌—面子的解释模式忽视了东方文化特性,无法合理阐释特定文化中面子和礼貌的关系以及面子的属性。

先行研究表明,汉语中的面子更具有其自身的特性,不适用于礼貌—面子的解读模式。

因此,本研究以批判Brown和Levinson(1978/1987)经典理论为始点,依据由社会心理学衍生而来的身份理论,采用基于语料库、电视剧、问卷调查收集语料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究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为汉语人际社会交往中的面子表征
(MIANZI-representation),具体而言,研究汉语中由“面子”和“脸”体现的明示性面子表征。

根据研究对象,本论文设计了三个研究问题:(1)汉语中的面子是如何表征的?具体来说,汉语中“面子”和“脸”是如何表征的?两者有何异同?(2)汉语中的面子表征有哪些特征?如何解释?(3)汉语中的面子概念与西方的面子概念有何不同?如何界定?同时将社会心理学视角的身份理论
(Brewer&Gardner,1996)、自我呈现理论
(Schlenker,Portanri,2000;Schlenker,2011)和面子敏感性理论
(Spencer-Oatey,2007)作为理论依据,并提出了本论文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汉语中自我呈现与面子表征的关系、影响面子表征的敏感因素,以及面子表征的多层面特征。

根据多源语料的数据,论文依次呈现了相关数据的质化和量化分析结果,包括“面子”和“脸”表征的搭配形式、出现场景、敏感因素、呈现层面以及使用频率;社会—文化—认知三维度对面子的影响因素及“面子”和“脸”的敏感因素;相同动词与“面子”和“脸”的突显搭配形式;“面子”和“脸”在不同层面的呈现,以及面子概念的感知评价。

根据语料呈现的结果,本论文分别从“面子”和“脸”明示性特征、交际者人际关系特征,“面子”和“脸”搭配形式及其异同、“面子”和“脸”的敏感因素及其异同、一般意义面子的特征,以及
社会、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影响因素诸方面进行分析,为探讨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结合分析的结果,依据身份理论的自我呈现视角和面子敏感因素视角,围绕汉语中“面子”和“脸”的概念差异、汉语中“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与西方在概念上的差异、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的多元属性,以及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的界定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本研究发现:1.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主要由“面子”和“脸”两个概念体现,这两个概念至少与33种搭配形式使用,鲜明地体现出明示性表征的特点;面子表征或诉求发生在个体层面、关系层面和集体层面,因此存在着个人面子、关系面子和集体面子;“面子”和“脸”体现出诸多相似性;同时二者的敏感因素也存在着相似性和差异性。

从表征的层面来看,“面子”多呈现于社会层面和关系层面中,个体层面相对次之,倾向于体现交际个体社会心理属性;而“脸”多呈现于个体层面中,社会层面和关系层面次之,倾向于体现交际个体社会文化属性;从敏感因素来看,影响“面子”和“脸”的敏感因素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致性,然而,“面子”对虚荣和社会观念因素的敏感性和“脸”对道德和社会准则因素的敏感性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特点说明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概念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面子概念。

2.汉语中存在“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的区别,但体现于自我和他人对面子诉求或表征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态度。

“积极面子”是在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约束或影响下,交际个体期望的被接受、被认可或被赞赏的正面的或积极的评价,而“消极面子”是在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约束或影响下,交际个体期望不被拒绝、不被否认或不被排除出的负面的或消极的评价。

“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互为存在,体现出面子的得与失。

这与Brown和Levinson界定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存在显著差异。

3.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一般意义或统合意义的面子)是由一系列与社会、文化、认知相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概念集合:面子=概念1,概念2,概念3……概念n。

具体而言,表现为自我和他人基于身份特征对面子表征或诉求根据社会和文化价值作出的评价。

因此,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概念不是西方学者所定义的“公共的自我形象”,也不是“自我形象”(Goffman,1955;Brown&Levinson,1978/1987)
等等,而是有其独特的性质。

4.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表征具有多元的属性,如表征
的明示性、表征的自我—他我—超我的统合性、文化的基因性、人际的互为性,以及影响因素的多维性。

其中,表征的明示性突出呈现出面子在中西方不同语境下表达的差异性。

西方人往往采用不同的礼貌策略隐晦地表征面子,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在社会交往中明示面子。

表征的自我—他我—超我的统合性反映出汉语中面子体现的个人与社会和群体的关联关系。

文化的基因性则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面子受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而人际的互为性说明中国人的面子是可以相互给予,体现出面子文化的人际关系。

最后,影响因素的多维性体现了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认知因素对面子表征的多元影响。

这些特征诠释了汉语中的面子表征具有其显著的文化特性。

本研究得出结论:汉语中的面子表征有其鲜明的文化特性,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概念与西方英语文化的面子概念存在显著的差异。

这一方面说明西方经典的礼貌—面子范式无法合理地解释汉语中的面子,另一方面也呼唤语用学界应从不同理论视角深入探究汉语文化特性的面子和面子交往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体现其文化特性的解释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