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浅析

合集下载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即要求 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
要求 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 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怎么办?
3、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请同学阅读书本P61-62
61
62
3、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
同步---重要举措。
具体措施:①要逐步提高“两大比重”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 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另一重要举措。
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解决 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 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取缔非法收入,控制收入分配差距。
异程度的一个指标。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国际上通常将0.4作为警戒线,超过这条“警戒线 ”时,贫富两极的分化较为容易引起社会阶层的 对立从而导致社会动荡。
2013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73。
企业管理者,利 用手中职权非法 谋取利益,生活 极其奢侈;
工资平常,但通 过炒股,出租房 屋等方式,总收 入也颇丰;
在垄断行业工作 ,薪水是其他行 业的三、四倍
病重丧失劳动能 力,生活贫困
Zx.xk
增加低收入
调节过高
者收入,完
收入
善社保体系
保护合法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二、 初次分配不公的表现 ( 一)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 一) 初次分配的概念界定 初次 分配指 国民总收入 ( 即国 民生 产总值 ) 直 接与生
产要 素相联 系的分 配。任何 生产活动都离不开 劳动力 、 资 本、 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 取得这些 要素 必须 支付一定 的报 酬 , 这种报酬 就形成各要素提供 者
研究方 向 : 社会 主义市场经理理论与实践 ; 汪一伦( 1 9 8 9 一 ) , 女, 甘肃 白银人 , 兰州理T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专 业: 思想 政治教 育, 研究方 向 : 高校思 想政 治教育 。

l 8 7・
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 的挫败 , 同时也使 得社会 不公愈演愈
人 收入三者在 国民收入中所 占比例是否合理 , 且这三个部 分 的增长速度 是否保持 均衡 和协调 ;从微 观层 面来 看 , 公
平 主要有三个 方而 : 一是机会 公平 , 即人们进入 市场要不
【 作者简介 】 张 璐( 1 9 9 0 一 ) , 女, 山东禹城人 , 兰州理工大学 2 0 1 1 级 硕士研究生 , 专业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研究方 向: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 ; 卫 东( 1 9 7 6 一 ) , 女, I l J 西新绛 人 , 兰州理 【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副教 , 硕 士生导师 ,
2 0 0 7 年 约为 1 1 %f 3  ̄ 。近十几年职工工资总额 占国内生产 总
资本 等生产要 素所 获得 的报酬收入 , 企业在扣除其 固定 资 产消耗 、 其他运营成本和税收 以后 的净营业盈余所形成 的
初 次分配收入 , 政府运用 国家权 力对货物和服务 的生 产和 再生产征收的生产税和进 口税 所形 成的初次分 配收入『 J j 。

高三政治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高三政治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内涵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的分配。

经过初次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原始收入”,经过再分配所形成的收入,叫“派生收入”或“最终收入”。

(二)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非公有制经济的各企业中分别进行的。

⒈国有经济初次分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1)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成为国家集中的纯收入,由国家统筹安排,在全社会范围内使用;(2)以企业基金形式留归企业支配,用于企业发展生产、集体福利、职工奖励等方面;(3)以工资形式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分配给企业职工,由职工个人支配和使用。

⒉集体经济初次分配:⑴城镇集体经济初次分配:城镇集体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财政,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合作基金形式上缴集资单位,形成统一支配的集体收入;③以企业基金形式留给企业;④以工资形式分配给职工,形成职工个人收入。

⑵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次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由于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要以承包农户为单位进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承包农户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发解为四部分:①以农业税形式上缴国家,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②以公积金、公益金形式留给集体,用于扩大再生产和集体福利;③管理费形式提留给乡村政权组织;④以个人收入形式留归农户。

⑶个体经济的初次分配:个体经济单位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两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税后利润全部形成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⑷私营经济的初次分配:私营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三部分:①以税金形式上缴国家;②以工资形式分配给企业职工;③以企业主收入形式归企业主支配。

⑸“三资企业”的初次分配:“三资企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四部分:除按注册投资比例分一部分给外方投资者外,其余部分的分配与一般企业相似,分别以税金、企业基金、工资形式,形成国家收入、企业收入和劳动者个人收入。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

关于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主要包括居民提供生产要素所得报酬收入,政府通过征税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企业在扣除其固定资产消耗和其他运营成本及税收后的净营业盈余形成的初次分配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状况决定,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1)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它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

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3)劳务费用。

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获得收入。

(4)价格变动。

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

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

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来区分二者:一,初次分配存在于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农、工、建、交、商等。

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探讨

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探讨

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探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现状(一)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缩小而企业和政府所占比重不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计算,1992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19∶73,2008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0∶22∶56。

由此可见,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所占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政府和企业所占比重却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国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从1990年的52.6%下降到2008年的39%,下降了13.6个百分点。

而这一比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处于54%-65%之间。

另据调查,当前我国劳动者工资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10%甚至更低,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

(二)居民总体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根据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2475.6元)是20%最低收入组(15233.4元)的5.4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14049.7元)是20%最低收入组(1869.8元)的7.5倍。

根据财政部的调查,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高度不平等”状态,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

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已由改革开放前的0.16上升到目前的0.47,不仅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也超过了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水平。

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有专家认为我国实际收入差距还要更高。

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127个国家近年来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的指标表明,基尼系数低于我国的国家有94个,高于中国的国家只有29个,其中27个是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亚洲只有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两个国家高于我国。

这种状况说明,我国的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也高于中国的历史高点(李欣欣,2008)。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43.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6元。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初次分配的角度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基于初次分配的角度
年 份 1 9 1 9 1 9 1 9 1 钟 1 9 19 2 ∞ 2 0 2 o 2 0 3 4 9 5 96 9 9 9 98 9 9 O 0 1 o 2 03
由表 2 数据可 以发现 , 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城 乡居 民所获得的
收入 比 9 年只有 13 9 5 已经扩大到 16 ,从 2 0 年开始 0 . .19 年 .3 01
维普资讯
j I分 ¨ 热 点 - 祈 I l , l , 叩 ●
韩国璃 居民 收人差距问题研究
_基于 辅。
一孔

舔 秘墒渡

浙江工商大学

初次分配概念及初 次分配收入
味的把公平问题放 到再分配阶段去解决 ,那么即使再分配能够
1 3 1 6 1 3 1 6 . 1 2 1 6 18 : 1 .7 1∞ :1 2 ∞ .1 20 :1 .1
数据来源 :根据 国家统计局 《 中国统计年 鉴》历年数据计算 而得 ,由于资料的局限 ,只能列 出8 的相应 数据 。 年
表 1 19 年 - 03 93 20 年居 民初次分配 比重
初发分配啦人
比重 1 1 % ^

占可主配啦人 9 . 9 . 9 g 9 . 9 . 9 . 9 . 9 . 9 9 86 89 67 68 59 59 64 66 82 8 1 84

每年都有显著扩 大.速度比较快 .到 20 年 已达到 20 : 。 04 .1 1
初次分配是我国收入分配过程的第一个环节 ,是基础性的分 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 .调节 的力度有多么大 ,对于初次分配所
作用也是非常有限 的。 配 .即按照生产要素参与生产过 程的情况而进行的分配。在初次 造成的巨大收入 差距 . 分配阶段产生三种收入流量 :由于居 民向政府或企业提供劳动力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浅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引言自十六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口号以来,社会公平的问题也被抬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多年以来,社会公平问题一直是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根本问题,是中国能够继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提到社会公平问题,首先应该提到的就是收入分配制度。

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的存在,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

可以说,解决好了收入分配的问题也就很大程度上的缓解了社会不公平的现状,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讲,在这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新时期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外来的各种政治经济压力也随之而来,要迎接外来的挑战,首先就要保证国内的稳定,所以实现社会公平,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也是中国面向世界的重要保障。

而本文就收入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收入分配制度的概念,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形成原因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历史1、改革开放前的历史2、改革开放后至今的改革过程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从农村方面来谈2、从城市方面来谈3、从事业单位来谈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贫富差距过大2、收入分配不公平3、收入分配格局失调五、对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现状提出的解决方法正文:分配制度即劳动产品在社会主体中如何分割、配给制度的总称。

有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以及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而按需分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好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种特殊的分配制度又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3.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劳动差别的存在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浅析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必要性

浅析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必要性

浅析初次分配体现公平 的必要性

[ 摘

要] 解决我 国收入分配差距过 大 , 在初 次分配 中体现公平 的原则。 也要 文章分析 目前我 国初次收入分 配领域 中
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 问题 : 权力参 与对初 次分配造成破坏 、 资强劳弱、 结构性 垄断 , 并针对这些 问 题提 出建议 。
维普资讯
20 0 7年第 1 2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沿 海



科 技
NO.2 2 07 1 ,0 Cumu a iey NO.1 l t l v 9
( 总第 9 期) 1
C 0ASI L EN ERP I E T A I R S S AND S I C ENC & T HN OGY E EC OL

中共十七大报告就 目前我 国每况愈下 的收入 差异作了新的论述 ,强调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 “ 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 的关 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 。在初次分配上强调公平 , 这在改革开放 以来 属首次。此前 , 我国政府处理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 是: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 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 ,经济高速发展过程 中的早期收入分配差异 的拉大不可避免 。但像我 国这样的情形极 为少见 。为 了建设一个和谐社会 和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这些年来 , 政府在二次 分 配方 面下 足 了功 夫 。各 方 面 的公 共 政策 不 断 向 低收入者或者社会弱势群体倾斜 。但各项政策的 实 际效果距 人们 的期 望还有 很 大 的差 距 。相 反 , 越 来 越多 的证据 指 向收入 分 配状 况 的持续 恶 化 。这 个现象表 明,我 国的收入差异 问题并不在于各级 政府 的二次分配不力 ,而是 因为初次分配造成的 收入差异过大。因此 ,解决我 国收入分配差距过 大, 也要在初次分配中体现公平的原则 。

财务视角论述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财务视角论述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摘要 : 面对社会 上存 在的 分配不公 等 问题 , 学者们 关注 的更 多的是 二次 分配 、三 次 分配 , 而忽视 了从 源头即初次 分 配解 决上述 问题才是 治本方法 。在微观领域 , 初 次 分配应该是财 务学研 究的对 象, 提 出初 次 分配相 关理论并对 实践
作 出指 导 是 财 务 学 义不 容 辞 的 责 任 。 关键 词 : 初 次 分配 ; 财务; 广 义 财 务 分 配
P u b l i c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I 公共 管理
财务视角论述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亓增 奎 莱 芜 市 商 务局 山东 莱 芜 2 7 1 1 O 0
侯 尚法 河 北 工 业 大学 经 济 管理 学 院
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0 0 4 0 1
在弥补生产经营耗费, 缴纳流转税之后 , 其余部分成为企业的主营业务 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等构成企业的利 总额。利润总额首先要按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 净利润要提取公积金 和公益金, 分别用于扩大积累 、弥补亏损和改善职工福利, 其余利润作 为投资者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或暂时留存企业或作为投资者的追加投 资。 最后, 初次分配影响企业的现金流。现金济 浞 财务的重要特征。王 次分配 。 庆成等( 1 9 8 8 ) 指出, 财务的实质 是 ‘ b 过程中客卿存在的资金运 在主流认识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问题—直被认为是政治经 和 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这种财务的 “ 资金运动论”在今天仍能较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鲜存 眷 E _ F 为财务问题专门研究。近几年 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活动。随着分配过程的进行, 资金或者退 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研究收 入分配的热潮, 在规范的成果之外 , 实证的 出或者留 存企业, 它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动, 这不仅表现在资金的 而目 表现在资金i 蚕 动的结构 匕 , 如筹资结构。 成果也出了不少。但不管是规范的 , 还是实证的研究, 基本都是宏观视 规模上, 财务分配问题的现状与我国财务分配的历史沿革有关。新中国企 角。实证分析数据也多来源于宏观数据, 鲜有使用微观数据的。宏观领 “ 一五” 域的收 入 分配研究从福利、收 ^ 、 分配的未来趋势和现实状态出发, 给出 业财务是在全盘照搬苏联企业财务模式基础 逐步发展的。 了收 ^ 分配合理陛的判断标准, 也对收 入 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进 时期, 财务管理和其他工作 F f 始 起步, 在理论 匕 学习苏联, 在实践上 行了理论探讨( 金振宇, 2 0 l 1 ) 。其成果对我们认识初次分配的重要陛和 出台了一系列政_ 策 和措施 , 构建了国营企业财务管理I 体制及其基本 内 分配 原则有重要的意义。遗憾拘 是, 虽然经 次分配的关注 彩沩 容。1 9 5 8年和 “ 文化大革命”时期, 财务管理曾两度受到冲击, 企业的 系统, 但却更多地停留在宏观和理论层面, 针对 “ 按劳分配”、 “ 按生 财务制度被冲击 , 甚至被取消, 财务管理陷入了混乱和无片 ; 状态。在这 产要素分配”等分配形式在市场经济中的活动主体———企业框架内 个时期, 财务无思想、财务无圜仑, 财务管理 几 I 乎不存在成了这个时代 的特征 准胜, 舢 ) 。从实践 匕 看, 这—时期, 企业在财务收支 E 几乎是 的指导『 打折扣。不过如果据l H 粥 板子打在经济学的头上, 将收 入 分 政府的出纳 , 国家统负企业盈亏, 企业费用开支由国家详细规定, 成本如 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原因归咎于经济学, 则实在是 何核算也由政府统一明确 ; 企业盈利往 匕 交, 企业亏损国家补。企业收 “ 不公”的, 至少在初次分配的领域如此。在微观领域 , 初次分配应该 是财务学 寸 象, 提出初次 糟己 市 目 手 挨 践作出指导是财务 随着经济改革和企业自主权扩大, 企业财务的分配职能 日 益突出。 企业有权参与利润分配 , 企业的留利要分配为后备基金、生产发展基 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至此, 财务学初次分配理论缺位已是不争的事实。财务学是应用经 金、新产品试制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财务管理在初 次分配中的实践范围扩大了。然而这种晴形并没有保持多久。随着我 济学。由于缺乏 理论难以 , 初次分配中一 步由苏式财务转向美式财务。在主流的美式财务学领域, 对分配的关注 些重要的原则, 如公平正义 原则难以在企业中实现。 初次分配是—个财务 问题。首先 , 这是由财务管理的内涵所决定 则集中在公司与股东的利益分配方面, 即股利分配理论。然而若将公司 的。我国著名财务、财政学家张国干教授在1 9 9 9年就提出,“ 财务的实 视为股东的公司, 则这种分配只是资本要素自身收入的再分配。显然, 质是—个分配问题 , 分配是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特殊矛盾, 体现了财务关 主流财务学的分配理论不仅不能解决初次分配问题 , 更使资本对劳动的 系的f 贡, 制约着财务活动的内容”。申波( 1 9 蝴 0 强调, 企业财务之所 侵 占合法化, 在劳动者缺少维权手段的隋况下, 使劳资矛尼 晋 | 化。由于 以成为—个经济范畴, 从根本 匕 说, 是由企业财务分配 干 形成的经济关 企业等微观主体很难科学合 系决定的。如果忽视了财务分配, 那无异是取消了作为经济范畴的企业 理、公平正义地实现初次分配 , 企业的分配更多是在政府 和 财务 , 剩下的仅仅是财务管理的业务技术方法问题。这些观 国改 内部 ^ G 厦 过制脚 的安排下完成的。 革开放初期, 市场经济的地位役有明确之前是占主流地位的。随着市场 面对社会 匕 存在的分配不公等问题, 学者们关注的更多的是二次 经济的逐步确立 , 美式以公开市场为依托的财务学理论逐步占据主流, 分配、三次分配 , 而忽视了从源头即初次分配解决 匕 述问题才是治本方 £ 或果有效 地运用T - '  ̄l k 中, 必须 人们对财务的认识与先前有些不同。但尽管如此, 分配仍然被视作财务 法。为了将经济学关于初次分配的硼 管理的应有之义。在我国的财务学教科书中, 基本都体现了这_点。如 杨丹等( 2 0 0 9 ) 指出, 财务管理就是 “ 在微观层面上, 企业筹集、 配置、 运 当 人选。因此, 初次分配是—个不折不扣的财务问 题, 构建基于价值创 用现金资源开鼢 括 动 , 为企业创造价笸手 0 造的阶崮 亍 合理 造的 以 初 次分 配 为 研 究 对 象 的 广义 贝 才 务 分 配 理 论 十 必 要。 田 分配”的活动。可I 昔 的是, 教科书的内容在展开时, 没有一以贯之地将 完整意义的价值分配贯彻到底 , 而是仅仅局限于股利分配这—狭窄领域 参考文献 的内容。 【 1 ] 张广科 . 按知 分配与企业剩余分享研 究[ M ]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2 0 0 9 . 2 ] 张国干 .论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财务的本质与财务职能[ J ] . 财经 其次, 初次分配是在企、 J 匕 层次 决定的。能在戡i 见 层面 寸 分配发 [ 1 9 7 9 ( 5 / 4 ) . 挥实际重要作用的是财务管理。考察一下企业利润的—般形成过程即 论丛, 5 】 中波 . 略谈企业财 务分配【 J 】 _ 财政研 究, 1 9 8 6 ( 5 ) . 可看出这_ 。企业通过生产经营翮 首先取得主营业务收人等收入, [ 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 即国民生产 直 ) 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 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定的报酬 , 这种报酬就形 或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 ^ 。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经 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 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 成, 政 萤 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 , —般不直接干预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变化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变化原因浅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初次分配格局变化原因浅析闫巍1,周振禹2(1.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江苏南京210003;2.南京政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苏南京210003)【作者简介】闫巍(1973-),女,辽宁大连人,南京政治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周振禹(1990-),男,安徽阜阳人,南京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摘要】本文从我国国民核算数据角度,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1990年-2010年间初次分配格局的变动,描述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系产生的变化;分析初次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得出在新形势下初次分配还需要进一步改革发展。

【关键词】初次分配格局;收入法GDP ;劳动报酬;资本报酬【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5)03-0008-02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1]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是我们党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从初次分配格局的现状以及发展历程,探究初次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原因。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初次分配格局演变初次分配是直接生产领域的分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经济分配单位的过程。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经济单位的组织者和所有者,所以劳动者通过体力提供的劳动力获得收入,其余形成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从而形成一种“亏损全报销,盈利全上交”的社会形态。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网校经济师考试频道编辑整理2014年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供经济师考生参考复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我国实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又称为国民总收入,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全面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和实力。

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多少,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富裕程度。

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

一国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该国中央银行将有可能提高利率,紧缩货币供应,国家经济表现良好及利率的上升会增加该国货币的吸引力。

2012年第二季度GDP是13个季度以来首次低于8%。

主要是由进口及固定资产投资(例如房地产)减缓造成的,但个人消费对GDP的拉动较大。

预计第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在第三季度应该会温和升温,因为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节水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批复。

当然也需其他一些政策的支撑:例如减税、降息等。

国内生产总值三种表现形态:1.价值形态。

2.收入形态3.产品形态与此相对应,三种计算方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1.生产法(总支出减中间收入)2.收入法(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之和)3.支出法(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之和)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分配的性质和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

浅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浅析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
( 二 )行 业 收 入 差 距 较 大
目前看来 ,我 国东西部地 区之 间存在 的差距是值得 高度 重视 和着 力解 决 的。从经 济总 量来 看 ,东部 地 区人均 G D P 是西部地 区的 2 . 2 倍 ,比改革开放之前增加了 0 . 5 个 百分 点。
( 四 )城 乡收 入 差距 扩 大
【 关键词 】 公平;负面影响;对策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
( 三 )区域 收入 差距 显 著
( 一 ) 初 次 分 配 差距 明 显
近年来企业的储蓄率在稳步 上升 ,政府的储蓄率也呈急 剧上升趋势 ,而居 民储 蓄率则在下降 。资本 分配太多 、劳动 分配太 少 ,导 致 国民收入 分配格 局 的偏 移 。1 9 9 7年 ~2 0 0 7 年 ,劳动 报酬 占 G D P的比重从 5 3 . 4 % 降至 3 9 . 7 4 %; 资本收 入 占比持续上 升 ,企业营业盈余 占 G D P的比重 从 2 1 . 2 3 % 升 至3 1 . 2 9 %,达到 了 1 / 3以上 ,远高于发达 国家 。
参考 文献
【 1 】李永斌. 浅谈如何 开展 县级供 电企业党建 工作 工会 博览 ・ 理 论研 究, 2 0 1 1 ( 1 2 ) : 7 3 . 【 2 】王 小明. 县级供 电企业 党建工作存在 的问题 及对策探 讨盯 1 . 科技与企业, 2 0 1 1 ( 1 2 ) : 1 6 4 . 【 3 】 任 启远 . 关于企业 党的基层 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 城 市建设理论研 究。 2 0 1 3 ( 3 9 ) . [ 4 】杜颦. 关于对如何做好县级供 电企业党建 工作 的一点
选拔任用 干部 ,实行定 性考核和定量考评相结合 ,全力 打造 支党性强 ,党风 正 、党纪严 ,懂业务 、会管理 、善 自律的 中层干部 队伍 。 3 . 狠抓员工 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强企 战略,把建设 高素

关于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初次分配公平问题的几点思考摘要:文章阐述了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及其与二、三次分配的关系,提出了衡量公平问题的判断办法;并得出对于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应主要在初次分配中解决的结论。

关键词:初次分配公平;二次分配;三次分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及其政策导向经历了不断调整的过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就表明公平原则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共同原则,初次分配同样要体现公平原则。

一、初次分配公平的含义公平的含义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公平问题。

在一定时期,什么是公平,是一个社会价值或者观念的社会选择问题。

就公平本身而言,它是主观范畴和客观范畴的结合体,是公正与平等的统一体。

具体而言,公平在经济学意义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1、经济公平。

主要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在再生产过程中权利与义务、作用与地位、付出与报酬之间的平等关系。

经济公平体现的是市场机制基础上的价值规律,强调的是机会均等、规则公正和以效取酬,即强调公平的机会、公平的竞争和平等的权利。

其中,机会均等是指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

它要求在再生产过程的起始环节,每个企业和劳动者应具有同等的地位和机会支配社会资源,有同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规则公正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竞争的规则对所有参与者都应当是平等有效的;以效取酬是指在再生产的最后环节,参与竞争者的收入应与其效益产出相适应。

在这样的前提下,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按要素贡献所取得的收入,就是公平的收入。

2、社会公平。

主要是指在再生产环节之外的再分配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机制和政策使收入趋向合理化的一种平等关系。

它要求在经济公平的基础上,让所有公民都能获得维持一定生活水平的物质条件,消除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社会公平强调的是将人们收入差距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所对应的目标是资源配置效率的长期延续和社会秩序的相对和谐。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第一,满足社会公共部分的需要。 第二,满足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 第三,满足社会保障的需要。 第四,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第五,调节经济关系和收入分配关系。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工具
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工具是国家财政经济杠杆。
财政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是通过预算支出来进行 的。通过预算支出,国家将在初次分配中集中的那一部分 国民收入,通过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分配各种用途。
第二个是需要标准,即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 要分配国民收入。
第三个是平等标准,即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
五、收入分配平等性的衡量
(一)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首先将一国总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然后计算出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最后,将得到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 系在图中描绘出来,即得到了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收 入分配越不平等,即贫富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越小,说明一个国家的收入 分配越平等。
六、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的目标就是既要有利于经济效率,又要 有利于平等。
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是贡献标准,而收入分配的平等 化总是要通过其他政策来实现的。
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世界各国都采用了一些有 关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与社会福利政策。如果 说税收政策是要通过对富人征收重税来收入分配平等化, 那么,社会福利政策则是通过给穷人补助来实现收入分配,各种经济杠杆也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 工具。税收、价格起着调节收入、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 用。银行存款利息是在银行、居民之间进行国民收入再分 配。保险费这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工具,将补偿个别单位 和个人的损失转归社会负担。
四、收入分配标准
收入分配有三种标准:

各机构部门的初次收入与再分配收入的结构分析

各机构部门的初次收入与再分配收入的结构分析

各机构部门的初次收入与再分配收入的结构分析各机构部门的初次收入与再分配收入的结构分析2004-2011年我国国民收入各主体部门的分配收入占比如图:初次分配收入在各部门的占比变化,如图:再分配后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占比变化,如图:1.总体分析由上图可看出,四大部门中,在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中,住户部门都是占比最大的,占比最小的是金融机构部门。

初次分配中,住户部门由于得到大量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因此占比较大。

2.非金融企业部门分析通过上图,我们发现,非金融企业的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仅次于住户部门,从2004年的23.19%减少到了2011年的20.24%;表现出这8年间,非金融企业的比重有所减少,在06,07年间有小幅的波动。

而在经过再分配后的可支配收入中,从04年的20.61%到11年的16.8%,在此过程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可分配收入占比一直在减小,仅在07年有小幅上升。

这表明非金融企业的收入税增速较快,企业的税负相对较重。

所以我过应当适当的调整税收结构。

3.金融机构部门分析金融机构在初次收入分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中所占比例是最小的,从2004年到2011年间都有小幅的上升,分别由1.93%,1.91%上升到了3.7%,3.23%。

表明金融机构在经济机构中的重要性逐渐提高。

4.政府部门分析从2004年到2011年,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都有所增加。

分别由13.74%,16.43%上升到了15.36%,19。

19%。

初次分配收入中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生产净额与税收收入。

.在09年,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甚至已经超过了非金融机构部门,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税收的增加。

5.住户部门分析在初次分配收入与可支配收入中,住户部门所占的比重都是最大的,是收入分配结构中最重要的部门。

住户部门在收入分配结构中,一直处于小幅下降趋势,仅在08年有较大幅度波动,可能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失业增加,导致劳动者报酬与财产收入有所减少。

准确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准确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知识拓展】准确区分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实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个方面实行分配:一是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是以工资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是企业(集体)自留部分,用以发展企业。

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了国家、企业(集体)和生产部门中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入。

(2)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实行分配后,还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再次分配,以保证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保证满足重点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消费和集体福利事业的需要,保证满足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保证满足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等。

再分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预算。

【知识链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区别含义不同
内容不同
(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
(2)在一般情况下,二者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如在实行
扩张性财政政策时往往扩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在实行紧
缩性财政政策时,则会减少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

【知识链接】扩张性、紧缩性、稳健的财政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产收入 红利 外国直接投资的再投资收益 投资收入 地租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通常也称按要素分配,或称功能性 收入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中劳动要素收入和资本要素收入所占 的份额。从形式上来看,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主要形成三大 板块: 劳动报酬所得、资本所得( 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 余) 和政府间接税( 生产税净额) 。因为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二 次分配和三次分配对分配格局的影响程度远小于初次分配,所 以,初次分配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决定了社会最终收入分 配的基本格局。
(3)系统分析法。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因素,进行 系统认识,明确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
1.从时间序列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2.通过国际比较看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根据2002-2008年《国际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考察巴西、伊朗、 埃及、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委内瑞拉、泰国、尼日利亚等发展 中国家,计算出这些国家的平均劳动率为45.6%,由此可见我国劳动报 酬占比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
(1)文献分析法。通过阅读专著、期刊等各种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研究和解释,以充分了解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状况和动态,为 本课题的研究提供支撑。
(2)比较分析法。在长期的历史时间中,分析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 占比的演变过程,进行纵向比较;将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的状 况与其他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状况进行横向比较。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 分配问题浅析
目录
1 2 3
4
前言 主题 总结 参考文献
收入分配的基本流程
增加值 交换性分配
原始收入 转移性分配
可支配收入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 所得税 社会保障与福利 其他经常转移
收入形成
收入初 次分配
收入再分配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劳动者报酬或雇员报酬 生产净额税 营业盈余/混合收入
1.在研究内容上不同;
文献一主要从实证方面研究出了生产函数来测算劳动报酬比重, 这种方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准确性和稳定性也相对较高。
文献二从宏观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进 行研究,首先,从时间序列和国际比较两个层面,分析、判断我国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现状;其次,从制度、机制、观念等 层面分析导致我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原因;再次,深入分析我国 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结构的影响;最后 ,提出提高我国劳动报酬比重的相关建议,以引领劳动报酬占比向 健康的方向发屐,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支持,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提供保障。
研究思路 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入手,深入 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提高初次 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 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研究方法 本选题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形势,运用 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文献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借 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提高劳动 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行系统的研究。
章上峰,许冰.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测算方法研 究[J]. 统计研,2010,08:74-78.
统计资料的限制和统计口径的变化可能使得劳动报酬比重测算 存在诸多困难。本文分析了资金流量表和投入产出表测度劳动报 酬比重的优缺点,并提出利用时变弹性生产函数测度劳动报酬比 重的新思路,从而为测度劳动报酬比重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国 民核算资料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文献三结合当前形势,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与现实相统一、文献 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借鉴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从宏观与微观相 结合的角度,对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行系统的研究。
目录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含义及概念 文献评述
小结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 部门的分配比例及其相互关系,它反映了该国产出在各部门的分享结 构,这种产出分享结构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宏观调控的政策 选择。一个国家的主体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合理,会对该国的投资消费 比例、居民收入差距、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合 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既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 关系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公 众福祉,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社 会和谐稳定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之处
针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巾占比偏低的现状,本课题从多 方面剖析其原因,并从经济、社会以及其他方面多角度分析劳动报 酬占比偏低的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相关理论,结合实际 现状,提出提高劳动报酬比重的可行性建议。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用发展的观点,从回顾过去、立足现在、把握未来三个 层次,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联系和发展的基本原理,对本文我国劳动 报酬占比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拟采用的具体方法有: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出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并已经引起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根据省际收入法 GDP 核算数据, 197- 1995 年期间,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基本保持不 变,但 1995- 2007年期间,共降低了 11. 70 个百 分点; 其中,1995 - 2003 年间 下 降了 5. 29 个 百 分 点,2003 到2004 年则骤降了 4. 60 个百分点 ,2004年到 2007 年又进一步又下降了 1. 81 个百分点。2007 年, 我国劳动 报 酬 比 重 为 39. 74% ,不 仅 低 于 1995 年 的51. 44% , 也低于同期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2007 年 美 国 劳 动 报 酬 比 重 为 56. 9% ,英 国54. 5% ,法 国 51. 2% ,加 拿 大 51. 3% ,澳 大 利 亚47. 9%,日本 51. 7% ,韩国 45. 6% 。
文献三从分析初次分配制度及我国劳动报酬的现状,地位及作用 入手,深入的分析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和原因,通过阐述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重大必要性,分别从政府、企业和 劳动者三个方面对提高劳动报酬的相关对策进行探索。
2.在研究方法上不同
文献二对我国劳动报酬占比问题进行动态的分析。拟采用的具体方 法有:(1)文献分析法。(2)比较分析法。(3)系统分析法。
创新之处 首先,在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之 后,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很多,但是更多是就具体的某一方面进行阐 述,深入系统的研究较为薄弱。其次,视角、内容新。在掌握现有材 料的基础上,对当前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过低的原因、危害以及从 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面去改善劳动报酬过低的现状进行分析, 丰富了初次分配制度中关于劳动报酬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由重大意义。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的原因
1.制度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2.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缺乏保护 3.政策措施滞后,政府职能发挥不充分 4.观念因素导致的劳动报酬占比偏低
1.工业化转型的不断推进 2.制度安排的公平视角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4.劳动力素质提高的内生机制
[2]刘珺.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研究[D]. 信阳师范学院,2012.
张紫鑫. 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转型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
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按照流程发生的顺序可以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再分配) 和最终分配三个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整个收入分配格局形成的最初阶段,也是 形成收入分配最终格局的基础阶段,它不仅涉及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分配,也对 各个参与生产的主体进行了分配。初次收入分配形成的收入结构在二次分配时很 难彻底改变,而初次收入分配的失衡也必将会导致最终分配格局的失衡。对此状 况,我国政府已经开始了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一系列措施。强调加快形成合理有 序的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收入分配中所占 的比重,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优化收入分配格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 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让代表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享受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这就意味着普通劳动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得到 好处,而且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能保证自己的权益。本文便是在这样的宏观环境 背景下对我国初次收入分配结构的转型进行研究分析的。
第二、准确性,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和投入产出表测算结果比较 接近;
第三、稳定性,测算结果具有连续光滑,从而有效避免由于统计口径改变 带来的核算问题。
[1]张璐.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研
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兰州理工大学,2014.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否合理,关系着劳动者的切身利益, 影响着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 定。改革幵放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富在不同社会群体 之间的分配出现不均衡现象,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失衡和社会问题。党的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一重要 命题,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 提高同步”的积极主张,强调发展成果要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劳动报酬,即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相应报酬。我 国的劳动报酬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货币工资,是用人单位直接支付 给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各种工资、补贴、奖金、津贴等;二是实 物报酬,是用人单位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服务和物品,以免费或低于 成本价的形式等;三是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为其雇佣的劳动者向政 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社会保险金,包括养老、失业、医疗、人身、 家庭财产等保险金。这三种形式中,劳动者的以货币为形式的工资 是劳动报酬的最主要形式。 劳动报酬比重通常是指劳动者报酬占收入法 GDP 的比重,也称劳 动收入份额,或者简称劳动份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