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1

合集下载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 最快的“信使”》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 最快的“信使”》教案

《第一节最快的“信使”》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

4.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

教学重点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电磁波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电视节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一节最快的“信使”》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二、自学互研(一)认识电磁波自主阅读教材P53~54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答: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答: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也可以传播电磁波。

3.什么是电磁波波长、频率?它们与波速存在什么关系?答:两个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λ表示,单位是米;1s内通过的波峰(或波谷)的次数,叫做频率,用f表示,单位赫兹(Hz);波速是指波传播的快慢,它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c=λf。

(二)电磁波的应用自主阅读教材P55~57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4.什么是电磁波谱?答:电磁波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人们依据它们的频率或波长,给这个“家族”编制了一个“家谱”,即电磁波谱。

5.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电磁波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答:①在医学上:医生用γ射线做脑部手术,用X射线透视来判断身体某些部位是否出现异常。

②在通信中:在通信领域用无线电波来传输信息,如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接收手机信号等。

③在生活中:日常用的电视机、空调等设备的遥控器都是红外线遥控,都是用电磁波来工作的。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九年级下册物理【优学案】课时通(沪粤版)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以及它们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 让学生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及特点。

2.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难点是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以及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一、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介绍光和电磁波的基本概念,讲解它们的传播速度和特点。

三、课堂互动: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光和电磁波传播特点的理解。

四、案例分析: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电等,让学生明白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五、课后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光和电磁波传播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活动重难点: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电磁波在现代通讯技术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光和电磁波的传播特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研究,探讨光和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光纤通信、卫星导航等,激发学生们的科技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光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这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如何计算的。

在课堂上,我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这个公式。

2020年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19章第1节最快的“信使”

2020年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19章第1节最快的“信使”

教案:最快的“信使”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第19章第1节。

2. 详细内容:(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及其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过程,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 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现代通信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波的产生过程,强调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的。

(2) 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公式为v = fλ ,其中 v 表示速度, f 表示频率,λ 表示波长。

(3) 教师介绍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如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

3. 例题讲解:(1) 教师出示例题: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2.4GHz,波长为 12c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讲解答案并解析关键步骤。

4. 随堂练习:(1) 教师出示练习题: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9Hz,波长为 3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点评答案并解析关键步骤。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最快的“信使”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电磁波的频率为 15Hz,波长为 5m,求该电磁波的速度。

2. 答案:30m/s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9.1 最快的信使-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名师教学设计(粤沪版)

19.1 最快的信使-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名师教学设计(粤沪版)

19.1 最快的信使-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名师教学设计(粤沪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速度”、“加速度”和“时速”的概念。

2.了解怎样利用速度和时间计算位移。

3.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4.通过实例学习速度、加速度和时速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准备1.教材:2018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粤沪版)。

2.已备好的教学PPT。

3.笔记本和铅笔。

4.实验材料:滑翔车、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一个世界地图,提问学生:如果要将最快的信息传输到另一个地方,你们认为怎样的信使最好?•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重要性,并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2. 观察实验(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滑翔车和计时器。

•每组将滑翔车放在一个斜面上,并用计时器测量滑翔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所用的时间。

•学生观察并记录下滑翔车的速度和时间。

3. 计算位移(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使用实验数据计算滑翔车的位移。

•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4. 计算加速度(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加速度,并使用实验数据计算滑翔车的加速度。

•教师巡视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总结(1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速度和加速度有什么区别?”•教师进行解答和概括,并给出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作业布置1.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尝试寻找其他的实例,了解速度、加速度和时速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并通过计算位移和加速度巩固了相关知识。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然而,部分学生对于加速度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讲解和练习。

在教学中,引用了实例加以说明,但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改进引例的方式。

同时,还需鼓励学生主动查找相关实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9.1 最快的“信使”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9.1 最快的“信使”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最快的“信使”
电磁波
2.提出问题
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具体能分成多少类?每一类有什么应用?
(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3.归纳总结
各种电磁波的应用:
无线电波——电视机、收音机;
微波——微波炉、微波雷达;
红外线——红外热感照相机;
紫外线——消毒;
X射线——透视Leabharlann 体内部情况;γ射线——检测金属中的裂纹.
小结与作业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波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关系:波速=波长×频率,即c=λf.
活动2:开启收音机,调到某一频率的电台,利用c=fλ测算该台的波长,看其与表盘上标出的波长数值是否一致.
(学生计算,然后进行比较.)
二、电磁波的应用
1.观察思考
(1)教材图19-5.
(2)教材图19-6.
(学生思考、观察并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教师归纳: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会产生电磁波.
播放有关水波、声波、电磁波的课件,对比学习电磁波.
(学生观察并讨论.)
(二)波速、波长、频率
1.用多媒体播放电磁波的特征图,引导学生学习波长、频率、波速.
2.归纳总结:
波长:两相邻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λ).
频率:在1 s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f).
2.调查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写一篇调查报告.
3.请从互联网或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了解隐形飞机的原理,思考应如何使隐形飞机现出原形.
创设问题情景,从生活走向物理.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一. 教材分析《最快的“信使”》这一节主要介绍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特别是移动通信。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磁学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磁波通信的直观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使学生掌握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

2.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传播的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工作原理。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电磁波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移动通信设备实物或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基站等,让学生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最快的“信使”。

2.呈现(10分钟)展示电磁波传播的原理图和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图,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基本原理,以及移动通信的系统组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移动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波传播原理和移动通信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移动通信,还有哪些领域应用了电磁波?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19.1最快的信使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9.1最快的信使学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9.1最快的信使学案 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19.1节《最快的信使》。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磁效应,介绍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波的过程。

2. 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如何在空气中、光纤中传播,以及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等应用。

3. 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信、卫星导航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电流表、磁场演示仪等)。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手机通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通过实验演示电流的磁效应,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进而产生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如何在空气中、光纤中传播。

(3)电磁波的应用:通过实例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信、卫星导航等。

3. 随堂练习:(1)请解释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2)请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请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电磁波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和应用,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2. 电磁波的传播3. 电磁波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过程。

第十九章第一节最快的信使(教案)

第十九章第一节最快的信使(教案)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九章第一节《最快的“信使”》课时教学设计课题最快的“信使”单元学科物理年级九年级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4、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应用“类别”方法了解电磁波的存在5.经历观察收音机表盘的活动过程,了解电磁波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6、从电磁波家族成员的广泛应用,感悟发现电磁波的意义和价值重点了解电磁波,难点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王亚平太空授课的视频,提出问题:你知道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和画面是怎样传递到地球的吗?学生讨论、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二、新课教学:今天人们用手机,电子邮件来传递信息,而过去的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一)、不同时期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下面的问题(1)、不同时期人们是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古代用烽火、信鸽;20世纪用各种交通工具和有线电话;当代普遍用手机、电子邮件等)(2)、各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有什么优缺点(3)、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哪些方式更快捷、准确?教师小结:当今传递信息的各种方式中都离不开电磁波。

那么,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什么特点?电磁波是怎样传递信息的?(二)、认识电磁波1、体验电磁波演示前:要提醒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听—收音机里有什么反应;看—导线的一端怎样与电池正极接触;然后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学生观察实验(1)、为什么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一个极要迅速断续地接触?(由于接触的细铜丝头有时多,有时少,电路中会出现时大、时小、时有、时无的电流)(2)、在此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是否发生变化(3)、收音机没有直接接触干电池,它为什么会发出响声?(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就会向四周发射一种波)小结:什么是电磁波: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在哪些情况下曾感知电磁波。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下册19.1《最快的“信使”》教案粤教沪版

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

2、了解电磁波谱。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电磁波的存在,应用类比的方法,初步了解电磁波的特征。

2、与机械波类比建立波速、波长、频率的概念。

3、通过具体事例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 1、电磁波的波速、波长、频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电磁波的应用难点:认识电磁波的存在教学方法讲述实验阅读讨论交流教具准备调谐收音机干电池绝缘导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如果你想很快和远方的亲朋好友取得联系,该怎么办?生:打电话。

师:对,打电话有两种,一种是有线电话;一种是无线电话,比如手机。

你们是否知道无线电话是靠什么来传递信息的?这就联系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

板书 19.1 最快的“信使”(二)新课教学阅读课文P52图19-1 传递信息的方式,了解几种古代和现代传递信息的方式想一想(课文P52) 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信息最快的是哪种?(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一、体验电磁波(板书)活动1:我们身边的电磁波师:家里的固定电话是用电流传递信息的,而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可用电线,而用“无线电通信”,日常生活中的收音机、手机等都是用无线电方式传递信息的。

演示课文P53活动1.用收音机接收时断时续的电流产生的电磁波当导线的一端跟电池的一个极相接,再用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咯咯”响声,而导线两端同时接在电池的两个极(短时连接)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很大,但没有发生变化,收音机没有发出“咯咯”响声。

问题: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导线中的电流有什么特点?(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启发:手持小木棍上下振动,当小木棍下端接触平静的水面时,可以看到水面上出现水波。

类比:当导线的另一端时触时断电池的另一个极时,迅速变化的电流能发射电磁波。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19.1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沪粤版(安徽)在设计这节物理课“最快的‘信使’”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光速的概念,并感受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 让学生了解光速的概念,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最快的。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速的概念,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难点:光的传播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激光笔2. 测量尺3. 透明塑料尺4. 光速实验演示器5. 笔记本电脑6. 投影仪活动一:光的传播速度介绍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光速的定义和光在真空中的速度,让学生对光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光速实验1. 让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激光笔和测量尺。

2. 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用激光笔射出光束,并用测量尺测量光束射出的距离。

3. 学生记录下测量结果,并计算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活动三:光速应用展示1. 我会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测距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光速来解释。

活动四:课堂小结活动五:课后作业布置一道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个与光速相关的生活问题。

在课后反思中,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实验环节,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安全指导,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对于拓展延伸,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光速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光速的知识。

同时,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光速应用的探究,让学生尝试发明一种利用光速的新技术。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光速的概念,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

19.1 最快的“信使”(教案)20232024学年级九年级下册初三物理沪粤版(安徽专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19.1节《最快的“信使”》。

该章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知道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传播速度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产生条件的理解,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荧光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电等设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设备是如何传递信息的?信息传递的速度有多快?2. 知识讲解(15分钟)(1)电磁波的产生:教师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2)电磁波的传播:教师介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性。

(3)电磁波的应用:教师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波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对电磁波的理解。

例题1:一辆无线电测速仪可以测出汽车行驶的速度,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例题2:一部手机信号传递的速度有多快?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1:电磁波的产生是由于什么原因?练习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最快的“信使”——电磁波1. 产生原理: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2. 传播特性:速度快,真空中为3×10^8 m/s3. 应用领域: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七、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完成第19.1节课后习题。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最快的“信使”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最快的“信使”_教学设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九章的第一节,章节名称为《最快的“信使”》。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光的传播速度、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以及卫星通信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的计算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速实验装置、电磁波实验装置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神舟十三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飞船与地面的通信是如何实现的?2. 知识讲解:介绍光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让学生理解光年、光速等概念,并通过实例演示光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传播速度。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实验,让学生掌握电磁波传播速度的测量方法,并了解电磁波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4. 知识拓展:介绍卫星通信的原理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如全球定位系统(GPS)、电话通信、电视广播等。

5. 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最快的“信使”一、光的传播速度1. 概念:光年、光速2. 实例:光的传播速度实验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1. 概念:电磁波传播速度2. 实例:电磁波传播速度实验三、卫星通信1. 原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2. 应用:卫星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解释光纤通信的原理及其优势。

2. 答案:光纤通信是利用光在光纤中的全反射原理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2019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9.1-最快的“信使”-说课稿

2019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9.1-最快的“信使”-说课稿

2019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19.1-最快的“信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2019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中的第19.1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光的传播速度以及使用光通信进行信息传递的原理。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了解到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快的“信使”,并且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导入、知识讲解与实验、小结与拓展。

二.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理解光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可以达到每秒300,000千米;–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能够描述光的传播速度和光通信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具有波粒二象性;–光的传播速度和光通信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理解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理解光的传播速度和光通信的原理。

四. 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导入课堂: - 你知道光是怎么传播的吗? - 光的传播速度有多快?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与实验 (35分钟)•第一部分:光的波粒二象性 (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电磁波的概念,并解释光是电磁波的一种;–介绍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即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通过实验展示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

•第二部分:光的传播速度 (10分钟)–讲解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每秒约300,000千米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光的传播速度那么快,以及光的传播速度与物质的介质有关。

•第三部分:光通信的原理 (15分钟)–介绍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即利用光的快速传播速度进行信息传递;–通过实例讲解光通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光纤通信、激光通信等。

3. 小结与拓展 (10分钟)•确认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归纳,重点强调光是最快的“信使”的概念;•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光的传播速度快,那么在宇宙中是否存在比光速更快的信使?五.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1. 在课堂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布置一些课后习题,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利用实验结果和学生的回答评价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

沪科粤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最快的“信使” 教案

沪科粤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最快的“信使” 教案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器材准备: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课件展示从古到今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现代传递信息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现场演示,或者播放课件辅助。

演示:1.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调至没有电台的位置。

2.将导线一端接在干电池的负极,另一端时断时续地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3.注意倾听收音机里与导线接触或离开正极瞬间同步的“喀喀”声。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

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当导体中的电流迅速发生变化或通以高频率的交变电流时,导体就会向四周空间发射一种波。

这种波是由电磁现象产生的,叫做电磁波。

探究点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了解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

波速、波长、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波速=波长×频率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其速度与光速相等,即c =3.0×108m/s1.在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一定,电磁波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反之,频率越低,波长越长。

2.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极其接近。

探究点三:电磁波的应用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作无线电波。

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

教师让学生在举出一些有关电磁波应用的实例。

板书设计19.1 最快的“信使”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波速、频率和波长的关系。

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设计

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设计

19.1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物理研究方法,并在生活中对电磁波有一定的认识。

课堂上可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归纳并通过实验和学习进一步认识电磁波。

二、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电磁波,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通过波形图认识波长与频率。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知道电磁波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中,感悟科学发现的价值。

教学重点:(1)认识电磁波,能读懂波形图。

(2)同学们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及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3)知晓无线电波的划分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

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

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二)、进行新课(1)通过“想一想”的问题,引起学生探讨电磁波的兴趣。

由学生展示,教师小结:古代人们使用烽火、信鸽、驿马等方式;现在人们使用手机、视频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

当今这些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电磁波,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点与应用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2)通过做“电磁波的产生”的实验并提出问题:为什么附近工作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的声音?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然后教师解释缘由: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振荡电流),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3)通过类比水波,声波来研究电磁波。

复习水波,音波的有关性质、特点和波形图,从而自然过渡到电磁波的相关特性,并两相对比。

(4)通过复习水波在传播的波形图,结合小木棍振动时产生水波的演示实验说明,告知同学们波峰与波谷的概念、波长与波速的概念,再通过分析给出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速=波长×频率,即c =λ f。

九年级物理最快的“信使”

九年级物理最快的“信使”

九年级物理最快的“信使”
新沪粤版《19.1 最快的”信使”》教师参考用书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磁波,知道电磁波是谁发现的,知道光是电磁波。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速度,以及波速、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认识描述电磁波的波形图。

3.了解电磁波的”家族成员”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4.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活动过程,学习应用类比方法推断电磁波的存在。

5.经历用电磁波的波速、波长与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来检验收音机表盘上刻度的活动过程,确认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从电磁波家族成员的广泛应用中,感悟电磁波发现的意义和价值。

2、教材说明
教材首先说明信息的价值,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引出最快的信使--电磁波,接着用实验并借助类比方法让学生确信电磁波的存在。

然后介绍电磁波的特性和电磁波的家族成员,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光也是电磁波。

3、教学建议
全章引言:
由于本节是本章的起始,因此,建议用下面的”全章引言”来激发学生学习。

最快的“信使”+精品教案

最快的“信使”+精品教案
电磁波是一个大家族,包括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和无线电波等,应用非常广泛。
【ppt17】
教师出示教材图“电磁波应用示意图”,让学生查看。
【ppt18】
教师出示图片:医生用γ射线做脑手术;医生用X光片判断是否骨折;电视机的遥控器是红外遥控;舰船上的雷达利用了无线电波,进一步例举电磁波的应用。
观看课件,听老师讲解。
引出“传递信息”这个话题。
简单了解人类传递信息方式的发展、变化。
引入本节新课主题“电磁波”。
【ppt6】活动1:体验电磁波
教师播放视频: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ppt7】
教师讲解:当多股细铜丝头在与电池的一个极断断续续接触时,由于接触的细铜丝头有时多、有时少,电路中就会出现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电流。当导体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导体就会向四周发射一种波,这种“波”就是电磁波。
【ppt13】
【板书】
(2)频率为电磁波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频来自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频率越高,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
【ppt14】
【板书】
(3)波速为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为c=3.0×108m/s;在空气中的波速接近于真空中的波速。
【ppt15】活动2:观察收音机的表盘(这部分活动教师可以课前或课后布置)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3.电磁波与水波、声波类似,具有波速、频率和波长,也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
(1)两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叫做波长,用字母λ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长的单位是米(m)。
(2)频率为电磁波每秒向前传播的波长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19.1 最快的“信使”》教学设计(安徽省县级优课)

19.1 最快的“信使”设计思路电磁波的知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是以了解性的知识出现的;需要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特性、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先通过图片展示信息传递方式的演变,引出电磁波概念;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电磁波的真实存在;然后借助类比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电磁波,了解电磁波的波速、波长和频率以及三者的关系。

最后介绍电磁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4.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的传播;5.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6.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的资源是有限的;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重点:对电磁波的理解,认识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电磁波的应用。

难点:电磁波概念的建立,电磁波的产生及条件。

教学设备:多媒体、收音机、等教学过程:引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三种重要的资源,一是物质资源,二是情感资源,三是信息资源,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有时说:一个重要的信息,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个重要的信息,也常常能救活一个企业。

可见,信息是何等重要。

然而,信息需要及时捕捉并合理应用,才能收到积极的效果。

及时捕捉到的信息,又需要快速的传递。

因此,从古至今,人类在信息传递的方式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古老的烽火、驿马、信鸽等方式,到今天的现代通信手段,无不证明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进步与完善。

今天有人把我们这个时代叫做“信息时代”,一方面说明了信息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今天的信息传递方式,已经快速到了将我们的地球缩成了小小的村落。

为什么信息的传递能如此快速?学了本章内容之后,你自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新课教学:§19.1最快的“信使”多媒体展示从古至今人类在信息传递方式上的发展,从而引出人类目前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电磁波一、体验电磁波活动1我们身边的电磁波打开收音机,转动调谐旋钮至无电台处,再调音量旋钮,使音量大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快的“信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磁波,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通过波形图认识波长与频率。

(3)了解电磁波的应用。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电磁波产生的实验,知道电磁波产生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中,感悟科学发现的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电磁波。

教学难点
认识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认识波形图。

教学准备
广播、干电池、导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学生朗读本章的章首诗,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学生自学教材P52页,
了解不同时期人们传递信息的方式。

学生展示。

教师小结:古代人们使用烽火、信鸽、驿马等方式;现在人们使用手机、视频聊天、电子邮件等形式。

当今这些信息传递都离不开电磁波,什么是电磁波?电磁波有哪些特点与应用就是我们本节课研究的重点。

1.体验电磁波
教师演示实验:电磁波的存在
打开收音机,并调高音量,同时旋转跳台旋钮调到没有电台的位置。

在收音机的附近,让电池的负极与一根导线的一端良好接触,导线的另一端在电池的另一极上快速断续接触,听收音机有什么反应。

学生发现,收音机里发出“喀喀”声。

提问:为什么附近工作的收音机会发出“喀喀”声?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此时收音机接收到导线与电池间产生的电磁波。

教师介绍: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振荡电流),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满足:c=λf
介绍学生认识图
19—3波形图,知道波长是两相邻波峰或相邻波谷之间的距离,用字母λ表示,单位是m。

学生练习数图
19—3波形图有多少个波(7.25个波)。

电磁波的频率用字母f表示,电磁波的频率由导体内每秒电流方向变化的次数决定。

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常用单位有千赫(kHz),兆赫(MHz)。

1 kHz=103 Hz,1 MHz=106 Hz。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传播的速度等于光速,即在真空中
C=3.0×108m/s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同种介质的传播速度都相同,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2.电磁波的应用
学生自学教材
P55,知道电磁波的种类与应用。

学生展示,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电磁波的应用广泛,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体会到科技发展在改善人们生活与生产中具有的巨大作用。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安全用电有了怎样的新认识?
板书设计
1.体验电磁波
c=λf
2.电磁波的应用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