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十一单元21节德彪西
人音版高中第十一单元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共15张PPT)
印象派|一个人|光影|色彩|朦胧
目录
印象派艺术的起源与概念 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生平 印象派音乐的作品聆听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总结
CHAPTE ONE
印象派音乐的起源
印象派19世纪后半页至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的一 种全新的艺术流派和文化 思潮。印象派音乐产生于 19世纪末期,是受到象征 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 影响产生的一个音乐流派, 印象派音乐有一种完全抽 象,超越现实的色彩,是 音乐进入现代主义的开端。
CHAPTE THREE
印象派音乐聆听
这些仙女,我欲使她们永存 她们的肌肤 是那样的光艳,粉红, 在天光中熠烁 带着迷离睡意 我爱一个梦吗 我的怀疑,古老的沉沉夜色 停留在那细密纤巧的树枝上 这是真正的树枝,哎! 我感到了孤独 为了克服那追求玫瑰理想的缺陷 让我们思索吧……
【曲名】牧神午后
【作者】德彪西
德彪西
德彪西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 洲音乐界颇具影响的作曲家、革新家,近代“印 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德彪西自幼年起即受到印 象派艺术的熏陶,他的作品结合了东方音乐,西 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其音乐对自他以 后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代表作品有管弦乐《大海》、 《牧神午后前奏曲》,钢琴曲《前奏曲》和《练 习曲》,而他的创作最高峰则是歌剧《佩利亚斯 与梅丽桑德》。
质朴,清新,恬静而优雅的小女孩的形象
对比聆听三首与月相关的音乐作品分析三首 作品有什么不同。
思考
朦胧
CHAPTE FOUR
光影
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色彩
短小
德彪西【法】
印象派绘画
朦胧,光影,色彩
三种月色的不同对比
古典主义音乐: 严谨、规整 浪漫主义音乐: 注重情感的表达,浪漫诗意 印象主义音乐: 突出瞬间的主体印象,表现一种朦胧,
人音版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
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十一单元二十一节
音乐色彩大师 ----德彪西
德彪西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法国杰出的作 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和音乐评论家,印象主 义音乐的创始人。 他的代表作有钢琴 曲《亚麻色头发的少 女》,管弦乐《牧神的 午后前奏曲》、《大海》 等。
听觉与视觉
强
弱 长音 短音
高
跳进 明亮 灰暗
音高 音值 力度 速度 节奏 旋律 高 长音 强 快 舒展 跳进 低 短音 弱 慢 紧缩 级进
黎明时的海
随着太阳的升起,天越来越亮, 这时的海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音乐又有什么特点?
美术
线条模糊 光线的强弱
音乐
旋律 节奏 力度 音调 ຫໍສະໝຸດ 色光与影的变换色彩明暗
?
红
橙
黄
绿
青
蓝
紫
正午的海
正午的太阳已经高高悬起, 这时的海又有什么变化?与“ 黎明”比较,音乐又有哪些变 化?
级进
快 慢
低
《大海》的三幅素描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浪的嬉戏 ” “风和海的对话”
黎明前的海 太阳还没有升起,这时的 大海是怎样的?音乐上有什 么特点?
音乐是一门深奥的数学,其要素为 永恒的一部分。它决定着海水的运动, 决定着由风引起的海浪的戏谑。。。。
黎明时的海
请用以下音乐要素设计黎明时的海。
光 线 的 线 强 条 弱 模 糊 力 度 短 若 小 隐 的 若 旋 现 律
光 与 影 的 变 换 节 奏 多 变
色 彩 明 暗 乐 器 频 繁 变 化
—
—
—
—
一位伟大的 音乐革新者, 一个把音乐 带到另一个 境界的开路 先锋。
德彪西《月光》
(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细碎的笔触表现画家的视觉印 象。这一时期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 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边欣赏钢琴曲
的文字介绍。
《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边阅读书本146页
师: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好的音乐就象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好的美术作品又 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音中有画,画中有音。音乐家们在乐队这块巨大的调色板上,用每一 种乐器提供的各不相同的色彩,用指挥棒描绘出了一曲曲绚丽缤纷的乐章。而色彩、线条、
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
基本元素……比如我们听到这样的音乐: 音乐片断1《春节序曲》 ---色彩?
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
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德彪西(法)
这
就是德彪西,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教学总结:(这一环节有利于教师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作品抽象朦胧的特点,较为特殊,致使本课的内容较难把握,加之学生的生活阅历有限, 对印象主义音乐感到有些茫然,所以在本课中我联系了印象主义绘画作品的一些例子加以启 发,利用音乐和美术的一些关联,让学生通过看、听、想、谈、画等方式,接触体验艺术作 品的美感,感受生活中这种瞬间的奇妙感觉。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雷诺阿等人的作品可以 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德彪西的作品。我想艺术的形式应该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生活中的景
三、活动设计
1.同学们,今天呢,我们要去经历一次旅行。有人去旅游过吗?那我们今天到底去哪儿
旅行呢?就在这里。开玩笑,房间里也可以旅行吗?当然!只要你们静下心来,跟着我走, 就会体验到很美很美的风景。首先,请同学们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地方坐下。轻轻地躺下。闭 上眼睛,一直闭到我让你们睁开的时候为止。深深地吸气——呼气——。很好!我们的第 一段旅程开始了……【引入梦境】想象着:一片蓝蓝的天空,天空里,漂浮着朵朵软绵绵的 白云。白云下,是一片宽阔无垠的大海,波光粼粼的海面,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海 面上有一艘洁白的轮船,这,就是我们的船……听……【依次播放海鸥声、风声、海浪声、 儿童笑声或私语声、闪电声、怪异声、魔棒声、海鸥声、小段舒缓乐;时间间隔临场把握】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德彪西》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
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新设计
本课以印象派音乐风格和特点为重心,从三个作品的不同方向,积累聆听感受,再从音乐要素入手,层层深入,使飘忽、抽象的印象主义音乐在学生脑海中有了清晰、具体的印象,最后以“德彪西”的印象,再次点题。
2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探寻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及与印象主义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同时了解作曲家德彪西。
通过德彪西三首作品,探究印象主义音乐所产生的奇妙的音响效果的原因,从而分析印
象主义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声、配器、调式等形式要素上的特点,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通过聆听、模唱、视唱、听辨比较、描述、创编等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产生学习兴趣。
3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有了巴洛克音乐、古典、浪漫主义音乐的知识与感受的基础上,学生对这节课的音乐是充满期待的。
但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相信学生一定有感受,却难以表达,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引导学生。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印象主义音乐在音乐要素上的特点。
5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
二、《波浪的游戏》 三、《风和海的对话》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外加一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描述 了从黎明到中午海面上光的繁复变化。 ⑴乐曲主要运用哪些乐器音色来表现德彪西对 大海的印象? ⑵用几个关键词汇的连接(或画线条)记录下 乐曲中大海从黎明到中午的变化过程。
《吉内佛拉.德.班奇像》
《康威尔斯小姐像》
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由于我热爱音乐
,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的贫乏 的传统。音乐是真诚洋溢的自由艺术, 是室外的艺术,像自然那样无边无际, 像风,像地面,像海洋。绝不能把音乐 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派的艺术。”— — 德彪西(法)
拉威尔在该作品中采用了非常独特的手法:全曲在一个固 定的节奏背景上,由两个主题及其不断的交替反复组成。节奏 充满活力,贯穿全曲始终。全曲始终在C大调上,只是最后的 两小节才开始转调, 前半部分配有和声,除了独奏就是齐奏 , 后半部分附有淡淡的和弦。而且自始至终只有渐强的变化。 乐曲开始由小鼓和中提琴、大提琴的拨弦来表现“波莱罗” 的节奏(铃鼓自始至终打着相同的节奏)。这种节奏持续四小 节之后,从第五小节开始出现了第一主题,第一主题舒展明亮, 具有浓郁的西班牙风格,该主题先由长笛在低音区轻轻奏出; 期间经单簧管反复之后,由大管奏出第二主题。乐曲的第二主 题是第一主题的黯淡的答句,第二主题被作者称为具有西班 牙——阿拉伯风格。
听这样的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莫奈《印象 日出》
云、月光、大海、沉没的教堂
看到这些标题,你想的什么?
一:印象乐派的起源
19世纪末,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 学的影响而出现了一个新的音乐流派—印象 乐派。它力求改变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 采用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渲染神秘朦胧、 若隐若现、虚无缥缈的气氛和色彩,主张捕 捉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1. 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征。
2. 熟悉德彪西作品中的创作技巧与元素。
3. 感受并表现德彪西作品所传递的内心情感与音乐形象。
二、作业内容1. 音乐理论学习学生需自学德彪西的生平简介,了解其音乐风格的形成背景,并掌握德彪西作品中的和声、节奏、音色等音乐元素的特点。
2. 作品欣赏与分析学生需选择德彪西的一至两首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欣赏,并分析作品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如何构建起作品的情感与意境。
3. 创作实践学生需尝试模仿德彪西的创作风格,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和声片段,体现出对德彪西音乐特点的理解。
4. 音乐作品感受分享学生需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描述自己欣赏德彪西作品后的内心感受和所想象到的画面,以及对德彪西音乐风格的个人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结合教材与网络资源,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学习。
2. 作品欣赏与分析需有明确的重点和清晰的思路,能准确指出作品中的音乐元素及其作用。
3. 创作实践部分需尽量体现出个人对德彪西风格的独特理解,鼓励创新与尝试。
4. 音乐作品感受分享需真实表达个人感受与思考,避免抄袭与雷同。
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至教师邮箱或课堂作业平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德彪西的音乐特点;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欣赏;个人创作实践的原创性与表现力;短文内容的真实性与思考深度。
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与评价,同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与讨论,互相学习与借鉴。
3. 反馈形式: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指出优点与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作业的修改与完善。
2. 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与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 通过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第21节德彪西教案
- 旋律特点
- 和声、节奏分析
- 《海》
- 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 作品背景和意义
3. 德彪西音乐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 音乐风格的传承和发展
- 现代音乐中的德彪西元素
4. 学生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小组主题和分析
- 创新性想法和解决方案
5. 课堂总结
-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回顾
- 德彪西音乐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教师需要讲解德彪西的音乐创作背景,分析其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德彪西音乐的美学价值。
具体来说,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德彪西的音乐风格特点,如印象主义风格、梦幻般的旋律等。
(2)德彪西的代表作品,如《月光》、《海》等,分析其音乐元素和表现手法。
3. 德彪西音乐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德彪西音乐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德彪西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作品的背景、风格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德彪西音乐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品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德彪西的音乐风格进行创作。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强调德彪西音乐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其对现代音乐的影响,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德彪西音乐。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音乐的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包括其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的独特之处。他们也能够分析德彪西音乐作品中的具体元素,并理解其音乐风格对后世音乐家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学历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德彪西的音乐世界——从印象派到现代音乐”。
德彪西作为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音乐史册,更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德彪西的生平、音乐风格及其代表作,从而感受其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内涵。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德彪西的生平简介、主要音乐风格特点及其代表作品。
2. 技能与操作:通过聆听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学会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激发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德彪西生平及音乐风格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要求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某部作品的听后感,评价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印象派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水平的提高情况。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德彪西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介绍德彪西的生平、主要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其音乐创作的背景和特点。
3. 作品分析:选取德彪西的某部代表作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音乐作品。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就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作品进行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和感受。
5. 总结拓展:总结德彪西对音乐史的贡献及其对后世音乐发展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现代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提问,检测学生对德彪西音乐风格及代表作品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选择德彪西的一部作品进行深入聆听,并撰写一篇听后感,分析其在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的特点。
六、学后反思1. 教学反思:教师需对本课教学内容、方法及学生反应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公开课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第二十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创立印象派音乐及其做出的大胆尝试和伟大贡献。
教材中提供了德彪西的交响素描《大海》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和钢琴小品《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两首作品,由于印象派音乐变化很多,一课时完成两首作品的欣赏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了《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作为重点欣赏曲目。
交响素描《大海》是德彪西最大型的一部交响乐作品,有三个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波浪的游戏》、《风与海的对话》。
这三幅素描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描绘海的不同景象,使得整部作品显得特别统一。
作品的和声语言相当独特。
德彪西运用不同的手法以刷新音响色彩,笔法、节奏与力度变化都极精细。
第一乐章《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乐曲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大海的画面:夜幕徐缓地揭去,大海从黑夜中苏醒,黎明的朝霞渐渐从阳光映照的水平线上升起,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美丽动人,充满生机:它时而是蓝,时而是绿,不停地闪烁着诡异的光,涌动着斑斓的色。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在高中音乐鉴赏学习阶段,教师会安排学生模唱每首音乐作品的主题,分析音乐要素的改变给音乐带来的变化,并有相关系统的鉴赏能力训练。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随伴奏识谱,能够感受音乐的各种变化,能够较为理性的思考,这些为本节鉴赏课的欣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印象派音乐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学习积累下,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典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是有的学生不喜欢在音乐课上深入探讨,所以学生的音乐素质会有所偏差。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教师采用“听”—“想”—“画(写)”——“对比手法”的形式鉴赏作品,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较为理性、清晰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准备:一、准备、截取《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视频片段,寻找印象派音乐及作曲家相关音频、视频、图片资料并制作课件。
印象主义音乐—德彪西教学设计20
六、课堂小结
印象主义音乐的风格特点: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
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2)、请两位同学谈谈自己根据音乐现场创作的印象主义的绘画《海上-从黎明到中午》,展示并介绍。
3、谈论《大海》:
(1)、(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拓展研究。)关于本曲,曾有这样一段逸话:本世纪初,巴黎有一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大海的绅士,在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仿佛真的看到了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的大海景象,这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后来当他到海滨旅游时,见到了真正的大海,反而觉得有些"不够劲"了。待他旅游归来,得以再次欣赏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大海》时,才找回当初的感觉。此时他不禁惊叹道:“哦!这才是大海啊!”在交响素描《大海》问世之初,曾有评论家用“我没有听到大海,没有看到大海,没有感觉到大海”来表示不满,但德彪西认为他要创造的不是大海的复制品,而是大海的意象。你对此有何看法?并请谈谈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征,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两幅很出名的油画,观察这两幅画的风格有何
不同?
油画1:清晰、细致、具体、写实
油画2:模糊、朦胧、抽象、写意——印象主义画派2、受到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19世纪后期法国兴起了印象主义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并分析《月光》和《塔》两首德彪西的钢琴曲,分别从音乐风格、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总结;2. 结合音乐背景资料,撰写一篇短文,阐述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其影响;3. 制作一份以“音乐与情感”为主题的幻灯片,内容包括个人听后感、音乐创作背景和解析、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思考;4. 与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音乐赏析讨论”,就其他古典或现代音乐流派的某一部曲作品展开分析。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或盗用他人成果;2. 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3. 按照规定格式制作幻灯片和讨论稿,以便更好地展示作业成果;4. 提交作业的时间和形式(电子版或纸质版)将在课堂上通知。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成绩将根据完成质量、讨论表现和幻灯片制作水平综合评定;2.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和建议;3. 对于优秀作品,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批改意见,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不足,并在下次作业中改进;2. 学生可随时向教师提出疑问或建议,教师将积极回应并提供帮助;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音乐风格、鉴赏音乐作品,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
通过聆听、分析、撰写、制作和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能够全面地了解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及其影响,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作业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和分析,也包括对音乐背景资料的撰写和思考,还有对音乐与情感关系的探讨和讨论。
这些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德彪西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1. 了解德彪西的生平及其音乐风格特点。
2. 掌握德彪西某首代表作的基本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3. 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对音乐的感悟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与调研学生需提前预习德彪西的生平及其音乐风格,了解其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可通过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整理成简短的文字说明。
2. 音乐作品分析选择德彪西的一首代表作,如《月光》《亚麻色少女》等,进行音乐作品分析。
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基本结构(如曲式、和声等)、旋律特点、节奏感和表现力等。
3. 音乐欣赏笔记聆听德彪西的音乐作品,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分析音乐中表现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用文字描述音乐的画面感和情感变化。
4. 创作实践根据德彪西音乐的特点,尝试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小型乐曲,体现德彪西式音乐风格。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与调研:要求整理资料准确、全面,形成一份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
2. 音乐作品分析:需对所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其音乐特点及结构,分析需具体、深入。
3. 音乐欣赏笔记:记录要详细,描述音乐带来的感受和画面感,避免简单评价。
4. 创作实践:创作需体现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注意旋律的流畅性和和声的运用。
四、作业评价教师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预习与调研:资料准确性、全面性及文字说明的简洁明了程度。
2. 音乐作品分析: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能否准确指出作品的音乐特点及结构。
3. 音乐欣赏笔记:描述的详细程度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4. 创作实践:作品的创新性、流畅性及是否体现德彪西的音乐风格。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建设性意见。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如有疑问可与教师沟通。
教师还会根据作业的整体情况,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作品。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2.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并分析《月光》和《塔》两首德彪西的钢琴曲,理解其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2. 结合自己的感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首曲子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3. 对比德彪西与其他作曲家的作品,分析其音乐风格的独特之处。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禁止抄袭;2. 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不要照搬网上的解读;3. 字数不少于200字;4. 将作业在小组内分享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四、作业评价1. 作业提交后,教师将对所有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价;2. 优秀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供大家学习和参考;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2.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3. 教师将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具体实施步骤: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德彪西的相关音乐作品和资料,学生自行预习相关知识。
二、课堂活动:1. 聆听并分析《月光》和《塔》两首曲子,引导学生讨论曲子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2. 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互相学习和借鉴;3. 教师总结点评,进一步强调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德彪西的其他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三、课后反馈: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评价结果。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寻求帮助和建议。
教师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和艺术素养。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课时作业,学生将能:1. 了解德彪西的生平与音乐风格;2. 掌握德彪西代表作的旋律与和声特点;3. 培养对印象派音乐的鉴赏能力,并尝试运用音乐理论分析作品。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德彪西的代表作展开,具体包括:1. 预习作业:学生需在课前收集德彪西的生平资料,包括其成长经历、音乐风格特点等,并准备一篇简短的生平报告。
2. 听辨作业:学生需在课后完成对德彪西作品(如《月光》《沉思》等)的听辨练习,包括对旋律、节奏、和声的听辨与记录。
3. 理论分析作业:学生需根据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分析德彪西作品中的和声运用、曲式结构等,并撰写一篇简短的分析报告。
4. 创作实践作业:尝试运用所学印象派音乐的元素,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和声片段,体现德彪西音乐风格的特色。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提出以下具体要求:1. 生平报告需内容准确、条理清晰,能够简要概括德彪西的生平和音乐风格;2. 听辨练习需认真细致,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和声有明确的听辨记录;3. 理论分析报告需结合所学音乐理论知识,对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4. 创作实践作业需体现德彪西音乐风格的特色,旋律和声应具有创新性;5. 所有作业需按时提交,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本课时作业的评价标准如下:1. 生平报告的评价标准包括内容准确性、条理清晰度以及语言表达的流畅性;2. 听辨练习的评价标准主要看学生的听辨能力及记录的准确性;3. 理论分析报告的评价标准包括分析的深度、广度及理论运用的准确性;4. 创作实践作业的评价标准主要看作品的创新性及是否体现德彪西音乐风格的特色;5. 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优点与不足;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指导;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彼此的作业心得;4. 将优秀作业进行展示,激励学生相互学习与进步。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同时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聆听与赏析:学生需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聆听德彪西的《月光》,并尝试描述初次聆听时的感受;(2)阅读相关的音乐理论文章,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及其对音乐发展所做出的贡献;(3)观看德彪西的生平纪录片,了解其音乐创作背景和心路历程。
2.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有何特点?如何用音乐表达情感?(2)德彪西的音乐作品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看待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3)你认为自己是否具有欣赏德彪西音乐的能力?为什么?3. 创作与分享: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讨论结果,创作一首简短的乐曲或诗歌,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给教师;2. 作业内容应真实、客观,严禁抄袭;3. 小组讨论应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4. 创作作品应符合音乐或诗歌的规范,确保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讨论表现,给予相应的评分;2.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3. 作业评价应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下一堂课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表扬优秀作品,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1. 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2. 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3. 培养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兴趣;4. 增强小组协作和沟通能力;5. 提升创作能力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1. 了解德彪西的生平及音乐风格;2. 掌握《水中倒影》等经典作品的乐谱基础知识和欣赏要点;3. 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的作业内容围绕德彪西的作品《水中倒影》展开。
具体如下:1. 听音乐故事:学生在家利用网络资源或课本中提供的音频材料,听取德彪西生平介绍及其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解说,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想。
2. 乐谱学习:学生需自学《水中倒影》的乐谱,包括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并尝试分析其音乐特点及所表达的情感。
3. 创作与改编:学生可尝试对《水中倒影》进行简单的旋律或节奏改编,或者创作一首与德彪西风格相近的小型音乐作品。
4. 音乐笔记: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德彪西及其作品《水中倒影》的赏析笔记,包括作品创作背景、音乐特点、个人感受等。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听音乐故事时需认真记录感想,并保持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兴趣;2. 乐谱学习需细致入微,理解并掌握基本乐理知识;3. 创作与改编需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体现个人创意;4. 音乐笔记需条理清晰,内容充实,情感真实;5. 所有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结合以下标准进行:1. 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理解程度;2. 乐谱学习的准确性和深度;3. 创作与改编的原创性和创意性;4. 音乐笔记的条理性和内容充实度;5. 作业的完成度和提交时间。
评价将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2. 针对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讲解和指导;3. 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创作经验;4. 作业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纳入期末总评。
通过此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德彪西的生平及其音乐风格,并通过听、学、创、写等多个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德彪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德彪西的音乐作品,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创造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辨与赏析:学生需完成以下三个任务:(1)听一首德彪西的钢琴曲,记录自己的初步感受;(2)小组讨论,分析这首乐曲的特点和风格;(3)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现代音乐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理由说明。
2. 课堂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包括所选乐曲的介绍、小组讨论的成果以及个人听后感。
3. 课堂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们就彼此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理解。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学生需独立完成听辨与赏析任务,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
2. 认真讨论:小组讨论时,成员需积极参与,共同分析乐曲的特点和风格。
3. 准确表达:课堂展示时,学生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得夸大或歪曲事实。
4. 按时提交: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予评价。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听辨与赏析任务完成情况;2. 小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3. 课堂展示的表达能力;4. 作业提交的及时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反馈,包括对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点评,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和讨论,共同提高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具体内容如下:1. 听辨与赏析任务:学生能够记录下自己的初步感受,并能够分析乐曲的特点和风格,说明自己的观点,说明乐曲的来源和选择理由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共同分析乐曲的特点和风格,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学生对德彪西及其作品的兴趣和看法。
3. 课堂展示: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够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作业成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展示了解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以及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等方面的情况。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二十一节 德彪西
第二十一节德彪西教学内容:1. 欣赏:海上-----从黎明到中午亚麻色头发的少女2. 知识: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欣赏两首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德彪西的《大海》第一乐章和《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征。
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导言:印象主义音乐流派曾被称作“一个人的流派”,这一个人指的就是德彪西。
德彪西于1862年出生于法国,凭借出色的音乐天赋,11岁就考入巴黎音乐院,1884年他创作康塔塔《浪子》获罗马大奖并赴罗马进修。
回国后他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前奏曲》和《夜曲》以及钢琴曲《意象》和《版画》,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印象主义音乐风格的确立和成熟。
2.名人名言:惟有音乐能够唤起人们对似真非真的美景,对将信将疑的世界的想像。
------【法】德彪西3.印象主义绘画作品导入:《印象·日出》和法国著名画家莫奈《康威尔斯小姐像》和雷诺阿《景物》与保罗·塞尚《神奈川冲浪里》与葛饰北斋4.出示课题:三.新课教学:1.印象主义音乐与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为代表的音乐流派。
其音乐风格的主要特征是: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
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旋律线条,飘渺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
对德彪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非常热爱音乐。正因为我热爱 音乐,我试图让它脱离使它受到抑制 的贫乏的传统。音乐是热情洋溢的自 由艺术,是室外的艺术,向自然那样 无边无际,像风,像天空,像海洋。 决不能把音乐关在屋子里,成为学院 派的艺术。
这就是德彪西!
这就是印象主义音乐!
谢谢!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一单元高二年级
第二十一节
莫奈(法国)《印象.日出》
印象主义绘画: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颜色的冷暖 交织画面。采取阳光下直接作画的方法,主张捕捉自 然界的瞬间印象。
弱音器
(1862~1918)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 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和声胜于旋律
色彩胜于线条
第一乐章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 第二乐章 波浪的嬉戏 第三乐章 风与海的对话
德彪西用模糊的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 声音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在音乐语言上突 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 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对德彪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 胜于旋律。
拓展探究
聆听音乐,关注乐曲的音乐要素,用音乐 、文字或者绘画(你手中的色彩)记录对 大海的印象。
《海上-从黎明到中午》的结构由两个基本段 落组成,另加一小段引子和尾声。整部乐曲 记述了从黎明到中午光的繁复变化。
引子
基
引
本
子
主
题
第一段
第
第
一
二
主
主
题
题
第二段
第
第一Leabharlann 一主主题
题
尾声
第一段音乐主题
思考:
音乐有什么特点?
音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
此时的大海发生了怎样的色彩变化?
第二段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两段主题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 你会用什么色彩(冷暖色调)来表现此时的大海?说说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