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婚俗

合集下载

壮族婚俗

壮族婚俗

不落夫家
不落夫家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 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其实,此乃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一种风俗遗留。 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间,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但若与其 他男子发生性关系以至怀孕,如被发现,须由“寨老”调处,对通奸男子进行处罚,处罚方法通常是以五尺红布 挂于门上,表示为原夫“接红” ;同时赔偿原夫部分礼银,以示歉意。此种情况,多不离婚,甚而原夫父母竞为 其子解嘲,劝子无须介意。如通奸男子将女子拐去,原夫有权邀亲友追究,拐骗者必须向原夫退赔全部札金。已 婚女子“不落夫家”时间一般以是否怀孕生子为限,若三五年仍不孕,而且弟妹已长大结婚,这时即便不孕也得 “落夫家”,反之则行改嫁。壮族有招赘习俗,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夫 死妻子可以改嫁,也可以转房。但转房仅限于兄死弟无妻而嫂转为弟妻。
壮族婚俗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自由婚姻的主要 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此种方式当地谓之“唱流”或“赶风流”。长期以来,在壮族婚姻生活中已成 为一种制度,直至解放前后,广南一带壮区仍然十分盛行。(参见黄现璠等著《壮族通史》)
“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个大街日和二、三月举行。
恋爱方式
抛绣球
对歌
打木槽
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对歌、抛绣球和打木槽等。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 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有很 多色色的歌词啊!),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而封建社会中汉族对儿女(特别是女儿)的约束是有名的。所谓 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是也。因此,对歌成了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壮族社会中,男女 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几首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即情歌。唱山歌地点有着严格规定,无论在 僻静的山村,或于街日闹市,都必须是大家所公认或任何人都能看见的地方。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 各地每年举行次数不一。

婚礼习俗介绍

婚礼习俗介绍

婚礼习俗介绍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一、礼金细细想来,从古至今,中国都秉承着送礼的习俗,一般宴请了宾客,朋友送礼也是必不可少的啦。

现如今,一般来参加婚宴的宾客都会用红包,里面放礼金,当然,一般礼金数目是根据客人的经济情况,和新郎新娘的远近亲疏关系而定,关系好的肯定想多包点。

不过礼金最好是双数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征白头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欢包含有六、八、九的,也就是“禄”“发”“长长久久”的意思。

新娘在接受宾客礼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礼节哦,一般由新娘双手接收,道谢之后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来宾来个礼貌的合影作纪念,千万不要出现手拿红包和来宾入镜头的尴尬画面,伴娘用来装红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体才行。

当然有的是有另外设置收取礼金的地方,这个就要看情况而定啦,总之一句话,新人一定要记得时刻注意礼节,礼貌待人。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二、迎亲婚礼当天上午,新郎要带着伴郎们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称迎亲。

新郎可要提前做好准备啦,这时候脸皮一定要厚点哦,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你肯定会被新娘的姐妹们“拷问刁难”的,灵活应对哦,但最重要的还是开门礼啦,发红包是免不了的,当然新郎还可能被各种整蛊哦,千万记得被整蛊一定不能烦躁哦,时刻保持结婚的愉快心情。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三、敬茶婚礼当天,新郎到新娘家迎亲,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谢之礼,俗称敬茶;而后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一般流程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谢,其后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莲子、蜜枣等带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中国现代婚礼习俗四、出门外出仪式一般在不同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有的伴娘打着红伞随新郎新娘出门,有的则由一位资深女长辈带着竹匾或黑伞护送上婚车,表示新娘和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在一些地方,新娘在出发前要和最好的朋友和父母一起吃汤圆道别。

新娘上婚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答谢。

婚车启动以后,新娘要将扇子掷到窗外,意味着不将自己的坏性子带到婆家,然后花童将扇子捡起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表示答谢。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_中国传统婚俗礼仪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嫁习俗及禁忌,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国传统婚嫁习俗一、说媒与提亲在中国古代,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所以提亲是古代传统婚姻的第一步。

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古代时媒人有官媒、私媒两种,以私媒为多见,官媒是由地方政府设置的,私媒则有职业为媒与临时作媒之分,媒人几乎全由上了年纪的女性充当,所以民间俗称媒婆。

媒婆大多能说会道,善于左右逢源。

一些原本并不相配的婚事,经媒婆摇唇鼓舌、瞒天过海,居然得以说合成功。

于是求媒说亲者都不敢怠慢媒人,对媒人的招待都很周到和丰厚。

提媒过程,通常先由男家请媒人到自认为中意的女家攀亲,女方家长若无异议,便会应媒人所求,开具女儿出生的年月日时,俗称“开庚帖”,或称“开生庚”等。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婚姻自主尚未完全实现,旧俗遗风在某种程度上仍继续存在。

许多以自由恋爱结下情愫的青年男女,最后都得征求父母的意见。

二、合婚与六礼合婚是古代的婚嫁礼俗,男女双方的结合,除了三媒六礼之外,还要进行卜筮与合婚,生辰八字属相要匹配方可成婚。

古代的传统婚俗讲究“六礼’。

所谓的六礼,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按现今的语言来解释,纳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说媒”。

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

女方庚帖由媒人带回男家,进行“合婚”,这相当于“六礼”的“问名”,合婚主要是对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进行“合算”,看是否相合,有无相冲。

八字相合与否,主要根据五行和生肖,以及生辰八字。

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失传。

现在,所谓“合婚”对大多数青年来说已很陌生,有些青年男女相恋之后,其父母会在暗中为他们合对八字,对婚姻的成败一般不起制约作用。

婚俗大全[精华]

婚俗大全[精华]

迎娶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

晋中榆次等地,招待女婿时,除一应酒菜外,还有薄饼主食,当新女婿的一定要“偷”十几张饼、几双筷子和一些酒器,当地人称为“得富贵”。

晋南襄汾一带讲究新郎、新娘同吃“合婚饼”。

晋东南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

晋中祁县一带,岳父此时要为女婿披红、簪花。

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婚”、“昏”同音,晋南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新娘晚上出嫁的古老习俗,娘家筵请新郎,一直要到初更才打发闺女出门。

女儿出嫁离家时,山西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

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

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

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

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晋东南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二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四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

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

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崇邪怪相扰。

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吕梁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雁北平鲁一带还有“骡驮轿”的特殊交通工具,即两头骡子一前一后驮着一乘长轿。

娶亲这天,“骡夫”最受人尊敬,他们身着黑色新衣;头缠白色毛巾,装束得精精干干。

《中国传统婚俗》课件

《中国传统婚俗》课件

传宗接代
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 延续家族血脉,因此夫妻双方
都有生育的责任。
忠贞不渝
夫妻之间应相互忠诚,白头偕 老,即使配偶去世,也要坚守
贞节,不再婚嫁。
婚姻仪式
提亲
男方家庭派遣媒人前往 女方家提亲,表达结亲
意向。
相亲
双方家庭安排子女相见 ,观察对方相貌、言行
举止是否符合心意。
下聘
男方家庭向女方家送去 聘礼,表示求婚。
婚宴礼通常在男方家或酒店举行 ,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新婚夫
妇的幸福时刻。
Hale Waihona Puke 在婚宴礼上,新郎新娘要向宾客 敬酒、致谢,同时宾客也会送上 祝福和礼物,祝愿新婚夫妇幸福
美满、白头偕老。
回门礼
回门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新婚夫 妇回到女方家的仪式,是婚礼的
收尾部分。
在回门礼上,新婚夫妇要向女方 家长致谢并汇报婚礼情况,同时 女方家长也会设宴款待新婚夫妇
和宾客。
回门礼标志着新婚夫妇婚姻生活 的开始,也是男方家与女方家建
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03
CHAPTER
传统婚俗文化
婚姻观念
01
02
03
04
婚姻神圣
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是家庭 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夫妻
双方共同生活的起点。
父母之命
在传统婚俗中,婚姻多由父母 安排,强调门当户对,双方家
庭的地位和财富相匹配。
婚姻是家族延续的基石
婚姻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还关系到两个家族的未来发展。
家族势力与婚姻
在传统社会中,家族势力对婚姻的影响很大,往往涉及到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利益。
婚姻对家族的影响
婚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族的声誉和利益,因此家族成员都非 常重视婚姻关系的维护。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裕固族的古老婚俗

裕固族的古老婚俗

许亲
女方家主收下见面札后,男方媒人和户族中能言善辩者五、六个人,前去女方家磋商彩礼。女方家一般说不 顾男方“家境穷富好坏,向男方家索要彩礼。按古老的规矩办事,先要一百二十种彩礼:
珍珠、玛瑙不能少,海贝、玉石不能少,三圈项链不能少,头面、耳环不能少,揭子、佩刀不能少,彩色手 绢不能少,宝石戒指不能少,绸袍、棉衣不能少,缎袄、袜子不能少,细牛皮靴子不能少,被子、褥子不能少, 白毡、沙毡不能少,枕头、毛巾不能少,腰带、衣料不能少,绣花针、线不能少,羊毛、驼绒不能少,牛毛绳子 不能少,牛皮、羊皮不能少,狐皮、猞猁皮不能少,箱子、佛匣不能少,茶镜、水镜不能少,白面、大米不能少, 黄米、小米不能少,青棵炒面不能少,酥油、清油不能少,曲拉、奶皮子不能少,茶砖、盐巴不能少,黑醋、调 料不能少,美酒、鼻烟不能少,白糖、红糖不能少,冰糖、葡萄干不能少,锁阳、蘑菇不能少,红枣、沙米不能 少,沙枣、鸡蛋不能少,农人的爪果不能少,各种的蔬菜不能少,锅、碗、筷子不能少,盘、碟、勺子不能少, 酒壶、茶壶不能少,酒杯、酒盏不能少,水桶、奶桶不能少,菜刀、擀杖不能少,马鞍、缰绳不能少,马衅、马 钗不能少,褡裢、鹿鞘不能少,肚带、马铃不能少,马镫、红穗不能少,马锑、马掌不能少,马赡、被鞘不能少, 口袋、土布拉不能少,剪毛剪子不能少,灯盏、灯油不能少,绣花布靴不能少,绣花荷包不能少,鼻烟壶芦不能 少,毡爸袍子不能少,五色绸帕不能少,铜元、麻钱不能少,金、银宝贝不能少,牛、羊、马、驼不能少,蜃香、 鹿茸不能少、火枪、弓箭不能少,烧馍、油稞子不能少。
求婚
男子长到十五岁至十六岁时,若看上谁家姑娘,就用哈达请两个媒人,带一瓶系上红头绳的酒和哈达(哈达数 多少按女方长辈的人数而定,给女方父母献的哈达需一条连在一起的见方哈达,也称二连哈达,裕固语称哈达为 “拜立克”),到女方家说亲。媒人到女方家讲明来意,女方家长(也叫家主,一般指父母、兄长)如果同意这桩婚 事,就收下“拜立克”和酒,双方再通过媒人互换“拜立克”,这就意味着婚事有商量的余地。如果女方家拒不 接受礼品,那这桩事绝对无望,不必再求。

关于婚庆的礼仪中国传统婚俗_婚礼大全_

关于婚庆的礼仪中国传统婚俗_婚礼大全_

关于婚庆的礼仪中国传统婚俗1.三书六礼: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3.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5.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6.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

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传统婚俗
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部分婚礼用品(3张)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 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 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 “霞帔”。
汉族传统婚俗
汉族传统民俗
01 历史
03 流程 05 禁忌
目录
02 礼俗 04 用品
汉族先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汉族人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 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3、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 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 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嫁妆: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 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除此之外,新人最好不要在外过夜。 新婚的四个月内也禁止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二:出嫁仪式的禁忌
安新床后到新婚前夜,准新郎最好找个未成年的男童一同睡新床,否则犯了睡空床的禁忌,所谓“困空铺, 不死尪,亦死某”,认为是凶兆。新郎到新娘家中迎娶新娘,新娘离家时应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 这叫留下“水头”旺女家,有越哭越发之意。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和禁忌一、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红双喜中国人的婚礼上,大红双喜字随处可见。

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好事成双、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是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2.龙凤呈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人中龙凤的话语,而在中式传统的婚礼上,龙和凤凰的图案是经常出现的。

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

《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

3.中式婚礼服装在婚礼当天,新娘子都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众位亲友的面前。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新娘子一般要着汉服,因为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4.花朵鲜花朝气蓬勃的象征,在中国的婚礼上,一般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而这些花朵的颜色是白色的,恰恰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

在中国这些花朵虽是白色,但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

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

5.鞭炮中国人办喜事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节日都喜欢热热闹闹,用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

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

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新

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新

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婚礼,无论在古今中外,都被认为是人生仪礼中的大礼。

但对其的熟悉则古今大不一样。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关于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古人认为,家族和血统的连续,是做晚辈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阴阳、产生子嗣的婚姻之礼放在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婚礼和婚姻制度有亲密联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的文明教化程度。

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样,在原始时期经受过乱婚、群婚的阶段,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则基本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受代的进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闹。

概略而言,我国传统婚礼大约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婚前礼是在婚姻筹划、预备阶段所进行的一些仪节。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渐渐演化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礼的一切仪节,包括从择偶至筹备正式婚礼的一系列环节,几乎都由父母双方的家长包办,真正婚姻的当事人反而被排解在外。

又由于男子的社会地位比女子尊贵,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为主动。

男方家长想为儿子娶亲使,先请媒使向女家提亲(称“下达”),假如女家接受了这门亲事,就开头进行纳采、问名等一系列仪节。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商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需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后来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来到女家大门外,对女家摈者(帮助行礼的人)说:“您家仆人特别盛情,赏给某某(婿名)一个妻子,某某(婿父或兄)依据祖先遗下的规定,让我来向您家仆人恳求进行选择贵府小姐的仪节。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闹洞房与过大礼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闹洞房与过大礼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闹洞房与过大礼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闹洞房和过大礼是婚礼中的两个主要环节。

这两个环节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给新人和亲友们带来了欢乐和祝福。

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描述闹洞房和过大礼的过程。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婚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生大事,不仅是新人之间的喜事,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与和睦。

传统婚礼习俗凝聚了家族的尊重和社会的关怀,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婚礼中的闹洞房和过大礼是保留至今的传统环节,旨在增加新人之间的情感和家族之间的亲近。

闹洞房是一项富有趣味性的婚礼习俗,是新娘进入新家后的第一道考验。

按照传统,新娘进入新家后,婆家亲友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考查”新娘的能力和智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闹洞房环节。

一般来说,闹洞房通常在新娘进入洞房后开始,亲友们将物品放在门口以阻挡新郎进入,同时他们会提出一些生活上的难题或者谜语让新娘回答。

新郎需要在这一环节中展示出足够的智慧和勇气,以正式进入洞房。

这一环节不仅增加了婚礼的喜庆氛围,更体现了新人之间的默契和亲密。

过大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家族关系的一种象征。

过大礼一般是在婚礼当天,新郎一家要带着礼金、礼品和婚车,前往新娘家祭祖,然后正式迎娶新娘。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一方需要向新娘家族表示诚意和尊重,同时也得到了新娘家族对婚姻的祝福和接纳。

新娘家族会为这一仪式准备丰盛的宴席,并摆放丰富的婚礼礼品,如茶叶、酒水、糖果、蛋糕等。

这种互赠礼品的方式象征着两个家族之间的友好和融洽。

在过大礼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敬茶。

敬茶是新郎和新娘向双方父母和长辈敬茶,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在敬茶过程中,每一杯茶都代表着新郎和新娘对家人的尊重和思念。

父母接过茶杯后,还会给新人赠送贵重的礼品,如金饰、红包等。

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家族传统的传承,更是新郎和新娘向双方家庭表达感恩和承诺的重要仪式。

婚俗礼仪大全

婚俗礼仪大全

婚俗礼仪大全传统婚俗传统婚俗--议婚关于"回门"礼节中国古代皇后的婚检古代迎娶礼节婚礼:学做最传统的新娘哭嫁传统婚俗之:回门篇传统婚俗之:闹房篇北京婚俗传统婚俗之:拜堂篇传统婚俗之:择吉篇传统婚俗之:看亲篇传统婚俗之:说媒篇传统婚俗之:过礼篇传统婚俗之:迎娶篇传统婚俗之:喜宴篇新人礼仪仪表言谈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百年婚礼习俗中国传统的结婚仪式拜堂和洞房的典故选择女傧相八项注意完美新娘礼服七大绝招加十足小提醒中国的传统梳头礼仪埃及婚礼习俗面面观洞房之夜见郎颜滇西苗族婚礼三步曲婚礼礼仪贴心小贴士中国传统婚俗关于新娘的十一个礼仪传说传统的结婚仪式古时婚礼知多少?婚宴上敬酒的礼仪婚纱"自然"风闹洞房:新人应对的"必杀技" 闹洞房游戏:你了解新娘多少?礼仪追源---典故漫谈结婚礼仪为什么:新人新礼问答回门(一)新婚礼仪回门(二)迎娶"回门"知多少?相亲时尚婚纱发布秀婚嫁习俗(二)新郎迎娶Top 10关传统婚俗之看亲篇中西婚庆融合的想法传统婚俗之说媒篇传统婚俗之择吉篇传统婚俗之过礼篇闹洞房的由来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结婚典礼程序令婚礼刻骨铭心的秘诀婚宴时的注意事项新人致答谢词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全攻略中国传统婚俗礼仪全攻略婚庆婚宴别讲荤笑话中国人五十年来婚宴的变迁婚礼整人专家之好技连台婚礼筹备十不要新郎挡酒真经如何应付闹洞房给新娘的小贴士宴席的由来传统婚俗之拜堂篇传统婚俗之迎娶篇传统婚俗之回门篇传统婚俗之喜宴篇传统婚俗之三书六礼传统婚俗之闹房篇回溯十一种新婚礼仪必备的嫁妆--随身饭结婚择日的基本原则现代中式结婚礼仪婚宴的敬酒礼仪新婚禁忌知多少中国传统梳头礼仪何时流行交杯酒洞房礼:同心结发老北京的传统婚俗结婚前的梳头礼俗传统结婚仪式流程传统婚俗--议婚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中国婚俗

中国婚俗


永结同心yǒnɡ jié tónɡ xīn:have one heart
to help each other forever

早生贵子zǎo shēnɡ ɡuìzǐ:have a baby
early
早生贵子zǎo shēnɡ ɡuìzǐ

红枣hónɡ zǎo、花生huā shēnɡ、桂圆ɡuìyuán 、莲子lián zǐ
中国人的红色情怀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
(joyous)的颜色。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 新房(bridal chamber)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囍” x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双喜写作“囍”,多用在
结婚庆典,表达双方欢喜 之意,结婚时贴“囍”是 中华传统的民间喜庆习俗
中国人的红色情怀

服饰 fú shì

典型的中国传统婚礼服饰
为凤冠霞帔(a chaplet and official robes )、状元( Number One Scholar)服 。
凤冠:phoenix crown
服饰fú shì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 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hūn shā(wedding veil )。

在古代又称为“合卺hé jǐn”
结发 jié fà

新婚夫妇须在饮交杯酒
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 在一起表示同心。 “结发夫妻fū qī”

三朝回门 sān cháo huí mén

三朝回门,即归宁,就是
回娘家向父母报平安。婚 后的第三天,新娘在丈夫 的陪同下,带备烧猪(Siu yuk)及礼品回娘家祭祖 ,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 。

民间嫁娶风俗

民间嫁娶风俗

民间嫁娶风俗1、解放前,男女青年的婚姻一般都禀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请人排八字、算命占卜等,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

但一些婚嫁习俗仍沿袭了下来,并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旧时,乡间男女一般在20岁左右开始择偶,央人作伐。

男女青年和双方家庭一经同意,即择日订亲.男方托介绍人送礼金或饰服作聘礼至女方,叫“押日",并宴请至亲好友,“老沙”一带称“小婚”,亦即订婚,双方婚事才算确定。

结婚,男方须备彩礼,选日子,由介绍人去女方商定完婚日期,男女双方到政府部门登记领取结婚证.男方办喜酒,新郎由介绍人陪同上岳家迎娶,然后回家恭候新娘,妇方随之“起妆”。

妆奁多为家具、被褥、家用电器等。

新娘于下午盛装出嫁,告别父母亲人,在介绍人前导和同村几个少女陪同下乘坐自行车或汽车于华灯初上时至夫家。

男方在门口放爆竹欢迎。

婚礼开始,入席宴饮,新娘参见公婆及长辈.宴后,亲朋参观新房,说笑取乐,称“闹新房”.婚后三日,新妇偕夫回娘家谢亲,俗叫“回门”,当天返回。

满月后,回娘家探亲。

“老沙”还有“会亲"旧习,即男方于婚后数日,邀请新妇的长辈及兄弟姐妹等亲属来家聚宴,作为来往走动的开始。

随着新风尚的逐渐兴起,旧时的习俗日渐淡化,男女青年自找对象,或托人介绍,经自由恋爱,双方同意,并征询父母意见后,即可商谈婚事。

一般由男方送礼下聘,约定婚期。

婚期通常选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

婚前,备新房,添置家具,领取结婚证。

婚日,男女方都以香烟、糖果款待来客,办几桌酒筵欢宴亲戚朋友,以示喜庆。

婚事简朴、热闹,少数旅行结婚的,就更简便.但乡间不少地方在筹办婚事时仍保留着“押日”“回门”“会亲”等风俗。

2、新中国成立前,新乡有早婚习俗,男子婚龄一般在15至20岁,女子婚龄一般在15至18岁。

男女婚姻须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户对。

嫁娶过程中有许多繁文缛礼。

议婚:初议婚,家长先托媒人,经媒人往来通话,了解对方属相,按阴阳学的迷信说法看双方属相的冲合.犯冲的属相有鸡与狗、龙与虎等,最合的属相为龙与兔,称之为“龙缠兔辈辈富”。

彝族风俗

彝族风俗
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 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 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 大小便。
节庆
清晨,同姓家族聚于长者家祭祀祖宗,晚上共同在平坦的地方燃起篝火欢歌欢舞,此乃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 良机。之后,各户持火把燎烤庭院、房屋四周、田头地角、果木树旁,不断将炒过的枯松木香面撒在火把上,发 出爆鸣声并散发清香味,以“灭灾驱鬼”。大多节日与汉族相同,但在除夕晚上要“吃黑饭”,初一至初三不做 农活,三天所用之物必须在除夕前准备好,吃饭越晚,准备的东西越多,说明来年生活越幸福。春节期间,青年 喜欢进行丢包、打陀螺、荡秋千、打磨担秋等娱乐活动。
感谢观看
日常生活习俗
彝族有着大分散、小聚居的生活特点,所以各地的彝族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 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 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
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 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 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
禁忌
忌戏耍动头;忌在众人中放响屁,说脏话;忌夜间吹哨;忌拿灵长类动物肉食物,也忌食其肉(熊、狗、猴、 猫等);不论男女,忌跨火塘;忌婚丧嫁娶宰杀山羊;忌以苦篙杆做筷子及打人;火烧荞麦粑粑从火塘里拿出时, 忌马上翻动及用棍棒穿通;忌把锄头和斧子放在一起;忌在屋内将锄或斧子扛于肩上;忌在家中火塘里烧刺奶包 树和马桑树;忌异根恋抱的树。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

结婚风俗礼仪中国传统的结婚风俗是很有讲究的,首先在婚礼进行之前要准备,聘礼、回礼、安床、嫁妆、上头、梳头、吃圆。

婚礼当天也有固定流程。

第一是迎亲,男方带着迎亲队伍来到女方家接亲。

第二是找红鞋,新郎要在新娘房为新娘找结婚穿的红鞋。

第三是敬茶,两位新人要在新婚之时向双方父母敬茶。

第四是撑红伞和撒米,新娘出门时要在伴娘陪同下伴娘要为新娘撑红伞,并且同时往路旁撒米。

第五是绕吉祥路,新人上迎亲车后必须绕当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行驶再回婚礼现场。

第六是过门,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后,拜见男方长辈。

第七是进行婚礼,就是摆酒席。

第八是敬客,新人向客人敬酒。

第九是入洞房。

第十是回门,在婚后的第三天,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

传统婚礼习俗需注意事项婚礼对于新人来说尤为重要,一下事项要注意1.安床: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向祖先告知明日自己将举行婚礼,并依男女双方的八字,来安排新床的位置祭拜床母。

2.翻床:新房中的床铺,布置好以后,可请自己亲戚的小男孩在床上翻滚。

最后在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来求得未来日子美满。

现代的婚礼发展现代社会进步飞快,提倡自由恋爱,一切从简。

80,90的父母辈的婚礼也是相对简单。

听父母讲他们那时候就是做身新衣服,请客人吃吃喜糖,就算结婚了,不收礼也不用回礼。

80,90这一辈结婚时虽然有在酒店办酒席,但相对来讲也还是比较简单,没有请什么婚庆公司,主持礼仪啥的。

其实结婚也不用太过繁琐,开心就好。

二、结婚的礼仪规矩结婚礼仪有哪些1、入场步伐配合新郎与新娘在入场的时候,两人步伐要一致,两人迈腿的顺序也要一样,同时新郎的身体要比新娘靠前15公分左右。

结婚礼仪有哪些2、新郎新娘挽手姿势新人在入场的时候,新郎应该轻轻握拳,把手放在肚子的部位。

新娘挽着新郎的手肘位置,记住不能改变自己的姿势。

结婚礼仪有哪些3、新娘捧花姿势新娘的拿捧花的时候,握花的那只手弯曲,轻轻握住捧花,然后将捧花放在肚脐的部位。

婺源婚俗——精选推荐

婺源婚俗——精选推荐

婺源婚俗婺源婚嫁习俗⽂/南⼭乔松婺源属古徽州六县之⼀,是⼤儒朱熹的故乡,为徽州⽂化的重要发源地,素有茶乡书乡美誉。

这⾥崇尚礼法,⽂化底蕴深厚。

其中的婚丧嫁娶,既得历史传承,⼜有新时代创新,已经形成⼀整套风俗习惯。

各乡镇略有差异,但总体相同。

01 做媒古代婚姻叫“⽗母之命,媒妁之⾔”,婚姻全是⽗母包办,与其说是⼦⼥婚姻,不如说是⽗母再婚。

男⽅⽗母看中⼥⽅,备好礼,然后找媒⼈去说合,⼥⽅⽗母同意即可。

从来不关注⼦⼥意见。

双⽅⽗母均同意外,⾛过场似的跟⼦⼥吱⼀声。

可怜好多⼥⽅根本没有见过南⽅⼀⾯,就被定了终⾝。

恋爱,对青年男⼥来说,在古代是个奢侈品。

对于⽗母安排的婚姻,⼦⼥同意尚好,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如《孔雀东南飞》中,⼦⼥想反抗⽗母意志,结局只有是死。

古代婚姻,⼥⽅⽗母和⼦⼥对男⽅印象,全凭媒婆⼀张巧嘴,海吹胡说⼀番。

上当受骗者,常见得很。

但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反抗徒劳,只有逆来顺受。

古代婚姻还讲究门当户对。

当然,那对有钱有势的⼈家有⽤,穷⼈家不但⼦⼥,⽗母也没有什么选择余地。

⽽且,在我们⾪属徽州的婺源,童养媳状况多如⽜⽑。

童养媳的命运多悲苦。

新时代,都流⾏⾃由恋爱,⾄少是相亲。

总算婚姻幸福的概率增加。

02 看⼋字如果第⼀步完成,接下来便是“换庚贴,合⼋字”,即互换⽣⾠⼋字,看看⼋字合不合,是否相冲。

现在说的“⼋字没有⼀撇”就是这么来的。

现在年轻⼈喜欢看性格、星座这些舶来品…有些纯粹好玩⽽已,有些沉迷。

⽽另外⼀些素质较⾼的年轻⼈则关⼼三观是否相同。

03 脱家第脱家第,也叫察⼈家。

如果双⽅⼋字相合,接下来就是⼥⽅去察看男⽅的家第。

家第,古代指家风,或称门风,即对⽅的家庭渊源。

⼀个家庭的家风传承确实是很重要的。

现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决定⼀切,⼥⽅关注点已经从家风转向家底,即男⽅经济状况,⽐如房屋,⼯作,收⼊等。

家底殷实的则喜上眉梢,家底薄弱的则不满意。

⼥⽅去男⽅脱家第,通常⼥⽅⼀⼤帮亲戚去,男⽅除了给⼥⽅⼀个⼤⼤的红包外,还要给⼥⽅亲戚每⼈⼀个红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俗1。

蜜月。

古时候,蜂蜜是生命、健康和生育能力的象征。

“蜜月”是指新婚夫妇在恢复日常生活前单独相处的甜蜜时光。

“蜜月”一词起源于古巴比伦。

据说新娘的父亲在女儿出嫁后的一个月,每天都要女婿喝蜂蜜酒,希望女儿的生活甜蜜美满。

2。

结婚戒指。

戒指又称指环。

男女在订婚或结婚时互相赠送的戒指,起源于古埃及。

新娘带上戒指,表示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

古罗马时期已普遍流行,但贵族用金戒指,平民用铁戒指。

如今男女互赠戒指除用以留作纪念以外,也表示爱情的纯洁、忠诚与坚贞。

3。

新娘穿白色礼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西方以白色象征欢庆。

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

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是远超其他。

4。

结婚蛋糕古罗马时代开始,蛋糕就是节庆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人头上折段一条面包,制造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繁衍的能力。

而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宾客无不争着捡拾。

在欧洲,作为夫妇共同生活的象征,新婚夫妇共同切蛋糕成为了习惯。

5。

婚礼上的香槟的由来公元9世纪时,法国的很多国王都在香槟地区的兰斯(REIMS)接受加冕。

庆典期间,权贵们喜欢喝当地出产的一种葡萄酒。

1668年,当姆—#826;波黑农(DOM—8226;PERIGNON)试着把各种酒勾兑,用软木塞密封后放进酒窖。

第二年春天,当他把那些酒瓶取出时,发现瓶内酒色清澈,明亮诱人。

一摇酒瓶“砰”一声巨响,他吓了一跳,瓶塞不翼而飞,酒喷出瓶口,芳香四溢。

这种酒被称作“爆塞酒”,也就是今天的香槟酒。

香槟酒本身就意味着浪漫、高雅,并融进了各种奇思幻想。

因此,香槟酒就作为欢乐、荣耀或温馨时刻必不可少的伴侣,是大型庆典活动中公认的象征性标志。

6手捧花的来历相传在8世纪的西方国家,如一个未婚的男子在向他心爱的女子表达爱意的时候会采一束花送给心上人,如果那女子接受了就会从花束中抽出一朵别在那男子的左领衣襟上。

后转化为新娘的手捧花和新郎的胸花。

7。

花轿民间娶妻嫁女都要用花轿,这一习俗始于宋代。

据说以前只有达官显贵才用花轿迎亲,直到南宋时,小康王(高宗)逃难到明州,金兵追急,被一女子相救得以逃脱,遂许诺以后会娶她为妻。

后来康王寻人时却不见那女子的踪迹,于是下诏;凡女子出嫁可享半副銮驾待遇,凤冠霞帔,并坐花轿。

其实,轿子是古代有钱人的代步工具,隋朝建立科举制度后,为彰显对人才的重视,对考中的举人、进士都要用轿子迎接。

因为结婚是人生的一大喜事,人们便把结婚称为“小登科”,认为和考取功名一样光彩。

因此,就是普通老百姓,也要让新媳妇坐上花轿隆重的庆贺一番。

8。

“喜喜”字的由来人们结婚办喜事时总要用上两个大红的“喜”字即“喜喜”,帖在婚房的门和嫁妆上,以示庆贺。

但奇怪的是,这个“喜喜”字并不是我国文字中的一种。

相传,王安石赶考路过苏州。

当地有一位马员外,家中有一个女儿为了挑选自己满意的夫婿,在家门口挂上了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一句上联。

王安石当时没来得及对下联,等考完科举后,又从马员外家路过。

他见没人对出下联,就挥笔写出了下联。

马员外见他对得工整,非常高兴,就招他为婿,准备挑个日子成亲。

王安石和小姐拜天地的时候,报子来报,说他金榜提名了。

新人和宾客们都很高兴,王安石要来笔墨,随手在红纸上挥笔写下了双“喜”帖在门上。

从此以后,双喜在民间流传开来。

后来人们娶媳妇、嫁闺女都在门窗上帖大红“喜喜”以图吉利。

9。

老公、老婆“老婆”这个称谓,最开始是指老年妇女。

俗语中,妻子被称为“老婆”。

“老公”、“老婆”的叫法,反映了人们对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美好愿望。

相传这一称呼最早出现在唐朝,当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想再纳新欢。

于是,便写了一句上联放在案头:“荷残莲败,落叶归根成老藕”,故意让妻子看见,她妻子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残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很是有趣。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敏捷才思和情爱之心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乃挥笔写到:“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10。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与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

两国之间世代友好,互通婚姻,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春秋五伯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就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五伯之一的晋文公,其夫人文嬴就是秦穆公的女儿。

秦、晋两国之间虽然也互有矛盾,但彼此能一再联姻,维持了秦、晋两国的友好关系。

由于秦、晋两国世代联姻,后人便把两家联姻称为“互通秦晋”,也称为“秦晋之好”。

11.拜堂拜堂又称“拜天地”,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大礼。

一般拜堂有三项:因为男女结合延续了人类,所以要先拜天地;从结婚开始,女人成了男方家族的正式成员,所以要拜高堂;结婚以后,男女将结合一体,所以要夫妻交拜。

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生了一个后生。

这后生虽然有吃穿,逍遥自在,却感到很孤单,于是请求月亮老人给他找个知心人。

月亮老人就又求女娲造了一个姑娘,让他们结成伴侣。

在结婚的时候,月亮老人领着两个白发长者对二人说:“这是天公和地母,你们以后的生活全都离不开他俩,首先得给养育了你们的天公地母拜三拜。

”从此,便流传下了“拜天地”的习俗。

12.红盖头古时候举行婚礼,新娘子的头上都要蒙上一块红绸缎,以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

入洞房后红盖头要由新郎掀开。

相传姜子牙在封神时将殷纣王封为喜神,专管人间的婚姻,结婚时都得请他送喜。

可是纣王送喜时,看见哪个新媳妇长得好看,就会抢回天上给他做小老婆。

老百姓都非常气愤,可是娶媳妇不能不请喜神,大家无奈,只好求姜子牙想办法。

姜子牙告诉大家:要给新媳妇的头上盖一块红布,新媳妇一进门就放鞭炮。

大家照这个办法做了,果然纣王见新媳妇蒙着红布,再听到鞭炮响,就吓得赶快驾云回天上了。

原来,武王伐纣时是打着清一色的大红旗进军殷都的,纣王又挨过姜子牙的神鞭,死后脑袋被挂在红旗上。

所以,纣王见新媳妇蒙着红布,一听到鞭炮响,就以为是姜子牙打着红旗,要用打神鞭来打他呢,只好吓得赶紧跑掉。

从此以后娶亲的人家都给新媳妇蒙上红布,再放鞭炮,以驱走纣王。

久而久之,红盖头也就成了新媳妇的护身符了。

中国人崇尚红色,红色喜庆热烈,合乎婚礼的气氛。

红盖头既表现出了新娘的含蓄朦胧美,又可诱发人们对新娘的联想,其所引发的文化意义,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的内心当中,成为美好爱情和婚姻的象征。

13.交杯酒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的重要仪式之一,这个习俗起源于秦代。

据记载,当时使用瓢饮,二者相合,即成葫芦状,象征夫妻二人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瓢改成了酒杯,用红线把两个酒杯栓在一起,饮后将酒杯放于床下。

若酒杯一仰一合是为大吉,象征着天覆地载、男俯女仰、阴阳和谐、婚姻美满。

交杯酒又称为‘合酒’。

主要表达了夫妇连为一体的美好愿望,寄寓生活幸福美满。

由于交杯酒‘合’的意义深远,它象征着夫妻之间永结同好、永不分离,所以后来的婚礼中都少不了这一节目,只是形式有了很大变化。

14.结发夫妻在我国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并且通过发型的变化来反映一个人的年龄和婚姻状况。

那时候,小孩子的头上是不戴帽子的,不论男女都梳着两个小抓鬏,下面披着头发。

男子到20岁就要行“冠礼”,就是成人仪式,即把满20岁男子的头发盘成一个发髻,再戴上冠,插上簪子,以此表示他已经成年。

女子成年的年龄是15岁,此时也要举行成人仪式,即“笄ji礼”,就是把头发盘成一个发髻,再戴上簪子,只是不戴冠而已。

把头发盘起来作成发髻,又称‘结发’,是男女成年的一个标志。

既已成年,当然就可以婚配了,这样,结发就和婚姻连在一起了。

到了唐代,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就是结婚前后女性发型会发生一些变化。

杜甫有诗说:“结发为君妇,席不暖君床。

”指结婚时,妇女的头发要从姑娘的样子挽成妇人的样子。

到了唐代中后期,又形成了一种习俗,就是新婚夫妻要各自剪下一绺头发,挽在一起作为信物。

因为人们再婚,既不会是在成年后不久,也不会再剪发挽结,所以人们就把首次结婚的夫妻称为“结发夫妻”,把第一任妻子称为“发妻”。

15.洞房、花烛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了阿房宫,并且强选天下美女作为妃子。

当时有一位十分俊美而聪明的三姑娘被强迫选进宫里。

勇敢、倔强的三姑娘不甘心过那种被奴役、蹂躏的生活,就偷偷的逃出宫外,直奔华山。

当时,秦始皇焚书坑儒,迫害读书人,很多读书人被迫逃命。

有个叫沈博的读书人也被迫逃到了华山。

一天,三姑娘和沈博在华山相遇,两人都衣衫褴褛、面容憔悴。

他俩相互倾诉着自己的不幸遭遇,逐渐对对方产生了爱慕之情,于是,他们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成了一对患难夫妻。

在上无片瓦、身处密林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以巨石后的一个洞穴作为他们的新居。

夫妻俩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情投意合,生活虽然清贫,却也无限幸福。

秦朝灭亡以后,夫妻俩走出了深山,过起了正常的生活。

后来此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对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产生了崇敬和怀念,便在华山山路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个寺院的主殿都供奉着三圣母的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三姑娘。

后来,也有一些文人杜撰了象宝莲灯、劈山救母等一些神话。

使洞房的传说更加美丽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