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总成技术条件
JLYJ711-2008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单行版
4.1 基本要求 4.1.1 滑轨总成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零件外表面应光洁、无伤痕、无裂纹,以及毛刺等缺陷。
共 10 页 第 1 页
GEELY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
Q/JLY J711 -2008
4.1.3 铆接和焊接部位应牢固可靠,无松动现象,焊接部位应光滑。
单支滑轨的分离强度按图 5所示方法试验。上滑轨调整至设计位置(无设计位可处于中间位)并在正 上方逐渐加载至规定值,其结果应符合 4.2.7 的要求。
图 5 分离强度 5.8 锁止强度试验
单支滑轨的锁止强度按图 6 所示方法试验。 滑轨锁止在任意位置, 在上滑轨上逐渐加载至规定值, 其
共 10 页 第 5 页
a) 向前加载至规定值,然后卸载至零; b) 再向后加载至规定值,然后卸载至零。 此程序为一个循环,试验后其结果应满足 4.2.13 的要求。
图8 交变载荷承受强度试验 5.14 滑轨异响的试验
在安静的环境内,对滑轨进行全行程滑动,其结果应满足 4.2.14 的要求。 5.15 升降机构性能测试
a) 将68kg载荷加载在升降机构上,操作手轮在高度调节时测量运动过程中最大的扭矩;操作手柄在 离末端 10mm处高度调节时测量运动过程中最大的操作力,其结果应满足 4.2.15-a) 的要求。
GEELY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
结果应符合 4.2.8 的要求。
Q/JLY J711 -2008
图6 滑轨强度试验
5.9 限位档点强度试验
单支滑轨限位档点强度按图 6 所示方法试验。在解锁的状态下将上滑轨推至一端,并在上滑轨上逐
渐加载至规定值,其结果应符合 4.2.9 的要求。
QJQ7019-2014_汽车织物技术条件
汽车 Q/JQ 7019-2014制定部门:车身电子研究院 企业技术标准 代 替 号标题:汽车织物技术条件第 1 页 共 24 页修订标记 文件号更 改 内 容 修订页 修订日期 修订者标准化 会 签 制 定 校 对 审 核 批 准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目 次前 言 ...................................................................................................................................... 2 1 范围 ........................................................................................................................................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 3 技术要求 ................................................................................................................................ 4 4 试验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检验规则 ................................................................................................................................ 9 6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 11 附 录 A ............................................................................................................................... 13 (规范性附录) ........................................................................................................................... 13 甲醛散发量的测定方法 .......................................................................................................... 13 附 录 B ............................................................................................................................... 17 (规范性附录) ........................................................................................................................... 17 可冷凝组分的测定方法 .......................................................................................................... 17 附 录 C ............................................................................................................................... 18 (规范性附录) ........................................................................................................................... 19 总碳的测定方法 . (19)汽车Q/JQ 7019-2014 标题:座椅织布面料技术条件第2页共24页前言本标准《Q/JQ 7019-2014 座椅织物面料技术条件》是公司企业汽车产品类技术标准之一。
人体工学椅技术要求
人体工学椅技术要求
人体工学椅的技术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座椅高度可调:座椅高度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身高进行调节,以确保脚部可以完全踩在地面上,膝盖呈90度角弯曲,保持
正确的坐姿。
2. 座椅倾斜角度可调:座椅的倾斜角度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坐姿,并减轻背部和腰部的负担。
3. 腰部支撑:座椅应该提供良好的腰部支撑,以帮助维持自然的脊柱曲线,减轻颈部、肩部和腰部的压力。
4. 扶手可调:扶手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身高和需求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臂部支撑,避免肩膀和颈部的疲劳。
5. 座椅材料舒适:座椅的材料应该具有舒适的质感,并能够透气,以防止用户长时间坐在上面引起的不适。
6. 足部支撑:座椅的底部应该提供稳定的足部支撑,以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减少腿部疲劳。
7. 可调节性:人体工学椅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个人需求进行多个方面的调节,以提供最佳的个性化坐姿支持,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压力。
总之,人体工学椅的技术要求旨在提供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支撑和舒适性,促进用户的健康,减少工作和学习中的疲劳和不适。
座椅设计规范
座椅设计规范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 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 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 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3.5 头枕 head restraint 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 R” 点“ R pointGB1155 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 —— 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 / 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 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 30mm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 3.4 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QCT 740-2005 乘用车座椅总成
QC/T 740-2005 乘用车座椅总成2007-06-26 18:32:29 作者:来源:互联网文字大小:【大】【中】【小】简介:QC/T 740-2005(2005-11-28发布,2006-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本标准的附录A ...QC/T 740-2005(2005-11-28发布,2006-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的技术内容是在综合分析同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而制订的。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毛咏春。
QC/T 740-2005乘用车座椅总成Seat assembly of passenger car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座椅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总成。
本标准不适用于折叠式的附加座椅、侧向座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ll55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GB/T 11563—1995 汽车H点确定程序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l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55—1993 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SAE J826--2002 H点测量仪和设计模型步骤和规范SAE Jl351—1993 绝缘材料的气味试验SAE Jl756—1994 汽车内饰材料确定成雾特性的试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实验室家具通用技术条件
实验室家具通用技术条件实验室家具是用于实验室中进行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家具装备,它的设计和制造需要符合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国家标准《实验室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T 20520-2017)就是针对实验室家具的设计和制造而颁布的通用技术标准,本文将介绍其主要内容。
一、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实验室的各类家具装备,如试验台、橱柜、架子、柜子、椅子、凳子等。
二、分类:三、基本要求:1.设计与制造应满足耐用、稳定、坚固、安全、美观、易清洗、易拆卸等要求。
2.所有制造材料应符合环保要求,并应避免对实验产生污染。
3.所有角落和缝隙应保证无死角,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4.所有家具装备都应标识清晰,以便区分。
5.各个家具部件之间应紧密配合,并能拆卸或更换。
6.椅子、凳子等座椅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加强舒适性和稳定性。
四、试验台:1.试验台高度、宽度、深度应满足工作要求,并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以便使用者在长时间工作时保证舒适度。
2.试验台应有防止液体外漏的措施,以便于清洗和消毒。
3.试验台表面应耐酸碱、耐磨损、耐腐蚀,并应容易清洗和消毒。
4.试验台上应配有插座、照明和抽风装置等。
五、橱柜:1.橱柜应采用不锈钢或防腐木材料制作,以便于清洗和防腐蚀。
2.橱柜门应采用密封式设计,以防止异味或有害气体外泄。
4.橱柜内部应按照使用需要设有隔板、抽屉等。
六、架子:1.架子应符合实验器具和试剂的存放需要,有固定部位,能够随时更换。
2.架子材料应满足防腐蚀、易清洗等要求。
七、柜子:1.柜子应根据实验需要和试剂种类确定材料和结构,以防腐蚀、易清洗。
八、椅子和凳子:九、配电器具:1.配电器具应符合相关国家安全标准,并应具备防漏电、防爆、隔离等措施。
2.配电器具应布置在室外或在配电柜内,并满足用电负荷的要求。
QC T 633-2000 客车座椅
QC/T 633-2000(2000-01-19发布,2000-07-01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与客车座椅相关的现行国家及行业标准,对GB/T 13057-91客车驾驶员座椅尺寸规格》GB/T 13058-91《客车驾驶员座椅技术条件》、GB/T 13059-91《客车乘客座椅尺寸规格》和GB/T 13060-91《客车乘客座椅技术条件》四项国家标准按照标准清理整顿和新的客车标准体系要求进行合并和修订。
在本标准的修订过程中,将其适用范围改为适用于M2、M3类客车的驾驶座椅和乘客座椅;对座椅高、座垫角、靠背高、靠背与座垫夹角等术语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按QC/T 47-1992《汽车座椅术语》的规定,将原术语“驾驶员座椅”、“调节装置”分别改为“驾驶座椅”和“调节器”;对座椅角度大小和部分长度尺寸规定应使用三维H点装置测量;根据客车和座椅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将护面材料的透气量从0.04m3/m2·s提高到0.2m3/m2·s,对座椅调节器的调整力矩或调整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13057-一91、GB/T 13058-91、GB/T 13059-91、GB/T13060-91。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江苏亚星客车集团扬州客车座椅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明新、陈彦华、徐年元、李峰、李韬、伊德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客车座椅QC/T 633-2000代替:GB/T 13057-91GB/T 13058-91GB/T 13059-91GB/T 13060-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车座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M2、M3类客车的驾驶座椅和乘客座椅,不适用于该类客车的折叠座椅、活动座椅等。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LG-1座椅总成技术条件
LG-1座椅总成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吉利LG-1轿车座椅总成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吉利LG-1轿车用的座椅总成。
2 技术要求2.1 一般要求座椅总成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样件和技术文件制造。
2.2 面套2.2.1 面套总成要求2.2.1.1 面料的材质、颜色和花纹经客户认可。
2.2.1.2 所有面套须符合其对应结构图的缝制及外观要求。
2.2.1.3 面套外观无缺陷,同一面套无色差。
2.2.1.4 面套上不可有可见的外露针眼及返修的痕迹。
2.2.1.5 座椅表面无污染、破损、开裂等缺陷和客户不能接受的褶皱。
2.2.2 面料性能根据安徽南港针纺品有限公司所制定的产品标准。
2.3 泡沫2.3.1 座垫和靠背泡沫2.3.1.1 不同泡沫的物理要求注2:回复百分率在指定试样上以与IFD试验(ASTM D3574B1)相同的方式进行。
在25%挠曲、65%挠曲时以及又在25%挠曲时获取压力读数,保压时间60秒。
在同一试样上结/(在25%时的合压陷系数进行试验。
回复百分率=(1-((在25%时的IFD)fIFD)))⨯100。
I注3:夹钳分离速率=匀速500±10mm/min。
注4:移动速率=匀速500±10mm/min,按基准逐条进行测量。
注5:移动速率=匀速50±5mm/min。
注6:在试验时应除去表皮,记录值应表达为初始挠曲值C的百分率。
D2.3.1.2 气味等级不大于3,试验方法按SAE J1351。
2.3.1.3 燃烧性能按照GB8410。
2.3.1.4 压陷力挠曲(IFD)的数值在零件图上规定,试验按ASTM D3574B,在50%的挠曲时试验整个试样。
用于IFD试验的样品由刚性件支撑其下表面,该刚性件也支撑平行于硬度计基座的水平向挠曲面。
用于支撑试验块夹具的最小尺寸应为380X380mm,IFD的位置在零件图上注明。
机器的预挠曲速度为125±12.5mm/min,预挠曲之后,在4.5N的接触力下测量初始厚度。
汽车研发_整车座椅制作设计开发方法及流程
任我通汽车整车座椅制作设计教程;首先制作汽车座椅目的是:个性,舒适,丢弃残旧内饰,进行整改翻新;整车座椅制作改装设计开发方法与流程交通事故统计分析表明,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驾驶座椅是影响驾驶与乘坐舒适程度的重要设施,对于减少驾驶员疲劳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有重要作用,汽车驾驶员座椅设计优劣与否直接关系到驾驶质量与安全。
故座椅的设计开发在整车的设计中尤为重要。
一、座椅组成及术语1座椅总成的组成1)座椅(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2)固定装置(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调节装置(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A. 纵向位移(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B. 垂直位移(vertical displacement)C. 角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4)锁止装置(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5)头枕(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2相关术语1)“H”点(“H”point)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人体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胯点(HipPoint)。
2)“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referenceline)为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3)加速踏板踵点(AHP)在加速踏板未压缩时,人体模型的踵点在被压塌的地板覆盖件上的点。
4)拇趾参考点(BOF)在侧视图上过AHP点作人体样板鞋底的切线在该切线上离AHP点203mm处的一个点。
乘用车座椅发泡技术条件
乘用车座椅发泡技术条件
乘用车座椅发泡技术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确保发泡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并且制成的座椅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条件:
1. 发泡材料:选用适合乘用车座椅的发泡材料,如聚氨酯等,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老化性和阻燃性能。
2. 发泡设备:使用专业的发泡设备进行发泡,设备应具备可控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功能,以满足不同需求。
3. 模具设计:根据座椅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发泡模具,确保座椅能够完全填充模具空间,同时避免过多的废料产生。
4. 发泡工艺参数:根据发泡材料的性质和座椅的要求,确定适宜的发泡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以保证发泡材料能够充分膨胀和固化。
5. 发泡质量控制:对发泡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控制发泡时间、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确保座椅制成后具有均匀的发泡结构和合格的物理性能。
6. 环境要求:在发泡过程中确保环境的干燥和通风,防止潮湿和灰尘等因素对发泡质量的影响。
以上是乘用车座椅发泡技术的一些常见条件,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和控制。
乘用车座椅总成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座椅总成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标准适用于M1 类车辆的前排座椅总成。
本标准不适用于折叠式的附加座椅、侧向座椅。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 ll55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GB/T 11563—1995 汽车 H 点确定程序GB l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GB l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QC/T 55—1993 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SAE J826--2002 H 点测量仪和设计模型步骤和规范SAE Jl351—1993 绝缘材料的气味试验SAE Jl756—1994 汽车内饰材料确定成雾特性的试验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零部件装配完整的座椅。
汽车内最前排的座椅总成,也分为驾驶座总成和副驾驶座总成。
3.3在前排座椅总成中用于支持乘员坐骨和大腿的那一部分,可以通过联接方式与前靠背装配在一起。
前座垫总成可以有一个前后可调的或高度可调的调节机构。
在前排座椅总成中用于支持乘员背部的那一部分,前靠背总成可以用调角器来调节靠背的角度。
4.1 一般要求4.1.1 座椅总成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
4.1.2 座椅表面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面或尖棱,应符合 GB ll552—1999 的要求。
4.1.3 所有面套应符合其对应图样的缝制及外观要求。
4.1.4 座椅表面应无污染、破损、开裂等缺陷以及客户不能接受的褶皱。
4.1.5 座椅 H 点的测量按 GB/T 11563—1995 ,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15mm。
Q_JLY J7110479B-2016 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GEELY
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Q/JLY J7110479B-2016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用车手、电动座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测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座椅(以下简称座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标准名称更新为《乘用车座椅通用技术条件》; ——增加了座椅外观感知质量要求; ——增加用于直接发泡头枕的内饰织物的性能要求; ——增加了发泡聚丙烯类(EPP)材料性能要求; ——更新了手动座椅调节功能要求; ——增加了电动座椅的调节功能要求; ——增加了座椅动态舒适性要求; ——增加了电动座椅的电动调节工作噪声; ——增加了行李位移乘客防护装置性能要求; ——更新了正面碰撞座椅动态性能要求; ——增加了侧面碰撞座椅动态性能要求; ——更新了后碰试验座椅安全性能要求; ——增加了头枕鞭打性能要求; ——增加了座椅调节高低温性能; ——增加了座椅耐光老化性能要求; ——增加了非金属材料的雾化性限值要求; ——增加了电磁干扰(EMC)要求; ——增加了座椅的多环芳烃限值要求; ——对纵向调节疲劳、靠背调节疲劳及升降调节疲劳的要求进行了更新; ——增加了后座椅靠背翻折疲劳、后座椅座垫翻折疲劳及 Easy Entry 疲劳要求; ——增加了座椅手、电动滑轨性能要求; ——增加了加热垫性能要求; ——增加了安全带提醒装置(SBR)性能要求; ——增加了靠背调角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__座椅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QC/T633–200×客车座椅The seats of passenger vehicles(征求意见稿)200X-XX-XX发布 200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要求4.1 一般要求4.2 零部件要求4.3 装配要求4.4 调节功能4.4.1 座椅头枕4.4.2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机构4.4.3 靠背角调节机构4.4.4 座椅扶手4.5 安全性4.5.1 座椅背面的安装件或附件4.5.2 座椅纺织面料4.5.3 座椅有机材料的燃烧特性4.5.4 座椅头枕4.5.5 安全带的安装和固定4.5.6 纵(横)向调节机构的锁止力4.5.7 座椅扶手强度4.5.8 座椅脚蹬强度4.5.9 座椅强度4.6 可靠性4.6.1 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4.6.2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4.6.3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4.6.4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4.6.5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5 试验方法5.1 座椅面料断裂强力试验5.2 座椅面料耐摩擦色牢度试验5.3 座椅面料透气性试验5.4 座椅衬垫材料性能试验QC/T 633—200×5.5 座椅5.6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试验5.7 座椅有机材料燃烧特性试验5.8 座椅头枕试验5.9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5.10 座椅扶手强度试验5.11 座椅脚蹬强度试验5.12 座椅强度试验5.13 纵(横)向调节疲劳试验5.14 座椅扶手循环试验5.15 座椅脚蹬循环试验5.16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5.17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试验6 检验规则6.1 出厂检验6.2 型式检验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前言本标准是对QC/T 633-2000《客车座椅》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QC/T 633-2000《客车座椅》,其主要技术差异如下:1、增加了以下要求:a)外购件、外协件的要求;b)座椅纺织面料断裂强力、缝合部位接缝强力的要求;c)座椅纺织面料的基本安全技术要求;d)座椅有机材料阻燃性能的要求;e)座椅调节装置调节功能的要求;f)纵(横)向调节疲劳性能的要求;g)座椅扶手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h)座椅脚蹬强度和可靠性的要求;i)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的要求;j) 靠背调角器耐久性的要求;k) 座椅总成纵(横)向调节功能的要求;2、更新了以下标准:a)GB/T 5453—1997 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b)GB 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c)GB 13057—2003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d)GB l4166—2003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e)GB 14167—2006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3、修改了以下内容:a)客车座椅的名词术语;b)型式检验产品合格判定规则。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
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
在乘用车座椅的设计中,滑轨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滑轨技术用于调节座椅的前
后位置,以满足乘客的舒适需求。
根据乘用车座椅用滑轨技术条件的要求,以下是相关的内容需求:
1. 必须具备稳定性:乘用车座椅滑轨技术在设计时必须确保座椅的稳定性,避
免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晃动或噪音。
这有助于保障乘客的安全和舒适感。
2. 滑动顺畅:滑轨技术应确保座椅可以平稳、顺畅地在滑轨上前后调节。
这样,乘客便能够方便地调整座位位置,以获得舒适的驾乘体验。
3. 耐久性要求:座椅滑轨技术应具备足够的耐久性,能承受长时间的使用和重
复移动,而不会出现损坏或失效的情况。
这有助于提高乘用车座椅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4. 安全性要求:座椅滑轨技术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确保座椅在发生碰撞
或急刹车等情况下不易滑动或打开。
这是为了保护乘客免受潜在伤害。
5. 调节范围广:滑轨技术应满足乘客不同身材和个人喜好的需求,能够提供足
够的调节范围和选项,以便每个乘客都能找到最舒适的座椅位置。
综上所述,乘用车座椅的滑轨技术条件需要确保座位的稳定性、滑动顺畅、耐
久性、安全性以及调节范围广。
这些要求能够为乘客提供舒适、安全的驾乘体验,并进一步提高乘用车座椅的品质和性能。
汽车后排座椅试验法规及优化设计
⑤ ⑥ ⑦
①40靠背总成面套;②40靠背骨架总成;③60靠背骨架总成;④60 靠背总成面套;⑤后排靠背泡沫总成;⑥后排座椅铰链总成;⑦乘客三人 座椅座垫总成(含钢丝骨架和面套);⑧后排座椅头枕总成。
图 C 汽车典型后排座椅总成的组成
- -
2第0270(期7)
技术聚焦
Design-Innovation 后排座椅靠背骨架由 40和 60靠背骨架两部分 持 50mm,纵向距离靠背 200mm。
组成。进行座椅冲击强度试验时,靠背骨架以实际机构 的连接方式固定在白车身上,白车身固定在台车上。座 椅靠背两侧的锁支架连接靠背锁,车身锁钩与靠背锁 处于锁止状态,以固定靠背上部,靠别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上。
后排座椅法规要求
后排座椅法规
汽车后排座椅系统能够为驾乘者提供足够支撑,
确定车上乘员的位置,保证驾驶操作。在汽车转弯时,
座椅系统为驾乘者提供侧向支撑,减轻长途驾驶疲劳;
发生前向或侧向碰撞事故时,座椅系统与安全带、安全 气囊等乘员约束系统一起构成有效的保护装置,降低 乘员遭受伤害的风险。此外,后排座椅可增加加热垫、 通风、按摩垫、扶手、杯托等配置,大大提高了驾乘舒适
图 行李箱冲击试验样块布置示意图
座椅需满足国家法规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
试验过程中及试验后,如果后排座椅和靠背锁保
术条件》,座椅总成零部件级试验需满足 GB15083《汽 持原来位置且功能正常,则认为满足要求。在试验期
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间,允许座椅靠背及其紧固件变形。
设计·创新
汽车后排座椅试验法规及 优化设计
张程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汽车研究院)
摘要:在汽车后排座椅开发过程中,其结构造型设计的合理性是乘坐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保证。在汽车工程研制中,必须
QJQ+7001-2014_汽车座椅芯垫(聚氨酯)材料技术条件_20141008
密度(kg/m ) 50% IFD(N) 压陷系数 回复百分率(%) 拉伸强度(KPa) 断裂伸长率(%) 撕裂强度(N/m) 压缩形变(50%)(%) 压缩形变(75%)(%) 干热老化(拉伸强度变化率) (%) 拉伸强度变化率(%) 湿热老化
≥40 按图纸要 求 ≥2.6 ≤23 ≥90 ≥100 ≥220 ≤10 ≤14 ≤25 ≤2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座椅芯垫(聚氨酯)技术条件
编 号 Q/JQ 7001-2014 第 7 页 共m) 。 在取得 5 个满意的抗拉与断裂伸长率的试验后,取其平均值。 4.6 4.6.1 撕裂强度 取样
a)图 2 规定了试样形状与尺寸,并选取五块试样; b)当材料厚度超过 20mm 时,所用试样厚度应为 20mm,当材料厚度在 5mm~20mm 之间,试样厚度等于材料厚度。当材料厚度在 5mm 左右时,试样使用锯条或冲 刀进行取样。锯条或冲刀用于制作撕裂开口,试样应在材料内部取样,并去外 皮。
图2 4.6.2 试验方法 行。
用试验机器的钳子夹紧试验样品,试验应该以(500±50)mm/min 的速度进 样件断裂后或至少 50mm 长度被撕开后,记录最大力(N)和样件的厚度。 4.6.3 计算
计算每个试样单位厚度的平均撕裂强度(Rd),用下式表示: Fd Rd = e 其中, Fd=平均撕裂力(N) e =试样初始厚度(m) 计算五个试样的平均撕裂强度。
a)把试验样品定位放在试验设备的平台上,压头(直径为的圆形压头)以(250± 25)mm/min 的速度下降到压缩全部样品厚度的 75%~80%总偏移量,对待试验 的区域进行两次预压缩试验。 b)让压头先接触样品在预加 4.5N 的情况下作为测量起点,以(50±5)mm/min 的 速度压至 25 %的厚度,然后在(60±3)s 后记录压力值;不移动样件,降低压 头到 50%的压缩量,保持(60±3)s 后记录压力值;不移动样件,降低压头到 65%的压缩量,保持(60±3)s 后记录压力值。 4.3.3 计算
座椅设计规范标准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3.1 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3.2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3.3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3.4 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3.5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3.6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3.7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C.1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3.1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3.4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座椅设计规范
汽车座椅设计规范一、范围本标准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生产经验规定的汽车座椅设计规范;本标准适用于骐铃牌各系车型座椅的设计。
二、目的规范座椅设计要求。
三、定义座椅 seat供一个成年乘员乘坐且有完整装饰并与车辆结构为一体或分体的乘坐设施。
它包括单独的座椅或长条座椅的一个座位。
固定装置 anchorage将座椅总成固定到车辆结构上的装置。
包括车身上受影响的部件。
调节装置 adjustment system能将座椅或其部件的位置调整到适应乘员乘坐姿态的装置。
该装置应有如下功能:纵向位移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垂直位移 vertical displacement角位移 angular displacement锁止装置 locking system使座椅及部件保持在使用位置的装置。
头枕 head restraint用于限制成年乘员头部相对于其躯干后移,以减轻在发生碰撞事故时颈椎可能受到的损伤程度的装置。
“R”点“R”pointGB11551——2003中附录C定义的乘坐基准点。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GB11551——2003中附录C附件1图中所示的通过三维人体模型的线。
三、技术要求应包括产品的具体性能指标、技术要求、质量目标,专项试验、整机/整车试验以及国内外公司的匹配要求等内容。
舒适性1)座椅泡沫造型应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要求,并给出A面的分析报告。
2)人体乘坐时,最大布置人体与骨架(硬物)间距≥30mm。
3)选用高回弹的优质冷发泡沫,性能指标见附表要求。
4)选用优质复合面料,面料与泡沫采用火焰复合方式,提高面料的舒适度和环保性。
5) 前排座椅的舒适性设计参考应当满足人机工程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根据设计可作相应调整);6)座椅各零部件的外露部分不得有易于伤人的尖角锐边,各部结构不得存在可能造成的挤压、剪钳伤人部分。
7)工作座椅的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应耐用、阻燃、无毒。
汽车座椅大全执行标准
编号:CNCA—02C—063:2005 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2005-10-10发布2005-12-01实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目录1.适用范围2.认证模式3. 认证的基本环节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4.1 认证的委托和受理4.2型式试验4.3初始工厂审查4.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4.5 获证后监督5. 认证证书5.1认证证书的有效性5.2认证证书的变更5.3认证证书的暂停、注销和撤消6. 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使用6.1准许使用的标志样式6.2变形认证标志的使用6.3加施方式6.4加施位置7. 收费附件1 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附件2 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附件3 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要求1. 适用范围本规则适用于M、N类汽车的座椅产品(但不适用于折叠式座椅、侧向座椅、后向座椅和M2、M3类客车中A级、I级客车使用的座椅)及M1类车辆的前排外侧座椅头枕产品。
2. 认证模式型式试验+初始工厂审查+获证后监督3. 认证的基本环节3.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3.2型式试验3.3初始工厂审查3.4认证结果评价与批准3.5获证后监督(抽样)4. 认证实施的基本要求4.1认证的委托和受理4.1.1认证的单元划分同一生产厂生产的且在以下主要方面无差异的汽车座椅及座椅头枕产品视为同一单元:1)座椅总成的结构及形状,允许座椅护面的材料及颜色不同;2)座椅软垫和骨架总成的位移调节、锁止装置等零部件的结构、材料及尺寸;3)座椅软垫的结构和材料;4)座椅总成固定装置的结构;5)头枕骨架和泡沫的结构、尺寸及材料,允许头枕护面的材料和颜色不同;6)头枕连接件的结构和材料。
4.1.2认证委托时需提交的文件资料见附件1。
4.2 型式试验4.2.1型式试验的送样4.2.1.1型式试验送样的原则认证单元中只有一个型号的,送本型号的样品。
以多于一个型号的产品为同一认证单元委托认证时,应由认证机构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型号,其他型号需要时作差异试验。
汽车座椅关键零部件及主要控制点剖析
汽车座椅关键零部件及主要控制点剖析摘要:本文将剖析座椅关键零部件及其作用、相关标准对座椅结构的要求和汽车座椅的主要控制点,座椅制造商在设计时对这些主要控制点在图纸中明确标注相应的符号,制订相应的工艺文件对控制点细化要求。
按要求做好每个环节的控制,汽车座椅的强度满足相关法规要求,以减少企业的成本提高效益。
基于此,文章展开分析,期望能够带来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汽车座椅;关键零部件;主要控制点1绪论“汽车座椅”是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驾乘人员乘车时乘坐,是汽车的必备配置。
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包含座椅及头枕的认证,座椅要满足整车碰撞试验要求,应当先满足座椅强制标准 GB15083 -2019、GB11550 -2009、GB8410-2006、GB14167-2013 的试验要求,再申请 CCC认证,座椅通过 CCC 认证后整车再申请 CCC 认证并上公告后才能上市销售。
整车要满足的强制性标准包括《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乘用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GB11551),座椅的关键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为整车满足的强制性标准打下基础。
汽车座椅一方面要满足国家强制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整车厂的安全要求,比如安全气囊对乘员的保护、座垫上安全带提醒装置的功能等虽然没有上升到国家强制标准目录中,但它们都是被动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装置都是座椅的关键零部件。
如果座椅的安全性实验不能满足国家强制标准的要求,必然导致企业的不良质量成本增加,如果批量不良品流入客户端导致召回,召回的处理成本也很高,所以管理和控制好座椅的关键零部件质控点相当重要[1]。
2汽车座椅的关键零部件分析2.1座椅总成图1为座椅总成剖面示意图;图1中的面套和泡沫都是由有机物组成,有害物质的含量超标是对人身健康潜在的安全风险,有害物质是指的铅、汞、镉、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其阻燃性能在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8410-2006中有明确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座椅总成技术条件
1、范围
本技术条件规定了XX项目座椅总成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质量保证。
本技术条件适用于XXXXX项目座椅总成。
(以下简称座椅)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条件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技术条件的条文。
本技术条件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条件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QC/T 740-2005 乘用车座椅总成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 11550 汽车座椅头枕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 55-1993 汽车座椅动态舒适性试验方法
GB 15083 汽车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11552-1999 轿车内部凸出物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T 11563-1995 汽车 H点确定程序
QC/T 625-1999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SAE J826-2002 H点测量仪和设计模型步骤和规范
3、形式
前排座椅总成为头枕分离式结构。
乘客三人座和折合座为5/5靠背分离式结构(整体式座垫),且座椅头枕采用分离式结构。
4、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座椅总成应符合本技术条件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制造。
4.1.2座椅表面不得有任何可能危及乘员安全的粗糙面或尖棱,应符合GB11552-1999的要求。
4.1.3座椅护面总成应缝合牢固,缝合部位不允许漏缝、开缝、脱线、跳线。
缝制加工所选缝线质量和缝制工艺,应保证不低于护面材料强度,在正常使用及试验条件下不得早期损坏。
4.1.4座椅表面应无污染、破损、开裂等缺陷以及客户不能接受的褶皱。
4.1.5座椅装配护面总成后,表面应挺括、饱满、整洁,不应有外露线头、脱色、污迹、破损、皱折及划伤。
4.1.6座椅H点的测量按GB/T 11563-1995,应满足设计要求,允许误差为±15mm。
躯干角度误差为±3°。
假人的型号采用SAE J826-2002的规定。
4.1.7安装扭矩应满足设计图样要求。
4.1.8座椅安装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采用检具检测。
4.1.9座椅处于任何给定的位置,滑道手柄应能够复位。
滑道调节后应
能够锁定座椅。
4.1.10 座椅总成的金属件应进行表面防锈处理,油漆涂层应符合QC/T 484-1999的有关规定,电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 625-1999的有关规定。
4.1.11标识:在产品的适当位置施加 3C标志;在座椅的标签上应打印型号、零部件代号、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
4.2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4.2.1面料性能要求
座椅面套的面料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客户的要求。
4.2.2非金属材料的排放性能试验
座椅非金属材料的排放性能试验应符合QC/T 740-2005中4.2.2的规定。
4.2.3燃烧特性
座椅燃烧特性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 8410的规定。
4.2.4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
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 11550的规定。
4.2.5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要求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 14167的规定。
4.2.6座椅系统强度要求
座椅系统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应符合GB 15083的规定。
4.2.7正面碰撞要求
正面碰撞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7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8后部碰撞要求
后部碰撞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8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9静态刚性试验
静态刚性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0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0颠簸和蠕动试验
颠簸和蠕动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1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1模拟人体进出座椅试验
模拟人体进出座椅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2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2前座垫向下强度试验
前座垫向下强度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3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3纵向调节疲劳试验
纵向调节疲劳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4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4靠背骨架总成强度试验
靠背骨架总成强度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5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5靠背骨架总成刚度试验
靠背骨架总成刚度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6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6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
靠背骨架总成耐久性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7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7靠背骨架总成间隙试验
靠背骨架总成间隙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8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8靠背调节疲劳试验
靠背调节疲劳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19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19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
座椅扶手强度和刚度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20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20扶手循环试验
扶手循环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21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21头枕功能试验
头枕功能试验上下调节操作力应小于140N,倾斜调节操作力矩应
为3N〃m—6 N〃m。
4.2.22头枕循环试验
头枕循环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23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23靠背调节功能试验
靠背调节功能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24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24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试验
座椅总成纵向调节功能试验按QC/T 740-2005中4.2.25条要求规定的设备和条件进行,试验后应符合其规定。
4.2.25座椅动态舒适性
座椅应具有良好的减振性能和舒适性,座椅动态舒适性的试验方法按QC/T 55-1993要求进行且符合其规定。
5、检验规则
座椅的检验规则按QC/T 740-2005中第5条规定执行。
6、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座椅的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按QC/T 740-2005中第6条规定执行。
7、质量保证
产品在随整车出厂之日起2年或行驶里程不超过5万公里,如确因产品质量不良引起的质量问题,应负责包修、包换、包退(“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