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督奸吏

前311至前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盛
279年
起来
而变法效果最为显著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1、变法目的: 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
2、变法措施: (1)富国: ①废除井田制,授田于百姓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③个体小家庭 ④统一度量衡
(2)强兵: ①废除“世卿世禄”,军功爵制,严禁私斗
从部落到国家
三代 夏、商、周
2070年BC,夏禹奴隶制国家建立。 王位世袭制,二里头文化等
约1600年BC,商朝(殷朝)建立。 殷墟,成熟的甲骨文,精美的青铜器等
1046年BC,周武王伐商,建立周朝 分封,宗法;井田,礼乐。
夏:间接、直接统治相结合 商:内外服制度、周:分封制
商:甲骨文的占卜功能等
(3)行政: ①推行县制,官员任免
②建立严密户籍制度,什伍连坐,纠察告发
(4)明法: ①焚烧诗书 ②制定秦律
三、孔子与老子
1.儒家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生平(前551―前479)
氏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 义、礼、智、信。晚年修订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 《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 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 的言行载于《论语》。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 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石器时代的“百花齐放”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从事渔猎和采集 过着群居生活 元谋人、北京人已学 会用火
长知识: 如何测定古遗址年代?
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
旧石器时代: 打制方法制造石器
距今约1万年 新石器时代
共性特征: 1、打磨结合方法制造石器 2、大量使用陶器 3、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 养家畜、修建村落等
2、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
吴起
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
封建化的进程。
国家 赵国
主持者 赵列侯
时间
内容
作用
前408至前 选拔贤能者做官,并 封建政权得
387年
“节财俭用”
以巩固
韩国
申不害
前335年 “循功劳,视次第” 诸侯不来侵
的因功行赏制度

齐国 燕国
邹忌 乐毅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法律 东方诸侯霸
(2)孔子的思想
①思想核心:“仁”——关爱他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
②政治思想:
1.“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身 作则,道德感化。 2.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黄河中上游 仰韶文化
彩绘陶器、栽培“粟”
黄河下游 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 大汶口文化 春期拔牙的习俗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技术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母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氏族社会
辽河流域 红山文化
龙山文化 黑陶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父系氏族 社会
开启 文明古国时代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辽河流域 社会形态 社会特征
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法则
辩证法思想:事物存在着相互 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 矛盾;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王位世袭制,嫡长子继承制等
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表明早期政权体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三代 统治特征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东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西周覆灭后,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 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 相称霸,为春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 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为战国。 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
春秋时期的改革
1、齐国管仲的改革: “相地而衰征”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2、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 ——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魏国——李悝变法
李悝
政治
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经济 “尽地力之教”的农业政策
楚国——吴起变法
1、内容:“明法审令”, 实行法治, 整顿吏治,加强军事训练, 提高军队战斗力。
春秋(前770~前476)时,夷夏尊卑的观念已很强 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宗族氏族, 非民族)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
战国时,齐、楚、秦、燕、赵、魏、韩等诸侯国 同称诸夏,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 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2、华夏认同
春秋中原各国 自称为华夏族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思考:东周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列国纷争?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2、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
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部落名, 以与"蛮、夷、戎、 狄"等部落相区别。
华夏认同 民族融合
进入战国,內迁戎狄 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背景
①.经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农工商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背景
①.经济: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农工商业(生 产力)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②.政治:奴隶制崩溃,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 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 ③.军事:争霸战争与兼并战争使得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④.文化:私学兴起,“百家争鸣”。
新石器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时代早期 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 龙山文化 时代晚期
谷物 粟(小米)
良渚文化 水稻
母系 氏族社会
红山文化 父系 氏族社会
共同劳动 成果共享
贫富分化 私有制 阶级分化
手工业 彩绘陶器 养蚕缫丝技术 精美玉器 蛋壳黑陶 精美玉器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特点:
繁星满天、中原核心、多元一体、自我一系。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教学相长
2.道家的鼻祖——老子
(1)老子的生平
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字伯 阳。中国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守 藏史(藏书馆馆长)。中国古代著名 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老 子》(又称《道德经》)一书,史载 孔子曾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
(2)老子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