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教资复习资料整理版2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复习资料《教育法规概论》1.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成立。
2.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基本法律和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3.教育法规的特点: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4.教育法规的规范作用(功能):教育法规具有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保障作用5.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的措施: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万能主义两种倾向;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6.我国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宪法;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可称为教育单项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行政规章(部门教育规章、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7.1986年4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当年7月1施行。
2006年6月29第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2006年9月1日实施。
8.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颁布了《中华共和国教师法》,并于次年1月1日开始实施。
9.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指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10.从逻辑结构上看,教育法规通常由法定条件、行为准则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组成。
11.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要求人们行为的性质,可以分为义务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表现的强制性程度,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的法律后果,可分为制裁性规范和奖励性规范。
1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3.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教育外部的法律关系;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14.教育立法是指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教师资格复习资料(整理打印版)
1.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以及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2.16世纪以后(明朝),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4.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5.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6.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7.《学记》提出:化学民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8.学记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符9.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10.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举,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11.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12.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也叫助产术)13.柏拉图主张把可见的现实世界与抽象的理念世界区分开来14.亚里斯多德主张的公共教育思想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1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法国的卢梭宣扬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作品《爱弥儿》(主张返璞归真)17.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18.婓斯泰洛奇认为教育教育者的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人特征的人19.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20.洛克主张的又是(绅士教育),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但他轻视国民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21.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英国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该学派对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22.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都比较全面描述了他们的教育思想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他于1776年在德国的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24.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25.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26.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看作(传统教育学)的代表27.杜威和他的《民本主义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28.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也是生长,主张在做中学29.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30.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的目标31.17世纪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对班级的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代表作《大教学论》3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33.奥苏贝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学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所谓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在正式的学习开始之前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给学习者的一个引导性或背景性的知识材料34.制定明确,恰当的(班级管理目标)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开始,它关系到班级管理目标的成败35.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英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36.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质量)观念37.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38.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赛尔)39.外铄论(荀子:性恶论,洛克,华生)40.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强调个体活动)41.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方面发展的任务,可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42.《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43.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44.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45.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研究的课程是广义的,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46.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47.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注重加强学生文学艺术鉴赏方面教育48.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49.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50.(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51.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材料52.《学记》要求学生不蹋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53.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54.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55.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5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57.练习法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58.讲授新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59.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60.163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总结前人和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教学论》61.《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62.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63.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64.道尔顿制指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察65.道尔顿制的特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但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66.如何有效的提供学习内容是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67.形式型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68.方法型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69.综合型策略直接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70.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71.德育的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2.认知模式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73.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为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德••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74.社会模仿模式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75.道德两难指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76.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77.事先使用班级一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7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代表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79.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80.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全国各地的学校开始采用了班级组织的形式8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8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8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84.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85.少年期指11.12到14.15岁的阶段(初中),青年初期指14.15到17.18期间(高中)86.少年期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87.高中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88.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89.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1-5岁是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岁以前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90.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9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9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93.个体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94.(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95.自我意识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96.具有场独立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97.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98.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99.性格便成为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00.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0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102.(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103.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的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104.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105.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106.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107.内驱动力,即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08.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09.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这是在所有动机规划中,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而且对教育实践具有相当重要的应用价值110.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111.举一反三,闻一知十都属于(同化性迁移)112.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13.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114.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分为(感性知识)(理性知识)115.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16.上位学习也叫总结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117.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118.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它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119.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实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等都是属于实物直观)120.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121.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122.知识概况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123.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分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124.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记忆系统的研究(遗忘曲线)125.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126.所谓深度加工,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127.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128.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129.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130.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13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部分13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33.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134.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135.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136.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137.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138.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139.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140.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141.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142.群体凝聚力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143.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144.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就是从众145.课堂气氛,(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46.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147.诊断性评价,有时与配置性评价意义相当,指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与个体差异148.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149.(忠诚于人民教育职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50.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151.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152.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153.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154.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方式的总称155.愉快教学法借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着力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他变厌学为好学,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156.尝试教学法特点是变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尝试练习,然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157.成功教学法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指导学生的成功行为使学生感到成功的愉悦进而升华成功目标达到人人都主动争取成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成功158.发现法,通常称作发现学习或问题教学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的一种教学方法159.(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所倡导的160.范例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是指教材中那些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本因素的典型事例161.目标教学法是依据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162.课堂教学是教学目标实施的重要途径163.目标教学的流程是(双向信息沟通模式传递)随时调整教学节奏,达到课堂教学优化控制164.控制教学过程的主要技巧是要运用(有意注意)(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165.(布鲁姆)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掌握学习166.程序教学法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B•F•斯金纳倡导的,他认为人类的学习也是一种操作反应的强化过程(强化在他的教学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167.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或启示法(保加利亚教育心理学家乔治•洛扎诺夫),是教师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将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情感倾向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形成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68.非指导性教学法又叫促进教学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倡169.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教师(促进者)充分的信任学生170.(人际关系)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核心观点171.罗杰斯的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是建立在他的(人本主义教育价值观)基础上的172.非指导性(促进)教学法充分的注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73.前苏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方法最优化理论174.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175.重视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强化教学设计控制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176.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美国教学设计专家迪克和科里提出,强调以教学目标为基点,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基本目的177.过程模式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肯普)提出,设计者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从整个设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起步,向前或向后178.设计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179.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教育家卢布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180.一个好的教学目标的表述,就要将一般性的目标具体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要说明学生在教学后能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说明教师预期学生行为改变的结果,这样才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对目标的把握与评定181.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订和颁布的,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从而成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182.名义学习量指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总量,它具体表现为学校每年的总学时量183.实际学习量指每个学生实际接受的有效学习时间量184.有关研究表明,在每个学习日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是上午2.3节课,较差的时间是下午第一节课,在一周时间里效率也有变化,星期1.2最高185.(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答问,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186.谈话法是个古老的方法,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并运用过这种方法187.《学记》中就要求教师教学要做到善问善待问188.谈话法的特点是(师生对话)189.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的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90.讨论法的特点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191.(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192.演示法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193.演示法在各科教学中广泛采用,它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常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194.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进行(独立作业),并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来获取知识,培养实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95.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它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资考证必备资料-网课讲义+课后笔记-教育知识与能力(2)
教资考证必备资料-网课讲义+课后笔记-教育知识与能力(2)理论精讲2-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小结P9古代教育的总体特征【单选】1.学校产生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和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君子远庖厨;君子忧道不忧贫;樊迟问稼;劳教脱离有阶级P10(三)近代社会的教育【单选】1.国家加强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德)教育世俗化教育法制化义务国家,法制世俗P10(四)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单选【简答】全民多现身终身化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教育思潮全民化面向所有人开放民主化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专制化的否定所有人都受同样教育(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自由化多元化目标、形式、管理、内容、评价现代化检验一下听课效果呀1.(2016下)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这段话表明孔子的施教内容()。
A.具有灵活性B.脱离社会生产C.具有全面性D.结合社会生产2.(2019下)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
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小结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概念教育学发展P12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12二、教育学的发展【单选】萌中国:《学记》、孔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创培根、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杜威、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斯宾塞发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P12(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单选】萌芽阶段的特点还没有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中划分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中国:《学记》、孔子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P12-13(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单选】1.中国芽阶段题目走一波1.(2021下)有教无类是我国优秀教育传统,指对各类人平等看待,不分愚贤贵贱都进行教育,该词语出自()。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资料(珍藏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重点资料(珍藏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复重点资料(珍藏版)一、名词解释六经:指西周时期流传下来的典籍,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
学记:是战国末期XXX的作品,是教育哲学基础,系统总结了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XXX: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广义教育:是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狭义教育:是指学校教育,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XXX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文化(广义和狭义):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文化融合:是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典型、木质的共同特征。
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超强整理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笔试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必备知识点清单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概述一、客观题知识点1 教育的构成要素知识点2 教育的起源【对啊连环记】本能生(生物起源说)利(利托尔诺)息(沛西·能);心(心理起源说)有美(美国)梦(孟禄);米(米丁斯基)洛夫(凯洛夫)爱劳动(劳动起源说)。
知识点3 教育的发展历程1.古代西方社会的教育2.近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1)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
德国(当时的普鲁士)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二、主观题知识点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社会属性(1)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有自己的特点。
(3)相对独立性第二节教育学概述客观题知识点1 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1.著名教育家及思想2.《学记》(1)是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
(2)教学原则:预防性原则;及时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原则;启发诱导原则;藏息相辅原则;教学相长原则。
知识点2 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对啊连环记】苏格拉底是产婆,柏拉图总爱玩游戏,亚里士多德爱自然。
知识点3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对啊连环记】卢梭善(性善论),康德一(把教育学作为专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裴斯泰洛齐教心(教育心理学化),绅士洛克在白板(白板说)上画漫画(教育漫话),斯宾塞用知识为生活做准备。
知识点4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对啊连环记】赫尔巴特: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二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三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四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知识点5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对啊连环记】姆(布卢姆)有掌握(掌握学习理论),纳(布鲁纳)来结构(结构教学论),瓦根(瓦·根舍因)找范例(范例教学),高度赞(赞科夫)发展(发展教学论),全面和谐好斯基(苏霍姆林斯基)。
最新教师资格证复习材料汇总(权威)-39页文档资料
本文由小蛮腰大裤衩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学生与团队管理 1.学生管理的特点:多选) 1.学生管理的特点:多选)学生管理的特点( 1.学生管理的复杂性 2.学生管理的全面性 3.学生管理的教育性 4.学生管理的周期性 5.学生管理的沟通性学生管理的内容:多选) 2.学生管理的内容:多选)( 1.学生学籍的管理 2.学生的常规管理 3.学生的德育管理 4.学生学习的管理团队的特点:多选、简答、判断) 3.团队的特点:多选、简答、判断)( 1.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 2.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 3.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4.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队的核心要素:4.团队的核心要素:目标,人员,定位,职权,计划班级: 5.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合体,是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任务和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的、有计划地执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职能的正是群体。
班级不仅是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并在其大教学论》 6.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自己的假设,即“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 单选)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
一个教师同时教很多学生是可能的(单选)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产生了班级授课制的最早雏形。
7.1862 年清政府京师同文馆班级管理的特点: 8.班级管理的特点:1.目的的教育性 2.内容的广泛性 3.对象的不成熟性班级管理的内容: 9.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德育管理、班级学习管理、班级文体活动管理、班级常规管理 10.班级文化的特点: 10.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 11.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 11.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 12.班主任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简答、多选)?(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2.班主任怎样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简答、多选) 1.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2.培养优秀分子和班干部 3.树立良好的班风 4.开展丰富多才的集体活动 1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3.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的影响 5.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14.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4.班主任怎样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班主任要了解、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2.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 3.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4.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 15.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能力: 15.班主任的教学管理能力: 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 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 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能力 6.应变能力 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 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16.学生会的职责:中小学(中小16.学生会的职责:中小学)( 1.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 2.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 3.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4.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 17.学生会的作用: 17.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示范作用 18.同辈群体: 18.同辈群体:指年龄层次相同,地位相近的人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其成员一般具有大体相近的价值观念,是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自发形成的个人属性层面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综合知识复习资料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大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走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下半年全国的考生人数达到了590万,比上半年的考生人数增加一倍多,全年考试人数近900万。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全面综合知识复习资料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6、学校的产生所具备的条件:(1)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2)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3)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达到了一定水平7、学校在奴隶社会出现具体表现在:(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教资科二是考取高中教师资格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过程中,掌握并熟记一些重要知识点对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您总结整理一份关于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希望对您备考有所帮助。
一、教育学知识点1. 教育的含义和目标:教育是指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对未成年人进行的影响和指导,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 教育的基本特点:目的性、系统性、个别性、社会性、继承性、普遍性等。
3. 教育的内容:包括认知、情感、意志、实践等多个层面,要综合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
4. 教育的方式方法:包括实践、亲身体验、讲解、演示、讨论、实验、研究等多种教学方法。
5. 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原则、发展阶段原则、启发原则、兴趣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
6. 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动机心理学、情感心理学等内容。
7. 教育评价的目的和原则: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全面性、科学性、连续性、及时性等。
二、相关教材知识点1. 《人教版》教材知识点:包括教材的体系结构、教材内容的特点、教材的组织形式、教材对教学的指导作用等。
2. 《课程标准》知识点:包括课程标准的体现形式、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课程标准的实施步骤等。
3. 《教学设计》知识点:包括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编制步骤、教学设计的要素等。
4. 《教学评价》知识点:包括教学评价的类型、教学评价的方法、教学评价的依据等。
5. 其他教育教学相关知识点:如学科教学理论、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习惯等内容。
三、备考建议1.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学习计划,合理分配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时间。
2. 多维度学习:通过多种方式学习,如阅读教材、听课、参加培训、做习题等,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 相互交流学习:与同学、老师和教育从业者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帮助和鼓励,共同进步。
史上最全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复习资料
山东省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新版教育学第一章新版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1、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2、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整合打印版
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观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用品、知识、体力、心理)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7重点记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态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简答简述题(教学法)1·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简答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推断功能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式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2·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的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诱导——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2尝试——探究知识的尝试3归纳——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4变式——变式练习的尝试5回授——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6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
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
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必背知识点电子版
教资科目二考试是国家统一的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种,也是比较难考的一种,但是如果掌握了必备的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备考,下面我们来看看教资科目二必背的知识点,分别是:
一、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的确定性和普遍性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主要内容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主要内容
二、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3.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4.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三、教育学
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学的分类
3.教育思想史的主要内容
4.教育教学论的基本理论
四、课程与教学设计
1.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2.课程设计的目标
3.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4.教学策略的基本概念
五、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
2.教育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3.教育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以上是教资科目二必备的知识点,如果您掌握了以上的知识点,并在
考前做好充分的复习和练习,相信您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3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2023 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整理背诵版(综合素养+教育教学学问与力气)教育教学学问与力气第一章教育根底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进展一、教育的内涵“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概念:广义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
构成要素:① 教育者:担当教的责任,施加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
学校教师是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② 受教育者:担当学习的责任,承受教育影响的人,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
③ 教育影响: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④ 三者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育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分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PS:“人只有通过适当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社会属性:① 永恒性:人类特有的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② 历史性: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 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不平衡〔教育落后或超前于确定的政治经济进展水平〕。
三、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学说。
心理起源说:无意识仿照,孟禄。
劳动起源说: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进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米丁斯基、凯洛夫。
四、教育的进展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① 无阶级性、公正性〔教育时机均等〕。
② 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③ 教育内容简洁,教育方法单一。
中国古代社会:① 奴隶社会:夏有学校,周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政教合一、学在官府;春秋私学兴起,孔孟百家争鸣。
② 封建社会:宋朝程朱理学兴起,主教四书五经;科举制兴起于隋唐,废除于清末,清末学堂消灭。
教资科目二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教学的一般任务【简答】★★★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3.培训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二、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处理好那些关系?)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4.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案例分析)四、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在教学程中学生既要掌握知识,又要重视学生的智力,把二者辩证统一起来,防止偏向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五、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进程的环节、教师讲授的环节)★★★★★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3.理解教材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六、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单选、简答】★★★★直观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七、直观性原则1.涵义教师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2.直观手段的种类【单选】a.实物直观(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b.模像直观(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录像带)c.言语直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简答)★★★★★(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言语直观(4)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八、启发性原则★★★★★(1)涵义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2)贯彻的要求【简答】★★★★★a.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c.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d.发扬教学民主九、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原则)(1)涵义: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资料汇编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资料汇编目录一、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二、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三、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整理四、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教育知识与能力五、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框架图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20世纪20年代以后,心理学成为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有助于理解教育实践,提高教育质量,预测教育结果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自然条件下的客观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要求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观察时要客观、全面和系统。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多用于基本心理过程的研究;自然实验法是在教育实际中进行的实验研究,多用于学校教育条件下学生心理的研究。
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测验法: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测量、评定和分析。
自陈量表和智力测验是常用的测验方法。
个案法:对个别学生长期观察和调查,积累比较系统的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总结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意中均表示一种教育模式,而非教育品类。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天赋、性格、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尊重这种差异出发,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发展和完善人的个性为目的,弘扬人的主动精神和主体精神。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同时,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适合打印版)
考点•知觉的特性考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曲运算阶段(1)“万物有灵论”:(2)•切以自我为中心(3)不可逆性、刻板(4)不守*hL11 16考点•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几体运算阶段<1> M i tI if h:(2)思维运第必须右具休的取物支持.町以进行简唯抽盘思维;(3)可逆性。
形式运乳阶段(1)能够根据逻轲推理、归纳或演绎方成来解决问题;⑵可逆性、补偿杵和灵活性。
审点・孔子孔子】中同古代最伟丈的拽育思想家,数育思加主我体考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權C1)策可夫的<t放学与扯展》:握出了发辰性歡学好论的五家教学原则’即s∕α⅛.畫速度、理论知职担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姑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布替钠《數爭过离D章岡学科结构,提岀了结构主里敎学锂论.倡导发现式学习亠(3 )何•申貝舍因创立范例放学理论:范愧敎学法是捐釵师在釵学中选弾真正撼咄的本质的知识作悔數学内容.通过If范例F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InE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
(4)劳算姆林貼51给数师的建仪》(也称为⅛⅛⅛师的一育条建迎》h * Jffi整个心灵瞅给孩子霍⅛(帕夫宙什中学》暮著件中T議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IW敎育思想L鰹的若作被称为"活的数育学J(5)布鲁姆署百(數学口标分⅛⅛t⅜⅛著作,捉出了掌返学习理论G布害阳在冥教合目标分率系统中梅報学目标分为认知、1δf⅛w动作技能三x¾n⅛,C6 ) H≡HΛ≡⅛⅛⅛学讨滞最优化理论(I诔理论存捉高效学质畳与效益、提离救肖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亜大意文<■考点•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高频考点壽*事;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教师资格证复习资料汇总版
2016年教师资格证资料汇总(知识点总结)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20题,每题1分)(书上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例如,某一具体的教学原则来源于古代哪一个文献,4选一,例如,教学相长来自于()文献。
选项: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二、判断(10题,每题1分)(只需答勾或x,不要改错。
注意审题,例如,“就是”、“仅仅是”等极端的语句。
例如,学历,是在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
错,是在法定教育机构中的。
)三、简答(3题,每题8分)(简要回答,答出要点,需要解释性的拓展语句。
例如,备课的基本要求:三点,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加以解释。
)四、论述(2题,每题13分)(概念+内容+联系实际的适度发挥)五、案例(分析)题(1题,20分)(送分题,先就题目给出一个判断性观点,再围绕主题发挥)1.知识点(1)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也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场所。
中国古代3000年前已有高等性质的教育活动。
西周学校教育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中国私学中最着名的是齐国的稷下学宫,其中太学的建立标志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2)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
实行的是专业教育,分为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
19世纪,德国的洪堡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代”,其思想是(1)。
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2)。
学术自由的原则。
(3)美国1861年林肯总统签署于1862年生效的“莫利尔法案”建立“赠地学院”,其中最着名的有康乃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威斯康辛思想”是:a.培养知识,b.科学研究,c.为社会服务。
(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③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
与“洪堡时代”相比,多了为社会服务的思想。
)是高等学校第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
(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1862的北京的京师同文馆,也是中国最早实行班级授课制的学校。
教师资格证复习权威资料大全
教师资格证复习权威资料大全一.名词解释1.连续性与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从而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又称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14、15岁),又称学龄中期;青年早期(14、15-25岁),又称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死亡)。
2.差异性:是指虽然任何一个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发展起始时间有早有晚,发展速度有快有慢,最终达到的水平有高有低,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也存在千差万别。
3.不平衡性:是指心理的各个组成成分开始发展的时间有早有晚,发展成熟所需的时间长短不一,哪一年龄达到高峰期也存在差异。
4.定向性与顺序性:是指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模式,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性。
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每一个阶段也不可逾越。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小学生心理特点1.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其思维还受知觉表象的束缚,主要形式还是具体形象思维。
2.在个性发展中自我意识水平不断提高3.品德发展具有过渡性(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优势增强,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但其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三)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逐步稳定、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表达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出现辨证逻辑思维。
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二)关键期:生态学家劳伦滋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同样存在关键期。
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材料第二部分一、教案设计的原则1.科学性所谓符合科学性,就是教师要认真贯彻课标精神,按教材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系统性,随心所欲地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个好教案首先要依标合本,使教案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书面语表达科学、严密、准确、精练。
2.创新性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
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
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
教师备课也应该经历一个相似的过程。
从课本内容变成胸中有案,再落到纸上,形成书面教案,继而到课堂实际讲授,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学百家,树一宗”。
在自己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地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而不要照搬照抄,对别人的经验要经过一番思考(消化、吸收),然后结合个人教学体会,巧妙构思,精心安排,从而写出自己的教案。
3.差异性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干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教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4.艺术性所谓教案的艺术性就是构思巧妙,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得到快乐的体验。
教案要成为一篇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散文”或者是课本剧。
所以,开头、经过、结尾要层层递进.扣人心弦,达到立体教学效果。
教师的说、谈、问等课堂语言要字斟句酌,该说的一个字不少说,不该说的一个字也不能说,要做到安排恰当。
5.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6.变化性由于教师教学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各不相同,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同,常常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和看法,教师又不可能事先都估计到。
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进程不可避免要背离教案的预想,这时教师不能死扣教案,把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压下去。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改变原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满腔热忱地启发学生的思维,针对疑点积极引导。
为达到此目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估计学生在学习时可能提出的问题,确定好重点、难点、疑点。
应充分估计学生能在什么地方出现问题,大都会出现什么问题,对出现的问题应怎样引导,要考虑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课堂上即使出现偏离教案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要因势利导,耐心细致地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因为一个单元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在教学的一定过程中逐步完成的,一旦出现偏离教学目标或教学计划的现象也不要紧张,这可以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去调整。
二、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所谓基础知识,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它是组成一门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揭示了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律性,反映了科学文化发展的现代水平。
所谓技能,是指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完成某种实际任务的能力,而基本技能,则是指各门学科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技能。
2.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所谓智力,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能力系统。
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创造能力不仅是智力发展的高级形式,而且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与自我实现决心的体现。
只有注意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人们的智力是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教育影响和个人努力三者相互作用的产物,但对小学生来说,教学对他们的智力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教学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也要关心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发展。
所谓体力,主要指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与身体各个器官的活动能力。
教学特别要注意教学卫生,要求学生在坐、立、阅读、书写和其他学习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保护学生的视力,防止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使学生有规律有节奏地学习与生活,保持旺盛的精神,发展健康的体魄。
4. 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通过在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运用艺术、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世界观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态度。
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
小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和世界观正处在急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学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的学习和交往,是他们生活中认识世界和进行社会交往的组成部分。
三、小学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基本涵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2.直观手段种类繁多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3.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
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
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
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
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间.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
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
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
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二)启发性原则1.基本涵义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
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启发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即著名的“产婆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2.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许多因素影响,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许多一时的欲望和兴趣,汇集和发展为推动学习的持久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向他们布置由易到难的各种作业,或提供素材、情境、条件和提出要求,让他们去独立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才能。
(4)发扬教学民主它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质疑等。
(三)巩固性原则1.基本涵义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便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历代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掌握知识的巩固问题。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理解知识是巩固知识的基础。
要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牢固,首先在传授时要使学生深刻理解.留下极深的印象。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当然,强调理解记忆.并不否定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一些知识作机械记忆。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为了组织好复习,教师要向学生提出复习与记忆的任务,要安排好复习的时间,要注意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方法,学会通过整理编排知识、写成提纲、口诀帮助记忆。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新知识,扩大加深改组原有知识和积极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来巩固知识。
它不是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反复温习,而是在前进中巩固,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在运用知识中不断巩固和深化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四)循序渐进原则1.基本涵义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一定顺序进行。
《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段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另外,乌申斯基、布鲁纳等都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课程标准、教科书的体系进行教学是为了保证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
教师要深入地钻研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其结构和体系,明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指导教学的具体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