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五册第12课《青岛的路》教案

合集下载

《五月的青岛》教案设计

《五月的青岛》教案设计

《五月的青岛》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以朗读品味为着眼点,体会五月青岛优美的景色,感受作者语言的表现力。

2.进一步分析五月青岛的几类不同的人,体会到作者的审美眼光与情趣与市民情怀。

教学步骤设计一、情境问题导入现代作家郁达夫曾这样说,恐怕在东亚,没有一处避暑区赶得上青岛的。

青岛的地面,却尽是一枝枝的小山,到处可以看得见海……去住了一个夏天,方才才觉得“东方第一良港”、东方第一避暑区:的封号,果然不是徒有其表的虚称。

二、作者介绍老舍,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剧本《龙须沟》、《茶馆》。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

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三、赏析五月青岛的美丽的景色1.老舍笔下春天的青岛美吗?――美这春美主要体现在哪两种景上?――花与海问:春天,青岛有这么多的美景,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两种侧重来写?2.青岛的节气晚,五月正当春,花是春天标志性的东西。

欣赏青岛的春花之美。

自由读1-2节,划出文中出现的各种春花。

1)学生齐说:有樱花,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小蝴蝶花,桂竹香,山谷中的不知名的野花等。

师言:种类繁多,有……到处都有,墙角路旁,公园里,路上两旁的人家,山谷中,真是春花烂漫,春意盎然啊!2)老舍为了表现他所见到的如此美的春花,这位作家启动了他的多种感官,有--视觉,听觉,嗅觉,写出了花的形状,色彩,香味,卖花的声音。

姿态各异,色彩纷呈,香气袭人,令人可见可感可闻,特别是一清早便听风卖花声更添意趣,这令我们自然联想到宋朝诗人陆游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大班语言《路》的教案

大班语言《路》的教案

大班语言《路》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类型的路,如公路、铁路、水路等,认识路的作用和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听取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幼儿感受路的多样性和美丽,培养幼儿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图片: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类型的路的图片。

2. 教学道具:如玩具车、火车、船等模型,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路的作用。

3. 教学材料:如故事书、诗歌、歌曲等,用于丰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幼儿对路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是怎么来到幼儿园的吗?这就是路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到达想去的地方。

2. 观察图片
展示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类型的路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路的特点和作用,例如:公路是汽车行驶的路,铁路是火车行驶的路,水路是船行驶的路。

3. 角色扮演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船等,在教室里模拟不同类型的路,让幼儿体验路的作用和重要性。

4. 诗歌朗诵或歌曲欣赏
选择与路相关的诗歌或歌曲,让幼儿欣赏和朗诵,加深对路的认识和感受。

5. 总结
通过总结和回顾,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今天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路,知道了路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要爱护路,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二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二课教案

聋校语文第七册第十二课教案12 通阴沟教学内容:12个生字词、1篇课文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范文之教案:聋校语文第七册教案-第十二课。

会使用常用词语。

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习按情节分层次。

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2、教育学生向李英学习,树立热爱劳动,不怕脏、不怕累的好思想。

3、能排词成句,学习用不同句子表达同一个意思。

4、能默读课文,读后能画出写图意的句子。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按情节分层次,懂得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挂图教学方法:观察法、演示法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预习课文教学目的: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下水道堵塞了,你们会怎么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通阴沟。

板书课题:12 通阴沟二、新授。

1、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同学们在干什么?那个小女孩在干什么?2、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yīn dǔwūmàn wǎn lù阴堵污漫挽露xiùlāo gū dūpào chòu 袖捞咕嘟泡臭3、教学生字。

4、再读课文,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5、理解词语的意思:“堵住”是塞住的意思。

“阴沟”是下水道,联系实际理解。

“污水”是脏水的意思。

“漫”是水满出来了。

“挽”“捞”用动作演示来理解。

“袖子”,实物演示。

“咕嘟”是水冒泡时发出的声音。

“水泡”用在水里吹泡演示意思。

“臭”联系实际生活理解。

“露出”是显示的意思。

6、读课文,理解带有生字新词句子的意思。

7、读通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

四、作业:抄写生字新词课后分析:本课生字词较多,需在课外做好学生复习。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课文教学目的: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青岛的路教学设计

青岛的路教学设计
齐读课题
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青岛美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词语的复习把学生带入到新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师生齐读课文)边读边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答)
(2)、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青岛的路像什么?
过渡:通过刚才这几位同学的读和答,我们知道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那么课文中具体是怎样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细细的读读课文。
(二)深入文本,品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2)读了这一自然段,谁说一说青岛的路像什么?(生答)(板书:路像波浪)
(3)师: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的波浪是什么样子的呢?(视频或图片展示大海的波浪。)
生:观察后回答: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4)那么青岛路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青岛的路是什么样子的?(青岛的路一会儿低一会儿高)




学生通过以前的看图学字、学词、学句,已经积累了一些词汇,为现在的讲读课文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大多数学生也见过大海,学生现有的资源和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预设
1、理解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
2、理解“一辆辆汽车行驶在青岛的路上像小船在海浪里颠簸”
(第一自然段是:一会儿低一会儿高,最后一自然段是:一伏一起一起一伏)
3)青岛的路一会儿低,一会儿高,大海的波浪一伏一起,一起一伏,它们是多么的相像啊!
过渡:青岛路是这么的有特点,你们喜欢青岛的路吗?(喜欢)那就来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一下青岛的路。(生自读课文)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时间:2012-11-27 15:50来源:作者:岭东特校点击: 89次1、桂林山水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会用“观赏”、“形态万千”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4、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本课先总起后分述最后总结的叙述方式和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5、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形象具体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放大课文、课文图片。

四、教学时数: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一、学习课文。

1、范读课文。

二、检查自学情况。

甲天下:天下第一。

观赏:观看和欣赏。

无瑕的翡翠:没有一点斑点的绿色的玉。

拔地而起:指从地面突然高出。

奇峰罗列:指千奇百怪。

屏障:像屏风起遮挡作用的东西。

危峰兀立:指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叠的样子。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想想人们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指导分段。

课文分为四段:第一段:写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写桂林的水。

第三段:写桂林的山。

第四段:总写桂林山水。

3、再读课文,体会为什么这样分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重点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

攀登观赏欣赏游览漓江屏障明丽形态万千波澜壮阔连绵不断怪石嶙峋云雾迷蒙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这就引起了“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于是来观赏。

“观赏”是观看和欣赏的意思。

2、指名读课文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这段有几句话?2、第一句话将漓江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进行比较,强调了漓江的水有它的独特之处。

3、第二句话讲了什么?(漓江的水的特点)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边讨论边板书: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水清可看见江底的沙绿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①指导朗读。

【K12学习】人音版第5册全册教案

【K12学习】人音版第5册全册教案

人音版第5册全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教学设计课《童年》第二课《草原》第三课《好伙伴》第四课《放牧》第五课《妈妈的歌》第六课《四季的歌》第七课《钟声》第八课《爱鸟》第九课《丰收歌舞》课《童年》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摇啊摇》。

2、学习分辨音乐的三种速度。

体验人间的真挚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验三种速度。

教学难点:感受六八拍的强弱规律。

教学准备:三角铁水彩笔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听歌曲《童年》拍手进教室。

师生问好。

创设课堂“童年”的氛围,激发学生快乐的音乐情绪。

聆听活动导:听着这段音乐想到了什么?。

初听全曲后,请学生说说。

复听,要求学生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请学生说说图形谱与速度记号的配对。

再次聆听,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

将音乐与生活情境相结合,丰富学生内心的生活经验,音乐体验。

更好的感受音乐旋律的起伏,体验速度的快慢。

表演歌曲导:老师也想起童年的一首歌,唱给你们听听好不好?请学生模仿老师划船的节奏,并说说是怎样的强弱规律。

师生一起随歌曲音乐律动。

请学生跟琴声轻轻演唱。

分男女生演唱。

拉近师生情感,并为下一环节铺垫。

在律动中感受六八拍的强弱规律。

编创与活动自由选择两种伴奏型为歌曲伴奏。

小组讨论并动手试试。

反馈。

在合作的形式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结束在歌曲《摇啊摇》中出教室。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歌曲《小酒窝》。

2、听辨八分休止符。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酒窝》。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休止符的学唱。

步骤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学生律动进教室。

师生问好。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学唱歌曲导:老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样东西——小酒窝。

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找到?听歌曲录音,学生找歌词。

教师唱歌曲旋律,提示学生:你能听出旋律中出现最多的音是哪个音吗?请学生用“lu”跟琴声哼唱。

学生试着填词演唱。

分段分男女请学生接龙唱。

请个别学生演唱。

培养学生微笑演唱歌曲。

培养聆听习惯。

熟悉歌曲旋律。

《五月的青岛》教案

《五月的青岛》教案

《五月的青岛》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和优美的语言描写,掌握文章写景的艺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读课文,从把握作品的构思、意境和语言特色入手,初步学会赏析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青岛的喜爱、赞美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赏析第一段、第三段的语言的韵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讨论品味第三段的语言优美的韵致。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及播放相关音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导入新课课件出示五月青岛的美景图:远处是蔚蓝色的天空和海水,近处一片翠绿掩映,沙滩上游人尽情玩耍……请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教师相应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快速浏览课文,遇到生字查字典学习,独立感受:五月的青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次感受青岛的美。

分组分段读,在读中正音。

三、细读课文,感受五月青岛的特色(1)学习第一、二段。

①齐读第一段,思考:这段介绍了五月青岛怎样的特色?②理解“娇艳”,学会运用。

③再读,边读边想象五月青岛的花海,说说它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④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相互评议。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说说五月的青岛山上有什么特点。

(2)学习三、四段。

①读三、四段,思考“春深似海”的含义。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现“春深似海”的?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②勾画表示颜色的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③赛读,引导积累好词佳句。

④第四段描写了人,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请学生再读课文。

四、学习融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手法(1)老舍用他的妙笔向我们展示了五月青岛的独特风光,那作者对青岛怀着一种什么感情?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2)我们以后写景的文章应该注意什么呢?(3)教师小结:我们以后写这类文章也要注意紧扣景物特点,注意用词的准确,可适当地使用一些修辞方法。

培智学校实用语文第五册教案讲课教案

培智学校实用语文第五册教案讲课教案

第一课《勤洗澡、勤洗手》【设计理念】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家长为了省时,常常代孩子完成本该孩子自己完成的日常生活事务的处理。

为此,完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洗手、洗澡的方法,学会洗手、洗澡。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用的是上海卢湾区实用语文第五册第二课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教学内容共有“保”、“肤”两个生字;“洗手”、“洗澡”两个词语;一个长句“勤洗手,勤洗澡,我们要保持皮肤的清洁。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在巩固生字、词学习的同时,进行言语练习,更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如何洗手、洗澡,进一步培养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及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我将本班学生分成A、B、C 三组。

A组的同学:观察力较强,能注意到细节;思维清晰,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能迅速“消化” ,及时运用;语言表达清晰;平时能独立完成作业,且正确率较高。

B组的同学:观察力一般,但在老师的提示下,基本能跟上教学步伐;在老师详细讲解下,能理解课文的要点;语言表达较差;能在师长的监督下完成简单的作业。

C组的同学: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能指认图片,但不能叙述、朗读词语或句子,更理解不了,他们的思维综合能力很差。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组:(1)、准确朗读词语、句子。

(2)、正确理解词语、句子的含义。

(3)、掌握正确洗手、洗澡的方法,能独立洗手、洗澡。

B组:(1)、会认读词语。

(2)、在老师的提示下,能朗读完句子。

(3)、能在他人的提示下洗手、洗澡。

C组:(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指认图片。

(2)、当手或身上脏了时,能配合他人,在他人的帮助下洗手、洗澡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创设生活情境、模仿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洗手、洗澡。

(3)、通过读的方法,让学生会朗读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

青岛的路教学设计

青岛的路教学设计

青岛的路》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讲述了青岛的路一会儿低一会儿高的特点,以及人走在路上和汽车行驶在路上的情景。

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他对青岛的路的喜爱之情。

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难度适中,符合三年级聋生的学习水平。

学生学习掌握课文后,对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很有帮助。

根据课文的难度和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分五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新词,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第三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

默写课文。

第五课时,阅读课后练习第七题的一段话,回答问题。

我要讲的是课文的第三课时。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共有13名学生,他们的学习特点是:学习基础普遍不好,而且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程度好的学生思维活跃,听讲认真,积极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优异。

程度差的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教学步伐,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质量很差,成绩也比较差。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程度把他们分成学习小组,以好帮差。

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青岛的路一会儿低一会儿高的特点。

(2)掌握本课的两个比喻句,会做练习题。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养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正确解答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会作者对青岛的路的喜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演示法、读讲法、质疑法、练习法等方法。

1、演示法:根据教学内容和突破重、难点的需要,我制作了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还通过手语、表情、体态语演示课文内容。

使用演示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读讲法:把读和讲结合起来,以课文为“本”,让学生自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读得正确、流畅,读出感情,受到陶冶。

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

全日制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
学生具备运用语言知 识的技能,能够顺利 地看、听、读、写学 过的词语和句子,形 成一定的语言能力和 交际能力。
在快乐中学习, 提高听、说、 读、写能力
理想的聋教 语文课堂 教师收获 从繁重的工作
转向快乐的收 获,教学效益 大大提高
学生收获
教学 结果 预测
请各位领导、专家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聋校高效课堂词语 教学 借助实物学词:(例
拓展延伸,指导 写话:例如学完
课文《蒋小芸洗手 帕》一文,按事 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写 洗衣服的过程。
导入新课(选择
喜闻乐见的实例)
重视课外阅 读指导:选
阅读 教学
择适合三年级 聋生特点的儿 歌、童谣、故 事供学生阅读。
仿写句子:例如根
据 (海浪)向(海滩) (涌来)。仿写句子, 要选择近在眼前的生活 实例进行仿写,例如: (妹妹)向(妈妈) (跑去)。 (老师)向(我)(微 笑)。
句子 教学
聋校高效课堂阅读教学
精读品味 思想指导 反复朗读, 理解课文 表演课本 剧:例如教学
《老山羊请客》一 文,通过课本剧, 学生既能把课文内 容表现得栩栩如生, 又能加深对课文内 容的理解。要注重 模仿、改编、创新。
E
保护学习兴趣, 因材施教
教材处理设想
教学要以教材为主, 但不能拘泥于教材, 精心选择生活实例。
精心设置教学情境, 引发聋生思考, 激发聋生学习兴趣。
尊重教材,严格把握 课程标准。
教 材 处 理 设 想
优化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效率。
理想的聋教语文课堂
是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的乐园 学生对语言感知灵敏, 学习语言成为一种兴 趣和爱好
看图学文 2、4 看图学句 1
水仙花

语言《路》的优秀教案

语言《路》的优秀教案

语言《路》的优秀教案语言《路》的优秀教案1活动目标:1、能认真观测画面中的动物及场景环节,看懂情境图画的主要内容。

2、复习巩固对动物名称及数量〔一只小刺猬,两只小白兔、三只小蚱蜢〕的认识。

3、在活动中巩固练习发音,正确地运用象声词。

活动预备:挂图,故事中的小动物。

秋天的落叶少许。

活动过程:一老师出示自制情境挂图,播放磁带,或以富有感情的声调朗诵课文。

提问:1、这是一条漂亮又宁静的森林小路,小伙伴,你们在这条路上看到了什么?〔秋天来了,秋风呼呼地吹,把树上的叶子都垂落了。

森林中的小路上铺满了各种各样、色调缤纷的落叶,特别漂亮……〕2、小伙伴,你们看见过落叶吗?说说它们市怎么样的。

二老师将一只小刺猬造型的磁铁放在挂图中的森林小路上。

小刺猬的到来,发出了什么声音?三、老师出示小白兔小白兔的到来,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四、出示小蚱蜢小蚱蜢的到来,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五、老师小结。

哇!这是一条彩色的、会唱歌的路!小伙伴,现在你们在这条路上看到了什么?试着说说看。

六、学习词语:秋风、散步、跳舞。

1、老师引导幼儿听听秋风的声音。

提问:小伙伴,秋风吹过,会发出什么声音?有谁可以学给大家听听。

2、老师引导幼儿学习词语“散步”、“跳舞”。

提问“散步和跳舞,你们喜爱哪一种?喜爱散步的小伙伴,你们平常喜爱到哪里散步?喜爱跳舞的小伙伴,你们平常都喜爱跳什么舞?语言《路》的优秀教案2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弯路、直路各有各的用处。

2.初步了解弯绕的立交桥给城市交通带来的便捷作用。

二、活动预备1.立交桥、弯绕山路的图片2.故事磁带三、活动过程1.谈话导入师:我们每天都要走路,有的路是直的,有的路是弯的,你觉得直的路好还是弯的路好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依据已有阅历,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想法〕师:有的小伙伴说弯路好,有的小伙伴说直路好。

现在,有两个特地喜爱修路的人,一个喜爱修直路,一个喜爱修弯路,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2.分段观赏故事〔1〕观赏故事1—12段,幼儿回答下列问题师:听了故事之后,你现在喜爱弯路还是喜爱直路呢?为什么?〔幼儿发表各自的看法〕师:每一个小伙伴的想法都不一样,有人觉得弯路好,有人觉得直路好,可是,故事中,汽车从山脚到山顶的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幼:山路太陡了,汽车开上去会像做滑梯一样往下滑。

《回青岛》教案设计

《回青岛》教案设计

《回青岛》教案设计回青岛教案设计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能够回忆和运用相关词汇和句型,描述他们回青岛的经历。

课程大纲时间: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听懂和运用回忆旅行经历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回青岛的经历。

3. 学生能够进行口头交流,分享自己的回青岛经历。

教学重点1. 研究并掌握回忆旅行经历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回青岛的经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有关青岛的景点和风景。

2. 准备练和活动相关的教学材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介绍青岛的一些著名景点和风景,激发学生对回青岛的兴趣。

步骤二:词汇和句型研究(15分钟)1. 教师呈现回忆旅行经历的相关词汇和句型,例如:回忆、旅行、经历、好玩、美丽等。

2. 教师通过示范和练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步骤三:自我描述回青岛经历(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回青岛的经历。

2. 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在青岛的活动、风景以及感受。

3. 教师在小组间巡视,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步骤四:总结和展示(5分钟)1. 几个学生代表展示自己回青岛的经历。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在描述中运用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教师评估学生掌握回忆旅行经历相关词汇和句型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课后写一篇关于回青岛经历的短文,进一步巩固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2. 学生可以自行搜索青岛的相关信息,分享更多有趣的事实和背景知识。

---以上是回青岛教案设计的详细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添加。

青岛市中心聋校试讲题目

青岛市中心聋校试讲题目

青岛市中心聋校试讲题目摘要:一、引言1.介绍青岛市中心聋校2.聋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3.试讲题目在聋校教育中的意义二、试讲题目的选择1.试讲题目的范围2.试讲题目的难度3.试讲题目的多样性三、试讲题目的设计原则1.符合聋校学生的特点2.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试讲题目的实践应用1.实例讲解2.学生反馈与效果分析3.对教师教学的启示五、总结与展望1.试讲题目在聋校教育中的作用2.对未来聋校试讲题目的展望3.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正文:青岛市中心聋校作为我国聋人教育的重要基地,一直致力于为听障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试讲题目是聋校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试讲题目时,需要充分考虑聋校学生的特点,注重题目难度的适中,以及题目的多样性。

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完成试讲题目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所学,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试讲题目的设计原则应遵循三个基本点:一是要符合聋校学生的特点,使题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分析、独立解决。

在实际教学中,试讲题目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解答,从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试讲题目在聋校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要想使试讲题目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要我们在题目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

初中青岛作文讲解教案

初中青岛作文讲解教案

初中青岛作文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为写作提供素材。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如何将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融入作文中。

2. 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收集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的资料。

2. 准备相关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作文中。

二、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如何观察和描述自然风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展现青岛的特色。

3. 讲解写作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三、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构思作文。

2. 学生进行写作实践,将讨论的结果写成作文。

四、作文展示和点评(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写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写作的收获和不足。

2. 教师给出建议,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青岛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2. 鼓励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讲解青岛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入作文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给予及时的指导和鼓励,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

聋校语文第十五册教案【篇一:聋校语文第二册16课教案】【篇二:聋校桂林山水教案】【篇三:聋校语文第十册教案《1晨读》】1 晨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和新词。

常用词语会用。

2、能正确地、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育学生小要珍惜时间,用功读书。

3、练习扩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会背诵和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5、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按照要求正确预习,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难点:在看图的基础上理解句子意思和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一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时安排:4课时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正确理解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初步理解课文第二课时: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描写三个小伙伴认真读书的。

第三课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说写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第四课时: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查漏补缺。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和新词,能正确理解生字词义。

并用“珍惜”、“思考”造句。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掌握生字新词。

难点:能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谈话:有一句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意思是一天当中,早晨的时间是很宝贵的。

今天早晨,你们做了什么?以前的早晨呢,回忆一下,有没有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生自由反馈。

2、师导入:清晨的时间是美好的,村里的三个小伙伴早早地起床了,他们在做什么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检查预习效果1、生读预习题2、生反馈自己是怎样做这道题的。

师引导:通过看图和读文来思考。

3、生反馈自己的答案,师引导。

三、流畅地读课文1、生齐读课文,如遇生字,读准生字音,并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同时检验自己是否还有不会读的字词。

四、随文学字词1、生反馈本课生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生读大家反馈出来的所有生字新词,后自由反馈,自己理解哪个词语,能帮助别人解决哪些生字新词。

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

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

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语文教学要抓住教材中重点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重要的知识点去思考问题,使学生有明确的知识追求目标。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特地准备了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欢迎借鉴学习!青岛一年级语文学习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够根据文中内容,回答课后思考题;3.了解文中的故事,感悟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和品德是高尚美好的。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奶奶说的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阳光吗?(喜欢)站在阳光下晒太阳,我们会感到浑身舒服,你们知道阳光都给我们带来什么了?(老师边说边出示关于四季的阳光的图片)你给别人送过阳光吗?有一个小女孩她要给别人送阳光,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第5 课《送阳光》(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提出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借助汉字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反复多读几遍,做到不加字、不丢字,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将本课要认、写的字圈出来。

3.指名读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小组内轮读课文,然后在组内说一说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2.汇报。

(1)为什么送阳光?(用“因为……所以……”说完整话)(2)念叨(指导读出感情)(3)(课件出示图片)观察图上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解决第二个问题怎样送阳光?指名演示练读相应段落,换词练习( )的阳光3.指导学习:体会人物心里。

找出体现苗苗送阳光急切心情的词语。

出示相应句子,读一下这句话,体会一下苗苗急切的心情好吗?谁能也照着课文的样子用:“一……就……”这句式说一句话。

问:阳光到底送到没有?奶奶到底收到阳光没有?请问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找答案。

读文后汇报:阳光没送到,奶奶收到的阳光不是真正的阳光。

四、老师总结,课外延伸师:你们说得都很有道理,从字面上看奶奶没有收到真正的阳光,可奶奶收到了比真正阳光还好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指名说一说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同学们用你的爱心去帮助每一个有困难的人:一个人,心里有爱,就会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的事物;心里有爱,就会关爱他人,把他人的冷暖放在心上;心里有爱,内心就会永远充满灿烂、明媚的阳光。

《回青岛》教案(优质)

《回青岛》教案(优质)

《回青岛》教案(优质)回青岛教案(优质)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理解《回青岛》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题、情节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此外,教案还包括一些活动和任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回青岛》这篇文章的背景和内容2. 理解并分析文章的核心主题及情节的发展3. 掌握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预1. 教师介绍《回青岛》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重要作品。

2. 学生阅读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部分,并尝试理解文章的主题。

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整篇文章,并标注重要的信息和不理解的词汇。

2.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各自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情节发展和核心观点。

步骤三:分析与探究1.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学生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

步骤四:写作与表达1. 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撰写一篇关于《回青岛》的读后感。

2. 学生交流和分享他们的读后感,互相提供反馈并进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堂研究的重点和收获。

2. 学生完成一份简短的反思作业,回顾研究过程并评价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 《回青岛》文章文本2. 学生分发的阅读指导和分析工具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五、评估方式1.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和质量2. 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表现3. 学生撰写的读后感的质量和表达能力以上为《回青岛》教案的概要和教学步骤。

通过这个教案,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青岛的路
一、教学内容:
1、学习九个生字和新词。

2、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完成课后习题。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九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意思。

懂得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

3、练习阅读一段话后回答问题。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词,会运用。

2、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回答问题。

五、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观察法、练习法
六、教具准备:挂图、放大课文
七、教学安排:5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生字词。

教学目的: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和八个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有谁到过青岛?今天我们就一起到青岛看看。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挂图,让学生初步感知青岛的路的概况。

2、提问:从图上看,青岛的路怎么样?
3、引导学生回答。

4、出示放大课文,让学生读一读。

5、找出生字词。

6、板书生字:
青岛高低上坡迈着
冲啊颠簸起伏车辆
7、教学生读音。

8、指导书写。

9、教学组词:
岛(青岛)低(高低)坡(上坡)
迈(迈出)冲(冲下去)辆(车辆)
10、集体读词语。

11、联系课文进一步理解词语的意思。

12、熟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指名学生读词语。

2、抄写词语。

四、作业
把本课的词语抄写一排。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是对该课文生字、新词进行教学。

其间主要通过演示、观察图画等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该课文的动词记忆较深,总得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教学任务完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

教学目的: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学生读课文,打手语。

2、默写词语。

二、新授
1、集体读课文。

2、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3、讲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回答问题:青岛的路像什么?(3)集体地第一自然段。

4、讲读第二自然段:
(1)对照挂图读第二自然段。

(2)设问:走在青岛的路上,上坡时怎么样?下坡时怎么样?(3)引导学生看图读课文,回答问题。

(4)总结段意。

5、讲读第三自然段:
(1)师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2)对照课文,回答问题:汽车在路上行驶像什么?
(3)师生一起讨论:在青岛的路上走感觉怎么样?
(4)总结段意。

6、讲读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相同?(2)读:青岛的路,向大海的波浪,一伏一起,一起一伏。

(3)集体读第四自然段。

7、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三、巩固练习
1、集体读课文。

2、看图复述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课文。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课文内容,分别从四个自然段来对学生进行讲解。

这篇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是远离学生身边的事物,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画简易图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青岛的路的特点。

课文中有两个比喻句,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通过比较,反复练习,学生逐渐掌握,为以后学习比喻句奠定基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看图读课文并完成课后部分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提名看图读课文。

2、默写生字词。

二、指导朗读、背诵
1、出示放大课文。

2、老师范读,读出句中的停顿和语感。

3、让学生自由读。

4、集体读。

5、练习背诵:
(1)引导学生看图背诵。

(2)自由练习背诵。

(3)指名学生练习背诵。

三、练习
1、第一题:读拼音,打指语,写句子。

(1)板书习题。

(见书本)
(2)师生一起拼读所有音节。

(3)指名学生说写句子。

(4)师生评议。

2、第二题:填空,再读一读。

(1)出示习题:
一辆辆汽车在一会儿(),一会儿()的路上(),想一只只()在海浪里巅簸。

(2)指名学生填空。

(3)师生评议。

(4)让学生读一读。

四、作业
1、默写词语。

2、习题书上的一、二题。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对课文进行了复习,并完成了课后两个习题。

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帮助学生懂得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了“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等句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第三、四、五等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填空:
一辆辆汽车在一会儿(),一会儿()的路上(),想一只只()在海浪里巅簸。

2、看手语写句子。

青岛的路像大海的波浪。

汽车像小船在海浪里颠簸。

二、练习
1、第三题:把括号的词语加到句子中。

(1)出示习题:
路像波浪。

(大海的一会儿一会儿青岛)
汽车颠簸。

(一只只一辆辆在海浪里像小船)
(2)带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3)让学生试做。

(4)师生评议。

2、第四题:看听话写句子。

(1)集体读句子。

(2)看话写句子。

青岛的路一会儿高,一会儿低。

上坡时,我一边走一边喊:“加油!”
下坡时,我迈着轻快的脚步一边喊:“冲啊!”
(3)老师批改纠正。

(4)集体读一读。

3、第五题:出示放大课文,读课文,认真想一想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4、读课文。

三、作业
完成书上的三、四题。

课后记:
本节课完成了课后的三、四、五题,分别都作了重点讲解。

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训练,加深了学生对青岛路的特点的认识,理解了走上坡和走下坡的不同感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第六、七习题。

教学目的:复习巩固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路像波浪。

(大海的一会儿低青岛的一会儿高)
汽车颠簸。

(一只只一辆辆在海浪里像小船)
二、练习
1、第六题:
(1)出示放大课文。

(2)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3)指名学生读。

(4)集体读。

2、第七题:
(1)出示练习题。

(2)老师读短文。

(3)讲解课文生字词的意思。

(4)让学生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5)指名学生回答。

(6)师生评议。

(7)小结。

三、作业
在课堂练习本上完成课后习题1、2、3、4、。

课后记:
本节课主要完成了课后习题的最后两题,这两题都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我主要通过教师先讲学生再讲的形式来完成。

最后还留了一些时间让学生做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