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化裁随证治之

合集下载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

伤寒论简答题及论述题以下是《伤寒论》中简答题及论述题的示例:简答题:1.简要描述《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分类及其症状。

2.解释《伤寒论》中“六经”的含义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3.描述《伤寒论》中小柴胡汤的适应症及其药方组成。

4.简述《伤寒论》中“实则阳明,虚则太阴”的理论依据。

论述题:1.论述《伤寒论》中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及其临床应用。

2.分析《伤寒论》中厥阴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策略。

3.探讨《伤寒论》中“随症治之”的治疗理念及其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4.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伤寒论》在治疗脾胃病中的临床应用。

请注意,以上为示例,实际考试中的题目可能更加详细和深入。

建议在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基础上,灵活运用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简答题参考答案:1.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

太阳中风的症状为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的症状为发热、无汗、恶寒、脉紧。

2.“六经”是《伤寒论》中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和传变规律,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

六经的辨析有助于判断疾病的性质、病位和传变规律,为治疗提供依据。

3.小柴胡汤的适应症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其药方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

4.“实则阳明,虚则太阴”是指阳明病多因实热所致,太阴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所致。

阳明病表现为高热、口渴、大便燥结等实热症状,治疗以清泻实热为主;太阴病表现为腹胀满、食欲不振等脾胃虚弱症状,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

论述题参考答案:1.治疗太阳病的原则包括发汗、泻下、和解和温阳四法。

临床应用中,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例如,太阳中风可用桂枝汤发汗解表;太阳伤寒可用麻黄汤发汗散寒。

若太阳病传入阳明,出现高热、便秘等症状,可用承气汤泻下清热。

若太阳病传入少阳,出现寒热往来等症状,可用小柴胡汤和解表里。

若太阳病传入太阴,出现脾胃虚弱等症状,可用四逆辈温阳散寒。

2.厥阴病的成因主要包括邪热内陷、阴液耗伤和阳气虚衰。

中医的理法方药

中医的理法方药

中医的理法方药:删繁就简,执一御万人身如器,气之所居,精气魂魄,升降出入。

“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

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老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辛甘化阳,苦甘化阴辛开苦降,升为阳,降为阴治疗之法,不过恢复气机升降而已。

中医药方有数万个之多,但常用的不过百十来个。

中药在名录的有几百种之多,不在名录的不只有几万种也。

大凡每个地方的中医都有就地取材的习惯。

而常用之药,不过几十种罢了。

所以,善用者,执一方而走天下,不善用者,千方万方,还是抓瞎。

个人曾有个想法:既然六气实乃一气,千方万方,难到不是一方吗?不少中医,以一方为主,加减使用,随证变通,无所不应。

考察中医史上以一方为主打天下的方子,竟然也不止一个。

1 小柴胡汤如著名的“小柴胡汤派”。

2 麻瑞亭的下气汤下气汤,载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肋者。

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后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

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麻瑞亭治验集)随证灵活去加减,内伤杂病多可除。

3 砂仁半夏理中汤砂半理中,可以守,可以走,可以化,可以降,可以升。

这要取决于各个药物用多少量,用谁为主。

比如,用参多,用半夏和附少,会浮;而用半夏多,白术少,砂仁少,甘草少,参也少,它会降。

所以在操纵的时候,要降几分,升几分,守还是走,是取决于各个药之间的精密控制和协调。

假若用一个药特重,整个方子会以它的走向为主导。

比如最经典的故事,学生用麻附辛,自觉辩证对,但是不效,疑惑之际,请教老师。

老师微笑,提起笔来,把麻黄6,改成了9,甘草9,改成6。

中医药大学《治风剂》教案

中医药大学《治风剂》教案

第十七章治风剂【教学目的】1.掌握本类方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2.掌握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6首)3.熟悉独活寄生汤(1首)4. 了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3首)【教学内容】【定义】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属“八法”中“汗法”、“清法”、“补法“等范畴。

【立法依据】在治疗原则上,外风宜散,内风宜熄。

【分类】治风剂适用于因“风”引起的病证。

风病的范围很广,病情变化也很复杂,可分为“外风”和“内风”两大类。

外风是由外感六淫之风邪侵袭人体所致,多与寒、湿、热、痰等病邪相兼为患,而风邪毒气,从伤口而侵入人体的破伤风,亦属外风范畴;内风是内生之风,由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其发病机理有肝风上扰、热盛动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根据感邪性质的不同,可将治风剂分为疏散外风剂和平熄内风剂两类。

【注意事项】临床运用治风剂应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必须辨证准确,分清外风,内风,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法或平熄内风法,并分辨寒、热、虚、实而分别配以温、清、补、泻等法。

2.应该辨明外风是否引动内风,内风是否兼挟外风,如有兼挟则当兼而治之。

3.应针对不同的病情,灵活加减化裁,或数法合参,因风邪不能独伤人,多挟寒、热、湿、燥、痰等邪伤人。

4.辛散疏风药多温燥,易伤津液,且易助火,对于津液不足或阴虚,或阳亢有热者均应慎用,亦可少佐滋阴之品以制约之。

17.1疏散外风疏散外风剂,主治外风侵袭人体头面、肌肉、关节、经络、筋骨等部位所致的病证,如中风、破伤风、外感风邪头痛、风寒湿痹、鼻渊、风疹、湿疹等。

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脉关节挛痛、屈伸不利,鼻塞不闻香臭、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其中,外感风邪,浅在皮毛与肺经,以表证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已在解表剂中论述。

常用辛散祛风药如麻黄、防风、川芎、白芷、荆芥、薄荷、乌头等。

黄元御的“下气汤”

黄元御的“下气汤”

黄元御的“下气汤”解析及其加减应用下气汤,载于黄元御所撰之(四圣心源·卷四)。

原方为:甘草6克、半夏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泡,去皮尖)、贝母6克(去心)、五味子6克、芍药6克、橘皮6克,治气滞在胸膈右胁者。

麻瑞亭去敛肺止咳之五味(子)、贝母,加润血疏肝之首乌、丹皮,化裁为:云茯苓9克、粉甘草6克、炒杭芍12克、粉丹皮9克、制首乌20克、广橘红9克、炒杏仁9克、法半夏9克之剂,变功专清降肺胃原方,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浊之剂。

以之作为主方,随证灵活加减,而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

解析:云茯苓健脾渗湿,治在脾而助其升。

半夏和胃降逆,治在胃而助其降。

甘草和中,治在脾胃,助其升降。

三味和合而调理后天脾胃,助其气血生化之源,以扶正抑邪。

杭芍、丹皮、首乌,入血分,疏肝升陷,兼以平胆。

橘红、杏仁,入气分,清肺理气,化痰降逆。

八味和合共奏健脾疏肝,清降肺胃、调和上下之功,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肝升而血不郁,肺降而气不滞,心肾因之交泰,诸脏腑紊乱之气机,因而复其升降之常,病可向愈也。

药虽平淡无奇,然握中央而驭四旁,复升降而交水火,所以用治内伤杂病,切病机而效可观。

所以然者,内伤杂病,多系多脏腑功能之失调,脾胃功能失调尢著者。

病机为中气不健,肝胆不调,上显标之虚热,下显本子寒湿。

此方和中调郁,渗脾湿而不伤肝阴,滋肝阴而不助脾湿,降浊阴而去其上壅,升清阳而理其下陷,自可收脾升而肝肾随之亦升,胃降而心肺随之亦降之功。

使紊乱之脏腑气机,复其左升右降之常,胃善纳而脾善磨,肝不郁而肺不滞,气血渐旺,诸症自可向愈也。

加减应用:湿气盛者,(如水气病、脾虚胀满),以猪苓片9—12克易茯苓,建泽泻易甘草。

湿气盛而腹胀者,以茯苓皮9—15克或猪苓皮9—12克易茯苓。

厉节(如风湿或类风湿),以土茯苓15克—30克易茯苓,建泽泻9克易甘草。

胃逆纳呆,头目昏晕者(如血压偏高),以炒白术9—12克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满,而妨食纳,且甘草补气升压,故易之)。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

加减汤头歌诀白话解作者:周长泰一、四君子汤加减变换歌参术苓草四君汤,补中益气基本方[1]。

气滞陈皮异功是,体虚自汗黄芪当。

脾胃虚甚芪山药,虚热呕酸加贝姜[2]。

益以夏陈六君子,和胃健脾莫如此[3]。

胃寒呕吐丁藿和,香砂六君更消食[4]。

十味人参源六君,柴胡葛根芩芍施[5]。

倦瘦无力遗与滑,龙牡莲须黄柏加。

带下脾虚湿盛致,芡实樗皮鸡冠花。

痞满胸闷正气微,陈皮木香当归砂[6]。

脾虚厌食肢无力,升阳益胃用无疑;六君合入柴风泻,二活芍连与黄芪[7]。

内热芩连与花粉,脚弱木瓜共防己[8]。

中虚久疟宜四兽,乌梅草果六君与[9]。

健忘芪远木香菖,龙眼当归枣仁居[10]。

肥人眩晕六君主,归芎芪桔麻芷需[11]。

惊悸怔忡远茯神,萸药枣菖麦味依[12]。

补气运脾六君由,姜芪砂仁九味求[13]。

归脾则由四君化,远枣芪归香圆肉[14]。

健脾陈皮三仙用,香连砂药肉蔻成[15]。

参苓白术虚湿并,豆药莲砂苡桔同[16]。

七味白术藿木葛,芪豆相逢六神名[17]。

补中益气缘异功,芪麻柴归减茯苓[18]。

麻柴易作桂五味,拯阳补脾益肾精[19]。

四君四物名八珍,气血双补培元根[20]。

安胎饮中无甘草,芪附艾榆蛎断芩[21]。

泰山磐石去茯苓,芪断芩砂糯米新[22]。

胎元饮亦宗八珍,只把苓芎易杜陈[23]。

毓麟珠疗不妊娠,杜菟鹿椒调冲任[24]。

八珍芪桂称十全,虚劳姜枣一并煎[25]。

养荣可由十全化,无芎反增陈味远[26]。

十全除去芪地草,胃风汤中粟米兼[27]。

十四建中遵十全,苁蓉麦夏附子添[28]。

肺痨咯血用保真,二冬知柏地骨寻;合入养荣去远桂,柴胡朴枣与莲心[29]。

四君变化无穷妙,临证随机运如神。

【注释】[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药组成,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基本方剂;方中以人参为君,性甘温而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脾补气为臣;茯苓甘淡,渗湿泻热为佐;甘草甘平,和中益脾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论中药五味理论

论中药五味理论

论中药五味理论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论中药五味理论更新时间 2010-3-3 8:50:00 点击数摘要:五味理论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文章就五味理论对中医药的贡献和存在之不足分而论之,并就如何扬弃传统的中药五味理论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五味中药五味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药物的味最初是依据药物的真实滋味确定的,后来逐渐将药物的滋味与作用相联系,并以味解释和归纳药物的作用。

随着用药实践的发展,一些药物的作用很难用其滋味解释,因而采用了以作用推定其味的方法。

亦即人们对药味的获得有两种认识,一是以神农尝百草为代表的口尝之说;另一种认识就是药味来源于中医药物的功能和药效。

五味理论历史悠久,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是五味学说在理论上和实际运用中出现不少分歧和混乱,存在不少问题。

1五味学说的积极意义药物五味可以部分地反映药物的功效特点五味是药物基本属性之一,它是用来阐述药物功用的一种理论框架,如《内经》云:“甘缓”“酸收”“苦燥”“苦泄”“辛润”等。

辛能散、能行;甘能补、能缓、能和;苦能泄、能燥;酸与涩都能收能涩;咸能软能下;淡能渗能利。

虽然药物的味与功效特点不是绝对和完全地符合,在古代功效尚未较好地总结出来之前,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地反映药物的功效特点。

因此,对当时指导临床用药有着积极的意义。

由于,人们首先了解药物的主治,然后才逐步总结出功效。

早期的本草,均基于这种实践,主要记载各药的主治病症。

在认识药物的功效以前,如果掌握了该药的五味特点,可以增强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神农本草经》记载主治“咳逆上气”药物有二十余种,却未指明这些药物以什么样的作用治疗咳逆上气。

不弄清这些药物的五味,就是不了解其作用特点,临床选用药物只能是袭其用而用,无异于按图索骥。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40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40条

【每⽇⼀诵】伤寒论第40条第40条伤寒表不解,⼼下有⽔⽓,⼲呕,发热⽽咳,或渴,或利,或噎,或⼩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青龙汤主之。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我理解。

毕竟,尽信书则不如⽆书!⽂末有留⾔,⼤家可以发表⾃⼰的注解,⼀起提⾼!⾦·成⽆⼰《注解伤寒论》伤寒表不解,⼼下有⽔饮,则⽔寒相搏,肺寒⽓逆,故⼲呕发热⽽咳。

《针经》⽈∶形寒饮冷则伤肺。

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逆⽽上⾏,此之谓也。

与⼩青龙汤发汗、散⽔。

⽔⽓内渍,则所传不⼀,故有或为之证,随证增损,以解化之。

清·吴谦《医宗⾦鉴》伤寒表不解,谓脉浮紧、头痛、⾝痛、发热、⽆汗、恶寒之证仍在也。

⼼下有⽔⽓,谓⼲呕⽽咳也。

然⽔之为病不⼀,故⽈:或渴、或利、或噎、或⼩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皆有⽔⽓之证,故均以⼩青龙汤,如法加减主之也。

经⽈:三焦者决渎之官,⽔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化则能出矣。

太阳受邪,若⽆⽔⽓,病⾃在经,若有⽔⽓,病必犯府。

病府则膀胱之⽓化不⾏,三焦之⽔⽓失道,停上焦则或咳、或喘,或噎,停中焦则或渴、或⼲呕、或满,停下焦则或⼩便不利,少腹满,或下利,凡⽔所⾏之处,皆得⽽病之也。

⼩青龙汤外发太阳之表实,内散三焦之寒饮,亦汗法中之峻剂,与⼤青龙汤并得其名。

⼀以治太阳表实之热躁,⼀以治太阳表实之寒饮也。

程知⽈:此明伤寒表证未解,⽔积⼼下,散寒涤饮法也。

汪琥⽈:『明理论』云:青龙主风寒两伤之疾固已。

伤寒表不解,则⿇黄可以发;中风表不解,则桂枝可以散。

惟其表不解,⽽⼜加之⼼下有⽔⽓,则⾮⼆汤所能发散,必以⼩青龙汤,始可祛除表⾥之邪⽓尔。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发热是表未解,⼲呕⽽咳,是⽔⽓为患。

⽔⽓者,太阳寒⽔之⽓也。

太阳之化,在天为寒,在地为⽔。

其伤⼈也,浅者⽪⾁筋⾻,重者害及五脏。

⼼下有⽔⽓,是伤藏也。

2021清宫医案的诊治及遣方用药规律总结范文1

2021清宫医案的诊治及遣方用药规律总结范文1

2021清宫医案的诊治及遣方用药规律总结范文 清宫医案是清代200 余年近千名太医临床经验的集中体现。

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清宫医案的诊治对象为至尊之躯,加之皇家数百年的生活环境相对固定,因而涉及的病证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此外,清宫医案中的医者同为太医院太医,各自临床与研究的场所大致相同,因而清宫医学又具有类似学派的氛围。

清代宫廷医学以崇尚实效为首要特点。

御医治病,惟以疗效之良否作为诊治之关键,进而产生了一大批临床上疗效确切、历代延续使用的名方、名药。

这些都决定了清宫医派临床经验能够体现出相应的特色。

相对于元、明两代的宫廷医药档案,清宫医案保存相对完好,其医学价值、史学价值均不可轻视。

自1980 年开始,陈可冀院士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同事开展了清宫医案的整理工作,目前已经陆续出版了一系列专着。

近年课题组通过构建清宫医案分析系统,开展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的关联性数据挖掘,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发掘与总结清宫医案的诊治及遣方用药规律。

可以说,此工作是对既往清宫医案研究的延伸和继续。

对于清宫医派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清宫医案病证与方药关联性数据挖掘 为了进一步探讨清代宫廷医者辨证施治、遣方用药的规律,由此发现一些临床较为适用的证治经验和方药,我们进行了病证与方药关联性研究。

基于病证方药相应的原理,构建清宫医案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利用相应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具备完整症—证—法—方药的医案进行病证与方药关联性的数据挖掘。

经过统计,清宫医案中最常见的病是外感病,内科病中依次以胸痹、胁痛、眩晕、痹病、腹痛、咳嗽、头痛、心悸、呕吐、泄泻、痉病等为常见。

清宫医案症状体征的分布基本与疾病的分析一致,头痛、头晕、发热、咳嗽、口渴、胸满、恶寒、咽痛等症状依次最多见。

清宫医案中的脉象以弦数、滑数为最多见,结合多发病,可以推测清宫人群外感病常在里证的基础上再得,而里证以热证、气滞、痰饮居多。

清宫医案中的证候以外受风凉和气道不畅居首。

中医用经方三法

中医用经方三法

用经方三法经方之义,乃指上古相传的久经实践检验的有效医方。

然上古经方只得之传闻,已无成书可考。

唯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集古方之大成,故后世言经方者,概指仲景之方也。

如何用好经方治病,推求源流,先圣后贤的经验可以归纳为三个境界:一、方证相对,应用原方宋代林亿等在《金匮要略方论?序》中说:“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

”这就是说,只要患者的病情与经方主治相符合,原方应用,无不神效。

如此疗效,无疑也是仲景当年的切身体会,才加以撰集。

所谓:“方证对者”,徐大椿有一段论述颇为中肯,他说:“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症皆合;更检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症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

”(《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徐氏所说的“古方”,即指经方而言。

方证对者,即应用原方(包括用药、剂量、炮制法、煎服法等),这是历代名医用好经方的境界之一。

后学者也应如此。

二、随证加减,活用经方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上古有“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故仲景书之方,有的即是上古圣人历代相传之经方,而有的则是仲景平脉辨证,随证加减之经方。

如《伤寒论》治太阳表虚证用桂枝汤,随证加减之方:加味方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减味方有桂枝去芍药汤;加减方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等。

此外,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等,也是桂枝汤类加减方。

由上可知,经方加减之法,或药味之加减,或药量之加减,或两者兼而有之。

主证不变则主方主药不变,可随兼证不同,适当加减治之;若主要病机已变,则治法为之变,主方主药亦为之变也。

随证加减,活用经方,此乃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旨,亦是历代名医用好经方的境界之一。

三、善师古法,创立新方《医宗金鉴●凡例》中说:“方者一定之法,法者不定之方也。

古人之方,即古人之法寓焉。

立一方必有一方之精意存于其中,不求其精意而徒执其方,是执方而昧法也。

加减化裁 随证治之——何任治疗癌症学术经验探究(下)

加减化裁 随证治之——何任治疗癌症学术经验探究(下)

间 ,导致 肠 胃不 和 ,升 降失 常 ,故用 药 时 应在 扶 正 治
邪 ” 基 础 上 “ 证 治 之 ” 的 学 术 经 验 。 由 于 癌 症 的 临 随 床 表 现 千 差 万 别 , 因 而 何 老 “ 证 治 之 ” 的 方 法 、 用 随
1 剂 ,煎 服 ,每 日 1 。病 人 服用 1 4 剂 4剂 后 又 自行按 原 方配 服 6 0剂 ,病 情 稳 定 。后 因求 诊 不便 ,又 加 自
维普资讯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 0 0 7年 1 2月 第 4 卷 第 1 2 2期
加减 化 裁
— —
随 证 治之
何 任 治 疗癌 症 学 术 经 验 探 究 ( ) 下
徐 光星 何 若 苹
浙 江 中 医 药 大 学 浙 江 杭 州 3 0 5 10 3 关 键 词 癌 症 随 证 加 减 中 医 治 法 何 任 名 医 经验
麦 芽 、 焦 山 楂 、 焦 六 曲 各 3 g 女 贞 子 、 平 地 木 各 0, l g 制 香 附 l g 薏 苡 仁 ( 包 ) 6 g 红 枣 2 g 5, O, 另 0, 0。
综 合考虑 癌症 病情 的基础 上 ,在 “ 断 扶正 ” “ 时 不 、 适 祛 邪” 的原则 指导 下 ,依 随病 人就 诊 时 所 出现 的各 种 证候 表现 及体 检指 标 ,针对 性 地 辨证 治 疗 。本 文着 重 探 究何老 诊 治 癌 症 时 如 何 在 “ 断扶 正 ” “ 时 祛 不 、 适
面 色 苍 黄 ,心 下 痞 满 ,大 便 日下 五 六 次 , 稀 烂 , 舌 淡
袁 某 ,女 ,3 9岁 。 2 0 0 6年 5月 4 日初 诊 。 因 宫
红 、苔薄 ,脉 弦 ,证 属 宫 颈癌 手 术 、放 疗 、化 疗 后本 虚标 实证 。何 老认 为 ,此患 者 之 证候 表 现 ,与 《 寒 伤 论 》所述 之泻 心汤 证 相 合 。 《 寒论 ・太 阳病 篇 》第 伤 l 8条 云 : “ 5 伤寒 中风 ,医反 下 之 ,其 人 下 利 日数 十

“桂枝汤十八变“医案举隅(一)--

“桂枝汤十八变“医案举隅(一)--

“桂枝汤十八变“医案举隅(一)中医不读《伤寒论》,翻烂古书也枉然。

伤寒不识桂枝汤,读了《伤寒》也枉然。

图片是我自己制作和拍摄的。

桂枝汤,每一个学中医的都学过,都听说过,古人对于桂枝汤的评价非常高,如《伤寒来苏集》的作者柯韵伯:“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

”此论述可谓简明扼要,一语中的! 桂枝汤调和阴阳,调和营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妙用无穷,不可执于太阳中风之一证耳!大二上方剂学课的时候,因为觉得讲解多类照本宣科,所以去图书馆借了一本《王绵之方剂学讲稿》,整个一学期,天天在看,收获很多,也是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听王绵老讲到了”桂枝十八变“的说法。

仲景桂枝汤加桂枝,加芍药,去芍药,加附子,加杏仁厚朴,加龙骨牡蛎,加葛根,加人参,加生姜,加饴糖,加大黄,去芍药加附子,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加栝楼根、去甘草加黄芪,加细辛、当归、通草,如果再加上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柴胡桂枝汤、乌头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黄芪桂芍苦酒汤等方,何止十八般变化?简直是伤寒杂病论中的半壁江山!从仲景祖师对桂枝汤出神入化般的加减变化,可以进一步领悟仲景的组方特点,对于仲景所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有更深入的体会,进而提高辨证论治的精准度。

我个人非常喜欢用桂枝,11月份前我一次性采购了60公斤桂枝,到现在用的还剩余15公斤多,上图片:我准备写这一系列文章,对仲景桂枝汤的”十八般变化“一一做一疏理,敬请期待。

本次先说桂枝汤原方。

桂枝汤的组成如下: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

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止痒的十种方法(含代表方)止痒十法一、表散风寒止痒法:肺气不足,风寒客于肌肤,卫阳被遏,与营热相搏,不得外泄,邪中于经,身痒而发风团疹。

《证治准绳》曰:“汗出当风”。

风结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疹。

寒主收引,皮毛致密,邪气外达,身痒搔之随起风团疹块,并有恶寒,无汗,发热,舌苔白,脉浮紧,而形成荨麻疹,每遇冷风而加重。

治以发散风寒,解表透疹。

方用麻黄汤加减。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宣肺开腠、发汗散寒。

加荆芥、防风驱风外出,浮萍草、白藓皮、地肤子、蝉蜕散风透疹止痒,使邪随汗解。

二、疏散风热止痒法:卫外不固,风邪侵袭,客于皮毛腠理之间,郁久化热,风热相搏,身热发痒,出现红色粟粒状丘疹,多发在四肢外侧背部,春夏为重。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曰:“少阳有余,病皮痹瘾疹”。

每晚瘙痒不休,影响睡眠,搔破血迹结痂,落痂复起,舌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以疏风清热、透疹止痒。

方用防风通圣散加减。

防风、荆芥、薄荷发汗解表,使风热从汗而解;栀子、黄芩清三焦肺胃之火;蝉蜕、地肤子、牛蒡子疏风解肌透表疹;连翘、当归、赤芍利血活血,解血中毒;大黄、芒硝通里泄热,使风热毒邪表里分消而解。

三、搜风化湿止痒法:风、湿、热合邪,湿热郁蒸,旁走四肢,手足关节胀痒,起红硬块疹,搔破流血水,结痂破裂,渗出液汁,浸淫成片,蔓延全身多处而成湿疹,舌红苔腻微黄,脉数。

《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由凉湿折于肌中之热极,热结成赤疹也”。

治以清热祛风化湿。

方用当归拈痛汤加减。

防风、荆芥、羌活宣透关节之风湿;升麻、葛根升清气上行,散肌肉风湿;苍术、白术健脾燥湿;苦参、黄芩、黄柏燥湿清热;猪苓、泽泻、白藓皮、茵陈利小便而渗湿;当归活血补血;党参、甘草补养正气,使侵淫湿疹之邪,上下分清。

四、升清降浊止痒法:清升浊降,乃是生理常态。

因体表阳盛,蒸腾汗出,复感风邪,阻遏气机,清浊失调,表里阻塞,络脉阻滞,外邪不透,清阳不升,而发瘾疹。

吴佩衡 中药十大“主帅”

吴佩衡 中药十大“主帅”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吴佩衡-中药十大“主帅”.txt中药十大“主帅”一、附子二、干姜三、肉桂四、麻黄五、桂枝六、细辛七、石膏八、大黄九、芒硝十、黄连此十味药品,余暂以十大“主帅”名之,是形容其作用之大也。

由于少数医家,以为此等药物,性能猛烈,而不多使用,即使偶然用之,而用量较轻,虽对一般轻浅之病亦多获效,但对于严重病患及沉疴痼疾,则疗效不显。

据余数十年经验,如能掌握其性能,与其它药物配伍得当,且不违背辨证论治之精神,在临床工作中,不但治一般常见疾病效若桴鼓,并且治大多数疑难重证及顽固沉疴,亦无不应手奏效。

但如诊断不确,或配伍不当,则不但无效,反面使病情增剧,变证百出。

惟是不良后果,只能责之于用之失当,决不能归咎于药性之猛烈,更不能将其化险为夷之巨大作用一笔抹杀也。

盖病之当服,乌、附、硝、黄,皆能起死回生;病不当服,参、芪、归、地,亦可随便误人。

故谚云:“人参杀人无过,附子大黄救人无功”。

关键在于能否分清虚实寒热,当用不当用而已。

至若此等药品组合之方剂,实不胜枚举,简言之,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有承气与泻心,后有四逆与真武。

再推广之,针对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加减化裁,即可以东挡西杀,南征北剿,而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之效。

昔贤所谓“用药如用兵,药不胜病,犹兵不胜敌”。

旨哉斯言。

能否胜敌,应视善不善用兵而定,此不易之理也。

因此,我把这十味药比喻为治病救人之十大“主帅”。

兹将其作用分别简介于下,聊供同学们参考。

一、附子其母根名川乌,产于四川龙安县高寒山区。

由农民每年秋后采回,移种江油与樟明两县,再由人工培养而成。

冬月种植入土,到次年二月苗高近尺,始施肥,稍长即打台并割去旁枝小根,使其气坐根长,少生几枚,而附子生长较为肥壮,成熟体大。

因该两县是黑油砂土,比较肥沃,其他各县土质则不适合,故附子为此两县特产,四川俗谚有“江油附子龙安种”之说,此为药物中比较特殊之种植法也。

补血养心是临床治疗失眠的根本

补血养心是临床治疗失眠的根本

补血养心是临床治疗失眠的根本翟新法众所周知,正常成年人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凑的改变,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紧张、疲劳、压力、失意、疾病……使更多的人们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

据有关资料显示,约有近一半的成年人存在着睡眠不足和入睡障碍,因此,失眠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面对失眠之证,西医.西药的治疗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方法简单、直观,用药更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容易出现种种不良反应。

鉴于此,本人近几年根据中医“补血养心”的理论,自拟“二枣五味养心汤”加减治疗失眠症及症状与之相似的相关神志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不仅能够治本,而且不良反应少见。

中医认为:心主神智。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由此可见,中医所说的“心”不仅有主宰全身血液循环的功能,而且有主宰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作用,即所谓的“心主神智”。

心的生理功能正常与否,可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睡眠中表现出来。

因此睡眠障碍恰恰是心主神智的功能出现了障碍。

另外,心主神智与心主血脉息息相关。

《灵枢·营卫生会篇》亦云:“血者,神气也”,由此亦说明血液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只有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心神得以濡养才能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

反之心主血脉失常,心神失于濡养,则见精神、意识、思维、睡眠的异常。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凡睡眠不足甚至彻夜不眠之证又以心血亏虚为病理基础。

失眠之证广泛存在于多种神志病症中,如西医之神经衰弱、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神经官能症、癔病、癫痫、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脑器质性精神病、反应性精神病等。

穷其病因:实者不外乎风、火、痰、郁、瘀;虚者不外乎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最终导致心的阴阳、气血亏耗,犹以心血亏虚为导致失眠的根本病机。

因此本人以为:失眠的病因病机纯虚无实;无论病因是邪实还是正虚,但引起失眠症本身的病因病机,仍为因实致虚、因虚致虚,最终一个结果——心血亏虚,引起失眠。

张德忠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经验

张德忠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经验

收稿日期:2020-10-10作者简介:蔡昂(1975-),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肿瘤学。

Email :****************。

张德忠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经验蔡昂1,向国辉2,杨全伟31.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00;2.武汉科德中医院,湖北武汉430000;3.武汉市第一医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胃虚痰阻所致诸证。

张德忠认为该方畅脾胃之升降气机,标本兼治,虚实互调,切合上消化道肿瘤病机。

临证常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肿瘤,随证化裁,如兼脾肾阳衰者,辅以温补脾肾,合右归丸加减;兼脾气不足者,辅以健脾益气,合四君子汤加减,并加大代赭石剂量以加强重镇降逆之功;兼肝胃不和者,治以疏肝解郁,合半夏厚朴汤加减等。

本文分析总结张德忠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上消化道肿瘤经验,并附验案两例,以期为开拓经方在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关键词】张德忠;上消化道肿瘤;旋覆代赭汤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志码:ADOI :10.19811/ki.ISSN2096-6628.2020.05.013Experience of ZHANG De-zhong in Treating Tumors of Upper DigestiveTract with Xuanfu Daizhe DecoctionCAI Ang 1,XIANG Guo-hui 2,YANG Quan-wei 31.Wu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Wuhan 430000Hubei ,China ;2.Wuhan Ked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00Hubei ,China ;3.Wuhan NO.1Hospital ,Wuhan 430000Hubei ,ChinaAbstract:Xuanfu Daizhe Decoction is a classic recipe from Treat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which is indicated for the syndrome of stomach deficiency with the blockage of phlegm.Professor ZHANG De-zhong suggests that Xuanfu Daizhe Decoction has the actions of regulating the Qi movement of spleen and stomach ,and can realize the function of simultaneous treatment of the branch and the root ,and simultaneous relief of deficiency and excess ,which accords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tumors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During the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umors with the modified Xuanfu Daizhe Decoction ,the medication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syndromes.For th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kidney yang deficiency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assisted by warming and tonifying spleen and kidney with the modified Yougui Pills.For th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spleen Qi deficiency ,the treatment should be assisted by invigorating spleen and supplementing Qi with the modified Sijunzi Decoction together with the enlarged dosage of Haematitum for strengthening the actions of checking upward adverse flow of qi with heavy herbs.For the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disharmony of liver and stomach ,thetreatment should be assisted by soothing liver and relieving depression with the modified Banxia Houpu Decoction.Two proved cases were listed for supplying though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ic recip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s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Keywords:ZHANG De-zhong ;tumors of upper digestive tract ;Xuanfu Daizhe Decoction张德忠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名医堂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师承导师,从医工作40余年,应用中医药治疗上消化道肿瘤,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聂惠民教授运用经方的特点和规律

聂惠民教授运用经方的特点和规律

3合方论治疗效宏
聂老对经方合方有深入研究,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合方,积累了合方的经验。“合方” 是指两首或两首以上方剂合并使用,是方剂加减化裁的一种特殊方式。合方的思想源于《伤寒杂病
论》,张仲景开合方应用之先河。在《伤寒论》第23、25、27条明确提出了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 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脾一汤,以及柴胡桂枝汤等。仲景合方创出了组方的一种新途径,两方相合, 功效相加,同时可以在某些方面产生新的功效,故合方法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聂老在运用经方时推崇“合方法则”。治疗内科杂病,若辨证认为单一方剂的功效不能完全对 应病情,或单一方剂不能取得更佳疗效时,则经常采用“合方法则”根据辨证重新组合成新方。聂 老认为合方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既可集所合方剂功效之长,又可避所合单方疗效之短,两方相合 其功效可以累加或协同,合方后通过新的相伍还可以产生新的功效等等。聂老认为合方的出现,是 疾病辨证论治的需要,是应对复杂病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合方法则集中体现并突出了中医辨证论治 的精华。合方的原则,须根据病因病机与所合方剂的功效相结合而定。至于合方时所采用方剂的比 例,聂老认为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决定其在合方中的主辅或均等关系,使所合方剂在合方中发挥它 应有的疗效。其中辨证应首先抓住主证,更要注意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病机病证的发展趋势,如此合 方的功效才能与病机病证相对应,显示出论治的最佳效果。 “合方”有三种形式,即经方与经方、经方与时方、时方与时方相合。聂老常用经方与经方相 合,有时是两方或几方全部药物的组合,有时是两方或几方主要药物的组合。根据病情也用经方与 时方相合,较少使用时方与时方相合,聂老认为经方有组方严谨、药少而精、功伟效宏的特点,故 经方与经方相合,则方药精而不杂,君臣明确,佐使恰当,取效简捷,疗效确切。 聂老为伤寒学大家,精通仲景的组方理论,常用合方治疗疾病。如治疗胃病常用柴胡汤与小陷 胸汤合方,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等。治疗呃逆、呕吐用四逆散合橘皮竹茹 汤,半夏泻心汤合旋复代赭汤。治疗泄泻、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合五苓散,葛根芩连汤合香砂六君子 汤,白头翁合葛根芩连汤,理中汤合四神丸,四逆散合痛泻要方等。治疗胸痹常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合生脉饮,小柴胡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小柴胡汤合四逆散,血府逐瘀汤合桂枝甘草汤等。治疗失 眠用柴胡加龙牡汤合酸枣仁汤。等等。可见聂老运用经方能溯其源则知其流,学之有所本,用之有

陈业强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_李展

陈业强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_李展

陈业强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李展,陈业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广西南宁530021)摘要:目的:探讨陈业强教授的学术思想。

方法: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临证医案中,探讨其运用丹栀逍遥散的理、法、方、药。

结果: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是从整体观出发,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谨守病机,随证化裁。

结论: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得以启迪,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古方,不仅发挥了古方的功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而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丹栀逍遥散;临床应用;学术思想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1)12-2346-03Professor Chen Yeqiang ’s Academic Thought on the Application of Danzhi Xiaoyao PowderLI Zhan ,CHEN Ye-qiang(Departe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MedicalUniversity ,Nanning 530021,Guangx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rofessor Chen Yeqiang ’s academic thought.Methods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ories ,meth-ods ,formulas and herbs of the application of Danzhi Xiaoyao Powder in Professor Chen ’s clinical cases.Results :Based on the ho-lism concept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five Zang and Chinese herbal theories ,Professor Chen modified the formula ofDanzhi Xiaoyao Powder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Conclusion :Enlightened by Professor Chen ’s academic thoughton application of Danzhi Xiaoyao Powder and combined with the theory of five Zang and the theory of Chinese herb ,property ancient formulas are used flexible ,which does not only express the function of ancient formulas and enlarge its applied range 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researches on the theory of Chinese herb property.Key words :Danzhi Xiaoyao Powder ;clinical application ;academic thought 收稿日期:2011-04-07基金项目: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研究课题(GZCC -20)作者简介:李展(1966-),男,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学基础理论及中西医结合脑病临床研究。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

生病一定看经方派中医@读书几十年,我发现了一个现象。

有相当一部分老中医,看病就守着几个方子,来回加减,打遍天下。

河南名老中医赵清理老年一张逍遥散来回加减,左右逢源,对付各种病证;四川一老中医一张麻黄附子细辛汤应付百分之八十病证,看病人络绎不绝,车水马龙;更有甚者号称小柴胡先生,六味地黄汤大夫,看病非此汤不用。

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哲学来看不无道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老中医对某些方子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烂熟于心的地步,他们的做法,既有剑走偏锋的味道,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这个角度来认识问题,我也推荐一个方子,这就是陈源生极擅运用的柴芍龙牡汤。

陈源生是重庆市中医研究所已故名老中医,一家三代业医,扎根于民间,疗效卓着,堪称医林高手。

陈氏精于方药,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老所创的柴芍龙牡汤:柴胡12g、白芍24g、龙骨24g、牡蛎24g、玉竹15g、茯苓12g、甘草6g。

柴芍龙牡汤是陈氏根据张仲景《伤寒论》柴胡加龙骨蛎汤化裁而成。

原方由柴胡、黄芩、半夏、人参、龙骨、牡蛎、茯苓、铅丹、大黄、桂枝、生姜、大枣十二味药组成,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致变坏证而设。

其证“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是阴阳错杂之证,所以遣方也用攻补错杂之药。

仲景列出的“胸满烦惊”等系列症状,包括了现代医学神经系统、循环系统部分疾病以及某些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

日本汉方学者大冢敬节提出:“此方用于神经衰弱症、癔病神经性心悸亢进症、阳痿、癫痫、动脉硬化、脑溢血、小儿夜啼……”根据陈老的临床观察,许多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内分泌疾病,按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的病情比较少见,一般均以虚证为主,本虚标实者甚多。

如果硬套古方,攻补错杂之药未必中病,贻误病机者并不鲜见。

陈老本着“古为今用”的原则,围绕“胸满烦惊”这一主症,在临床上逐步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加减化裁,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拟定出以柴胡、白芍等七味药组成的柴芍龙牡汤方。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基础通用方《附医案两则》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基础通用方《附医案两则》

国医大师张震疏调气机基础通用方《附医案两则》疏调气机基础通用方能疏调人体气机的方药甚多,然而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云:“一方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变而通之全在乎人。

”(《兰台轨范·原序凡例》)。

罗东逸亦云“推本方而互通之,论一病不为一病所拘,明一方而得众病之用。

游于方之中,超乎方之外,全以活法示人”(《名医方论·凡例》)。

若将人体气机失常看作一组综合病证,则下述所荐之方一般可作为基础通治的广谱方剂,在医者的正确掌控之下自可游于方内而又超乎方外,能在相应范围内供多种疾病之用。

兹介绍张老治疗气机失常之基础通治方如下。

1. 处方名称张氏疏调人体气机汤,简称“疏调汤”。

是张老亲自拟订并向同道举荐之疏调气机基础通用验方。

2. 药物组成柴胡10g,香附10g,郁金10g,丹参10g,川芎10g,枳实10g,杭芍12g,白术10g,茯苓15g,山药20g,薄荷6g,仙灵脾15g生甘草6g。

四逆香丹金山川,山苓白术仙灵薄。

气机逆乱诸病疾,服用此方效如神。

3. 功能主治本方具有疏肝理气,补益脾肾,条畅气机,活血行血之功能。

主治肝失疏泄脾肾不足,气机失常,血行不畅等证。

4. 方义诠释按本草药理与方剂组成之原则,柴胡苦平,气味俱薄,入肝胆经,具有轻清升发,宣透疏达之功,兼有苦寒清泄之力,可升举清阳,疏解肝郁,条畅气机,在方中居于领衔地位是为疏调汤之“君药”。

香附性甘平微辛,气芳香,亦入肝经,无寒热偏性,能解肝郁、降肝逆、缓肝急,作用走而不守,可通行三焦,是理气之要药,能使气行血畅,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

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宣透,行气解郁,为治郁证之要药,性寒又能清热,且善入气分行气导滞,活跃气机,又可入血分凉血破瘀,为血中之气药,且可利胆,香附与郁金互相配伍能协同增效。

仙灵脾即淫羊藿,其性味辛甘温,入肝肾经,药性和缓,温而不燥,是温补肾阳,益精填髓之妙品,汪昂《本草备要》谓其能“补命门、益精气、坚筋骨、利小便”且可壮腰膝、祛风湿。

国医大师伍炳彩论新冠肺炎

国医大师伍炳彩论新冠肺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6月第33卷第3期国医大师伍炳彩论新冠肺炎…★伍建光1…张元兵1…兰智慧1…王丽华1…俊宇1…孙礼强2…刘良徛1(1.330004)[摘要]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提出:“新冠肺炎以湿为主线,其起病多为寒湿,临证多见湿热,分型诊治。

针对重型、危重型患者,于辨湿邪之寒热,并制定了散寒除湿抗毒方和清热化湿抗毒方,[关键词]伍炳彩;新冠肺炎;分型诊治;散寒除湿抗毒方;中图分类号:R256.19……文献标识码:AWU Jian-guang1, ZHANG Yuan-bing1, LAN Zhi-hui1, W ANG Li-hua1LIAO Wei-min1, LAI Jun-yu1, SUN Li-qiang2, LIU Liang-ji112. Ji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chang 330004, China.[Abstract]role…in…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which…mainly…caused…by…cold-dampness,…but…appeared…hot-dampness…usually,…it…also…has…dryness,…and…the…disease…mainly…affect…lung…and…spleen."…It…is…believed…that…the…treatment…should…be…based…on…the…severity…of…the…disease.…For…serious…patients,…the…point…is…to…distinguish…the…severity…of…damp…and…heat,…then…pay…attention…to…pathogenesis…transmission.…For…common…patients,…the…point…is…to…distinguish…the…cold…and…heat,…Sanhan-Chushi-Kangdu…Decoction…and…Qingre-Huashi-…Kangdu…Decoction…were…formulated,…which…presented…good…clinical…effects.[Key words] WU…Bing-cai;Covid-19;Treatment…According…to…Classification;Sanhan-Chushi-Kangdu…Decoction;Qingre-Huashi-…Kangdu…Decoction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中医同仁积极投入到临床一线工作中,取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并先后形成了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第五、第六版的中医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化裁随证治之
关键词癌症随证加减中医治法何任名医经验
癌症为深危重疾,对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临床普遍采用手术、中医、化疗、放疗、生物等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由于癌症的种类、所处阶段、先前采用的治疗方法以及病人体质等等的不同,求诊时病人的证候表现就会各不相同。

对此,何老非常强调“随证治之”的中医治疗原则。

所谓“随证治之”,即是指在综合考虑癌症病情的基础上,在“不断扶正”、“适时祛邪”的原则指导下,依随病人就诊时所出现的各种证候表现及体检指标,针对性地辨证治疗。

本文着重探究何老诊治癌症时如何在“不断扶正”、“适时祛邪”基础上“随证治之”的学术经验。

由于癌症的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因而何老“随证治之”的方法、用药亦是千变万化。

为效举一反三之力,本文特以案例的形式进行阐述如下。

1案例一
袁某,女,39岁。

2006年5月4日初诊。

因宫颈癌手术后3个月,放疗、化疗后1周,全身乏力,大便稀烂,而来求诊。

患者半年前发现白带里夹有血丝,后来又出现同房后阴道出血,于是去当地医院求治,医院诊为宫颈癌。

3个月前在省妇保做了宫颈癌手术。

后又放疗28次,化疗2次。

上周第二次化疗刚刚结束。

现实验室检查:白细胞2.8×109/L,血红蛋白7.8g/L,普通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

刻诊:全身乏力,语音低弱,面色苍黄,心下痞满,大便日下五六次,稀烂。

舌淡红、苔薄,脉弦。

辨证属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本虚标实证,以自拟扶正祛邪汤合泻心汤加减治疗。

处方:太子参、黄芪、鸟毛豆、制首乌、制黄精各30g,女贞子、煅龙骨、煅牡蛎、平地木各15g,川朴、黄芩各10g,干姜6g,黄连4g。

薏苡仁(另包)60g,红枣20g。

14剂,煎服,每日1剂。

5月28日复诊:服药后,体力恢复较好,胃口改善,心下痞满消解,大便次数仍然较多,不成形,未做实验室检查。

续用原方14剂治疗。

6月11日三诊:药后大便恢复正常,1日1次,成形,爽利,精力恢复,胃纳舒展,舌淡红、苔薄,脉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5.2×1091/L,血红蛋白10.8g/L,普通生化指标、肿瘤标志物指标正常。

辨证属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恢复稳定期,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减巩固治疗。

处方:太子参、黄芪、猪苓、茯苓、枸杞子、猫人参、白花蛇舌草、制首乌、制黄精、焦麦芽、焦山楂、焦六曲各30g,女贞子、平地木各15g,制香附10g,薏苡仁(另包)60g,红枣20g。

14剂,煎服,每日1剂。

病人服用14剂后又自行按原方配服60剂,病情稳定。

后因求诊不便,又加自感身体良好,故自我辍药。

经电话询问,至今病情依然稳定。

按语:本例患者宫颈癌手术后又行放疗、化疗,来诊时第二次化疗后仅1周,全身乏力,语音低弱,面色苍黄,心下痞满,大便日下五六次,稀烂,舌淡红、苔薄,脉弦,证属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本虚标实证。

何老认为,此患者之证候表现,与《伤寒论》所述之泻心汤证相合。

《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58条云:“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

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

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甘草泻心汤主之。

”文中所述,为伤寒病后遭医生误下,导致邪人肠胃,寒热夹杂,虚实交错,升降失常,出现“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心下痞硬而满”之证,而此例患者,为宫颈癌手术后又行放疗、化疗,同样出现在正气本虚基础上寒热之邪交错子肠胃之间,导致肠胃不和,升降失常,故用药时应在扶正治疗宫颈癌基础上加减使用泻心汤方。

治疗结果最终证实,此随证加减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待28剂药后肠胃之证候消除,进入宫颈癌手术、放疗、化疗后恢复稳定期,即以“不断扶正”、“适时祛邪”的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减巩固治疗。

病人依方服用70余剂,病情一直稳定至今。

2案例二
王某,男,51岁。

2006年4月10日初诊。

患者因胸痛6月,气急3月,确诊为右上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3月。

患者6个月前开始感到右侧胸部隐痛,3个月前始明显感到体力下降,消瘦,右侧胸痛逐渐加重,入院检查诊断为右上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

不能手术,已做4次化疗。

现求诊于中医,刻诊:精神困惫,语声沉闷,胸痛气急,偶有咳嗽咳痰,胃纳欠佳,有时做噩梦。

舌淡红、苔中厚腻,脉弦而虚。

辨证属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正虚邪实证,以自拟肺痿肺痈汤加减治疗。

处方:玄参、麦冬、浙贝、桔梗、黄芩、生甘草各10g,炙百部、忍冬藤、鱼腥草、北沙参各20g,冬瓜子、野荞麦根、蒲公英各30g,七叶一枝花、连翘、薏苡仁各15g。

14剂,煎服,每日1剂。

4月24日复诊:服药14剂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气急胸痛胸闷,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辨证仍属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正虚邪实证,但痰浊深重,难以即时化解,原方再加补气益阴、化痰降气之药。

处方:北沙参、黄芪、炙百部、旋覆花(包)、延胡索、鱼腥草各20g,猪苓、茯苓、野荞麦根各30g,连翘、佛耳草、老鹳草、女贞子各15g,黄芩、桔梗、焦麦芽、焦山楂、焦六曲各10g。

14剂,煎服,每日1剂。

5月8日三诊:服药14剂后,气急转平,精神好转,胸痛胸闷减轻,胃纳改善,舌淡红、苔白略腻,脉弦。

续服原方14剂。

5月22日四诊:继服14剂后,气急已平,精神好转,胸痛胸闷瘥解,胃纳改善,舌淡红、苔白略腻,脉弦。

以自拟参芪苓蛇汤加味治疗。

处方:南沙参、北沙参、黄芪、延胡索、旋覆花(包)各20g,女贞子、佛耳草、平地木、老鹳草各15g,猫人参40g,白花蛇舌草、猪苓、茯苓、野养麦根各30g,薏苡仁(另包)60g,焦麦芽、焦山楂、焦六曲各10g。

14剂,煎服,每日1剂。

此后一直以本方略变药味投用,患者病情稳定。

按语:本例患者右上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已做4次化疗,求诊时精神困惫,语声沉闷,胸痛气急,偶有咳嗽咳痰,胃纳欠佳,时做噩梦,舌淡红、苔中厚腻,脉弦而虚,证属肺癌及胸膜及自身转移伴胸腔积液、纵隔淋巴结肿大正虚邪实证。

何老认为,此患者之证候表现,与《金匮要略》所述之肺痿肺痈证类似。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云:“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

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虚数者为肺痿。

数实者为肺痈。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急则治标,先以自拟肺痿肺痈汤加减治疗。

方中玄参、麦冬、北沙参滋养肺阴。

浙贝、炙百部宣肺化痰,连翘、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冬瓜子、桔梗、薏苡仁化痰排脓,生甘草调和诸药。

治疗结果证实,如此辨证,用药效果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