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2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胡适写给儿子 将来你长大时,莫忘了我怎样教训你: 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
诸葛亮写给儿子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余光中写给未来的孩子 不要轻视平凡的人,不要投机取巧,不要攻击自己做不 到的事。你长大后会知道,做好一件事太难,但绝不要 放弃。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 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 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寄江州白司马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2.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 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湓浦曾闻似衣带, 有信心。
庐峰见说胜香炉。------
通过写想象中江州景的美妙,来劝慰朋友 不要过于消沉
题诗岁晏离鸿断,
望阙天遥病鹤孤。-----莫谩拘牵雨花社,
写景转到写人,写白居易此时的境遇。 离鸿、病鹤都是指白居易。白居易远谪 江州,远离亲友,正如离群的孤雁一般。
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 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
2020年全国2卷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
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
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 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世说纷纭,更是以假乱真,以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诗歌鉴赏+名篇名句默写专练一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菜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 [注] ,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二、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文人雅士以饮酒赋诗来表达自己深远高雅情思。
(2)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飞禽走兽从侧面烘托蜀道之高峻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春风”这一意象备受古代文人的喜爱,在古诗词中十分常见,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析】C项“心情也发生了变化”赏析错误,诗人的心情并未发生改变。
全诗表现出的都是诗人恬淡平静的心情。
故答案为:C2.①诗歌首联“卧枕船舷归思清”透露出愉悦闲适之心境,全诗景物都笼罩上诗人的主观色彩。
②诗歌第二句写小船仿佛在仙境穿行,诗人心情愉快,因而眼中所见景色也格外美丽。
③诗歌颔联写夕阳晚照中小桥流水、山寺云峰悠然宁静的状态,恰是诗人内心宁静闲适的投射。
④诗歌颈联描写归飞的小鸟和水中的红莲,“如见避、似相迎”,运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避人飞走,荷花热情欢迎,描写细腻,同样传达出诗人回家之时愉悦闲适的心情。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比较题(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词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六)1、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A.“寻寻觅觅”写动作,“冷冷清清”写环境,“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三句叠词各有侧重。
B.“乍暖还寒时候”描写刚觉得有点儿暖和却又变冷了的感觉,这正是春天的时令特征。
C.“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此处的雁使人顿生物是人非、寄思怀乡之感。
D.“淡酒”不敌“风急”,词人如此行文,既表明了天气特点,又比借酒浇愁的传统说法更为精妙。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虞美人·寄公度舒亶①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栏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
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的前两句写词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上及下地勾勒出一副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落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更寄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D.此词上阙主写景,下阙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本词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①【宋】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
地表达了他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诗中的封大夫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早春寄王汉阳 李白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昨夜东风入武昌,陌头杨柳黄金色。 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四句细腻生动地描写了早春气息,表达了诗人终于迎来了春天的喜悦之情。 B.诗中“昨夜”“人”二词写出了时节骤然变换、春风吹拂的特点,表现春归景象。 C.“黄金色”是写杨柳嫩黄之色,正扣题目中“早春”二字,也和“春还”呼应。 D.诗歌后四句写诗人与友人共赏春光,有描写、有抒情,感情蓬勃奔放,荡人心魄。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
A.首联两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饮酒登高,表现一派和
熙欢乐之景。
B.颔联用“霜威”“杀气”来正面描写封常清,表现其治军雷厉风行,又能在和平时期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诗歌鉴赏
备考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测试:诗歌鉴赏一、单选题1.下列对诗歌《青青水中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青青水中蒲[唐]韩愈其一青青水中蒲,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其二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A. 第一首以“一双鱼”作比,鱼儿成双作对,人却要分离,反衬思妇的孤独。
B. 第二首触景生情,思妇把自己比作随水漂流的浮萍,表现孤苦无依的处境。
C. 两首诗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衬托离思,从不舍到相思,诗意层层加深。
D. 两诗语言通俗流畅,风格朴素自然,淳朴如同民歌,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
2.阅读下列诗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南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对这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醉里”句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读者从中可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B. 三、四两句写八百里连营的将士分吃烤牛肉后,奏起可以搅翻塞外的战斗乐曲,突出表现了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C. 全词结构独特,前九句是一段,表现词人的远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
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
D. 词作运用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这种矛盾统一的声调,恰当地写出战斗场面的转换,表现了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绘声绘色,声情并茂。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北宋·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涧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
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释】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
2024届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诗歌l鉴赏读懂诗歌(二)
(二)古诗语言的“变形”: 在用词:改变词性; 造句方面:改变词序(语序)、空白省略等; 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 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但语言的 “变形”都是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1、词类活用的普遍性 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代诗歌中很常见。
(2)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登乐游原》) 答 (4)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答: 参考答案:(1)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2)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3)省略主语。诗句应为“(余)向晚意不适,(余)驱车登古原”。 (4)上下句分别省略谓语和主语。诗句应为“我居北海君(居)南 海,寄雁传书(雁)谢不能”。
续表
示例:“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名词
分析:“府”即“在府郡”,“朝”即“在朝廷”,这是名词作状语。 活用 作状 示例:“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语 分析:“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曹操的水 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续表 示例:“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分析:“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二)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①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①药:芍药。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的精妙之处。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C.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D.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才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B.首联用虚笔,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
C.颈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
D.尾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
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
2020年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诗歌鉴赏
专题十诗歌鉴赏1.(2017年1月·广东学考·T16~1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宋〕苏轼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雪,却不着一个“雪”字,手法精妙,韵味无穷。
B.颔联讲究对仗,如“风花”对“云月”,“误入”对“长临”。
C.颈联的“弄”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鸦鹊的活泼欢乐。
D.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解析:本诗最后一句写作者听到了融化的雪从竹叶上滑落的声音。
错误。
作者是“待听”。
答案:D(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句化用温庭筠、韦庄诗意,温庭筠《侠客行》:“白马夜频惊,三更灞陵雪。
”韦庄《和同年韦学士华下途中见寄》:“马惊门外山如活。
”用“马亦惊”来烘托漫山皆雪,一片银色世界。
一开头就给人造成强烈印象,起笔不凡。
第二句以“阶前屐齿”写“到乾明寺”,以“我先行”,写他对雪景的酷爱——以先赏为快。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赠孙思顺杨载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①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②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③。
注:①玉屑:喻美好文辞。
②南浦:地名,古诗词中常借指送别之地。
③谢玄晖:谢朓,字玄晖,南朝颇有才华的大诗人,以山水诗名世。
(1)与“芳草漫随愁共长”中“芳草”所营造之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A.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 诗歌赏析单元测试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赏析(五)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次韵平甫①金山②会宿寄亲友王安石天末海门横北固,烟中沙岸似西兴③。
已无船舫犹闻笛,远有楼台只见灯。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风吹水雪崩腾。
飘然欲作乘桴计,一到扶桑④恨未能。
【注】①平甫:王安国的字,安国为安石长弟。
②指镇江的金山寺。
③西兴:浙江杭州萧山西兴镇,范蠡曾筑城于此,吴越曾在此鏖战。
④扶桑:古代神话中海外的大树,又传说为东方海中的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起笔横空而来,句中“天末”“海门”“横”等词营造了宏阔的画面。
B.第二句视线拉近,描写眼前景物,以“沙岸”与“西兴”相比,大大丰富了诗意。
C.第三、四句写夜色中金山的所见所闻,作者在描写中极力表现了市井夜景的凄凉。
D.前六句诗,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由黄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过程,章法井然有序。
2.这首诗中间两联写景颇为精妙,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①半耳聋。
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②。
十年蹴鞠③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旅雁上云归紫塞④,家人钻火用青枫⑤。
秦城楼阁烟花里,汉⑥山河锦绣中。
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
【注】①偏枯:麻痹。
②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
③蹴鞠:踢球。
④紫塞:泛指北方。
⑤青枫:古人钻木取火,四时各异其木。
《周礼·月令》规定,春天用柳,夏天用枣杏和桑柘,秋天用柞树,冬天用槐檀。
春季当用柳,荆楚却用青枫。
⑥汉主:指唐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对应“飘泊”,“左书空”对应“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
B.第五联里的“秦城”“汉主”含蓄深婉,真切动人地表达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
C.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 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
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比较题(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即事【1】文天祥痛哭辞京阙,微行访海门。
久无鸡可听,新有虱堪扪。
白发应多长,苍头【2】少有存。
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注:【1】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首都临安城下,文天祥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脱险。
此诗作于诗人从通州逃至海门时。
【2】苍头:这里指士卒、奴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行访海门”中的“访”字写出诗人谨慎打听道路的情态。
B.“新有虱堪扪”中的“虱堪扪”写出了诗人狼狈的逃亡生活。
C.“苍头少有存”中的“少有存”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存亡之险。
D.“但令身未死”中的“但”突出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意愿。
2.“白发应多长”一句通过描写诗人形象,间接抒发内心悲苦之情。
下列诗句不属于间接抒情的一项是( )A.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B.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C.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D.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陆游《书愤》(其二))3.同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杜甫,目睹国势衰落也写诗发出浩叹。
阅读杜甫《宿江边阁》,结合具体词句,比较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异与同。
2、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问题。
秋日秦观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湖上方岳连天芳草晚萋萋,蹀躞花边马不嘶。
蜂蝶已归弦管静,犹闻人语画桥西。
【注】①邗沟:江苏扬州附近的古运河。
②蹀躞:小步行走。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诗前两句通过落霜、清水、寒星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水上秋夜图。
B.秦诗第二句中的“明”字,写无数寒星倒映水中在船边闪烁,意境幽清明净。
C.方诗第一句写湖边茂盛的芳草连接天际,在傍晚时分呈现出一派凄清景象。
D.两首诗虽然写于不同的季节,但都能抓住景物特点,营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此诗作于杜甫避乱流寓四川梓州时,此时安史之乱告一段落。
路六侍御是杜甫几时旧友。
②不分:犹言不满,嫌恶的意思。
“分”,一作“忿”。
③生憎:犹言偏憎、最憎。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此诗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有明显的时间层次B. 首联中“四十年”,点明了分别的时间,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
C. “忽漫相逢是别筵”一句,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转化为别离的愁思。
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D. 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的眼前风光。
(2)有人评价颈联“看似无理,实则情深”,请对这一说法作简要分析。
【答案】(1)B(2)“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本是春天最正常最明艳动人的风光,而诗人却表现出“不分”“生憎”等反感态度,似乎不合常理;而结合全诗可知,诗人之所以烦闷恼怒春色是因为自感与友人后会无期,离怀难遣,这乐景触忤了他的哀情(或“用反衬手法表达了他的哀情”)。
颈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情谊。
【解析】【分析】⑴B“也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慢慢归于淡忘了“错误,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不因时间久隔而淡薄。
⑵《送路六侍御入朝》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借聚散离合之情,写迟暮飘零的身世之感。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后四句写别时之景。
全诗跌宕起伏,一气运转,脉络贯通,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比较题(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辛弃疾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
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注:①茂嘉:辛弃疾族弟,时因事贬官。
词闲居瓢泉之作。
②鹈鴂:《离骚补注》说:“鹈鴂、杜鹃实两种”。
③燕燕:《诗经·邺风》有《燕燕》诗,相传为卫庄公之妻庄姜送别卫庄公之妾戴妫而作。
④向河梁:指李陵送别苏武归汉。
1.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借三种悲鸣的鸟声起兴,形成强烈的悲戚气氛,并寄托了自己的悲痛心情。
B.以啼鸟只解春归之恨来正面衬托人间恨事的悲痛,为下句转入送别正题作了铺垫。
C.词中大量引述历史故事,用简练的语言铺叙了古代的人间种种离情别恨。
D.结尾点题,从上文中凌空驰骋的眼前景的描写迅速地归结到送别茂嘉的事。
2.请从情感内涵方面比较分析“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与《荆轲刺秦王》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句的同异。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雨霖铃》的下阙。
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冯延巳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
路遥人去马嘶沉。
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
徘徊一晌几般心。
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
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
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4、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问题。
陈维崧词二首卜算子·阻风瓜步(甲)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
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
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点绛唇·阻风江口(乙)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
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
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
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
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2.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惧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袁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写下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一开头就紧扣题目,直说地点与时间,“更无一点风色”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
B.“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作为上片的结语,同时巧妙引出下阕写景,回顾岭表一年。
C.“肝胆皆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与上阕“表里俱澄澈”虚实相映,写人写景内外一片澄明。
D.诗人最后作主人,请天地万物做客人,想象瑰丽;敲击船沿,仰天长啸,豪情满怀。
2.请比较本词与曹操《短歌行》中“月”的意象,谈谈它们在艺术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白朴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
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
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
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
遥望石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 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
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
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
【注】①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
②金焦:金山,焦山。
③绀(gàn)宇:寺庙。
④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
三国时孙权所筑。
⑤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
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
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
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
E.词的下片,转而重点抒发作者对历史变化,兴亡相替的慨叹。
结尾托物言情,给读者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
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引洪适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
圉圉从它归丙穴,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
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
②圉圉:游不太灵活的样子。
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铺垫。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E."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2.渔夫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
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8、阅读下面两首咏柳絮的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唐多令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逑。
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韵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临江仙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韵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①燕子楼,在今徐州市,唐朝张建封为其爱妾关盼盼所建。
张死后,关盼盼独居此楼十多年。
②逐对成逑: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粘在一起。
“逑”即“球”。
1.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词“粉堕”、“香残”用柳絮随风飘残,喻指红颜终将老去。
借用“燕子楼”的典故,暗示出女子特有的孤独悲愁。
B.林词“叹今生、谁拾谁收”既是对柳絮命运的哀怜,也是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其凄凉悲楚之情溢于言表。
C.薛词“蜂围蝶阵乱纷纷”一句,以蜂蝶纷飞之状,来喻写柳絮的疏狂自得,着一“乱”字,尤其传神。
D.薛词“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现了柳絮的志趣和追求,为下文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张本。
2.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将柳絮自比,来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B.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意思是柳絮可不断借助好风之力,直上青云。
这里化用了宋朝侯蒙《临江仙》中“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之意境。
C.面对同一团柳絮,因黛玉、宝钗两人身世、性格的不同,各自内心的感受也迥然不同,但都饱含对柳絮的一片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