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
避免并发症措施
预防切口感染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皮肤准备,清洁手术区域并剃除毛发。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污染机会。术后应及时更换敷料并保持切口干燥清洁,以降低切 口感染的发生率。
预防术后疼痛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刺激,以降低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术后可以 使用镇痛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进行镇痛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不适。
减少手术创伤
腔镜手术通过微小切口进行操作,能够显著减少手术创伤 ,降低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拓展手术适应症
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拓展手术适应症, 使更多患者受益于腔镜技术,如复杂疝、复发疝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将 成为可能。机器人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精准度,能够进一 步提高手术效果。
保护神经及血管方法
神经保护
在腔镜下腹股沟区手术中,应特别注意 保护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生殖 股神经等重要的神经。在分离组织时, 应仔细辨认神经的走行和分支,避免使 用暴力牵拉或切割神经。对于需要切断 的神经,应在切断前进行充分的游离和 确认。
VS
血管保护
腹股沟区内有丰富的血管网,包括腹壁下 动脉、旋髂深动脉和股动脉等。在手术过 程中,应仔细辨认血管的走行和分支,避 免损伤血管导致出血。对于需要切断的血 管,应在切断前进行充分的游离和确认, 并使用合适的血管夹或缝合技术进行止血 。
预防下肢水肿
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下肢的淋巴管和静脉回流系统,避免损伤导致下肢水肿的发生。 术后可以鼓励患者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和穿弹力袜等措施,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和淋巴循环 的恢复。
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
・综述・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何凯 姚琪远 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手术方式多样,各有其优缺点,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 I HR)作为无张力疝修补的一种方式,以其微创、修补全面和恢复快深受患者欢迎。
然而L I HR后仍有约0.2%的复发病例,另约有0.3%~0.8%其他各类L I HR并发症,如发生脏器损伤,慢性神经性疼痛等,回顾分析主要与L I HR放置补片大小不当,以及手术操作时对L I HR时腹股沟管后壁的解剖结构认识不足有关[1]。
所以本文就L I HR时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作一综述。
一、腹腔镜疝修补历史及演进自1887年Bassini首创加强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腹股沟疝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腹腔镜技术运用于外科手术以来,先后有1990年Ger等[2]报道了腹腔镜下用金属夹关闭疝囊颈口的方式,随后还自行设计了用于关闭内环口的金属夹,对12例患者进行内环口关闭手术。
由于只对疝环口作简单的关闭,并没有针对腹股沟管的薄弱或缺损进行修补,术后复发率极高,已逐渐被其他术式取代。
1991年Dion和Morin[3]介绍了TA PP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是切开腹膜,横断疝囊内环,潜行分离内环周围、Hasselbach三角,将一适合网片送入腹腔,平铺覆盖内环口,应用钉合器将其固定,然后缝合腹膜防止术后肠粘连。
这一手术遵守了无张力疝修补的原则,被广为接受并取得了很好的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快,复发率极低。
与此同时,各种改良的手术方法及新的术式仍不断出现。
1991年,Toy和Smoot[4]报道了IPOM,早期有较好的手术效果,但后来发现,由于网片与腹腔内的肠管直接接触,易导致术后肠粘连、肠穿孔及感染脓肿等并发症。
1992年,Mc Keman[5]和Laws首次描述了T EP的方法。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腹股沟区域解剖:腹股沟是位于腹部和大腿之间的一个区域,由腹直肌、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形成,还有外侧韧带、腹股沟静脉等结构。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就是要熟悉这些结构的位置和相互关系。
2. 疝囊解剖:疝囊是疝气病变时肌腱缺陷部位对腹腔压力的嵌入,并进一步在腹壁缺陷处引起肠管和网膜等腹腔脏器的穿出。
因此,在进行腹股沟疝解剖时,要准确定位疝囊,避免误伤。
3. 疝门解剖:疝门是疝囊进入腹壁的通道,由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之间的腹股沟环形革肌形成。
手术时需要找到疝门,将疝囊缩回腹腔。
4. 疝鞘解剖:疝鞘是一层腹膜型成的袋状结构,包裹着疝囊和附近腹腔脏器。
手术时,需要准确识别疝鞘,以便缩回疝囊,修补腹股沟缺陷。
5. 腹股沟静脉及神经解剖:要注意保护腹股沟静脉及神经,避免损伤。
以上是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的一些关键内容,手术操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处理。
建议在进行手术前进行充分的解剖学学习和手术技巧训练。
腹股沟区解剖
腹股沟区解剖腹股沟区解剖(一)腹股沟管解剖腹股沟管位于腹股沟韧带下半部的内侧,是由外上斜向内下的肌肉筋膜裂隙,相当于腹内斜肌、腹横肌弓状下缘与腹股沟韧带之间的空隙。
男性长约4~5cm,内含精索;女性因骨盆较宽、耻骨联合较高,故稍狭长,内有子宫圆韧带通过。
腹股沟管有前、后、上、下四个壁及内、外两个口。
前壁浅层为腹外斜肌腱膜,深层有腹内斜肌的部分肌纤维加强。
治疗腹股沟疝时常用的Ferguson法即加强此壁。
后壁为腹横筋膜,Bassini、McVay及Shouldice等方法即加强此壁。
上壁为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的弓状下缘。
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和陷窝韧带。
内口即腹股沟深环,位手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一横指处,腹壁下动脉的外侧,是由腹横筋膜外突形成的卵圆形裂隙,是斜疝内容物的进出口。
外口即腹股沟浅环,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的三角形裂隙。
(二)Hesselbaoh三角组成即直疝三角,由三边组成: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缘,底边是腹股沟韧带。
它与腹股沟管深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相隔。
直疝由此三角突出。
(三)股管结构股管是一漏斗状筋膜间隙,实为股鞘内侧份,是股疝的通道。
长约1~1.5cm,平均长度1.3era.有上、下二口及前、后、内、外四壁。
上口即股环,有一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覆盖,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内缘为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膈。
股管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下方,大隐静脉在此进入股静脉。
腹股沟区解剖层次腹股沟区位于髂部,呈三角形,左右各一。
上界是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缘,下界为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区的腹壁层次与腹前壁其它部一样,由浅及深分为7层:皮肤、浅筋膜(camper's筋膜)、深筋膜(Scarpa筋膜)、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和腹膜(壁层)。
层次结构虽同,但远为薄弱。
(1)腹外斜肌:此肌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水平以下,已无肌肉,进入腹股沟区移行为腱膜。
腹股沟疝腹腔镜解剖要点及手术步骤
2.腹膜前间隙的建立
• 镜推法由于操作简单, • 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 镜头是沿着腹直肌后鞘 向前推进的,所进入的层次 是在腹横筋膜深层的前方, 需要在此间隙继续分离剪开 腹横筋膜深层,才能到达真 正的腹膜前间隙操作空间。
斜疝疝囊的处理
疝囊后方有输精管和精 索血管,疝囊周围有一些 蔓状静脉丛、腹横筋膜衍 生的精索内筋膜、以及来 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 膜的提睾肌纤维等各种成 份,在分离回纳时要注意 保护这些结构 疝囊外如有脂肪瘤应切除
27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8
TAPP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29
TEP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 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
— 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 全程伴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 开放式手术中较难看到
— 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直疝更为明显
16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
17
(Cooper’s
耻骨梳韧带
Ligment)
— 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 — 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韧带。
30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31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经典腔镜下腹股沟区域解剖(危险与“坑”)
经典腔镜下腹股沟区域解剖(危险与“坑”)小编按: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邀请本文作者陈双教授对之前的有关描述进行了一些整理,不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请读者批评指正。
日前《经典|腔镜下腹股沟区域解剖》(腹膜及皱襞)和(间隙)部分上,分别与各位分析并阐述了在镜下所观察到的与腹股沟疝手术有关的腹膜,皱襞和从腹腔内打开腹膜后所见的腹膜前的间隙的解剖。
今天的这一部分我们再来重点谈谈在腔镜下的腹膜前间隙中存在的一些结构和解剖学标志,在腔镜操作中必须胸中有数,因为,它们可能就是“坑”,一旦陷了下去,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一、Doom三角(也称为危险三角)这个三角在做腔镜腹股沟疝手术一定会遇到的。
(上图,为Doom三角也称为危险三角图示,三角的顶为内环)危险三角这一名词,是指在腹腔镜下所见的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所形成的三角,因为在三角中包含有髂外动、静脉。
之所以称为危险三角,其重要性在于髂外动脉、静脉在此三角中穿行,因为这两条大血管有血管鞘包裹,如果未能认清,或从腹腔内看,其表面还有腹膜和腹横筋膜覆盖,说它是危险三角,就是要告诉你,千万不能在此三角内打“钉”固定补片。
划定这个三角是为了避免手术伤及这些重要的结构。
这样的大血管在腔镜下是伤不起的,一旦损伤可能要中转开腹。
(上图,为腔镜下所见的Doom三角,三角的顶为内环)二、疼痛三角(上图,为疼痛三角示意图)疼痛三角位于危险三角的外侧,与其平行,但它是一个倒三角,内侧边与危险三角的外侧边共边,即精索血管。
外侧边没有明显的解剖标志,是腹膜的反折大约为转弯的侧腹膜。
在此三角内有3-4条的神经穿行。
划定这个三角的意义是告之你在固定补片时,也不要在三角中进行钉合的操作。
万一钉中了神经,术后必定有疼痛,而且取钉更困难。
(上图,危险三角与疼痛三角关系,红色线所划)2. 死冠(Corona mortis)死冠(Corona mortis)这一名词在腔镜技术之前就有的,是指髂内血管与髂外血管(通常见于腹壁下血管与闭孔血管)跨耻骨处的吻合,形成一个血管的吻合环(可认为是两条血管间的“短路”),由对常规的开放手术而言,此血管环(冠)无深藏于耻骨梳韧带的后方从腹壁皮肤切口,难以看见。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基础篇1)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基础篇1)解剖是外科手术的基础。
对于腹股沟疝手术来说,熟知腹股沟区域的解剖已经成功了一半。
低年资外科医生对于腹股沟疝这一类手术喜忧参半,喜的是疝手术相对简单,容易上手,忧的是解剖过于复杂,难于掌握。
因此,下面笔者从基础篇和进阶篇(腹腔镜疝手术相关解剖)两方面介绍腹股沟区域的解剖,以期给临床医生些许帮助。
(谬误之处,敬请斧正。
)腹股沟区(Inguinal region;Groin)腹股沟是指腹部和下肢的连接区域,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左右各一),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
解剖层次(Lay of anatomy)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由浅至深,分为以下七层:1皮肤;2浅筋膜(Camper's筋膜;又称脂肪层);3深筋膜(Scarpa筋膜;又称膜性层);4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5腹横筋膜;6腹膜外脂肪;7腹膜(壁层)。
作为术者,要清楚手术操作在哪个层面进行,有何解剖结构,需要注意哪些操作要点,这些都是手术得以完成的基本条件。
例如,TEP手术主要是在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和腹膜之间的腹膜前间隙进行。
腹外斜肌(External oblique)腹外斜肌位置:位于腹前外侧壁的浅层,宽阔扁肌。
起点:下8个肋骨(即第5-12肋)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内下。
止点:前部移行为腱膜参与形成白线,后部止于髂嵴,下缘止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参与形成腹股沟韧带。
支配神经:发自胸神经前支的肋间神经和第1腰神经前支。
腹外斜肌在髂前上棘与脐之间连线以下移行为腱膜,即腹外斜肌腱膜(External oblique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ASIS)到耻骨结节(Pubic tubercle)之间,反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腹股沟区应用解剖
完整编辑ppt
49
4.5 腹股沟疝的治疗
4.5.1 手术适应症: 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手术效果好,复 发率低。 但有下列情况可行非手术治疗。 ①患者存在有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情况。 ②一岁半以内的婴儿,若疝较小,没有嵌顿或绞 窄。 ③年老体弱多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②股支:
沿髂外血管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
股部,分布于股三角皮肤完。整编辑ppt
26
●上述3条神经与腹股沟管的关系:
●腹股沟疝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
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完神整编经辑pp生t 殖支。
27
2.4 腹壁下动脉
起始段行于腹横筋膜与前腹膜 壁层之间,经腹环内侧缘行向内 上方,越弓状线浅面入腹直肌鞘 而上行。
完整编辑ppt
18
②凹间韧带(窝间韧带interfoveolar ligament): 腹横筋膜于腹环内侧纵行增厚,即形成凹间韧带。
③股鞘(femoral sheath): 腹横筋膜与髂筋膜随髂外血管 向下延续到股部而形成。
④腹直肌筋膜: 在弓状线下方形成。
完整编辑ppt
19
1.8 腹膜外脂肪层
46
4.4 睾丸下降与腹股沟疝的关系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后壁,腹膜后间隙内,脊柱 两侧。
随着睾丸的下降,腹膜
在腹环处向外突出形成腹
膜鞘突,顶着腹前外侧壁ຫໍສະໝຸດ 随睾丸下降至阴囊。同时,睾丸下端与阴囊之间有一
纤维结缔组织索,即睾丸
引带,不断缩短牵引睾丸
下降。
完整编辑ppt
47
胚胎第3月:睾丸降至髂窝。
胚胎第7月:睾丸降至腹 环处,并随附睾、输精管 一起降至皮下环处。
腹股沟解剖图示
— 兰色纵行结构,有 搏动
— 直疝和斜疝的定位
20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异常的闭孔动脉 跨过耻骨梳韧带 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
脉相连
21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17th ed.
腹横筋膜 腹直肌
腹壁下动静脉 睾丸动静脉 输精管 髂动静脉 腹股沟韧带
腹股沟部分解剖
斜疝区 直 疝 区
股疝区
Myopectineal Orifice
1.Pectineal ligament 2.Rectus abdominis muscle 3.Epigastric vessels 4.Internal ring 5.Iliopubic tract 6.Cutaneous nerves
on psoas muscle 7.Urogenital fascia 8.Reflected peritoneum
Umbilical folds & Fosses
18
Retzius间隙 Bogros间隙
腹膜前间隙 Preperitoneal space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TEP trocar position 1
TEP trocar position 2
TAPP内视观
腹股沟疝
斜疝
斜疝
斜疝
斜疝
直疝
直疝
股疝
疝的分型
疝的分型
疝的分型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域的其他结构
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医学PPT
2.3提睾肌耻骨束的组织学观察 对“提 睾肌耻骨束’与提睾肌二者的组织学关 系,我们做了常规组织学观察(HE),证 明两者均为骨骼肌。
图3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内侧)
图4 箭头所示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的分支 (左侧:将“ 提睾肌耻骨束”翻向外侧)
图5 提睾肌耻骨束的镜下观(横断面 H.E染色)
(3)提睾肌耻骨束的形态:“提睾肌耻骨束”近似扁平。 长短,宽窄,厚薄不一(附表)。
附表 提睾肌耻骨束的长、宽、厚度
──────────────────────────────
左(40侧)
右(40侧)
──────────────────────────────
长度 2.21士0.75(0.78) 2.10士0.75(0.77)
关键词
提睾肌;腹内斜肌;腹横肌;腹股沟镰
腹股沟疝是常见病之一。手术治疗方法较多, 但均有一定的复发率,为1~10%左右,其中斜疝 为1~7%;直疝为斜疝的5~10倍;股疝约为6%, 复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对腹股沟区某些结 构的认识不同,以及对不同的病理解剖变化所采取 的手术方法不同等因素所致。我们对中国人腹股沟 区进行解剖中,看到尚未报道的肌束------提睾肌 耻骨束,现报道如下:
3讨论
• 3.1 我 们 通 过 查 阅 有 关 文 献 及 光 盘 检 索 (1966~1990),未见有对“提睾肌耻骨束” 的描述及命名。
• 3.2 Keith在手术中用法拉第电流刺激腹内斜 肌时,见弓状缘及腹直肌下部同时向腹股沟 韧带靠拢,发现腹股沟管及内环同时收缩, Keith称此为“掩闭器机理”。MacGreoger 首次证明“内环括约肌机能”的解剖学基础, 即来源于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肌纤维。
腔镜下腹股沟区结构解剖
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提高手术精确度: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可以清晰地显 示组织结构,提高手术精确度,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减少手术创伤: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可以减少手术 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缩短手术时间: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可以缩短手术 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
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用于治疗淋巴 结转移的癌症患者,清扫淋巴结,提高生存率。
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肿瘤切除术:切除腹股沟区 的肿瘤,保留正常组织,提高生活质量。
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血管重建术:重建腹股沟区 的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并发症
01
出血: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 需要及时止血
01
腹股沟三角是腹股沟区的一个重要解剖结构
02
腹股沟三角由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03
腹股沟三角内有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和腹股沟神经
04
腹股沟三角是腹股沟疝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腔镜下腹股沟区手术
手术适应症
手术方法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使用腹腔镜进行疝 修补,创伤小,恢复快。
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要点
腹股沟管的位置和走行
腹股沟韧带的功能
01
连接腹壁 和股骨
02
维持腹壁 的稳定性
03
限制股骨 过度外展
04
保护腹股 沟区的血 管和神经
腹股沟三角的组成和意义
01
腹股沟三角由腹 股沟韧带、腹直 肌外侧缘和腹壁
下动脉围成
02
腹股沟三角内有 腹股沟浅淋巴结、 腹股沟深淋巴结
和腹股沟管
腔镜下腹股沟区结构解剖
腹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
沟韧带 内侧半 的后方 , 白色 、 而致 密 , 厚 为腹横筋膜 增厚形 成 , 其弓形下份纤 维与腹股 沟韧带后缘 毗邻 、 相贴 , 向上 续为股 鞘 前壁, 向外 上续 于髂 筋膜 , 内侧 与腹 横肌下缘 筋膜相 会合 。髂
耻 束呈 凹缘 向上 的弓形 , 宽约 10 c 其 厚薄 有个 体差 异 , . m, 但 较恒定 。L n e ag 等 认 为 , 腹股 沟管后壁增 厚的腹横筋膜 及髂 耻束 有加强后 壁防止 腹腔 内容 物疝 出的作 用 , 以在疝 修 补 所
成 , 脐到膀胱。脐内侧韧带是 由腹膜覆 盖脐动脉末 梢部形成 从 的皱襞 。脐外侧韧带 为腹膜 皱襞 包绕腹 壁 下血管 和数量 不定
的脂肪组织形成 。这 三条腹膜 皱襞 问又形成 三个浅窝 , 外侧 窝 位于脐外侧 韧带外 侧 , 斜疝 经过腹 股 沟管 内环 的部位 , 是 内侧 窝为 内 、 外侧韧带之间 的区域 , 与腹 股沟直疝形 成有关 , 膀胱 上
窝位于脐正 中韧 带与脐内侧韧带之间 , 随腹腔镜疝修 补术 的发
展 , 一区域的重要性逐 渐被 重视 , 虑可 能与脐疝 和腹 股 沟 这 考 疝 的发生有关 J 。 12 腹膜前 问隙 : e i . R tu z s间隙又名耻骨后间隙 , 为耻骨联合 与 膀胱之 间的腹膜前 间隙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 修补时往 往需要先
术 中 , 耻束 在 加 强 腹 股 沟管 后 壁 方 面 都 起 着 相 当重 要 的 髂
壁 的 缺损 为 主 。
1 腹腔镜 下腹股沟管后壁的局部解剖 1 1 腹膜皱襞 : . 腹膜皱襞分成脐正 中韧带 , 左右各两 条脐 内侧 韧带和外侧韧带 。脐 正 中韧带是 由胚 胎时脐 尿管 的遗迹 所形
腹股沟区的解剖ppt演示课件
注:外侧脚部分 纤维向内上方反 折称反转韧带。
.
10
Internal Oblique and Transversus Abdominus
腹内斜肌和腹横肌
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面,起于胸腰筋膜、腹股沟 韧带外侧1/2,肌纤维走行由外下向内上(左手插右兜), 肌束向前上方延伸为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后 层。下部肌束呈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与腹横肌的腱膜 会合形成联合腱(腹股沟镰),止于耻骨结节。 腹横肌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起自下6肋软骨内面、胸 腰筋膜、腹股沟韧带外侧1/3,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层, 越过精索前方,止于耻骨结节。
3
1
概述 解剖层次 解剖结构 解剖名字
2
3 4
4
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
腹股沟区由浅及深分为7层: 皮肤 浅筋膜:Camper’s 筋膜 深筋膜:Scarpa’s 筋膜 肌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及腱膜 腹横筋膜 腹膜外脂肪 腹膜(壁层)
.
15
1
概述 解剖层次 解剖结构 解剖名字
2
3 4
16
Nerve 神经
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 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 经和骼腹股沟神经于腹内 斜肌表面行走,二者纤维 可相互交叉相连,有时成 为一条神经,行腹股沟疝 修补术时,谨防误伤。
.
17
Nerve 神经
.
8
External Oblique & It’s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和腱膜
.
9
External Oblique & It’s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和腱膜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内方行走,在耻骨 结节的外上方分为内侧脚和外侧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 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皮下环)。正常人 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
第1章腹股沟区域的解剖腹股沟疝的手术并不是简单的小手术。
它需要精细的解剖与分离,需要术者对这一区域有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建和修补。
因此,为了学好腹股沟疝手术必须首先掌握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这是做好疝外科的基础。
第1节腹股沟区的解剖层次腹股沟区是连接腹部和下肢的过度区域,它的解剖层次与腹前壁基本分相同,由浅入深可分为7层:①皮肤、②浅筋膜(camper's筋膜)、③深筋膜(Scarpa筋膜)、④肌肉层(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以及它们的腱膜)、⑤腹横筋膜、⑥腹膜外脂肪和⑦腹膜(壁层)。
作为术者,首先要清楚手术操作在哪个层面进行。
TEP手术主要是在腹横筋膜下方的腹膜外脂肪和腹膜之间进行。
一、腹外斜肌腹外斜肌(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在腹股沟区域,已无肌肉,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external oblique aponeurosis)。
腹外斜肌腱膜在髂前上棘到耻骨结节之间,反折、增厚形成腹股沟韧带(inguinal ligament 或称股浅弓femoral arch)。
腹股沟韧带内侧部有一小部分纤维,继续向后向下向外反折成陷窝韧带(lacunar ligament,又称为Gimbernat氏韧带),附着于耻骨梳上,边缘呈弧形。
陷窝韧带的游离内缘组成了股环的内界。
陷窝韧带继续向外延续,附于耻骨疏韧带(pectineal ligament,又称为Cooper韧带)。
上述各韧带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图3-1)。
腹外斜肌腱膜的纤维自外上方向下方行走,在耻骨结节的外上方分为上、下二脚,二脚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裂隙,即为腹股沟管的外环(exterior ring)。
正常人的外环口可容一食指尖。
在腹外斜肌腱膜深面,有两条呈平行的髂腹下神经和髂腹股沟神经于腹内斜肌表面行走,两条神经纤维可相互交叉相连,在手术中应注意保护,谨防误伤。
图3-1:腹股沟区主要韧带二、腹内斜肌与腹横肌腹内斜肌(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和腹横肌(transversus abdominis),在腹股沟管中,两者的肌纤维都向内下行走,下缘构成弓状,越过精索前、上方,止于耻骨结节。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
PART 05
总结和展望
腔镜下腹股沟区解剖的总结
•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腹股沟区是腹部和大腿之间的区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 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腹股沟韧带、髂耻束、 股动脉、股静脉、腹股沟神经等。
• 腹股沟疝的分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类。斜疝是从腹股 沟管内环突出,经腹股沟管,从腹股沟管外环穿出,并可进入阴囊;直疝则直 接从腹股沟三角区突出,不进入阴囊。
01
02
03
宽阔的视野
深部结构的可视化
立体感强
腔镜提供了宽阔的视野,能够清 晰地观察到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腔镜能够深入到腹股沟区的深部, 使深部结构可视化,方便手术操 作。
腔镜能够提供三维立体视野,使 解剖结构更加立体,有助于手术 操作。
腔镜下的解剖结构特点
血管分布
腹股沟区的血管分布较为丰富, 腔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血管的 位置和走行。
动。
腹股沟区的血管和神经
血管
腹股沟区的血管包括股动脉、股静脉和髂内动脉等,是供应下肢和盆腔器官的 血管。
神经
腹股沟区的神经包括闭孔神经、坐骨神经和股神经等,主要起到感觉和运动功 能的作用。
PART 03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特点
腔镜下的视野特点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解 剖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 • 腔镜下腹股沟区的特点 • 临床应用和案例分析 • 总结和展望
《腹股沟区局部解剖》课件
韧带
髂股韧带
连接髂骨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过 伸。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股沟管深面,由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联合肌 腱形成的弓状韧带,主要功能是维持腹股沟管的解 剖结构。
耻骨梳韧带
连接耻骨梳和股骨,主要功能是限制髋关节 的内收和外旋。
肌肉与韧带的相互作用
层次
01
02
03
皮肤
腹股沟区的皮肤较薄,容 易发生感染和湿疹。
浅筋膜
由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构 成,其中有浅血管和神经 分布。
深筋膜
即髂筋膜,是坚韧的纤维 膜,将腹股沟区与周围组 织分隔开。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股沟区的薄弱部位,由内、外环和 前、后壁组成。
它是一个潜在的通道,连接腹腔和阴囊或大阴唇 。
腹股沟韧带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抵止于耻骨 结节,是阔筋膜的一个皱襞。
耻骨结节
是骨盆前缘的突出部分,位于腹部下方。
其他组织
皮肤
覆盖在腹股沟区的表面,具有保护和感觉的功能 。
肌肉
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这些肌肉 为腹部提供了力量和稳定性。
神经
包括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 这些神经控制着腹股沟区的运动和感觉。
01
肌肉的活动可以影响韧带的紧张度,从而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和 活动范围。
02
韧带可以限制肌肉的活动范围,防止肌肉过度伸展或扭伤。
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和韧带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
03
稳定性至关重要。
05
腹股沟区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器官
腹股沟管
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内 下,男性的精索或女性的子宫圆韧带由此通过。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来修补腹股沟疝的手
术方法。
以下是腹腔镜腹股沟疝解剖要点:
1. 腹股沟区域的解剖结构:腹腔镜手术需要对腹股沟区域的解
剖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腹股沟区域包括腹部肌肉、腹膜、血管、神经
等结构,需要找到疝孔的位置。
2. 腹股沟疝的解剖特点: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
沟区域的薄弱点突出。
腹腔镜手术需要准确找到疝孔的位置,通过修
补疝孔来解决腹股沟疝。
3. 腹腔镜手术入路选择:腹腔镜手术可以选择腹腔镜直视入路,通过在腹腔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或者选择TAPP(经腹腔镜股沟开窗术)入路,通过在腹腔镜下进行股沟区域的手术。
4. 脏器解剖: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要解剖腹腔内的脏器,
使其暴露出来,以便进行修补疝孔。
这包括膀胱、肠管等脏器的解剖。
5. 疝孔修补:在找到疝孔的位置后,需要采用适当的修补材料
来修补疝孔,防止再次膨出。
常用的修补材料包括网片、缝合线等。
6. 避免并发症: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需小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腹腔积液、血肿、神经损伤等。
术中需注意对各个解剖结构的
辨认和保护,避免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为一般解剖要点,具体操作还需根据
具体情况进行。
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
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术后需进行适当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TEP27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 1991年由Spaw提出,又称Doom三角。 — 位于输精管和精索血管之间。 — 髂外动静、脉通过。
28
危险三角区(Triangle of Doom) 输精管,精索血管
29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生殖股神经: — 来自腰丛(L1-3神经) — 进入腹股沟管内环前分出股支和生殖支 — 股支:进入股鞘,支配大腿近端前方皮肤的感觉,损伤会引
起股三角区的感觉过敏。 — 生殖支:穿过腹股沟管,提供提睾肌、阴囊和大腿内侧感觉
的神经支配。损伤会引起射精障碍、射精疼痛感。
30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 进入腹膜前间隙的 重要标志
— 兰色纵行结构,有 搏动
— 直疝和斜疝的定位
24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 为异常的闭孔动脉 — 跨过耻骨梳韧带 — 与腹壁下动脉和闭孔动
脉相连
25
死亡冠 (Corona Mortis )(Circle of death)
状静脉丛、睾丸动脉以及来源于腹内斜肌和精索外筋膜的 提睾肌纤维)从内环穿过。
15
直疝三角(Hasselbach triangle)
外侧:腹壁下动脉 内侧:腹直肌外侧缘 下界:髂耻束
16
股环(Femoral ring)
股鞘:由腹横筋膜衍生而来的,是腹横筋膜纤维向下延伸而 成的管状通道。
股环: — 前界:髂耻束 — 后界:Cooper’s韧带 — 内界:陷窝韧带(既髂耻束的反折纤维) — 外侧:股静脉
8
腹膜前间隙 Preperitoneal space
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的间隙,分为: — Retzius间隙:耻骨膀胱间隙。上至脐平面,下至盆底肌,
外至腹壁下动脉。为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无血管区域。 — Bogros间隙: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9
腹膜前间隙 Preperitoneal space
腔镜视野下腹股沟区的 解剖结构
1
Anterior groin anatomy
2
Laparoscopic groin anatomy
Anatomy before peritoneal incision
Anatomy after peritoneal incision
3
脐韧带(Umbilical folds)
— 脐中韧带(Fold umbilical median):正中线,膀胱底部 到脐之间形成的皱襞,是脐尿管闭塞后的残留痕迹。
— 脐内侧韧带(Fold umbilical medial):脐动脉表面的腹 膜皱折,位于脐正中韧带的两侧。
— 脐外侧韧带(Fold umbilical lateral):腹壁下动脉表 面的腹膜皱折,位于脐内侧韧带的外侧。
17
腹股沟管(Inguinal canal)
18
肌耻骨孔(Myopectineal Orifice )
由Fruchaud提出: — 内界:腹直肌的外缘 — 外界:髂腰肌 — 上界:腹横筋膜和腹内斜肌 — 下界:骨盆的骨性边缘。 此间隙被腹股沟韧带和髂耻束分成前后两个部分。直疝和斜 疝穿过前面的部分,而股疝穿过后面的部分。
33
疼痛三角(Triangle of pain)
疼痛三角: — 位于精索血管的外侧、髂耻束的下方 — 有腰丛神经的分支(生殖股神经的生殖支和股支、股神
经、股外侧皮神经)穿过 — 比较容易损伤的是股外侧皮神经和生殖股神经的股支 — 不能在该区域内钉合补片。
4
陷窝 (Fosse)
— 膀胱上窝:位于两条脐内侧韧带之间,是膀胱的位置,前方
有腹直肌保护。不能打开此处的腹膜。
— 内侧陷窝:位于脐内侧韧带与脐外侧韧带之间,是腹股沟
直疝突出的部位。
— 外侧陷窝:位于脐外侧韧带的外侧,是腹股沟斜疝突出的
部位。
5
6
腹横筋膜
Transversalis fascia
股外侧皮神经: — 来自腰丛 — 在髂耻束的下方通过髂肌的前面 — 提供大腿外侧皮肤感觉的神经支配 — 位置较表浅,较其他神经相比最容易损伤。
31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股神经: — 腰丛最大的分支 — 主要支配大腿前方皮肤和伸肌。 — 位于比较深的平面,通常不易损伤。
32
腹膜前间隙的神经
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 — 位于腹膜前间隙的浅层 — 在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很少伤及 — 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和下腹部的疼痛。
13
耻骨梳韧带 (Cooper’s Ligment)
— 覆盖于耻骨上支有光泽的纤维结构 — 由骨膜、髂耻束反折的纤维和腹股沟韧带组成,并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韧带。 — 是用于固定补片的主要结构。
14
内环(Deep ring)
— 腹横筋膜上的卵圆形裂隙 — 位于腹壁下动脉的外侧 — 精索和子宫圆韧带经内环穿出盆腔 — 内环附近的部分腹横筋膜延伸为精索内筋膜 — 精索内筋膜、睾丸、精索(包括输精管、生殖股神经、蔓
19
20
直疝疝囊,假性疝囊(Pseudo sac )
21
斜疝疝囊(Indirect hernia sac)
22
腹膜前间隙的血管
— 腹壁下动脉 — 死亡冠 (Corona Mortis)或(Circle of Death) — 危险三角 (Doom triangle)
23
腹壁下动脉 (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腹横筋膜分后两层: — 前层(浅层):紧贴腹横肌及其腱膜的深面,是真正意
义上的腹横筋膜,所有的操作都在该层后方进行。 — 后层(深层):由不规则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易于和
腹膜分离,又称为腹膜前筋膜,术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分离。 7
腹横筋膜(Transversalis fascia)
后层(Posterior lamina of transversalis f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ia)
TAPP
10
腹膜前间隙 Preperitoneal space
TEP
11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
— 腹横筋膜增厚的部分 — 起于髂前上棘,止于耻骨上支 — 全程伴行于腹股沟韧带的深面 — 开放式手术中较难看到 — 后进路修补术或腔镜修补术中可以看到,直疝更为明显
12
髂耻束( Ilopubic 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