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s),又称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或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血管病)。
本病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以多灶性脑梗死为多见。
脑动脉硬化、脑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所致的脑组织灌流量降低、结构受损、脑细胞兴奋性下降、脑代谢率降低是发生痴呆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发病与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脑小血管病变、吸烟等脑卒中相关因素及卒中、缺血性白质病变、高龄、受教育程度低、第19对染色体位点基因等密切相关。
【诊断提示】1.诊断基本要素①肯定为痴呆;②客观上有脑血管疾病存在;③以上两者具有相关性;④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痴呆。
2.临床类型①多梗死性痴呆;②关键部位梗死性痴呆;③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④混合性痴呆。
3.临床表现(1)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呈阶梯性加重,部分患者可突然发病。
记忆障碍至少伴有下列一项一一失语、失用、失忆、定向力、注意力及视觉空间功能障碍,或者动作执行功能障碍,此区别于卒中引起的身体反应。
记忆障碍多较轻,而以执行功能障碍为主。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嘴眼歪斜、肢体失灵、偏瘫等,或者有脑血管病变的客观证据。
(3)有证据表明痴呆之认知、功能衰退不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意识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全身疾病及精神疾病引起的痴呆(排除法)。
4.辅助检查(1)头颅CT或MRl检查证实有脑血管病变。
(2)神经心理学检查(MMSE量表等):可了解认知功能损害情况。
【治疗措施】1.病因、病原治疗包括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律失常等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
2.脑血管病(缺血性和出血性)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神经功能恢复药的应用。
3.药物治疗(1)胆碱酯酶抑制药:多奈哌齐(donepezil,安理申),5mg∕d,睡前口服,4~6周后加至IOmg∕d,12周后疗效达到高峰,一般需3个月。
也可选用加兰他敏、卡巴拉汀、美金刚等。
【精品】血管性痴呆
【精品】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英文名称:vascular dementiame 简称:VaD [编辑本段]疾病定义因血管病导致脑梗塞造成的痴呆,包括高血压性脑血管病。
痴呆可发生于多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连续的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个别人也可发生在一次严重中风后。
梗塞灶一般较小,但效应可累加。
一般在晚年起病,包括多发脑梗塞性痴呆。
由脑血管病所致的痴呆叫血管性痴呆。
[编辑本段]疾病表现血管性痴呆是脑血管病(如脑梗塞或脑出血等)所致精神障碍中的一种,一般在 5060 岁发病。
近年来发病年龄趋于中年化,男性多于女性。
病程短则 2 个月账达 20 多年,平均 5.2 年。
其早期表现主要是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睡眠障碍、耳鸣等,可有近期记忆力轻度受损、注意力不集中和一些情绪变化,无明显的痴呆,所常将此表现称为脑衰弱综合征。
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发音不清、吞咽困难、而肌麻痹、失认、尿失禁、偏竣、凭空听见声音(幻听)、看见实际不存在的东西(幻视),或情感脆弱易激惹、哭笑无常等等。
1/ 18[编辑本段]血管性痴呆分类 VaD 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1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 MID 定义为大血管阻塞所导致的大面积梗死,尤其是多发生在内环状动脉或 Willis 环及其它主要大脑动脉上。
2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关键性梗死性痴呆是由重要皮质、皮质下功能区域的几个小面积梗死灶,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病灶所引起[6]。
最为人们所知的是双侧丘脑梗死导致的具额叶特征的痴呆,其它关键部位如角回、基底前脑-基底下丘脑结构、带状回的病灶也可导致痴呆。
3 小血管性痴呆小血管疾病引起的损害可以是皮质性的,也可是皮质下的。
皮质下梗死可出现在丘脑背内侧核,尾状核,额叶皮质和上述结构在白质的联系通路等部位。
发生在基底节和脑桥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出现假性球麻痹,额叶皮质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产生伴额叶体征的痴呆综合征。
血管性痴呆的分类、临床与诊断进展
i t mu tpe e e a if r to d me ta, no li l c rbrl n a cin e n i k y pa t n a ci me ta, e rsif r t de n i w ̄e s d e— on rhe c r e r l na c in e e ta,he or gc e b a i r to d m ni f m rha i d — m e i a d u o t a aheo ce o i e — nta n s bc ri l t rs l r ss n c c p alp t e c Cln c lm a ie tto s e h o ahy, t . ii a nf sa in wa da g fln ua e, moy, p c k ls,— ma eo a g g me r s a e s il e
死性 痴呆 是与 高级皮 质功 能有关 的特殊
关键 部 位 缺 血 性 病 变 引 起 的梗 死 所 致 的
执行 功能减退 , 包括 制定 目标 、 动 主
性 、 划性 、 织性 、 序和 执行 能力 、 计 组 排 抽 象 思 维 能 力 等 , 忆 障 碍 相 对 于 A 较 记 D
痴呆 。这些损 害常为局灶的小病变 , 可位
mo in l pe s n lt n o utn a ta t to a , ro aiy a d c mp i g, bsr c
轻 。行为异 常 和精 神症 状 包 括 抑郁 、 人
格 改 变 、 绪 不 稳 、 感 淡 漠 、 钝 、 便 情 情 迟 尿
缺乏主动性和 忍耐 力、 音 困难、 识 障 发 意
梗死性痴呆 由加拿大神经病学 家 H ci— ahn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
其它 (5%) 路易体痴呆 (15%) 血管性痴呆 (20%) 阿尔茨海默 病 (60%)
痴呆
病因学
在亚州血管源性病变可能是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42.5%)
VaD AD 脑外伤 DLB/PDD 额叶变性 其它
3、症状以额叶功能受损所致的管理能力障碍更多见
4、进展速度和预后较AD有更大的不可确定性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血管性痴呆
临床表现 <脑血管病变>
1、通常认为CVD应有明确的定位体征 2、CVD是否能引起痴呆与病灶部位和数目有关,一般认为 病灶位于左侧或双侧、丘脑及额叶易造成痴呆。
呆(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缺乏)
Management of dementia(second edition),London,UK2009
痴呆
分型
阿尔茨海默病 :占所有痴呆 病因的50-60%,有异常脑组 织改变。 血管性痴呆:是第二种最常 见的病因,由脑部供血障碍 引起。 路易小体痴呆:与大脑神经 细胞蛋白质异常聚集有关。 额颞叶痴呆:与大脑额叶改 变有关。 痴呆的4个常见类型
J Geriatr Psychiatry Neurol. 2008 Jun;21(2):104-10 Zhonghua Nei Ke Za Zhi. 2008 Jan;47(1):36-9.
血管性痴呆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
用于筛查轻度认知功能
异常 涉及领域:注意与集中、
MoCA量表创始人
在痴呆这一定义中需要明确以下概念:
202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
2024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血管性痴呆是指以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为主因的痴呆,属千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范畴,VCI综合征包括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促成的所有认知障碍。
就患病率和发病率而言,血管性痴呆是第二常见的痴呆,仅次千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
神经影像学极大提高了发现并诊断脑卒中和无症状脑血管病的能力,这两者均可损害认知。
但神经影像学检查也可检出无症状老年患者的脑血管性脑损伤,因此仅有脑血管性脑损伤并不足以诊断血管性痴呆。
必须根据临床特征以及脑成像发现的脑血管性脑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来临床判断脑血管病是否足以引起血管性痴呆。
与AD等晚年神经变性疾病类似,血管性神经病理改变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常伴有其他神经病理改变。
本文将总结成人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评估和诊断。
定义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以脑血管病或脑血流受损为主因或促成因素的痴呆。
血管性痴呆通常见千以下两种临床清况:临床确诊脑卒中后出现痴呆或脑成像发现痴呆患者有血管性脑损伤,但无脑卒中临床病史必须根据临床特征以及脑成像发现的脑血管性脑损伤位置和严重程度,来临床判断脑血管病是否足以引起血管性痴呆。
应认识到血管性痴呆是综合征,而非疾病。
可引起血管性脑损伤或功能障碍的心脑血管病都可能导致血管性痴呆,包括任何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如心原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脑小血管病)或出血性脑卒中。
沪另U出潜在心脑血管病后才算完成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要根据这些信息来制定未来血管性脑损伤的二级预防方案。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由美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与脑卒中研究所-加拿大脑卒中网络VC I 协调标准的编写组和美国心脏协会提出是指“由血管因素引起或与之有关的认知障碍"。
VCI的概念涵盖痴呆,还涵盖轻型认知障碍,包括脑血管病所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人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生活负担。
因此,及早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划能力下降、情绪波动、行为改变等。
患者可能出现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语言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二、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或MRI检查是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脑血管病变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对于判断病变的病因和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三、脑血管病变。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要结合脑血管病变的证据。
脑血管病变可以通过脑血管造影、颅内外血管超声、脑电图等检查手段来进行评估,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四、认知功能评估。
认知功能评估是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步骤。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水平,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五、排除其他病因。
在诊断血管性痴呆时,需要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可以排除其他病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六、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要符合以下条件,1)具有脑血管病变的证据;2)具有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只有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做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七、治疗和护理。
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辨证论治摘要: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发现中医辨证治法充分体现了整体观念、虚实夹杂的中医特色,对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对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及生活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辨证论治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是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局部病灶或由广泛的脑循环障碍引发的脑功能认知区域发生低灌注,从而引发进行性认知功能衰退。
除病理性神经系统定位损伤的临床表现外,还伴有严重的异常精神行为和心理症状。
随着脑血管病发病率的逐步上升,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国VD的发病率达1.1% ~3.0%,约占痴呆总人数的50%。
属于痴呆的一种,中医“呆病”“痴呆”范畴,中医又称之为“中风后痴呆”。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痴呆,VD预后较好,是唯一可以预防并进行有效干预的痴呆类型,治疗前景广阔,因此,从多层次、多途径治疗VD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现就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中医辨证分型及论治进行综述。
1、中医对痴呆的相关认识“痴呆”作为中医学名词,首见于汉代《华佗神医秘传·华佗治痴呆神方》,认为由于情志刺激而引发。
明代张景岳首次提出“痴呆”病名。
《甲乙经》及《针灸大成》载有“呆痴”之名,《资生经》载有“痴证”病名,《医学正传》载有“愚痴”,《辨证录》载有“呆病”,《临证指南医案》载有“神呆”病名。
古代这些与“痴、呆、愚”字眼有关的病证与现代医学之痴呆病并不完全吻合。
同时,古代医籍中,也有一些没有被命名为“痴呆”的疾病,就其描述看,也应当属于今日“痴呆”,如呆证、健忘、语言颠倒等,部分癫证、狂证、郁证也有些涉及到痴呆病。
近代随着中医脑病学的发展,中医脑病学者对VD的认识也更加清晰,共同的认识是本病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与痰、瘀、虚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
2、诊断2.1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的西医诊断标准:按照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要点如下: 1.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1)痴呆符合DSM-IV-R的诊断标准;(2)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3)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支持;(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①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②认知功能损害的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③病程波动,有多次脑卒中史;④人格相对完整;⑤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什么是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如缺血、脑出血等)导致的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常见于中老年人。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晕、头痛等,还可能出现行为和情感方面的改变。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涉及脑血管的供血和神经元的损伤。
由于缺氧、缺血等原因,脑细胞会受到损伤,导致神经元死亡和脑区域萎缩,最终影响了智力和认知功能。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现状目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血管疾病为主。
首先,需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发生。
其次,需要针对脑血管病的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利用药物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此外,医生还建议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心理疏导等方法,帮助其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仍存在许多局限,因为目前尚未出现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口干、头晕、恶心等,同时药物治疗也无法阻止脑血管病的发展。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
血管性痴呆的新进展最近,针对血管性痴呆的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具有深度睡眠的个体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小。
深度睡眠是指一种高质量的睡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脑处于休息的状态,神经元得以充分休息和修复。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220名老年人进行了3年的随访,发现深度睡眠时间短的人患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高。
同时,这些参与者还采取了其他措施来防止血管性痴呆,如控制高血压等。
这项研究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如利用干细胞治疗、利用特定物质来增强神经元的生存等新方法。
这些新进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但它们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或许这也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一个新的方向。
结语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均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尽管目前治疗手段仍然有很多局限,但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前景。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_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_田金洲
手表 铅笔 复述 右手 对折 纸在膝盖上
闭眼睛 写出句子 画出五角形
回答
√
总分 :30 分 (每项 1 分)
第 23 卷
项目 记忆力
无痴呆
CDR 0 无记 忆 力 缺 损 或 只有 轻 度 不 恒 定 的健忘
表 3 临床痴呆分级 ( CDR)
脑痴呆
第 5 期 田金洲等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辨证及疗效判定标准
·19 ·
1. 3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采用 1993 年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
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 (NINDS/ AIREN
clinical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vascular dementia , CCDVD) 制订的很可能 (probable) 血管性痴呆诊断标 准 (表 4) ,作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 (1) 有痴呆 (通过 临床和神经心理学检查有充分证据表明符合痴呆的 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了由意识障碍 、谵妄 、神经症 、严 重失语及全身性疾病或脑变性疾病所引起的痴呆) 。
3 这是美国精神病协会 (APA) 于 1994 年把 DSM - Ⅲ- R 修订为 DSM - Ⅳ,废弃了器质性和功能性损害的观念而采用病因学 分类 ,DSM - Ⅲ- R 认为痴呆是一种不可逆性损害 ,但修订的 DSM - Ⅳ则认为痴呆中部分是可逆而另一部分是不可逆的
田金洲 ,男 ,43 岁 ,医学博士 ,教授 ,医学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65
Ⅳ 延迟回忆
回答
√
您能回忆起我刚才说的单词吗 ?
“球” “旗” “树”
V 语言
(出示手表) 这是什么 ? (出示铅笔) 这是什么 ? 请跟我说“不如果 ,而且或者但是” “请用您的右手拿起这张纸 , 将它对折 , 放在您的膝盖上” 请跟我念并按它的意思去做 “闭上你的眼睛” 请写一个完整的句子 (出示五角形图案) 请照这个样子画图
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
综述·讲座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进展翁映虹,黄坚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广州510130)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科技的进步和蓬勃发展,人类的寿命不断增长,全球人口老龄化到来了。
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性痴呆随之而来。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致精神和躯体残疾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欧美,VD患者占痴呆总患者的10%~20%;VD在亚洲的发生率较高,在日本VD患者大约占老年期痴呆患者的50%,这主要与卒中高发率有关[1]。
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的患病率约为5%,其中血管性痴呆占20%左右,AD合并VD占10%~20%[2]。
VD患者不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VD是目前老年期痴呆中可预防和有希望治疗的痴呆之一,深入研究VD的诊断标准尤为重要和迫切。
因此本文尝试对血管性痴呆的定义及诊断标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血管性痴呆打下基础,防止误诊、漏诊,为制定规范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1 VD的定义疾病的定义通常包括疾病的病因或病理特点、性质、主要的临床症状等方面。
通过查阅2005—2009年与VD诊治进展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其对VD定义的描述各不相同。
1.1 VD的病因描述不一致 大部分文章在VD的定义中均表明与脑血管因素相关,但均未详细说明相关危险因素[3-7]。
部分文章在VD定义中详细说明了脑血管病的种类,如吴启伟[8]认为VD是由于缺血或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赵云云等[9]认为VD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包括梗死、出血和缺血相关性改变所致;王春菊等[10]认为VD是由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引起的广泛的或局灶的脑循环障碍导致;李瑾等[11]认为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缺血或出血或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
欧世宁[12]、季永侠等[13]、陈慧芳等[14]、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15]认为VD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
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及研究进展
植床和实验医学毒志2009年1鼻第8基弟1期・139・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及研究进展刘人杰(综述)涂秋云(审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神经内科湖南长沙421000)【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诊断依据智能认知功能障碍血管性痴呆(v鹊cIllardementia,VaD)是一组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常见病因之一。
目前国内外公认的VaD诊断标准的有几种,但由于各诊断标准侧重点不同,导致临床诊断欠清晰,特别是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鉴别时容易混淆,以致临床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仅为66.17%…。
临床及神经病理学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是继AD之后导致痴呆的第二位病因【2J。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D与VaD在痴呆发病率和患病率的研究报道各有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VaD在老年痴呆中占有重要比例,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不断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今天,VaD的诊断标准的明确,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本文就VaD近10年内国内外诊断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血管性痴呆概念的提出及其分类20世纪50年代,欧美等国家根据痴呆发生的临床学表现首次提出了“缺血性痴呆”(hchemicdementia)的概念,1970年Tomlison将这种类型痴呆定名为“动脉硬化性痴呆”。
1974年,Haehinski又提出“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的概念,直到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一10)中统一了“血管性痴呆”的概念。
国际分类方案将VaD划分为:急性起病的VaD,包括卒中后多发梗塞性痴呆(MID)、单个关键梗塞灶所致的痴呆和与内囊的下膝部腔梗相关的痴呆;亚急性起病VaD,包括腔隙状态、Bingswanger型老年性痴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和淀粉样脑血管病。
2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研究进展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由于始终缺乏理想的生化指标,病理检查仍是唯一的诊断金标准。
脑血管性痴呆应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分析
脑血管性痴呆应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分析脑血管性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它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所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脑血管性痴呆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及早诊断和干预脑血管性痴呆症显得尤为重要。
头颅血管核磁共振成像(MRA)作为非侵入性、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逐渐成为脑血管性痴呆症诊断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通过对脑血管性痴呆症应用头颅血管核磁共振的临床分析,探讨其诊断意义和临床应用前景。
一、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脑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患者通常呈现记忆力减退、思维迟钝、言语障碍、定向力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
患者还常常伴有情绪不稳定、行为异常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表现。
需要指出的是,脑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发展缓慢,患者和家属往往容易忽视这些症状,导致诊断和治疗的滞后。
二、头颅血管核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1. 评估脑血管病变头颅血管核磁共振可以有效评估脑血管的病变情况,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这些脑血管病变是导致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因,通过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2. 判断脑血流灌注情况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脑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头颅血管核磁共振可以通过血管成像和灌注成像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及早发现脑血流灌注不足的情况,为及时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3. 提供解剖学信息头颅血管核磁共振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解剖结构,包括大脑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静脉等。
通过对脑血管的解剖学信息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三、临床病例分析一位76岁的患者因反复出现头晕、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就诊于我院。
通过头颅血管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颅内多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颈内动脉管腔狭窄80%以上。
结合临床表现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确诊为脑血管性痴呆症。
血管性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何为认知功能?
原文:cognition 包括: 1. 注意力 2. 定向力 3. 语言能力 4. 视空间定向能力 5. 执行功能(组织管理能力)
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1、注意力 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出现注意力减退,表现在对环境变化的 漠不关心;对提问的反应迟钝;不能准确回答或答非所问;严重 者表现为置之不理,无法坚持完成正常交流和病史询问。
Source: Icon and Landis, Fall 2000
痴呆综合征的发病率
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茨海默病
55%
vascular Dementia 血管性痴呆
20%
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路易体痴呆 15%
fronto-temporal Dementia 额颞叶痴呆
5%
Other 其他
5%
痴呆的特征
后天获得性的 持续性的 多个认知功能损害
(1) 记忆损害
(2) 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功能损害
认知功能较先前水平明显减退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 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判断 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和/或社会职业功能,并与以
往水平相比有显著的降低。
Prevalence of dementia syndromes
脑淀粉样血管病等。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概念
VCI所包涵的内容大部分是VD名称下的疾病范畴,但 最重要的是:把既往不受重视的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 障碍能够纳入其中,这样就使得未达到痴呆程度的那 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和适当的治疗。
由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目前缺少诊断标准和指南, 故本次仍以血管性痴呆(VD)为关键词向大家介绍其 诊治进展。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血管性痴呆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症状。
对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临床医生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该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症状。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语言障碍等。
患者常常表现出记忆力下降,无法记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事项,甚至忘记自己的姓名或家庭住址。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无法持续关注某一件事情,容易分散注意力。
思维迟缓也是血管性痴呆的典型症状,患者在进行日常交流或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思维速度缓慢,反应迟钝。
语言障碍则表现为患者在表达或理解语言时出现困难,甚至出现说话不清晰的情况。
二、体格检查。
在进行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心血管系统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等。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状态,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
心血管系统检查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排除心血管疾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MRI或CT等,可以帮助医生观察患者脑部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以确定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三、神经心理学评估。
神经心理学评估是诊断血管性痴呆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神经心理学评估,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包括记忆、注意力、语言、执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
常用的神经心理学评估工具包括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等。
通过这些评估工具,医生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帮助确定诊断。
四、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上的共识,血管性痴呆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标准,1)存在脑血管病变的证据;2)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3)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应用比较广泛的是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血管性痴呆病因较明确,若能早期诊断,预后相对较好。
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原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和促进脑功能恢复两方面。
1.血管性痴呆的诊断
目前VaD的诊断标准很多,以下是使用较广的4种诊断标准。
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手册第4版(DSM-IV)、WHO疾病分类第10修订版(ICE-10)、美国加州AD诊断和治疗中心(ADDTC)标准及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
这些诊断标准的共同特点都包括3个步骤:(1)先确定有无痴呆;(2)再确定脑血管病尤其是卒中是否存在;(3)最后确定痴呆是否与脑血管病相关。
1.1 2002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
1.1.1 临床很可能(probable)血管性痴呆
(1)痴呆符合DSM-Ⅳ-R的诊断标准,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
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记忆力下降,以及2个以上认知功能障碍,如定向、注意、言语、视空间功能、执行功
能、运动控制等,其严重程度已干扰日常生活,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
(2)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临床检查有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偏瘫、中枢性面瘫、感觉障碍、偏盲、言语障碍等,符合CT、MRI上相应病灶,可有/无卒中史。
影像学表现:多个腔隙性脑梗死或者大梗死灶或重要功能部位的梗死(如丘脑、基底前脑),或广泛的脑室周围白质损害。
(3)痴呆与脑血管病密切相关,痴呆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内,并持续6个月以上;或认知功能障碍突然加重、或波动、或呈阶梯样逐渐进展。
(4)支持血管性痴呆诊断:(1)认知功能损害不均匀性(斑块状损害);(2)人格相对完整;(3)病程波动,多次脑卒中史;(4)可呈现步态障碍、假性球麻痹等体征;(5)存在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1.1.2 可能为(possible)血管性痴呆
1.符合上述痴呆的诊断;
2.有脑血管病和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
3.痴呆和脑血管病可能有关,但在时间或影像学方面证
据不足。
1.1.3 确诊血管性痴呆
临床诊断为很可能或可能的血管性痴呆,并由尸检或活检证
实不含超过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老年斑(SP)数,以及其他变性疾患组织学特征。
1.1.4 排除性诊断(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
(1)意识障碍;
(2)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等); (3)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痴呆;
(4)精神疾病(抑郁症等)。
注:当血管性痴呆合并其他原因所致的痴呆时,建议用并列诊断,而不用“混合性痴呆”的诊断。
1.2 ICD-10 1992的VaD诊断标准
(1)存在多个认加功能障碍,表现为记忆障碍和一个或多个其他认知障碍(包括语言、应用、感知、视空间功能或执行功能异常);
(2)以上损害明显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并与以往水平相比有显著减退;
(3)有与痴呆发生相关的卒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证据。
1.3 VaD的NINDS-AIREN的诊断标准
1.3.1 可能的VaD的诊断标准
(1)痴呆。
(2)脑血管病。
(3)上述两者之间有相关性。
痴呆在卒中后3个月内发病;认知功能突然恶化或认知障碍呈波动式阶梯样进展。
1.3.2 支持可能的VaD诊断的临床特征
(1)早期出现步态异常;
(2)没有诱因的摇晃和跌倒史;
(3)不能用泌尿系统疾病解释的早期尿频、尿急和其他泌尿系统症状;
(4)假性球麻痹;
(5)人格和情感改变。
1.3.3 不确定或不可能的VaD的诊断特征
(1)早期出现记忆损害和记忆力进展性下降,但没有相应的脑影像学局灶性病灶;
(2)除认知障碍外缺乏其他局灶性神经体质;
(3)脑影像学上缺乏脑血管病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