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解三角形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5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5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 第二章《解三角形》全部教案第一课时§2.1.1 正弦定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二、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三、教学方法:探析归纳,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如图1.1-1,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A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

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探析新课 [探索研究](图1.1-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sin a A =,sin b B c =,又sin 1cC c==,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b c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cABC==C aB(图1.1-2)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AB=,C同理可得sin sin c bCB=, ba 从而s i n s i nabAB =sin cC=Ac B(图1.1-3)思考: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证明这一等式?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个问题。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ABC中,已知,则ABC的形状为【答案】直角三角形【解析】略2.在中,,.(Ⅰ)求的值;(Ⅱ)设,求的面积.【答案】(1);(2).【解析】(1)利用内角和为,所以,再利用同角基本关系式求;(2),那么利用正弦定理,,求边,最后,试题解析:(1) ,,因为,所以,.(2),那么利用正弦定理,,代入数值,,所以.【考点】1.两角和的三角函数;2.正弦定理.3.(本题满分13分)已知中,点,动点满足(常数),点的轨迹为Γ.(Ⅰ)试求曲线Γ的轨迹方程;(Ⅱ)当时,过定点的直线与曲线Γ相交于两点,是曲线Γ上不同于的动点,试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Ⅰ)(Ⅱ)【解析】(Ⅰ)利用椭圆定义求动点轨迹,注意定义的条件要完整,不要少,另外要注意三角形中三顶点不共线,对轨迹要去杂(Ⅱ)求面积的最大值,首先要表示出面积,这要用到底乘高的一半,其中底为直线与椭圆的弦长,高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而由椭圆的几何性质知当直线与平行且与椭圆相切时,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因此还要求椭圆的切线,其次利用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再结合韦达定理可得弦长及切线,最后根据面积的表达式求最值,这要用到导数试题解析:(Ⅰ)在中,因为,所以(定值),且, 2分所以动点的轨迹为椭圆(除去与A、B共线的两个点).设其标准方程为,所以, 3分所以所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为.4分(Ⅱ)当时,椭圆方程为.5分①过定点的直线与轴重合时,面积无最大值.6分②过定点的直线不与轴重合时,设方程为:,,若,因为,故此时面积无最大值.根据椭圆的几何性质,不妨设.联立方程组消去整理得:, 7分所以则.8分因为当直线与平行且与椭圆相切时,切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设切线,联立消去整理得,由,解得.又点到直线的距离, 9分所以, 10分所以.将代入得:,令,设函数,则,因为当时,,当时,,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所以.故时,面积最大值是.所以,当的方程为时,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13分【考点】椭圆定义,直线与椭圆位置关系4.函数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A.B.C.D.【答案】D【解析】根据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知,解得,,可知当时得到,故选D.【考点】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5.已知两灯塔A和B与海洋观测站C的距离相等,灯塔A在观察站C的北偏东400,灯塔B在观察站C 的南偏东600,则灯塔A在灯塔B的()A.北偏东100B.北偏西100C.南偏东100D.南偏西100【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 .由数形结合可得灯塔在灯塔的北偏西.故B正确.【考点】数形结合.6.已知函数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所得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的最小值为()A.B.C.D.【答案】C【解析】函数,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因为关于原点对称,所以,因此的最小正值为,选C.【考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7.角的终边上有一点,则()A.B.C.D.【答案】B【解析】【考点】三角函数定义8.三角形ABC中..则A的取值范围是.【答案】【解析】由已知不等式结合正弦定理得则A的取值范围是【考点】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9.已知是锐角的外心,.若,则A.B.C.3D.【答案】A【解析】取AB的中点D,连接OA,OD,由三角形外接圆的性质可得OD⊥AB,∴.,代入已知,两边与作数量积得到由正弦定理可得:,化为cosB+cosCcosA=msinC,∵cosB=-cos(A+C)=-cosAcosC+sinAsinC,∴sinAsinC=msinC,∴m=sinA.∵,∴【考点】1.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2.正弦定理;3.三角函数基本公式10.如图,某人在垂直于水平地面ABC的墙面前的点A处进行射击训练.已知点A到墙面的距离为AB,某目标点P沿墙面上的射击线CM移动,此人为了准确瞄准目标点P,需计算由点A观察点P的仰角的大小.若,,,则的最大值是(仰角为直线AP与平面ABC所成角)【答案】【解析】仰角最大时即为面ACM与面ABC所成的角.过B作BC的垂线交CM于点P,过B作连接PN,则为所求的角,【考点】1、二面角的平面角;2、线面垂直的应用.【易错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应用,属于中档题.本题容易犯的错误是过B作认为为所求角,从而出错.题中说目标P沿线MC运动,面ACM是确定的,仰角的最大值就是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再应用三垂线法做出二面角的平面角.11.如图,某市新体育公园的中心广场平面图如图所示,在y轴左侧的观光道曲线段是函数,时的图象且最高点B(-1,4),在y轴右侧的曲线段是以CO为直径的半圆弧.(1)试确定A,和的值;(2)现要在右侧的半圆中修建一条步行道CDO(单位:米),在点C与半圆弧上的一点D之间设计为直线段(造价为2万元/米),从D到点O之间设计为沿半圆弧的弧形(造价为1万元/米).设(弧度),试用来表示修建步行道的造价预算,并求造价预算的最大值?(注:只考虑步行道的长度,不考虑步行道的宽度)【答案】(1);(2)造价,,在时取极大值,也即造价预算最大值为()万元.【解析】(1)由“五点法”可求得;(2)由(1)求出点坐标,得半圆的半径,用表示出弦长和弧长,由题意可得造价,,下面用导数的知识求出的最大值.试题解析:(1)因为最高点B(-1,4),所以A=4;,因为代入点B(-1,4),,又;(2)由(1)可知:,得点C即,取CO中点F,连结DF,因为弧CD为半圆弧,所以,即,则圆弧段造价预算为万元,中,,则直线段CD造价预算为万元所以步行道造价预算,.由得当时,,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增;当时,,即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在时取极大值,也即造价预算最大值为()万元.……16分【考点】“五点法”,的解析式,导数与最值.12.已知面积为,,则BC长为.【答案】【解析】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考点】三角形面积公式13.在△ABC中,a=3,b=5,sinA=,则sinB=()A.B.C.D.1【答案】A【解析】由正弦定理得【考点】正弦定理解三角形1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成等比数列且c=2a,则cosB =()A. B. C. D.【答案】A【解析】由a、b、c成等比数列且c=2,知:,所以,故选A.【考点】1、等比数列性质;2、余弦定理.15.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是,且.(1)求的值;(2)若,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1);(2).【解析】(1)由条件的特点,可以考虑余弦定理求,再由半角公式求解;(2)由面积公式知,需求的最值,利用均值不等式即可.试题解析:(1)(2)又当且仅当时,△ABC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考点】1、余弦定理;2、半角公式;3、基本不等式.【方法点晴】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余弦定理、半角的正弦公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基本不等式,属于中档题.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所给条件的结构特征,能主动联想余弦定理得角的余弦值,然后利用半角公式变形求解.由面积公式分析面积的最大值即求的最大值,因为考虑基本不等式来处理,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这是易错点.16.已知角A、B、C为△ABC的三个内角,其对边分别为a、b、c,若=(-cos,sin),=(cos,sin),a=2,且·=.(1)若△ABC的面积S=,求b+c的值.(2)求b+c的取值范围.【答案】(1)b+c=4,(2)【解析】(1)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可求cosA=-,结合范围三角形内角的取值范围A∈(0,π),可求A.又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求bc,利用余弦定理即可解得b+c的值.(2)由正弦定理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b+c=4sin(B+),根据范围0<B<,利用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即可求得b+c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cos,sin),=(cos,sin),且·=,∴-cos2+sin2=,即-cosA=,又A∈(0,π),∴A=.又由S=bcsinA=,所以bc=4,由余弦定理得:a2=b2+c2-2bc·cos=b2+c2+bc,△ABC∴16=(b+c)2,故b+c=4(2)由正弦定理得:==4,又B+C=π-A=,∴b+c=4sinB+4sinC=4sinB+4sin(-B)=4sin(B+),∵0<B<,则<B+<,则<sin(B+)≤1,即b+c的取值范围是.【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方法点睛】(1)在三角形中处理边角关系时,一般全部转化为角的关系,或全部转化为边的关系.题中若出现边的一次式一般采用正弦定理,出现边的二次式一般采用余弦定理,应用正弦、余弦定理时,注意公式变形的应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注意角的限制范围;(2)在三角形中,注意隐含条件(3)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根据边角关系灵活的选用定理和公式.(3))在解决三角形的问题中,面积公式最常用,因为公式中既有边又有角,容易和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联系起来.17.要得到函数y = sin的图象,只要将函数y = sin2x的图象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答案】B【解析】,因此只需将函数y = sin2x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考点】三角函数图像平移18.在中,,则边的长为()A.B.3C.D.7【答案】A【解析】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解得;由余弦定理,得,即;故选A.【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余弦定理.19.在中,若,则的形状为.【答案】等腰三角形【解析】法一:由正弦定理可将变形为,,即.,.所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法二: 由可得,整理可得,解得,即.所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方法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属于容易题,本题利用正弦定理把边转化为角,变形后为正弦的两角和差公式.或是利用余弦定理将角转化为边再变形整理.即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边角要统一.20.在△ABC中,已知B=45°,D是BC边上的一点,AD=10,AC=14,DC=6,求AB的长.【答案】AB=.【解析】先根据余弦定理求出∠ADC的值,即可得到∠ADB的值,最后根据正弦定理可得答案.解:在△ADC中,AD=10,AC=14,DC=6,由余弦定理得cos∠ADC==,∴∠ADC=120°,∠ADB=60°在△ABD中,AD=10,∠B=45°,∠ADB=60°,由正弦定理得,∴AB=.【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21.(2015秋•醴陵市校级期末)正弦函数y=sinx在x=处的切线方程为.【答案】【解析】先求导函数,利用导函数在x=处可知切线的斜率,进而求出切点的坐标,即可求得切线方程.解:由题意,设f(x)=sinx,∴f′(x)=cosx当x=时,∵x=时,y=∴正弦函数y=sinx在x=处的切线方程为即故答案为:【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22.在△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a2﹣b2=bc,sinC=2sinB,则A= .【答案】30°【解析】已知sinC=2sinB利用正弦定理化简,代入第一个等式用b表示出a,再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表示出的c与a代入求出cosA的值,即可确定出A的度数.解:将sinC=2sinB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得:c=2b,代入得a2﹣b2=bc=6b2,即a2=7b2,∴由余弦定理得:cosA===,∵A为三角形的内角,∴A=30°.故答案为:30°【考点】正弦定理.23.在△ABC中,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答案】【解析】由得【考点】正弦定理24.△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则a等于()A.B.2C.D.【答案】D【解析】先根据正弦定理求出角C的正弦值,进而得到角C的值,再根据三角形三内角和为180°确定角A=角C,所以根据正弦定理可得a=c.解:由正弦定理,∴故选D.【考点】正弦定理的应用.25.在中, 角的对边分别是,且则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考点】余弦定理及二倍角公式26.已知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且.(Ⅰ)求;(Ⅱ)若,求面积的最大值.【答案】(Ⅰ);(Ⅱ).【解析】对于问题(Ⅰ),首先根据余弦定理把关于边的问题转化为关于角的问题,再结合降次公式以及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即可求得;对于问题(Ⅱ)可以根据(Ⅰ)的结论并结合基本不等式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得面积的最大值.试题解析:(Ⅰ)(Ⅱ)且,,又,,,面积的最大值注:求法不唯一,只要过程、方法、结论正确,给满分。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人教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人教数学必修五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解三角形本章规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把“解三角形”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数学必修五的第一部分,位置相对靠后,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使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有了比较多的工具,某些内容可以处理得更加简洁.教学中应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要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1.教学内容全章有三大节内容:第一大节: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通过初中已学过的三角中的边角关系,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重点是正弦定理的概念和推导方法,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可以向学生提出用向量来证明正弦定理,这一点可以让学生探究.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比如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形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教科书则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第二大节:应用举例,在应用两个定理解决有关的解三角形和测量问题的过程中,一个问题也常常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对于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比较.对于一些常见的测量问题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设计应用的程序,得到在实际中可以直接应用的算法.学生往往不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不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背景了解不多,虽然学生机械地模仿一些常见数学问题解法的能力较强,但当面临一种新的问题时却办法不多,对于诸如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不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本章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数学课题,最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第三大节:实习作业,适当安排一些实习作业,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用数学语言表达实习过程和实习结果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习作业的指导,包括对实际测量问题的选择,及时纠正实际操作中的错误,解决测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2.作用与地位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而如今比较突出的两个问题是,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为解决此问题,教学中要用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识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坚实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3.学习目标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4.重点和难点通过对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探索,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论,并能应用它们解三角形.5.课时安排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3课时)1.2应用举例(4课时)1.3实习作业(1课时)本章复习(1课时)。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整合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整合

数学·必修5(人教A版)一、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3.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4.在此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等与本章知识联系密切的内容,对于余弦定理的证明,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三角的方法,需要对三角形进行讨论,方法不够简洁,用了向量的方法,发挥了向量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威力.5.勾股定理指出了直角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余弦定理则指出了一般三角形中三边平方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如果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如果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从上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二、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数学.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猜想等发现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1.正弦定理可建立边角关系,角的正弦越大所对的边就越长.2.由正弦值得出角的大小时特别要注意是一个解还是两个解.一般地,解三角形时,只有当A为锐角且b sin A<a<b时,有两解;其他情况时则只有一解或无解.3.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4.把a=k sin A,b=k sin B代入已知等式可将边角关系全部转化为三角函数关系.5.余弦定理是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共同规律,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6.余弦定理的应用范围是:①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已知两边及一个内角,求第三边.7.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用余弦定理时可能有两个解,注意用三边特点取舍.解决实际测量问题一般要充分理解题意,正确作出图形,从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把实际问题里的条件和所求转换成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未知的边、角,然后解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8.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的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有实际意义,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9.平面上两点的距离测量问题一般有如下几类情况:(1)A、B两点都在河的两岸,一点可到达,另一点不可到达.方法是可到达一侧再找一点进行测量.(2)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方法是在可到达一侧找两点进行测量.(3)A、B两点不可到达(如隔着一座山或建筑).方法是找一点可同时到达A、B两点进行测量.10.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高度问题时,要学会审题及根据题意画方位图,要懂得从所给的背景资料中进行加工、抽取主要因素,进行适当的简化.11.测量高度的一般方法是选择能观察到测量物体的两点,分别测量仰角或俯角,同时测量出两个观测点的距离,再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进行计算.12.求三角形的面积的问题,先观察已知什么,尚缺什么,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求出需要的元素,就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13.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方程组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常见思路,将方程化为只含边的式子或只含角的三角函数式,然后化简并考察边或角的关系.14.许多试题既可用正弦定理也可用余弦定理解决,甚至可以两者兼用,当一个公式求解受阻时要及时考虑其他公式列式.15.本章问题的高考要求不高,学习时要立足基本问题,熟练掌握测量的一般技巧,正确使用定理列方程求解,无须过多延伸与拓广.题型1 利用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解三角形就是已知三角形中的三个独立元素(至少一条边)求出其他元素的过程,三角形中的元素有基本元素(边和角)和非基本元素(中线、高、角平分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解三角形通常是指求未知的元素,有时也求三角形的面积.解斜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和一边(一般先用内角和求角或用正弦定理求边);(2)已知两边及夹角(一般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3)已知三边(先用余弦定理求角);(4)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先用正弦定理求另一边的对角或先用余弦定理求第三边,注意讨论解的个数).在△ABC 中,c =4,b =7,BC 边上的中线AD 长为72,求a .解析:如图,设CD =DB =x ,在△ACD 中,cos C =72+x 2-⎝ ⎛⎭⎪⎫7222×7×x ,在△ACB 中,cos C =72+(2x )2-422×7×2x, 所以72+x 2-⎝ ⎛⎭⎪⎫7222×7×x =72+(2x )2-422×7×2x. 解得x =92. 所以a =2x =2×92=9.如图,四边形ABCD 中,B =C =120°,AB =4,BC =CD =2,则该四边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解析:由余弦定理得BD 2=22+22-2×2×2cos 120°=12,∴BD =2 3.∵BC =CD =2,C =120°,∴∠CBD =30°,∴∠ABD =90°,∴S 四边形ABCD =S △ABD +S △BCD=12×4×23sin 90°+12×2×2×sin 120°=5 3. 答案:5 3题型2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判定三角形形状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化边为角,如a =2R sin A ,a 2+b 2-c 2=2ab cos C 等,再利用三角变换得出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此时注意一些常见的三角等式所体现的内角关系,如sin A =sin B ⇔A =B ,sin(A -B )=0⇔A =B ,sin 2A =sin 2B ⇔A =B 或A +B =π2等;二是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化角为边,如sin A =a 2R ,cos A =b 2+c 2-a 22bc等,通过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在△ABC 中,若B =60°,2b =a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解析: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B =sin A +sin C ,∵B =60°,∴A +C =120°,A =120°-C ,将其代入上式,得2sin 60°=sin(120°-C )+sin C ,展开整理,得32sin C +12cos C =1,∴sin(C +30°)=1,∴C +30°=90°.∴C =60°,故A =60°,∴△ABC 是正三角形.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cos B ,∵B =60°,b =a +c 2, ∴⎝ ⎛⎭⎪⎪⎫a +c 22=a 2+c 2-2ac cos 60°. ∴(a -c )2=0,∴a =c ,∴a =b =c ,∴△ABC 为正三角形.题型3 三角形解的个数的确定(1)利用正弦定理讨论:若已知a ,b ,A ,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得sin B =b sin A a .若sin B >1,则无解;若sin B =1,则有一解;若sin B <1,则可能有两解.(2)利用余弦定理讨论:已知a ,b ,A ,由余弦定理a 2=c 2+b 2-2cb cos A ,即c 2-(2b cos A )c +b 2-a 2=0.若方程无解或无正数解,则三角形无解;若方程有唯一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一解;若方程有两个不同正数解,则三角形有两解.在△ABC 中,若a =23,A =30°,则b 为何值时,三角形有一解,两解,无解?解析:由正弦定理a sin A =b sin B得: ①当b sin A <a <b 时,有两解,此时23<b <43;②当a ≥b 时或B 为90°(b 为斜边)时,有一解,此时b ≤23或b =43;③当a <b sin A 时无解,此时b >4 3.题型4 正、余弦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A ,B ,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AB =50 m ,BC =120 m ,于A 处测得水深AD =80 m ,于B 处测得水深BE =200 m ,于C 处测得水深CF =110 m ,求∠DEF 的余弦值.解析:如下图,作DM ∥AC 交BE 于N ,交CF 于M ,高中数学-打印版精校版DF =MF 2+DM 2=302+1702=10298, DE =DN 2+EN 2=502+1202=130, EF =(BE -FC )2+BC 2=902+1202=150.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得:cos ∠DEF =DE 2+EF 2-DF 22DE ×EF =1302+1502-102×2982×130×150=1665.。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a
b
c
2R ( R为外接圆半径)
sin A sin B sin C
(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
的两倍
a2= b2+ c2-2bccos A;
b2= c2+a2- 2cacos B;
c2=a2+ b2- 2abcosC。
3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AB 在△ ABC中, sin BCA
AC sin AB C , 即
ACsin60 AB= sin 15
3 2 6, 20
32 6 因此, BD= 20
0.33km。
故 B, D 的距离约为 0.33km 。 点评:解三角形等内容提到高中来学习,又近年加强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和对三角变换要求的降低, 对三角的综合考查将向三角形中问题伸展,但也不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知识、概念,深刻理解其中 基本的数量关系即可过关。 三、思维总结
另解:角化边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判断明确解题思路和变形方向,通
畅解题途径
题型 5:三角形中求值问题
例 5. ABC 的三个内角为
出这个最大值。
A、 B、 C ,求当 A 为何值时, cos A
2cos B
C
取得最大值,并求
2
解析:由
A+B+C=π,得
B+C π 2 =2
.
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 1)角的变换
因为在△ ABC 中, A+B+C=π ,所以 sin(A+B)=sinC ; cos(A+B)= -cosC; tan(A+B)= - tanC 。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1.一船以每小时15km的速度向东航行,船在A处看到一个灯塔B在北偏东,行驶后,船到达C处,看到这个灯塔在北偏东,这时船与灯塔距离为__________km.【答案】30【解析】解:如图,依题意有AB=15×4=60,∠MAB=30°,∠AMB=45°,在△AMB中,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Msin450=60sin300,BM=30,故可知船与灯塔距离为30 km.2.本题满分12分)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a=2bsinA(1)求B的大小;(2)求cosA+sinC的取值范围.【答案】(1).(2)的取值范围为.【解析】本题是中档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正弦定理与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函数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Ⅰ)结合已知表达式,利用正弦定理直接求出B的值.(Ⅱ)利用(Ⅰ)得到A+C的值,化简cosA+cosC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结合角的范围即可求出表达式的取值范围1)由,根据正弦定理得,所以,由为锐角三角形得.(2).由为锐角三角形知,,.解得所以,所以.由此有,所以,的取值范围为.3.(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中,内角对边的边长分别是,已知,.(1)若的面积等于,求;(2)若,求的面积.【答案】(1),.(2)的面积.【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解三角形的运用。

(1)先根据题意由余弦定理得得到ab的值,,进而结合面积公式得到a,b的值。

(2)因为正弦定理,已知条件化为b=2a 联立方程组得到a,b的值,进而求解面积。

解:(1)由余弦定理得,,又因为的面积等于,所以,得.联立方程组解得,.(2)由正弦定理,已知条件化为联立方程组解得,.所以的面积.4.在中,已知,则( )A.B.C.D.【答案】B【解析】5.在中,,则此三角形解的情况是( )A.一解B.两解C.一解或两解D.无解【答案】B【解析】由正弦定理可知,并且因为,所以有两解.6.(本小题满分12分)在△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C=2A,,.(Ⅰ)求的值;(Ⅱ)求b的值.【答案】(Ⅰ).(Ⅱ)b=5.【解析】(I)由正弦定理.(II)由a+c=10,,得到a=4,c=6,再由余弦定理,可建立关于b的方程,求出b的值.(Ⅰ).(Ⅱ)由及可解得a=4,c=6.由化简得,.解得b=4或b=5.经检验知b=4不合题意,舍去.所以b=5.7.如图,在山脚测得出山顶的仰角为,沿倾斜角为的斜坡向上走米到,在处测得山顶的仰角为,求证:山高.【答案】【解析】主要考查正弦定理的应用。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值的比相等且等于外接圆的直径。

即:$\frac{a}{\sin A} =\frac{b}{\sin B} =\frac{c}{\sin C} = 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例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角$A$、$B$和一边$c$,则可以先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为$180^{\circ}$求出角$C$,然后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其他两边$a$和$b$。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此时需要注意可能会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

二、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对于任意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对于边$a$,有$a^2 = b^2 + c^2 2bc\cos A$;对于边$b$,有$b^2 = a^2 + c^2 2ac\cos B$;对于边$c$,有$c^2 = a^2 + b^2 2ab\cos C$。

余弦定理的应用包括: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可以直接代入余弦定理的公式求出角的余弦值,进而得到角的大小。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三、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1、$S =\frac{1}{2}ab\sin C$2、$S =\frac{1}{2}bc\sin A$3、$S =\frac{1}{2}ac\sin B$这些公式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的不同灵活选择使用。

四、三角形中的常见结论1、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

即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较大,较大的角所对的边较长。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circ}$。

3、在锐角三角形中,$\sin A >\cos B$;在钝角三角形中,若$A$为钝角,$B$为锐角,则$\sin A <\cos B$。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高二数学必修五 第一章解三角形一、本章知识结构:二、基础要点归纳1、三角形的性质: ①.A+B+C=π,222A B Cπ+=-⇒sin()sin A B C +=, cos()cos A B C +=-,sincos 22A B C+= ②.在ABC ∆中,a b +>c , a b -<c ; A >B ⇔sin A >sin B ,A >B ⇔cosA <cosB, a >b ⇔A >B③.假设ABC ∆为锐角∆,那么A B +>2π,B+C >2π,A+C >2π; 22a b +>2c ,22b c +>2a ,2a +2c >2b2、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①.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 (2R 为ABC ∆外接圆的直径) 111sin sin sin 222ABCS ab C bc A ac B ∆=== ②.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cos 2b c a A bc +-=2222cos b a c ac B =+-222cos 2a c b B ac+-=2222cos c a b ab C =+-222cos 2a b c C ab+-=〔必修五〕第二章、数列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本章要点归纳:1、数列的定义及数列的通项公式:①.()n a f n =,数列是定义域为N 的函数()f n ,当n 依次取1,2,⋅⋅⋅时的一列函数值。

②.n a 的求法:i.归纳法。

ii.11,1,2n n n S n a S S n -=⎧=⎨-≥⎩ 假设00S =,那么n a 不分段;假设00S ≠,那么n a 分段。

iii. 假设1n n a pa q +=+,那么可设1()n n a m p a m ++=+解得m,得等比数列{}n a m +。

iv. 假设()n n S f a =,那么先求1a ,再构造方程组:11()()n n n n S f a S f a ++=⎧⎨=⎩得到关于1n a +和n a 的递推关系式.2.等差数列:① 定义:1n n a a +-=d 〔常数〕,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重要工具。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一、引言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以及面积等基本元素的计算和应用。

本文旨在总结解三角形的核心知识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复习和参考的框架。

二、基本概念1. 三角形的边和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恒为180度。

- 三角形的外角:一个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其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2. 三角形的分类- 按边分类: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

-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三角形的性质1. 边长关系- 三边关系定理: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角度关系- 对应角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3. 特殊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个内角均为60度。

- 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底角相等。

- 直角三角形:一个角为90度,勾股定理适用。

四、解三角形的方法1. 边角互解-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未知边长和角度。

2. 正弦定理- 公式:a/sin(A) = b/sin(B) = c/sin(C)- 应用:适用于任意三角形,特别是边角不全知的情况。

3. 余弦定理- 公式:c² = a² + b² - 2ab*cos(C)- 应用:适用于已知两边及夹角的情况。

4. 三角形面积公式- 基本公式:Area = 1/2 * base * height- 海伦公式:Area = √(s*(s-a)*(s-b)*(s-c)),其中s为半周长。

五、解三角形的应用1. 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测量问题: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问题,如高度、距离的估算。

- 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解三角形的方法进行结构计算。

2. 解题技巧- 选择合适的定理:根据已知条件选择使用正弦定理还是余弦定理。

- 转换思想: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条件可解的形式。

六、结论解三角形是高中数学中的基础内容,掌握其核心知识点对于解决相关数学问题至关重要。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三角函数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解析】故答案为:.【考点】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公式.2.若函数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则的最小值是()A.B.C.D.【答案】D【解析】依题意,,令,在区间上,,单调递增,,所以;【考点】1.导数与单调性;2.化归的思想;3.函数在内是()A.增函数B.减函数C.有增有减D.不能确定【答案】A【解析】函数,可得,所以函数在内是增函数.故选:A.【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4.(12分).已知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tan A+tan B=.(1)求角B的大小;(2)若,求sinA·sinC的值.【答案】(1);(2)【解析】(Ⅰ)已知等式左边利用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化简,整理后根据sinC不为0求出cosB的值,即可确定出B的度数;(Ⅱ)已知等式去分母整理后得到关系式,利用余弦定理列出关系式,把得出关系式及cosB的值代入,并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即可求出sinAsinC的值试题解析:(Ⅰ)已知等式变形得:sinAcosA+sinBcosB=2sinCcosA,去分母得:sinAcosB+sinBcosA=2sinCcosB,即sin(A+B)=2sinCcosB=sinC,∵sinC≠0,∴cosB=12,则B=60°;(Ⅱ)由,整理得:,∵cosB=12,∴,由正弦定理得:sin2B=2sinA·sinC=,则sinA·sinC=【考点】1.同角间三角函数关系;2.正弦定理5.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A.B.C.D.【答案】D【解析】将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的图像,再将所得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则所得函数图象对应的解析式为.故选D.【考点】三角函数图像变换:周期变换、左右平移.6.已知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为S,且,则tanC等于()A.B.C.D.【答案】C【解析】【考点】1.余弦定理解三角形;2.同角间三角函数关系7.已知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tan A+tan B=.(1)求角B的大小;(2)若+=3,求sin Asin C的值.【答案】(1);(2)【解析】(1)由题意切化弦,同分可得,整理可得,即可求得;(2)根据已知式子同分可得,由余弦定理得到,再结合正弦定理即可得到试题解析:(1)由题意可得: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2)有题意可得:即由余弦定理可得:,得到有正弦定理:【考点】1.正余弦定理;2.化简求值8.(本题满分11分)若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1)求;(2)当时,求的面积.【答案】(1);(2).【解析】(1)因为正弦定理,所以化为,因为三角形内角有,所以即,所以;(2)由余弦定理,得,而,,得,即,因为三角形的边,所以,则.试题解析:(1)因为由正弦定理,得,又,从而,由于所以(2)解法一:由余弦定理,得,而,,得,即因为,所以,故面积为.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得从而又由知,所以故,所以面积为.【考点】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9.在中,已知,,则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得【考点】正弦定理解三角形10.(本小题满分10分)在△ABC中,是方程的一个根,(1)求;(2)当时,求△ABC周长的最小值.【答案】(1)(2)【解析】(1)解一元二次方程得到方程的根,结合三角函数有界性得到的值,从而求得大小;(2)由三角形余弦定理结合,可将转化为的表达式,从而求得其最小值,得到周长的最小值试题解析:(1)又是方程的一个根(2)由余弦定理可得:则:当时,c最小且,此时△ABC周长的最小值为.【考点】1.余弦定理解三角形;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1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b-c)cosA=acosC,则cosA=_____【答案】【解析】由正弦定理可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考点】正弦定理与三角函数基本公式12.在△ABC中,cosA=,sinB=,则cosC的值为.【答案】【解析】由cosA=,sinB=得【考点】三角函数基本公式13.在△ABC中,如果,且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答案】等腰直角三角形.【解析】判定三角形的形状由三角形的三边长或三个角来确定.由可确定.根据正弦定理,可确定角,从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试题解析:因为,所以,又为锐角,所以.,.由正弦定理得:,即展开得:,即,则,所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1.三角形形状;2.正弦定理;14.在△中,分别为角所对的边,若,则此三角形一定是()A.正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答案】C【解析】,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考点】1.正弦定理解三角形;2.三角函数基本公式15.在中,、、分别是三内角A、B、C的对应的三边,已知(1)求角C的大小;(2)满足的是否存在?若存在,求角A的大小.【答案】(1);(2)不存在【解析】(1)由正弦定理将变形可得到关于角C的关系式,进而求得角C的大小;(2)结合角C的大小将变形求解A角,若A角存在则三角形存在试题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因为由则(2)由(1)知,于是=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

高二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二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高二解三角形知识点总结三角形作为几何学中的基本图形之一,是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

解三角形是指通过给定的已知条件,确定三角形的各个要素,如边长、角度等。

在高二阶段,学习解三角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以下是高二解三角形的主要知识点总结:一、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长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普通三角形。

2.按角度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根据两个要素的判断: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二、解决三角形问题的基本工具1.正弦定理:用于求解任意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即a/sinA= b/sinB = c/sinC。

2.余弦定理:用于求解任意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即c² = a² + b² - 2abcosC。

3.正切定理:用于求解任意三角形中的角度,即tanA = (b/a)。

三、解三角形的常见方法1.已知两个边长和一个角度: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2.已知两个边长和一个角度的情况下,求其他边长和角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解。

3.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根据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4.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下,求其他边长和角度: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以及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求解。

5.已知三个边长:根据余弦定理求解。

四、解三角形问题的注意事项1.在使用三角函数求解时,应注意所使用的角度单位(弧度制或角度制)。

2.在使用余弦定理时,要注意角度与边长的对应关系。

3.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需注意给出的已知条件是否足够。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解决各类三角形问题,提高数学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解三角形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在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导航、建筑等。

总结:在高二阶段,解三角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内容,学习解三角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几何推理能力。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和不等式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和不等式

4、小明在某岛上的 A 处,上午 11 时测得在 A 的北偏东 600 的 C 处有一艘轮船,12 时 20 分时测得该船航行到北偏西 600 的 B 处,12 时 40 分时又测得轮船到达位于 A 正西方 5 千米 的港口 E 处,如果该船始终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求: (1)点 B 到 A 的距离; (2)船的航行速度。
3 m 1 4 三角形的三条边长,那么 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 目标函数 z 2 x y ,变量 x, y 满足
x 4 y 3 0 y 3 x 5 y 25 ,则有 ( ) C x 1 3x+5y-25=0
A. z max 12, z min 3 B. z max 12, z 无最小值 C. z min 3, z 无最大值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400 A、 3
400 3 B、 3
A
30o
200 3 C、 3
E
60o
200 D、 3
200 m
D
B
C
基本不等式的变形:
a b a b 2ab ab 2 ab a b 2 ab ab 2 2 2 ab 2 a b ab ( ) 2 2
2 2 2
2


C
E
5
A
(2)∵在 ABE 中,由余弦定理得
BE 2 AB 2 AE 2 2 AB AE cos30 16 4 3 3 31 25 2 5 3 3 2 3 93 BE 3
31 20 所以轮船速度是 93 (千米/小时) 3 60
C
4x x
D
C
A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中,,AB=2,且的面积为,则BC的长为( )A.B.3C.D.7【答案】C【解析】因为在中,,AB=2,且的面积为,所以可得.所以求得.由余弦定理可得.故选C.本小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的使用.【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2.余弦定理.3.解方程的能力.2.在△ABC中,若,则△ABC的形状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在处理含有边和角的等式时,一般是使用正、余弦定理把边转化为角或把角转化为边,如果都化为角的形式,则问题会转化为三角形内的三角恒等变换;若果都化为边的形式,则问题会转化为代数变形:通分、分解因式等.方法一:边化角:由正弦定理得:,代入得:,再由倍角公式得:.,或即或,所以△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方法二:角化边:由余弦定理,原式可化为:,整理得,即,或,所以△ABC为等腰或直角三角形.【考点】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三角恒等变换;3.解简单的三角方程.3.在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且,面积,则等于A.B.5C.D.25【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由于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且,面积,,所以,故选B.【考点】解三角形点评:主要是考查了解三角形中正弦定理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4.△ABC中,若,则△ABC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因为,△ABC中,,所以由余弦定理得,,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考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

点评:简单题,判定三角形的形状,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转化成角的关系,二是转化成边的关系。

5.在中,,则三角形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答案】C【解析】,,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考点】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点评:要判定三角形形状,一般转化出三边的长度关系或找到三个内角的大小关系,常借助于正余弦定理实现边与角的互相转化6.在中,内角,,所对的边分别是,已知,,则()A.B.C.D.【答案】A【解析】,由正弦定理得【考点】解三角形及三角函数基本公式的考查点评:本题中用到了正弦定理实现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互化与同角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及倍角公式,如,,这要求学生对基本公式要熟练掌握7.在中,分别为内角的对边,且,(Ⅰ)求的大小;(Ⅱ)若,试判断的形状。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第2课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bb高二数学

高中数学第一章解三角形1.1.2余弦定理(第2课时)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bb高二数学
5.△ABC的面积S= a1bc(其中(qízhōng)R为△ABC外接圆半径).( √) 4R
12/9/2021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2
PART TWO
题型探究(tànjiū)
2021/12/9
第九页,共三十九页。
题型一 利用(lìyòng)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例 1 在△ABC 中,若 ccos B=bcos C,cos A=23,求 sin B 的值.
A.锐角三角形
√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dùnjiǎo)三角形 D.不能确定
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sin A=2aR,sin B=2bR,sin C=2cR.
∴sin2A+sin2B<sin2C可化为a2+b2<c2,a2+b2-c2<0.
a2+b2-c2 ∴cos C= 2ab <0.
∴角C为钝角(dùnjiǎo),△ABC为钝角三角形.
12/9/202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核心(héxīn)素养之数学运算
HEXINSUYANGZHISHUXUEYUNSUAN
求三角形一角的值
典例 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a2+c2-b2)tan B
பைடு நூலகம்
= 3ac,则角 B 的值为
π A.6
√B.3π或23π
π C.3
1.正弦定理及常见变形
a (1)sin
b
c
A=__s_i_n_B__=__s_in__C__=2R(其中
R
是△ABC_外__接__圆_的__半__径___);
(bànjìng)
(2)a=bssiinnBA=cssiinnCA=2Rsin A;

高二解三角形练习题

高二解三角形练习题

高二解三角形练习题三角形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解三角形题目是高二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础训练。

通过解题,可以加深对三角形性质和定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高二解三角形的练习题。

一、已知三角形ABC,∠A=40°,∠B=60°,求∠C的度数。

解: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性质,可以得到∠C=180°-40°-60°=80°。

因此,∠C的度数为80°。

二、已知∠A=30°,∠B=50°,边长a=5cm,边长b=8cm,求边长c的长度。

解: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c/sinC=b/sinB。

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可得c/sinC=8/sin50°。

进一步计算可得c≈8.98cm,所以边长c的长度约为8.98cm。

三、已知∠A=45°,∠B=60°,边长a=5cm,求边长b和边长c的长度。

解: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b/sinB=c/sinC。

将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可得b/sin60°=5/sinC。

进一步计算可得b≈6.88cm,所以边长b的长度约为6.88cm。

而边长c可以通过补角的方式计算得到,即C=180°-45°-60°=75°,然后利用正弦定理可得c≈7.30cm,所以边长c的长度约为7.30cm。

四、已知边长a=3cm,边长b=4cm,边长c=5cm,判断该三角形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形。

解:根据边长关系可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

由于3²+4²=5²,所以该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五、已知∠A=50°,∠B=70°,边长a=6cm,边长b=8cm,求边长c的长度。

解: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c²=a²+b²-2ab*cosC。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第一章解三角形解读

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二-第一章解三角形解读

第一章解三角形据我国的《史记·夏本记》记载,三角测量在我国出现得很早.早在公元前二千年,大禹就利用过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来进行对山川地势的测量.在《周髀算经》中,则讲得更为详细.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朝初年(约公元前1100年),周公问商高用矩尺测量的方法.商高说:“…偃矩以望高,复矩以测深,卧矩以知远…….”矩是直角尺,所谓“偃矩以望高”是说,若把矩竖着放置,如图1所示,从矩的一端A 仰望高处的E ,视线AE 与CB 交于D ,那么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高x =AF ·CD AC.这里,CD AC是仰角∠EAF 的正切值(当然,中国古代并没有三角函数的名称).若把矩尺BC 倒过来往下垂(如图2),即所谓复矩,那么根据同样的原理,就可以测得深处目标的俯角正切值,从而算出目标的深度.同样,把矩尺CB 平放在水平面上,就可以测得远处两目标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并算出它们的距离.本章的知识的学习先从正余弦定理的学习开始,然后利用该定理就能解决以上的三角测量的问题了,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命题趋向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中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在天文、地理、航空、航海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本章是在前面所学过的三角形、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和向量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研究,发现并掌握三角形中的边长与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即正、余弦定理),运用它们解决一些与测量和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本章的重点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边角之间的关系、三角函数式的有关公式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求解三角形以及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有时也用于立体几何中的求三角形的边、角的计算中;另外,解三角形问题易于与多种知识综合且在实际中应用广泛,因而是高考考察的一个热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也可能在中档解答题中出现.考试大纲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解三角形试题答案及解析1.在△ABC中,sin A sin C>cos A cos C,则△ABC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确定【答案】D【解析】由sin A sin C>cos A cos C,可得cos (A+C)<0,∴cos B>0.但A、C不能判断.2.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______.【答案】【解析】先利用正弦定理化简sinC=2sinB,得到c与b的关系式,代入a2−b2=bc中得到a2与b2的关系式,然后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A,把表示出的关系式分别代入即可求出cosA的值,根据A的范围,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A的值.【考点】解三角形.3.若的内角满足,则()A.B.C.D.【答案】D【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将等式转化为,不妨设,则,在内,由余弦定理可得,解出,故选D.【考点】1.正弦定理;2.余弦定理.4.在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1)求的值;(2)若,,求三角形ABC的面积.【答案】(1);(2).【解析】(1)先用正弦定理将条件中的所有边换成角得到,然后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进行化简可得的值;(2)利用(1)中求得的结果,结合及余弦定理,可计算出的值,然后由(1)中的值,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求出,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试题解析:(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可得 2分由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得 4分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 5分因为,所以 6分(2)由余弦定理得:9分由(1)知 10分所以 12分.【考点】1.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2.两角和的正弦公式;3.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5.如图,从高为米的气球上测量铁桥()的长,如果测得桥头的俯角是,桥头的俯角是,则桥长为米.【答案】【解析】如下图,设于点,则依题意有,则有即,由,得,所以.【考点】解斜三角形.6.在△ABC中,sinA+cosA=,AC=2,AB=3,求tgA的值和△ABC的面积.【答案】tgA=-2-,S= (+)ABC【解析】根据题意,由于在△ABC中,sinA+cosA=,AC=2,AB=3,则可知tanA=-2-,而对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这里,重点所要说的是,我们社区不仅统筹全局,还责任到人,细化行动。虽然人员有点少,用起来总是捉襟见肘。但我们仍将一般人员、网格长和党员分成了8个小组,除日常任务之外,分别 重点对应8个监控对象及其密切接触人员,根据所掌握的信息与监控对象建立起了微信,通过微信和电话来联系。他们虽然居家隔离,禁止外出,并按上级要求,在每位监控对象家单元门口贴一张信息, 注明其房号、返乡时间,提示其他住户警觉不串门外,仍然衣食无忧。对每位监控对象,每天要联系,询问健康、心理等状况,询问每天两次间隔体温测量情况并登记,做到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必要 时,上门服务。刘晋峰和李海鱼还常提着蔬菜、鸡蛋,到刘惠等返乡人员家进行一一走访,及时了解他们需求,并给以及时解决。值得一提的是,1月30日一上班,住在诚和嘉苑的张伟,因闪了腰而疼 痛不止,他提出要上医院。刘晋峰知道后,带着工作人员张彦如立即赶到,并联系好县医院陈旭波副院长作了安排。随后,他们一同去了医院,一直看到做了DR等检查,在确诊无事后才共同返回家中。 那时,早已过了午饭时间。之后,我社网格长王平、庞秀莲应张伟要求,又送去了跌打丸。还有香蕉,以示慰问。说起来,这本不在防控之内,但为了隔离人员的安心,小事也是大事。这样的小事,真 是不胜枚举。
虽然,我们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与战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警察等不能相比,况且往往被忽视。但自1月1日开始,对武汉、重庆等地返乡人员的居住情况、生活情况,一一进 行了任务行动之后,我们文峰社区所负责的8名从武汉返乡人员的管控,没有发生意外。同时,我们返乡人员的监控工作,且 无怨无悔,谁让我们干的就是这份工作呢。。 二次小型混凝土输送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