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道路与道路交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平面与纵断面设计道路与道路交叉
四、当平曲线与竖曲线半径均大时,平、竖曲线宜重合,但平曲线与竖曲线半径均小时,不得重合。
五、平曲线与竖曲线适当与不适当的组合见图5.3.2。
第5.3.3条 平曲线与竖曲线应避免下列几种组合:
一、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曲线。
二、在一个长平曲线内设两上和两个以上的竖曲线;或在一个长竖曲线内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曲线。
三、在长直线段内,插入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凹形竖曲线。
第六章 道路与道路交叉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规定
第6.1.1条 城市道路交叉口应按城市规划道路网设置。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正交,必须斜交时交叉角应大于或等于45°,不宜采用错位交叉,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
第6.1.2条 道路与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种,应根据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非机动车车行道的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为500m。
第5.2.7条 桥梁引道设竖曲线时,竖曲线切点距桥端应保持适当距离,大、中桥为10~15m,工程困难地段可减为5m。
隧道洞口外应保持一段与隧道内相同的纵坡,其长度见表5.1.16。
第三节 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
第5.3.1条 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三、经综合分析认为设置爬坡车道比降低纵坡经济合理时。
第5.1.13条 设置分隔带及缘石断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的中间分隔带不应设断口。
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应大于或等于400m。主干路上两侧分隔带断口间距宜大于或等于300m。
断口最小长度宜采用6m。
二、应严格控制快速路、主干路的路侧带缘石断口。两侧建筑物出入口宜设在支路或街坊内部路上。缘石断口位置应离开交叉口,间距应大于60m。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发文单位:交通部文号:[87]交公路字10号发布日期:1987-1-12执行日期:1987-5-1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设计阶段第三章初步设计第一节目的与要求第二节组成与内容第三节独立工程与改建公路第四章技术设计第一节目的与要求第二节组成与内容第五章施工图设计第一节目的与要求第二节组成与内容第三节独立工程与改建公路第六章其他兹批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自一九八七年五月一日起实行。

原交通部一九七三年发布试行的《公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办法》及有关设计文件图表示例等同时废止。

希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不断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我部公路局,以便修订时参考。

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办法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对于公路养护的大、中修工程,可参照使用。

第1.0.2条公路工程设计文件是安排建设项目、控制投资、编制招标文件、组织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精心设计,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有关标准、规范,保证设计文件的质量。

第1.0.3条设计中必须贯彻勤俭建国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结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节约用地,重视环境保护,注意与农田水利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和综合利用,使设计的工程建设项目取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第1.0.4条设计中必须充分进行方案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对难以取舍、投资有较大影响的路线、大桥、隧道等方案,应以同等深度进行比较。

第1.0.5条设计单位应对设计质量负责。

设计文件经批准后,不得任意变更。

如确需变更,应按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1.0.6条设计文件中工程定额的采用和概、预算的编制,应根据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概算定额》、《公路工程预算定额》和《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的规定办理。

道路工程识图(练习含答案)

道路工程识图(练习含答案)

《道路工程制图》题库一、选择题(每题1分)第一章制图基础1、丁字尺是用来与图板配合画水平线的,下面使用方法错误的是:()(C)A保持尺头与图板左边贴紧B水平线应由上向下逐条画出C可用丁字尺的下边画水平线D应防止受潮、曝晒、烘烤或弯曲2、据铅芯硬度不同用H或B标明,其中H表示()。

(A)A硬而淡B软而浓C软硬适中D硬而浓3、A1图幅的图纸外形尺寸是()。

(C)A841×1189B840×1189C594×841D594×8404、对图中比例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D)A1:100<1:200B1:50<1:200C1:100>1:50D1:100>1:2005、图上所有尺寸数字是物体的()大小数值,与图形选用比例()。

(D)A缩小无关B扩大有关C实际有关D实际无关6、图纸幅面的()可以加长,加长时图幅A0、A2、A4应为()的整倍数,图幅A1、A3应为()的整倍数。

(A)A长边150mm210mm B短边150mm210mmC长边210mm150mm D短边210mm150mm7、工程图一般采用三种线宽,即粗、中、细的比例规定为()。

(B)A b:0.5b:0.35bB b:0.5b:0.25bC b:0.6b:0.25bD b:0.5b:0.30b8、标高、坡长和曲线要素均以()为单位。

(C)A kmB cmC mD mm9、标高的符号采用()绘制的()三角形表示。

(D)A中实线等边B细实线等边C中实线等腰直角D细实线等腰直角10、在画底稿时,应选用()铅笔轻轻画出。

(B)A B或HB H或2HC B或2B D2B或2H第二章投影的基本知识11、为了能在一张图纸上同时反映出三个投影图,即将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展开时规定()不动。

(D)A投影面B H面C W面D V面12、将三投影面体系展开后,Y轴分成两部分,其中随W面旋转的用()表示。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
12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便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绕街坊转
.
13
(三)渠化交通组织:交通岛、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
.
14
(四)、调整交通组织
四、行人交通组织 1.加宽人行道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4.人行天桥、地道
20
二、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
菱形圆角; 2、圆形中心岛的半径
V2
b
R127 (ih)
2
.
21
(二) 交织段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通行驶时相 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标高相协调;
.
29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 背离交叉口。
.
30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 指向交叉口。
.
31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 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
32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
45
③计算标高计算线上的设计标高 每条标高计算线上标高点的数目,可根据路面宽度、施工需要以及 等高距来确定。对路宽、坡陡、施工精度要求高的,标高点可多些 ;反之,则少些。
y h1 x 2h1 x2 BB
B 14
.
y
h1 B
x
4h1 B3
x3
B 14 46
7、勾绘和调整等高线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立体交叉

二、互通式立交匝道横断面设计
匝道横断面由车 道、路缘带、硬 路肩(紧急停车带) 和防撞墙(防护栏) 组成。采用填土 路堤时,防护栏 设于土路肩上。 匝道横断面组 成如表6-6。
匝道横断面形式单向应采用单幅式断面,双向应采用双幅式断面。 中央分车带困难路段可采用分隔物(钢护栏和混凝土护栏)。机动车 车道宽应根据车型及计算行车速度确定,见表6-7所列数值。单车道 匝道须设紧急停车带,紧急停车带宽度为2.5m。双幅式断面分车带 应满足最小宽度的要求(表6-8)。
坡道上平曲线设置超高,必须考虑纵坡对实际超高的不利 影响。合成坡度一般最大不超过8%,冰雪地区不应超过6 %。合成坡度按下式计算: iH=(i2h+i2Z)1/2 式中:iH--合成坡度(%); ih--超高横坡(%) ih--纵坡(%)
六、匝道端部出入口设计 匝道端部是包括匝道渐变段,变速车道、匝道端点等邻近主线出人 口部分的统称。匝道端部可以根据端部变速车道的外形分为平行式 和直接式,也可根据端部变速车道车道数分成单车道和多车道。 1.匝道端部出人口设计要点 (1)立交枢纽匝道的出人口,应设置在主线行车道右侧。受条件限 制的特殊情况下,出入口只能设置在主线行车道左侧时,应把左侧 出人口按主线车道分流或合流形式设计,具体要求按“主线分流合 流处的辅助车道”的设置要求进行。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出人口一 般情况应设在主线行车道右侧,除特殊情况或在相交次要道路且其 出人口交通量较小的条件下才可设置在次要道路左侧。
周围环境和街 适用于宽街道及周围房屋简 道宽度 单可以拆迁 城市街道的艺 因高出地面,对艺术处理要 术处理 求高 原有地下管线 不需要改建 排水 容易解决
施工过程对原 工期短,影响小,甚至可以 有交通的影响 在不封锁交通的情况下施工 经济 工程的养护费用相对较低, 钢材用量小,圬工体积大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体交叉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体交叉

04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实例一: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高效利用空间
详细描述
四路交叉立体交叉设计是一种常见的立体交叉形式,通过在不同高度上设置交 叉口,使得四个方向的车辆能够同时进行交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 安全性。
实例二: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
总结词
缓解交通压力
详细描述
高架桥式立体交叉设计通常用于高速公路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城市主干道,通过建 设高架桥将不同方向的车辆进行分流,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高车辆行驶速度和 道路通行能力。
立体交叉设计需注重人性化,提供方 便的步行、自行车道等设施,促进绿 色出行。
THANKS
感谢观看
提高交通流量的效率, 减少交通拥堵和延误。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如噪音、空气污染等。
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 降低建设和维护成本。
设计要素
01
交叉口布局
合理规划交叉口的空间布局,包括 车道数、交通信号灯等。
道路线形
确保道路线形与交通需求相匹配, 减少行驶难度和安全隐患。
03
02
车流组织
优化车流方向和流量分配,提高交 通流畅度。
选型依据
1 2
交通流量与流向
根据不同方向和车流量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立体 交叉形式,以提高交通流畅度和安全性。
道路等级与功能
考虑不同等级道路的交通特点,选择适合道路功 能的立体交叉形式,以满足交通需求。
3
工程造价与施工难度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立体交叉的工程 造价和施工难度,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城市道路设计第六章道路立 体交叉
• 立体交叉概述 • 立体交叉设计原则与要素 • 立体交叉的选型与规划 • 立体交叉的实例分析 • 立体交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道路专项规划

道路专项规划

道路工程专项规划第一章总则一、规划范围二、规划年限三、规划依据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规划内容第三章对外交通规划一、铁路现状及规划二、公路现状及规划第四章内部道路系统规划一、路网形式和结构二、路网密度三、主干道规划主干道布局形式、红线宽度、断面形式、道路功能四、次干道规划道路性质、红线宽度、断面形式五、支路规划道路性质、红线宽度、断面形式第五章道路竖向规划一、竖向控制规划自然坡度、道路控制坡度二、交叉口竖向规划交叉口竖向控制坡度第六章道路交叉口规划一、平面交叉口规划交叉口类型、交叉口渠化拓宽规划、交叉口红线拓宽长度、交通岛规划二、立体交叉口规划三、道路铁路立交口规划四、交叉口信号灯规划信号灯相位、信号灯配时第七章公共停车场及其他交通设施规划一、停车场分布规划停车场设置位置二、广场分布规划广场设置位置三、长途客运站规划长途客运站设置位置四、货物流通中心规划物流中心位置、类型、作用五、公共加油站规划加油站位置第八章公共交通规划一、公交车辆、线路规划公交车辆数、公交起始点位置、线路方向、里程二、公共交通站点规划公交站点布置方式、地点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一、规划原则二、路网体系建设三、局部区域路网改造完善四、交通设施停车场、加油站、公交等道路交通设施地近期建设第十章规划实施及交通管理措施一、政策保障二、组织保障三、技术保障四、交通管理措施。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课后习题复习题参考答案

《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2. 城市道路分为几类?答: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3.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一般采用几阶段设计?答:一阶段设计:即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简单、方案明确的小型建设项目。

两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一般建设项目。

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适用于技术复杂、基础资料缺乏和不足的建设项目或建设项目中的个别路段、特大桥互通式立体交叉、隧道等。

4. 道路勘测设计的研究方法答:先对平、纵、横三个基本几何构成分别进行讨论,然后以汽车行驶特性和自然条件为基础,把他们组合成整体综合研究,以实现空间实体的几何设计。

5. 设计车辆设计速度.答:设计车辆:指道路设计所采用的具有代表性车辆。

设计速度:指当天气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汽车运行只受道路本身条件的影响时,中等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能保持安全顺适行驶的最大行驶速度。

6.自然条件对道路设计有哪些影响?答:主要影响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路线方案的确定、路线平纵横的几何形状、桥隧等构造物的位置和规模、工程数量和造价等。

第二章:平面设计1. 道路的平面、纵断面、横断面。

答:路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作路线的平面,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则是路线的纵断面,中线上任一点法向切面是道路在该点的横断面。

2. 为何要限制直线长度?答:在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直线难与地形相适应,产生高填深挖,破坏自然景观,运用不当会影响线形的连续性,过长会使驾驶员感到单调、疲惫急躁,不利于安全行驶。

3. 汽车的行驶轨迹特征。

答:轨迹是连续的,曲率是连续的饿,曲率变化率是连续的。

4. 公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有几种?分别在何种情况下使用。

答:极限最小半径,特殊困难情况下使用,一般不轻易使用;一般最小半径,通常情况下使用;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在不必设置超高就能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圆曲线使用。

5. 平面线形要素及各要素的特点。

答: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第6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第6章城市道路网规划
反 馈
道路服务水平
道路交通噪声
大气污染物
调 整 道 路 网 规 划 方 案
满足规划要求
否道路网布局的 检验与调整是提出推荐方案
第二节 各级城市道路规划
一、快速路系统规划 1.快速路规划原则 (1)联络城市各个功能分区或组团,满足较长距离 的交通需求; (2)进行城市内外交通转换,屏蔽过境交通; (3)调整城市路网交通量; (4)形成城市建设的风景带,带动沿线的土地开发。 2.快速路系统组成要素 (1)快速路道路特征 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km/h,严格控制与快速路交汇 的道路数量,穿过人流集中的地区时,要设置人行天 桥或地道。提供不间断交通流。
8、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是和子母城市的布局 相配套的。道路网从 城市中心起呈放射状联系多个卫星城市,而城市 由几个层次的同心圆所组成 。 9、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城市中心区道路网形成之后,城市沿着放射 干道发展,形成交通走廊式道路网。
四、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方法 1.道路网规划指标的确定 主要有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车均行车道面积、 道路网密度、道路等级结构、道路网联结度、非 直线系数等。 2.道路网空间布局形式 常见的有四种典型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网布 局、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布局、自由式道路网布局、 混合式道路网布局。
第三节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
二、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口规划 在原有道路网改造规划中,当交叉口的交通量达到最 大通行能力的80%时,应考虑设置立体交叉,其形式选
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整个道路网中,立体交叉口的形式应力求统一, 其结构形式应简单,占地面积少; (2)交通主流方向应走捷径,少爬坡和少绕行;非 机动车应行驶在地面层上或路堑内; (3)机非分开行驶时,应减少交叉口的层数和用地。

06-1.第六章第一、二节分离式立交解析

06-1.第六章第一、二节分离式立交解析

第六章分离式立交和人行立交 (1)第一节分离式立交 (2)一、分离式立交设置条件 (2)二、铁路与道路立交方式选择 (2)第二节下穿式立交 (4)一、下穿式地道设计 (4)(一)地道引道的平面线形 (4)(二)地道引道的纵坡度 (5)(三)地道引道横断面 (6)(四)城市地道洞体净空 (6)二、道路与道路分离式立交 (7)(一)下穿式立交设计 (8)(二)下穿立交的排水 (8)(三)附属构造物 (9)第六章分离式立交和人行立交立体交叉系用跨线桥或地道使相交路线在高程不同的平面上互相交叉的交通设施。

立体交叉,以空间分隔车流的方式,保证交通安全,并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输效率。

因此,立体交叉常用于高速公路、快速路、一级公路和部分城市主干路。

立交按其交通功能,则可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

高速公路、快速路、一级公路与各级道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

符合下列条件者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通往市(县)级及以上城市或其它重要政治、经济中心的主要道路相交时。

2、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通往重要的工矿区、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等的主要道路相交时。

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与连接其它重要交通源的道路相交而使该道路成为其支线时。

4、快速路与快速路或重要主干路相交。

第一节分离式立交一、分离式立交设置条件1、高速公路与其它公路交叉除已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外,其余均必须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2、一级公路与直行交通量较大的公路相交叉,在不考虑交通转换或地形条件适宜时,宜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3、二、三、四级公路间的交叉,直行交通量很大,在不考虑交通转换或地形条件适宜时,宜采用分离式立体交叉;4、铁路、二级公路相交时应设置立体交叉;5、由于铁路调车作业对公路或城市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会造成较严重延误时,应设置立体交叉。

6、自行车道路与铁路相交遇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时,应设分离式立体交叉:(1)与Ⅱ级铁路正线相交、高峰小时自行车双向流量超过10000辆;(2)与Ⅰ级铁路正线相交、高峰小时自行驶双向流量超过6000辆;( 3)火车调车作业中断自行车专用路的交通,日均累计2h以上,且在交通高峰时中断交通15min以上。

为什么要建立体交叉道

为什么要建立体交叉道

为什么要建立体交叉道?
有关部门测算表明,机动车在城市中心区运行时间的三分之二花在交叉路口,一半的交通事故也发生在交叉路口上。

此外,机动车启动和停车时放出的尾气持续而集中,比行驶中的污染严重得多。

因此,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机动车在交叉路口的停车次数,降低污染,成为当务之急。

其中,建立立体交叉路,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代社会汽车普及率越来越高,建立立体交叉道能缓解交通压力。

立体交叉是指两条道路在不同水平面上的交叉。

它把互相冲突的车流,分别设置在不同高度的道路上,使车子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立体交叉路简称立交,由立交桥、引道和坡道三部分组成。

公路运输6_第六章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公路运输6_第六章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6)城市道路立交用地限制较严,往往采用非标准型立 交;而公路立交用地限制较松,多采用标准型立交。 (7)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更多地重视美观问题。 (8)城市道路立交设计需考虑施工时在狭小的场地条件 下,便于维持原有交通和快速施工问题;而公路立交 施工时场地多不受限制,交通组织也较方便,只需注 意适当的工期即可。 (9)城市道路立交比公路立交的排水系统更为复杂。 (10)城市道路立交对绿化比公路立交更为重视。 七、立交设计资料、步骤及成果 (一)设计资料收集
第六章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
表格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 述
一、立交的定义 公路立体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路线(公路与公路、公 路与铁路、公路与其他交通线路)在不同平面上相互 交叉的连接方式,又称公路立交枢纽。 二、立交的组成 (一)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是指直接为车辆的直行、转向行驶的组成部 分,包括跨越设施、主线、匝道三部分,如图6⁃1所示。
第一节 概 述
施工图设计是以提交详细的施工图为目的的详细设计 工作。 六、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比较 公路立体交叉和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它们的作用、主 要组成部分和设计方法方面基本相同,但由于受地形、 地物、用地以及收费制等条件的影响,使得二者之间 又有一些区别,设计的主导思想有差异。 (1)公路上一般为收费立交,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少;而 城市道路上的立交一般不收费,可供选择的形式较多。
第一节 概 述
立体交叉的位置通常是处于两条(或多条)等级较高道路 的交叉点上,它在公路网中起着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二)规模庞大,造价昂贵 立交结构实体庞大,占地多,投资费用高是立体交叉 的又一特征。 (三)形式多样,工程复杂 立体交叉桥跨与匝道的灵活多变,加上立交区环境复 杂,使立体交叉类型和式样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四)区域制约,设计灵活 立交工程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实施日期:1991年8月1日第四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二节横断面布置第4.2.1条道路的横断面型式有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及四幅路。

第五节路侧带宽度及人行道铺装结构第4.5.3条人行道铺装结构设计应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及工业废渣的原则,并考虑施工最小厚度。

人行道铺装面层应平整、抗滑、耐磨、美观。

基层材料应具有适当强度。

处于潮湿地带及冰冻地区时,应采用水稳定性好的材料。

大型商店、大型公共文化机构、名胜古迹、公园、广场等附近和游览区道路的人行道面层应与周围环境协调并注意美观。

车辆出入口处人行道铺装的结构和厚度应根据车辆荷载确定。

第六节分车带第4.6.1条分车带按其在横断面中的不同位置与功能分为中间分车带(简称中间带)及两侧分车带(简称两侧带)。

分车带由分隔带及两侧路缘带组成。

分车带形式见图4.6.1。

分车带最小宽度及侧向净宽等见表4.6.1。

第五章平面与纵断面设计第一节平面设计第5.1.11条视距的规定如下:一、道路平面、纵断面上的停车视距应大于或等于表5.1.11-1规定值。

寒冷积雪地区应另行计算。

二、车行道上对向行驶的车辆有会车可能时,应采用会车视距。

其值为表5.1.11-1中停车视距的两倍。

三、对于凸形竖曲线和立交桥下凹形竖曲线等可能影响行车视距,危及行车安全的地方,均需验算行车视距。

验算时,物高为0.1m;目高在凸形竖曲线时为1.2m,在桥下凹形竖曲线时为1.9m。

四、平曲线内侧的边坡、建筑物、树木等均不应妨碍视线应按横净距绘制包络线,包络线与路面边缘之间的障碍物应予清除。

视距横净距计算公式见表5.1.11-2。

第三节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第5.3.1条道路线形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

第5.3.2条线形组合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在视觉上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

道路勘测设计电子版

道路勘测设计电子版

道路勘测设计电子版内容概要孙家驷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主要介绍公路与城市道路勘测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全书共11章,包括:概论,道路设计管理及控制要素,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规划设计,道路选线与总体设计,道路交叉设计,道路排水及道路设施设计,道路勘测,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教学用书,可供道路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用作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专业课教材。

书籍目录第一章概论第一节交通与道路运输第二节我国道路发展概况第三节道路的分类、等级及组成第四节道路勘测设计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二章道路设计管理及控制要素第一节道路勘测设计管理第二节道路设计控制要素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三章道路平面设计第一节平面线形设计原理第二节直线设计第三节圆曲线设计第四节缓和曲线设计第五节平面线形设计与计算第六节视距第七节平面设计成果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四章道路纵断面设计第一节纵断面设计原理第二节纵断面设计标准第三节纵断面设计与计算第四节纵断面设计成果第五节道路线形综合设计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五章道路横断面设计第一节横断面组成第二节横断面各组成部分设计第三节超高及加宽第四节横断面视距的保证第五节横断面设计第六节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六章道路规划设计第一节道路规划概要第二节公路网规划第三节城市道路网规划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七章道路选线与总体设计第一节选线概要第二节平原区选线第三节山区及丘陵区选线第四节道路定线第五节公路总体设计第六节城市快速路、高架路、环形路的总体设计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八章道路交叉设计第一节道路交叉概要第二节道路平面交叉第三节道路立体交叉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九章道路排水及道路设施设计第一节道路排水系统及组成第二节公路排水设计第三节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第四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十章道路勘测第一节道路勘测的要求第二节道路初测第三节道路定测第四节道路勘测验收及核审复习思考题及习题第十一章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第一节道路环境工程设计第二节道路景观设计第三节公路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文件编制。

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题库

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题库

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题库——才聪学习网2020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历年真题•【专业知识考试】•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知识考试(上)》真题及详解•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知识考试(下)》真题及详解•【专业案例考试】•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案例考试(上)》真题及详解•2019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案例考试(下)》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章节题库•【专业知识考试】•第一章道路路线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总体设计•第三节路线平面设计•第四节路线纵断面设计•第五节横断面设计•第六节线形设计•第七节选线•第八节环境保护与景观设计•第九节城市管线综合•第二章路基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路基设计•第三节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第四节路基排水设计•第五节路基防护、加固与支挡结构设计•第六节特殊路基工程•第三章路面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沥青路面•第三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四章桥梁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桥面构造•第三节桥梁的构造与设计•第四节桥梁支座与墩台•第五节涵洞•第六节桥涵水文•第七节桥位选择与布置•第八节大中桥桥孔设计•第九节墩台冲刷计算及基础埋深•第五章隧道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山岭隧道•第三节隧道通风、照明与救援设施•第六章交叉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第三节平面交叉•第四节立体交叉•第五节道路与铁路、乡村道路及管线交叉•第七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交通安全设施•第三节服务设施•第四节管理设施•第八章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第一节道路施工组织•第二节道路工程概预算•【专业案例考试】•第一章道路路线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三节路线平面设计•第四节路线纵断面设计•第五节横断面设计•第六节线形设计•第七节选线•第九节城市管线综合•第二章路基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一般路基设计•第三节路基边坡稳定性设计•第四节路基排水设计•第五节路基防护、加固与支挡结构设计•第六节特殊路基工程•第三章路面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沥青路面•第三节水泥混凝土路面•第四章桥梁工程•第一节概述•第三节桥梁的构造与设计•第五节涵洞•第六节桥涵水文•第八节大中桥桥孔设计•第九节墩台冲刷计算及基础埋深•第五章隧道工程•第五章隧道工程•第六章交叉工程•第六章交叉工程•第七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七章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第八章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第八章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内容简介本书是详解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专业考试》的题库,包括历年真题、章节题库和模拟试题三大部分。

立体交叉-第六章分解

立体交叉-第六章分解

五、变速车道横断面设计


3)变速车道超高的设置如下: ①主线为直线时



a) 直接式变速车道 匝道第一曲线出现 在分流鼻或汇流鼻 以外,应在变速车 道全长范围内采用与主线相同的正常横坡。 b) 平行式变速车道 变速车道全长范围内,横坡应为主线的正常横坡。当分(汇)流鼻紧接半径 较小的曲线时,则可在CP至分、汇流鼻间的合适位置(根据超高渐变率 而定)作为匝道超高过渡的起点。
四、变速车道几何设计
3.主线为曲线时变速车道的线形 2) 直接式变速车道 对于曲线外侧的直接式变速车道,当主线为需要设置大于3%超高的左弯 曲线时,或因其它原因而不便在接近分、汇流鼻附近采用主线相同的线形 时,可在主线车道外缘线和匝道车道内缘线的距离为3.5m这一点至分、汇 流鼻端范围内采用S形回旋线向匝道线形过渡,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 变速车道设计
三、变速车道的形式及适用条件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
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 变速车道的形式: 平行式 直接式
三、变速车道形式及适用条件
1.平行式
三、变速车道形式及适用条件

2、直接式
三、变速车道形式及适用条件
3.适应条件
原则上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因加速车道较长,平行式容易布置。平行式 变速车道端部应设渐变段与正线连接。

原则上减速车道采用直接式,另外加速车道较短或双车道的变速车道应采用 直接式。
2
四、变速车道几何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匝道端部设计
定义:端部是指匝道两端分别与正线相连接
的道口,它包括出入口、变速车道及辅助车 道等。 一、出口与入口设计 1.主线出、入口:一般情况下主线出、入口 应设在主线行车道的右侧,也有设在行车道 的左侧。出口最好位于上坡路段,入口应设 在下坡路段。 通视区域:匝道汇入主线之前保持主线100m 和匝道60m的三角形区域内通视。
城市道路《城规》要求:立体交叉直行方向 的交通量较大时,变速车道可采用平行式; 直行方向的交通量较少时,变速车迫可采用 直接式。 2.变速车道横断面 由左侧路缘带、行车道和包括右侧路缘带在 内的右路肩组成。如图9-30。

3.变速车道的长度 变速车道长度为加速或减速车道长度与渐变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因匝道数不足而共同
使用,且有交织路段的交叉 。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多路立交
第三节 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与形式选择
一、立体交叉的布置规划 (一)立体交叉位置的选定 选定立体交叉位置的条件依据: 1.相交道路的等级 高速道路同其他各级道路相交应采用立体交 叉;一级公路与交通量大的其他道路相交宜 采用立体交叉;其他各级道路间的交叉,在 交通条件需要或有条件的地点,可用立体交 叉。
第六章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利用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铁
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优点: ①消除或减少了冲突点; ②车流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一、立体交叉的组成
入口
出口
第二节 立体交叉的类型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一)影响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因素
二、立体交叉形式的选择
(二)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1.一条道路上立体交叉形式的统一性,进、 出口匝道的通用性和一致性。 2.确保行车安全通畅和车流的连续。 3. 选形应与立体交叉所在地地形地物相适应。 4. 选形应全面考虑近远期结合。 5. 选形应考虑是否收费和实行的收费制式。 6. 选形要考虑工程实施,造形和投资兼顾。 7.选形要和匝道布置全面考虑,分清主次。 8.选形应与定位相结合。
1)菱形立交
三路立交
四路立交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 定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 离的交叉。 特点: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 有专用匝道,无冲突点,通行能力大。但占 地多,造价高。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 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子叶式、Y 形、X形、涡轮式、组合式。
(二)互通式立交的间距
公路:在大城市、重要工业区周围为5km~
10km; 一般地区为15km~25kmm。最大 间距以不超过30km为宜;最小间距不应小 于4km。受限较严时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之 间不应小于3km,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之间 不应小于2km,枢纽与一般立体交叉之间不 应小于2.5km。 城市道路:两座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间距 按正线设计速度为80km/h、60km/h和 50km/h、40km/h,分别采用1km、0.9km、 0.8km和0.7km。

4.相交道路的交通量
一级公路为干线公路且被交叉公路为四车道,
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 量达到10000辆以上; 城市道路当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 4000~6000辆/小时(小客车),相交道路为 四车道以上,且对平面交叉口采取交通管理 及交通组织措施均难以改善交通状况,可设 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2.相交道路的件质 高速道路间及其同一级公路相交处,以及高 速道路和一级公路与交通繁忙的一般公路相 交时,均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3.相交道路的任务 高速道路、一级公路与通往大城市、重要政 治或经济中心、重点工矿区、重要港口、机 场、车站和游览胜地及重要交通源的公路相 交处,应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
2.
1)喇叭形立交
(1)A式: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入主线(或正
线)。
1)喇叭形立交
(2)B式:经环形左转匝道驶出主线(或正
线) 。
2)苜蓿叶式立交 (1)标准形


(2)带集散车道形

3)子叶式立交:

4)Y形立交:
定向Y形

4)Y形立交:
半定向Y形

5)X形立交:又称半定向式立交
3.道路资料 5.文书资料
(二)设计步骤 1.初拟方案 3.确定推荐方案 5.详细测量 2.确定比较方案 4.确定采用方案 6.技术设计
第四节 匝道设计
一、匝道的设计依据
(一)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类型及主线的线形
指标
(二)匝道设计速度
(三)规划交通量
匝道的规划交通量是指远景规划年限的交通 量,设计时一般采用设计小时交通量。
(2)右出左进式:左转车辆从右侧右转驶出,
在匝道上左转,到相交道路后直接由左侧驶 入。
(3)右出右进式:左转车辆在右侧驶出后左
转弯,到相交道路的右侧驶入。
3)环圈式匝道
左转车辆先驶过正线跨线构造物,然后向右 回转约270°达到左转的目的。 特点:是右出右进;不需设构造物;匝道线 形指标差。
(四)通行能力
匝道的通行能力取决于匝道本身和出、入口 处的通行能力,以三者之中较小者作为采用 值。单车道匝道的最大设计通行能力为1200 辆/h。
二、匝道的基本形式
1.右转匝道

车辆从正线右侧驶出 后直接右转,到相交 道路的右侧驶入,一 般不设跨线构造物。
2.左转匝道
车辆须转约90~270°越过对向车道,
二、按立体交叉的交通功能分类
(一)分离式立交
构成: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 间分离,上、下道路无匝道连接的交叉方式。 特点:结构简单,占地少,造价低,但相交 道路的车辆不能转弯行驶。 适用范围:高速道路与铁路或次要道路之间 的交叉。

(二)互通式立交 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 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 驶的交叉方式。 特点:车辆可转弯行驶,全部或部分消灭了 冲突点,各方向行车干扰较小,通行能力大, 但立交结构复杂,占地多,造价高。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为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和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类。

三、匝道的特性
1.独立性
一座立体交叉的所有左转匝道只采用一种左
转匝道形式,可以组成完全对称的立体交叉。 如全苜蓿叶式、X形等。 2.对称性 3.组合性

1.对称性:
4.可达性
5.局域性
一个象限集中布置
两个象限集中布置
三个象限集中布置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线形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硬路肩较窄时
硬路肩较宽时
二、变速车道设计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
辆变速行驶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 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速车道。包括加速车 道和减速车道。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 的附加车道称为减速车道;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 的附加车道称为加速车道。

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一般为高速公路与高速
公跨之间的交叉,其匝道无收费站等设施, 且应保证所有交通流无交叉冲突,也不得合 并设置收费站。
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为除枢纽互通式立体交
叉之外的其他互通式立体交叉,常用于高速 公路或一级公路与双车道公路之间的交叉, 允许合并设置收费站和在被交叉公路的匝道 端采用平面交叉。
2.匝道竖曲线半径
(三)匝道横断面及加宽
1.匝道横断面
2.匝道圆曲线加宽
(四)匝道的超高及其过渡
1.超高值 超高值按表9-12选用,积雪冰冻区超高不得
大于6%,合成坡度不得大于8%。当圆曲线 半径大于表9-13所列值时,宜保持正常路拱。
2.超高过渡段
超高过渡段长度计算公式与正线相同。 一般以正线边线不动并作为匝道超高的旋转
轴,沿超高过渡段逐渐变化,直至达到圆曲 线内的全超高。 3.超高设置方式 超距
匝道全长只需满足停车视距要求。匝道停车
视距如表9-14,积雪冰冻地区应大于括号内 数值。 2.识别距离 正线上分流点之前的视距应大于1.25倍的正 线停车视距。有条件时,宜满足表9-15所列 的识别视距。

(三)立体交叉形式选择的方法步骤 1.初定立体交叉的基本形式
2.立体交叉的几何形状及结构的选择 3.立体交叉方案比选 方案比选的两种方法: 1)综合评价法
2)技术经济比较法
三、立体交叉的设计资料和设计步骤

(一)设计资料
1.自然资料 4.排水资料

2.交通资料 5.文书资料
除环圈式匝道外,至少需要一座跨线构 造物。 左转匝道的分类:左转匝道可分为直接 式、半直接式、环圈式匝道三种类型。
1)直接式:又称定向式或左出左进式。左转
车辆直接从左侧驶出,到相交道路的左侧驶 入。
2)半直接式:又称半定向式匝道
。分为三
种形式。 (1)左出右进式:左转车辆从左侧直接驶出 后左转弯,到相交道路时由右侧驶入。
互通式立体交叉分类及平面布置方式
根据车流轨迹线的交叉方式分类:
1.部分互通式立交
定义: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之间至少有一
个平面冲突点的交叉。 适用条件:当个别方向的交通量很小或分期 修建时,高速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地形地 物限制某个方向不能布设匝道时可采用这种 类型立交。 代表形式:菱形立交、部分苜蓿叶式立交等。
1.匝道圆曲线半径: 公路:通常取大于一般值的半径,当受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