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组合逻辑电路

合集下载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侯建军)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侯建军)

§1-2 逻辑代数基础
逻辑变量及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逻辑代数的运算公式和规则
逻辑变量及基本逻辑运算
一、逻辑变量
取值:逻辑 0 、逻辑 1 。逻辑 0 和逻辑 1 不代 表数值大小,仅表示相互矛盾、相互对立 的两种逻辑状态
二、基本逻辑运算 与运算 或运算 非运算
返 回
与逻辑
只有决定某一事件的所有条件全部具备, 这一事件才能发生
乘基取整法 :小数乘以目标数制的基数( R=2 ),第 1一次相乘结果的整数部分为目的数的最高位 0 1 K0 0 -1,将其小 数部分再乘基数依次记下整数部分,反复进行下去, 直 K-1 K-2 K-3 K-4 K-5
由此得:(0.65)10=(0.10100)2 综合得:(81.65)10=(1010001.10100)2
逻辑表达式
―-‖非逻辑运算符
F= A
逻辑符号 1 A
F
三、复合逻辑运算 与非逻辑运算 或非逻辑运算 与或非逻辑运算
或逻辑真值表
A 0 0 1 1 B 0 1 0 1 F 0 1 1 1 逻辑符号 A 1 B
F
或逻辑运算符,也有 N个输入: 用“∨”、“∪”表 逻辑表达式 示 F= A + B+ ...+
F= A + B
N
返 回
非逻辑
当决定某一事件的条件满足时,事件不发 返 回 生;反之事件发生,
非逻辑真值表 A F 0 1 1 0
§1-1 数制与编码
进位计数制 数制转换
数值数据的表示
常用的编码
§1-2 逻辑代数基础
逻辑变量及基本逻辑运算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逻辑代数的运算公式和规则

电子技术基础马磊主编 课后练习填空题整理

电子技术基础马磊主编 课后练习填空题整理

示为(������������������������������������������������������������������������)������������������������������������������,用余 3 码可表示为(������������������������������������������������������������������������)余������码。
������������
反 向 电 压 ������������������ =50 ������ V , 若 采 用 桥 式 整 流 电 路 , 二 极 管 承 受 的 最 大 反 向 电 压 ������������������ =50 ������V, 若采用半波整流电容滤波电路, 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100V, 若采用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二极管承受的最大反向电压������������������ =50 ������V。 (4) 已知负载上的直流电 流 ������������ =100mA ,若采用半波 整流电路,通过二极管 的电流 (5) (6) (7) (8) (9) (10) 第六章 (1) (2) ������������ =100mA,若采用桥式整流电路,通过二极管的电流������������ =50mA。 电容滤波电路中的电容与负载相并联,适用于负载电阻比较大的场合,交 电时间常数越大,输出波形脉动越小。 电感滤波电路中的电感与负载相串联,适用于负载电阻较小的场合。 对二极管产生较大冲击电流的是电容滤波电路,对二极管产生较小冲击电 流的是电感滤波电路。 如果通过稳压管的反射电流小于������������min ,则稳压管工作在截止状态,这时稳 压管不起稳压作用。 串联型稳压电路由采样环节、基准环节、放大环节、调整环节四个环节构成。 三端集成稳压器 W7809 输出正电压 9V,W7909 输出负电压-9V。 数字电路基础 输入有 0 得 1,全 1 为 0 是与非门;输入相同为 0,相异为 1 是异或门。 三极管具有放大、饱和、截止三种状态,在模拟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 在数字电路中,三极管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

第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解答

第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解答

第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解答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复习思考题3-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从电路结构上看,组合电路只由逻辑门组成,不包含记忆元件,输出和输入之间无反馈。

任意时刻的输出仅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而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无关,即无记忆功能。

3-2 什么是半加什么是全加区别是什么若不考虑有来自低位的进位将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称为半加。

两个同位的加数和来自低位的进位三者相加,称为全加。

半加是两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全加是三个1位二进制数相加。

3-3 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工作特点编码器的工作特点:将输入的信号编成一个对应的二进制代码,某一时刻只能给一个信号编码。

译码器的工作特点:是编码器的逆操作,将每个输入的二进制代码译成对应的输出电平。

3-4 用中规模组合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是应注意什么问题中规模组合电路的输入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固化在芯片中,不能更改,因此用中规模组合电路实现组合逻辑函数时要对所用的中规模组合电路的产品功能十分熟悉,才能合理地使用。

3-5 什么是竞争-冒险产生竞争-冒险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竞争-冒险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当输入信号改变状态时,输出端可能出现虚假信号----过渡干扰脉冲的现象,叫做竞争冒险。

门电路的输入只要有两个信号同时向相反方向变化,这两个信号经过的路径不同,到达输入端的时间有差异,其输出端就可能出现干扰脉冲。

消除竞争-冒险的方法有:接入滤波电容、引入选通脉冲、修改逻辑设计。

习 题3-1试分析图所示各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解: (a)图 (1) 由逻辑图逐级写出表达式:)()(D C B A Y ⊕⊕⊕=(2) 化简与变换:令DC Y B A Y ⊕=⊕=21则 21Y Y Y ⊕=(3)由表达式列出真值表,见表。

输入中间变量中间变量 输出 A B C DY 1 Y 2 Y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10 1 1 0 00 1 1 0 1(4)分析逻辑功能:由真值表可知,该电路所能完成的逻辑功能是:判断四个输入端输入1的情况,当输入奇数个1时,输出为1,否则输出为0。

组合逻辑电路 课后答案

组合逻辑电路   课后答案

第4章[题].分析图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输出的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逻辑功能的特点。

图P4.1B YAP 56P P =图解:(1)逻辑表达式()()()5623442344232323232323Y P P P P P CP P P P CP P P C CP P P P C C P P P P C P PC ===+=+=++=+ 2311P P BP AP BABAAB AB AB ===+()()()2323Y P P C P P CAB AB C AB ABC AB AB C AB AB CABC ABC ABC ABC=+=+++=+++=+++(2)真值表(3)功能从真值表看出,这是一个三变量的奇偶检测电路,当输入变量中有偶数个1和全为0时,Y =1,否则Y=0。

[题] 分析图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Y 1、、Y 2的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指出电路完成什么逻辑功能。

图P4.3B1Y 2[解]解: 2Y AB BC AC =++12Y ABC A B C Y ABC A B C AB BC AC ABC ABC ABC ABC =+++=+++++=+++()())由真值表可知:、C 为加数、被加数和低位的进位,Y 1为“和”,Y 2为“进位”。

[题] 图是对十进制数9求补的集成电路CC14561的逻辑图,写出当COMP=1、Z=0、和COMP=0、Z=0时,Y 1~Y 4的逻辑式,列出真值表。

图P4.4[解](1)COMP=1、Z=0时,TG1、TG3、TG5导通,TG2、TG4、TG6关断。

,(2)COMP=0、Z=0时,Y1=A1,Y2=A2,Y3=A3,Y4=A4。

、COMP=1、Z=0时的真值表、Z=0的真值表从略。

[题] 用与非门设计四变量的多数表决电路。

当输入变量A、B、C、D有3个或3个以上为1时输出为1,输入为其他状态时输出为0。

[解] 题的真值表如表所示,逻辑图如图(b)所示。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复习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复习
(4)给定F的或与表达式求F的标准与非-与非表达式: 由F的或与表达式→卡诺图→得到F的与或表达式→两次求反→ F的标准或非-或非表达式
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 公式法化简
① F=(A⊕B)(B⊕C) ●A+B+A+C
解: F=[(A⊕B)(B⊕C) +A+B] ●(A+C) =[(AB+AB)(BC+BC)+A+B) ●(A+C)
第二章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 1 若A、B、C、D、E为某逻辑函数输入变量,函数的最大项表达式 所包含的最大项的个数不可能是: A 32 B 15 C 31 D 632 2 以下表达式中符合逻辑运算规则的是: A. C●C=C2 B. 1+1=10 C. 0﹤1 D. A+1=1 3 符合逻辑运算规则的是: A. 1×1=1 B. 1+1=10 C. 1+1=1 D. 1+1=2 4 逻辑函数F=AB+CD+BC的反函数F是:_____;对偶函数F﹡是:____; 5 逻辑代数的三个重要规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逻辑函数有n个变量时,共有____种变量取值组合。 6 异或与同或在逻辑上正好相反,互为反函数,对吗? 7 逻辑变量的取值,1比0大,对吗? 8 F=A⊕B⊕C=A⊙B⊙C,对吗? 答案:1. D 2. D 3. C 4. ___ 5. ____ ____ 6. √ 7. × 8. √
第一章 绪论 1.数制的转换 (1)任意进制→十进制(按位权展开相加) (2)十进制→任意进制(除R取余,乘R取整) (3) 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中介法) (4)精度要求(1/Ri<精度要求值) 2.常用的BCD码 有权码(8421码、2421码、5121码、631-1码) 无权码(余3码,移存码、余3循环码)。

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⒊ 8-3线优先编码器74LS148
7.2.2 译码器
将给定的二值代码转换为相应的输出信号或另一种形式 二值代码的过程,称为译码。 能实现译码功能的电路称为译码器(Decoder)。译码 是编码的逆过程。 ⒈ 工作原理 为便于分析理解,以2-4线译码器为例。
⒉ 3-8线译码器74LS138
⒊ 译码器应用举例 【例7-6】 试利用74LS138和门电路实现例7-3中要求的 3人多数表决逻辑电路。 解:3人表决逻辑最小项表达式为:
⑵ 现象Ⅱ
⒉ 竞争与冒险的含义 ⑴ 竞争:门电路输入端的两个互补输入信号同时向相反 的逻辑电平跳变的现象称为竞争。 ⑵ 冒险:门电路由于竞争而产生错误输出(尖峰脉冲) 的现象称为竞争-冒险。 对大多数组合逻辑电路来说,竞争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但竞争不一定会产生冒险,而产生冒险必定存在竞争。
⒊ 判断产生竞争-冒险的方法 ⑴ 或(或非)门,在某种条件下形成 时, 会产生竞争现象;与(与非)门,在某种条件下形成 时,会产生竞争现象。 ⑵ 卡诺图中有相邻的卡诺圈相切。
8选1数据选择器74LS151/251
数据选择器应用 【例7-10】 试利用74LS151实现例7-3中要求的3人多 数表决逻辑电路。 解:3人表决逻辑最小项表达式为: Y=
7.2.5 加法器
⒈ 半加器(Half Adder) ⑴ 定义:能够完成两个一位二进制数A和B相加的组 合逻辑电路称为半加器。 ⑵ 真值表:半加器真值表如表7-13,其中S为和, CO为进位。 ⑶ 逻辑表达式:S= =AB;CO=AB ⑷ 逻辑符号:半加器逻辑符号如图7-20所示。
⒉ 全加器(Full Adder)
⑴ 定义:两个一位二进制数A、B与来自低位的进位 CI三者相加的组合逻辑电路称为全加器。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

数字电路组合逻辑电路

分),如下图。 2)数字电路与数字系统





根据前面所述,提出数字电路地概念。数字电路是指以逻辑门为核心元件
连接关系
,以分立元件为辅助元件,根据设计电路所得元件引脚地连接关系组合而成地电路。
逻辑门地输入输出引脚承载地物理量是稳定地电压,只有高,低两种电平,在逻辑上
认为实现了1,0数字地传递。核心电路组合后,我们主要针对电路(函数)输入
形图体现地随时间数据变化地规律,就能找到时序电路地逻辑功能,但在组合电路里,转化为真值表
方法分析电路功能会更好。
8 1.2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组组合合逻逻辑析辑电电路路分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电路竞争与冒险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3)组合电路分析步骤 要分析逻辑电路功能,就要得到电路地逻辑图,转变为函数,真值表或波形图,然后按照 前面所述去分析其功能。 (1)根据逻辑门组成地电路,确定输入输出变量,从输入端开始,逐级写出每个逻辑门 地逻辑表达式,直到写出所有输出表达式为止。然后利用化简逻辑函数地方法对函数进 行化简,得到最简化地表达式。 (2)根据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根据真值表分析逻辑功能 (3)根据表达式与真值表分析电路地功能确定最后地电路功能,与实践相联系,确定 应用性功能。 该电路实现了或非门地功能。 (4)观察图形,分析电路可能存在地问题 实例1分析如图所示电路,要求: (1)列出逻辑表达式 (2)列真值表 (3)分析逻辑功能 (4)电路使用了几个芯片,哪里不合理?说明原因。
1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电路竞争与冒险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言宜慢,心宜善
阅 解

逻辑 设计
2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电路竞争与冒险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例题

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例题

9.4、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习题1、在一旅游胜地,有两辆缆车可供游客上下山,请设计一个控制缆车正常运行的逻辑电路。

要求:缆车A 和B在同一时刻只能允许一上一下的行驶,并且必须同时把缆车的门关好后才能行使。

设输入为A、B、C,输出为Y。

(设缆车上行为“1”,门关上为“1”,允许行驶为“1”)(1) 列真值表;(2)写出逻辑函数式;(3)用基本门画出实现上述逻辑功能的逻辑电路图。

解:(1)列真值表:(3)逻辑电路图:)()(____________BACBABACCBABCAF⊕=+=+=2、某同学参加三类课程考试,规定如下:文化课程(A)及格得2分,不及格得0分;专业理论课程(B)及格得3分,不及格得0分;专业技能课程(C)及格得5分,不及格得0分。

若总分大于6分则可顺利过关(Y),试根据上述内容完成:(1)列出真值表;(2)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并化简成最简式;(3)用与非门画出实现上述功能的逻辑电路。

(3)逻辑电路图(2)逻辑函数表达式BCACABCBABCCBABCCBAABCBCAABCCBABCAF+=+=+=+=++=++=)()(__________________ABFAFBCAFBC3、中等职业学校规定机电专业的学生,至少取得钳工(A)、车工(B)、电工(C)中级技能证书的任意两种,才允许毕业(Y )。

试根据上述要求:(1)列出真值表;(2)写出逻辑表达式,并化成最简的与非—与非形式;(3)用与非门画出完成上述功能的逻辑电路。

(3)逻辑电路: (2)逻辑表达式:最简的与非—与非形式:ABC C AB C B A BC A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 AB BC AC F ••=•+=++=++=4、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加器,输入变量有:A 为被加数,B 为加数,C 为较低位的进位,输出函数为本位和S 及向较高位的进位H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否则发出报警信号。试用与非门实现此报警逻辑电路。
解: 设电机停车输入为 1,报警输出为 1 。
真值表
化简逻辑 函数:
BC A 00
01
11
10
00 0 0 1
ABC F 0000 0010
11 1 0 1 逻辑电路:
A
&
& B
&F
0101 0110 1001 1011 1101 1110
C
&
&
F = ABC + ABC + ABC + ABC
AiBi--被加数和加数,Ci-1--低位进位,Si--本位和,Ci--进位 真值表
Ai
Bi
Ci-1
Si
Ci
0
0
0
0
0
0
0
1
1
0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0
1
0
1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1
1
Ai
Bi
Ci-1
Si
Ci
全加器真值表 0
0
0
0
0
3输入2输出
0 0
0 1
1 0
1 1
0 0
0
1
1
0
1
1
0
0
1
0
&
3
F=B
F=AM+BM
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
任务
最简逻
要求 设计 辑电路
分析步骤:
1. 根据给定要求进行逻辑抽象,确定逻辑变量的取值 2. 根据给定逻辑列出真值表(输入输出变量的关系列表) 3. 由真值表写出逻辑表达式 4. 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和逻辑变换 5. 画出逻辑电路图
一. 单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10 1 1 1
AB
转换成与非逻辑:
AC
F = AB + AC = AB ⋅ AC
4. 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 F = AB + AC = AB ⋅ AC
A
&
B
&F
&
C
例3某选煤厂由煤仓到洗煤楼用3台电机ABC带动三条皮带运煤,设 煤流方向为C→B→A。为避免停车时出现煤的堆积,要求3台电 机必须顺煤流方向依次停车,即:A停则B必须停,B停则C必须
例10-2:设计三人表决器。三位老师表决(其中之一为 指导老师), 只有指导老师加其他一名或两名老师同意, 答辩才合格通过。用与非门实现逻辑电路。
1. 首先指明逻辑符号取“0”、“1”的含义: 输入变量A、B、C为三位老师的表决, 设A为指导老师, 同意为“1”, 不同意为“0”;输出变量为 F, 答辩通过为 “1”, 不合格为“0”。
第十章 组合逻辑电路
(Combination Logic Circuit)
§ 10.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 10.2 加法器 § 10.3 编码器 § 10.4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电路 § 10.5 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
逻辑电路分类:
组合逻辑电路 输出状态仅取决于当前

的输入信号, 电路无记忆
= BC+ AC+ AB
10 0 10 10 1 01 11 0 01
BC A 00 01 11 10
00
0
1
0
11 1 11
10
1
1
1
F1 = A ⊕ B ⊕ C
A B
F2= BC+AC+AB A B
C A
=1
=1 F1
C
&
&
≥1
F2
&
常用逻辑电路的分析设计
门电路为小规模集成电路SSI(Small Scale Integration); 有特定功能的常用集成芯片为中规模集成电路MSI 。
设计编码器的过程与设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相同, 首先列出真值表,再写出逻辑表达式并化简,最后画 出逻辑图。
8421BCD码编码器真值表
I0 I1 I2 I3 I4 I5 I6 I7 I8 I9 D C B A S 输出有效标志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S=1: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1 输出DCBA为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有效编码 00010000000011 1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1 S=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0 1 1 输出DCBA为 00000010000110 1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1 1 非有效编码 00000000101000 1 00000000011001 1
F=ABCD+ABCD+ABCD+ABCD =ABD+ABC+ACD =ABD ABC ACD
CD AB 0 0 01 11 10
A
&
00
01
B
&
&F
C
11
1 11
10
1
& D
二).多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例: 三个车间用两台发电机供电:1.小发电机供一个车间开工; 2.大发电机供两个车间开工; 3.当三个车间同时开工, 必须两 台发电机同时工作。 设F1为小发电机, F2为大发电机
输入有效信号(0有效或1有效) 输出编码:二进制或二-十进制(原码或反码)
4-2线二进制编码器
I3 I2 二进制 B
I0 1 0
I1 I0
编码器
A
0 0
逻辑框图
22个输入对应2位输出代码
A= I2+ I3 B= I1+ I3
4-2线二进制编码器真值表
I1
I2
I3
A
B
00000
10001
01010
00111
A = I1I2I3I4I5I6I7 + I3I4I5I6I7 + I5I6I7 + I7 = I1I2I4I6 + I3I4I6+I5I6+I7
用非门、与门、或门、与非门可实现逻辑电路
§ 10.4 译码器和数字显示电路
译码是编码的逆过程,即将某个二进制代码翻译 成电路的某种状态。 一、二进制译码器
Ai---被加数; Bi---加数; Si---本位和; Ci ---进位
真值表
逻辑电路
Ai
Bi
Si
Ci
Ai
0
0
0
0
Bi
0
1
1
0
1
0
1
0
1
1
0
1
=1
Si
& Ci
Si = AiBi + Ai Bi = Ai ⊕ Bi Ai
半加器
Si
Ci = AiBi
Bi
Ci
逻辑符号
二、全加器
相加时,既考虑加数、被加数,又考虑低位来的进位
输入为电平状态(1有效), 输出为二进制编码
B
A
≥1 ≥1
输入端I1~I3只准同时 出现一个有效信号“1”
逻辑电路
I1
I3 I2
二、二-十进制编码器
8421BCD码是常用的二-十进制编码。
将十个状态(对应于一位十进制的十个代码)编制 成四位BCD码。
十个输入
编码
四位BCD码
设十个输入端为I0∼I9 十种状态,对应的输出设为 D、C、B、A共四位。
由2个半加器构成一个全加器 Ai
=1 Bi
半加器
Si = Ai ⊕Bi Ci = AiBi
全加器
&
Si =(Ai ⊕ Bi ) ⊕ Ci-1
C i= AiBi+Ci-1(Ai ⊕ Bi )
Ci-1
=1
Si
Si Ci
&
≥1 C i
全加器
Ai Bi Ci-1
三、多位数加法器
用4个全加器构成一个4 位二进制加法器



时序逻辑电路
输出状态除了与当前的 输入信号有关外,还与 以前的状态有关,电路 有记忆功能
§ 10.1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 电路
逻辑功能
分析
分析步骤: 1. 由逻辑电路逐级写出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2. 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变换 3. 列出真值表 4. 分析逻辑功能
输入低电平有效,
I7 的优先级最高
C = I4I5I6I7 + I5I6I7 + I6I7 + I7 = I4 + I5 + I6 + I7 = I4I5I6I7
B = I2I3I4I5I6I7 + I3I4I5I6I7 + I6I7 + I7 = I2I4I5 + I3I4I5 + I6 + I7
例1:分析下图电路的逻辑功能。 1. 由逻辑电路逐级写出输出端的逻辑表达式 2. 对逻辑表达式进行化简、变换
F= A⋅B⋅A⋅A⋅B⋅B = A⋅B⋅A+A⋅B⋅B
=(A + B)⋅ A +(A + B)⋅ B = A ⋅ B + A ⋅ B
&
A⋅B⋅A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