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矛盾求解
解决中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的价值原则与根本途径——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背景下
活需要。
[ 关 键 词 ] 新 时 代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 社 会 主 要 矛 盾 ;全 面 深 化 改 革
中 图 分 类 号 :D6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 — 3 9 2 6 ( 2 0 2 1 ) 0 6 — 0 0 8 3 - 0 7
基 金 项 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18JZD0 0 1 )阶段 性成果。
8 4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 期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中国处于新 的历史方位,从 根 本上说是由社会主要矛盾的转 变决定的。唯 物 史 观 认 为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 根 本 动 力 是 生 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 建筑之间的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 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结构。但 是 ,事物的性质和发 展 走 向是一系列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一个矛盾系 统在起作用。在 这 一 矛 盾 系 统 中 ,各种矛盾的地 位 和 作 用 不 同 ,其 中 必 然 存 在 一 个 主 要 矛 盾 ,占有 主 要 地 位 和 起 决 定 性 作 用 。同 时 ,规定事物性质的 也不仅取决于事物的主要矛盾,还取决于矛盾的 主要方面。因 此 ,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 的历史方位,关键就要抓住中国 社 会 发 展 的 主 要 矛盾及其主要方面的发展变化。新 中 国 成 立 后 , 除 短 期 地 把巩社会主要矛盾的判 断 ,总体上是基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和人民需 要之间的状况,进而决定 了 中 国 发 展 的 历 史 方 位 和时代主题。
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归根到底 取决于生产的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民日 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的新判断,一 方面反映的是一定生产发 展阶段的局限性,另 一方面反映的是人的自由全 面发展水平又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中国新的社 会主要矛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处于新的历史 方 位 ,是 改 革 开 放 四 十 多 年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经 过 四 十 多 年 的 大 力 发 展 ,“人 民 美 好 生 活 需 要 曰 益 广 泛 ,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 在 民 主 、法 治 、公 平 、正 义 、安 全 、环境等方面的要 求日益增长。 同 时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 显著提高,社 会 生 产 能 力 在 很 多 方 面 进 入 世 界 前 列 ,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 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 约因素。”[K)](P'in说 明 这 一 判 断 不 仅 具 有 理 论 依 据 ,也是基于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需求转变的客 观实际。
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
矛盾特殊性原理是一种方法论,其核心概念是指在矛盾普遍存在的前提下,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该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是,矛盾是事物内部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矛盾的特殊性则表明每个矛盾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每一种矛盾都有其解决的特殊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深入分析矛盾的具体特点,找出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然后,根据矛盾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具体方法包括:第一,分析矛盾的性质,明确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确定重点解决对象。
第二,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出矛盾的关键点和矛盾的主要矛盾方面。
第三,根据矛盾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矛盾。
这些方法可以包括调整矛盾双方的关系、改变矛盾的性质、转变矛盾的主要方面等。
总之,矛盾特殊性原理方法论是一种有针对性的解决矛盾的方法,通过深入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找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论的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各种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物理学中的“矛盾”
物理学中的“矛盾”【摘要】:矛盾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的普遍存在,利用“矛盾思想”解决物理问题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物理学、矛盾、吸引与排斥、解题思路一、前言辩正唯物主义中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着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倾向。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即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思维,无论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矛盾都是普遍存在的。
整个物质世界,从宇观到宏观,从宏观到微观,所有物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运动变化着的。
故以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的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任务的物理学中也普遍存在着矛盾。
我们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发现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一个层次,完全能够用矛盾思想和方法去认识较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并把这一思想和方法用在解题的过程中。
二、物理世界普遍存在着“矛盾”恩格斯曾指出:“在非生命世界中‘一切运动都存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中’”,并说:“相互作用是事物的真正的终极原因。
”这不难看出,恩格斯是把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看作是非生命世界运动的基本矛盾。
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在物质运动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引力和斥力、收缩和膨胀、凝聚和扩散、吸收和辐射等。
正是吸引和排斥的矛盾存在和相互斗争,推动了物质世界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吸引和排斥这一基本矛盾在物理学中的具体表现。
1、分子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分子之间既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因此,每个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在常温下,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大约为每秒几百米,一秒钟内,分子之间的碰撞次数大约高达几十亿次。
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热就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
分子不停息、无规则的热运动,总是要使分子远离平衡态,这是排斥作用。
而分子力(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作用的结果,总是使分子保持在平衡位置附近,这是吸引作用。
这样,就使分子力和热运动之间的矛盾,贯串于分子运动的全过程,并决定着物体通常的三种聚集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TRIZ 矛盾矩阵表简介课件完整版资料
48个通用工程参数解释
有害的散发 增加的9个通用工程参数
2003年矛盾矩阵表是由美国科技人员在引入TRIZ理论基础上,对1500万 信息的数量:一种(附属)系统的信息资源(资料)的数量。
兼容性/可连通性 信息的数量:一种(附属)系统的信息资源(资料)的数量。
2003年矛盾矩阵表是由美国科技人员在引入TRIZ理论基础上,对1500万
安全性 移动物体的面积:面积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的任意二维尺寸。
静止物体的长度:长度是指静止物体的任意线性尺寸,如长、宽、高、角度 移动物体的面积:面积是指物体内部或外部的任意二维尺寸。
易受伤性 2003矛盾矩阵表上不再出现有空格,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求解同时在矛盾矩阵表中显现,为设计者不仅为解决技术系统的技术矛盾,
1970与2003矛盾矩阵表的比较
• 2003年矛盾矩阵表是由美国科技人员在引入TRIZ理论基础上,对1500万 件专利加以分析、研究、总结、提炼和定义的结果。
• 增加了9个通用工程参数,由39个变为48个; • 2003矛盾矩阵表上不再出现有空格,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的求解同时在
矛盾矩阵表中显现,为设计者不仅为解决技术系统的技术矛盾,同时也为 解决技术系统的物理矛盾提供了有序、快速和高效的方法 • 在2003矛盾矩阵表上提供的通用工程参数矩阵关系由1263个提高到2304 个,同时,在每一个矩阵关系中所提供的发明原理个数也有所增加,致使 帮助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解决发明问题的方法,更加高速、有效、大幅度提 高创新的成功率。 • 注意:1970与2003矛盾矩阵表上的显示技术特性的通用工程参数编码是 不同的,使用时应注意分别对照使用,不宜混搅。 • 新增加的37个发明原理,尚未列入2003矛盾矩阵表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完善。
9-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计算
第9章
结构可靠度分析与计算
·159·
解:(1) 取用抗力作为功能函数。 Z = fW − M = fW − 130.0 × 106 极限状态方程为 Z = fW − M = fW − 130.0 × 106 = 0 由式(9-9)得: μ Z = μ f μW − M = 234 × 9.0 × 105 − 130.0 × 106 = 8.06 × 107 N ⋅ m 由式(9-9)得:
R=Rc+Rs=fcAc+fyAs 混凝土抗力 Rc 的统计参数为:
μRc=Acμfc=500×300×24.8=3720kN σRc=μRcδfc=3720×0.20=744.0kN
钢筋抗力 Rs 的统计参数:
μRs=Asμfy=1964×380=746.3kN σRs=μRsδfy=746.3×0.06=44.8kN
查表 9-1 可得,相应的失效概率 Pf 为 2.06×10-4。
·157·
·158·
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
9.2
9.2.1 均值一次二阶矩法
结构可靠度计算
均值一次二阶矩法(中心点法)是在结构可靠度研究初期提出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路 为:利用随机变量的平均值(一阶原点矩)和标准差(二阶中心矩)的数学模型,分析结构的可 靠度,并将极限状态功能函数在平均值(即中心点处)作 Taylor 级数展开,使之线性化,然 后求解可靠指标。 设 X1,X2, …,Xn 是结构中 n 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 μ X 和
β=
μZ σZ
μ
=
g ( μ X ,μ X ,…,μ X )
1 2 n
(9-10)
μ
g 2 2 (∂ ) σX ∑ i =1 ∂ X i μ
子结构法
子结构法进行上部结构刚度凝聚对于复杂的大型结构,当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时,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结构的未知量较多,而计算机的内存总是有限的,解题的规模往往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采用不同形式存储整体刚度矩阵和采用不同的方程组解法外,还可以通过结构本身来实现。
子结构方法就是求解大型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1.子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子结构的概念是单元概念的推广和扩大,即将若干个基本单元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结构单元,这个新的结构单元称为原结构的子结构或称为广义单元(大单元)。
将一个大型的复杂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先分别确定各子结构的刚度特性,然后再将子结构装配成整体结构,最后确定整体结构的刚度特性。
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子结构法。
采用子结构分析,可将一个大型问题化为若干各小问题,将大型的联立方程组分解为若干组小型的方程组,从减小计算机的内存,实现微机解大题的作用。
图1所示的钢架按照一般有限元解法,共有24各未知节点位移,需解24元的联立方程。
如果把两侧钢架各看成一个子结构,则可将原结构看成是由子结构Ⅰ、Ⅱ和杆单元Ⅲ的组合体系。
子结构Ⅰ、Ⅱ各有12个未知的结构位移,而组合体系仅有6个未知的结构位移。
图 1 子结构法示意图在所有的结点中,子结构与子结构或子结构与一般单元连接的节点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节点称为交界节点或外部节点,如图1的节点C、B。
因此,可以将子结构看成是在外部节点处与组合体系的其他单元连接的广义单元(大单元)。
这个广义单元本身就是由若干一般单元组成的,而组合体系则是由若干广义单元与一般单元所组合成的。
2.子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1)建立子结构外部节点位移与外部节点力之间的刚度关系,由此得到子结构相对于外部结点位移的刚度矩阵。
此刚度矩阵简称为子结构外部结点刚度矩阵。
2)求出个子结构的刚度矩阵后,按照子结构的外部节点自由度在总刚矩阵的对应自由度上叠加刚度矩阵元素,然后按照有限元的基本方法分析组合体系,从而得到组合体系的全部结点位移,其中包括外部结点位移。
技术矛盾及解决方法
7
1 技术矛盾概述
• 1.1矛盾的分类 • 1.工程矛盾、社会矛盾及自然矛盾。 • 2.TRIZ理论将矛盾分为三类,物理矛盾、技术矛 盾和管理矛盾。
18
打印装臵的发展
• 以打印装臵的发展作为技术矛盾及其解决研究的例子 • 也就是说,产生了下列矛盾:在提高打印质量的同时不能 增加墨水的成本。这个矛盾是用“机械系统替代法”解决 的,并且出现了激光打印机。 • 这样,打印装臵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来发展完善的。 任何一个人工系统都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的矛盾来发展的。
之间的误差,与图纸技术规范和标准所预定参数 的一致性。
30.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 外部环境或系统的其
他部分对物体的有害作用,使物体的功能退化。
31.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有害因素将降低物体或
系统的效率,或完成功能的质量。这些有害因素 来自于物体或作为其操作过程一部分的系统。
24
工程参数的意义
1.运动物体的重量 重力场中运动物体,作用在
防止其自由滑落的悬挂或水平支架上的力,常表 示为物体的质量。
2.静止物体的重量 重力场中静止物体,作用在
防止其自由滑落的悬挂、水平支架上或防止该物 体表面上的力,常表示为物体的质量。
3.运动物体的长度 运动物体的任意线性尺寸,不
一定是最长的长度。不仅可以是一个系统的两个 几何点或零件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是一条曲线 的长度或封闭环的周长。
30
18.照度 照射到某一表面上的光通量与该表面面积
19 .运动物体的能量消耗 运动物体执行给定功能
TRIZ方法冲突问题解决解析
与测量有关的参数:测量的必要性、测量精度
损失参数:能量损失、物质损失、信息损失、时间损失
1 运动物体的重量 2 静止物体的重量 3 运动物体的长度 4 静止物体的长度 5 运动物体的面积 6 静止物体的面积 7 运动物体的面积 8 静止物体的面积 9 速度
10 力
39个工程参数
11 应力与压力
21 功率
39個参数
几何参数:长度、面积、体积、形状
一般物理参数:重量、速度、力、应力/ 压强、温度、光照度
系统参数:作用于物体的有害因素、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功率参数;物体的能量消耗、功率
技术参数:操作时间、可靠性、强度、适用性和通用性、可制造性/ 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制造精度、设计复杂性、自动化程度、生产率、 对象的稳定性
12 形状
22 能量损失
13 结构的稳定性
23 物质损失
14 强度
24 信息损失
15 运动物体耐用时间 25 时间损失
16 静止物体耐用时间 26 物质或事物的数量
三种表现:①一个子系统中引入一种有用性能后,导致另一个子系统产
生一种有害性能,或增强了已存在的有害性能; ②一种有害性能导致另 一个子系统有用性能的变化; ③有用性能的增强或有害性能的降低使另 一个子系统或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例:動力對照耗油量、重量對照強度 物理矛盾
它是指为了实现某种功能,一个子系统或元件应具有一种特性,但同时 出现了与该特性相反的特性。物理矛盾的核心是指对一个物体或系统中 的一个子系统有相反的、矛盾的要求。
物理矛盾的解决
物理矛盾的解决原理 物理矛盾的解决一直 是TRIZ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TRIZ理论 的创始人———G.S.Altshuller提出了包 含有矛盾特性的空间分离、矛盾特性的时 间分离、通过物理作用及化学反应使物质 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等11种解决 原理。正确、科学地应用这些原理我们就 可以逐步实现对物理矛盾的深入分析和标 准化,最终实现物理矛盾的解决。下面介 绍四种解决原理。
triz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56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 •
•
•
矛盾矩阵的构造 矛盾矩阵是用39个通用工程特征参数组成的39×39正方矩 阵。 该矩阵的行是按39个通用工程特性参数依次排列,代表工 程参数需要改善的一方;该矩阵的列也是按39个通用工程 特性参数依次排列,代表工程参数可能引起恶化的一方。 矩阵元素用Mi-j表示,其下标i表示该元素的行数,下标j表 示该元素的列数。 由于矛盾不可能由自身造成,行与列号相同(i=j)的矩阵 元素Mi-j为空集,用“+”表示;若i≠j时,矩阵元素为空 集,指这两个特征参数间不构成矛盾,或是存在矛盾但尚 未找到适合的解,用“-”号表示;若i≠j时,矩阵元素 Mi-j为非空集,其数值为解决所在的行与列通用工程特征 参数所产生的技术矛盾的相关发明创新原理的编号,可在 技术矛盾矩阵表中找到。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是指材料、部件及子系 统等的数量,它们可以被部分或全部、临时或永久 地改变。 (27)可靠性是指系统在规定的方法及状态下完 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28)测试精度是指系统特征的实测值与实际值 之间的误差。减少误差将提高测试精度。 (29)制造精度是指系统或物体的实际性能与所 需性能之间的误差。 (30)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是指物体 对受外部或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程度。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TRIZ 40个发明创新原理
1分割原理 2抽取原理 3局部质量原理 4非对称原理 5组合合并原理 6多元性原理 7嵌套原理 8重量补偿原理 9预先反作用原理 10预先作用原理 11预置防范原理 12等势原理 13反向作用原理 14曲线曲面化原理 15动态原理 16部分超越原理 17多维运作原理 18机械振动原理 19周期性动作原理 20有效动作持续原 理21快速原理 22变害为利原理 23反馈原理 24中介原理 25自服务原理 26复制原理 27替代原理 28机械系统替代原理 29压力原理 30柔化原理 31孔化原理 32色彩原理 33同化原理 34自生自弃原理 35性能转换原理 36相变原理 37热膨胀原理 38逐级氧化原理 39惰性环境原理 40复合材料原理
TRIZ物理矛盾与技术矛盾解决原理
17 温度
18 光照度
19 运动物体的能量
20 静止物体的能量
21 功率
22 能量损失
23 物质损失
24 信息损失
25 时间损失
26 物质或事物的数量
序 号
名称
27 可靠性
28 测试精度
29 制造精度
30 物体外部有害因素作用的敏感性
31 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
32 可制造性
33 可操作性
34 可维修性
❖ 问题表述:波音公司在改进737 设计过程中, 希望发动机 增大功率,增大功率就需要吸入更多的空气,这样发动机罩 的直径需要增大,导致发动机罩与地面的距离变小,而发动 机罩与地面的距离又不希望减小,这就出现了技术冲突。
❖ 由此定义技术矛盾:增加功率(发动机功率)会降低物质 或事物的数量(发动机罩与地面的距离)。
1、空间分离原理。 ❖ 创新原理l:分割 ❖ 创新原理2:抽取 ❖ 创新原理3:局部质量 ❖ 创新原理4:增加不对称性 ❖ 创新原理7:嵌套 ❖ 创新原理13:逆向 ❖ 创新原理17:多维化 ❖ 创新原理24:借助中介物 ❖ 创新原理26:复制 ❖ 创新原理30:柔性外壳或薄膜
发明原理7: 嵌套
五、分离原理与40个创新原理的对应关系
。 ❖ 带来负面影响的参数:可制造性(No.32)变差,即要求扳手与螺母侧边
无间隙。
❖ 由矛盾矩阵确定可用发明创新原理M31-32=[4,17,34,26],即:
❖ No.4 不对称 ❖ No.17 维数变化 ❖ No.34 抛弃和修复 ❖ No.26 复制
❖ 对No.17及No.4两条发明创新原理的分析表明,扳手工作面 的一些点要与螺母/螺钉的侧面接触,而不是与其棱边接触, 就可解决该矛盾。
矛盾分析方法
矛盾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是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矛盾无处不在,矛盾的存在常常给我们带来困扰和挑战。
因此,掌握矛盾分析方法对于我们有效地应对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矛盾的本质。
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
矛盾的存在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并非完全消极。
通过深入分析矛盾的双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其次,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是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解决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通常是主要矛盾的附属矛盾。
因此,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避免陷入次要矛盾的泥沼。
再次,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善于运用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是矛盾分析方法的核心,它要求我们善于从事物的全面和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偏不倚地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最后,矛盾分析方法要求我们善于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
综合分析是指在分析问题时,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手段,全面地、系统地分析问题。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矛盾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正确认识矛盾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善于运用辩证思维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问题,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应用案例
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应用案例结构优化设计——结构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应用案例1. 引言结构优化设计是目前工程领域中一项重要且热门的研究方向。
通过优化设计的方法,可以提高结构的性能和效率,减少材料使用量和成本,同时满足结构的强度和刚度等工程要求。
本文将介绍结构优化的目标、方法和应用案例。
2. 结构优化的目标结构优化设计的目标是通过调整结构的形状、几何参数或材料分布等方式,使结构在预定条件下达到最优的性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最小重量设计:在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使结构的重量最小化,以减少材料使用和成本。
(2) 最大刚度设计:通过优化结构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分布,使结构的刚度最大化,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3) 最高自然频率设计:增加结构的自然频率,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和动力响应。
(4) 最小应力设计:通过优化结构的形状和材料分布,使结构的内部应力和位移最小化,以提高结构的寿命和可靠性。
3. 结构优化的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涉及到各种优化算法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数学规划方法:基于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优化模型,通过数学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解。
例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等。
(2) 进化算法:基于生物进化原理的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人工蜂群算法等。
这些算法通过不断迭代和变异,逐渐优化出最优解。
(3) 拓扑优化方法:通过调整结构的材料分布,实现结构重量的最小化。
例如,有限元法、拓扑优化法等。
(4) 参数优化方法:通过调整结构的几何参数和尺寸,优化结构的性能。
例如,响应面法、遗传算法等。
(5) 多目标优化方法:考虑多个相互矛盾的优化目标,通过多目标优化算法寻找一组最优解,形成一个权衡解集。
4. 结构优化的应用案例结构优化设计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案例:(1) 航空航天工程:在航天器的设计中,结构优化可用于最小化重量、减小湍流阻力、优化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等。
子结构法——精选推荐
子结构法进行上部结构刚度凝聚对于复杂的大型结构,当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时,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结构的未知量较多,而计算机的内存总是有限的,解题的规模往往受到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采用不同形式存储整体刚度矩阵和采用不同的方程组解法外,还可以通过结构本身来实现。
子结构方法就是求解大型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
1.子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子结构的概念是单元概念的推广和扩大,即将若干个基本单元装配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结构单元,这个新的结构单元称为原结构的子结构或称为广义单元(大单元)。
将一个大型的复杂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子结构,先分别确定各子结构的刚度特性,然后再将子结构装配成整体结构,最后确定整体结构的刚度特性。
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子结构法。
采用子结构分析,可将一个大型问题化为若干各小问题,将大型的联立方程组分解为若干组小型的方程组,从减小计算机的内存,实现微机解大题的作用。
图1所示的钢架按照一般有限元解法,共有24各未知节点位移,需解24元的联立方程。
如果把两侧钢架各看成一个子结构,则可将原结构看成是由子结构Ⅰ、Ⅱ和杆单元Ⅲ的组合体系。
子结构Ⅰ、Ⅱ各有12个未知的结构位移,而组合体系仅有6个未知的结构位移。
图 1 子结构法示意图在所有的结点中,子结构与子结构或子结构与一般单元连接的节点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节点称为交界节点或外部节点,如图1的节点C、B。
因此,可以将子结构看成是在外部节点处与组合体系的其他单元连接的广义单元(大单元)。
这个广义单元本身就是由若干一般单元组成的,而组合体系则是由若干广义单元与一般单元所组合成的。
2.子结构分析的基本思路1)建立子结构外部节点位移与外部节点力之间的刚度关系,由此得到子结构相对于外部结点位移的刚度矩阵。
此刚度矩阵简称为子结构外部结点刚度矩阵。
2)求出个子结构的刚度矩阵后,按照子结构的外部节点自由度在总刚矩阵的对应自由度上叠加刚度矩阵元素,然后按照有限元的基本方法分析组合体系,从而得到组合体系的全部结点位移,其中包括外部结点位移。
人工智能精品:知识表示方法
2.1 概 述
• 2.1.3 知识的分类 对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可得到不同的分类方法。
(1)以知识的作用范围划分,可分为常识性知识和领域性 知识。
(2)以知识的作用及表示来划分,可分为事实性知识、过 程性知识和控制性知识。
(3)以知识的确定性来划分,可分为确定知识和不确定知 识。
(4)按照人类的思维及认识方法来分,可分为逻辑性知识 和形象性知识。
∧TABLE(B)∧EMPTYTABLE(B)
问题的目标状态: AT(ROBOT,ALCOVE)∧EMPTYHANDED(ROBOT)∧ON(BOX,B)∧TABLE(A)
∧TABLE(B)∧EMPTYTABLE(A)
2.2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
▪2.2.4 一阶谓词逻辑表示法的特点
一阶谓词逻辑是一种形式语言系统,它用数理逻辑的 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即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蕴涵关系,其 有以下一些特点:
8
2.1 概 述
(2)不确定性
知识的不确定性包括不完备性、不确定性与模糊性: • 知识的不完备性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不具备解 决该问题所需要的全部知识。 • 知识的不确定性是指知识所具有的既不能完 全被确定为真,又不能完全被确定为假的特性。 • 知识的模糊性是指知识的“边界”不明确的 特性。
9
2.1 概 述
性的分别进行表示。其基本形式是
P→Q
或
IF P THEN Q
2.3 产生式表示法
2.3.3 知识的表示方法
1.确定性规则知识的产生式表示 P → Q 或者 IF P THEN Q
其中,P是产生式的前提;Q是一组结论或操作,用于指出前提P所指 示的条件被满足时,应该得出的结论或应该执行的操作。
2.不确定性规则知识的产生式表示 P → Q (置信度) 或者 IF P THEN Q (置信度)
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绪论结构优化设计是指在保证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对结构进行合理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参数的选择,使得结构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量尽量轻、构造紧凑、材料利用率高的设计方法。
结构优化设计是现代工程高效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轮船、飞机、汽车、建筑等领域,成效显著。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究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应用案例,旨在深入探究结构优化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第二章:结构优化设计的理论基础结构优化设计理论的基础是传统结构设计理论及其求解方法,结构优化设计则采用了现代优化理论和计算力学方法。
1. 优化理论优化设计理论主要包括多目标优化方法、动态规划方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算法。
多目标优化方法是指将多个不同的、相互矛盾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通过确定各个目标函数相对权重,找到一个尽量平衡的解决方案。
动态规划方法是一种基于DP算法的最优化方法,主要通过对整个问题空间的搜索,找到使得目标函数最优的解。
遗传算法则是通过模拟生物进化过程,产生新的个体解,并运用自然选择等筛选机制,得到最优解的一种计算机模拟方法。
2. 计算力学方法计算力学方法是将材料力学知识融入结构设计中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模态分析等方法。
其中有限元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计算力学方法,主要利用网格模型对结构进行建模,采用数值求解方法计算出结构各点的应力、位移等物理量,通过分析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评价结构的稳定性、强度等。
第三章:结构优化设计的实践应用1. 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领域是结构优化设计应用的典型案例之一,航空航天器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关系到它的飞行能力。
现在,结构优化设计已经成为航空航天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利用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航空航天器的整体重量,提高空中性能。
2. 汽车领域汽车作为现代城市生活的必需品,其结构设计同样对其性能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基本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包括如下主要内容:符号化与变元表示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公理化与结构思想,系统与统计思想,化归与辩证思想。
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对于学习者来说,思想就成为他们继进行思维活动的细胞与基础;数学及方法都是他们的思维活动的载体。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方法等)的本质认识。
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说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后者比前者更具体、更丰富,而前者比后者更本质、更深刻。
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并运用数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这种思维产物就是数学观点,对于数学方法来说,思想是相应的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基础。
方法则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
中学数学中出现的数学观点(例如方程观点、函数观点、统计观点、几何变换观点、向量观点等)和各种数学方法,都体现着一定的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认知结构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认知的实现因素。
学习的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数学认知过程,其实质是一个数学认知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实现的,在同化和顺应进行中,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数学认知结构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谓数学学习中的同化,就是主体把新的数学学习内容纳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种纳入不是机械的囫囵吞枣式的摄入,而是把新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原数学认知结构相适应。
纳入到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种纳入不是机械的囫囵吞枣式的摄入,而是把新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与原数学认知结构相适应。
那么,怎样加工新的数学材料才能使它与原数学认知结构相适应呢?它需要具有自觉的方向性和目的性。
肯定是在某种因素的指导下进行的。
在数学认知结构中,存在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心理成分三种主要因素,数学基础知识显然不具有思维特点和能动性,不能指导“加工”过程的进行,就像材料本身不能自己变成产品一个道理。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情形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情形作者:冯祖康冯显硕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2年第02期学生虽然熟悉待定系数法的定义与解题步骤,但机械模仿解题过程、缺乏灵活运用能力者居多。
笔者思考并总结了用待定系数法求解的三种主要情形,帮助学生从根本上感悟其妙处,提升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情形1:所求结果的概型易锁定,可优先考虑待定系数法初中数学中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解析式等问题,高中数学中求圆锥曲线方程、求数列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等问题,都具有相似的已知与设问架构。
求解时,我们可以先借助系数设出结果的基本形式,然后根据其他条件列出方程(组),最后借助方程求出该系数。
此种方法的哲学意蕴是先主后次,即先注重整体的统领地位,后灵活地协同部分。
例1 已知[a1=1],[an+1=2an+5],求[an]的通项公式。
解:[a2=2a1+5=7],设an=A·2n-1+B当[n]=1时,A+B=1 ①当[n]=2时,2A+B=7 ②联解①、②得:A=6,B=-5∴an=6×2n-1-5=3×2n-5例2 已知an=2n+1,bn=2n,求:[Tn]=[a1b1]+[a2b2]+…+[anbn]的前[n]项和。
解:设Tn=(An+B)·qn-B,A,B为待定系数,将[n]=1和[n]=2分别代入得[(A+B)×21-B=6(2A+B)×22-B=26] 解得[A=4B=-2]∴Tn=(4n-2)×2n+2=(2n-1)×2n+1+2掩卷而思,如果我们不知道递推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指数型函数an=Aqn-1+B,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式Sn=An2+Bn,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指数型函数Sn=A·qn+B,以及差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An+B)·qn-B,就不可能用待定系数法便捷地求解上述两个题目。
初中数学“结构不良型”问题的设计与思考(续)
卑学论教•}2021年第4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初中数学“结构不良型”问题的设计与思考(续)钱德春(江苏省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文章编号:1002-2171(2021)4-0021-032.3 “路径不确定”问题的设计策略有些问题有完整的条件,有明确的结论或问题,但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路不明确,需要自主明确从条 件到目标的路径。
案例5工人师傅将高为2 m的正方体货物沿坡面装进汽车长方体货厢。
货厢顶部的高度BC 为2.5 m,坡面A B的坡度为i=1:3,货物位置如图 10(1)所示。
考虑到货物较重,工人师傅试图将货物沿坡面A B向上推到适当位置后,轻松地平放进货厢。
请问工人师傅能否达到目的?为什么?不少学生见到这种问题会感觉不知所措。
一是 条件难以理解。
如“货物较重”意味着什么,什么位置 才是“适当位置”,“能否达到目的”的标准是什么,等 等。
二是生活体验不足。
现实中搬运这种货物的真实情况如何,需要生活经验和跨学科知识。
三是解决 路径不明。
问题只给出了条件和最终需要的结果,而 得到结果的路径和过程不明确。
到底需要研究什么,从什么角度思考,是否要从物理角度对斜面上的货物 进行力学分析,等等。
事实上,问题解决需要物理中的重心知识与简单 杠杆原理,无需对货物进行力学分析。
正方体“货物 较重”意味着不可抬起。
因此,“达到目的”的正常过 程是:通过推动货物使重心G落在直线C D上(如图 10(2)),此时货物绕点B转动(此时点B就是支点),使点F落在货厢底部,再沿水平面推动货物即可。
“达到目的”的标准是:当重心G落在直线C D上时,货物的E点到货厢底部的距离不大于货厢高度B C。
解决问题的路径是:过点£:作货厢底部的垂线交直线 F A于点P,垂足为H,作GQ丄F A,垂足为Q,分别在 A E F P和中求出与P H,将E H与BC的大小进行比较。
结论是=5,当重心G落在C D上时,货物的E点碰不到货厢顶部,故 工人师傅能达到目的。
因势利导化解部门与级部之间的矛盾冲突
因势利导化解部门与级部之间的矛盾冲突作者:朱静江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9年第03期[摘要] 级部扁平化管理有它既有的优势和作用,而在发挥其优势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与部门管理模式发生冲撞和摩擦,于是,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工作关系失衡,学校发展受到掣肘。
问题迫在眉睫,也亟待学校给出相应的求解办法,以便能化解彼此的矛盾。
为此,学校需要从制度、人才、历史角度来思考和权衡其中的利弊,只有设法平衡彼此关系,消除冲突才能找到出路,学校才能趋于稳定,并获得长足发展。
[关键词] 级部;扁平化管理;部门;矛盾;化解级部扁平化管理的确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校办公效率,相较于以往的学校“金字塔”层级管理模式有了质的改变和形态上的变迁。
然而,在注重效率提升的同时,却无形之中在部门与级部之间形成了某种“壁垒”,矛盾冲突不可避免,为此,学校该如何切实有效地化解其中的矛盾,将各类关系、功能和矛盾捋顺抚平呢?一、以制度为载体,将责权利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当部门和级部在实施和履行有关工作与职责的过程中,一旦出现矛盾冲突而无法回避的话,要么问题在于学校刚遭遇冲突,而并未切实拿出相应的对策;要么学校压根就不重视此类问题,甚至校级领导采取消解懈怠的做法和态度。
如果是后者,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解决学校领导班子的问题,然后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个问题,倘若是前者的话,我想,最应该考虑的办法是:责权利的分割与落实。
也就是说,通过学校相应平台和对话机制,促使部门与级部在履行职权上达成某种平衡,这种平衡既是工作范围上的,也是权利方面的,当然,还可能涉及人员安排等方面的事宜。
不管考虑哪部分内容的调整,学校层面的问题应该要立足相应的制度和章程,让各部门、各层级在衔接和落实工作上能有章可循,有进一步对话的空间和平台。
因此,为了调和部门与级部之间的矛盾,学校不妨先草拟相应的“游戏规则”,通过协商和积极对话的方式,先达成某种共识,然后,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通过相互碰撞、相互磨合,并对出现的问题采取进一步议事等方式来逐渐畅通彼此的关系,与此同时,只要方案合理有效,就应该对游戏规则进行完善和修订,以便最终达到双方利益、职权的平衡与互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性矛盾求解——重点品牌的现实压力与发展挑战更新日期:2011年8月1日烟草在线专稿从2011年上半年的情况看,全国卷烟销售结构提升的速度和幅度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虽然全国卷烟销售总量同比仅微增不足4%,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单箱批发均价增幅超过16%,产品结构的大幅提升推动了烟草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但相较于总体形势的向上趋好,相当一部分重点品牌并没有赶上全国卷烟结构的提升步伐。
1-6月,重点品牌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的总量增幅实现了超过40%的销售收入增长,但单箱批发均价的增幅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同时,有15个品牌单箱批发均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7个品牌单箱批发均价同比下降,有6个品牌单箱批发均价增幅小于1%。
总体而言,增幅偏低、增长偏缓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中华、玉溪这样结构相对稳定的高端品牌,二是红塔山、云烟等结构增长乏力的规模品牌,三是苏烟、泰山等品牌整合后拉低了产品结构。
是否可以就此得出结论,重点品牌的发展方式当前仍处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漫长过程当中,部分重点品牌结构偏低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对此,我们有如下的认识和判断:规模主导型品牌与结构主导型品牌的边界日渐模糊1-6月,全国有7个品牌商业销量突破百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个,前10个品牌的销售集中度超过46%,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与规模主导型品牌继续保持快速扩张相比,结构主导型品牌的表现更为抢眼——有9个在全国三类以上卷烟销量排名中进入前15位的品牌进入了全国商业销量排名前15位,红塔山、双喜、云烟等3个品牌三类以上产品销量超过百万箱,而去年同期仅有红塔山的三类以上产品销量达到百万箱,三类以上销量前10位品牌占全国销售比重达到61%,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
同时,芙蓉王、中华、玉溪3个纯一类品牌上半年销量均突破50万箱,利群、黄鹤楼两个一、二类烟为主的高端品牌也分别达到70万箱、50万箱以上,预计今年将出现第一个百万箱一类品牌和多个百万箱高端品牌。
实际上,从“十一五”后半程开始,结构主导型品牌开始以厚积薄发的姿态高歌猛进,中国烟草品牌格局已经并还将发生重大变化。
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旺盛的消费需求和企业的投入加大共同推高了高档烟市场,规模主导型品牌与结构主导型品牌之间的边界正在不断模糊,这种边界的模糊客观反映了结构提升的速度和幅度。
在高档烟对行业发展贡献度越来越大的背后,一味做大品牌规模的发展方式事实上已经难以为继,提升结构成为了行业战略层面的普遍共识,但“怎么想”与“怎么做”之间永远有一道天然的执行鸿沟——这首先需要我们认识到结构提升的过去,也要辨别现在的状态以及未来的趋势,边界模糊不是不同类型品牌的发展“过去时”,而是体现了结构提升的“现在进行时”——消费升级的节奏在不断的动态变化,品牌的战略设定与战术选择也要顺应这种变化,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抢在变化之前。
首先,对“532”进行重新认识。
在最初的理解当中,“532”多被认为是为规模型量身设定的目标——500万箱、300万箱、200万箱的目标表述体现了行业层面培育大品牌的总体取向,品牌发展的首要目标首先是达到上述规模目标,先解决生存权再寻求话语权,成为了企业不约而同的主流选择。
但是,全国卷烟结构提升的速度和幅度都超越了我们的预期,而行业层面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又对结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对532进行重新定义和认识。
第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532?直白讲,就是未来的532是什么样结构水平的500万箱、300万箱、200万箱品牌,很显然,空有规模的“大”品牌既不能解决“大而不强”的痼疾,也完全不符合“卷烟上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二,怎么样培育532?在贴牌式整合大行其道的背后,我们感受了企业在现实压力下作出决策的某种无奈,但更多的是暴露出来品牌培育能力的羸弱,最保险的做法往往是最平庸的选择,追求短期效益的选择只会是“治标不治本”,依靠1+1+1……累加起来的532笑不到最后。
其次,规模主导型品牌生存空间日益逼仄。
在上半年全国销量排名前20位品牌中,红金龙、红旗渠、黄果树、红梅、哈德门等5个品牌没有进入任何一项“双十五”排名,5个品牌仅有红金龙销量同比微增0.43%外,其余品牌销量同比均大幅下降,红旗渠、红梅的降幅都接近20%;同时,5个品牌仅有红金龙、哈德门单箱结构同比略涨,其余品牌结构继续下滑。
销量减少只是规模主导型发展陷入困境的外在表象,市场地位边缘化、资源投入锐减、缺乏政策支持从不同维度反映了规模主导型品牌的生存现状。
对于那些一直力图改良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结构的品牌而言,品牌价值的提升远比产销规模的做大要艰难曲折得多,而那些通过拉低产品结构来实现规模扩张的品牌,这种悲剧性的后果来得远比预期更快更严重,卷烟消费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仍然需要中低结构产品,但它们注定不能成为主角。
如果更加理性和现实地看待,以四、五类烟为主且单箱均价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品牌,已经没有继续做大规模的空间和可能,规模再大亦难改被最终淘汰的命运。
再次,结构性矛盾具有广泛的普遍代表性。
过去,我们总是乐观地认为结构性矛盾仅限于规模主导型品牌,但目前看来,相当一部分高端品牌实际上也面临着不小的结构困难——1-6月,中华、玉溪、黄鹤楼、利群的单箱均价仅增长不足1%,芙蓉王、苏烟、云烟甚至出现同比下降——单箱均价迟迟难涨只是表象,更令人担忧的是高端品牌也无力改变新品的表现平庸,上述品牌的持续增长主要有赖于成熟产品、主导规格的稳定表现,在品牌投入巨大、寄望甚高的新价区(多是高于主导规格的更高价区),它们同样没有令人信服的市场表现。
回顾过去几年卷烟消费结构的增长步伐,高档烟市场在迅速扩容上量的同时,产品的价格梯度保持了同步上移,以芙蓉王、玉溪、云烟为例,今天的“硬芙蓉王”、“软玉溪”、“软云烟”的含金量和价值感同过去根本不具备可比性,虽然它们的规模扩张了若干倍。
按照现在的结构扩容速度,谁又能保证现在的高端品牌未来不被低端化、边缘化?结构提升难的本质是品牌形象的固化和品牌维护的缺位在继续讨论卷烟品牌的结构性矛盾之前,先关注一下中国高档白酒标志性品牌茅台的提价历程——借鉴“烟酒不分家”的观点,茅台以提价的方法来应对消费结构提升与抵消通货膨胀影响,或可提供另外一种维度的论证模型和思考路径——从1988年以前8元一瓶,直至2011年春节1600元一瓶的高价还“一酒难求”,20多年时间茅台的零售价上涨了近200倍,尤其最近10年是“年年涨、年年俏”,茅台继续涨价仍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茅台这套方法的核心要义有二:一是严格控制产量(表现为产能有限的技术性因素),保证稀缺性;二是适时提价,维护品牌的溢价能力。
考虑到第一种方法具备明显的双刃剑式局限性,而烟草专卖体制下的价格管制也决定了第二种方法并不具备可行性,烟草品牌的结构提升必须另寻路径——推出更高结构产品,实现产品价格升级,推动品牌价值提升。
从部分品牌的实践看,产品设计的“推新推高”显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遗憾的是,方法对了结果却并不理想。
最近几年,虽然很多新产品都让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特别是高结构产品更是“精心雕琢、用心良苦”,但这种判断仅限于我们的主观评价和产品认知,相当多被寄予厚望的新产品在市场上很快陷入平庸,有负众望。
目前,各主流价区销量排名靠前的产品(尤其是高价位)仍然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老面孔——老产品生命力历久弥新固然可喜,但却愈发地衬托出新产品表现苍白——尽管新产品的表现乏力已经具有普遍性特点,我们仍然不能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能力不足,如果没有可以支撑大品牌发展的技术研发体系,又如何保证新产品的设计成功。
结构提升压力空前,新产品表现又平庸不堪——中国烟草品牌在当下表现出某种群体性的焦虑——热衷炮制天价烟概念,习惯产品层面堆砌概念,关注短期效益即时达成,忽视品牌价值系统提升,新产品上市快退市更快,等等。
表面上看,可以把这种惯性的焦虑归结为进入了品牌价值提升的误区,但其实充分暴露出我们习惯于通过产品结构提升带动品牌价值提升的思维定式——“推新产品”、“推高结构产品”已经成为“结构提升”的中心工作和“价值提升”主要甚至是惟一方法。
这种功利性极强、严重缺乏系统性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导致品牌价值的提升过度依赖于产品结构提升,而产品结构难以提升又往往受限于品牌价值不高,就此陷入到“产品营销受限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制约产品营销”的怪圈。
这种怪圈又进一步表现为:产品营销大行其道,品牌营销渐行渐远。
虽然用这样的表述可能会遭致很猛烈的反驳和斥责,但我们不能回避产品营销正在逐渐替代品牌营销的趋向,重产品轻品牌、重销售轻营销也并非只是个案。
一是核心产品、主导规格的消费者印记过于强烈,加之缺乏有效塑造和积极引导,形成了品牌等于核心产品的消费认知。
二是品牌缺乏根基,除了通过产品层面的品牌表达和消费者沟通之外,缺少被消费者识别和认同的文化根基、形象根基和市场根基。
三是品牌传播口号化、形式化、雷同化、空心化的趋向非常明显,品牌的文化传播和形象塑造被“高大全”的宣传口号所替代和遮蔽。
四是企业对于推出新产品的热情远大于品牌建设的用心,新产品的推出被等同于品牌建设的方法、手段和成果,品牌建设的内容单一而表面。
面对532、461所勾勒的品牌蓝图中有限的品牌组合数量,重点品牌的发展重心迅速被调整到以规模、结构为主要指标的发展目标上,确保生存权再谈话语权、发展权,体现了品牌对战略选择轻重缓急的判断选择,但品牌营销的缺位和不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品牌发展表现出某种只顾眼前、只管当下的浮躁,既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更缺乏严谨的、持续的有效执行,品牌发展具有一定的随意和应急应景。
不能够稳定、延续、长期地进行品牌形象维护,品牌维护变成了动辄对品牌形象、文化、内涵、设计等进行颠覆性改变,破坏了品牌的整体感和延续性。
对于品牌文化内涵的塑造,也缺乏对受众感受的关注,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生硬、简单、甚至粗暴,很难让消费者对品牌产生足够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破解结构难题是关系品牌价值提升的一项系统工程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凡属国家局层面对品牌发展的政策表述,无一不是在淡化532、461的数据指标,“卷烟上水平”的核心要义是转变发展方式,品牌价值提升的重要性和优先度显然远远大于产品结构提高,这也更符合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逻辑顺序。
不过,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要克服消费环境和消费惯性所带来的市场阻力,比如:“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畸形消费心理,以年份酒为代表的天价酒推动的消费攀比,以及送礼文化影响下的心理暗示,等等。
同时,我们也试图从一些品牌的个案中寻找到可供借鉴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线索,例如:3字头软中华在江浙市场所受到的热烈追捧,九五南京在超高端卷烟市场的异军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