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
![(2024年)《虽有嘉肴》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6bd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f.png)
旨
甘美,引申为美好的、有 价值的。
困
困惑,引申为疑难、问题 。
弗食
不品尝,引申为不体验、 不了解。
至道
最深刻的道理,指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
自强
自我勉励,努力不懈。
2024/3/26
12
句式结构与语法特点
对偶句
文章大量使用对偶句,如“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这种句式使文章 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的传统美德。
食材与烹饪技巧
中国饮食文化强调食材的新鲜与 搭配,以及烹饪技巧的精湛与多 样,如炒、炖、煮、蒸等多种烹
饪方式。
2024/3/26
16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2024/3/26
餐桌礼仪
西方饮食文化相对简单,餐桌礼仪较为随意;而中国饮食 文化则更注重礼仪,有着严格的座位安排和敬酒礼仪。
饮食观念
作用是什么?
2024/3/26
20
小组讨论与交流意见
01
小组内成员分别阐述自 己对文章主题和思想的 理解,并交流各自的看 法。
2024/3/26
02
讨论文章中的“嘉肴” 和“至道”的具体含义 ,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 联系。
03
分享对“教然后知困” 和“学然后知不足”这 两句话的个人解读和感 悟。
21
2024/3/26
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 知其旨也”为引子,通过类比 手法,阐述了实践对于认识的 重要性。
文章语言简练,逻辑严密,是 古代教育理论的杰出代表。
4
作者及时代背景
2024/3/26
作者
戴圣,西汉时期礼学家、文献学 家,今文礼学的开创者。
时代背景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467d3c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ec.png)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互相促进的。
副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
“学”同“敩(xiào)”,教导。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 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礼记》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虽有佳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
jiāo
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
qiǎnɡ
jiāo
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zhǎnɡ yuè
xiào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故曰:教学相长也
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果论
研读诗歌,理解观点
2.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研读诗歌,理解观点
3.这篇短文的句式有何特点?试举例加以分析。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其 不知其旨也 代词,它的
其色正耶 连词,表示选择
至
虽有至道 形容词,最好的 寡助之至 名词,极点
文言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
然后能自强也 动词,勉励 强 赏赐百千强 形容词,有余
善 不知其善也 名词,好处 陈康肃公善射 动词,擅长
反 然后能自反也 动词,反思、反省 窥谷忘反 动词,同“返”,返回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1c0df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4.png)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分别从“学”和“教”的角度,论述了“学”和“教”的重要性,有力地 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表达效果
句式整齐,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节奏 感强,读起来明快有力,朗朗上口;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再次诵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感,体会文章语言的音韵美和说理 的气势。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虽有嘉肴
《礼记》
了解作品:《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 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 制度选集,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 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 料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其中《学记》篇是中国古 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字义:“学”同“敩”,教导。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7103b4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4.png)
5.由“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可知,甲文强调教与学相互促进,学习要自我反省等观点。由“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 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 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可知,乙文强调学习要开阔眼界,多交流, 还应当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课堂练习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 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③可得 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④、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 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 乎?
作者简介
戴圣,字次君,西汉梁国(今河南商丘) 人。曾任《礼》经博士,官至九江太守。与叔 父戴德跟随后苍学习《礼》学。
《三字经》云:“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读准音节
虽有嘉肴
fú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jiāo
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2.《礼记》二则
yáo
《虽有嘉肴》 《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经你从《《诗经经典》常《谈尚》书的》《《三礼礼记第》五《》周篇易中》学《到春了秋》 哪些关于《礼记》的知识?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
《虽有嘉肴》课件
![《虽有嘉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6cd473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26.png)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 虽有嘉肴》的情境中,增强其情
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
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语言表
达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
率。
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 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强调责任和担当
文章中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追求卓越与完美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追求卓越与完美,不断提升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03
思想内涵
教育思想
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教育学生要 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 和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重视自我修养
提倡终身学习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树 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和视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 会环境。
文章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注重内在素质的提升,培养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习态度
03
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断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下一步学习计划
拓展阅读
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 野。
实践应用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
复习与巩固
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互动教学
采用互动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 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语言表
达和交流能力。
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
率。
教育评价
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 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生观、价值观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 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强调责任和担当
文章中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追求卓越与完美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追求卓越与完美,不断提升自己 的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03
思想内涵
教育思想
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教育学生要 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 和思考,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重视自我修养
提倡终身学习
通过《虽有嘉肴》一文,鼓励学生树 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拓展自己的 知识面和视野,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 会环境。
文章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引 导学生注重内在素质的提升,培养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学习态度
03
学生应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不断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下一步学习计划
拓展阅读
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 野。
实践应用
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 课程内容的理解。
复习与巩固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a3a4ee8783e0912a2162aa5.png)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 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 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 更有说服力。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比较的事物
特性
是相反、相对的
类比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 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 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 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教学课件-完美版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
![22《虽有嘉肴》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5ae77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f.png)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
自我反思
自我勉励
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
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第一个
互相促进的。
“学”同“敩”,教导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 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 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 个道理吧!
(1)用类比切入话题,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 吃饭引申到学习,指出学习的重要性。
(2)以日常生活之事类比学习,使说理浅显易懂,更生动 贴切,便于理解。
3、课文结墨尾剑引飘雨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liyongqiang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引用古代名言,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教的重要性,增强 观点的说服力。
引用作结 ——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二、小组合作,初步翻译课文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小组间合作,初步翻译课文,注意标红重 点字词,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检测重点字词句翻译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 困,然后能自强也。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1 反复诵读,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 通文意。
学习目标
02 学习说理的方法,体会本文句式的特 点。
03 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明白教学相 长的道理。
一、导入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
![虽有嘉肴ppt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c71c300c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6.png)
提问环节:解答学生疑惑
自由提问
鼓励学生自由提问,提出自己在 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分类解答
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类解答, 可以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困惑。
拓展延伸
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 拓展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思 考并拓宽视野。
06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
重点难点总结回顾
重点 介绍了“虽有嘉肴”这篇文章的背景、作者及主要思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 动,如实验、社会实践等,提 高综合素质。
提倡谦逊好学品质
谦逊是一种美德,只有保持谦逊 的态度,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
好学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备好 学的品质,才能不断汲取新知识
作者
戴圣。戴圣是西汉时期礼学家、 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
戴圣生平及成就
生平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 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 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
成就
戴圣不仅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他能身体力行,宣扬和实践 圣人的教诲。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汉朝培养了大批人 才。同时,他还积极倡导礼仪制度,对汉朝的礼仪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和领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作业内容 阅读“虽有嘉肴”全文,并尝试背诵其中的重点段落。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 收集与“虽有嘉肴”主题相关的资料或案例,并 进行简要分析。
作业布置及要求说明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
![《虽有嘉肴》ppt课件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b7cf9e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d.png)
实践是提高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工 作和生活。
实践与学习相辅相成
实践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则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 支持。
自我反省与进步
1 2
自我反省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不足并积极改 进,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
《虽有嘉肴》课件演 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虽有嘉肴》简介 • 文章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作品影响与启示
01 《虽有嘉肴》简介
作者介绍
01
姓名:林语堂
02
03
04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0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语言学 家
主要成就:创立“幽默文学” 流派,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如果不亲自品尝,也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味。这句话通过对比“虽 有嘉肴”和“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教授别人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和修身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 平。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林语堂身处其中 ,深感有责任为民族精神振兴而 努力。
个人经历
林语堂曾留学美国、法国,深受 西方文化影响,回国后看到传统 文化与现实生活脱节,决定通过 文学
文学价值
《虽有嘉肴》作为林语堂 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 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洞察。
通过不断的实践,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更好地适应工 作和生活。
实践与学习相辅相成
实践能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学习则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 支持。
自我反省与进步
1 2
自我反省是个人成长的关键
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发现不足并积极改 进,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进步。
勇于面对错误并改正
《虽有嘉肴》课件演 示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3
目录
CONTENTS
• 《虽有嘉肴》简介 • 文章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艺术特色鉴赏 • 作品影响与启示
01 《虽有嘉肴》简介
作者介绍
01
姓名:林语堂
02
03
04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0日
职业:作家、翻译家、语言学 家
主要成就:创立“幽默文学” 流派,推动中国文化国际化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佳肴,如果不亲自品尝,也无法真正领略其中的美味。这句话通过对比“虽 有嘉肴”和“弗食,不知其旨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教授别人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 。这句话说明了实践和修身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 平。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林语堂身处其中 ,深感有责任为民族精神振兴而 努力。
个人经历
林语堂曾留学美国、法国,深受 西方文化影响,回国后看到传统 文化与现实生活脱节,决定通过 文学
文学价值
《虽有嘉肴》作为林语堂 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 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 现实的深刻洞察。
《虽有嘉肴》ppt课件
![《虽有嘉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644e2331126edb6f1a1078.png)
2、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 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 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 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 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 时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
《论语》和《孟子》
五经: 是指《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和《春秋》
Page 1
虽有嘉肴
——《礼记》
Page 2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一次“先学后教”:会读课文
一读课文,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Page 10
翻译全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三次“先学后教”:会背课文
自背、同桌互背、老师抽背
如果将这篇课文压缩为一句话, 你会保留哪一句?
Page 4
第一次“先学后教”:会读课文
二读课文,读的流畅。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
![第22课《虽有嘉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32dd7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f2.png)
“弗食”不知“嘉肴”之旨 类比引入 “弗学”不知“至道”之善
虽 有
层层推进
学然后知不足→“能自反” 教然后知困→“能自强”
嘉
肴 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引用补证——引《兑命》语印证之
实教 践学 出能 真相 知长
读
透
3.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1)类比论证。用日常生活事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 其旨也”类比学习,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的道理。 (2)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3)使说理更加浅显易懂,容易被接受。
走进作者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zāi)县(今河南省商 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 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 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 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 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 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qí)以其籍贯 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礼
记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识记作者及《礼记》相关文学常识,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课文。 2.能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把 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 3 . 理 解 “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能用正确的学习 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回忆常识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jiāo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虽有嘉肴》PPT课件(2024)
![《虽有嘉肴》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fdbccc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1b.png)
,而非仅仅依赖外部奖励。
02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文章提倡让学生在品味美食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与
心理学中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理念相吻合。
2024/1/26
03
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并重
文章通过美食带来的愉悦感受,强调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
重要作用,这与心理学中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的观点相一致。
2024/1/26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01
通过亲身实践,人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02
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改造世界,为人类服务。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03
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判断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
及其规律。
13
提倡谦逊好学、不断追求进步精神
谦逊好学的态度
16
儒家经典中教育理念梳理
教育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 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君子,以
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教育内容
儒家注重德育,强调孝、悌、忠 、信等伦理道德观念的培养;同 时,也重视智育,注重经典诵读
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
教育方法
儒家提倡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
融合中西教育理念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教育理念逐渐融合。当代教育在 继承传统教育理念的同时,也积极吸收西方教育的优点, 如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等。
18
05
跨学科联系与应用举例
2024/1/26
19
心理学视角下《虽有嘉肴》中教育理念分析
01
强调内在动机
文章通过描述美食的诱惑力,暗示教育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