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护理措施.doc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 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
中的 20%~ 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 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
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
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
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
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 50~ 70 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
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 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 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 6h 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
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检查
颅脑 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 1 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
囊性变。动态 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可检出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Moyamoya病和血管炎等。
4. 心电图检查
脑血管病患者因为脑 - 心综合征或心脏本身就有疾病,可有心脏功能和血管功能的改变:①传导阻滞 ?如 P-R 间期延长,结性心律或房室分离,②心律失常 ?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③缺血性改变 ?S-T 段延长,下降, T 波改变,④其他 ?假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等。
5.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检查
有助判断颅内高压和脑死亡,当血肿 >25ml , TCD显示颅内血流动力学不对称改变,表示颅内压力不对称,搏动指数较平均血流速度更能反映颅内压力的不对称性。
(三)其他检查
包括、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和胸部 X 线摄片检查。外周白细胞和尿素氮水平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 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脑出血诊断主要依据:
1.大多数为 50 岁以上,较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
2.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3.发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4. 查体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5. 脑CT扫描检查可见脑内血肿呈高密度区域,对直径>的血肿均可精确地示,可确定出
CT扫描见到出血血的部位,血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脑水肿和脑疝形成,确诊以脑
病灶为准, CT对脑出血几乎 100%诊断。
6.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目前已很少根据脑脊液诊断脑出血。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
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 2~ 4 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
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
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 48 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 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 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
维持中心静脉压在 5~ 12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
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
剂等。
4. 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 9mmol/L 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 48 小时达到高峰,维持 3~ 5 天后逐渐消退,可持
续2~ 3 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
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7. 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
外科手术治疗。
8.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宜尽早进行康复治
疗。早期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