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色污染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白色污染的认识

课题来源与准备

世界地球日即将来临,学校“晓晓少年科技信息学院”准备举办一次有关的主题活动,要求每个中队寻找一些有关地球环境方面的资料,准备参加信息交流。可有关方面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到底该从何处着手呢?五(2)中队的队员为此开了一次讨论会。队员们分别从保护绿化、增加森林面积、挽救濒危野生动物、维持生态环境等方面发表看法。正当大家激烈讨论时,小林打断了大家的讨论,他说有一次他看报纸,发现目前一种被称为“白色污染”的现象对环境的危害越来越大,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确实发现了这种现象的存在。听了小林的话,我觉得这方面信息与学生的生活关系密切,学生是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信息收集的。于是我建议大家着手寻找有关“白色污染”方面的信息资料。

为了较好地发挥每个队员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我要求队员们自愿组合成以4~5 人为单位的活动小组。可是,谁来号召呢?我建议大家自我推荐,结果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12 个人。接着,我提出中队其他队员可以自愿选择召集人。结果,有一个小组有8 个人,两个小组有7个人,四个小组有5 个人,两个小组有 2 个人,还有一个召集人仍然只有1 人。显然,这样的组合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于是,我又提出要求希望7人小组的成员中各出来2 个人到两人小组(以自愿的方式),8 人小组中出来3个人到那个独立的召集人那儿。这样,小组分好了。接下来,是选组长,临时召集人几乎都担任了组长,只有一个小组进行了重新选举,即原先只有1个人的召集人,后来他担任了副组长,理由是他的胆子没有另一个同学大。

实施过程

(一) 信息收集

选好小组后,我建议大家可以制定一个活动步骤。结果很多小组都决定利用星期日分头去书报亭、图书馆等处寻找。可是,第一次行动,大家收获甚微。星期一,各小队带去学校的资料少得可怜。这可怎么办呢?我了解到中队中有些队员的家长是单位干部,便启发队员思考能否取得家长的帮助。这下马上有队员提出他父亲的办公室里订阅很多报纸,他可以让他父亲从厂里借些回来。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赞同。这时一位“小网虫”提出,查阅书报速度太慢,如果能上网查阅,不仅速度快而且信息量大。可是队员家中有电脑并能上网的并不多。经过征询,几位家中有电脑的队员主动承担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两天过去了,不少队员有了收获,可也有好几位队员两手空空。我见他们挺着急的,就问他们:“你们知不知道社会上存在‘白色污染’的现状及生活中人们对‘白色污染’的认识。”他们摇摇头。“那么,你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去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呢?”经我这么一问,队员小陈说:“可以搞社会调查呀!”“那怎么搞呢?”队员小王又提出了疑问。小陈说:“我们可以到商场、新村的小摊、饭店去采访。”“对呀,你们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拍一些照片。”我也补充了一句。大家觉得这样做挺好的。于是,下午一放学,

这几位队员就伙同小队成员开始了行动。

第三天,有两个小队拿出了社会调查的资料,一个小队带来了他们从新村的小河边、花园里拍摄到的照片。只有一个小队的小王、小金两个人面有难色。原来,他们去新村的小摊贩处拍照片的时候遭到了拒绝。我让他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拍到照片,小金说除非偷拍,我点点头并要求他们利用双休日完成任务。

(二) 信息整理

星期一,队员们带来了一大堆资料,光报纸就有十几种。如《文汇报》《劳动报》《服务导报》《新民晚报》《小主人报》《深圳商报》等。而大量的信息是从网上下载的,如中文雅虎网、新浪网、中国环境网、脉搏网、搜狐网、保定网等。下午的活动课上我让资料准备得最多的一个小队上台汇报一下,台上的队员介绍了四条信息后大家就觉得听得很累,因为这些资料太散了,那么,队员们手头的这么多信息怎么办?于是,我建议大家看看这些信息大概可以分成几类,要求先把每一条信息的主要内容用几个字概括一下,然后观察这些信息有何特点,相互间有何联系。经过我的启发,队员们把这个小队的信息分成了四大类,即: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的形成原因”“白色污染的危害”“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对策”。对照这样的分类,其他小队也纷纷进行了整理归类。根据信息交流的要求,各小组参加交流的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这可如何是好?队员小杨提出可否把收集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即把关键的内容摘录下来。我还建议大家把同一类信息整理到一起。经过大家的讨论,这个建议被采纳了。于是,各小队都派出了语文概括能力最强的担任此任务。第二天,我发现他们的摘录都不规范,即没有标明出处、时间、摘录人。于是,在我的指导下队员们设计了一张摘录卡片,重新整理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另外几个队员的身上。第二天,经过重新整理过的信息看上去果然有了条理性。

(三) 信息交流

下一步该准备信息交流了,各小队长负责文字交流。其余的如调查访问的情况及照片介绍,则必须由当时负责的队员事先准备好文字说明,并准备上台交流。这个要求对大部分五年级的队员来说应该不成问题,可对小王来说却成了难题了。平时不声不响的他只要老师一点到他的名他就紧张,别说上台交流了。可他手里的照片分明是很有说服力的,再说他也挡不住队员们的再三央求,他勉强同意了。接受了任务后的小王整天心事重重的。我找他谈了心,原来他担心自己讲不好给小队丢脸。于是我详细地问了他拍照的经过以及他对这张照片上的内容的看法,并让他按照前面所讲的写成文字。小王回到家认真地完成了文字说明,第二天还主动交给老师过目。我让他把自己写的读出来,并鼓励他回家好好练,一定能行。

该进行交流了,按要求上台交流的队员必须交代清楚信息摘录的日期、出处及摘录人的姓名。明确要求后各小队的代表上台了。先进行交流的内容是:“什么是白色污染”。交流的队员话音刚落,队员小袁提出了疑问:“那些没有被抛弃的塑料制品算不算?”队

员小唐也提出了疑问。“当然不算,因为只有当那些塑料制品被抛弃后对环境造成危害了,人们才称它们是‘白色污染’。”台上的队员胸有成竹地回答。“请问白色的铅画纸算不算?”“不能算,因为铅画纸是用木材等原料制成的,它用完了以后在大自然中会自己腐烂。”台上台下气氛热烈。“很多饮料瓶是白色的,像百事可乐罐等是用铜、铁等制成的,它们是不是‘白色污染’?”台上的队员迟疑了一下回答:“也算的。”我见队员们没有异议,就给大家进行了纠正:“像百事可乐罐等大都是铝制品或铁皮制品,从概念上讲它们与塑料是毫无关系的。因此,这不是‘白色污染’。”台上的队员见大家不再提问,就请出了第二个小组。

第二个小队参加交流的是小丁和小林,他们的内容是:“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他们从大量的资料中得出“白色污染”的形成与人们大量地使用塑料制品而又管理不当有关。大家对他们收集的一条1997年的信息提出了它的价值问题。小丁辩解说,他们之所以把1997年的信息拿到现在来交流,是因为当时社会上的“白色污染”现象至今依然存在,他们认为用这条信息来和今天的情况作比较是有价值的。小丁说得好像有道理,但大家还是不太同意。这时我告诉大家,用来说明问题的信息必须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为现在的社会进步非常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产生。即便是大家前一阶段收集的信息过了这些天也可能已经过时了。因此,在收集信息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信息来源的及时性、可靠性。另外,我还提醒大家,在回答队员提问的时候要用收集到的可靠信息,不可随意地用“我认为”“我觉得”等字眼来解释。这样不够确切,因为信息资料的收集是进行深入研究的依据。所以必须保证它的准确性。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家也要做到言而有据。我刚把话题收住,队员小王走上讲台展示了他们小队拍到的照片。小王说他们去问过那些小摊贩对“白色污染”的看法,得到的回答是大家都在用为什么他们不用。小王得出结论“白色污染”的形成与人们的偷懒行为及外来人员对“白色污染”的认识不足有关。他还叙述了拍照受阻,后又经过讨论决定假装购物巧妙过关的经过,迎来了大家善意的笑声。小王的介绍很成功,因为老师和队员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大家看到小王又脸红了,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脸上挂着微笑。

“白色污染”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到底有没有什么对付它的办法呢?以小葛为队长的第四小队派小何上台交流。可大家仔细听后发现他交流的内容有些混乱,开始介绍的是关于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对策,但后面却夹杂着一些“白色污染”的危害和形成原因。对于大家的意见,小葛代表他们小队表示接受。其实,这一小队出现的问题在前几个小队都存在。“白色污染”对社会的影响很大,到底有没有什么对付它的办法呢?以小葛为队长的第四小队派小何上台交流。可大家仔细听后发现他交流的内容有些混乱,开始介绍的是关于国内外治理“白色污染”的现状与对策,但后面却夹杂着一些“白色污染”的危害和形成原因。对于大家的意见,小葛代表他们小队表示接受。其实,这一小队出现的问题在前几个小队都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