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唐诗五首》表格版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组织全班交流预习内容。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诗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4.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赏析《黄鹤楼》。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四、赏析《使至塞上》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1.本诗哪个词语暗示作者奉命出使?
2.诗歌在颈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象?
五、赏析《渡荆门送别》
1.对诗歌中送别的情绪该如何理解?
2.尾联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交流疑点,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赏析《野望》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3.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背诵诗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
颔联——议论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听读
4.自由读,邻座互读
5.赛读
6.齐读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
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3.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课题
唐诗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策略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黄鹤楼颈联——写景 吊古怀乡
尾联——抒情
叙事
使至塞上抒情
绘景
叙事
首联:叙事
渡荆门送别 颔联
颈联 写景
尾联:思乡、惜别
首:叙事抒情
颔:远景,静态
野望颈:近景,动态 惆怅孤寂
尾:抒情
地点
钱塘湖春行所见对西湖的热爱
景胜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四、赏析《钱塘湖春行》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之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七、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3.教师范读,指导朗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出示学习要求,适时引导
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出示问题,归纳总结:
学习古诗方法:(1)理解诗句,初步弄懂诗意。(2)想象古诗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熟读吟诵
教师点评,作重点强调。
2.生字、生词的读音和释义。
二、诵读感知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诗读完后邻座互读,互相正音。
3.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学生评议读得如何?
4.赛读(男女小组)、齐读
三、赏析《黄鹤楼》。
1.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哪一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第三联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四、赏析《使至塞上》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熟读、理解后两首诗。
1.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是古代文学长廊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读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下面就让我们再次步入诗的殿堂,去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迷人风采。
1.本诗哪个词语暗示作者奉命出使?
2.诗歌在颈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象?
五、赏析《渡荆门送别》
1.对诗歌中送别的情绪该如何理解?
2.尾联运用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情感?
六、交流疑点,解决疑难。
七、总结全文、默写古诗
1.小结学习古诗方法。
2.默写古诗。
八、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复习导入,检查预习
1.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本节课内容。
2.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后两首诗,整体感知内容。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三、赏析《野望》
1.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2.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景象?3.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3.听读体会
4.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5.齐读后两首诗。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交流,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请教其他师友
背诵诗歌
师友相互讨论谈感受。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板书设计
首联——叙事
颔联——议论
1.学生交流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
2.师友互相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3.听读
4.自由读,邻座互读
5.赛读
6.齐读
师友讨论共品。
全班交流。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
友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班上提出。
师友相互讨论。
全班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友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师友谈收获。
学生评选出最佳师友
第 二 课 时
教具准备
ppt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前导学
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荆门、白沙堤。
3.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
4.体会各首诗的写作手法。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交流感知
研读共品
相互释疑
巩固拓展
总结提高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作者以及背景资料。
十、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从三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段赏析文字。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老师组织全班交流。
3.教师范读
4.指导学生朗读
教师适时引导,教师选点精讲,进行学法指导。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
概括写作技巧。
掌握学情,及时解惑。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出示问题,适时引导
教师总结提升
布置作业
.师友回顾交流:背诵学过的三首诗。
课题
唐诗五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相关文学常识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把握诗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的能力。
3.理解作者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想感情,领会诗的主旨。
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的意境。
策略方法
诵读法、品析法、师友合作探究法。
黄鹤楼颈联——写景 吊古怀乡
尾联——抒情
叙事
使至塞上抒情
绘景
叙事
首联:叙事
渡荆门送别 颔联
颈联 写景
尾联:思乡、惜别
首:叙事抒情
颔:远景,静态
野望颈:近景,动态 惆怅孤寂
尾:抒情
地点
钱塘湖春行所见对西湖的热爱
景胜
补充修正
教学反思
四、赏析《钱塘湖春行》
1.作者选取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之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五、交流疑点,互相解答。
六、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七、练习巩固
背诵这两首诗。
八、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九、课堂总结
1.师友归纳,总结知识。
2.总结收获,点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