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买衣服”。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第四单元《购物》中的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了解商品的价格表示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货币单位元、角、分的换算关系。
2. 能够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4.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孩子们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
难点在于孩子们对于货币单位换算和价格表示方法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货币模型、价格标签、购物场景图、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正在商场购物,他们需要知道商品的价格,并进行支付。
2. 货币单位换算:介绍货币单位元、角、分,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元=10角,1角=10分。
3. 商品价格表示:让孩子们了解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例如一件衣服的价格为39元。
4. 购物计算:讲解如何进行购物计算。
例如,如果孩子们想要购买一件价格为39元的衣服,他们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是39元。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例题,例如:一件衣服价格为25元,一双鞋子价格为47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解答:25元+47元=72元。
6.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进行一些购物计算的练习,例如:一件衣服价格为18元,一个小玩具价格为22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7. 购物场景游戏:组织孩子们进行购物场景的游戏,让他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计算的实践。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包括货币单位换算关系和商品价格表示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件衣服价格为15元,一双鞋子价格为38元,一共需要支付多少钱?2. 小明有20元,他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1. 15元+38元=53元2. 20元5元=1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孩子们对于货币单位换算和商品价格表示的理解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单元主要围绕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进行展开。
学生将学习到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使用。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如找零、打折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使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的购物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人民币的基本单位,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将人民币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购物中,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用于记录和计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在这些场景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哪种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发现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如元、角、分,并讲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的购物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购物场景,让学生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课程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人民币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材通过购物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整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但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地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识人民币的各种面额,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辨识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人民币图片、购物场景等。
2.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计算。
3.教师准备一些购物道具,如衣服、玩具等,用于模拟购物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衣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如果你有10元钱,你想买哪件衣服?为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进入购物情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人民币的各种面额,让学生辨识,并讲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例如,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然后,教师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一件衣服25元,一个玩具35元,一个书包18元,你应该如何支付?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购物场景,要求学生用人民币支付。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买衣服》主要让学生通过购物情境,理解和掌握人民币的认识、简单的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但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和实际应用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能力,能正确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人民币,掌握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难点:解决购物时的找零问题,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人民币实物或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购物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创设情境。
3.准备计算器,用于学生计算。
4.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如购物清单、人民币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人民币的使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人民币吗?它们分别是什么面值的?”2.呈现(10分钟)介绍人民币的各种面值及其关系,如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5角、1角等。
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人民币识别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每组轮流出示人民币,其他组成员需快速准确地回答出其面值。
4.巩固(10分钟)讲解人民币的计算方法,如如何进行找零。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计算购物时的找零。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上册数学《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的一部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个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还不够熟练。
同时,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购物情境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如何将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的情境,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购物情境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买衣服的情境素材,如图片、商品等,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衣服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买衣服的呢?买衣服时会遇到哪些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第二单元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货币的概念,认识元、角、分,以及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货币的起源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元、角、分。
-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面值的货币,并学会进行简单的货币换算。
-家长协助孩子记录下购物的过程,包括商品名称、价格、数量以及计算过程,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书面作业:
-完成教材第12页的练习题1、2、3,重点加强对货币换算和加减法运算的练习。
-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道购物情境题,要求包含至少三个商品,涉及加减法和货币换算,第二天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4.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勇于克服困难等优秀品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节以“买衣服”为背景,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思考作业:
-请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数学知识,选择一个例子,简单描述其数学应用,并与同学交流。
-思考在购物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预算,使购买的商品既满足需求又经济实惠。
4.家长互动作业:
-家长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庭一周的购物预算,让孩子参与制定购物计划,并在实际购物中应用所学知识。
-家长鼓励孩子在家中尝试进行小规模的“模拟超市”活动,全家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数学知识。
-以购物找零为例,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运算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新知,帮助学生建立货币概念,掌握加减法运算,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购物这一实际情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于10以内的数字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在进行加减法运算时,可能还不太能理解其背后的概念,容易混淆加法和减法,对于实际应用题的解决能力也还不够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衣服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一些购物场景的道具,如购物车、钱包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衣服,引出购物这一主题。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通过加减法来计算购物时的总价。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道具,如购物车、钱包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然后,展示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张购物场景的图片,然后用准备好的道具进行模拟购物,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购物场景的练习题,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买衣服(北师大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买衣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 认识货币: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购物情景:通过模拟购物情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3. 计算总价:培养学生独立计算总价的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以及如何在购物情景中运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计算总价的能力,以及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人民币模型、购物场景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份人民币模型、购物清单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购物场景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购物情景。
2. 认识货币: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购物情景模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购物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
4. 计算总价:教师给出一个购物清单,引导学生独立计算总价,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人民币单位及换算关系元:1元 = 10角角:1角 = 10分分:1分 = 10厘2. 购物计算总价商品1 + 商品2 + 商品3 = 总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题目1: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3元5角,他还剩下7元,请问他原来有多少元?题目2:商店里的苹果每斤2元,香蕉每斤1元5角,小华买了2斤苹果和3斤香蕉,他一共花了多少钱?2. 答案:题目1答案:小明原来有10元5角。
题目2答案:小华一共花了11元5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有了明显提高,但在购物情景模拟中,部分学生对总价计算仍有一定困难。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买衣服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中的“买衣服”这一章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在于学生们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正确运用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计算器以及一些衣服的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衣服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价格,然后我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这件衣服多少钱?那件衣服多少钱?”让学生们运用加减法来解答。
2. 例题讲解:我会用黑板和粉笔展示一些典型的例题,比如“一件衣服30元,另一件衣服20元,一共多少钱?”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分析这个问题,讲解如何进行加法运算,并指出进位的情况。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并解答出结果。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他们能够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4. 实际问题解决:我会给出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小明有50元,他买了一件30元的衣服,他还剩下多少钱?”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来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了两位数和一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以及进位和退位的规则。
我会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这些内容,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了一些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比如“一件衣服20元,另一件衣服15元,一共多少钱?”以及“小明有30元,他买了一支铅笔5元,他还剩下多少钱?”等。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
《买衣服》教学设计(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第二课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在本教案中,我将详细阐述《买衣服》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课时《买衣服》。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使用元、角、分来计算购买商品的价格,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元、角、分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元、角、分的换算以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购买商品的计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讨价还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衣服样品。
2. 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铅笔和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会给学生展示一段视频,视频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去商店买衣服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了解购买衣服的过程,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点讲解:在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时,我会用PPT展示图片,并结合实物(衣服样品)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元、角、分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一件衣服原价90元,打八折后多少钱?”等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小组合作: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计算器、一些小卡片(上面写有价格)和铅笔、练习本。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购买衣服的计算,并尝试进行讨价还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2《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二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加减法的概念,并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入,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在发展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并通过实际的操作,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衣服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衣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衣服的种类和价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个买衣服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场景。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明买了一件衣服,花了8元,他还想买一件裙子,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在实际购物中的应用,能够熟练进行购物计算。
2.理解货币的使用和换算,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对购物情境中数量关系的理解,特别是涉及到找零、比较价格等实际问题。
4.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基本的掌握,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购物经验,对货币有一定的认识,这为学习本课时买衣服的计算奠定了基础。然而,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计算时,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计算的准确性、货币使用的熟练程度等。因此,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件漂亮的衣服,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件衣服吗?如果要去买这件衣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信息呢?”
2.学生回答:“需要知道衣服的价格和数量。”
3.教师总结:“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买衣服时遇到的问题。”
(二)讲授新知
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学生的理财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作业布置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作业的完成质量,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的作用。同时,教师应及时检查作业,给予学生反馈,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第2.2节——买衣服。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这一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加减法计算价格,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重点: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买衣服的故事,引导学生们思考买衣服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学知识。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展示PPT上的例题,讲解买衣服的计算过程。
2. 分步骤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如何进行计算,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题目。
2. 挑选几位学生上台演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并给予表扬和指导。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邀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解题心得,讨论如何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计算。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找零。
2. 将PPT上的例题和练习题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们查阅。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布置一道与买衣服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23元减去15元等于8元。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1. 让学生们反思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第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买衣服北师大版教学内容:买衣服。
教学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3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在具体的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人民币票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今天我们去哪转转吗?今天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
出示:教材第12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长袖上衣的价钱是26元,短袖上衣的价钱是31元。
·我知道了一套连体衣的价钱是41元。
·我知道一条裙子的价钱是23元。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得的信息真不少!【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买衣服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学习较大面值人民币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认一认。
师:你认识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依次出示100元、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样张,让学生回答问题,介绍自己能认出这些人民币的依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为下一环节探究不同的付钱方式奠定基础。
】2妈妈买一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师:如果妈妈买一短袖上衣,可以怎样付钱呢?用你手中的人民币票样摆一摆,然后说一说。
学生在小组内用人民币票样讨论付钱的方式,教师巡视,了解不同的付钱方式后,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我拿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一共是31元。
·我拿1张20元,2张元和2张角,一共是31元。
·我拿3张10元和张2角,一共是31元。
……只要学生说的符合生活实际、是正确的,教师就要予以肯定。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你还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不同问题后,可以当场引导学生回答;有难度的就引导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解决,或给予适当的提示。
第二单元 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字“衣服”的写法及用法;2.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衣物所要考虑的因素;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有耐心,勤奋学习的好习惯;4.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认识汉字“衣服”,掌握汉字“衣服”的写法及用法;2.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衣物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颜色、型号、尺寸、价格等;3.培养学生细致认真,有耐心,勤奋学习的好习惯;4.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能够帮助父母购买衣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放置不同颜色、型号、大小的衣服,引发学生对于衣物的认知和兴趣,了解其基本特征,并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2.新知讲解(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汉字“衣服”的写法和用法,并向学生介绍人们在购物时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颜色、型号、尺寸和价格等。
3.操练与巩固(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造句、填词、判断题等形式巩固学生对于汉字“衣服”的理解以及购物时所要考虑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能够在商场里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衣物,帮助父母购买衣物等。
5.总结(5分钟)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邀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四、课堂互动环节1.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探讨,并向全班同学汇报。
2.针对学生的问题,教师可以邀请其他学生进行回答,并进行适当的讲解。
五、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示范演练法等。
六、教学资源和器材1.幻灯片及投影仪2.图片、漫画等3.不同类型的衣物4.其他教学辅助工具七、教学评估1.学生的口头回答2.复习测试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八、教学反思本课程教学以买衣服为主题,跟本年龄段的学生息息相关,增强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习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买衣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衣服》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通过买衣服的情景,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衣服,并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加减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衣服,并运用加减法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购物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加减法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衣服图片、人民币图片、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套衣服图片,以及相应的人民币图片和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套衣服的图片,问学生:“这件衣服多少钱?如果你有5元钱,够不够买这件衣服?”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老师展示几套衣服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并计算需要支付的钱数。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讨论。
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一套衣服图片和相应的人民币图片。
小组成员轮流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模拟。
其他小组成员观察并指出操作中的错误,给出正确的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第2课时买衣服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成长和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忆加减法的应用场景。
2.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加减法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在实际购物中的应用,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2.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数学计算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元与角、元与分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使用加减法计算价格,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货币准备:准备一些真假币,让学生在购物过程中学会识别货币的真伪。
(二)问题导向
1.提问引导:教师提出问题,如“买这件商品需要多少钱?”,“这件商品多少钱?还需要支付多少钱?”等,引导学生思考。
2.问题解决:学生通过观察商品价格标签,使用加减法计算出总价,解决问题。
3.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价格,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用温暖的语言鼓励他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场,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进行购物模拟。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买衣服(教案)
第2课时买衣服教学过程备注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人民币。
我想去服装店买衣服,用小面额的人民币付钱,要付很多张,不方便。
可以怎么办呢?有没有大面额的人民币呢?学生:有。
教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有哪些大面额的人民币。
(板书:买衣服)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学习绿点1。
(1)课件出示绿点1。
教师:同学们,这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教师指名一名认识的同学给大家介绍,并分享他是通过什么方法认出不同人民币的。
(2)学生介绍。
回顾上课时小面额人民币,引入新课。
增加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可能通过上面的数字或课题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题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3.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大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样币(学生自备)。
课堂预设:学生1:这些人民币分别是100元、50元、20元、10元,它们的颜色不同,上面的数字也不同。
学生2:它们都是纸币。
学生3:它们的单位都是“元”。
……(3)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说的很准确。
大面额的人民币都是以元为单位的纸币,把人民币上的数和单位合起来就是人民币的面值。
教师引导:那同学们能填一填这个空吗?(课件出示元角分单元换算式)学生5:1元=10角,1角=10分。
2.学习绿点2。
(1)课件出示绿点2。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大面额的人民币,我们一起去服装店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顶图)教师:妈妈要买1件短袖,同学们想一想可以怎样付钱呢。
(2)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说出他们的讨论结果。
课堂预设:学生1:付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2.2买衣服(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对于二年级上册《买衣服》这一教案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下面,我就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买衣服”。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知道减法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减法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衣服图片、尺子、黑板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玩具衣服、练习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拿出自带的玩具衣服,谈论一下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买衣服。
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有10元钱,买了一件3元钱的衣服,他还剩多少钱?”引导学生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减法的概念,以及减法的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出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其他的减法问题,并尝试用减法解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减法的概念、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一些典型的减法题目。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15元钱,买了一支3元钱的铅笔,他还剩多少钱?答案:小明还剩12元钱。
2. 题目:小红有8元钱,买了一块2元钱的糖果,她还剩多少钱?答案:小红还剩6元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本节课通过买衣服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理解了减法的概念,掌握了减法运算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师:需要多少钱?
2、可以怎么付钱?(组内讨论付钱的方式,边说边摆)
3、上台汇报:学生独立借助人民币样张摆一摆。
4、模拟购物:请挑选一件你喜欢的衣服,可以怎么付钱?
请同学们挑选一件你喜欢的衣服,想一想可以怎么付钱。然后我们模拟购物,一
人扮演售货员,一人扮演顾客,样币付钱。(同桌合作完成)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成败得失及改进设想:本节课教学注重已学生为主体 作用。在教学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把这节课的内容融
课 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人民 后 币的使用过程。本课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锻炼了 反 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前面两节课我们认识了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还记得有哪些吗?(指名说 一说)你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吗?
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为了奖励你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买衣服!
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出发吧!(揭示课题)
师:哇!商店里好多漂亮的衣服呀!谁来说说每件衣服的价格各是多少元?(指 名介绍价格) 师:老师口袋里有 1 元的纸币,想买一条背条裤,我要给售货员多少张呀?要带 那么多张纸币,太麻烦了!同学们有没有好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使用大面额人 民币的必要性) 师:哦,原来还有更大面额的人民币呢!那我们赶紧去认一认吧! 活动一:认一认。 1、课件出示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的人民币,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 认识的人民币,重点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这些人民币的(重点看纸币的哪一部 分)。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根据颜色、数字、图案、文字观察。如果 学生提到辨别大面额人民币真伪的问题,可以知觉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算一算:让学生感知 100 元、50 元、20 元、10 元之间的换算。
二 年级 数学 科 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 班级
教 学 目 标
课题 买衣服
教时
( 1 )教时
知识与技能: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
币。
过程与方法: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能正确进行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初步 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 节约的良好习惯 教学难点: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 系,能正确进行换算。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 教具准备:大额人民币教具 课 时:第 1 课时
活动三: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1、小组内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互相解答。
2、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3、对于有难度的题目,集体分析解答。
活动四:(机动环节)老师想买一件 T 恤和一条裤子,我有 100 元,大家帮忙估
一下够不够?可以怎么付钱? 巩固练习:课本第 13 页的练习内容 1、完成 P13 第 1 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独立思考,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完成 P13 第 2 题。引导学生看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进行计算。 3、完成 P13 第 3 题。学生先独立填写,再全班订正。重点交流最后一小题,可 以怎么兑换 10 元。 4、完成 P13 第 4 题。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100 元有几种换法。 5、完成 P13 第 5 题。学生自己阅读周总理的小故事,说说有什么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