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李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28No.1

Jan.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1运动训练理论的产生根据不同的实践过程来讲,运动训练理论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及竞技体育管理.其中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核心部分,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有计划的运动训练,竞技体育水平不会提高,至少不会像今天的竞技体育这样迅猛发展,运动训练理论源自于运动训练的实践,早期训练学的雏形首先产生于田径、游泳和举重等体能类项目的训练理论.20世纪40年代初,运动训练学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直到60–70年代,运动训练学才正式形成,1977年,前民主德国哈雷博士主编正式出版的《运动训练学》.这是作为运动训练理论第一本著作.我国为了建立《运动训练学》,1981年7月23日-8月5日在沈阳体育学院以协作的方式召开了编写运动训练学的座谈会,并制定了《运动训练学》大纲(初稿),经过编写人员的努力1983年我国第一本

《运动训练学》诞生,标志着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学科的建立,随后,我国在运动训练理论研究领域中不断地涌现出像过家兴、田麦久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为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与形成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运动训练体系中本源性是运动训练理论的最大特点,他没有将其他成熟领域的学科作为构建自己学科的母学科,而是通过运动训练实践活动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大发展起来的.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等众多学科都是构成运动训练理论的理论基础,所以,运动训练理论又具有多学科的综合性.

运动训练理论的本质就是通过训练实践从而去揭示和阐明运动训练的规律和特点,通过这个本质从而更好的进行训练,更好地发展竞技体育,完善竞技体育理论基础.为教练员再运动训练的实践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所以运动训练理论是研究和阐明运动训练规律的综合应用性学科.2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2.1

国际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

根据查阅相关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外国文献发现对于各国的学者对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有着各不相同的研究方式.但是,根据他们的研究理论体系可大致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以前苏联、民主德国、中国为代表的欧亚学派国家,其专家学者研究相对地偏向于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并相对比较注重于生物学科和控制理论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然而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美澳学派国家专家学者则更相对地偏重于生物学科和自然学科作为其研究理论体系的基础,更相对地比较注重于社会学科和控制理论在运动训练当中的应用实践(见表1).

2.2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研究

由于当时我国的社会体制,所以当时的训练理论大多

地偏向于苏联的训练体系,虽然我国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与国际上的理论体系有着相似部分,但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更注重的是走学科内涵本质的充实和向外延伸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训练体系由三层次理论研究构成即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专项训练理论.在训练理念上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训练理念可以看作是教练员对训练者的训练行为方式的指导思想.科学的训练理念是对运动训练本质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把握,是对运动训练规律的揭示,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知识、

运动训练的经验和体会、不断探索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李慧

(赤峰学院

体育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为实现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变革,进一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理论配合实践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

逻辑分析法和辩证思维等方法,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整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174-03

第28卷第1期(上)

2012年1月174--

和追求持之以恒精神从而形成理性的训练观念(表2).

3从国外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基本趋势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定位

尽管国际上各派学者所研究理论体系各不相同,但其运动训练理论在国际学科发展上始终是沿着两条发展途径发展:一条途径是根据竞技体育运动的不同侧面,从而探求其与运动训练实践的内在联系.其研究结果可能使运动训练理论分化从而形成像“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体能训练学”、“技、战术训练学”、“心理、智能训练学”等各子学科作为核心学科群,这样的好处在于训练理论研究精细化,各竞技项目拥有自己的训练理论,教练员和研究学者主攻一类或几类分支部分,使各子学科在内容和理论体系上得到完善.但这样的弊端在于各学科缺少内在联系研究,缺少相似运动项目的共性研究;另一条发展途径是通过竞技体育的整体高度探求两者的内在基本规律,这种研究是将运动战略、运动保障、运动选材、运动竞赛、运动训练监控系统高度整合,从而研究运动训练理论的一般规律和竞技运动整体的一般规律,这种途径研究有利于宏观地认识了解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但容易出现“木桶效应”因为这样的研究途径需要多方面学科共同发展支撑,如果其某个理论支撑不能达到整体所要求的高度,可能将会出现“研究瘫痪”尴尬境地,整体宏观训练理论不能达到预期的理论研究成果.

针对国际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趋势,我国在力求与世界接轨的同时建立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理论体系.为使运动训练理论体系得到充实和丰富,研究的领域更加具有广度和深度,我国学者不断努力、不断研究.1984年田麦久提出了项群训练理论,1998年出版《项群训练理论》专著,随后大批的专家学者提出建立了运动控制理论、运动训练监控体系、高原训练等理论.目前我国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三个方向:1.《专项运动训练学》、《项群训练理论》、《运动训练学》的发展得到充实和完善;2.包括运动选材学、运动竞赛学、运动管理学与运动训练学高度整

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学;3.在运动训练理论高度整合后继续向高度精细划分后的“技、战术训练学”、“体能训练学”、“心理、智能训练学”、“训练方法学”等方向深入研究.

4目前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4.1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地处高原的云南、青海、甘肃等省的体育研究所一直进行系统的高原训练,我国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发展和被各界学者专家的认同.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学者、博士和硕士加入到了对高原训练研究的队伍当中,而且研究成果越来越向纵深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围绕重要赛事的攻关研究和开展模拟高原训练的研究更为深入,随着国内外高原训练的学术交流增多,虽然在一些难题上存在异议和不确定,但是我国的高原训练理论体系有了初步的雏形.未来,我国的高原训练理论在应用上将会迅猛发展.

4.2运动训练监控体系的建立

运动训练监控是指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和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帮助教练员不断调整训练计划,实现运动训练效果最优化,使运动员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的控制过程.建立运动训练监控体系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全面地、及时地了解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教练员在给运动员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有计划有保障的训练计划时提供理论依据.运动训练监控体系的建立将是我国在大环境“奥运争光计划”下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和保障,同样运动训练监控体系的建立也是运动训练理论服务于实践的重要表现.

4.3“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再认识

“三从一大”是指“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训练原则,其最早是来源于我国军事上的训练口号.“三从一大”训练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原则,这样的训练原则充分地解决了“练什么”、“怎么练”“练多少”的问题,但过去的“三从一大”早以不能适合当今的训练理论体系,因为过去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很容易造成运动员过早地出现“早衰”现象和频繁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运动损伤.不能保证运动人才使用最优化的问题.

这些年来,通过先进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学习、理解和研究,越来越多的教练员和专家学者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再认识,在过去“大运动量”的训练负荷,人们更注重于其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越来越注重于运动员个人所能承受的负荷量,训练具有针对性.现在人们在训练中更喜欢将“三从一大”理解定义成“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大运动量”.

5我国运动训练的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5.1

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训练实践的需

17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