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试验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与目标•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目录•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性质课程地位植物生物学是生物科学、农学、林学、园艺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植物细胞与组织结构植物细胞基本结构位于细胞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包裹在细胞质外的一层薄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位于细胞膜内,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内液。

控制细胞生长、分裂和遗传的中心。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组织类型与功能01020304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植物器官形态与解剖茎花支持植物体,输送水分和无机盐,储存营养物质。

繁殖器官,吸引传粉昆虫,完成受精作用。

根叶果实和种子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固定植物体。

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保护种子,传播种子。

植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植物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等阶段。

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空气等。

植物生长的生理基础细胞分裂、细胞伸长和细胞分化等。

1 2 3植物发育的主要阶段植物发育的调控机制植物发育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植物发育阶段及调控机制植物激素作用及信号转导途径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01植物激素的信号转导途径02植物激素在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03植物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遗传物质遗传规律遗传信息的传递变异类型及来源变异类型变异来源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进化理论与证据进化理论进化证据进化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分类学基础知识分类学的定义和目的研究生物分类、命名、鉴定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旨在认识和了解生物多样性。

分类等级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等,用于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命名。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是理论知识的延伸与实践运用的重要途径,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各门实验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实施要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指导,结合理论与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引导性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3. 安全第一:实验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实验结果分析: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应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验数据处理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实验教学内容和组织实验教学内容应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年级等级进行合理组织。

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实验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验项目。

以下是实验教学的一般内容:1. 实验课程名称1实验目的:介绍实验目的和预期结果。

实验安排:描述实验过程、仪器设备和实验步骤。

实验要求:列出实验所需材料、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数据、结果和分析。

2. 实验课程名称2实验目的:说明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实验安排:解释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要求:列出学生进行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实验技巧。

实验报告:提醒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并指导报告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四、实验教学评价标准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表现和实验成果,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评价标准:1. 实验操作技巧: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包括仪器使用、实验步骤的熟练程度等。

2. 实验数据处理:评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 实验报告撰写:评判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正确理解和逻辑表达能力。

4. 团队合作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第十章 心血管系统 掌握心血管系的组成。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了解血管吻合和侧支循环的概念。
第一节 心脏 掌握心脏的位置、外形、心脏各腔的形态结构。了解心壁的构造。掌握心传导系统的 组成(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左、右束支、蒲肯野氏纤维 Pukinje’s fibers)和功 能。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重要分支(前室间支,旋支、后室间支、窦房结支和房 室结支)及三大主干(前室间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分布区域。了解冠状窦的位置与开 口。了解心包的构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加强 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因学时有限,部分章节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拓展视野。
三、课程的具体内容及其学时分配
人体形态学课程共 54 学时,教学过程包括理论讲授、实习、自学、课前预习与课后 复习等环节,由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共同承担。人体解剖学部分占 33 学时(理论 24 学时、实验 9 学时),组织胚胎学部分占 21 学时(理论 15 学时、实验 6 学 时),详见下表。
第三节 肺和胸膜 一、掌握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二、胸膜和胸膜腔:掌握胸膜和胸膜腔和概念。了解胸膜和肺的体表投影。 三、纵隔:了解纵隔的概念,纵隔的区分及其组成。
第七章 泌尿系统 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
第一节 肾 掌握肾的位置、形态和结构。了解肾的被膜及肾蒂的结构。
第二节 输尿管 了解输尿管的形态、分部、狭窄。
第六章 呼吸系统 了解呼吸系统组成、功能。
第一节 鼻、咽、喉 一、鼻: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鼻腔的分部。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 二、咽(见消化系统) 三、喉:了解喉的位置,了解喉的软骨、连结、候肌的位置和作用。掌握喉腔的分部。

人体形态学实验 C1 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实验 C1  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实验C1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31303Z11课程名称:人体形态学实验C1/Humam Morphology Experiment C1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学分:75/2.5先修课程:细胞生物学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教材、教学参考书:丁文龙,王海杰主编. 系统解剖学(第三版,八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李和, 李继承主编.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三版,八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陈杰,周桥主编.病理学(第三版,八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高英茂主编.医学形态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文继舫主编. 病理学实验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本实验涵盖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及病理学三门实验课程。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大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是医学各学科的基础。

在医学科学、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解剖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如CT、MRI、介入医学等先进诊疗手段的发展无不依赖于解剖学的发展。

人体解剖学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同时,人体解剖学又是一门极具实验性、实践性的学科。

对人体构造认识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来自于尸体解剖观察和临床实践。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前必须熟悉人体解剖结构,这就决定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必须具备独特的、良好的实践条件。

人体解剖学分按功能系统阐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各系统之间的联系。

而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二门相互关联的形态课程,组织学是研究显微镜下正常机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科学。

胚胎学是研究人的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以及先天性畸形的科学,均是医学生必修的医学基础课。

学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基本功能,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病理学实验在病理学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实验课中学生不仅通过对病变器官、组织的形态学观察,联系其机能代谢的变化及其临床表现,掌握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临床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码:0905127B课程名称: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英文名称: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33总学分:1适用专业:生物科学(检验与检测方向)二、实验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一)实验性质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是高等院校生物教育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是本课程的先修课程。

该实验课与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课程同步进行,主要学习在人体及动物体上进行实际实验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解剖和生理两方面的内容,其中组织解剖是基础,生理功能是重点。

(二)实验目标与任务课程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实验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生理现象或效应,可加深对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直观理解,为后续学习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开展科学研究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培养学生扎实的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与意识,支撑专业学习成果中相应指标点的达成。

三、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主要以活体动物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材料为研究对象,采取急性离体和在体实验的实验方法,主要利用急性分离、离体灌流等实验技术设计动物生理学的实验内容,用以验证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

大部分实验是以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操作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动手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通过计算机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统计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书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使学生初步掌握撰写科技论文的基本方法。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一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实验类型】演示性【目的与要求】联系机能了解被覆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观察并了解结缔组织的共同特征,并联系机能了解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分布;比较观察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纤维的结构特点;观察神经元的结构特点及尼氏体的形态与分布;观察有髓神经纤维的的形态结构;识别并比较观察各种血细胞与血小板的形态特征。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的性质与任务人体解剖学实验是一门重要的康复治疗学专业医学基础课程,实践性强。

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使学生准确掌握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组成、正常位置及形态结构,了解人体结构的毗邻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正常人体形态学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基础。

二、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解剖术语;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观察、辨认能力,综合判断、思维表达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项目设置情况备注:根据专业性质及课程要求,结合实验室条件,灵活调整实验项目。

四、各实验项目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骨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2.掌握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3.掌握人体全身的主要骨性标志。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人体全身各部骨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等。

(三)实验内容1.实验室规则和实验课注意事项;人体解剖学实验课的目的、要求及学习方法。

2.解剖学标准姿势,轴、面和方位术语。

3.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理化特性。

4.各部骨的名称、数目、形态结构。

5.人体全身主要的骨性标志。

实验项目二:骨连接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滑膜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2.掌握各部分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以及运动。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人体全身各部骨连接的标本、模型、挂图,标本陈列台、多媒体、数字人解剖系统、标本冷藏柜等。

(三)实验内容1.滑膜关节的结构、分类及运动形式。

2.椎骨间连结各结构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功能。

3.脊柱、胸廓的组成及功能。

4.人体各部重要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实验项目三:肌3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肌的构造、分类、起止点和辅助装置。

2.掌握肌肉的名称、位置及作用。

3.掌握人体全身主要的肌性标志。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汇总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汇总

《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本科)一、实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课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生物学教育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实验课教学,要求学生增加对植物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技巧,并初步树立通过实验和实践学习植物学的正确观念。

二、实验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植物细胞结构、临时装片制作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实验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维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观察并掌握植物细胞结构,同时学会植物学实验中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术。

2、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方法,了解植物细胞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之下的观察方法和基本结构状况。

3、实验仪器、设备等:常用光学显微镜、植物学实验所用的解剖器具,植物细胞的永久装片和新鲜观察材料,实验试剂(碘液)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1、实验目的:掌握植物细胞的几种主要后含物(淀粉、蛋白质、脂肪)的定性实验检测和观察方法以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方法。

2、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分裂阶段的分裂相的形态,了解几种后含物的性质、存在方式、形态特点和实验观察方法。

3、实验仪器、设备等:光学显微镜、植物学实验解剖器具、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永久装片、供实验使用的新鲜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材料(洋葱根尖或蚕豆根尖),本实验所使用的实验试剂(固定液、解离液和几种检测细胞后含物的试剂)。

实验三植物组织(一)和徒手切片1、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观察和掌握分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和机械组织的形态特点,主要功能和存在部位以及它们的实验观察方法,并初步学习徒手切片的制作及观察方法。

2、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几大类组织的细胞形态特点、功能、观察方法和徒手切片的制作方法。

了解各类组织与它们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3、仪器、设备等:光学显微镜、植物学实验器具、实验试剂(固定解离液和染色剂等)徒手切片器或刀片等。

实验课程 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 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实验课程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本门实验课程将结合理论知识,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学科内容。

二、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和技能;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实验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实验1:xxx(具体内容、步骤、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2. 实验2:xxx(具体内容、步骤、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3. 实验3:xxx(具体内容、步骤、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4. 实验4:xxx(具体内容、步骤、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5. 实验5:xxx(具体内容、步骤、实验器材及注意事项)四、教学安排与评分方式1. 课程时长:每次实验课程为3小时,共计15小时;2. 授课方式:采用实验指导书,学生根据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3. 作业要求:每次实验课后需完成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4. 评分方式:实验操作及报告占总成绩的70%,实验作业占30%。

五、教学团队本门实验课程由专业的实验老师授课,辅以实验助教进行实验指导和解答学生疑问。

六、其他注意事项1. 学生需遵守实验室规定,保证实验室安全;2. 学生需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不得抄袭作弊;3. 学生需按时参加实验课程,缺勤需要提前请假,并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补课。

通过本门实验课程的学习,相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祝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4、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相。
四、结果综述
1、1、怎样识别植物细胞中淀粉粒、糊粉粒、油滴和晶体,含花青素的细胞和有色体?
2、2、植物细胞的丝分裂各时期典型特征。
3、3、在植物体的哪些部位出现有丝分裂?
五、作业
1、绘蕉芋根状茎或马铃薯块茎中淀粉粒的形态结构图,注明脐和轮纹。
2、绘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时简图,注明染色体、纺缍丝、成膜体、细胞壁、细胞核。
2、2、显微镜观察红花蒜鳞片下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示范操作)。
3、3、显微镜观察紫万年青叶片下表皮细胞中的花青素和白色体(切取紫万年青叶片下表皮薄片示范操作)。
4、4、示范镜观察红辣椒果皮细胞中间纹孔有色体。
5、5、示范镜观察柿胚细胞中的胞间连丝。
四、结果综述
1、1、使用、保管显微镜时应注意的事项。
2、2、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及其显微结构的特点。
1、用眼睛直接观察或在放大镜下观察萌发的菜豆(绿豆等)种子上幼根根尖的外部形态和自然下的颜色。
2、用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面永久片观察根尖内部结构。
3、观察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根(用橡胶树幼根横切面永久示范镜)
xx植物根(用鸢尾根横切面永久片)
4、观察根的次生结构(用橡胶树次生根横切面永久片)。
四、结果综述
一、目的
了解被子植物根尖的形态结构,根的初生结构和资生结构的一般特征。
二、材料、药品和用具
1、材料:
正在萌发的菜豆(绿豆等)和水稻(玉米等)种子,玉米或洋葱根尖纵切面永久片、橡胶幼根横切面永久片,鸢尾根横切面永久片,橡胶次生根横切面永久片。
2、药品和用具:
显微镜、放大镜、镊子、吸水纸、切片、纱布。
三、内容和方法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

人体形态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人体形态学是医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功能及生长发育过程。

通过学习人体形态学,学生可以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器官的位置与功能,以及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本教学大纲将涵盖人体形态学的基本内容,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等。

二、课程目标1、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2、理解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掌握人体形态学的相关实验技能;4、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解剖学:包括骨骼、肌肉、内脏、神经系统等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功能;2、组织学: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观结构及功能,以及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胚胎学:探讨人类胚胎的早期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裂、囊胚形成、原肠胚形成等;4、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技能,如解剖技术、显微镜观察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人体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2、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人体形态学的实验技能,如解剖技术、显微镜观察等;3、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献等途径,自主探索和学习人体形态学知识;4、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学习心得,提高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进行评价;2、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论文、实验报告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3、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人体形态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时数本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36学时,实验操作18学时。

具体分配如下:1、解剖学:18学时;2、组织学:12学时;3、胚胎学:6学时;4、实验技能:18学时。

七、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2、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标:1.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内容:1. 植物的形态结构观察,包括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实验,包括种子发芽、植物生长速率、光合作用等。

3. 植物的生理实验,包括水分吸收、养分运输、光合作用速率等。

4. 植物的生殖实验,包括花的结构与传粉、种子的形成与传播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和显微镜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2. 实验设计法,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明确实验的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

3. 数据采集法,采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

4. 统计分析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材料、器材和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

3.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数据和实验条件等信息。

4. 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图表展示。

5.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总结实验的结论和启示。

五、实验材料:1. 植物标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

2. 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培养皿、移液管等。

3. 实验试剂,如染色剂、营养液、植物激素等。

4. 实验工具,剪刀、镊子、显微刀等。

六、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内容。

2.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分。

3. 实验讨论,学生需参与实验结果的讨论和解释,展示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涵盖了实验目标、内容、方法、步骤、材料和评价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研究和创新意识。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

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形态学实验教学大纲形态学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形态演化以及形态变异等。

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对于形态学的学习和理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就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为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参考。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形态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常见的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在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可以包括细胞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器官形态学等内容。

学生应该了解不同层次的形态学研究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在实验方法和技术方面,可以包括显微镜的使用、组织切片的制备、染色技术的应用等。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常用的形态学实验技术,并能够独立进行形态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二、实验教学的目标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形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不同层次的形态学研究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2. 培养学生对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掌握。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应该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制备组织切片、应用染色技术等形态学实验方法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通过形态学实验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方法形态学实验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实验演示、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

实验演示可以通过教师进行,展示形态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实验操作可以由学生进行,让他们亲自操作显微镜、制备组织切片、应用染色技术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操作水平。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和结论的总结和分析,学生应该能够清晰地陈述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能够进行合理的讨论和推理。

四、实验教学的评估形态学实验教学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实验报告的评分、实验操作的评估和实验成果的展示等。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实验.doc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实验.doc

主要参考书:1. 《植物学实验》2. 《东北地区植物实习》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实验Botany experiment一、课程课号:09610003g 校级公共课适用专业:草业科学、农学、农学(农产品)、农学(种子)、生技(植)、植保侬药)、植保(植)、 生技(动)、园艺(设)、园艺(种)、园林(园)、园林、农学、园艺、植保、园林、资环、环科 等 理论课程总学时:48学时总学时(周学时):48学时(4学时) 总学分:1.5开课实验个数:(验证实验A 个;综合实验_匸个;设计实验2个) 二、实验课程简介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学实验部分和植物 系统分类部分,实验内容采用研究型实验与综合设计实验为主,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主 动进行科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多媒体实验室与开放实验室的建立为植物学实验教学提供 了有利的保障。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实验教学的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熟练掌 握徒手切片方法及临时制片和压片的制作;掌握植物绘图技术,能够形象绘制植物组织、 器官的详图及简图;能够熟练地掌握植物分类工具书的使用。

能够正确识别本地区常见的 植物,特别是校园植物。

能够独立完成某地区植物资源调查及植物蠟叶标本制作、鉴定等 工作。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实习大纲的任务。

能够独立开展与植物学相关的科学研究。

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植物学实验》(第1版) 胡宝忠主编 中国农业岀版社2005何凤仙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刘保东等主编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武维华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五、考核办法主要是进行上课期间的实验报告的考核。

大纲主撰人:胡国富教学大纲一、课堂讲授部分(一)实验项目1植物显微技术1. 实验特点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基础 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1首开日期:开学后第三周2. 实验目的和要点(1)(2)(3)(4)(5)(6) 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无胚乳种子多子叶有胚乳种子(大豆)(蒐麻)(小麦,的观察的观察玉米)的观察的观察的观察子叶出土幼苗(大豆)的观察了解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态实验学教学大纲形态学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中的重要内容,研究正常人体结构功能及病理情况下所发生的改变。

形态学实验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医学形态学科迅猛发展,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不断涌现,客观上要求当代大学生具备更广泛知识面,不仅要具有宽厚的普通基础知识及深厚的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发展前沿知识及掌握相当的研究技能。

课程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为目标,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以开展素质教育为先导,着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创建适应于21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化的关键,其核心之处在于教学改革,而高等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改革尤为重要。

我们以实验室体制改革为切入点,促使形态学实验教学的系统改革,创建了一门新颖的独立课程——形态实验学。

率先在临床医学七年制硕士班中试点,不断实践、不断修改、不断完善。

总纲形态实验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涉及原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法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寄生虫学等学科的大部分实验内容。

本课程开设12个综合性实验,以器官或疾病为主线,内容由浅入深,密切联系功能与临床,打破原来课程的界限,突出交叉融合,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并在实验中着重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

综合实验并非几个学科的简单拼凑,而是真正体现各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是一门新的实验课程。

本大纲分掌握、熟悉及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为主要内容,要牢固掌握,灵活应用,透彻理解。

熟悉内容要记住,理解主要内容及方法。

了解为次要内容,有一总体认识及理解。

一、学时分配总学时150学时,其中课程间融合性实验120学时,余下30学时为相关学科开设未融合的内容。

二、本课程基本要求第一章形态学实验基本方法与研究技能实验目的形态实验学是应用多种实验技术和染色方法及各种显微镜,对机体细胞、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关系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方法在经典技术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对细胞在功能活动中的各种酶活性和各种物质的含量变化,亦可进行精确的定位及定量。

形态学研究方法,可分为活细胞和活组织研究法、固定组织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等。

通过本实验使同学们对形态学实验方法及研究技能有一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及研究工作打下一扎实的基础。

实验内容1.活细胞和活体组织的研究方法掌握组织培养技术,细胞分离术,活体细胞染色法。

2.固定组织的研究方法熟悉石蜡切片标本制作方法,掌握涂片法及染色。

3.组织化学技术熟悉PAS反应方法,了解其它常用组化技术。

4.显微镜掌握光学显微镜的应用,熟悉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了解其它显微镜的原理。

5.细胞和细胞化学定量技术了解显微图象分析技术,了解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和应用。

第二章血液生物学血液是机体重要的组织,保持一定的比重、渗透压、粘滞性和化学成分,以维持各种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所需要的适宜条件。

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他们的形态、数量、比例等的测定称为血像。

患病时血像及血液中一些成分变化的检查对了解机体状况利诊断疾病十分重要。

实验目的1.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对血液这一重要组织有一系统的了解。

掌握血细胞培养技术,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分类。

熟悉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红细胞膜的通透性,血液寄生虫病,血痕检验。

了解染色体分析技术。

2.训练同学们基本操作及基本技能。

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及独立思考综合能力,给所检测的血液发出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1.红细胞计数及膜的通透性。

2.血片制作及白细胞分类计数。

3.染色体制备及分析。

4.血痕检验,血液寄生虫病。

第三章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分支管道系统,有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等器官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血液借着其节律性收缩,推动血液经大、中、小和微动脉分支送到各器官和组织内毛细血管。

血液在毛细血管与细胞及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在汇集成微静脉,经小、中、大静脉同流入心脏。

心血管系统为管腔性脏器,在了解正常结构后,要掌握其疾病状态下的改变。

实验目的1.掌握正常情况下,心脏及血管壁的分层结构。

2.掌握病理情况下心脏及血管结构的改变。

3.了解与猝死有关的心血管因素。

实验内容1.观察心脏、中动脉和中静脉、大动脉、小动脉和小静脉切片,并掌握其分层结构及每一个器官的特征。

2.观察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心内膜炎及瓣膜病的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掌握其大体结构变化及显微镜下结构的变化。

4.了解与常见猝死有关的心血管疾病的显微特征。

第四章人体免疫与常用检测技术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

其功能为识别和清除入侵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分子物质等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内部的稳定,消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实验目的1.掌握淋巴器官的正常结构。

2.熟悉某些疾病淋巴器官的病理变化。

3.掌握机体免疫功能的测定的常用方法。

实验内容1.观察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等器官的切片、并总结这些淋巴器官结构的共同点,找出各自的结构特征。

2.在炎症或肿瘤转移时这些淋巴器官结构的变化。

3.观察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并计算其吞噬指数。

4.凝集反应的原理及方法,并进行操作。

5.淋巴细胞分离纯化及转化,E玫瑰花环试验,掌握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

第五章消化道与疾病消化管为一条衬有上皮的迂曲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和排泄食物残渣。

食物中除水、维生素和无机盐能由消化管上皮直接吸收外,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质经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此外,消化管壁内富有淋巴组织,它对细菌等有害物质具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由于消化管与外界有频繁而密切的接触,故极易被病菌及有害因素侵袭而造成疾病。

实验目的1.掌握消化管的正常结构,综合管腔性脏器的结构共性,并找出各段消化管结构的特征。

2.掌握胃溃疡的大体及组织切片特征,熟悉慢性萎缩性肖炎的结构变化。

3.熟悉肠伤寒、细菌性痢疾、肠慢性血吸虫病的大体及组织切片特征,了解肠阿米巴病的大体及组织切片特征。

4. 掌握肠道杆菌的主要特征,熟悉肠道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掌握肥达反应的方法。

5. 熟悉痢疾阿米巴活滋养体的特点,掌握包囊碘液涂片法及碘液涂片中包囊形态,掌握结肠内阿米巴成熟包囊的碘液涂片中的形态特点。

实验内容1.观察食道、胃、小肠、大肠、的正常切片,并综合分析它们的特征。

2.观察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伤寒、细菌性痢疾、肠慢性血吸虫病、肠阿米巴病的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

3.观察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对肠道杆菌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

4.肥达反应的操作过程及结果判断。

5.痢疾阿米巴人滋养体及包囊油镜观察,结肠内阿米巴包囊油镜观察,并比较两种包囊的主要区别。

第六章肝脏生物学肝脏是人体最人的腺体,它可产生胆汁输入消化管,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

同时,在机体物质代谢中还有合成、转化、分解和解毒作用,也参与免疫和灭活激系等功能。

由于肝脏具有多种重要功能,故它与临床的许多疾病有关。

实验目的1.掌握正常肝组织切片,肝小叶内各成分的形态结构,识别肝小叶的范围。

联系功能,记住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熟悉肝细胞内丰富的细胞器,说明肝细胞的功能活跃。

3.熟悉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变的大体标本。

4.掌握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结构变化,熟悉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的镜下结构,掌握肝硬变的结构特征。

思考肝硬化是如何分型的?5.掌握血吸虫性肝硬变的形态特征,与纤维性肝硬变的区别。

实验内容1.观察正常肝脏切片:肝细胞索、肝血窦、中央静脉、门管区、小叶下静脉,进而观察肝动脉生理盐水灌注、墨汁血管注射切片,在肝血窦内具大量吞噬墨汁颗粒的肝窦巨噬细胞,并且血窦、中央静脉呈扩张状态。

2.观察蝾螈肝细胞内密布的、数目众多的浅蓝色线粒体,呈短线状或短杆结构。

3.观察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肝硬变的大体标本,注意肝的颜色及质地。

4.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组织切片,并与正常切片对照,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5.观察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的病理切片。

6.观察肝硬化切片与正常肝组织有何结构改变。

第七章肾脏正常结构与常见病理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废物,特别是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通过血液循环流至肾脏,经肾复杂的生理过程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肾还参与凋节水和电解质平衡,并能分泌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肾脏的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如膜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等。

故通过本章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有关肾脏疾患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1.掌握正常肾脏的微细结构,肾皮质及髓质、肾血管的结构。

2.熟悉膜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标本特征。

3.掌握急性弥漫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切片,并与正常结构对比,找出病变的特征。

4.了解肾结核大体标本的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1.观察正常肾脏微细结构。

皮质迷路及髓放线,肾小体的结构,近端小管曲部,远端小管曲部,肾小管直部及集合小管,弓状动脉,小叶间动脉及入球微动脉。

2.观察膜性肾小球肾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及慢性肾盂肾炎的大体标本,并掌握它们的变化特征,并加以鉴别。

3.观察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切片,抓住病变累及的范围及特征。

观察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掌握它们病变的表现及特征。

观察慢性肾盂肾炎切片,选择典型病变区进行观察。

5.观察肾结核的大体标本,了解干酪样坏死灶及空洞型肾结核。

第八章呼吸系统与疾病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其主要功能为执行气体变换,即摄入空气中的氧气,以维持有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将机体内细胞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由于呼吸系统与外界接触频繁,故极易受到致病因素的侵犯,造成疾病。

实验目的1.掌握气管、肺的正常组织结构。

气管壁的三层结构、肺内支气管树及肺泡的结构。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气肿的大体结构特征。

掌握大叶性肺炎三期的大体表现,小叶性肺炎的特征、并与大叶性肺炎对比。

掌握肺原发综合症、急性粟粒性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大体病变特征。

了解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性肺炎、肺结核球的特征。

3.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切片结构特点。

熟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的病变表现。

了解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空洞的结构。

4.掌握肺结核病人痰标本检查及结核杆菌培养。

5.掌握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虫卵形态,了解痰液沉淀检查法。

实验内容1.观察气管的切片,从内向外,分出三层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