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3单元 第5章 第4节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第1课时)教案1 (新版)济南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眼球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重点)

2、描述视觉形成的过程。(重、难点)

能力目标:

分析近视形成的原因,了解其矫正方法。

情感目标:

认同视觉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模型进行直观教学,沿着感觉器官→眼的结构→凸透镜成像实验演示→视觉形成→近视这样的思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分析、形象认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的眼球结构及听觉的形成。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基础知识点,在此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突出重点;通过演示实验突破难点;最后学生独立完成达标,及时纠正。课前准备:

教师:⑴多媒体课件

⑵眼球模型,凸透镜、白纸板、蜡烛,凹透镜。

学生:⑴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

⑵调查本班同学的近视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万亩榴园

设问:“五月榴花红似火”当我们置身于万亩榴园中,欣赏

着美景,嗅着花香,听着鸟儿歌唱,你们是否知道我们人体

是靠什么来获取这些信息的?

(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当地的景点创设情景,结合自身体会,自然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讲述: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是靠分布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感受器来获取的。有些感受器还带有一些附属结构,共同构成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器官,称为感觉器官。

知识点一: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过渡:我们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中约有90%来自于视觉。视觉让你发现远处疾驰而来的汽车,及早避让;视觉让你看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大小、距离和色彩;视觉让你能够读书、看报、看电视。眼是人的视觉器官,也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

官。(课件展示:眼;板书:视觉——眼)

2、自主学习:看书P91—92的1、2两小节,完成填空。

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1)看课本,在图上标出各部分结构名称。

(2)总结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外层

眼球壁:

中层:

眼球内层:

房水

内容物晶状体:

玻璃体

(3)光线通过哪些结构才能到达视网膜?这些结构有什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便于教师讲解。

3、点拨:

(1)课件展示图片并出示模型逐一认识各

部位名称及功能

强调: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感受光

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很像一面

凸透镜,对光产生折射。

(2)观察同桌。指出眼睑就是俗称的眼皮;

巩膜就是白眼球;虹膜就是黑眼球。

讲述:眼睛的颜色实际就是虹膜的颜色。引导学生阅读课本92页“相关链接”。

(3)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不仅从平面认识眼球的结构,还要直观感受到眼球的结构。

4、提出问题:我们的眼球其实就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试说出它与照相机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讨论总结出:晶状体——镜头,瞳孔——光圈,视网膜——胶卷。

5、讨论:瞳孔的调节(联系实际:晚上,当我们从灯光下到黑暗处,有什么感觉?是什么在起作用?)

点拨:瞳孔是光线的通道。瞳孔所起的作用,就相当于显微镜中遮光器所起的作用:它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光线过强时,瞳孔缩小;光线太弱时,瞳孔扩大。

设计意图:走进生活,用形象的类比,加深学生对各部分功能的记忆。

知识点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过渡:那么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1、演示实验:模拟眼球成像原理

⑴出示凸透镜,让学生感受凸透镜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

⑵实验演示

讨论:

⑴白纸板和双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什么结构?

⑵如果换上凸度较大的透镜而纸板位置不动,会出现什么结果?如果纸板向后移动而凸透镜不变,又会出现什么结果?

⑶实验中成像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真实感受到凸透镜的特点及成像的原理,为理解眼球成像作铺垫。

2、指出:眼球成像与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相同。

3、提出问题:

⑴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的是哪些结构?成像的部位是哪里?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⑵视网膜上成像后我们就看到物像了吗?我们实际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结合课本P93上面第一段来解决。

讲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产生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产生了视觉。 4、课件展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5、进一步提出问题:⑶有一个人眼睛失明了,你能帮他分析可能有哪些原因吗?

学生分析,教师提示:根据视觉的形成过程。 6、归纳总结:视觉的形成过程。(结合课本,试着写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指出:成像于视网膜;形成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展示及问题的进一步提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知识点三:近视的成因及预防

1、过渡:大家看一看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戴眼镜?他们是怎么了? 学生回答:近视

2、提出问题:那么近视是怎么形成的呢?对于近视我们有什么矫正的办法吗? 请大家阅读课本P93第二段内容,结合图3.5-17,分析近视的成因及矫正的办法。

完成填空:

近视是长时间近距离看物体,导致晶状体 ,甚至眼球的前后径 ,使远处物体所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 ,从而看不清的物体。可以通过配戴 加以矫正。 3、点拨:

眼的折光原理与凸透镜的原理相同。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折光的能力越大;凸度越小,折光的能力也越小。

在眼的折光系统中,能够改变折光度的主要是晶状体,所以晶状体在眼的调节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凸度变大。 4、感受凹透镜的特点: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配的近视镜或教师出示凹透镜让学生感受。(中间薄,四周厚。)

讲述:这种镜子正好和放大镜相反,我们叫它凹透镜,近

外界物体反射

来的光线角膜

瞳孔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晶状体

视网膜

玻璃体

视觉的形成过程

(形成物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