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7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2023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解读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素养导学】唯物史观: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历史解释:掌握两次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历史事实,并了解楚汉相争的情况。
家国情怀:通过分析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知识构建】一、秦的暴政怎样理解“族秦者,秦也”?表现在哪些方面? 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的暴政。
2.表现:(1)沉重的赋税;(2)繁重的徭役和兵役;(3)法律严苛,刑法残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结合右侧史料及所学知识,完善表格。
原 因根本 秦的暴政直接 遇雨误期,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爆发 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领导起义,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口号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结果起义失败,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直抵咸阳,秦朝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思维导引】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三、楚汉之争1.性质:统治阶级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
2.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3.结果: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心,最终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史料研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释意:消灭秦王朝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唐]杜牧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二、内容分析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希望自己开创的帝业能够相传万世。
然而历史并没有像他想的那样,强大的秦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
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封建专制残暴统治的结果,所以它的爆发具有必然性。
三、教学目标1.掌握秦暴政的主要表现,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史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通过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以问题设置,聚集学生注意力,开展新课学习。
(二)讲授新课1.秦的暴政(重点)(1)教师活动教材研读:归纳秦的暴政的表现(2)学生活动表现1:赋税沉重。
表现2:徭役兵役繁重。
表现3:刑罚严苛。
表现4:“焚书坑儒”。
表现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1)教师活动问题探究: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个原因,秦末农民战争还会爆发吗?(2)学生活动会①直接原因:大雨使戍守误期,按律要被处死。
②根本原因:秦的暴政【记笔记】(3)教师活动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材料1: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材料2:从陈胜吴广开始,历史不断地发生农民反抗地主压迫的大小起义。
——范文澜《中国通史》(4)学生活动①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是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②沉重的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③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秦朝的灭亡(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63,概况巨鹿之战的基本情况。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问题探究:秦朝因暴政灭亡对后世有何借鉴意义?(4)学生活动1.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爱惜民力;2.应对君主权力适度制约;3.法家学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当与儒家学说相调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件(共31张PPT)
秦始皇陵
空心砖
修长城
阿旁宫
材料三:
• “五人盗, 赃一钱以上, 斩左趾, 又黥[qíng]以为城旦(脸上刺刻涂 墨,判为刑徒)。”——秦简记载
• (秦朝刑罚严酷,以至)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 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 ,溃而叛之。——《汉书·刑法志》
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此语一出,秦颁行了哪一项措施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修筑长城
B D.诛尽百家学者
2.贾谊的《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
C 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项羽 B.吴广、项羽 C.陈胜、吴广 D.项羽、刘邦
3.(2019·山东临沂·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
楚汉战争
前206年—前202年,项 羽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 权进行的战争。
1、成语典故中的历史
汉王刘邦
约法三章 刚愎自用 楚河汉界 四面楚歌 江东父老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暗度陈仓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咸阳 鸿门
鸿沟
垓下 西楚霸王 乌江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 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 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入关
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7 年,仅存十几年,传位二世,威名 显赫的大秦帝国便在讨伐声中走下 历史的舞台,谁应为大秦帝国的灭 亡负责?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赋税沉重
徭役繁重
秦的苛政
(根本)
严刑峻法
小结
秦
钳制思想
二
的
世
灭
亡
(直接)
陈胜吴广起义
而 亡
农民起义
刘邦项羽争雄
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秦朝灭亡的真凶?
在我看来,大秦帝国所以灭亡,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理 论、制度等方面之失,而是统治阶级上层的政策、人事、个 人行为等方面出了问题,是秦始皇与秦二世的用人方面的漏 洞所致,是这个帝国核心统治者们所作所为所致。
一句话,秦朝实际是被自己打败的,亡秦的是自家人。 ——马平安《大秦帝国启示
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
推一测
理由:秦始皇的苛政
材料三
至于秦始皇兼并战国……
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
秦
夜理书,日程决事,日县石之
始
一。
皇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译文:
根据材料三归纳秦朝暴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独断
政的表现?
专行,亲自处理各种事务,白天断
表现三:残酷的刑法
狱(也就是一些刑法之类的事), 晚上读书,什么事都自己处理。
绞: 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族诛
一人有罪,灭绝其宗族。族刑 有时株连到父族、母族、妻族。
推一测
理由:秦始皇的苛政
材料四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
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
——《史记·儒林列传》
始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皇
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 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
你同意这段话的观点吗?为什么?
探究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是人教版历史七上第10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陈胜、吴广起义,刘邦和项羽的领导,秦朝的灭亡和汉朝的建立。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爆发,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于封建社会的起源和秦朝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理清思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起义。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4.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深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精品课件(含视频)
溃而叛之。——《汉书·刑法志》
动 脑 筋: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 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
秦代的法律非常严苛。当时的刑罚极为残酷。 一人犯法则牵连邻里,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 刑……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4、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秦二世胡亥
3、秦朝的都城在( )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邯郸
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 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复习(2016部编)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夯实基础
三、楚汉之争(前206--前202)
楚河汉界 鸿沟议和 垓下之战
无颜见江东父老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项羽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刘邦
动 脑 筋: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 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 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庞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车士俑
文吏俑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万里长城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3、刑罚严酷
束颈的铁钳
铁桎(zhì 脚镣)
行者相伴,而死人日积于市, 劓鼻盈蔂(luó ),断足盈车。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原因,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以及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但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秦朝的暴政,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并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掌握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理解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原因、起义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暴政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的暴政表现,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背景和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农民起义的原因和影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项羽刘邦起义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起义的发展和结局。
2024年秋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课件)
相关史事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一带的反秦起义军被30
万秦军围攻。危急情况下,身为援军次将的项羽杀 死了观望拖延的主将,率领2万人前往救援。渡过 漳水后,项羽命令将士破釜沉舟,显示决一死战的 决心。在激战中,起义军勇猛杀敌,打得秦军一败 涂地,最终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 挽回败局。
D.巨鹿之战
3.战争既破坏社会的和谐,也推动社会的发展。 (1)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著名战役是
_涿__鹿__之___战__。
(2)士兵阵前倒戈,引周军攻商都,灭亡商朝
的著名战役是_牧__野___之__战__。 (3)项羽领导起义军在_巨__鹿__之__战___中以少胜多,
将秦军主力歼灭。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新课导入
坑灰未冷山东乱。 ——章碣《焚书坑》 讽刺秦始皇焚书的
做法并不能使统治长久。
秦坑儒谷碑
目标导航
1. 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 分析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陈胜、
吴广起义的地位及历史意义。 3. 知道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统治的史
实,知道秦朝灭亡的原因。
新课展开 一、秦的暴政
2.项羽 出身: 楚国名将之后,骁勇善战
经历: 跟随叔父项梁起兵,他们领导的队伍逐 渐发展到数万人,成为反秦的强大武装
成就: 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3.刘邦 出身: 出身平民,曾为小吏
经历: 注重网罗人才,积蓄力量,势力很快强 大起来
成就: 巨鹿之战后,抓住时机,直抵秦都咸阳
4.秦朝灭亡
结构梳理
刑法残酷
秦 徭役、兵役繁重 末
“焚书坑儒”
农 民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选择题1.(2023秋·云浮期末)《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
”上述材料反映了秦朝时期 (B)A.繁重的徭役、兵役B.沉重的赋税C.严苛的法律法规D.残酷的刑罚2.(2023秋•深圳光明期末)秦国士兵在服役期间,除军服外,内衣和个人费用一律自理。
在考古发掘出土的秦朝士兵家书中,两位士兵不约而同地要求家人紧急寄钱和布,以便缝制衣服,如果寄不来,“即死矣”!这体现了秦国 (D)A.重视边疆的防御B.言论受到限制C.手工业水平落后D.百姓负担沉重3.(2023秋•汕头潮南期末)《里耶秦简》记载了秦朝有一名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11 271钱,因无钱偿还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按照当时一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钱计算,他要服役大约4年,其所述现象表明秦朝(D)A.赋税负担沉重B.思想控制严重C.违法现象频发D.刑法细致严苛4.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5.(2023秋•深圳坪山期末)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
这表明(C)A.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B.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C.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D.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6.(2023秋•深圳期末)《史记•陈涉世家》记载:“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楚兵数千人为聚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秦末农民起义(D)A.起因于官吏的贪腐B.反对实施郡县制C.以六国贵族为主力D.得到了广泛响应7.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陈胜评价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原因: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戍边误期,按罪当诛。
经过:略 结果:失败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经过
时 间 公元前209年 地 点 大泽乡 人 物 陈胜 吴广
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 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 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 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义 后期: 刘邦、项羽起义 ②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③楚汉之争
材料:
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 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 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 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在秦的统治下,你有何 感想?如果你是一位秦 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二、陈胜、吴广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刘邦、项羽继续反秦
答:不同意。原因如下。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朝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示意图
进军路线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 建立政权
结果 失败
× 函谷关
陈
大泽乡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
时间 战争 双方 结果 特点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 秦向刘邦投降,
秦灭亡
项羽刘邦起义
公元前207年 巨鹿大战
破釜沉舟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
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 “__________”。
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PK
项羽
刘邦
刘邦为什么能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秦末农民起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 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 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 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史记·陈涉世家》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咸
阳
大
泽
乡
公元前 209年
有同学认为:“陈胜、吴 广如果在前往边境的途中没有 遇到大雨,秦末农民起义就不 会爆发了。”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秦的暴政
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秦律繁多、诛罚苛刻 横征暴敛,民不聊生
不能审时度势,在统一后仍然重功利、 恃酷法,激化社会矛盾。
二、 秦末农民起义的过程
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直接原因——戍边误期 (3)意义——揭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他的暴政,使秦朝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鲁迅《华德焚书异同论》
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
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 过失: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修长城,建阿房宫、筑骊山墓;
秦始皇个人的统治魅力 D.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 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 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严刑酷法
束 颈 的 铁 钳
铁桎
秦力役三十倍于古, 田租、口赋、盐铁之 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国贵族拥兵称王。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灭亡前后,陈胜、吴广等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暴政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农民起义的发展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到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末农民起义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思维活跃,善于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进行学习。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可能对农民起义中的英雄人物产生共鸣,但对起义的背景和意义还需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认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的英勇斗争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多媒体设备2.相关图片、视频资料3.历史地图册4.网络资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材料,展示秦朝的暴政和农民的艰苦生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农民阶级会采取何种行动?2.呈现(10分钟)讲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起义军攻占城池、打败秦军的史实。
引导学生关注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农民起义对秦朝的影响是什么?起义军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学生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围绕着秦朝的暴政、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展开。
教材通过详细的叙述,揭示了秦朝统治者的残暴行径,以及农民阶级在苦难中觉醒、抗争的过程。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封建暴政的认识,以及对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有一定的认识。
然而,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秦朝的暴政和农民起义的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本课的核心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掌握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暴政表现、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
2.教学难点:农民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出秦朝的暴政,为学生讲述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秦朝的暴政表现,思考农民起义的原因。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
4.案例分析:分析起义军与秦军的斗争过程,让学生了解农民起义的艰苦性和英勇斗争精神。
5.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农民起义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秦的暴政表现: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秦始皇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的“焚书坑儒”。
秦二世残暴统治。
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
3、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
4、公元前207年,在刘邦起义军的包围下,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5、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争夺帝位,展开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刘邦取得最终的胜利。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预习提纲一、秦的暴政(表现)1.沉重的(农民要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繁重的和兵役(修骊山陵、阿房宫、长城等)3.法律严苛、残酷4. 更加残暴二、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原因:(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直接原因:陈胜、吴广戍边误期,按律当斩。
地点:人物:、过程: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县,建立“张楚”政权→→挺进关中,直逼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结果:起义军被镇压下来,陈胜、吴广被杀害。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二)项羽起义、刘邦灭秦朝1.项羽PK秦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灭秦朝:抓住时机,率兵直抵,秦朝统治者向投降,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时间: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概况:项羽(西楚霸王)PK刘邦(汉王),为争夺帝位展开征战,史称“”,垓下之围,项羽乌江自刎。
结果: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相关历史典故:破釜沉舟、楚河汉界、鸿门宴、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评价秦始皇: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①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②既有功劳,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预习填空答案:一、赋税;徭役;刑法;秦二世二、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吴广;第一次;巨鹿之战;咸阳;刘邦三、“楚汉之争”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梳理一、秦的暴政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三分之二的收获上缴国家。
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2024版新教材)
老百姓生活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种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材料一: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40万,南戍五岭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70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徭役繁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
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农民
赋税沉重
材料二:当时在秦朝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说明当时秦朝因为触犯法律被砍脚的人太多了,所以鞋子不好卖,大家都去拄拐了。
秦的暴政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刑法残酷
陈胜、吴广起义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楚汉之争
下列哪一项不是秦暴政的表现( ) A.繁重的徭役和赋税 B.刑法严酷 C.秦二世残暴统治 D.森严的等级制度2.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D
D
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D
战争既破坏社会的和谐,也推动社会的发展。 (1)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著名战役是 __________。 (2)士兵阵前倒戈,引周军攻商都,灭亡商朝 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 (3)项羽领导起义军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 将秦军主力歼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十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归纳总结、教材习题解答
第十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知识点归纳】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1)统治特点:急于求成和暴虐。
(2)暴政表现:赋税沉重,摇役和兵役繁重(修建骊山陵、阿房宫,修筑长城,征伐南方),法严刑酷,禁锢思想(“焚书坑儒”)对“焚书坑儒”的认识:“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2、秦二世: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
二、陈胜、吴广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1)爆发:按照秦律,戍守误期要被处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2)概况2、项羽、刘邦起义(1)项羽: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2)刘邦: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双方: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
2、目的:争夺帝位。
3、结果:刘邦军队在垓下打败项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教材问题解答】这一记载说明秦代的刑法有什么特点?(教材P51“材料研读”)说明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施政有怎样的关系?(教材P51“问题思考”)秦的暴政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对秦朝暴政的反抗。
依据材料,归纳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教材P53“材料研读”)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张良、萧何、韩信等人的辅佐。
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
想一想: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教材53“课后活动”)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是本学期的重要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暴政和重税,引发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秦朝灭亡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秦朝灭亡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认识到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但是,对于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等途径,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掌握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暴政和重税是导致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理解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内容。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视频:秦末农民起义相关视频资料。
3.图片: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图片资料。
4.课件: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暴政和重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朝会引发农民起义?2.呈现(10分钟)观看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等历史事件的基本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7年级上册历史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涉及到的人物和事件很多,如秦的暴政中的阿房宫、骊山陵墓及相关的兵马俑、修长城、各式各样的残酷的刑法,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及与他们有关的人物、事情等,这些内容很多,且都是很多学生很感兴趣的。
这就使上课时的选材产生了难度,不讲吧,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讲吧,又会显得太多,而且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与难点。
如何才能适量地讲述,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我在设计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利用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历史知识掌握程度,我把全节课分成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史料解读,让学生能够体会历史课的学习氛围,同时能够增长知识;第二部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相互的问答中感受提问的乐趣和体验成功的喜悦;第三部分:讨论探究,很多学生对刘邦与项羽的故事都会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因而对他们的故事和老师的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了很大的好奇心,因而在讨论时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中学习历史知识,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
教学设计思路基本上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原则,创设情境,提供史料、地图等,以问题式启发学生逐步探究得出结论,充分关注学生的发展。
总的来说,这节课紧张有序地完成了。
学生通过思考、分析问题,对历史事物的认识有了不少的提高,反馈的意见也比较好,但我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本节课的成语故事是非常多的,我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成语故事的穿插。
对于刚接触历史的初一新生来说,历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的话题。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具备对学习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才能乐在其中,才能勤奋地学习。
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对感兴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表现出心不在焉。
显而易见,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学,就很难培养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就是在授课过程中适时地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将激发兴趣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二、学生胆量有点小。
当时听课的教师比较多,学生比较腼腆,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大声回答问题,部分同学是多次鼓起勇气想说,最后还是咽下去了,部分同学干脆埋头做笔记,偶尔抬起绯红的脸看一眼老师。
今后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要好好地多想办法。
三、在语言的表述、提问的设计方面有待提高,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将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拓展。
如分析刘邦项羽胜败的原因时,局限于课本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做全面的分析,后再重点强调主要原因是失民心。
“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表现在哪里?”“秦王朝存在是时间”这些问题也没有做详解,没有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年代。
四、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及时给予学生方法上的指导。
今后努力方向:力争在今后的工作中,多多思考与积累,精心设计有梯度、多角度的问题,力求少而精。
备课要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形成多样的知识网络,多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课堂,多听课,多反思,力求更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