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优质课(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教学目标:通过听(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教学打算:多媒体、玻璃瓶、一次性塑料杯假设干、沙子、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今天这节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1〕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了解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2〕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2.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
不信,大家认真听:〔师吹出空玻璃瓶,发出呼呼的风声〕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这声音像什么?〔生说〕3. 你能像老师这样,吹出呼呼的风声吗?好,你上来试一试〔演奏〕。
风呼呼的吹着,不一会就下起了蒙蒙细雨,象沙沙的雨声吗?谁也来演奏一下这沙沙的雨声?〔生演奏〕听那,雨是越下越大了,也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生演奏〕。
雨落在树叶上,发出了哗啦啦的声音,拿起你们手中的书,摇起来,听听象不象哗啦啦的树叶声〔生感受〕。
突然,一阵春——哦?该敲打什么来表现春雷呢?〔生说,师评价〕那我们就用这些声音来表演一段“春雨雷电〞的交响乐吧!〔分角色演奏〕4.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到出都是这样的宝贝,用他们可以来表演很多声音故事,怎样,奇妙吧!二、观赏(雷鸣电闪波尔卡)1.整体感知那现在我们来聆听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管弦乐吧,听一听音乐大师是怎么来表现“雷鸣电闪〞的?当你在乐曲中听到“雷鸣电闪〞时,赶快捂起你的耳朵!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快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
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旧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文档《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具体为第九册第五课《雷鸣电闪波尔卡》。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波尔卡这一音乐形式,通过欣赏和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感受这一音乐形式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波尔卡音乐的特点,学生能够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
难点:波尔卡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学生能够熟练表现《雷鸣电闪波尔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乐播放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乐谱、歌词、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雷鸣电闪的自然现象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雷鸣电闪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2.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初步感受波尔卡音乐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3. 学习波尔卡音乐特点:讲解波尔卡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4. 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跟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5. 实践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六、板书设计:1. 波尔卡音乐的特点节奏:快速、欢快旋律:简单、易学2. 《雷鸣电闪波尔卡》重点节奏:X X旋律:3 3 2 1 2 1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用波尔卡的节奏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了解了波尔卡音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作业设计中,让学生进行创作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课后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波尔卡舞蹈比赛,让学生感受波尔卡音乐的欢快氛围。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电闪雷鸣波尔卡》是一首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的曲目,属于波尔卡舞曲风格。
这首曲目节奏明快,旋律热情洋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和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
但在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方面,学生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学会《电闪雷鸣波尔卡》的演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加强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风格的把握。
2.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3.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示范,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练习法: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音准、节奏感。
4.欣赏法:聆听优秀曲目,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含曲目介绍、歌词、旋律图等。
2.音响设备:播放曲目、伴奏。
3.乐器:钢琴、鼓等。
4.练习册:配合课堂教学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波尔卡舞曲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演唱《电闪雷鸣波尔卡》,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热情洋溢。
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师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音准、节奏等方面的不足。
4.巩固(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加强音准、节奏感的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播放其他优秀的波尔卡舞曲,引导学生欣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以及学生在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进步。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音乐是一门充满魅力和情感的艺术学科,而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近期,我进行了《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教学,这是一首充满活力和戏剧性的乐曲。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本次教学中,我设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的音乐特点、节奏型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对于乐曲的基本节奏型和旋律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聆听、分析和模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分辨出乐曲中的强拍和弱拍,以及不同乐器所表现出的音乐形象。
在情感表达方面,学生也能够感受到乐曲所营造的欢快、热烈以及紧张的氛围,并通过表情和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展现。
然而,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乐曲的深层次情感内涵和音乐结构上存在困难。
这可能是由于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够深入和生动,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一定的障碍。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聆听法、示范法、讨论法和表演法等。
聆听法是音乐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多次聆听乐曲,引导他们关注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从而逐渐熟悉和理解乐曲。
示范法也是不可或缺的,我通过亲自演奏或演唱部分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讨论法的运用则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能够积极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表演法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音乐中,增强了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表现能力。
然而,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讨论环节,有时候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和交流,导致讨论的效果不够理想。
在表演环节,对于学生的表现缺乏及时和具体的评价与指导,影响了学生的表演效果和积极性。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雷鸣电闪波尔卡》。
这首曲目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经典舞曲,具有鲜明的奥地利的民间舞蹈风格。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的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音乐教材、PPT学具:乐谱、耳机、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
引导学生谈论对这首曲子的第一印象,以及是否能在音乐中感受到雷鸣电闪的氛围。
2. 讲解波尔卡舞曲:介绍波尔卡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通过PPT展示波尔卡舞曲的相关图片和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解析雷鸣电闪波尔卡: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旋律、节奏、和声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曲中的细节。
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技巧。
4. 实践练习:让学生分组练习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课堂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指导。
6. 音乐欣赏:让学生欣赏其他版本的雷鸣电闪波尔卡,对比不同演奏家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波尔卡舞曲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演奏形式2. 雷鸣电闪波尔卡旋律节奏和声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波尔卡舞曲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以及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演奏形式和技巧。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电闪雷鸣波尔卡主题2》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电闪雷鸣波尔卡主题2》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闪雷鸣波尔卡主题2》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5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波尔卡舞曲的形式展现了雷电交加的壮观场景,富有强烈的视听效果。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到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雷电等自然现象可能存在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视听效果。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体验自然现象,提高他们的音乐想象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2.音乐符号在乐曲中的运用。
3.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氛围和情感。
2.示范法:教师通过演奏或演唱,为学生展示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创作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音乐作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乐谱、相关图片等。
2.教学乐器:钢琴、吉他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教学场地:音乐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雷电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好奇心。
同时,简要介绍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电闪雷鸣波尔卡主题2》,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氛围。
播放过程中,教师可适时讲解乐曲的结构、旋律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奏或演唱乐曲,让学生亲身参与,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风格。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的节奏、音准等方面。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交流心得。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三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四上第三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具有奥地利风格的舞曲,生动描绘了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歌曲节奏明快,旋律热情洋溢,通过雷鸣电闪的模拟,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还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的风格,掌握相应的节奏和旋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热情、欢快,体会音乐带来的愉悦。
2.学会《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歌词,并能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
3.掌握波尔卡舞曲的节奏特点,能在集体舞中运用。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的特点2.歌曲中的节奏变化3.集体舞的编排与表演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雷鸣电闪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热情。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跟唱。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节奏练习、集体舞编排,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教学法:让学生聆听不同风格的波尔卡舞曲,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图片、视频等资料。
2.乐器:钢琴、鼓等。
3.道具:闪电、雷声等模拟道具。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集体舞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波尔卡舞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波尔卡舞曲的起源和发展。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
在听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雷鸣电闪波尔卡》,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旋律。
小学音乐_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1、对波尔卡题材有初步认识。
2、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积极参与音乐实践,体会作品中情绪变化与音乐节奏、力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波尔卡二拍子音乐特点,感受热烈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够分辨乐曲的四个主题音乐,体会音乐情绪与节奏、力度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鼓、镲、学习任务卡教学过程:一、声音导入:1、(播放雷鸣电闪音效)教师提问:听,这是什么声音,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害怕、紧张教师:然而,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却别开生面地将雷鸣电闪声融入到一首舞曲中,请大家仔细听,你又有什么感受?(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片段)学生谈感受:欢快、活泼3、教师总结“波尔卡”音乐特点,简介乐曲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对比,初步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
为欣赏乐曲做好铺垫。
二、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A主题1、初听,思考:A主题情绪怎样,力度怎样?学生在学习任务卡中选择。
2、随着音乐情绪变化,力度一直在强吗?出示乐谱,再听A主题,学生用动作表现力度变化。
师生共同分析乐谱,知道渐强力度记号。
教师:为什么给用渐强来表现呢?(预示暴风雨来临)3、分析A主题旋律特点:跳进和同音反复,教师弹琴,师生分角色演唱,教师演唱跳进的旋律,学生演唱同音反复。
4、学生按照乐谱的标记做声势游戏,体验音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声势游戏,与老师分角色演唱A主题跳进和同音反复处,对这个主题的旋律、情绪、力度等音乐要素有了比较细致了解。
三、聆听B主题1、导语;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请大家聆听B主题,与A主题相比,在力度、节奏、情绪有什么变化?学生边听边选择2、再听,B主题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3、复听音乐,用身体动作感受B主题欢快热烈的情绪。
设计意图:这一主题是略听,学生只需要感受到音乐在力度、节奏等与A主题的不同即可。
四、聆听C主题1、人们任其雷电交加,舞兴有增无减。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 第五课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
湘艺版四年级上册音乐《第五课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闪雷鸣波尔卡》是一首四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波尔卡舞曲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电闪雷鸣的景象,富有生动性和趣味性。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紧密联系,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表现形式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以及音乐与自然景象的联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体验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以及音乐与电闪雷鸣景象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电闪雷鸣波尔卡》。
2.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与自然景象的紧密联系。
3.能够通过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表现力。
4.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2.音乐与自然景象的联系。
3.歌曲的演唱和打击乐伴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听、唱、动、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以及音乐与电闪雷鸣景象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音频资料。
2.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
3.打击乐器。
4.教学场地和音响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资料,播放一些波尔卡舞曲的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引导学生谈谈对波尔卡舞曲的了解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电闪雷鸣波尔卡》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节奏、旋律等特点,以及歌曲描绘的电闪雷鸣景象。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重点关注学生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同时,教师进行打击乐伴奏的演示,引导学生为歌曲伴奏。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上的问题。
然后,进行打击乐伴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音乐与电闪雷鸣景象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波尔卡舞曲的理解,以及音乐与自然景象的联系。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为乐曲划分段落,掌握乐曲的结构,准确聆听定音鼓和大镲的声音,并对指挥做出及时反映。
教学流程示意
4.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认识作者,感受文化
(出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图片)
师:刚刚在后半部分发生了变化,和第一段不同了,如果第一部分叫A1,那第二部分可以叫什么?(A2)A2有何特点呢?
(再次聆听,出示A2图示,观察特点为下行级进和抛物线)
师:那我们怎么才能用自己的身体来表现这种级进和连线呢?老师先来做一下,你们看看老师怎么表现的。
(拍手由上到下级进,拍手空中划线,学生模仿老师跟随音乐一起做)
设计意图:认识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
三、欣赏乐曲
1、了解形式,熟悉曲风
师: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但是他并不是只会创作圆舞曲,在他的一生中还创作了很多的波尔卡舞曲。有一次,施特劳斯去参加一个在城堡里举行的聚会,但是天公不作美,那一天雷鸣电闪,下起了瓢泼大雨,他感到非常扫兴。但是当他到达城堡的时候,却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乐队、鲜花、演奏厅)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屏幕上展示的是维也纳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在这场一年一度的音乐盛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们将一起演奏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其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大家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小约翰.施特劳斯图片及简介)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中指出:以训练听音乐、感受音乐为主,以身体为乐器,根据音乐的速度、节奏、力度、分句、感情等变化,有控制地作出各种幅度和力度的动作,表达听到的乐曲。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欣赏 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
(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欣赏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案一. 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作品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雷电交加、风雨来临的场景。
本节课选自花城版音乐四年级下册,通过对该曲目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管弦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管弦乐有一定的认识。
但此曲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感悟作品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感受管弦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的速度、力度变化,体会作品描绘的风雨来临场景。
2.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认识作品的节奏、旋律结构。
3.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感受作品的速度、力度变化。
2.分析波尔卡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3.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欣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感受作品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分析法:通过对作品的节奏、旋律进行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作品。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曲介绍、波尔卡舞曲特点等内容。
2.音响设备: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
3.乐谱:为学生提供简易的乐谱,方便学生跟随乐曲演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速度、力度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随乐曲进行节奏、旋律的练习,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巩固对作品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波尔卡舞曲的其他作品,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节奏、旋律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自行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尝试分析作品的节奏、旋律结构。
人音版(五线谱)(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人音版(五线谱) (北京)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具有鲜明奥地利的波尔卡舞曲风格的作品,它描绘了雷电交加、风雨来临的场景。
本首歌曲节奏紧凑,旋律富有弹性,非常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唱歌。
他们对于富有节奏感和力量感的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中,学生将通过观察、体验、合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音乐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认识五线谱,理解音乐符号的意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演奏乐器,唱准歌曲旋律,做到音准、节奏准确。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唱准歌曲,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乐器演奏出歌曲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波尔卡舞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体验法: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动作,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紧密联系。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乐器演奏和合唱,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波尔卡舞曲的图片、视频、乐谱等。
2.乐器:钢琴、小提琴、木琴等。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4.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进行舞蹈和乐器演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波尔卡舞曲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让学生初步感受波尔卡舞曲的风格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雷鸣电闪波尔卡》的乐谱,让学生认识五线谱,解释音乐符号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的旋律,让学生用唱名跟着音乐唱准歌曲。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八音盒《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约翰施特劳斯的这首快速的波尔卡舞曲作于1868年,二拍子的波尔卡节奏的不断反复中,插入了一些标题性的造型因素,为整首乐曲画龙点睛,从而使舞曲的音乐形象更加生动。
乐曲以大军鼓的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镲模仿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
全曲为A—B—A 三部曲式,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
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课时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唱歌方法的指导,在欣赏课使用声势律动、乐器演奏、图谱感受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对音乐课的喜爱和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了解波尔卡体裁的音乐。
2.通过对乐曲四个主题的分析,感受“渐强”、“装饰音”以及打击乐器鼓和镲所表达的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
尝试抓住主题特点,听辨主题。
四.教学重难点1.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赏析音乐作品。
2.乐曲的曲式结构以及对音乐主题的听辨。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师:什么是波尔卡?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出示课件视频介绍波尔卡。
2.介绍音乐家3.聆听音乐,用什么表现雷鸣和闪电【设计意图】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正确方向发散艺术思维(二)聆听1.听赏乐曲《电闪雷鸣波尔卡》。
师:这首乐曲的力度、速度、情绪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力度:很强。
速度:很快。
情绪:热情欢快。
2.导入主题一的聆听:师:初听了一遍乐曲我们对乐曲还不熟悉,现在我们一起走近这首乐曲,首先我们来聆听乐曲的主题1部分。
师:同学们听一听这段音乐的力度有没有变化?它是怎么变化的?(播放第一主题音乐)生:力度渐强师:在音乐里我们靠听觉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图形谱,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乐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一首充满节奏感和活力的乐曲,它以模仿自然界中雷鸣电闪的效果而得名。
在教学这首曲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以下是对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的反思。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学之初,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目标应该包括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节奏特点以及表现力。
此外,还应该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巧。
乐曲结构的解析雷鸣电闪波尔卡的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包含多个不同的主题和变奏。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音乐语言来表达雷鸣电闪的景象。
节奏感的培养波尔卡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种节奏是学习这首曲子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拍手、敲击节奏等方式,帮助学生感受和掌握波尔卡特有的节奏型。
表现力的引导雷鸣电闪波尔卡不仅仅是节奏的展示,更是情感和氛围的营造。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情感内涵,如何通过强弱、速度的变化来表现雷鸣电闪的紧张和壮观。
演奏技巧的教授在掌握基本节奏和情感表达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教授学生具体的演奏技巧,如指法、弓法等,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这首曲子。
互动式教学的运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例如,让学生模拟雷鸣电闪的场景,通过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力度。
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衡技术训练和艺术表现。
技术是基础,但艺术表现是音乐的灵魂。
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技术熟练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演绎。
课后反馈与调整教学后的反馈是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该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观察学生在演奏中的表现,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跨学科的融合音乐教学不应局限于音乐本身,而应该与其他学科如文学、美术等进行融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
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用聆听、模唱、律动等方法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音乐。
1、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为学生展示自我搭好舞台。
在第一次的教学中,我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概念,考虑自己比较多,考虑学生比较少。
只是关注学生是否会唱主旋律?是否听到鼓、镲的声音?却没有关注学生到底是怎么听的,觉得听到了就是知道了,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而第二次教研课上,我特别关注学生聆听的状态和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程度。
在学生都听到雷声之后,马上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演奏中,学生开心并很快的理解音乐。
体验教育更深入心灵。
2.教师要正确把握音乐教材,分析音乐作品有深度。
只有教师对音乐作品有了深层次的分析后,对所乐曲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才能游刃有余的指导学生表现好,作品的形象、思想情感就会活生生地记录在学生的脑子里。
通过音乐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第二篇:《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雷鸣电闪波尔卡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在音乐艺术上所做出的贡献。
2.通过对比、聆听与感受乐曲中的各段音乐主题,能听辨出各音乐主题旋律出现的位置。
3.感受体验波尔卡舞曲体裁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及掌握其典型节奏。
二、教学重点: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学习并掌握波尔卡风格特点,提高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作品的再现三部式曲式结构以及每一个音乐主题不同的表现手法的讲解是教学中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新课教学。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具有鲜明的奥地利民间舞蹈风格,节奏欢快,旋律活泼。
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学生可以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他们对于波尔卡舞曲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同时,学生可能对雷鸣电闪的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借此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3.通过学习《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让学生感受雷鸣电闪的现象,增强对自然现象的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波尔卡舞曲的特点2.雷鸣电闪现象的理解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观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2.讲解法:教师对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雷鸣电闪现象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音频、视频设备:用于播放《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曲目。
2.PPT:用于展示波尔卡舞曲的特点和雷鸣电闪的现象。
3.相关资料:用于学生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视频设备播放《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曲目,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提问学生对雷鸣电闪现象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波尔卡舞曲的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知识。
同时,结合雷鸣电闪的现象,讲解波尔卡舞曲与这一现象的联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雷鸣电闪现象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知识进行分析。
4.巩固(5分钟)学生再次聆听《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曲目,感受波尔卡舞曲的魅力。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4.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共鸣。
5.歌曲学唱:教授学生演唱《电闪雷鸣波尔卡》,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6.表演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闪雷鸣波尔卡》的表演实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电闪雷鸣波尔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本章节内容主要围绕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展开,包括:
1.作品背景:介绍《电闪雷鸣波尔卡》的作曲家、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2.曲式结构:分析《电闪雷鸣波尔卡》的曲式结构,如ABACAD等,让学生了解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电闪雷鸣波尔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1.提升音乐感知能力:通过学习《电闪雷鸣波尔卡》,使学生能够辨识波尔卡舞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2.增强音乐鉴赏素养:引导学生体验作品情感,分析音乐元素,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培养音乐表现力:通过学唱和表演实践,激发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提升个人及团队合作的音乐表现力。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波尔卡舞曲的兴趣不足或者对讨论主题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课中调整讨论主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能力。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教学反思范文
《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教学反思范文
《雷鸣电闪波尔卡》这课修改了3次,总是觉得前两次在分段欣赏环节对音乐的分析不够细致,对音乐*的体现不够多。
试着借用一些好的教学点子用在自己的课上,但并没有预想的效果。
由于自己的音乐基础与教学引导能力较差,驾驭不了这些手段,反而像在“东施效颦”,而且也脱离了自己定下的教学目标。
一直认为在初中音乐教学阶段,我应该通过音乐,架起一座学生认识美好事物、感受美好事物的桥梁,让音乐滋养他们的心灵。
所以在本课设计中,我定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圆舞曲和波尔卡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波尔卡音乐特点。
初步了解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
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表现定音鼓和大镲在乐曲中的音响效果。
能用自然统一的声音,准确模唱出b段主题旋律。
学生能积极地参与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实践活动。
能通过这课的欣赏自然而然的说出这部波尔卡舞曲的名字——雷鸣电闪。
认识波尔卡舞曲的特点。
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神奇,它不但可以将自然界中的现象鲜活的再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可以把人的情绪完全调动起来,使人身临其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雷鸣电闪波尔卡》课型: 综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雷鸣闪电波尔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通过欣赏《雷鸣闪电波尔卡》,了解曲式结构,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及其作者“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斯特劳斯。
3、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及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聆听乐曲,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上的作用,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对舞曲音乐及相关文化感兴趣。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参与法、欣赏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鼓、镲。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段有趣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声音呢?请大家仔细的听。
(刮风、闪电、打雷、下雨、滴雨的声音)生:……师:刚才我们听赏的这些声音,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听到的,像刮风声、打雷声、下雨的声音。
那音乐家又是怎样将这些声音再现给我们的呢?下面请你们听一段乐曲。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声音引入本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听觉思维,又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一)、初听乐曲,整体感知。
1、初听乐曲,想一想:你从音乐中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师播放乐曲)师:听完了乐曲,你从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你觉得这些声音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生:……(刮风、打雷、下雨的声音等)【设计意图】:通过听自然界的声音,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在模拟自然界音效时的方式和作用。
师:这首乐曲形象的描绘了,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人们聚集在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跳舞,这时候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大厅里跳舞的人们却没有停下脚步,舞会依然进行着。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施特劳斯创作的,他的名字叫———《雷鸣电闪波尔卡》,出示课题。
2、作者介绍。
(指生介绍)施特劳斯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王”,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的多瑙河》《春之声》《维也纳森里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等等。
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就是他创作的最著名的波尔卡舞曲之一。
3、介绍“波尔卡”。
师:波尔卡舞曲是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民间舞蹈,十九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
它是一种快速的二拍子舞曲,也是一种乡村的舞蹈。
采用了男女对舞的形式。
【设计意图】:了解作品的作者和音乐体裁,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
(二)分段欣赏乐曲。
欧洲的19世纪被称作“自由的世纪”,也被称为“跳舞的世纪”,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就非常形象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跳舞的痴迷状态。
下面我们就来分段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1、欣赏第一主题。
师:这首乐曲共有四个主题,每个主题老师都会给同学们出一个问题,如果每个主题的问题你都答对了,你就是今天的音乐之星。
(出示ppt)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的力度是,情绪,好像表现了人们在欢乐的跳舞。
(1)师播放乐曲,学生欣赏。
生:……力度是——(强),情绪是——(热烈欢快的)。
师:它的力度是强的,那么随着情绪的变化,是不是一直在强呢?我们再来听一遍。
请同学们听到渐强的时候随着音乐把手举高,然后再放下。
(2)再次聆听第一主题音乐,学生试着做举手的动作。
(3)师出示图谱,带领同学们看着图谱,听乐曲做举手的动作。
(4)出示声势图谱,讲解后,听音乐做声势游戏。
(指名学生、小组展示等形式)2、欣赏第二主题。
师:请同学们倾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相比较,第二主题的力度、节奏和情绪有什么变化?我们一起来听一遍。
师播放乐曲,生交流回答。
师:和第一主题相比,第二主题的情绪变化并不是很大,只是更加热烈、欢快了。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音乐的情绪,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晃动自己的身体。
3、欣赏第三主题。
师:第三主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加入了鼓和镲,请听第三主题,听辨鼓和镲出现在什么地方?生:交流。
(1)第二次聆听。
请听到鼓时举左手、听到镲时举右手。
(2)再三次聆听,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体验镲和鼓出现的顺序。
(3)声势游戏:让学生用拍手和拍腿按照乐谱上的标记为第三主题伴奏。
(4)请两组学生上前,用真正的鼓和镲表演第三主题。
(师生配合)4、欣赏第四主题倾听第四主题,请问第四主题中使用了什么样的音符使音乐情绪变得比较轻快?生:……再次欣赏第四主题,随音乐轻轻晃动身体,感受音乐的韵律。
【设计意图】: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乐曲表现的情绪与运用的创作手法相结合,让学生综合起来感受、理解作品,并能够分辨作品不同段落的主题。
三、完整聆听。
1、讲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这首作品是由引子和这四个主题以及尾声来完成的,但是他们出现的顺序是不太一样的。
现在就请同学们完整地欣赏乐曲,但是要求同学们(把空白的两个主题听出来)写出主题出现的顺序。
(1)完整倾听后,让学生小组里讨论:空白处的两个主题分别是哪两个主题?交流:你是怎样听出来的?(2)讲解曲式结构。
师:乐曲是由引子、四个主题、以及尾声组成的,如果让我们划分一下部分,该怎样划分呢?生:……师:像这样的曲式结构,我们叫它“复三部曲式”。
请同学们看看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乐曲的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像这样的曲式结构,我们称它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2、再次完整聆听,并表演乐曲。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完整的欣赏一下这首《雷鸣电闪波尔卡》,并按照练习过的方式随音乐参与表演。
【设计意图】:完整聆听乐曲,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特点,并在参与表演中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欢快、热烈的场面。
四、拓展欣赏。
今天同学们都表现的非常棒,我宣布你们就是今天的音乐之星!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想和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由指挥大师指挥的、由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的《雷鸣电闪波尔卡》。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乐曲演奏视频,开阔学生的眼界,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在模拟自然界音效时的方式和作用,加强学生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更清晰的感受到了,艺术源自于生活。
希望同学们今后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妙的音乐、积累它们,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由于音乐教师欠缺,每个学年都要更换不同的音乐教师,同时又是兼职的,所以教学上没有音乐知识教学的连续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了,往往是教会一首歌,就大功告捷,所以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里参差不齐,加上没有良好的音乐听课习惯,给五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带来了难度。
本学期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进入规范音乐课教学,放慢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参与能力,并注意点面结合,引领学生走入充满神秘的音乐殿堂。
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上的曲子,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他们渴望音乐,却不喜欢书本上的歌曲。
因此,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
尤其是要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
所以本学期继续加强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习兴趣,灵活处理、自由组合教材,适当引入流行音乐,正确引导学生优劣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黑格尔称“音乐是心情的艺术”。
音乐能最直接地表现和激发情感,最有力地拨动人们的心弦。
人们能在声音动中直接地、酣畅淋漓地体味出音乐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各种情感,这种情感随着乐音的跌宕起伏、激荡回旋、层层推进和反复渲染,最强烈、最细致地表达了感情。
小学音乐的教学是情感的教学,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与情感的联系,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感达到塑造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
在欣赏《雷鸣闪电波尔卡》的过程中,我将音乐的几个主题设计了不同的参与环节,比如在A段教学中,将音乐的力度作为听觉的抓手,让学生从音乐的力度变化中,找到了音乐的特点,并且让学生用拍手参与音乐聆听。
在B段教学中,老师又从音乐的力度、节奏、情绪等几个方面与A段进行对比,比较略的处理。
在C 段中出现了鼓和镲这两种打击乐器。
在设计教学这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通过徒手拍打和真正的打击乐器来参与,这样的活动很好的将C 段的主题深化下去。
D主题时,利用了聆听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了装饰音给音乐带来的效果。
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适合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
抓住“听”这个重点,倾听,倾听,再倾听。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和判断力,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
音乐教育是诱发性的,而非强制性的。
音乐教学要培养学生理解音乐作品听内涵。
学生能根据音乐的意境,通过演唱、形体动作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总之,在本堂的音乐欣赏课上,在学生的听和感受方面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在对乐曲的表现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毕竟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本身的协调性有很大的差别,不能强制要求他们达到一样的音乐欣赏高度。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材分析《雷鸣电闪波尔卡》这首乐曲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雷鸣电闪常被人们视为大自然严峻、威慑力量的象征,然而,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却别开生面地将其写入了这首欢快的波尔卡舞曲中。
随着乐队快速跳荡的律动,鼓钹不时作切分奏鸣,既给人以雷鸣电闪的联想,又夸张了音乐惊醒中的某些节奏重音,与乐队相映成趣,给人以生机盎然热闹非凡之感。
乐曲有三部曲式构成。
第一部分的两个主题分别以快速跳进下行及快速级进下行为特征,表现了波尔卡舞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中间段落的第一主题因节奏拉宽而流畅如歌,与情绪热烈的第一部分形成了一定的对比。
紧接着附加装饰音的断音旋律,谐谑而幽默,随着第一部分的再现,音乐进入尾声。
一阵阵欢悦的颤音带来了快速有力的台阶式冲击,全曲在热烈的高潮中结束。
《课标》学年段学习要求:学段目标: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培养艺术想像和创造力。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而课标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