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迹法

合集下载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分析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电泳技术,能够帮助研究者确定特定蛋白质的分子量、定量和免疫反应性。

本文将对免疫印迹法的原理、操作流程和应用范围进行探讨。

一、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

首先,待检样品经过电泳分离,然后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

接着,利用一系列步骤将目标蛋白质与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结合,形成特异性的免疫复合物。

最后,通过酶促发色反应,将免疫复合物标记出来,产生相应的信号。

二、免疫印迹法的操作流程1. 样品制备:待检样品应首先经过蛋白提取、浓缩和纯化处理,以保证分析的准确性。

其中关键的步骤是蛋白质的电泳分离,常用的方法有SDS-PAGE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2. 转印:将分离的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聚丙烯酰胺膜上,常用的方法有湿式和半湿式转印。

湿式转印适用于小分子量蛋白质,而半湿式转印适用于大分子量蛋白质。

3. 阻断:将转印膜放入含有蛋白质的阻断缓冲液中,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通常使用的阻断缓冲液有牛奶粉、鸡蛋清或BSA。

4. 孵育:将特异性一抗加入阻断缓冲液中,与目标蛋白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一抗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目的来确定。

5. 洗涤:将转印膜反复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和杂质。

洗涤缓冲液的选择应该根据一抗的种类来确定。

6. 结合:加入特异性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二抗通常是由小鼠或兔子制备的抗小鼠或反兔子的抗体。

7. 洗涤:再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抗和杂质。

8. 检测:利用酶标技术将免疫复合物标记出来。

常用的酶标方法有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碱性磷酸酶。

酶标反应产生的信号可以使用荧光、发光或显色来检测。

9. 分析:通过分析免疫印迹结果,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表达水平。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荧光成像、蛋白质印迹仪和密度分析软件。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

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免疫生化技术。

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 的高分辨力和固相免疫测定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白分析的一种常规技术。

免疫印迹常用于鉴定某种蛋白,并能对蛋白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蛋白质抽提a.实验对象为组织样品,取适量(250~500mg)新鲜组织样品或正确保存的组织样品,加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匀浆后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b.实验对象为细胞样品,每份样品取1×106~1×107细胞,PBS清洗细胞,去PBS加0.1ml~1ml含蛋白酶抑制剂的总蛋白抽提试剂(或核蛋白抽提试剂)抽提总蛋白(或核蛋白)。

2.蛋白质定量:按KCTM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操作说明操作,测定样品浓度。

3.变性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电泳(SDS-PAGE)将准备好的样品液和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分别上样,标准加进第一个孔中,电泳分离蛋白。

4.蛋白质转移到硝酸纤维膜或PVDF膜按Bio-Rad蛋白转移装置说明组装滤纸凝胶纤维素夹层,30mA恒流条件下,4°C转移过夜。

5.膜的封闭和抗体孵育a.膜在5%BSA溶液中室温孵育1小时以封闭膜上的非特异结合。

b.封闭过的膜加入一级抗体室温孵育1.5小时,抗原抗体结合。

c.加入HRP标记的二级抗体以结合一级抗体及HRP标记的抗生物素抗体以结合分子量标准,室温孵育膜1小时。

加入HRP标记的GAPDH抗体可同时检测GAPDH含量。

6.结果检测:化学发光法检测,膜与化学发光底物孵育,经X胶片曝光显影。

图片扫描保存为电脑文件,并用ImageJ分析软件将图片上每个特异条带灰度值的数字化。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

电泳2小时
转印结果的检查:电泳结束后,用丽春红对NC膜预染下,观察转移 效果。随后用水冲洗掉丽春红的颜色,进行封闭。
3、酶免疫定位
封闭:将上述得到的NC膜,用封闭液在摇床上过夜封闭。为了防止免
疫试剂的非特异性吸附。
清洗:封闭时间达到后用PBST清洗NC膜3次左右,每次约15分钟。 一抗孵育:清洗好后,加入一抗标记2小时左右。一抗一般选择源于兔
色法中最常用的底物,可以和HRP作用形
成褐色不溶性产物。反应速度快,灵敏性 较高,特异性好。但是显色后光照数小时
会褪色不易保存。
DAB显色液的配方: 9ml的0.01mol/L Tris-Cl(pH7.6) 1ml的0.3%的CoCl2 DAB少许 10ul的H2O2
2.化学发光显色法(ECL法)
免疫印迹法
商宇伟
定义
免疫印迹法(immunobiotting test,IBT) 也被称作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enzyme linked immunoeletrotransfer blot,EITB),是 20世纪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蛋白质多参 数检测技术。由于其与早先建立的核酸印迹法 southern blot相类似,所以习惯上又叫westernblot。
特点:HRP能激发化学发光显色底物发光,通过对X线胶片的曝 光,显影定影从而达到显色的目的。灵敏性很高且比较安全。
发光底物的配制: 2ml的A液+2ml的B液+6ml的SW。 摇床上与NC膜避光孵育5分钟。
总结
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 转膜
过夜封闭 PBST洗3次,每次15分钟 一抗孵育2小时 PBST洗3次,每次15分钟 酶标二抗孵育1小时 PBST洗3次,每次15分钟 DAB显色底物显色法显色 ECL显色法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是通过将待检测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然后通过电泳分离蛋白质,并将其转移到固体支持物上进行检测的技术。

这项技术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检测蛋白质表达和定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基于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的知识,其步骤主要包括制备蛋白质样品、SDS-PAGE电泳分离、转膜、孵育抗体、显色和定量分析等。

首先,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需要经过裂解和处理,以保持其天然的构象和功能。

然后,蛋白质样品经过SDS-PAGE电泳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

接下来,将分离后的蛋白质转移到固体支持物上,通常是通过电泳转膜或吸附法进行。

转膜完成后,需要将固相支持物进行孵育,以结合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

一抗与待检测蛋白质特异性结合,而二抗与一抗结合的部位标记有酶或荧光素,用于检测和定量。

在显色步骤中,通过酶标记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可以将待检测蛋白质显示出来,并且可以通过光密度仪或成像系统进行定量分析。

免疫印迹法的结果通常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表达水平呈现,可以用于比较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或者用于验证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在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检测低表达水平的蛋白质,同时也能够识别不同大小和电荷的蛋白质。

此外,该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修饰状态,如磷酸化、甲基化等。

然而,免疫印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蛋白质的结构和构象要求较高,同时也需要特异性抗体的选择和优化。

总的来说,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和定量方法,其原理简单清晰,操作相对容易,同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因此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免疫印迹法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来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是一种比较灵敏的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体,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试。

免疫印迹法通常具有五个步骤:1)准备抗原:将抗原溶解在溶剂中,以便它能够与抗体结合。

2)制备抗体:将抗体溶解在溶剂中,以便它能够与抗原结合。

3)将抗体与抗原混合:将抗体和抗原混合,使它们能够形成结合物。

4)检测结合物:使用某种技术,如荧光技术,来检测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物。

5)分析结果:对检测到的结合物进行分析,以确定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交互作用。

免疫印迹法在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它可以用来检测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病毒或疾病。

此外,它还可以用来检测肿瘤细胞,以确定是否有癌症。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是,它可以检测到极低浓度的抗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试,并且可以检测出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物。

它的缺点是,它只能检测出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结合,而不能检测出抗体与抗原之间的其他关系。

免疫印迹法是一种灵敏、准确的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抗体与抗原之
间的结合,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病毒或疾病。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极低浓度的抗体,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测试。

因此,免疫印迹法在医学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Western-blot法

Western-blot法

W e s t e r n-b l o t法(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 test,IBT)亦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enzyme 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lot,EITB),因与Southen早先建立的检测核酸的印迹方法Southen blot相类似,亦被称为Western blot。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在蛋白质电泳分离和抗原抗体检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一项检测蛋白质的技术。

它将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

典型的印迹实验包括三个步骤①蛋白质的电泳分离;②将电泳后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至固体膜上,用非特异性,非反应活性分子封闭固体膜上未吸附蛋白质区域;③免疫学检测。

免疫印迹克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直接在凝胶上进行免疫学分析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其利用率、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其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免疫化学方法之一。

图1 免疫印迹法原理示意图第一阶段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抗原等蛋白样品经SDS处理后带阴电荷,在聚丙烯酰膪凝胶中从阴极向阳极泳动,分子量越小,泳动速度就越快。

此阶段分离效果肉眼不可见(只有在染色后才显出电泳区带)。

第二阶段为电转移。

将在凝胶中已经分离的条带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选用低电压(100V)和大电流(1~2A),通电45min转移即可完成。

此阶段分离的蛋白质条带肉眼仍不可见。

第三阶段为酶免疫定位。

将印有蛋白质条带的硝酸纤维素膜(相当于包被了抗原的固相载体)依次与特异性抗体和酶标第二抗体作用后,加入能形成不溶性显色物的酶反应底物,使区带染色。

常用的HRP底物为3,3,—二氨基联苯胺(呈棕色)和4-氯-1-萘酚(呈蓝紫色)。

阳性反应的条带清晰可辨,并可根据SDS-PAGE时加人的分子量标准,确定各组分的分子量。

免疫印迹法的发展历程

免疫印迹法的发展历程

免疫印迹法的发展历程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鉴定蛋白质分子在混合溶液中的存在以及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含量。

通过将蛋白质分子分离和转移到膜上,并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再利用染色剂或放射性探针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的检测和分析。

下面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发展历程。

一、发展起源免疫印迹法最初是在1979年由Burnette首次提出的,他将此技术称之为“Western Blotting”。

当时,Burnette的研究目的是检测并验证特定肿瘤抗原的存在,以及分析蛋白质的电泳方式。

他使用低分子量蛋白质分离电泳将蛋白质分子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并将其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进行结合,最后通过染色剂进行检测。

二、技术元器件的更新随着技术的发展,免疫印迹法在实验操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

使用硝酸纤维素膜转移蛋白质分子被逐渐取代,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聚合物膜,如聚氟乙烯(PVDF)膜和聚丙烯酰胺(NC)膜。

与硝酸纤维素膜相比,聚合物膜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用性,能更好地保留蛋白质分子的完整性。

另外,为了提高免疫印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研究者们开始使用荧光标记的二抗和化学发光等新型探针。

这些探针能够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结合,并产生明亮的荧光或发光信号,从而在低浓度蛋白的检测中提供更高的灵敏性和检测精度。

三、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随着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操作也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和提高效率。

自动化的蛋白质分离装置和转印装置的出现,使得整个实验过程更加标准化和稳定。

同时,计算机软件的运用,实现了蛋白质分析图像的定量化和数据分析结果的自动处理,大大提高了免疫印迹法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多通道技术的发展在免疫印迹法的发展历程中,多通道技术的出现使得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成为可能。

传统的免疫印迹法需要进行多次染色和检测,而现在,研究者可以利用多通道技术,在同一膜上同时检测多个目标蛋白质,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

免疫印迹介绍及实验过程

免疫印迹介绍及实验过程

免疫印迹介绍及实验过程免疫印迹免疫印迹免疫印迹(immunoblotting)⼜称蛋⽩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的⽅法。

该法是在凝胶电泳和固相免疫测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新的免疫⽣化技术。

由于免疫印迹具有SDS-PAGE 的⾼分辨⼒和固相免疫测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现已成为蛋⽩分析的⼀种常规技术。

免疫印迹常⽤于鉴定某种蛋⽩,并能对蛋⽩进⾏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结合化学发光检测,可以同时⽐较多个样品同种蛋⽩的表达量差异。

免疫印迹法的基本原理将混合抗原样品在凝胶板上进⾏单向或双向电泳分离, 然后取固定化基质膜与凝胶相贴。

在印迹纸的⾃然吸附⼒、电场⼒或其它外⼒作⽤下, 使凝胶中的单⼀抗原组份转移到印迹纸上, 并且固相化。

最后应⽤免疫覆盖液技术如免疫同位素探针或免疫酶探针等, 对抗原固定化基质膜进⾏检测和分析。

免疫印迹法的基本步骤免疫印迹法(以抗原分析为例)基本上可分为抗原分离、抗原印迹和抗原检定三个步骤。

在每⼀步中因采⽤的具体实验⽅法不同, 可构成多种免疫印迹分析系统。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免疫印迹法是⼀项分析抗原、抗体的技术。

它具有下列优点:1、湿的固定化基质膜柔韧, 易于操作;2 、固定化的⽣物⼤分⼦可均⼀的与各种免疫探针接近, 不会象凝胶那样受孔径阻隔;3、免疫印迹分析只需少量试剂;4、孵育、洗涤的时间明显减短;5、可同时制作多个拷贝, ⽤于多种分析和鉴定;6、结果以图谱形式可长期保存;7、免疫探针可通过降低PH值等⽅法, 象抹去录⾳磁带⼀样将探针抹掉, 再换⽤第⼆探针进⾏分析检测。

免疫印迹法的应⽤范围及优点不仅局限于此, 它必将随着这⼀⽅法的深⼊研究⽽不断发展和完善。

免疫印迹免疫印迹⼜常称Western blot,是⼀综合性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利⽤SDS-PAGE技术将⽣物样品中的蛋⽩质分⼦按分⼦量的⼤⼩在凝胶上分离开,然后⽤电转移的⽅法将蛋⽩转移到固相膜上(NC、尼龙或PVDF膜),最后进⾏免疫学检测。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也被称为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检测技术。

它通过分离混合样品中的蛋白质,并将其转移到用于分析的膜上,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基于特定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的高度特异性结合,以及通过色谱技术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能力。

免疫印迹法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制备、电泳分离和转膜、阻断、抗体探针结合、洗涤、二次抗体探针结合和检测。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每个步骤的作用。

首先,样品制备是免疫印迹法中的一项重要步骤。

样品可以是细胞提取物,组织匀浆或纯化的蛋白质。

样品需要通过裂解细胞膜和核膜,使得目标蛋白质能够从细胞中释放出来。

裂解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防止蛋白质被降解。

此外,还需要将样品进行蛋白质浓度的测定,以确保在后续步骤中加载适量的蛋白质。

接下来,电泳分离和转膜是免疫印迹法核心步骤之一。

样品中的蛋白质混合物在电泳条件下被分离为不同的带状条带。

样品通常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其中,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具有较慢的迁移速度,而小分子量的蛋白质则迁移较快。

在分离完成后,需要将分离的蛋白质通过转膜技术转移到聚丙烯酰胺凝胶上的膜上。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对蛋白质进行后续的抗体探针结合和检测。

常用的转膜方法有湿式转膜和半干式转膜。

转膜过程需要在低温和低电场条件下进行,以防止蛋白质的失活和降解。

完成转膜后,需要对膜进行阻断。

阻断的目的是通过加入一定比例的蛋白质来屏蔽膜表面的未被转移的蛋白质结合位点。

阻断可以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非脂类奶粉,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特异性的蛋白质结合。

接下来是抗体探针结合的步骤。

在免疫印迹法中,目标蛋白质通常通过特异性抗体与荧光标记的二抗结合。

这些抗体对于目标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可以通过单克隆或多克隆方式制备。

抗体探针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形成蛋白质-抗体复合物。

为了去除非特异性的抗体结合,需要对膜进行洗涤,同时保留特异性抗体-目标蛋白质复合物。

免疫印迹检测方法

免疫印迹检测方法

免疫印迹检测方法
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又称蛋白质印迹或Western Blotting,是一种利用抗
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

以下是其基本步骤:
1. 取样:取上清液作为样品。

2. 电泳:制备电泳凝胶,进行SDS-PAGE。

3. 转移:通过半干式转移,将电泳后的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到膜上。

这个过程包括割胶、平衡、膜处理、转膜等步骤。

其中,转膜是关键步骤,需要将凝胶上的蛋白质精确转移到NC膜上,滤纸、凝胶、NC膜需要精确对齐,
去除气泡,并在恒流1mA/cm2下转移小时。

4. 免疫检测:在转移后的膜上,利用抗体进行检测。

这一步通常包括一抗和二抗的结合,以及通过化学发光检测或其他方法检测到结合的抗体。

5. 结果分析:通过对比染色结果和标准条带,可以分析出样品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

此外,阴性对照是以1%BSA取代一抗,其余步骤与实验组相同。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步骤可能会根据实验需求和条件有所不同,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具体信息。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它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存在与否,以及其相对表达水平,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功能、结构和代谢途径。

本文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及其在科研中的应用。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蛋白质分离、转膜、免疫印迹和检测四个步骤。

首先是蛋白质分离。

通常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将待检测样本中的蛋白质按照大小分离开来。

这一步骤是为了使得待检测的蛋白质能够被免疫印迹所检测到。

接着是转膜。

将SDS-PAGE分离出的蛋白质转移到聚丙烯酸膜或硝酸纤维膜上,形成蛋白质斑点。

这一步骤是为了将蛋白质从凝胶中转移到膜上,以便后续的免疫印迹检测。

然后是免疫印迹。

将转膜中的蛋白质用特异性的抗体进行识别和结合。

首先是将转膜进行孵育,使得抗体与特定蛋白质结合。

然后通过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最后是检测。

通过化学发光、荧光或染色等方法来检测蛋白质的存在与相对表达水平。

这一步骤是为了定量分析待检测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从而了解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

免疫印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从而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蛋白质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其次,免疫印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修饰状态,比如磷酸化、甲基化等修饰形式,从而揭示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此外,免疫印迹法还可以用于筛选药物靶点、诊断疾病和评估治疗效果等方面。

总之,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技术,其原理简单清晰,应用广泛灵活。

通过对特定蛋白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数据支持。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

免疫印迹法原理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利用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的原理,通过电泳将蛋白质分离并转移到膜上,再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本文将详细介绍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及其在科研实验中的应用。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蛋白质电泳分离、转膜、抗体结合和检测。

首先,将待检测的蛋白质样品进行电泳分离,通常采用SDS-PAGE凝胶电泳。

电泳结束后,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这一步骤称为转膜。

转膜完成后,将膜进行特定抗体的孵育,使得抗体与目标蛋白结合。

最后,通过化学发光或染色等方法进行检测,从而得到目标蛋白的信息。

免疫印迹法在科研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水平,通过对不同条件下样品的免疫印迹检测,可以了解蛋白质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其次,免疫印迹法也可用于鉴定蛋白质,通过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可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否。

此外,免疫印迹法还可用于研究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比如通过共沉淀实验,可以确定蛋白质与其他分子的结合情况。

在进行免疫印迹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的技术细节。

首先,样品的制备非常重要,需要避免蛋白质降解和损伤,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抗体的选择也至关重要,需要使用特异性较好的抗体,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此外,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条件,比如电泳条件、转膜条件和抗体孵育条件等,以确保实验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总的来说,免疫印迹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目标蛋白质的特异性检测,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因此,掌握免疫印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对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课件

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课件

操作简便
免疫印迹法自动化程度高, 操作简便,减少了人为误 差。
与其他免疫检测方法的比较
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
免疫印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抗原,而ELISA只能检测单个抗原。
与胶体金试纸法比较
免疫印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结果更可靠。
优缺点分析
优点
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操作简便 、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
原理
该方法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将ANA与固相载体上的核抗原进行反应,再 通过显色反应或放射自显影等方法检测ANA的存在和滴度。
发展历程与现状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ANA以来,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经历了放射免疫分析法、酶 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不同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检测技术。
实验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 进行,避免出现误差。
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器 具,整理实验台面,保持实验
室整洁。
03
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结果解读
结果判读标准
阴性质控
阴性结果,表示未检测 到抗核抗体谱。
弱阳性
弱阳性结果,表示抗核 抗体谱水平较低,可能
存在轻度异常。
阳性
阳性结果,表示抗核抗 体谱水平较高,可能存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 人员。
05
抗核抗体谱免疫印迹法的未来发展与
展望
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免疫印迹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分析,提高检 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纳米技术与生物传感器
应用纳米技术提高免疫印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开发新型生 物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
在免疫系统疾病。
强阳性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它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目标蛋白质在复杂的混合物中的存在和量。

免疫印迹法的原理是将蛋白质样品分离后转移到固定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最后通过检测抗体标记物的信号来确定目标蛋白质的存在与数量。

免疫印迹法的步骤如下:1.蛋白质分离:首先,将待测样品进行电泳分离。

通常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分离,根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将其分离成不同的带状条带。

2.转印: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定膜上。

这个步骤通常使用西方半湿法或湿法转印,将凝胶和膜夹在一起,通过电流使蛋白质从凝胶逐渐转移到膜上。

3.阻断:为了减少非特异性结合,需要用饱和蛋白或其他蛋白质进行膜的阻断。

常见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白蛋白(BSA)或非脂干奶粉。

4.抗体结合:将特异性的一抗加入到含有阻断剂的缓冲液中,将膜与抗体溶液一同孵育,使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

5.清洗:将膜用洗涤缓冲液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的成分。

6.检测:将抗体标记物(如荧光素、辣根过氧化物酶等)加入到膜上,使其与结合的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通过荧光素的化学反应或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的显色反应来产生可见的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数字成像系统进行记录和分析。

免疫印迹法的优点包括:能够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量;需要样品量比较小,一般几微克;灵敏度高,可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目标蛋白质;可以同时检测多个蛋白质。

然而,免疫印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需要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来进行检测,如果没有可用的抗体,就无法检测目标蛋白质;对于高分子量的蛋白质,由于电泳分离的限制,可能无法很好地分离和转移;部分抗体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或非特异性结合问题;荧光或显色信号必须进行定量分析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

总体来说,免疫印迹法是一种常用且可靠的蛋白质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Western印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

Western印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应用

Western印迹法的原理及应用一、原理免疫印迹法(Western印迹法)是将经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的蛋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

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成分。

典型的印迹实验包括三个步骤:①蛋白质的电泳分离;②将电泳后凝胶上的蛋白质转移至固体膜上,用非特异性、非反应活性分子封闭固体膜上未吸附蛋白质区域;③免疫学检测。

免疫印迹法克服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直接在凝胶上进行免疫学分析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其利用率、分辨率和灵敏度,使其成为使用最广泛的免疫化学方法之一。

二、材料Western印迹法所需材料包括SDS-PAGE试剂,硝酸纤维素薄膜,匀浆缓冲液,转膜缓冲液,膜染色液,显色液,酶标二抗及其底物等。

三、操作步骤(一)样品制备培养细胞及组织样品加匀浆缓冲液,机械或超声波室温匀浆0.5~1分钟。

细菌诱导表达的原核细胞,可通过电泳上样缓冲液直接裂解细胞。

然后4℃,13 000g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作为样品。

(二)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度鉴定及分子量测定的主要方法之一。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一种阴离子去污剂,可与蛋白质结合,使蛋白质变性并带上大量负电荷。

SDS-PAGE是最常用的凝胶电泳技术。

它通常采用不连续电泳系统,即用上层胶(成层胶)和下层胶(分离胶)两种不同浓度的凝胶灌制凝胶板。

SDS-PAGE通过其电荷效应、浓缩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蛋白质高分辨率的分离效果。

抗原等蛋白样品经SDS处理后带负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从阴极向阳极泳动,分子量越小,泳动速度就越快。

此阶段分离效果肉眼不可见(只有在染色后才显出电泳区带)。

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PPT课件

免疫印迹法的实验技术PPT课件

根据实验结果和反馈,不断优化和改 进实验条件和方法,提高实验质量。
改进实验方法
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提高实验效率案例一:病毒抗原的检测
总结词
高效、准确
详细描述
免疫印迹法在病毒抗原检测中具有高效、准确的优点,能够快速识别病毒抗原,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疾病诊断
药物研发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蛋白质 表达水平,辅助医生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分型和监测病情进展。
在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过程中,利用免疫 印迹法检测药物对特定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生物标志物研究
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生物样本中特定蛋白 质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揭示生物标志物与 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
存。
03
实验操作流程
样品处理与分离
样品选择
选择适当的组织或细胞样品,确保其具有代 表性。
蛋白提取
使用适当的缓冲液和蛋白提取试剂,确保蛋 白质的完整性和活性。
细胞分离
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采用不同的分离 方法,如组织匀浆、离心等。
蛋白定量
采用BCA法、Bradford法等方法对提取的蛋 白进行定量,以便后续操作。
转印与封闭
01
02
03
转印膜选择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 转印膜,如NC膜、PVDF 膜等。
转印条件
设置适当的电流、电压和 转印时间,确保蛋白质成 功转移至膜上。
封闭操作
采用合适的封闭液对转印 膜进行封闭,以减少非特 异性结合。
免疫反应与显色
一抗选择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特异性的一抗,确 保与目标蛋白的结合。
案例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

免疫印迹法免疫印迹法(immunobiotting test,IBT)亦称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enzyme linked immunoelectrotransfer blot,EITB),因与Southern早先建立的检测核酸的印迹方法 Southern blot 相类似,亦被称为Western-blot。

免疫印迹法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抗原等蛋白样品经SDS处理后带阴电荷,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从阴极向阳极泳动,分子量越小,泳动速度就越快。

此阶段分离效果肉眼不可见(只有在染色后才显出电泳区带)。

第二阶段为电转移:将在凝胶中已经分离的条带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选用低电压(100V)和大电流(1~2A),通电45min 转移即可完成。

此阶段分离的蛋白质条带肉眼仍不可见。

第三阶段为酶免疫定位:将印有蛋白质条带的硝酸纤维素膜(相当于包被了抗原的固相载体)依次与特异性抗体和酶标第二抗体作用后,加入能形成不溶性显色物的酶反应底物,使区带染色。

常用的HRP底物为3,3’-二氨基联苯胺(呈棕色)和4-氯-1-萘酚(呈蓝紫色)。

阳性反应的条带清晰可辨,并可根据SDS-PAGE时加入的分子量标准,确定各组分的分子量。

本法综合了SDS-PAGE的高分辨力和ELISA法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是一个有效的分析手段,不仅广泛应用于分析抗原组分及其免疫活性,并可用于疾病的诊断。

在艾滋病病毒感染中此法作为确诊试验。

抗原经电泳转移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后,将膜切成小条,配合酶标抗体及显色底物制成的试剂盒,可方便地在实验室中供检测用。

根据出现显色线条的位置可判断有无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一.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基本原理是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单体acr聚合成长链并通过双功能化合物甲叉双丙烯酰胺Bis交联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凝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机械性、弹性、透明度、粘着度取决于凝胶的总浓度,总浓度越大,平均孔径越小,机械强度越强。

免疫印迹法二抗的原理

免疫印迹法二抗的原理

免疫印迹法二抗的原理1. 免疫印迹法简介:免疫印迹法是一种通过检测目标蛋白质在复杂混合物中的存在与否、分子量以及相对丰度的方法。

它基于免疫学原理,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再通过可视化手段来检测这种结合。

2. 一抗与二抗:在免疫印迹法中,一抗是指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第一抗体,而二抗则是与一抗结合的第二抗体。

一抗一般是由动物免疫系统产生,而二抗则是对一抗的特异性识别。

3. 二抗的来源和特点:二抗通常是由其他动物(如兔子、小鼠、山羊等)制备的抗血清,其中含有与一抗结合的抗体。

二抗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与一抗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4. 二抗的工作原理:在免疫印迹法中,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检测。

二抗通常被标记上一种可视化信号的物质,如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荧光染料(如荧光素等),从而使目标蛋白质能够被可视化。

5. 二抗的特异性:二抗的特异性是通过其与一抗的结合来实现的。

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二抗能够识别一抗的Fc区域,从而与一抗结合。

这种特异性使得免疫印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蛋白质。

6. 二抗的放大作用:由于一抗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后,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因此二抗能够放大信号。

这种放大作用使得免疫印迹法能够检测低浓度的目标蛋白质。

总结起来,免疫印迹法二抗的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与目标蛋白质结合,再通过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检测和放大信号。

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存在与否、分子量以及相对丰度。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回复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 -回复

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回复什么是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ting)是一种分析蛋白质的方法,用于检测目标蛋白质在样本中的存在、确定其分子量以及评估其表达水平。

该技术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对特定的蛋白质进行特异性检测。

免疫印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一:样品制备在进行免疫印迹分析之前,需要从细胞或组织样本中提取蛋白质。

样品制备可以通过细胞裂解和组织破碎等方法来完成。

裂解细胞的方法包括机械裂解、声波裂解和化学裂解等,这会释放细胞内的蛋白质。

组织样本通常需要经过液氮的冷冻-解冻循环,配合高速离心和组织破碎试剂进行组织破碎,以获得蛋白质。

步骤二:蛋白质分离提取的蛋白质需要通过电泳方法进行分离。

常用的电泳方法有SDS-PAGE 和Native PAGE。

其中,SDS-PAGE在分离蛋白质时使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使其带负电荷,从而实现蛋白质按照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NativePAGE则不使用SDS,保留了蛋白质的原有电荷和构象,适用于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和酶活性等性质。

步骤三:蛋白质转移分离的蛋白质需要被转移到膜上用于后续的免疫检测。

这一步骤称为电转印(electroblotting),通常使用半干式或湿式转印两种装置进行转印。

在转印过程中,将凝胶和膜以规定的条件接触并传送蛋白质,使之迁移到膜上。

通过这一步骤,蛋白质被定位到膜上并准备进行免疫检测。

步骤四:蛋白质检测转移膜上的蛋白质现在可以进行特异性的免疫检测。

在这一步骤中,转移膜需要被封闭以避免非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并与目标蛋白质特异性结合的一抗孵育。

一抗的选择应基于研究者所需表达的目标蛋白质。

一旦一抗与特定蛋白质形成特异性结合,未结合的一抗需要被洗去。

接下来,可以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等二抗来进一步检测目标蛋白质。

这些二抗与一抗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二抗-一抗复合物,可被检测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筛选试验 ANA检测
(-)
SLE治疗缓解
病情特重(大量IC沉积消耗抗体)
(+)低滴度 高滴度 常见于RA等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作为诊断SLE的依据
ENA抗帮助诊断SLE
硬皮病 PM/DM 干燥综合症 抗AMA-M2:PBC
确诊试验
抗dsDNA、Sm、rib抗体
抗Scl-70 抗Jo-1抗体 抗SSA和抗SSB 胞浆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的应用原则
免疫球蛋白、 补体等检测
+
ANA筛选
抗胞浆型抗体鉴定
ENA抗体谱
其它自身抗体
怀疑自身免疫性疾病
怀疑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怀疑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 胞胞浆抗体、抗磷脂抗体 及其它自身抗体检测
④ 加入酶标二抗反应
③ 洗去未反应蛋白 ② 加入标本反应
E ENA检测方法 E
自身抗体
非特异 蛋白
① 纯化抗原膜条(膜条试剂盒)
临床常检测的抗ENA抗体谱主要包括: 抗U1-RNP 抗Sm 抗SSA 抗SSB 抗Scl-70 抗Jo-1 抗rib-P蛋白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 )抗体 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antibodie
SS?
雷诺现象 干燥综合征? 面肌痉挛,神经痛 睡眠障碍,头痛
1:3200颗粒型
1:1000颗粒型着丝点 型 1:320颗粒型 1:100颗粒型 1:100胞浆型
高效价斑点型常见于MCTD
核膜型(或周边型)
相关抗体:抗dsDNA抗体 与胶原病、PBC、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相关
核仁型
相关抗体:抗RNA聚合酶-1抗体、抗SCL-70抗体 与硬皮病相关
核点型(DOTS)
抗着丝点型
见于SLE、SS、PBC、风湿病
硬皮病局限型标志抗体
实验室方法的选择流程
95%~99%可排除SLE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
均质型
Hep-2 细胞
肝片
抗dsDNA抗体 抗ssDNA抗体
高效价:SLE
抗组蛋白抗体(histone) 抗核小体抗体(nucleosome)
低效价:RA,慢性肝病,传单,药物诱发的LN
斑点型(或颗粒型)
Hep-2 细胞
肝片
抗U1-nRNP 抗Sm抗体 抗SSB/La抗体
抗SSB抗体:几乎均在女性患者中检出(29:1),可出现在 SS(40%-95%),SLE(10%-20%)和新生儿红斑狼疮(75%)。 抗SSA和抗SSB抗体同时阳性主要出现在SS 抗Scl-70抗体:分布在核浆内,在核仁内浓度非常高,参 与DNA双螺旋的复制和转录。抗Scl-70抗体可见于25%-75%的 系统性硬化症患者 抗Jo-1抗体:多见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常与肺间质纤维化/纤维素性肺泡炎相伴发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为SLE特异性自身抗体(10%-30%)。 SLE中高滴度的核糖体P蛋白与疾病活动度不相关
抗RNP抗体:高滴度抗RNP抗体是MCTD的特征性抗体,抗体 滴度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
抗Sm抗体:对SLE高度特异(超过90%),约5%-40%患者为 阳性,同ds-DNA抗体一起,都被认为是参与疾病的致病过程
Sm和RNP是同一分子复合物中的不同抗原位点,两种抗原具有相关性, 故抗Sm抗体抗体阳性常伴有抗RNP阳性
抗SSA抗体:最常见于SS(40%-95%的阳性率),也可见于 SLE(20%-60%)及PBC(20%)。抗SSA抗体特别见于新生儿红 斑狼疮(100%),又称新生儿SLE综合征
抗可提取性核抗原( ENA )抗体 anti-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antibodie
• 抗核抗体ANA • 核抗原有三个组成部分:组蛋白、 DNA、可溶性核抗原 • 可溶性核抗原可用盐水或磷酸盐缓 冲液从细胞核中被提取
ENA检测方法
• • • • •
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 斑点酶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双向免疫扩散(ID) 对流免疫电泳(CIE)
免疫印迹法检测ENA谱的原理 ⑥ 加底物显色,观察结果 ⑤ 洗去多余酶标二抗
HEp-2细胞为底物 的间接免疫荧光 法检测ANA谱
针对特异器官自身抗体检测
阳性
阴性
抗Sm、RNP、SSA、SSB、Scl-70、 Jo-1、rib-P、dsDNA、ssDNA、组蛋 白抗体确诊实验检测
抗体阳性确诊或辅助诊断
阴性可排除诊断或需进一步观察
思考
实验操作无误,保证带未出现,可能的原因?
条带RNP/Sm与Sm的关系? 阳性质控的意义?
标本信息
标本号 临床诊断 1 2 体检 口干,腿痛 ANA结果 — 1:1000胞浆型 ENA结果 — —
SSA(60KD)+++SSA(52KD)+ ++
SSA(60KD)++SSA(52KD)++ SCL-70+ SSA(60KD)+SSA(52KD)++ SSB+ Rib-P+ RNP+
3
4 5 6 7
抗ENA抗体谱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
• ENA是可提取核抗原的总称
• 属非组蛋白的核蛋白,为酸性蛋白 抗原,是由许多小分子RNA与各自对 应的特定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 颗粒,分子中不含DNA
抗ENA抗体谱 (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 E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