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思考
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
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一) 中共中央制定出台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举措,对于促使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目前,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工作中一方面是不合格的干部占着职位难以下来,必然导致合格的干部难以到位,另_方面,干部的“下”也不规范,没有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观性较强,往往导致矛盾激化。
如何才能实施好这一规定,我谈如下看法。
首先,要强化干部日常管理。
分得清干部的好坏,才能准确实施能上能下。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的考核,加强对其思想状况以及部分个人生活、财产情况等监督管理,同时要将有关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监督,全面掌握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实际情况。
其次,要健全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对干部“德”、“绩”的考核,坚持民主测评和社会公认度评价相结合,实行日常考核、年度考核、换届考察、任职考察相结合。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发挥考核在干部选用中的导向、评价和监督作用。
再次,要建立健全“上”、“下”机制。
坚持围绕发展选人、以人为本选人、扩大民主选人、竞争择优选人,认真分析干部性格气质、专业特长和熟悉领域,做到人岗相适。
建立健全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和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重点选拔能吃苦、能干事的干部。
打开干部能“下”通道,让履职不力者、不严不实者、不为乱为者、考核末位者、违法违纪者及时能“下”。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心得体会(二) “能上”是一种激励,“能下”同样是一种激励。
实现干部“能下”“真下”,并不是为了惩戒处分、排斥打击哪个干部,而是要建立优胜劣汰、奖优罚劣、激发全体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新机制。
_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的思考
_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的思考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的思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加强领导班子的重要课题,也是制约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从当前情况看,它是我国干部制度能否深入进行的一个“瓶颈”。
因此,做好这项工作对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试点的具体化措施和方法(一)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逐步明确“下”的标准干部能“下”难的根本原因在于“下”的标准不好把握。
为使组织上和干部群众科学认定并准确评价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各部门应加大对“下”的标准进行研究。
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对缺乏事业心、责任感,精神状态不佳,分管工作较长时间处于被动或后进局面的;能力、素质较差,长期无政绩的;在领导班子中闹不团结,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经查实应负主要责任,经教育没有明显改进的;组织纪律观念差,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全局观念比较淡薄,执行上级规定和决议不坚决,影响全局工作的;在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连续两年为基本称职的,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30%或基本称职、不称职票超过50%的;年龄较大、或因健康原因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为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
(二)不断完善考核办法,力求准确认定“下”的对象。
能上能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关健在于客观公正地把握标准,科学准确地确定“下”的对象。
一是健全制度,努力提高考核的全面性、系统性。
二是改进方式,努力提高考核的准确性、科学性。
例如:扩大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实绩考核、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干部进行评价。
(三)不断健全配套制度,努力疏通“下”的渠道为促进干部能下的制度化、规范化,应在深入分析本地区干部队伍状况和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并推行有利于干部能下的多项配套制度,进一步拓宽干部“下”的渠道。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3篇
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与七年前相比,文件将“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情形增加至15种,并对“理想信念动摇”“担当和斗争精神不强”等内容进行了深刻阐释。
解决“难下”顽疾,是激发干部队伍活水的一剂良药。
如果下不去、下不顺、下不服,就容易割裂干群间的血肉联系、产生情感鸿沟。
以“启智育心”之术,打破“官本位”怪圈,彻底清除思想“污垢”。
“官本位”是一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
“当官就是要上”“即使不能上,也要保住位置”等扭曲观念,在个别干部心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在他们眼中,一旦“下来”,不仅政治前途受损、待遇下滑,而且无法为自己和子女、亲属等小团体持续谋“福利”,所以只想以“上”求“荣”,不愿以“下”取“辱”。
究其原因,还是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没有拧紧,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没有树牢。
为了摒弃错误认知,领导干部首先要勤惮“思想尘”,反思“上”是为了躬身实干还是为了当“官老爷”,是为了党的伟大事业还是为了个人颜面。
只有把问题想清楚了、答明白了,才能从根本上应对“下”的考验。
以“正气润心”之法,突破“讲人情”怪圈,全面营造用人“清风”。
乘着这次改革的“东风”,“能下”问题不再如以往那么敏感,而是成为调整干部队伍的常态。
过去,一些自认为存在留任风险的干部,会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找关系,以同学、战友、亲戚等名义打电话、写条子、请客送礼。
同时,受“以和为贵”“一团和气”等思想影响,“谁也不招、谁也不惹”的“好人主义”处世哲学也影响着组织部门的决策。
名义上是当爱护干部的“好好先生”,实则缺乏让干部“下来”的狠心,成为变相的“为官不为”。
因此,既要在干部群体中树立讲正气、顾大局的良好氛围,从严惩治在干部考核、任用当中划“小圈子”、拉“小山头”的现象,又要积极宣传“能上能下”政策内容,开展深层次、多角度的专题研讨,重塑干部思想观念,营造良好用人环境。
关于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参考一)
关于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关于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当前,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准确地说是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能否深入进行的一个“瓶颈”,也是影响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障碍。
做好这项工作,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一、正确理解干部能上能下的含义正确的理解干部能上能下的含义,对于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我认为,理解和定义干部能上能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狭义上理解,就是通常所讲的干部“能上不能下”,也就是指调整不称职的干部和一部分相形见绌的干部。
从广义上说,所谓能上能下,既包括“上”,也包括“下”。
从“上”的角度看,它不是指某些个体或某个人怎么提拔上来,而是指要形成一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从“下”的角度看,就是要形成一种干部队伍能够正常进行新老交替和新陈代谢的机制。
这种新老交替和新陈代谢对“下”的要求,不仅是不称职的干部和相形见绌的干部能够顺利地调整下来,即使是称职的干部,甚至是比较优秀的干部,如果因为任期届满,因为领导班子结构调整的需要,或者因为其他工作需要,也能够顺利地调整下来,并各得其所。
所以,干部“上”和“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上”是目的。
因为一部分干部的“下”,目的是为了使更优秀的人才能够“上”。
“下”是条件。
没有“下”,就不可能“上”,位子都满满的,怎么上?只有解决好“下”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上”的问题。
按照这一思路来理解,“下”就应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一是干部离退休做到了规定的年龄就退下来。
二是根据不同级别要求,规定一个最高年龄和任期,超过这个年龄线的就不再提名或者调整下来。
三是经过考核被认为不称职的干部要降职或免职。
四是相形见绌的干部要能够下得来。
五是落选落聘的干部。
六是干部的换岗分流。
学习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3篇
学习202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扛起全面从严管党治吏的政治责任,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规定》的出台,释放出“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明确信号,必将有效激活选人用人“一池春水”,更好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正确看待和积极适应“能上能下”的新常态,强化“自变”意识,以精准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来应对这场综合大考。
“安而不忘危”,精准识变“常自查”,预防“下探风险”。
古语云“人贵有自知之明”。
“高位”并不代表“高能”,而且一时的能力也不能代表永久的能力,党员干部对自身能力一定要有清醒理性的认知。
在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沉浸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境中,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言,对“逆耳忠言”则无比反感和排斥,这样就导致自我认知不足、自我革命不彻底,问题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东窗事发时”则悔之晚矣,最终只得乖乖“下课”。
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经常反躬自省,勤“照镜子”勤“洗澡”,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和意见建议,提升自我纠错能力,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将问题“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规避“下探风险”。
“行而不懈怠”,科学应变“勤发力”,不断“向上攀登”。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形势在变化,这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担当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现实中,有的干部总是怀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躺平摆烂”心态,热衷于当“太平官”和“甩手掌柜”,这样早晚会出问题。
“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
”职位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越要勤勉实干、担当作为、追求进步,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以更好胜任工作岗位、不断刷新工作业绩,以自身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以实力说话、以成绩服人,这样才能真正赢得人民满意和组织认可,才能不断进阶“上位”。
学习践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心得体会(三篇)
学习践行《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三篇)篇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这是自2015年《规定》试行版出台以来,时隔7年中央再次对规定进行完善,今年8月19日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修订,9月8日发布。
这充分表明,我们党长期高度重视、着力用制度建设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这是一部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与时俱进的党内法规O《规定》明确的领导干部“不适宜担任现职”情形,从原来的10条,修订为15条。
从新增加的条款,以及对原条款的修订看,内容更加广泛、全面。
如“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或者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称职,以及民主测评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经认定确属不适宜担任现职的”,这一新增的情形之一,明确了“下”的具体标准,增强了年度考核和民主测评制度的刚性。
事实上,关于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并不是今天才有的。
党中央在7年前出台规定,正是顺应了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发展所需,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重要内容。
应当说,这些年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问题上,还是有卓有成效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在干部任用上“能上不能下”,特别是“不能下”的问题,依然困扰着干部队伍的管理。
除了因为违法违纪被查办、被“一票否决”、“退居二线”等非下不可的硬性规定外,很少有领导干部因为“不适宜担任现职”被调整下来的。
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对“不适宜担任现职”认识偏差,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具体认定和操作中不能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因此,必须从制度上打破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传统,打破一些干部“只要不犯大错误就不会下”的思维定式,打消一些干部“做碌碌无为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功劳有苦劳”的想法,从制度上减少干部“不能下”的组织阻力。
新修订的《规定》,给了我们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下”的新认识。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我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一问题的一些思考。
首先,我想对这一政策的出台表示赞赏和支持。
我认为,《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对于解决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能力素质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目前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不可否认地存在一些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也损害了党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于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是非常必要的。
另一方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一项有力的导向措施,对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发挥领导干部的先进性示范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一些工作实践中,一些干部被提拔上来后,却因为能力不足或作风出问题而无法解决。
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的权威和威信就会受到挑战,而丧失了对干部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通过激励和警示的机制,让那些真正具备能力和品德的干部脱颖而出,为党和人民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
当然,在推进这一规定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要确保干部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严谨的考核评估体系,真实、客观地评估干部的能力和作风。
其次,要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重点关注干部的能力和潜力,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最后,要加强干部培训和教育,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目标,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干部保障。
总而言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实施对于解决领导干部能力不足、作风不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新时代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和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01
根据领导干部的岗位和职责,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培
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
02
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如集中培训、在线学习、专题研讨等,提
高培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加强培训效果的评估
03
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评估结果,促进培
06
结论与建议
研究结论总结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优化干部队伍、提高组织效能的必然要求。 当前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存在诸多难点和问题,如制度不健全、观念障碍等。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推进需要从制度建设、考核评价、教育培训等多方面入手。
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建议
01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 能下的制度体系,明确 标准和程序。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01
制定全面客观的考 核指标
考核指标应包括工作业绩、群众 满意度、廉政建设等方面,确保 全面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
02
强化考核结果的运 用
将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奖惩、 晋升、降职等挂钩,发挥考核结 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03
建立考核反馈机制
及时向领导干部反馈考核结果, 帮助其了解自身不足,促进其改 进工作。
训质量的提升。
强化领导干部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薪酬制度
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绩效确定薪 酬水平,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
用。
完善奖励制度
对表现优秀的领导干部给予物质和 精神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 造力。
建立问责制度
对工作失职、违法违纪的领导干部 进行问责,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公 正性。
05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实践 案例
推进领导干部能“下”问题思考
推进领导干部能“下”问题思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出台后,从顶层设计上厘清了干部能“下”的情形、程序和责任主体。
本文建议如下:扭转思维定式,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思想保证;完善和规范干部考评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科学依据;细化“下”的具体标准、调整程序、配套机制,让“下”有遵循;严明纪律责任,让“下”有保障。
标签:能上能下;从严治党;强化责任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201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要求通过健全完善制度机制,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
一、推进领导干部能“下”的重要意义(一)推进领导干部能“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能上不能下”“有进没有出”成了普遍现象,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触犯党纪国法,不作为并不会受到惩处;一些干部还产生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错误认识。
这使得整个干部队伍中的平庸者下不来、出不去,有能力的干部和优秀人才上不去、进不来,成为制约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矛盾,严重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和效率。
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发布《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向当前存在的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亮剑”,其目的就是要形成能“下”的有效机制,让“有为”者才能“有位”。
(二)推进领导干部能“下”是激发干部活力的重要体现干部队伍的生命力在于是否有活力,也在于能否顺畅流动。
长期以来,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不完善,在干部选用中论资排辈,唯年龄、唯学历、唯分数的现象较为突出,在“下必有错”观念的影响下,干部队伍的“出口”不顺畅,还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科学、易操作的能下的制度体系。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1)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1)在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这篇文件的过程中,我深感该规定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这一规定的深入了解和思考,我有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能上能下规定体现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该规定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能不能上,进而能不能下,直接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
”这通俗明了的论述,强调了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全局。
通过建立能上能下的规定,可以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减少任人唯亲、任人唯论等不正之风的产生,为选派优秀干部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其次,能上能下规定强调了领导干部应有的责任担当和工作能力。
文件中提到,“不能胜任工作、不符合岗位要求的领导干部要果断予以更换。
”这一要求明确了对于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应及时作出决策的原则。
领导干部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必须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和素质。
对于那些不符合工作要求、不能胜任职责的干部,应及时予以更换,以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顺利进行。
再次,能上能下规定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和廉政建设。
文件要求,“凡是严重违反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领导干部,无论职级高低,都必须坚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果断予以下台。
”这一要求强调了干部作风的重要性和廉政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对违纪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可以规范干部的行为举止,提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为干部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能上能下规定是党内监督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
该规定明确指出,“强化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反腐败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应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法律法规。
通过能上能下的制度,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提升党的监督和执行力,为党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让我深刻认识到该规定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和思考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和思考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当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干部“只能上不能下”是制约干部工作的难点问题。
中央出台《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通过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重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1.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重要举措。
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治吏,而从严治吏真正起作用的核心机制就是干部的“上和下”。
可以说,这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出台,是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新精神新要求,充分吸收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成果,进一步完善了从严管理干部制度体系,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证。
2.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打破干部选拔任用顽疾的必要手段。
长期以来,干部“只能上不能下”,其问题本质在于领导岗位淘汰机制的底线过低,只要没有出现违法违纪情形,即使出现作风不正、为官不为、能力素质不适宜等问题,但调整缺乏可操作性的办法。
此次《规定》的出台,就是通过制度化手段,为党委和各级组织部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有力抓手, __打破“干部上去就不下来”的顽疾,促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常态化。
3.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有效途径。
十八大以来,部分干部因为抓得紧了、约束多了,出现“为官不为,精神面貌不振、不敢担当”等现象。
《规定》的出台,一方面,让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干部“下”正是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提供了舞台,为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针对干部能上能下,近年来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曾经制定过相关的政策,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但总体上尚未常态化、机制化。
“破局”的关键在于“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规定》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作出明确规范,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1.“认识难”,缺乏正确的观念基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范文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范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要不断进步和学习,做好自我约束和规范。
近年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能上能下的规定,对于领导干部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对于领导干部的工作也提出了更具体的规范和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要做到自我审查,自我约束。
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要严格按照中央文件的要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
其次,要加强学习和培训。
领导干部要不断注重自己的学习和培训,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发展动态,时刻关注全球形势和经济趋势,时刻提高自己的管理、协调和决策能力。
只有不断学习和培训,才能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
最后,要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领导干部要始终遵守中央文件和纪律规定,始终保持廉洁自律的品质。
要知道自己的工作影响着全国的形象和理念,更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能上能下的规定体现了我国的修养和管理理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更是一场加强自身素质和学习的良好机会。
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加强学习和自我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国家的强盛和繁荣做出更多的贡献。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党中央对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
这项规定的出台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也展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现代管理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能上能下规定,以此来加强自身素质和提高自身能力,为人民服务。
首先,能上能下规定应该是党中央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这项规定的出台最初也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和优化党政府的领导干部队伍。
国家的各项政策和方针也将通过领导干部得到执行,通过规定中的能上能下来规范领导干部的表现和行为,以确定干部的好坏、贡献和责任等。
在核心关键岗位上需有能力干系、想干系和干事实力,在表现不好的情况下能及时被更适合的干部替代,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国家的发展。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尊敬的老师们,各位学习者:大家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一些研究与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领导干部是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正如《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中提到的那样,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职、失责、失信现象,给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是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其次,我们要正确认识“能上能下”的含义。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中,“能上能下”是指领导干部应当对工作负有责任,对犯错应当负责,对不作为应当负责,对失职失责应当负责,而这种责任是可以转化为员工数量的。
“能上能下”并不是简单的用换人来解决问题,而是要求各级领导决策和管理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科学和规范化的管理,以更加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来确保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
最后,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进取,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制度、增强规范性。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考核评价、问责机制,强化实践、实证、实盘工作能力与业绩的对应,加大对领导干部不正之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强制度约束力。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合理、制度规范、公正公平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进行反复实践和该进、该改、该强的探索和推进。
总之,我们要不断弘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作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的重要体现,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讨论、研究,加强对《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强制度、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能上能下”制度的有效落实,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能上能下”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今天,我们围绕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学习研讨,聚集在一起,希望能够深入探讨该规定的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重要意义。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我们党深化对权力运行机制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探索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旨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权益,维护国家利益,从根本上打通制度层面上防止“当官不为民谋”的源头性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
在实际推行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关注到几个问题。
首先,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更高。
领导干部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有良好的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其次,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实施,需要更为严谨细致的程序与方式。
对上述程序和方式的完善是制度推进的重要保障。
其次,我们应该突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在实际推行中,特别是在辅助机构建设等方面应当针对性地进行流程优化。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我们的步伐也应更加迅速,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上到下逐级执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
最后,对于推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内容,我们也不能忽视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我们应积极借助新技术,建设“网络人民代表大会”,充分发挥公民对干部工作的监督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
总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确保党和政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明确的态度,充分落实干部队伍能上能下的机制,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中国做出更多的贡献。
谢谢大家!随着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不断深入推进,对干部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领导干部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品质,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使命感,能够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的素质。
同时,在实际推行中,需要更为严谨细致的程序和方式。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研讨发言,与各位共同探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学习问题。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是我们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倡导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必然要求。
这一规定的实施,对于加强党的领导、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要深入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背景和意义。
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党中央进一步完善党内监督体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行能上能下规定,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一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使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执行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我们要关注推进能上能下规定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法。
这一规定要求将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绩效考核、问责机制等方面与工作实绩和群众评价挂钩,使其与实绩挂钩、与形象挂钩。
同时,还要注重对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工作失误时的问责追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确保能够及时惩处那些失职、渎职、甚至违法违纪的干部。
最后,我们要提高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们要通过学习强化对能上能下规定的理解,通过实践加深对能上能下规定的认识,使之成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自觉行动和思维方式。
推进能上能下规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
希望我们能够深入研讨,集思广益,形成更加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共同推进这一规定的学习和实施,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发言稿仅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尊敬的领导、专家们,各位同仁: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要求。
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根本目的、原则和重点任务。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思考
关于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思考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摆脱思想上的禁锢,冲破体制上的束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优胜汰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几年来,各地组织干部部门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实际效果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其症结就在于干部“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下”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考核标准难把握,考核方法不完备。
近几年,各地在探索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有的实行“双推双考”,有的实行“排榜待岗”,有的实行“末位淘汰”,有的实行“先下后上”等等。
这些做法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在对干部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认定其优劣的前提下,把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
在这项工作中,各地普遍感到难办的是考核标准难以把握。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缺乏具体的、便于操作的量化标准,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核标准,因而对干部考核情况的认定随意性较大。
其次是考核的方法不尽科学完备,模式单一,操作过于机械,对考核中的可变因素难以把握。
二是相关制度不配套,推行力度不够。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应有相关制度与之配套。
如:岗位目标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制度等。
目前这些制度有的不够完善,有的执行不力,有的还没有建立起来。
制度不配套的现状,影响着干部能上能下的全面实施。
再加上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在基层实行得比较多,在中上层实行得比较少,从而影响了干部群众对全面实施干部能上能下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和干扰着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研讨发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事: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研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话题。
可以说,领导干部能否实行能上能下规定,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义务。
在我看来,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实施既是一项现实任务,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首先,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有利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当我们有规有矩地限制了领导干部的任期数量和工作内容,就可以有效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防止某些人长期占据权力,阻止官员利益集团的形成。
这样的确能让我们的政治生态得到改善,获得更加清明和透明的现象,从而推进整个社会和政治可持续发展。
其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工作效率。
领导干部一旦在某个职位上呆太久,就会出现缺乏斗志、能力退化等情况,浪费了优秀干部的资源。
而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可以刺激干部不断奋发进取,不断提高素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一些官员推行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推行社会利益的情况。
这样,领导干部就会更加乐观地工作,更加高效地服务公众,提升领导干部工作效率和业绩。
最后,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因为在这个进步的时代,领导干部能否实行能上能下规定是检验一个国家、政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一些漫无目的的领导干部会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形成利益集团的围攻,最终导致社会的悲剧性事件,长期发展的方向的错误判断等。
领导干部实施能上能下规定不仅仅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而且也有利于政府行政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政府发挥合理的制约和监督作用,确保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综上所述,领导干部能够实行能上能下规定,对于新时代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维护全国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要以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积极配合机构的建设,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的实施,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助推政治生态的构建,保障国家及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向着和谐、实现协调发展的目标迈进。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感悟
学习《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感悟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提出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要求,要求领导干部要能上要能下,要把落实责任落到实处,要有责任心,要有行动力,要有创新精神,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有服务社会的精神。
这些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要求,要求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上级责任,还要有自身责任,要有上级的要求,还要有自身的要求,要有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还要有为自己的提升奋斗的精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领导干部要既能上又能下,也就是要具备上级要求的精神和自身要求的精神,要既能服从上级,又能自我提升,要既能服务社会,又能服务自己。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考核和管理,被国家机关、企业私营组织和社会组织广泛采用,是对领导干部行为能上能下管理的有效手段。
首先,要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以身作则,着力构建正确的领导观念。
领导干部看到实例、见活人,尤其是听到先进的经验教训,会有莫大的助益,从而提高领导能力。
因此,让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新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力量,成为实现领导能上能下的重要措施。
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纪律管理。
严格按照“定章制度”,进行规范的管理,明确职责分工,以纪律塑造领导形象,要求领导干部恪守法律法规,提高管理水平,确保系统的领导能上能下。
此外,要及时做好对领导干部的绩效评估。
要实行工作考核制度,对领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领导干部的不足和短板,使他们能力、能耐、能抗、能做得更好。
最后,要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素质提升。
通过定期开展政治理论研讨、组织调研、参加经验交流等,常态化推进领导干部素质提升。
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组织职能分析、绩效管理、时间管理、思想视野培养等,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有效服务和完善国家的施政体制。
总之,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有效管理,既是增强领导能力的过程,也是提升公共素质的必由之路。
因此,应针对不同层次的领导
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门槛考核,使领导干部素质持续提升,更好地服务国家施政。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学习心得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学习心得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是解决干部能下问题。
下面店铺和大家一起来分享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学习心得。
希望你喜欢!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学习心得(一)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必须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当前,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地探索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干部“下”的措施和途径,使干部“能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学习《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的心得体会学习《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的心得体会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目前,干部能上能下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突破,工作中一方面是不合格的干部占着职位难以下来,必然导致合格的干部难以到位,另_方面,干部的“下”也不规范,没有可操作性强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主观性较强,往往导致矛盾激化。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受到实际效果,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冷暖放在心上,“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
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耐心对待群众,耐心听取群众对改善民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呼声;耐心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化解群众的疑虑困惑。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人民群众生活的基层,对实际情况最了解,因此干部下基层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习他们的经验,同时也要听取他们的建议。
干部下基层要诚心对待群众。
在与群众接触的过程中要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要以平等的姿态、真诚的态度接触群众,诚心诚意与群众交流思想,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理解与信任,才能实现干部下基层的目的。
干部下基层,关乎广大领导干部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乎民心向背。
有人曾形象的将下基层比喻成“鸭子”,告诫广大大党员干部要沉下去。
怎样才算沉下去了呢?要做到轻车简从,不要前呼后拥;要明察暗访,不要冰山一角;要真抓落实,不要走马观花;要饱含深情,不要高高在上;要提振精神,不要满腹牢骚;要一视同仁,不要嫌贫爱富;要持之以恒,不要一阵清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思考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监督,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尤其要在干部能上能下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要摆脱思想上的禁锢,冲破体制上的束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真正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优胜汰劣、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
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几年来,各地组织干部部门进行了许多研究探索,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实际效果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究其根源,不难发现,其症结就在于干部“下”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下”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考核标准难把握,考核方法不完备。
近几年,各地在探索解决干部“下”的问题上,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有的实行“双推双考”,有的实行“排榜待岗”,有的实行“末位淘汰”,有的实行“先下后上”等等。
这些做法的名称虽然不同,但其核心内容是在对干部进行严格考核、科学认定其优劣的前提下,把干部能上能下落到实处。
在这项工作中,各地普遍感到难办的是考核标准难以把握。
主要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缺乏具体的、便于操作的量化标准,特别是缺乏体现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要求的各具特点的考核标准,因而对干部考核情况的认定随意性较大。
其次是考核的方法不尽科学完备,模式单一,操作过于机械,对考核中的可变因素难以把握。
二是相关制度不配套,推行力度不够。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应有相关制度与之配套。
如:岗位目标考核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领导干部任期制度等。
目前这些制度有的不够完善,有的执行不力,有的还没有建立起来。
制度不配套的现状,影响着干部能上能下的全面实施。
再加上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在基层实行得比较多,在中上层实行得比较少,从而影响了干部群众对全面实施干部能上能下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是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影响和干扰着干部能上能下的实施。
个别地区、个别部门在干部任用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有的任人唯亲,选用干部不按政策原则办事,不讲能力,不讲标准,干部群众对此十分反感,并因此把干部正常的“上”与“下”看成是个别领导人意志的体现。
四是有利于干部能上能下的舆论环境还没有形成。
由于长期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社会产生了“只有犯错误的干部才下台”的误导,一些干部群众把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干部与处分犯错误的干部相提并论。
因此,“下”的干部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较大,干部部门和有关领导也感到棘手,往往采取教育从严,处理从宽的办法,求得相安无事。
以上问题的存在,阻碍了干部能上能下在实践中的落实。
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期在干部能上能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解决深层次思想观念问题,努力优化用人外部环境,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思想保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对待干部能上能下问题。
一方面,干部主管部门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干部能上能下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推行干部能上能下作为关系事业兴衰的大事来抓,增强干部制度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要统一思想,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打破“不犯错误不该下”的思维定式,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对无明显错误,但政绩平庸的“太平官”,决不能存有“没有功劳有苦劳”的迁就思想。
另一方面,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抛弃“当了官就光宗耀祖,贬了职就有辱门楣”、“官贵民贱、上荣下辱”的陈腐思想和封建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使广大干部淡化官位意识,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上”与“下”的问题。
真正认识到“上”去“为官”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下”来“为民”也是事业的需要,为的是让更有才华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形成上下一致的共识。
(二)加强宣传,优化环境,减少干部“下”后的心理压力。
推行干部能上能下,不仅仅是组织部门加快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提高自身素质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解决的大课题。
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方面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彻底消除干部的思想顾虑和心理压力,努力营造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强化舆论导向。
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对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意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引导干部群众正确对待干部能上能下问题,以减少或消除外部环境对干部能上能下的影响,为推进干部任用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是要加强典型宣传。
对各地区、各单位在探索干部能上能下新途径的过程中积累的典型经验和取得的成果,要大力宣传,以点带面,推动全局,真正形成按德才素质和工作政绩评价使用干部的良好社会环境。
三是要做好“下”来的干部的思想工作。
通过个别谈心、集体谈话等方式,对“下”来的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疏导,使其消除疑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也应做好“下”来的干部所在单位干部群众的工作,使干部群众正确对待“下”来的干部,为“下”来的干部安心工作、平衡心态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完善和规范干部考评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干部准确与否是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重要依据,是形成干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关键,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在内容上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
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准确地考核干部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标准。
干部考核标准要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个方面为重点,按照干部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职位和工作职责的不同要求,将干部整体素质及政绩衡量标准具体化,对每项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形成量化标准,使之科学、合理,便于实际操作。
1、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有关精神,明确“上”的干部应具备的“两好、一高、四较强”的选任标准和具体要求。
“两好”,一是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够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有较强的党性观念和较好的政治素养,能够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能够从政治上观察和分析问题,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二是身体素质好,具备适应领导岗位工作的身体条件。
“一高”即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四较强”,一是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正确履行工作职责,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运行;二是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思想解放,勇于创新,真抓实干,能够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三是有较强的群众观念,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能够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四是有较强的自律意识,模范遵守法纪,能够自觉拒腐防变,保持清正廉洁。
2、针对领导干部不胜任现职的各种表现,明确“下”的干部“一平、四低、四差、四不好”标准。
“一平”,即政绩平平,工作没干劲,缺乏事业心,因主观原因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工作目标,或较长时间改变不了后进局面,以及工作明显滑坡的。
“四低”,一是组织领导和协调能力低,决策水平差,对全局工作或分管工作统不起来,打不开局面,工作失误较多或较严重,或虽有专业特长,但驾驭不了全局,缺乏组织领导能力,不适宜担任现职的;二是业务素质低,缺少现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和业务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实践,仍然达不到现职岗位要求的;三是思想理论素质低,不注意学习,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工作不思进取的;四是群众威信低,年度民主测评不称职票数超过50%,或连续两年不称职票超过20%的。
“四差”,一是党性原则差,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不力,给党的事业或整体利益造成损失的;二是团结协调差,与班子成员闹不团结,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经查确应负主要责任的;三是组织纪律性差,对上级指示和决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拖延不办,经教育仍不改正的;四是群众观念差,不关心群众疾苦,对群众反映的确实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办,触发或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大局的。
“四不好”,一是道德品质不好,个人主义严重,生活作风不检点,在干部群众中反映强烈的;二是工作作风不好,搞虚假政绩骗取个人荣誉或利益,造成严重影响的;三是自身形象不好,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不适宜担任现任领导职务或受到上级组织诫勉,且诫勉期满没有明显改变的;四是身体状况不好,难以履行现任岗位领导职责的。
第二,在形式上要采取规范的干部考核方法。
准确地考核干部是实现干部能上能下的基础,而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又是准确、真实地考核干部的保证,因此要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就必须规范和完善干部考核方法,进而拓宽考核渠道,增强考核深度,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
对干部实施规范化考核,应坚持“五个结合”。
一是坚持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相结合。
建立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岗位职责和任期工作目标,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交纳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年终结合年度考核的有关要求,由组织部门会同各目标管理成员单位,在干部自我总结、年度述职的基础上,根据干部的德才素质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分析,形成综合评价意见。
二是坚持组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
干部的上与下,既要看干部本人的表现,也要看民意,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贯彻群众公认的原则,在注重组织考核评价的同时,要通过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和民主推荐等方式,广泛发扬民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
群众不信任票超过20%的干部要进行重点考核,确属不称职的,要从现任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
三是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健全和完善以目标管理为载体的实绩考核制度,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主要依据。
在定量考核中,要注意防止有些干部搞“文字、数字”游戏,杜绝浮夸、虚报、作假现象的发生。
由于各部门的工作性质、任务不同,不可能全部通过指标完成情况反映工作实绩,因此,考核中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搞好定性分析。
定性考核要避免主观随意性和概念化,从而达到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全面、真实、准确地评价干部的目的。
四是坚持定期考核与动态考核相结合。
要坚持和完善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定期考核采取届中、届末考核的形式进行,届期不明确的,每两年或三年进行一次定期考核。
在考核内容上突出工作政绩,不搞泛泛的素质鉴定。
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要加强对干部的动态考核,随时了解和掌握干部平时的工作表现,尤其是在特殊或关键时期,通过跟踪考核,及时掌握干部任职情况及各方面的反映,为干部能上能下提供准确的依据。
五是坚持顺向考核与逆向考核相结合。
传统的干部考核方法,往往是按照干部经历的先后顺序来进行,以干部现在单位为考核范围,着重考核了解干部的近期工作情况。
这种考核方法对于全面了解干部有一定的局限性。
为深入、全面地考核干部,应在以现工作单位为重点考核范围的基础上,把干部曾长期工作过的单位纳入考核范围,充分听取与其共事过的领导和群众的评价意见,坚持既看当前,又看从前,把握干部的全貌,减少和避免考核失实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