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d75bddb20740be1e640e9a0e.png)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为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宣布了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是1、在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最主要标志。
2、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至1956年,期间只用了4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且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三大改造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也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5、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不仅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1、改变了经济结构(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给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带来了根本变化,让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
(2)使社会主义经济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3)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一次社会变革,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它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还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消灭私有制这种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而且还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
(2)而是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最后可以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也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
3、开辟了新道路(1)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
教学设计8: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教学设计8:2.2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c1c11b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8.png)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懂得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过“三大改造”的成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步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悟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科学精神:通过对观点的辨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做到实事求是;通过辩证的看待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公共参与: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让学生懂得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人民奋斗,启示学生勇于承担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意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会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2.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
视频前半段展示:习近平在参观“伟大历程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强调:70年来我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视频后半段展示: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面临着重重困难。
教师:习主席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的新中国,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入第二课第二框的学习。
总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二、新课过程:展示学习目标。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毛概-第三章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faf2f82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ea.png)
以进入社会主义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各个领域
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上最深刻 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时
多选
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十分重 大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A.使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 到社会主义新时代
B.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C.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 产资料的主人
D.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历史性 的伟大胜利
E.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 义新时代。
一个长期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一 个享有主权的独立国家。
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变成一个除台湾岛屿外实现 统一的国家。
一个人民备受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人民当家作 主、享有民主权力的国家。
一个在世界上被人们看不起的国家,变成一个受 到国际社会普遍尊重和重视的国家。
3、阶级关系
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 本变化,我国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被清除出中国大陆 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被消灭 地主和富农————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被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工人阶级————国家的领导阶级 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社会主义集体劳动者 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及
历史依据:
据统计,在国民收入结构上,1956年同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三大改造(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三大改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a356625c52cc58bd6bec2.png)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80)——三大改造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内容(1)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华东军区海军、公私合营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阅读下列邓小平的论述,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材料三: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要抓住有利时机……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转折?(2分)(2)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有何举措?(举出两例即可)(2分)(3)结合材料思考邓小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是什么?(2分)(4)结合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我国制定发展战略应该注意什么?(1分)答案(1)标志:1956年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或三大改造)(1分)原因: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或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
(1分)(2)实施八六三计划,颁布义务教育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俩条即可,2分)(3)领导中国人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
(答对任俩条即可,2分)(4)理论联系实际,从本国国情出发;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或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法制,依法治国。
(合理即可1分)3、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1953—195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动和变革,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作用。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d4c918a4dd3383c4bb4cd2b3.png)
解读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柳合青“三大改造”指1953年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的实质是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原因:①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归农民个体私有,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如不便于机械化作业,不利于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等。
②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对粮食的需求逐年增加,为了保证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必须对农业现状进行改造。
③农村出现了新富农阶层,农民有两极分化的危险。
当时,农村重新出现了高利贷,甚至出现了典让和出卖土地的现象。
3.方式: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生产合作化道路。
4.过程: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①“互助组”的特点是组内农民集体劳动,但土地所有权仍归农民私有,产品按农民私有土地进行分配,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②“初级社”是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除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外,主要按照入股土地进行分配(入股的耕畜等也享有一定的分配权),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③“高级社”的特点是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按劳动日分配收入,废除入股土地分红,实质上废除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耕畜等作价充公),因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5.结果:到1956年底,农民的个体私有制经济被改造成了公有制经济,确立了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西部部分地区至迟在1958年底完成改造)。
由于要求过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原则的情况;组织形式简单划一,缺乏激励机制,影响了广大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1.含义: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https://img.taocdn.com/s3/m/c89745f69e314332396893e3.png)
社会主义建设和探索的时期(分四时期)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对新政权的巩固(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三大改造。
二、曲折前进时期(1956-1966年)1、1956年三大改造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十年建设,成就很大,如科技(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失误与挫折:1958年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给经济发展造成严重损失)。
三、十年文革(1966-1976年)1、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完全偏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科技和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1964年原子弹、1967年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与日、美等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恢复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6年-现在)经过两年的徘徊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日关系专题古代:日向中学习,派遣隋使、遣唐使,中日关系友好。
近代:明治维新后,日强大,侵略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
中日是敌对国,后中赶走日本侵略者。
现代:日政府追随美国,继续与中敌对。
1972年与美国关系松动后,中日建交。
现存问题:教科书问题(日右翼分子否认或美化侵略史实);慰安妇问题(日否认是强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神社是历次日本对外侵略战争头目的灵位安放处,日右翼尊其为民族英雄);领土问题(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
如何看待和处理: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继续使中国强大起来,发展经济;二是坚持还历史真相;三是把日本右翼和日本人民区别开来,不能盲目仇日排外。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①土地改革(1952年底完成)影响: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得土地。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建立合作社,农民走合作化道路,1956年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左倾错误)影响:建立人民公社,农民土地被收归公有,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1053b645c850ad02df804104.png)
成立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过渡时期总路线: 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化三改
为什么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工业起步低,工业落后
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目的:
5、成就:超额完成,1957年底 王崇伦“走在时间前面的 6、典型人物: 人”
“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王崇伦
1927~2002.2.1 辽宁辽阳人 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中共党员
增 劳 产 动 技 节 竞 术 约 赛 革 新 运 动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2、时间: 1953-1957年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 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 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项目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重要任务: 为中心,以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 点,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毛泽东
工业化起步
迈 向 社 会 主 义
确立了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确立了社会主 义的经济基础
学习测评
DC.)。 轻工业 D.重工业 2.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 A.农业 B.商业 C.土地改革的完成 3.阅读分析材料: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D.国民经济的恢复
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一: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材料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材料二:临时宪法 材料三:宪法规定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5f85f217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3.png)
社会主义改造时间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从1952年到1956年。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到1956年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历史背景是: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1953年6月,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二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基本上被消灭,社会主义经济成了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成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17a4f5802d276a201292e27.png)
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三大改造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本文是本站小编精心收集的三大改造的意义,仅供参考!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内容1、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①对个体农业、手工业通过走合作化道路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②实施“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变私有制为公有制.3、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义:1、标志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系形成;2、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3、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内容和重大历史意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
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
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
第五课《三大改造》
![第五课《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3309737631b765ce05081422.png)
1、掌握三大改造的原因、方式、时间、结果、意 义、存在的问题。
2、知道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
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的改造
1、原因:
农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影响 生产发展,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 理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 工具。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公私合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全行业的公司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司 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 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 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度,是中国社会主义 改造的创举。
⑴、时间: 1954年起
⑵、主要形式: 公私合营
赎买
(3)、成就: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 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占有的生
2、特点:
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 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农民为农业合作社挂牌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 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二)手工业的改造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 背景: 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 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 结果: 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兰州市民族服 装生产合作社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 分别是什么?
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赎买政策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正式版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正式版](https://img.taocdn.com/s3/m/c367caccfab069dc5022013a.png)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案【内容标准】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过渡时期的含义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途径结果,尤其要理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3.提高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访问,收集等方式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及“三大改造”等情况,学会用多种渠道学习,了解历史的方法.2.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了解读图学史的方法.3.学习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等史实加深对祖国的热爱.2.认识我党创造性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来之不易,进一步认识应该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二,教材分析中国现代史的第二个主题"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反映的是新中国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1953—1956年间我国制定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同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本课共分两目:“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高速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 "三大改造"是完成国家"一五"计划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1953—1957年间完成的,1956年 "三大改造"也和"一五计划"同步完成. 教材第一目"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包括两部分内容: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过渡时期的任务,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也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而编制的.教材的第二目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主要介绍了"三大改造"的基本过程、途径,历史意义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一五"的成就"三大改造"的完成, 了解我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对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等概念的理解.三,学情分析这段历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诸如过渡时期,"一化三改", "三大改造",合作化道路,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等词汇他们也许是第一次听到, 教师可以援引实例,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们理解.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一分钱纸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张1953年版的1分钱纸币, 你们看到了什么?导入新课. 图中是我国生产的第一批国产汽车,它的名字叫 "解放" .2.教师出示教材《北京工商界代表向毛泽东敬献报喜信》一图问: 哪位同学了解这一事件?导入新课.建国之初,我国的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曾感慨地说"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956年初,毛泽东对秘书田家英说:"我很高兴, 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什么时候开始的?让毛泽东如此高兴的事情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讲授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教师出示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面对这种形势,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主要内容及建设成就.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发展现代工业,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谈何容易!针对我们的国情,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什么是过渡时期呢?过渡时期的任务是什么?提示:过渡时期的概念见注解,任务要强调它包括两重任务,即"一化三改",引导学生分析着两重人物之间的关系,即: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2.第一个五年计划及成就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共中央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18年的时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根据总路线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有哪些?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二是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请同学看书21页《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谈一谈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取得了哪些成就.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说一说前辈创业的故事, 思考"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什么?""三大改造"高速进行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成熟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请学生根据自己访问,调查等了解到的关于 "三大改造"的情况,介绍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都分别采取了什么途径进行改造的,当时人们的参与情况又是如何.(学生介绍自己的所知所见,教师点评,补充) 我国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成败的关键.为此,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请同学们看一组数字: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参加合作社占全国农民农户总数(%) 参加高级生占全国农户产合作社总数(%) 1.18 亿户 96.3 1.0742 亿户 87.8引导学生从数字中得出结论:我国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人数占全国农民总数的 96.3%,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与此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手工业也有91.7%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我们则采取了不同的途径,请学生介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例子. 如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电视剧《大宅门》中的百草堂(原型是北京同仁堂)公私合营时的情景.教师向学生介绍荣毅仁的事迹,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改造的基本完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思考:为什么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思考角度:可以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和伟大意义.他说: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们创造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课堂练习与反馈1.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了.2.动手做请动手设计一个本课的知识网络.。
2018版毛概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毛概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3ea0fbfd5bbfd0a795673ac.png)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社 55年底--56年底
75.6万个
初级社 53年底--55年夏
67万个
互助组 51年底--53年底
830万个
入社农户 96.3%
到 1956 年 底 , 全国入社农 户占总农户 的96.3%。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 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 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 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 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 资产阶级的目的。
1956年,荣毅仁经过 深思熟虑后,把自己 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 国家,为新中国的工 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 献,赢得普遍的尊重, 曾任国家副主席。
——《毛泽东选集》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 力量把我国建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 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 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 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5课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0babe290d1f34693daef3e7a.png)
参加合作 社农户
占全国 农民总 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
社
占全国 农户总 数(%)
新疆乌鲁木齐郊区维吾 尔族农民报名入社
1.18亿
户
96.3
1.0742 亿户 87.8
问题:出现下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
农业合作化运动
手工业合作化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什么方式?
手工业合作化
个人所有 赎买 国有(国营经济)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
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 公私合营
当堂练习
1.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胜利完
D 成是在 (
)
A.1949年
B.1954年
C.1953年初
D.1956年底
2.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社会
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
D 的词汇是(
问题一: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 义?是不是就标志着新中国从此就进 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实 现了当家做主,中国历史进入了新 纪元,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基本胜利,开始迈入到新民主 主义社会。
问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社 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相吻合。
(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1956年1月,上海市工商界代表荣毅仁(左一)等 人,带着《申请书》步入申请上海市资本主义工商 业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5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63412b234a7302768e9939e1.png)
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东家在商讨什么事?
公私合营:公(国家)私(白家)双方共同经 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
社会主义道路是大势所趋。
1.问答题:
1955年 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私 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 公
有
有
公元1663年(清康熙二年), 张小泉剪刀始创于杭州,传统民 用剪刀是张小泉的起家产品。它 靠磨工精细、刃口锋利等十大特 点称雄制剪业。 当历史的时针指在1953年时,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原 先的小作坊全部统一在一起,成 立了一个制剪生产合作社,1956 年张小泉剪刀厂诞生了。
相关链接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在广泛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 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方式: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许多木器手工业者看了合 作社的锯板机,都看了又看, 舍不得离开。他们说,一部锯 板机可抵 40 个锯木匠的劳动, 这在个体分散生产的情况下, 即使不吃饭也要积上十七、八 年收入,才能买上一部。真是 “ 想想合作实在好, 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 机器生产效率高”。
三大改造
1. 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
2. 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3. 结果: 4. 意义:
社会主 义改造
王国范, 河北遵化市西留村乡农民, 雇农出身,家境贫寒, 靠给地主家做长工维持生计, 新中国的诞生使他翻身解放, 笑逐颜开。
二单元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zhang
![二单元复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zhang](https://img.taocdn.com/s3/m/41914bfcb8f67c1cfad6b88a.png)
实现了生产资 建立农业 1956年底, 料所有制的深 农业 生产合作社 三大改造 刻变革;标志 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 基本确立,是20 手工业 建立手工业 实质: 世纪的一次历史 生产合作社 变革生产 性巨变; 我国 关系的社 开始进入 社会 加工订货 会主义革 主义初级 阶段。 资本主义 公私合营
新 中 国 外 交 的 起 步
“另起炉灶” 与“一边倒”
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的确定)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提出
(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 关系的准则 ,标志着外 互不干涉内政 交走向成熟) 平等互利 互不侵犯 和平共处 (推动了亚非会议的成 “求同存异” 功扩大中国的国际影 响“万隆精神”)
新中国的 建立和巩 固19491952 社会主义 制度的确 立1953- 1956
筹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建立 标志:开国大典 追歼残敌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巩固 土地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 新兵种的组建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经济建设 三大改造 民主政治:一届人大的召开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原因:小农经济是在极端分散和孤立的情况下 进行生产,对土地、生产工具和劳动力等生产 要素不能进行合理的调剂和使用。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城 镇人口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 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 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 1.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 设的需要。 的发展,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 2.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 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民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 个动力。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高中历史: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高中历史: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a50747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7.png)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学习目标】了解三大改造的时间、含义、过程和历史意义。
【知识概述】1.时间:1953﹣1956年2.含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国家对农业的改造:(1)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2)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3)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
即“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4.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改造的必要性: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
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
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2)改造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
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
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3)实施的政策:和平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5.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存在问题: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b8aba0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b.png)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和历史意义
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制度时代。
2.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制度,使农民得到了土地和自主生产的权利。
3.三大改造:新中国大力实施工业、商业、财政三大改造,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转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基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颁布,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至1961年,实现了对农业、手工
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加
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封建社会制度,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转变。
2.拓展了中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建设了更为公平、公正和充满活力的社会。
3.彻底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使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大国。
4.丰富了中国文化和思想,推动了中国艺术与文学的新发展,也为中国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5.在国际范围内树立了中国的威望和地位,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7f130bf72f60ddccdb38a012.png)
•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实质:
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和不足:
到 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的缺点。
为什么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革命性质:三大改造之前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后,我国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2.经济基础:三大改造前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之一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生产关系:三大改造之前,生产资料私有制大量存在,我国存在着民族资本家剥削工人等多多种剥削关系;在三大改造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各阶级都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总之,社会主义最典型的标志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
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劳动分配制度上,基本实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在阶级关系上,消灭了剥削阶级。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e92dd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37.png)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巩固 社会主义制度 建立奠基
1953—1956年
社会主义制度 正式确立
开国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一五计划 一届人大
三大 改造
三大改造
三指的是 哪三种?
进行怎样 的改造?
改造·背景
1953—1957年
一五计划
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清朝年间,广州十三行,王老吉凉茶铺开张。 1956年,公私合营,叫“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荣氏企业创办于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荣氏企业成为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企业。
大生纱厂创办于甲午战后。 1952年第一、第三纺织公司公私合营,1966年国营。
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全聚德开了第一家烤鸭铺子。 1952年,进行了公私合营。
改造·过程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过程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产阶级坐探打入中国工业器材公司!有计划 地盗窃经济情报!与上海奸商互通声气的坐探数 名落网!
不顾淮河流域五千五百万人民生命安全,万恶奸 商竟敢破坏治淮工程!派出“坐探”有组织地大 量盗窃国家财产!治淮委员会已布下天罗地网蠢贼 纷纷就逮!
如何进行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
高级 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当年,希勤村取得大丰收,亩产达到86斤, 总实现160万斤,交售公粮45万斤,希勤村全体农民 头一年吃上饱饭。
改造·过程 1956年底,农村基本实现农业合作化。
改造·过程
24页第2段
到1956年,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过程 资本主义工商业
济南老字号 瑞蚨祥
改造·过程 资本主义工商业
25页小标题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63b90a65fad6195f312ba6cc.png)
供
第 一
销
步小
组
稳步
供 第销 二合 步作
社
稳步
生 第产 三合 步作
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必要性
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社会主义 公有制之间的矛盾。
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必经之路
初级
高级
高潮
全行业公私合营
特点
采取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国家资本主义:
按照企业同社会主义联系程度的多少和社会主义因素的多少, 分为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必要性 土地改以后,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 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形式: 合作化
由小到大,有低级到高级
意义:
体现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代 表人民意志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革命胜利的总结和建设社会主义的
保证
刘少奇在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四、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根本的变化
成 为
国
剥削阶级—— 地主、资本家、富
工人阶级——国 家的领导阶级
家 和 社
农
农民和其他个体
会 的
劳动者——社会
主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 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
7.1 %
工业总产值 100 %
——
商品零售额 95.8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三大改造的完成;经济建设成就;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能力要求:
1、通过过渡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2、提高学
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3、指
4、导学生总结概括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5、培养综合分析问
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本讲重点: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本讲难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性质。
[课时安排]: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的史实,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过渡时期的概念:a.从时间上看,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b.从任务上看,前三年(1949 ~ 1952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后四年(1953 ~ 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其实质是将生产资料私有私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a.提出时间: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 b.内容:“一化三改造”(具体内容见课本P103页)
c.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唯一
经济基础。
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年)。
是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制定的,它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大步骤。
“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
国家对农业的改造
必要性:土改以后,我国农村是个体经济的大海,建立在生产资料私自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
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
农业合作化的方针、原则 a.方针: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b.原则:自愿互利。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从临时的农业互助组发展到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再发展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互助级是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
具体方法:掌握不同典型,点面结合,创造和推广结合,普及和提高结合。
即教材中所总结的“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采取的步骤大致与农业相同。
2、国家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所进行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进行改造。
在国民经济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相比,是先进的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相比,却是落后的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
越尖锐。
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
改造的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经之路,它经历了由低级(统购包销、加工订货)到高级(公私合营)的发展过程。
公私合营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是过渡到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的最好形式。
最后产生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即按行业将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统管起来。
实施的政策:和平赎买政策。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①时间:1956年底
②标志:三大改造的完成,国家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
制。
经济建设计划的超额完成
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人民生活等方面,掌握“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具体内容见课本P105 ~106页。
强调指出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一批劳动模范,具体内容见课本P106页。
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
条件: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步进行。
制定: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特点: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的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
[小结]:
[能力测试]:
1、选择题:
1、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
2、1953年中共提出实现工业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农业落后,缺乏劳动力
B.美国对中国进行封锁、禁运
C.缺乏建设资金
D.旧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3、我国五十年代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
A.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考虑保存着富农经济
D.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4、1954年《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宪法》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D.规定的权利机关不同
5、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特点是:
A.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B.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
D.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完成的主要任务有:
①巩固人民民主政权②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年份我国的粮棉钢煤产量
材料一1949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总产量比历史最高年产量下降粮1.1亿吨27%棉44.4万吨49%钢15.8万吨83%煤0.32亿吨48%材料二1952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粮1.64亿吨36%棉130.4万吨193%钢135万吨754%煤1.3亿吨105%材料三1957年粮、棉、钢、煤产量
项目总产量比1952年增长粮1.95亿吨19%棉164万吨26%钢535万吨296%煤1.3亿吨100%请回答:
分析1949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下降的原因。
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的主要原因。
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主要原因。
从上述统计表中可看出,建国后我国的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幅度同农产品增长相比有何特点?原因是什么?
从上述统计表中得出,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前提有哪些?
三、问答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十年,我国民族工业处于何种状况?分析其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年,我国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简述其基本情况。
20年间我国工业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D
2、D
3、A
4、C
5、B
6、D
材料题
答: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四大家族的剥削和战争的破坏。
②建国后,人民政府采取措施巩固人民政权,并采取措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我国制订并执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农产品的增长幅度。
因为解放前我国几乎没有重工业,工业起点低;建国初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工业并取得成就。
发展经济,要有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有正确的经济政策的指导。
问答题
答:前十年,民族工业处于萎缩停滞状态。
原因,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实行殖民统治,野蛮地进行经济掠夺;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也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使民族工业根本没有发展和生存的条件;国统区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利用手中的特权,加强经济垄断、掠夺和压制民族工业发展。
后十年,新中国成立后,首行没收了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接收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人企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施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基本状况: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了飞机、汽车、重型机器等500多个重要项目,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说明的道理:充分说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