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杨修之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修之死主要有以下原因: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三:主要缘于政治斗争。
想一想:杨修这样死值得吗,如果
你是杨修,你有办法保全性命吗?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 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 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 “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 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初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内容
给下列生字注音
ng 佯惊问 yá 曹丕 pī 大簏 lù 伺察 sì n 谮害 zè 邺城 yè
叱退 chì 麾军 huī 高阜 fù 拈弓搭箭 niān 弃弓绰刀 chāo
杨修因何事何罪被杀?
找一找: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共哪几件事?
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恃 才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
也。
——明· 李贽评《三国演义》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因为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 曹操忌妒他的才能,考虑到留他在 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 忌 才 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
其三: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已卷入曹丕和曹植争 夺接班人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 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 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 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小说中的杨修走了,留给我
们的是无尽的思索……
如果我们用功利的目光审视 杨修,那么他的举止无疑是自 取灭亡,令人费解。
然而,在杨修身上,我们却 可以感受到什么是个性飞鸣,什 么是疏放洒脱,什么是君子坦荡 荡,什么是独步啸群雄。
斯人已逝,作为生者,Leabharlann Baidu们 可以选择韬光养晦的人生哲学。 然而,我们不应该鄙弃甚至打击那 些才华外显、放旷直言之人。
小说这东西,人人都能读, 但是,要真的读出点韵味,却又 是非常之难,作家真要说的话, 是从字缝里渗出来的。
——葛红兵(文学批评家)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 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 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 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 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 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 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 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 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 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 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还健在;曹操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卿宴会时, 看见杨彪脸上有怒气,便连宴会也不敢参加,悄悄溜掉了。后来以杨彪跟袁 术通姻为罪名,诬彪有阴谋,下狱。是孔融极力为之申辩,曹操才不得不释 放他。此后,杨彪十多年一直称脚挛,不任事,闲居家中。这些事,杨修会 忘记吗?当然不会的。不久,孔融便被曹操杀掉,祢衡也被杀,这在杨修心 中,会没有很深的感触吗?当然不可能没有。从这两点看来,杨修虽为曹操 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他的;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 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也瞒不过我。像“鸡肋” 那桩公案,就是在这种心理下弄出来的。他有时外出,甚至告诉值班的人, 曹操会来查问些什么,怎么回答。结果,曹操所查问的果然不出他所料。这 样时间长了,曹操就看穿他内心的隐秘,从而产生恼恨之心。 他本人是否预料到这样的后果呢?应该说也可能是预料到了,不过,他 到底是一个很有点傲气的人,同孔融、祢衡是气味相投的,因而压抑不住心 中的不满罢了。……杨修对于自己的命运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知己朋友 孔融、祢衡早已死在他前面了。
中国人之聪明达到 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 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 以全其身……中国文明 乃由动转入静,主退, 主守,主安分,主知足, 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 之文明。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
“ 敛 藏 才 智 , 不 使 外 露 ”
韬 光 养 晦
曹诸 阿葛 瞒亮 兵智 退取 斜汉 谷中
于太 是祖 以既 《罪虑 三诛终 国修始 志 之 》 变
杨修之才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见碑背下题作“黄 绢幼妇,外孙齑(jī,调味用姜蒜)臼(jiù,舂米的 器具)”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 “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 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 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 ‘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 ‘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 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善 于笼络一班有才名的文人,所以他把许多文人都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为他效劳。 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依附于曹操的。 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士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 文人,却很不放心。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 文人的忌恨。
总请杨 知署修 外仓谦 内曹恭 《事属才 曲皆主博 略称簿丞 》意修相
作者为何这样写
罗贯中:元末 明初小说家,才华 出众。但时局动乱, 政治腐败,才人志 士流落荒野。罗贯 中郁郁不得志。转 而编著《三国演 义》,以古鉴今 。
历史是历史, 历史资源是历史资 源,当人们成为三 国这一资源的建设 者和改造者之后, 三国就变成了人们 抒发情怀的“实验 田”。
关于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的第72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杨修之死 》即是后半回的内容。原回 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 交战情况,曹操派兵攻打蜀国,兵败; 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 又退至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 决。课文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写了 杨修被杀的前因后果。
事件 曹操的反应 虽称美,心甚忌之 虽喜笑,而心恶之 闻而愈恶之 愈恶之 大怒,亦不喜植 大怒,有杀修之心 大怒斩之
日 常 生 活 宫 廷 斗 争
改建花园大门 分食塞北酥饼 点破梦中杀人” 告发曹丕阴谋 教曹植斩门吏 为曹植作“答教” 私解鸡肋
想一想:从记叙方式上来讲,课文采用了哪种
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罗贯中,名本 ,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 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 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 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 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 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 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 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 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 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而且 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 ……他们三人, 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谀曹操的一派。祢衡虽年轻,但才气很大, 曹操想侮辱他,叫他充当“鼓吏”,结果祢衡把衣服剥光打鼓,反而侮慢了曹操。 曹操叫人去找他来,他便拿着一根大棒,坐在曹操军营门前大骂。曹操虽然很火, 骂他为“竖子”,并说“孤杀之犹鼠雀耳”,但碍于他的文名,竟不敢杀他,后 来送给了刘表,刘表又假黄祖之手把他杀掉。
——韩唐《三国十讲》

曹操的戏剧舞台形象
此曹操非彼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 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 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 是一个英雄。”
而《三国演义》却主要强调他的坏处,使读者造 成了对这个历史人物的错觉。我们说到曹操,往往会 联想起《三国演义》中虚伪、奸诈的曹操;会联想起 戏台上那一位红脸的奸臣。因为罗贯中在这部巨作中, 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全 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属于插叙。
插叙作用: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
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 必然结果。
关于杨修的死因,如果深入 探究,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 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观点?
甲方: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乙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置军 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 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他的被杀 是咎由自取。
杨修年龄跟祢衡不相上下,但祢衡是个平民,杨修则是洛阳的第一二名的世 家,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都任过太尉。(东汉时,太尉是相当 于宰相的官衔)而且,都是有名的忠于汉室的名臣。他父亲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 候,为了保护汉献帝,几乎死难。杨修很早就负文名,对于这样的人才,不用说, 曹操是要罗致的。所以,在建安中,曹操就任他为主簿,那时正是曹操南征北战、 戎马倥偬的时候,据说杨修“总知内外”,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